第9章-氧化反应

合集下载

化学氧化还原

化学氧化还原

化学氧化还原化学氧化还原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说是化学世界中最具活力和独特性质的一种反应类型。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各种能源的释放与转化等。

本文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电位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

换言之,氧化是指电子从一个物质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物质或原子,而还原则是电子从另一个物质或原子转移到一个物质或原子。

例如,当金属与非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金属丧失了电子,即发生了氧化反应;而非金属离子则获得了金属丧失的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氧化还原反应和间接氧化还原反应。

直接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直接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例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而间接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通过中间体(如氧气)来传递电子的反应,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可以被氧气氧化。

间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而还原剂被氧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经常会涉及到电位的概念。

电位是描述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一个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

具有较高电位的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即它们容易被还原;而具有较低电位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即它们容易被氧化。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电位,我们可以推测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流动方向。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是电池和蓄电池。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从而产生电子流动,产生电能。

电池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此外,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还应用于金属腐蚀、光合作用、水处理等领域。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反应导致金属表面出现氧化层的现象,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2022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2022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9.1(1) Cr2O72-+14H+ +6e-= 2Cr3++ 7H2O (酸性介质);(2) MnO4-+8H++5e-= Mn2++4H2O6H+ + 5e-(3) MnO4-+4H++3e-= MnO2+2H2O(中性介质);(4) 1/2I2 + 6 OH-= IO3-+3H2O+ 5e-(碱性介质);(5) H2C2O4 = 2CO2 + 2H+ + 2e-(酸性介质);(6) H2O2 = O2 + 2H+ + 2e-(酸性介质);(7) H2O2 +2OH-= O2 + 2H2O + 2e-(碱性介质);(8) H2O2 +2H+ + 2e- = 2H2O(酸性介质);(9) H2O2 +2e- = 2OH-(碱性介质);(10) Ag + Cl- = Ag Cl + e-9.2(1) 3As2O3 +4NO3-+7H2O + 4H+ = 6H3AsO4 +4NO(酸性介质);(2) Cr2O72-+3H2S + 8H+ = 2Cr3++ 3S + 3H2O (酸性介质);(3) 2MnO4-+5H2C2O4 + 6H+ = 2Mn2++10CO2 +8H2O (酸性介质);(4) 2Cr3++3S2O82-+7H2O = Cr2O72-+6SO42-+ 14H+ (酸性介质);(5) 2Mn2++5NaBiO3 + 14H+ = 2MnO4-+5Bi3++5Na+ + 7H2O (酸性介质);(6) 4Co(NH3)62++O2 +2H2O =4Co(NH3)63++4OH-;(7) 2Cr(OH)4-+3HO2-=2CrO42-+OH-+ 5H2O;(8) H3AsO4 +2I-=HAsO2 +I2 + 2H2O (酸性介质);(9) 2Cu2++2I-=2CuI +I2;(10) Hg2Cl2 +NH3 = HgNH2Cl +Hg+ HCl;(11) 3MnO42-+ 4H+ = 2MnO4-+MnO2 +2H2O 。

第9章---第1节

第9章---第1节
菜 单
课 时 · 知 能 · 训 练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 配人教版 · 化学 2.(2010·宁德模拟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 . 宁德模拟)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宁德模拟 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 是(
基 础 · 回 扣 · 检 验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课 时 · 知 能 · 训 练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 配人教版 · 化学
基 础 · 回 扣 · 检 验
二、常见的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一次电池 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例) 总反应为: + 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 + 负极: 负极: Zn+2OH--2e-===Zn(OH)2 。 +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中两电极相同; 【解析】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分析:A中两电极相同;C 解析】 依据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分析: 中两电极相同 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 只有B符合条件 中酒精是非电解质; 符合条件。 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只有 符合条件。 答案】 【答案】 B
【解析】 解析】 A 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PbO2+4H++SO2-+2e-===PbSO4+2H2O;C 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 4 浓度应不断增大,D 项充电时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PbSO4 -2e - + 2H2O===PbO2+SO2-+4H+。 4
考 点 · 突 破 · 方 法 随 堂 · 分 类 · 练 习

