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论纳兰词的佛学情结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论纳兰词的佛学情结研究

词兴于唐,流行于五代,而大盛于两宋。元明之际,词学中衰,词家寥寥,词风扭捏。至清初,词风大振,词家辈出,流派迭起,风格竞繁,成就突出于元明,被誉为词的复兴。出现了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和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及稍后的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派。纳兰性德则异军突起,卓然自立,如晨星朗照,熠熠生辉,尤为人所瞩目。这位康熙时期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清末词学家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曾说:“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可惜他英年早逝,三十一岁就离开了尘世。但他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首词。这些作品,具有一种哀婉的美,凄苦的美,在其间蕴含着浓厚的佛学思想。

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立足于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特点、生平及其作品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便于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弥补研究之空白。

对于纳兰性德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他生平事迹、词的创作、作品赏析等方面,各家争鸣,百花齐放。

一、纳兰性德生平

 纳兰性德(1655—1685),清初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据记载,纳兰性德自幼酷爱读书。十四岁通“六艺”,十五岁入太子学就读,国子监的徐元才称他为“司马公贤子,非常人也”。十七岁中举人,其主考官徐乾学对他的评价是“读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十八岁开始撰写包括地理、历史、天文等多种知识和看法的《渌水亭杂识》,十九岁中进士,授予三等侍卫,后又晋升为康熙帝的一等侍卫,深得宠信。从此以后一直到三十一岁去世,一直任康熙帝的宫廷侍卫,身处要职。

从张钧著的《纳兰性德全传》中我们可以知道:纳兰性德15岁时与表妹舒穆禄雪梅相识,他们一起读书、情满博山,两小无猜,月鉴深盟,无奈天公不作美,舒穆禄雪梅被性德之母送入宫中,后为守身吞金自尽;后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紫薇为妻,二人心心相印,伉俪情深,但同样不幸的是,结婚五载卢氏染病仙逝,“恋人与爱妻早亡,如电笞一般给了自己切肤彻骨的刺激”—这曾经的美好与现世的痛楚在真诚善感颇具诗人气质的作者笔下化作一首首相思词。

二、对词的创作的研究

在对纳兰性德的词的研究中,学者们或关注于意象的选择,或放眼于其作品风格与艺术特色,或解读词人思想对创作的影响,研究成果斐然。

(一)关于内容

《纳兰词》收录了三百四十余首词,从内容上看,多写身边琐事、家庭生活,生活面比较窄,而且“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为加。据有人不完全的统计,在这些词里,用“愁”字共九十次。“泪”字六十五次,“恨”字三十九次。此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语触目皆是,这和他的身世形成了不可理解的矛盾。

一些文学史著作对纳兰词内容的评论。中国科学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说纳兰词的内容“多抒写离别相思以及个人的闲愁和哀怨。”“有的过于哀感,因之流露出来了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他的词内容是贫乏的”,“多写个人情致,流于感伤。其悼一亡诸词,颇为凄婉。”十三所高校《中国文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说他的词“题材狭窄,大多写离别相思之情和对爱妻的悼念。”“只是感伤气氛太浓,情调过于低沉”。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纳兰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及个人闲愁哀怨,含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二)关于意象

项小玲在《论纳兰性德词的意象》一文指出纳兰词中出现最多的是“雨”的意象。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雨的意象在他的词里,有一种凄清哀婉的情韵和色调,成为他表达悲凄伤感、幽怨多苦感情的一个载体。他笔下的雨有:细雨、冷雨、伏雨、红雨、夜雨、寒雨、丝雨、秋雨、灵雨、微雨、泪雨、花雨、疏雨、零雨、烟雨、和雨、残雨、归雨、暮雨、暗雨、敲窗雨、三更雨、阑珊雨、萧萧雨、灯前雨、沉香雨、廉纤雨、霏微雨、轻薄雨等等,俯拾即是,出现了近百次。他词作中的“雨”或柔、或愁、或悲、或怨、或凉、或渺,传达出丰富的“雨”的意象。

纳兰的诗魂与冷月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这其中固然蕴含着传统的“月”的意象的审美意趣,更因为“月”是触发他情思的直接物象。纳兰笔下的明月,可以跨越空间的隔绝,连结起两地的相思。他把月的团圆与人的孤独形成对照。在纳兰的词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被勾出的悲悯情怀和凄凄哀愁,已成为纳兰表达聚散离合之情的永恒背景。

“灯”在纳兰词中也是惯用的意象,三百多首词作中用了不下五十次,从这频频出现的意象中,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指向。

纳兰词作所表现的美是一种凄清深婉伤感之美,这种风格的形成,应该说也得益于他对意象的选择。纳兰词中很少选择具有亮丽色彩的意象,他所选择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悲凉、落

寞、感伤的基调,笼罩着一层暗淡的色彩,以传达内心孤独抑郁和愁苦。即使有的意象,如“雨”具有的生机和鲜润,“灯”具有的光明和温馨,“月”具有的团圆和喜庆,在他的词作中都极少表现,一些充满生命活力的意象,如“梨花”、“桃花”等,也弥漫着伤感意绪。

至于在他的词中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如“黄昏”、“残秋”、“暮春”、“落花”等,更是掩抑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感伤。

纳兰用他词中的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在刘珊《谈纳兰性德爱情词中凄凉的“梦”》中作者提到了纳兰词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梦”,并总结出有关爱情的梦词的感情基调—凄凉。

据资料统计显示,在纳兰性德短短三十多年的创作中,写梦的词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就数量而言,其中仅在词作中提到梦的就占百分之三十还要多。这还不包括那些不带梦字的梦词在内。所以纳兰性德的梦词创作是十分丰富的。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位十分擅长以写梦的形式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词人。而在这些以梦表情达意的词作中,写情爱失意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无论是从词人笔下怀恋的对象来看,还是从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来看,所有词作无不透露出无限凄凉来。这些爱情词都提到梦,梦里依稀故人踪影,令人感伤。营造了凄冷幽暗的梦中世界。梦的象征性、朦胧性等特性正合了他的性情,也便于他抒发缠绵悱恻的爱情失意之痛。

在纳兰的世界中,梦与现实的关系是呈现截然不同的矛盾的,现实中无法排解的苦闷,无法表达的感情,不为人理解的心事只能道之于梦境。纳兰笔下之梦凄迷、朦胧、摇曳生姿,充满着诗意之美,又饱含人生不如意的凄恻。无法超越的生命之痛,于梦中苦苦追寻心灵的安慰,寻而不得,旷世的痛苦造就他词作中的梦作为美的意象的永恒存在。通过对梦的编织来表达人心深处的郁积。他笔下的梦源自现实,却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词界高手,纳兰词的意象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也正是用这些意象构成词的基本材料来唱出自己心灵的悲歌。

(三)关于词风

词风与艺术特色研究方面,一般学者专家认为纳兰性德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怨凄艳,有南唐后主遗风。在纳兰性德词作《饮水词》的序言中,作者顾贞观曾写道“非文人不能多情,非才子不能善怨。容若天资超逸,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不知哀乐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嵩也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二主之遗”,可见“婉丽清凄”、“哀感顽艳”是纳兰词的主要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