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

比喻战斗的武器。

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16.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②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③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

时为布衣,与陈师道交往颇密。

②岁晚:一年将尽。

(3)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师道此时身无所托,而“灯前客”均已得到一官半职,生活有着落。

B.陈师道半辈子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寄托于梦。

C.“一梦有无中”,说明梦与现实一样,诗人理想有时能实现有时又搁浅。

D.“发短”“颜衰”可视作诗人的自嘲之语,此处着意写当时的窘迫之态。

15.白居易有诗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试简要分析此句与本诗尾联在情感态度上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晴①李商隐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怀故人【宋】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①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②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藓庭:郊野。

②旧国:故乡。

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

B.“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

C.《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

D.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

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

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

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闲梦远①(一)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②轻尘。

忙杀③看花人!望江南·闲梦远(二)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①这两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②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③杀:同“煞”,形容极甚。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正芳春”中着一“芳”字,写出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表达了词人的愉悦之情。

B.“满城飞絮辊轻尘”中以“飞絮”来写春景,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而来的迷人春色。

C.“笛在月明楼”一句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人来衔接,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韵致无穷。

从古代诗歌中读中医诊病的描述(文学趣味)

从古代诗歌中读中医诊病的描述(文学趣味)

从古代诗歌中读中医诊病的描述(文学趣味)历代中医学家的知识结构,几乎极大多数都是医、文、史、哲四者溶于一体的,有的尚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兵法等。

而普通文人也都懂些医。

诗词与中医望诊相遇,就是美妙绝伦的表达。

望诊指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诊断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对医论方药、摄生防病有一定造诣,他们吟医论药,在涉及医史、医学理论、方剂药物、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同时,也吟咏了不少医文并茂,脍炙人口能体现“望诊”的诗篇,兹选录一二。

肥胖症——陆游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待语,坐立汗未干。

这是陆游在“化成院”留下的一首诗,他记录了一个肚大腰园,头大脖子粗胖和尚的形象,描绘得维妙维肖。

这位和尚胖得走不动路,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

因为迎客,步子加大了一点,就累得他张口气喘,上气接不上下气,连一句应酬话都说不出来。

客人已坐定,他却站着抬肩喘息,大汗淋漓,一派心肺功能不全的样子。

心因疾病——王锡《燕旧梁·心悸》年来善病人憔悴,捧心欲定还惊。

都愁深院冷清清,盼不到鸡鸣声。

王锡在《燕旧梁》词中写了自己年老体弱多病,近又感患心前区不适,不能平卧,心悸怔忡等心气虚,心阳欲脱的体征和自觉症状,以及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和身边无人照料焦急等待救治的心情。

疟疾——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疟疾》疟疬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足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

天宝十二年,杜甫将自己患疟疾冷得发抖,热得发昏,迁延一百多天后,头发变白,足部生疮成茧,面萎神疲,头晕眼花等病态向王倚诉说,不禁悲从中来,叹生命危浅,朝不保夕。

幽疥——舒岳祥《阆风集》性不耐喧聒,况遭疥痒牵。

此物有朋党,一搔千窍连。

幽阴及肘股,烂漫罗胸肩。

虮虱犹外患,尔独腠理穿。

此诗对疥癣等皮肤疾病的临床表现,描写得真实而风趣。

小小的虮虱弄得他形神不安,无可奈何。

不痒则已,痒则痒彻心肝,全身发抖,挠搐不停,把一位“不耐喧聒,” 的老者折腾得心神不宁,苦不堪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

诗歌专题训练------同题诗歌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注释】①擘(bò):张,分开。

②白羽:箭。

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③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斗十千”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表现了少年游侠的奢费。

B.少年游侠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便相聚买酒豪饮,这一场景将他们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C.“偏坐金鞍”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少年游侠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潇洒自如。

D.(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技”“胆”“姿”“绩”等方面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2.清代有人评价此组诗“摹写少年游侠,情景如画”。

请结合(一)(三)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摹写少年游侠的。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课:阅读。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B.“摩腹”,摸揉着肚子,形象夸张地写出了古人古书让诗人无法忍受不能认同的情形。

C.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田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4.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一、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鍊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豔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