09第九章氧化反应

09第九章氧化反应

常用共氧化试剂——催化量OsO4与H2O2或氯酸盐等 氧化试剂共同使用:
OsO4首先进攻位阻小的碳中心,随后其他氧化剂将生成 的Os2+离子氧化为OsO4 ,反应循环进行
原因:毒性和价格因素
三、碳碳双键臭氧化反应:
臭氧能氧化碳碳双键得臭氧化产物,产物加入 锌粉还原可得醛或酮,强还原剂则得醇
9.1 醇的氧化
负载下的氧化剂氧化:
负载氧化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氧化方法,好处有:
操作简单,反应快速、完全,环境友好 相对于普通氧化,氧化活性和选择性更高
负载氧化一般将氧化剂(常用高价金属阳离子) 附着于具有大表面积的支撑物(如硅胶和树脂 等)上,实现氧化和再生
9.2 碳碳双键的氧化
9.1 醇的氧化
针对铬酸缺陷的解决方案:
换用溶剂体系:
Jones(琼斯)试剂(铬酐-硫酸-丙酮),使用时将 醇的丙酮溶液滴入配好的铬酐-硫酸中
PCC(吡啶-氯铬酸盐,Corey氧化法),铬酐的盐 酸溶液中加吡啶得到的结晶。该试剂仍具有一定酸 性,使用范围小
Sarett(萨雷特)试剂(铬酐-双吡啶配合物),将 铬酐加入吡啶中,是最常使用的铬酸氧化剂
PDC(吡啶-双铬酸盐),将吡啶加入中性的铬酐水 溶液得到的吡啶双铬酸盐(Sarett试剂区别?), 中性试剂,可替代PCC。
9.1 醇的氧化
改善氧化条件:
在醛刚生成时利用蒸馏等手段加以分离,使其脱离 氧化剂的接触,从而避免进一步氧化
Sarett(萨雷特)试剂:
特别适用于分子中含有对酸敏感的基团(如缩 醛)或易氧化基团(如碳碳双键)的醇类
无水条件得到反式,有水条件得到顺式
五、双键的催化氧化:

09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09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殷焕顺
2.离子--电子法(ion-electron method)
配平原则:整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 数相等;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例如:酸性条件下 K2Cr2O7 与KI反应 (1) 写出基本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产物) Cr2O72- + I- → Cr3+ + I2 (2) 把离子方程式分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 氧化半反应:2I- →I2 还原半反应:Cr2O72- → 2Cr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殷焕顺
练习:写出电池符号。 Cu(s)+Cl2(105Pa) = Cu2+(1mol· -1)+Cl-(1mol· -1) L L (-) Cu | Cu2+(1mol/L) || Cl-(1mol/L) | Cl2(105Pa) | Pt (+) 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 Pt| H2 (105Pa)| H+(1.0M)||Ag+(1.0 M)|Ag(+) 正极: Ag++e ⇌ Ag(还原反应) 负极: H2 ⇌ 2H+ +2e (氧化反应) 电池反应: 2Ag++H2 ⇌ 2H++2Ag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殷焕顺
三、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balancing of oxidation-reduction equation ) 两种方法:
氧化数法
(the oxidation number method)
离子——电子法
(ion-electron method)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殷焕顺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殷焕顺
从电势看金属活性顺序
电对
K+/ K Ca 2+/Ca Na+/Na Mg2+/Mg Al3+/Al Zn2+/Zn Fe2+/Fe Sn2+/Sn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氧化还原反应

