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3)复习课

合集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1.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1.各物理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关系【例1】将0.654 g Zn加入到50.0 mL1.00 mol·L-1HCl溶液中计算:(1)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多少亳升H 2。

(2)若反应完毕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 ,求溶液中ZnCl 2和H +物质的量浓度解:由题意知HCl 过量Zn + 2HCl ZnCl 2 + H 2↑ 1mol 1mol 22400 mL 10.654g 0.01mol 65.4g mol-= n (ZnCl 2) V (H 2) 22120.01mol 22400mL (H )224mL 1mol1mol 0.01mol (ZnCl )0.01mol 1mol 0.01mol (ZnCl )0.200mol L 0.05LV n c -⨯==⨯====①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②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怎样写?②配平系数表示了什么关系?④如何例出对应比例以求得 n (H 2)?⑤如何根据n (Zn )求得 n(ZnCl)?⑥本题在作题格式上有哪些要注意?当堂检测:1.实验室将30 g含MnO2的质量分数的软锰矿石与90.0 mL 12 mol·L -1浓HCl共热计算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Cl多少升?22.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1L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NO3)2和AgNO3溶液,现往其中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待反应完毕后,测得甲烧杯中固体质量减轻0.18 g,求原甲烧杯中Cu(NO3)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乙烧杯中固体质量变化是多少克?(原子量Ag:108 Zn:65.4 Cu:63.6)3.将5.29gNaCl和NaBr的混合物溶于水后通入足量的Cl2使之充分反应,再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残渣质量4.40g。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

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

【阅读教材P52思考:】我们知道物质之间的发生化学反应是按一定微观粒子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表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如:
2Na + 2H
2O = 2NaOH +H
2
化学计量数之比:: :
扩大6.02×1023 :: :
物质的量之比:: :
总结:从以上例子的分析可知: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

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我们可以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而物质的量又与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一定关系,将这些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于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带来很大的方便。

分析并解答以下两题(要求写出规范的解答过程)
[例]把6.5gZn放入足量的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
(1)6.5g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初中化学金属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及分类,掌握金属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实验原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本节课将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分类,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金属的一些性质,并谈谈你们对金属的认识。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分类(15分钟)
1.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强度大等;
2. 金属的分类:可划分为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金属的蚀刻实验,观察不同金属在盐酸溶液中的反应情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铝制品、铁制品等。

五、总结(5分钟)
总结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021年《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

2021年《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

2021年《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通用3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定义及应用,它侧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应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本课题的学习还能为后面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年龄、心理特征,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归纳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以及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判断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要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日常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分析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索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以实验探索为主线能让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还能边观察、边记录、边分析、边总结。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1、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锌粒浸入
硫酸铜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硫酸锌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2、结论:
①分析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课本P12页)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加硝酸银溶液 D. 看颜色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B. FeSO4C. HCl D. CuSO4
7、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化学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化学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

化学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

鉴于“物质的量”一章知识难度较大,为了分散难点,也为了围绕着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方程式定量计算中的运用,提炼出运算规律,所以新教材专门编入这一节。

本节教材的显著特点是:1.揭示化学反应中微粒的数量关系——紧扣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配平系数,跟反应微粒个数的比例关系,扩大到微粒集合: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2.涉及化学反应中多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通过物质的量(n)与质量(m)、摩尔质量(M),标况下气体体积(Vm)及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C)的换算关系等变换公式,形成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系统,所以难度较大。

因此,课文选用了三道例题,各设两问以适当分解其综合性;各例题综合度依次渐增。

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这三道例题,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习题的训练力求落实。

教学中还要注意强调做题格式的规范。

2。

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熟练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2.分析化学方程式的意义;3.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2能力目标1.通过各化学量的相互转化,灵活运用公式计算;2.通过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的学习,学会分析推导有关化学方程式系数的计算;3.通过例题和习题,学会综合分析和逆向思维;4.通过一题多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2.3情感目标1.通过比较化学量的差异和联系,建立各化学之间的关系网络;2.通过计算题格式及思维过程的规范训练,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3.通过课堂反馈习题,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3.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单位的使用。

3.综合计算题中思维过程及能力的建立。

二、教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三课时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含三课时内容)

(1):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Fe+2O2
点燃
Fe3O4
思考: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前
为什么在集气体瓶内加少量 的水?
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 用砂纸打磨?
因为镁条表面覆盖着氧化膜, 会影响到镁条的燃烧,因此 要用砂纸打磨.
燃烧、耀眼的白光 现象: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Mg+O2
铜丝与硝酸银 溶液反应
镁条与稀 盐酸反应
① 2Al + 3CuSO4 = Al2(SO4 )3 + 3Cu 2Al + 3Cu2+ = 2Al3+ + 3Cu ② 2Mg+O2 = 2MgO ③ Cu+2AgNO3=Cu(NO3)2+2Ag Cu + 2Ag+ = Cu2+ + 2Ag ④ Mg + 2HCl = MgCl2+H2↑ Mg + 2H+ = Mg2+ + H2↑
4Na+O2=2Na2O
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2、 钠与氧气反应
(2)实验3-2 钠与氧气在加热后的反应 实验步骤 取绿豆大小的一 块金属钠(吸干表面 的的煤油)放在坩埚 里,加热至钠块燃烧。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3-2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有什么现象?
钠的燃烧
实验现象: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燃烧 起来,火焰呈黄色, 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点燃
2MgO
思考:由钠的原子结构,推测钠与氧气反应是
否比镁、铁与氧气反应条件容易?能否室温下 与氧气反应?
+11
Na
2 81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件 (共23张PPT)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 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误的是
( D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 C.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 D.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铁、铜、镁、锌是几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 金属,将他们同时放入稀盐酸中,出现了如图表示的 情形.请分析它们的表白后填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镁 ,说“我一点 (1)大喊“我快要完蛋”的金属是______ 铜 。 不在乎”的金属是______ (2)有一种金属坚持不住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Zn + 2HCl = ZnCl2 + 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
例1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
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与人类。常言 说:“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 D ) A. 熔点高 C. 有金属光泽 B. 延展性好 D. 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置换反应:
化合物 作用生成另 (1)定义:一种单质与一种___________ 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种_______
A + BC === AC + B (2)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化合物 和一 (3)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_________ 单质 。 种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集全班同学智慧,绘制出一副比较完整的流程图
【过渡】实际工业当中很复杂,要考虑多种因素。

【思考】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以及流程图绘制的标准,同学分段完成流程图。

【聆听】
听取同学间的答题思路,修改自己学案上的流程图。

反馈应用【过渡】实验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常见的是流程图的方法,实际上我
们考试和练习当中也大量见识到
了流程图的内容。

下面是一张不完
整的流程图,你能看懂吗?
【题目】【思考】通过流程图获取信
息,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学案
通过练习反馈
学习效果
体会流程图的
解读方法。


破运用流程图
的方式分析相
关反应的重、
难点。

【归纳】解读流程图的一般方法
1.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
2.精读局部,明确反应原理
3.针对问题再读图,明确要求【聆听】
反思整节课的内容,解读掌握流程图的一般方法。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流程图专题
科学可行
安全环保
优化方案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本节课是专题的复习课(金属的化学性质),以污水处理为应用线索(素材主线),以流程图方式为方法线索(思维方式),以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为内容主线,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通过正面信息让学生知道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同时在开采与生产中会带来污染问题。

以污水处理问题为主线,由学生绘制并使用流程图。

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等实际情况,课堂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汇报评比——反馈应用的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概括性和发散性的归纳整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