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後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

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

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

以「道学」为诗。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杜诗疗疟

杜诗疗疟

杜诗疗疟作者:董改正来源:《祝您健康》 2015年第2期董改正杜甫的老乡郑虔,大杜甫二十岁,二人是忘年交。

郑度是唐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唐玄宗曾称他诗、书、画为“郑度三绝”。

一次郑虔妻子得了疟疾,杜甫来看望,见她病势沉重,就对好友说道:“你让嫂子诵读我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边读边默想意境,当有奇效。

”郑虔无奈,依言而行。

几日后杜甫再来看望,问起疗效,郑虔叹道:“并无效果。

”杜甫略思之,说:“看来不下猛药不行。

兄长您再让嫂子诵读‘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两句试试。

”郑虔走进内室,将此二句说与妻子,妻子骤听,惊惶坐起,汗如雨下,湿透内衣,竟是大好了。

这便是典故“杜诗疗疟”的来由。

《西清诗话》、《古今诗话》、《刘宾客嘉话录》等都有载录,略有出入。

有从杜诗所作年代对照二人年谱考证此事真假的,有从杜甫曾得疟疾而己诗不能治疗怀疑此事真实的,有从二人关系考证老杜自负其诗的,却忘了最简单的一个事实,即:郑虔之于医道之深,杜甫安敢置喙?只是后人笔墨游戏而已。

老杜对于自己的学问是自许的。

“开口咏凤凰”,“下笔如有神”,“窃比稷与契”,比现在的应聘者敢说得多。

杜诗沉郁,老杜端严,纵使相携李白畅游,无衣食住行之忧,有酒朋诗友之乐,也无多少快诗传世。

我想,心系天下苍生的儒者杜甫,是绝不会做出如此恶搞事情的。

这句传说疗效奇好的诗,出自《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花卿不是美女,乃是一位勇将,原名花敬定。

在《高适传》中,关于花卿有介绍:“西川牙将花敬定,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

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

”掠夺的程度令人胆战:见蜀中妇女臂上但有手镯的,断臂而取之。

易错点35: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解析版)

易错点35: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5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附)《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

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答案】1.B2.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

【分析】1.B项,“闲适心情”“颇惬意”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诗人一夜未眠,表达的应是他的郁闷之情。

故选B。

2.表现内容不同:《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

【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

【诗歌鉴赏】诗歌对比阅读试题汇编(五)诗歌对比鉴赏试题汇编第五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病起书怀①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书愤③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

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

②和銮:同“和鸾”。

古代车上的铃铛。

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③本诗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均作于陆游闲居之时,前者从衰病起笔,后者紧扣住一“愤”字,抒发自身感怀。

B.前诗中“位卑”一句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

C.后诗选取“楼船”、“铁马”“衰鬓”等典型意象,将辉煌的过往与无奈之现实做对比。

D.后诗中“塞上”句用“长城”的典故自比,该句意在表明作者想为国立功的昂扬之志。

15.两首诗尾联均谈到了诸葛亮,试分析两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4.D(“该句意在表明作者想为国立功的昂扬之志”错,作者曾以国家的塞上长城自许,希望能为国御敌立功,不料愿望尚未实现,表明其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

)16.同:都给予了《出师表》极高的评价,都赞扬了诸葛亮自请北伐、讨贼报国的诚志,裴达了诗人欲学诸葛亮出师北伐,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异:①《书愤》一诗尾联暗讽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偷生,不思北伐。

②《病起书怀》一诗尾联表达诗人想要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末怀李白注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优秀文档】三疟

【优秀文档】三疟

三疟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五《疟论篇》,与上篇相接,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五,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一《疟病诸候》,惟编次先后略异。

黄帝曰:疟先寒后热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凄沧之小寒,寒迫之,[平按:小寒迫之《素问》作水寒二字,新校正云:《甲乙》、《太素》水寒作小寒迫之。

据此,则本书下寒字疑衍。

]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病盛矣。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

夏遇小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至秋复伤于风。

先遇于寒,故先寒也。

后伤于风,故后热。

此为寒疟也。

平按:病盛矣《素问》、《甲乙》作则病成矣。

后热下,《素问》、《甲乙》有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八字。

黄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其但热而不寒,阴气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悗,手足热而欲欧,名曰瘅疟。