Tollens试剂氧化
Tollens试剂氧化醛生成酸和银镜。
托伦斯试剂(Tollens) :硝酸银的氨溶液
CH=CHCHO
托伦试剂
CH=CHCOOH
CH2CHO Ag(NH3)2OH
CH2COOH
次氯(溴)酸氧化甲基酮—卤仿反应
甲基酮用次氯(溴)酸氧化得到少一个碳的羧酸。
O R C CH3 + NaOH + X2 (H) (NaOX) O R C CX3 (H) OH CHX3 + RCOONa 卤仿
Birch还原——钠把电子转移给芳香环 溶剂化电子
自由基负离子
环己二烯自由基 环己二烯负离子
1.4-环己二烯
4.形成脂的中间体历程
很少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生产了酯的中间体,再由酯中间体进一步裂解生成 氧化产物。这种酯中间体一般为无机酸酯。
例:伯醇被铬酸氧化成铜
5.加成—消除反应历程
氧化剂与底物加成,氧化剂的一部分发生离去。 二氧化硒氧化酮
氧化范围:烃(烯烃、炔烃、芳烃侧链)、醇。
例 1:
℃ 油酸(9-十八碳烯酸)
( KMnO4、H2O,碱性,低温得邻二醇) 加入冠醚(相转移催化剂)氧化活性增强,断碳链得羧酸。
例 2:

例3:
仲醇得混合物
b. MnO2
MnO2/60% H2SO4:温和氧化剂
活性MnO2:温和高选择性氧化剂 例:


(二)有机氧化剂:
1、有机过氧酸:C6H5COOOH,CH3COOOH,CF3COOOH等。 2、CrO3—吡啶络合物。
3、Pb(OCOCH3)4,CH3SOCH3
1、有机过氧酸:
1)
3)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2020/11/22
第28张共79张
例5:根据电池符号写出电池反应式
(-) Pt | H2(1kPa) | H+(0.1mol·dm-3)|| Fe3+(0.1mol·dm-3), Fe2+(1mol·dm-3) Pt(+)
解:
2 Fe3+ (1mol.dm-3) + H2(1kPa)
2Fe2+(1mol·dm-3) + 2H+(0.1mol·dm-3)
2020/11/22
第32张共79张
请分析以下两个电极的金属板上 带什么电荷?
2020/11/22
第33张共79张
三、标准(参比)电极电势( θ)
• 热力学标准态是如何规定的?
–所有离子、分子a=1 ( c1mol/L) –所有气体为pө ( =100 kPa) –纯液体、纯固体组分。
2020/11/22
2020/11/22
第29张共79张
• 为什么两个合适电极相连,回路上有 电流产生?
二、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
1. 电极电势的产生:
Zn
Nernst双电层理论
溶解(氧化)
M
Mn+ + ne
沉积(还原)
2020/11/22
第30张共79张
ZnSO4溶液
活泼金属
绝对电极电势
第34张共79张
1.标准氢电极
2H+ + 2e
H2
规定:在任何温度下
θ(H+/H2)= 0.0000V
2020/11/22
第35张共79张
2020/11/22

第9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9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
2GSH
DHA
2Cu+
2e
1/2 O2
2H+
S
脱氢酶
+ NADPH+H
GSSG
AA
2Cu2+
2e 抗坏血酸氧化酶
O
H2O
谷胱甘肽还原酶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黄素蛋白氧化酶
一切以FMN或FAD为辅基的酶或传递体都可称为黄酶, 它的作用是不经过细胞色素或其他传递体而将氢直接交 给分子氧,生成过氧化氢。作用模式如下:
- - - ++++
H+ H+
1. 在呼吸链上传氢体和传电子体交替排列,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具有特定的位置,催化的 反应是定向的。 2. 传氢体具有氢泵的作用, 当传氢体由线粒 体内膜的内侧接受从底物传来的2H后, 将电 子(2e)传给其后的电子传递体, 而将质子泵出 内膜。
3. 质子不能自由通过内膜。泵出的质子不能 返回,从而形成了跨膜的质子浓度梯度,即: ∆pH,外正内负。此电位差包含着电子传递 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象电池两极的离子浓 度差造成电位差而含有电能一样。 4. 质子通过特殊的通道返回内膜的途中, 驱动ATP合酶,合成ATP。由质子浓度 梯度所释放的自由能偶联ADP和Pi形成 ATP,质子的化学势梯度也随之消失。
过氧化氢酶催化 过氧化物酶催化