此二种疟,略示所由,广解在下。

平按:《素问》、《甲乙》绝上有先字;欧作呕。

《素问》烦悗作烦冤。

黄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

夫疟之寒也,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也,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也。

当是时,良工不能止也,必须其时自衰,[平按:《素问》作必须其自衰,《甲乙》作必待其自衰。

]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

岐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气,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其为病逆不可治。

此言病发盛时,不可取也。

诗词曲异各臻其妙_三首捣寄征衣诗词曲之比较

诗词曲异各臻其妙_三首捣寄征衣诗词曲之比较
&& * )+ ,-%+ * %(.+ ’ / /00- %((1 * (%23
!"#$
%& ’ &(()
!!
名作 欣赏
古典今读
的殷切,在捣就征衣题写封套的瞬间,都化作 淋漓的泪水,和入墨里,真是 “ 一行书信千行 泪”,一个情不能胜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活 脱在读者眼前。词的结句,进一步深入思妇的 内心世界,写她泪墨题写封套时的痴怨心态: 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的遥远边关,可自己的丈 夫还远在玉关以西,此时寄出的征衣,丈夫何 寒到君边衣到无 < ”结句之中 日才能收到呢 < “ 包含的多端遐思揣想,细腻地表现了思妇对丈 夫的入骨相思和入微体贴。至此,在狭小物境 和狭深心境中,词笔写尽了思妇此刻柔肠欲 断、痴怨欲绝的情态。回看李白诗 “ 何日平胡 虏,良人罢远征”两句,诗中思妇的痴情不可 谓不深厚,但诗句在表情时却显得相当蕴藉矜 庄。词中的思妇则是泪水淋漓不能自持,词句 表情何等悱恻凄婉。 从题旨的角度看,李白诗由于展示了广阔 的背景,涉及到千家万户,将国家大事与个人 私情统一起来,并且在诗中寓有批判朝廷穷兵 黩武的正大之意,因而虽写思妇怨情而不显其 小。贺铸词则舍弃了一切有关社会的、国家 的、大众的因素,将词笔由广阔的社会人生转 入了个人幽深隐微的心灵,只在思妇心灵的方 寸天地间聚焦。与 “ 诗之境阔”不同, “ 词之 言长”不是面的扩大,而是点的深入,抓住人 物心理意绪这一点,层层深入,描画渲染,着 力表现思妇对丈夫深切缠绵的思念关怀。在思 妇的心中,关情者惟有征夫。这就使得词作在 抒情上深至柔婉,细腻娟媚,较诗似胜一筹。 但这种情感也仅只于狭小的一己之情绪的发 抒,在欣赏其 “ 虽小却好”的同时,也要看到 它 “ 虽好却小”的另一面。和诗相较,这首词 相当充分地体现了 “ 诗庄词媚” “ 词为艳科” 的质性, “ 狭深文体” “ 柔婉意绪”的特色。

唐宋诗比较研究

唐宋诗比较研究

唐宋诗比较研究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着整体性的差异,这也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唐诗宋诗比较研究诗法正文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上古歌谣的起源,经历《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再到梗概多气、志深笔长的建安诗风,穿过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接着是晋宋诗歌和南北朝民歌,最终在盛唐时形成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之诗,以至于越过“夕阳无限好”的晚唐风韵,见于深析透辟、以意见胜的宋朝诗歌,到这,中国诗歌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高潮。

然而,唐宋诗歌,在风格情调上有其整体性差异,这早已是诗学界公认的事实。

自南宋始,历代诗论家便十分重视二者的比较,且褒抑不一,其中较中肯的评述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性格分之殊。

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而宋诗逐理把握。

缘何形成这两种审美追求明显不同的诗歌范型,是深入了解唐宋诗分别的重要环节。

但是关于唐宋诗孰劣孰优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

在此,本文通过唐宋两个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根据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的诗之五法: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为划分,着力从这两大方面对唐诗和宋诗进行粗浅的比较研究。