2H2O22H2OΒιβλιοθήκη + O2抗氰呼吸途径
I、Ⅱ、Ⅲ、Ⅳ为正常呼吸链的四个复合物; FPma 为一种具有 中等氧化还原电位的黄素蛋白; CRO 为抗氰氧化酶
本章重点:
磷酸化的类型,电子传递链(体)、 化学渗透学说的要点。
第九章 生物氧化

初中化学物质氧化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氧化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氧化反应教案一、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氧化反应。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硫磺粉、铁丝、火柴等。

2. 实验物质:硫磺粉、铁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氧化反应的概念,让学生猜测什么是氧化反应,有哪些特点。

2. 实验演示: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然后将硫磺粉放入试管中,再加热使其燃烧,观察其变化。

解释硫磺粉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铁丝,利用酒精灯加热,观察铁丝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情况。

4. 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5. 练习: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完成化学方程式的编写练习,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6. 拓展:探讨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反应,让学生了解氧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检测:1. 什么是氧化反应?有哪些特点?2. 请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铁丝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

3.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反应?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并简要描述。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化学物质氧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掌握了化学方程式描述氧化反应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氧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练习题。

2. 自行选择一种化学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其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情况,并用化学方程式描述。

3. 思考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反应,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或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考研科目动物生物化学 第9章 生物氧化

考研科目动物生物化学  第9章 生物氧化

铁硫蛋白 (iron-sulfur protein)
Fe2S2,
Fe4S4 Fe4S4
铁硫蛋白通过Fe3+ 和Fe2+变化起传递电 子的作用。
辅酶Q (CoQ)
辅酶Q又称泛醌(ubiquinone),是 脂溶性化合物。CoQ的功能是作为氢传 递体:
CoQ + 2H
CoQH2
辅酶Q既接受NADH脱氢酶的氢,还接受线 粒体其他脱氢酶(琥珀酸-Q还原酶)脱下的氢。
部位I:NADH和辅酶Q之间 部位II:辅酶Q和cyt-c1之间 部位III: cyt-a 和 O2 之间
(3)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① 化学偶联假说(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
电子传递和ATP生成的偶联是通过一 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形成一个高能共价中 间物,这个中间物随后又裂解将其能量供 给ATP的合成。
NADH:,分子Pi和ADP生成分子 ATP,。
FMN:分子Pi和ADP生成分子ATP,。
(2)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当电子从一个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的 还原型递体转移到较高电位的氧化型递 体时,就有负自由能变化,即能量的释 放。



推动ADP磷酸化形成ATP所需的 标准自由能大约在
ADP形成ATP的部位
- Ⅲ---
--
延胡索酸 琥珀酸
H2O 1/2O2+2H+
Cyt氧化酶
Cyt还原酶
ADP+Pi
-
催化 F1 ATP
ATP
H+
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是:
A H+和电子的传递体按一定的顺序 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磷酸化 作用的进行需有完整的线粒体。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教案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教案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氧化反应的常见例子
3. 理解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氧化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氧化反应的常见例子
【教学难点】
1. 区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区别
2. 理解氧化反应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铁生锈、苹果变黑等。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氧化反应的定义
2. 氧化反应的特征
3. 区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氧化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见证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腐蚀、食物变质等。

五、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氧化反应的常见例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七、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氧化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考化学一轮第9章有机化学基础微专题十五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第9章有机化学基础微专题十五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