首先,唐宋诗都深刻体现着各自时代的烙印。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4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4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4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方六首【本篇提示】本片是论述疟疾病的主脉,并根据不同的相兼脉辨别病证,提出治法。

疟疾病,简称疟疾,是以战寒壮热、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

医圣将其分为温疟、瘅疟及牝疟三种不同类型,若日久不愈可形成疟母。

一、【原文】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①也,以饮食消息止之②。

【注释】①风发:风,泛指邪气。

风发,即感受风邪而发热。

②饮食消息止之:指适当的饮食调理。

【白话解】老师说:疟疾病的脉象大多表现为弦脉,但由于感受邪气有轻重,表现的病症名称各不一致,在弦脉的基础上,还可见到其他的相兼脉。

其中弦而兼数的,多属于热证,当有发热的证候;弦而兼迟的,多属于寒证,当有恶寒的证候;弦而迟的可用温法治疗;弦而兼小紧的疟脉,说明邪偏于里,兼有食滞,治疗时采用消道攻下法就可治愈。

弦而紧的疟脉,多见表寒,可用发汗或针灸疗法治疗;脉象浮而大的,为邪在于上,可酌用吐法治疗;脉象弦而数的疟脉,多为热盛伤津,热盛能生风,所以称“风发”,对此证,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酌情选用梨汁、甘蔗汁等甘寒饮食辅助调治。

【本条分析】本条是论述疟疾病的主脉和凭脉论证施治的方法,是本篇的总纲。

疟疾的病位在于半表半里,归属少阳,而弦为少阳之脉,所以疟疾病以弦脉为主。

由于感受病邪的性质轻重不一,病位有上下浅深之别,病人的体质又有强弱之分,因此,在弦脉的基础上还可伴见其他不同的相兼脉。

如弦数、弦迟、弦紧、弦小紧、浮大等等。

但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当中,历代医家认为脉象并非绝对,不可拘泥,应当依据实际病证而论。

二、【原文】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 师曰:此结为症瘕①,名曰疟母②,急治之,宜鳖甲煎圆。

【注释】①症瘕:指胁下的痞块。

②疟母:疟久不愈,痞块结在胁下。

③乌扇:即射干。

④锻灶下灰:锻炉灶下之灰。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9辑:比较阅读题专练练习一:意境类比较题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 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 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3.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4.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

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

2020年8月第32卷第4期Aug.2020Vol.32No.4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20.04.004杜甫涉病诗的情感解读李胜男(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要:杜甫的涉病诗共有207首,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壮年早衰感、个体孤独感、"再使风俗淳”之坚定感。

疾病与每一种情感的具体关系是不一样的:由于患有多种疾病且患病时间久,常年漂泊又使病情加重,故杜甫产生了壮年早衰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生理上和借以言志的物上;在患病的情况下,杜甫面对亲友分离、友人升迁与疏远及自己的漂泊不得归时,产生了个体孤独感;疾病促使老杜更加迫切地求仕,而为了实现"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杜甫个人的仕隐问题变得不再重要。

关键词:涉病诗;情感;杜甫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20)04-0014-05涉病诗是指以自我或他人的疾病作为主要或次要描写对象,借此来抒发诗人情志的诗歌。

以诗歌中是否涉及疾病描写(肉体上或精神上)为标准,可以发现杜甫现存的涉病诗共有207首①。

这些诗内容丰富、主题不一,背后蕴含的情感也多有不同,或在壮年时已有早衰之感,或在空间的无垠中深觉孤独,或始终坚持着“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一、壮年早衰感杜甫一生患病多种,从天宝十载作出第一首涉病诗《敬赠郑谏议十韵》,到大历五年的绝笔诗猊疾舟中扶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时间跨度长达十九年,期间杜甫一直在进行涉病诗的创作,足以看出其长年受疾病侵扰。

在杜甫的疾病世界里可以看到,杜甫的时间要比他人流逝得更快,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生理上和托物言志的物上。