醇羟基不与NaOH反应。
4.一般条件下羧基、酯基、肽键不与H2反应; 1 mol羰基、醛基、碳碳双键消耗1 mol H2; 1 mol碳碳三键消耗2 mol H2; 1 mol苯环消耗3 mol H2。 如:
1 mol
消耗 6 mol NaOH;
1 mol
消耗 8 mol H2。
专题探究
类型一 官能团的性质分析 1.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其中一种的结构如图。下列关 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有机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 mol Cu(OH)2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与1 mol H2加成
解析 该有机物的醛基可发生氧化反应,醇羟基可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该 有机物中无苯环,没有酚羟基,B错误;1 mol该有机物中含2 mol—CHO,则最 多可与4 mol Cu(OH)2反应,C错误;—CHO、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则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D错误。
mol H2。
3.与NaOH反应,1 mol—COOH消耗1 mol NaOH;1 mol
(R、
R'为烃基)消耗1 mol NaOH;
1 mol酚酯基消耗2 mol NaOH;
1 mol酚羟基消耗1 mol NaOH;1 mol碳卤键消耗1 mol NaOH(当碳卤键位于
苯环上时,会多消耗1 mol NaOH);
,B错误;根据B选项分析的反应原理可知
反应①中还有另一产物CH3OH,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分离产物可以使
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确;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反应②中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第六章 生物氧化
• 生物氧化概述 • 电子传递链 • 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有机物质(糖、脂肪 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成CO2 和H2O,并释放能 量的过程。
• 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组织呼吸。
三种假说: • 化学偶联假说 高能共价中间产物 • 构象偶联假说 高能构象中间产物 • 化学渗透假说 1961,P.Mitchell
化学偶联假说(1953年)
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
认为电子传递反应释放的能量通过一系列连续的 化学反应形成高能共价中间物,最后将其能量转 移到ADP中形成ATP。
HO OH ATP
ADP AMP
ATP
ATP在能量交换中的作用如同能量“货币”,是一种 可以流通的能量物质:即可从能量较高的化合物获得 能量,也可较容易地向能量较低的化合物传递能量。
表 各种磷酸化合物的水解自由能
磷酸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氨基甲酰磷酸 乙酰基磷酸 磷酸肌酸(CP) 焦磷酸(PPi) ATP(→ADP + Pi) 葡萄糖-1-磷酸(G-1-P) 葡萄糖-6-磷酸(G-6-P) α-磷酸甘油
三、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1. 直接脱羧作用
• α-直接脱羧:如氨基酸脱羧
• β-直接脱羧:如草酰乙酸脱羧
2. 氧化脱羧作用
• α-氧化脱羧: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 β-氧化脱羧:如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四、生物氧化过程中H2O的生成
1. 底物脱水
2. 由呼吸链生成水
在生物氧化中,水是代谢物上脱下的氢与生物体吸进的O2化合 生成的。代谢物上的氢需要在脱氢酶的作用下才能脱下,吸入的 O2要通过氧化酶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高活性的氧。在此过程中, 还需要有一系列传递体才能把氢传递给氧,生成水。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氧化反应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氧化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条件;
3. 能够应用氧化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氧化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条件。

三、教学内容
1. 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氧化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条件;
3. 氧化反应的实例解析。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氧化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解释:讲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3. 表示方法:介绍氧化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条件;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5. 总结提升:带领学生总结氧化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氧化反应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氧化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9章-氯化

第9章-氯化

有毒:氯乙烯通常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产生损害。
①吸入性中毒之症状
②皮肤接触性中毒之症状 氯乙烯液体接触皮肤,则会因氯乙烯急速吸热蒸发而导致冻伤,浸在液体 中则会引起中度的化学性灼伤。 ③眼睛接触性中毒之症状 氯乙烯液体接触眼睛,会产生立即的疼痛、严重刺激及冻伤的永久伤害。
用途:氯乙烯的用途很广,除少量用于制备三氯乙烷外,主要
应用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故常称为氯乙烯单体(VCM)。
聚氯乙烯为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有 较好的机械强度,有优异的电介性能,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 由于其价廉易得、应用广泛,因此需求量和产量逐年上升,广 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建材行业。
9.4
平衡氧氯化生产氯乙烯的基本原理及工艺
②乙烯与氯化氢的氧氯化; ③1,2-二氯乙烷的裂解反应。
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包括:①乙烯直接氯化;
工艺单元主要包括:①直接氯化单元(低温氯化工艺,高温氯化工艺)
②氧氯化单元; (固定床工艺和流化床工艺,空气法和氧化法) ③二氯乙烷净化单元; ④二氯乙烷裂解单元;(气相进料和液相进料) ⑤氯乙烯精制。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 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九章 氧化反应