天宝十载,杜甫不过四十岁,就已在第一首涉病诗極赠郑谏议十韵》中发出“多病休儒服”的不得已之叹。

此时他仅仅吐露己身患有疾病这一事实,却未具体阐明其所患疾病的种类,亦未说明自己的生理状况。

明代士人疟病浅话

明代士人疟病浅话

明代士人疟病浅话作者:***来源:《寻根》2020年第03期“瘧”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疾病,据记载,周武王姬发“克商之二年,即病疟”(张萱:《疑耀》卷二),虽不能确定属实,但先秦文献如《左传》对此病有所记录,出土简帛如上博简也有《景公疟》等篇,皆是旁证。

可以说,“疟”贯穿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人们对它曾十分熟悉。

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昌明发展,“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而古病名“疟”也几乎被西医“疟疾”(malaria)完全替代。

这一医疗化进程,促使今人对“疟”的历史变得相当疏离。

庆幸的是,近年来人文学者从文学、史学等角度对其再次审视,从而唤醒这份独特的生命记忆。

鉴于学界对“疟”与明代士人阶层的关系重视不足,本文将以此展开探讨。

诗人多病瘧检索明代文献,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士人文集中有大量“疟”病内容,包含诗歌、书信、奏牍等多种文体,并涉及私人生活、仕宦、社交等广泛领域。

初步推究,这一风潮形成于唐宋时期,杜甫、韩愈、王安石、秦观、陆游、杨万里等文豪皆有文章传世,其中韩愈诗作《谴疟鬼》可谓典范,明人的疟病书写就深受其影响。

不少诗人更对韩诗多有效仿,如明初李昱的《遣疟鬼》,在开篇部分写道“汝本颛顼子,变化逃其形。

胡不肖厥祖,骑龙升帝青”(《草阁诗集》卷一),而韩愈原作是“屑屑水帝魂,谢谢无余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两相比较,从题目、结构到内容叙写都高度相似,不难窥其全豹。

需要说明的是,韩愈型遣疟诗,很可能有着固定的格式,以应用于特定治疗仪式,因而后人虽难以突破,却无须创新。

对于“疟”病书写的蔚然兴起,元人早有深刻论述,如舒岳祥《山甫病中归峡,作此问之》有“诗人多病疟,强饭更何忧”(《阆风集》卷五)的诗句,而方回则认为“疾病呻吟,人之所必有也”,“足以见士君子之操焉”(《瀛奎律髓》卷四十四)。