第九章 氧化反应

(5)有机五价碘氧化剂 ◆ 1-羟基碘酰苯(简称IBX)及其衍生物—高价碘化物作为一
种性能温和、选择性高及环境友好的醇氧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显著特点是对底物的化学选择性极高,即一般仅氧化醇羟 基为羰基,而不会氧化其它易被氧化的官能团如氨基、巯基等, 所以它在合成一些药物和天然产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86
85 82 92 85 90
*TNCB用硝酸铈铵和溴酸钠作用得到。
◆ Fe(NO3)3-FeBr3氧化体系:催化空气氧化仲醇、苄醇得到相应 的羰基化合物(乙腈,25℃;不氧化伯醇)。
OH OOH ຫໍສະໝຸດ HO OH 74%78%
CH2OH
CHO
OH
O
80%
OH O
80%
NH2 85%
NH2
NBS aq, 二噁烷
H3C OH H3C
Ag2CO3 C6H6
H3C O H3C
H3C
CH 3 OH
H3C
CH 3 OH
H3C H3C
OH H3C
H3C
Ag2CO3 CH3COCH3
OH
HO
O
反应活性:苄醇(烯丙醇)>仲醇>伯醇;高位阻羟基难氧化。
◆碳酸银可以将二元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 醇)中的一个羟基氧化成羧酸,进而转变为相应的内酯,这是 其他方法不易得到的。
9. 1. 2 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 酚环对单电子氧化剂非常敏感,去掉一个质子后给出离域 的芳基氧自由基。
OH
H+
O
O
O
O
◆ 例如,2-萘酚在碱性条件下用K3Fe(CN)6氧化得到联二萘酚。
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 章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反应。在有机合成 中,多数有机化学家认为,它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氧对底物的加成,如乙烯转化为环氧乙烷的反应;
(2)脱氢,如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反应;
(3)从分子中除去一个电子,如酚氧负离子转化为酚氧自 由基的反应。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烯烃双键的氧化反应; •芳烃侧链烯丙位的氧化反应; •酮的氧化反应
O
R R' 78%~98%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IBX =
BF4-
NO Re PPh3 R
R HO
IBX, DMSO, 20 oC, 3-4h
BF4NO Re PPh3 R
R O
65%~76%
RCH2OH + Ph3P CHCO2Et
IBX, DMSO, r.t., 1-48h
2h
77% CH3
CH3CH=CCHO
OH OH
CH2OH OH
HO
HO
H OH
OH H
CH2
O2,Pt
HO
COOH OH
HO
HO
H OH
OH H
CH2
t-BuO
CH3(CH2)10COOH 96%
O
O2/Pt, 57 oC
HO
t-BuO 80%~85%
C6H5CH=CHCH2OH
C6H5CH=CHCHO 91%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6) 其他氧化法
CH3(CH2)10CH2OH
O2,Pt C7H16,0.5h
CH3 CH3CH=CCH2OH
O2,Pt C7H16
CH3(CH2)10CHO
H3C OH H3C
Ag2CO3 C6H6
H3C O H3C
H3C CH3 OH
H3C CH3 OH
OH H3C
OH H3C
H3C
Ag2CO3 CH3COCH3
H3C
HO
O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3) 碳酸银氧化法
O H CH2OH O H CH2OH
H O MeO
OH
OH
MnO2 丙酮
MeO
H
HO
O
OH
O H 97%
O 82%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3) 碳酸银氧化法
沉淀在硅藻土上的碳酸银是一种能将伯醇和仲醇以很高的产率氧化成醛和酮 的极好试剂,反应在温和的近中性条件下进行,一般其他官能团不起反应。