这种文体衍生的理论,被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戏称为“文章九命”之后的第十命。

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

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

2019年第!"#(总第846期)丈敖冬‘科^6789:#;<=qrr(\Y'q'#T\Y21++9,)12$!"#$%&"'()*+!,-./0123"4567!89:;<=>!?@ABCD<:EFG//H疟"I入诗中,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典故,生发出一些特别的生命感Z"本文拟从_入手,分析唐宋诗中有关疟的现象,并比较1ijklYmn<op"345$唐宋诗!比较%&'()*&+,-./#01234567$8《难经本义》中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4$("《左传•昭二十年》曰:“齐侯疥,遂店/+,2-(&沖“疟”“店”和另外一个字“m”均表示疟疾/《说文・广部》:“疟,热寒休作°从广,从虐,虐亦声°” [*-((55)段玉裁注:“谓寒热一休一作/+,4-(*5+)《说文・广部》:“店,有热疟/从广,声°”段玉裁注云:“g,有热无寒之疟也/”《说文・广部》:0,二日一发疟,从广,声°”段玉裁注:“人谓间二日一发(疟°”“”字‘'“1之中°到了唐宋,随发,人疟疾中,•一“,发一/本文从,分析唐宋中有关疟,5°在0文献中,“疟”“m”“店”三个字均表示疟疾,所以本文在讨论唐宋中疟,个字°在%唐》,!-中,到疟有21首,其中5,4,愈4,2,期))日休) ))一°《宋》,"-中到疟,有119°其中有(12))(8 ))(6))(4))(4))(* ))(*),外,!)")#$%)文&人'(°是唐还是宋诗,在提到的疟的诗歌中都有几点:一).)疟/,二)0(疟疾)“疟1”2疟3,是以疟(4°!!"!#$%在唐类中,人未必真患有疟疾,或者说其重点不在于宣泄疾病所带来的生理痛苦,是借此来表地理环境点,进抒发自己遭贬谪苦闷或是身处瘴疟之地友人的关切/如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火蒸毒雾,阳雨濯阴霓家住东京”而“身投南海”的漂泊之感、贬谪之思在疟瘴之地火云毒雾的蒸腾渲染之下愈添愁苦/又如元稹《酬'一》中“连阴,瘴疟‘”h《天&中的“处处流痘疟,夜鸟声声哭瘴云”/在《得微之到官后书备通之有因》其中有处境:“人地‘,夏瘴疟°”友人“一身”“愁”°之唐,宋中类得/王安石在《疟未已示》中真切了身患疟疾之人苦和医:0足地,连瘴疟秋/穷‘自,难°肝,°从,°”《夏日》《西》到了瘴、疟,一气愁苦°者“是蒸瘴疟,江”,又以“宣,一”,中气°后者“思一夜,!如"#°$人%&瘴1疟,'()*+°,-./012,3其4567”,8是)愈《9疟1》之“,表:了;<之=°又有以瘴、疟来>?@风骨者,如《阳郡斋庵梅花五&其五:“枯株类铁汉,瘴疟不敢侵/”至为何唐宋人均习惯瘴、疟并称,或许是因为二者本属一类疾/如吴长庚《瘴•蛊•槟榔两广文化》,,-(42-$"便认为瘴即疟疾,是一种毒气,因岭海一带山川盘,不疏泄,湿热蒸腾/又说瘴的本义指瘴气,因其致人瘴疟,称疟疾为瘴/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布变迁的初步研究》[8-(*04-*16)认为,瘴亚热带和热带流行恶性疟疾,发气候热湿地理环境夏季节/《中国秦两汉期疟疾地理研究》,9-(1#t8)认为恶性疟疾虫r恶性疟疾,称为瘴°&!'(#)*+,"#-#.#/0“疟鬼”行疟而致病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早在汉代王充《论衡》中就有样记载:“颛顼氏有三子,亡为疫鬼:一■江,是为疟鬼;一■,是为魁题鬼;一居人,+人°”,10-(216)后许记说!A x!"##$%&'()*+,!-./!)0&1*23 456789:;<"=">>?@!6AB#CDEFG HIJKLMENOHPQRSGHT$%&GUV&W"X 鬼不销亡’”李商隐《异俗二首》(原注:时从事岭南):“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韩愈甚至写了一整首诗来驱除疟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谴疟鬼》:“屑屑水帝魂,’如何不"疟鬼’……,未沫于前徽’不修其操行,薄似汝稀’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疟鬼不修操行、行,疟鬼水、痛改前非’这首诗虽说是写给疟鬼的,$'.诗!2写疟鬼的诗-诗,是&疟鬼”“鬼”一词的诗就有30首°如史《$:&疟鬼,-'”《修》:&行J,疟鬼亡'”时来有驱除疟鬼的,诗一一来,可见疟疾时的'除有一!&疟鬼”"的诗,王阮)下呈王枢密一首》有言:“遭逢鬼今番疟,零落吾生有限°”又如赵蕃《二月初二日二首其一》:“去岁不作疟,今年乃病温’……未怕黄州鬼,唯忧楚国魂°”!!"#$%许是因为疟疾的普遍性和其典型特点,在唐诗和宋诗中都出了“疟为喻”的象°最早用疟疾来作为喻体的是晚唐时期的罗隐,他在《春日叶秀才曲$中写道:“花草暖相隈,也向边把酒杯°春色恼遮不,別愁如疟避来’安排迹无良策,裨补明时望重才’一曲吴齐拍手,十年尘眼未开°”用疟疾来喻春日别愁’到了宋代,陆游也用过类似的比喻,他在《春愁》中说:“春愁茫茫塞天,我行未到愁至’眼如生,疟避°”与罗隐异曲,是了疟疾避不的特点°除,有用疟疾来喻的,如‘'《魔》:“如疟鬼,日日应期来'符篆烧难,枪不’中,当昼又’应是五,留君’”舒岳祥自、边的是过疟疾的,如其《生日酒作》中说:&疟涉三月,x日计减一°”又《王》中说:&一年疟,°”因,于疟疾的也别,有时甚至写生来,如其《言》:&寒一疟,天一°来寒,°生其中,9一°”疟疾的是寒作,‘祥的寒喻为一疟,天为一,生其中的可见有9了°的《》中也有的喻:&花叶,见春光来’今花,又见°高天不,日可°一如疟,寒相°”花一,生一,不如°的《!"眼#$%&》中,疟疾也有了#':&(),*+°见,-,了°明,./0+°明1,2345°6明,789:°如;日疟,遮<°有了=,>6?°”由于唐诗中的“疟为喻”仅见罗隐一首,显然宋诗中所包含的内与况加丰°从疾的痛苦中剥离出来,发掘其中的至理与禅',这是宋人的智慧,但其间也包含着诸的可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几点同中有异之外,宋诗与唐诗相了一种特别的现象:“杜诗疗疟”一典故的运用及演变’据《唐诗纪事•卷十八》记载:“有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