_ O
+
(
N )2 Cr O
_
O
O
O 92%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2) 二氧化锰氧化法
二氧化锰是一种能将伯醇和仲醇氧化成羰基化合物的常用的温和
试剂,它特别适合于烯丙醇和苄醇羟基的氧化,反应在室温下,中性
溶剂(水、苯、石油醚、氯仿)中即可进行。常用的方法是将醇与
R CO2Et
69%~98%
HO O I O
O
OH ( )n
IBX, DMSO, 2-24h
OH (n=1, 2, 6)
( )n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6) 其他氧化法
CH3 CH3CHOHCH=CHCH=CCH=CH2
Al(OC4H9-n)3 沸苯,丙酮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4) 亚硝酸钠、醋酸酐氧化法
RCH2OH
NaNO2-AC2O 25 ℃,<1min
RCHO
①反应快—在所有情况下完成反应不超 过1min;
②没有过氧化物羧酸生成;
③伯脂肪醇,伯脂肪二醇,烯丙醇和苄 醇均被选择性氧化生成相应的醛类化 合物;
④α,β-不饱和醇的氧化没有双键异构现 象;
Ag2CO3-硅 藻 土 C6H6
O H O
O O
H
CH2
OH OH
A g2CO3-硅 藻 土 C6H6
CH2 OO
OH
O OH OH
OH
Ag2CO3, 硅藻土
O
HO O
80%
OH
Ag2CO3-硅藻土
OH
C6H6
HO
OH Ag2CO3-Celite HO
O
O
OH 80%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MnO2在溶剂中搅拌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二氧化锰要经特殊方法制备才
能具有最高活性,最好的方法是让硫酸锰与KMnO4在碱性溶液中反应
来制备。烯键和炔键不与该试剂发生反应。
OH
OH
HC C
CH3 CH C CH2OH
MCHO
HO
HO
MnO2,CHCl3 室温
⑤分子中存在伯醇羟基和仲醇羟基(包 括仲苄基醇)时,伯醇羟基发生选择 性氧化;
⑥在杂环醇分子中,发生选择性氧化, 杂原子如N,S不受影响。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IBX =
HO O I O
5)有机五价碘氧化剂
O
1-羟基碘酰苯(简称IBX)及其衍生物—高价碘化物作为一种性能温和、选择性 高及环境友好的醇氧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同于其它类型氧化 剂的显著特点在于对底物的化学选择性极高,即一般仅氧化醇羟基为羰基,而不会 氧化其它一些易被氧化的官能团如氨基、巯基等,所以它在合成一些药物和天然产 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HO R R'
R R' OH
IBX DMSO, r. t.
O R
R O
O 或
R
R R'
OH
RO OO
NH2 O
CH2OH O O
NHAC
75%~100%
Ph
IBX, DMSO, r.t.
RO OO
NH2 O
O CH O O
NHAC
AcO
OAc OAc
AcO
OAc OAc
OH R R'
Ph
IBX DMSO, r.t.
CH3 HO
Al(OC4H9-n)3 CH3COCH3
O
CH3
CH3 CH3COCH=CHCH=CCH=CH2
80%
Oppenauer 氧化法
CH3(CH2)3CH2OH
Pb(OCOCH3)4 吡啶
CH3(CH2)3CHO 70%
CH3CHOHCH2CH2CHOHCH3
CH3COCH2CH2COCH3 89%
9.1 醇羟基和酚羟基的氧化反应
9. 1. 1 醇羟基的氧化反应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1) 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氧化法
HO
HO HO
CH3CHO,H+
H CH3
HO
CH3
O O CH 3 ① CrO3, 吡啶,CH2Cl2
② H3O+
HO O
HO
HO
O O
O
O O O
2
N + CrO3
O O
H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