《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

《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

《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谴疟鬼》作者韩愈唐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谴疟鬼》作品介绍《谴疟鬼》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2卷。

《谴疟鬼》原文谴疟鬼作者:唐·韩愈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

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谴疟鬼》注释1、谴疟鬼:贞元二十一年夏,韩愈遇赦当量移,自阳山行至湖南郴州,逗留三个月,等待新的任命,。

当时又患疟疾,直至九月初才离去。

此诗作于其时。

参见郑珍《巢经巢文集·跋韩诗》。

2、屑屑:劳碌不安的样子。

水帝:指古帝颛顼。

《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颛顼。

”3、谢谢:远去的意思。

谢,辞去。

4、不肖子:指疟鬼。

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颛顼有三子,死后变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人宫室,惊人小儿,为小鬼。

5、所:语助词,无实义。

6、百毒:各种有毒的药。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7、机:时。

8、诅师:巫师。

9、弄刀笔:指画符。

古代无纸,以笔写字于竹简木片,误书则用刀削去。

10、胃:帝王的后代。

11、轩:轩辕,即黄帝。

顼:颛顼。

相传颛顼为黄帝之孙。

见《史记·五帝本纪》。

12、沫:已,泯灭。

《素问.疟论》

《素问.疟论》

《素问.疟论》(《素问.疟论》全)黄帝问曰∶夫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皆也。

疟,残虐之谓,疟证虽多,皆谓之虐,故曰疟。

自王氏而下,诸解不一,皆未为得。

观疟之下,曰皆生于风,盖总诸疟为言,于此皆字,义可知矣。

蓄言邪蓄于经,有时而伏也。

作言病见于外,不期而发也。

音皆。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

(起于毫毛,憎寒而毛竖也。

伸者,伸其四体,邪动于经也。

欠,呵欠也,阴阳争引而然。

诸义皆如下文。

颔,何敢切,腮颔也。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气者,下行极而上。

阴气者,上行极而下。

邪气入之,则阴阳上下交争矣。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邪之所在,则邪实正虚。

故入于阴,则阴实阳虚;入于阳,则阳实阴虚。

虚实更作者,以阴阳相移易也。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

(阳并于阴则阴邪胜,阴胜则寒也。

阳明者胃气之所出,其主肌肉,其脉循颐颊,故阳明虚则为寒栗鼓颔。

鼓者,振悚之谓。

)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腰背头项,皆太阳经也。

阳虚则寒邪居之,故为痛。

)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

(三阳者,兼阳明少阳而言。

阴胜则阳气不行,血脉凝滞,故骨寒而痛。

《终始篇》曰∶病痛者阴也。

)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

(表里阴邪皆胜也。

)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

(此邪自阴分而复并于阳分,并于阳则阳胜,阳胜则外内皆热,而喘渴喜冷,)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

(暑伤于夏,其时则热盛,其邪则风寒也。

如上文曰∶ 疟皆生于风。

《金匮真言论》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其义可知。

风寒在表,必郁而为热,其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盖即经脉间耳。

荣行脉中,故曰此荣气之所舍也。

暑有阴阳之辨,义详本类前五。

荣、营通用。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诗中的疟之比较作者:白珊珊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36期摘; ; 要:疟疾作为一种疾病历史悠久,古籍中常见其记载。

唐宋时代,随着诗歌的发展,饱受病痛折磨的诗人们也常常将疟疾写入诗中,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典故,生发出一些特别的生命感悟。

本文拟从此入手,分析唐宋诗中有关疟的现象,并比较其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唐宋诗; ; 疟; ; 比较疟疾作为一种疾病历史悠久,古籍中常见其记载。

如《难经本义》中说:“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1](491)《左传·昭二十年》曰:“齐侯疥,遂痁。

”[2](4544)“疟”“痁”和另外一个字“痎”均表示疟疾。

《说文·疒部》:“疟,热寒休作。

从疒,从虐,虐亦声。

”[3](155)段玉裁注:“谓寒与热一休一作相代也。

”[4](350)《说文·疒部》:“痁,有热疟。

从疒,占声。

”段玉裁注云:“痁,有热无寒之疟也。

”《说文·疒部》:“痎,二日一发疟,从疒,亥声。

”段玉裁注:“人谓间二日一发为大疟。

”而“痎”字往往出现于医学典籍之中。

到了唐宋时代,随着诗歌的发展,饱受病痛折磨的诗人们也常常将疟疾写入诗中,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典故,生发出一些特别的生命感悟。

本文拟从此入手,分析唐宋诗中有关疟的现象,并比较其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由于在古代文獻中,“疟”“痎”“痁”三个字均表示疟疾,所以本文在讨论唐宋诗中的疟时,也主要聚焦于这三个字所出现的诗歌。

在《全唐诗》[5]中,提到疟的诗歌共有21首,其中元稹5首,杜甫4首,韩愈4首,白居易2首,沈佺期、罗隐、皮日休、李商隐、李涉、王维各一首。

《全宋诗》[6]中提到疟的诗歌则相对较多,共有119首。

其中写的较多的有赵蕃(12首)、陆游(8首)、舒岳祥(6首)、刘克庄(4首)、项安世(4首)、梅尧臣(3首)、虞俦(3首)等,此外,苏轼、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等人也写过此类诗歌。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诗,在提到的疟的诗歌中都有几点共同的现象:一是瘴、疟并称,二是认为疟疾是由于“疟鬼”行疟所致,三是以疟为喻。

一、瘴、疟并称在唐代的这类诗歌中,诗人未必真的患有疟疾,或者说其重点不在于宣泄疾病所带来的生理痛苦,而往往是借此来表现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而抒发自己遭受贬谪的苦闷或是对身处瘴疟之地的友人的关切与同情。

如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

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

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家住东京”而“身投南海”的漂泊之感、贬谪之思在疟瘴之地火云毒雾的蒸腾渲染之下愈添愁苦。

又如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中的“连阴蛙张王,瘴疟雪治医”和《酬乐天寄生衣》中的“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白居易也在《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其三中有感于元稹的处境写道:“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

”并嘱咐友人“老去一身须爱惜”“莫遣沉愁结成病”等。

较之唐诗,宋诗中的此类诗歌内容则要丰富得多。

王安石在《疟起舍弟尚未已示道元》中真切描写了身患疟疾之人的痛苦和求医问药无果的无助:“侧足呻吟地,连甍瘴疟秋。

穷乡医自绌,小市药难求。

肝胆疑俱破,筋骸漫独瘳。

惭君远从我,契阔每同忧。

”而田锡的《夏日即事》与蒲寿宬的《游西岩》虽然也提到了瘴、疟,却一扫病气与愁苦。

前者言“正是郁蒸生瘴疟,可堪水潦满江湖”,又接以“威宣铁轴千艘盛,执撼金陵一垒孤”,壮阔中满含霸气。

后者则言“翻思一夜钟鸣时,先生髙卧如希夷。

何人更嗔瘴鬼疟,及锋而用皆惊疑。

荐泉采菊想遗迹,奚其与侣昌黎伯”,当是用韩愈《谴疟鬼》之诗的典故,表达了对先生的崇敬之心。

又有以瘴、疟来映衬梅花的风骨者,如蒲寿宬《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五:“枯株类铁汉,瘴疟不敢侵。

”至于为何唐宋诗人均习惯将瘴、疟并称,或许是因为二者本属于同一类疾病。

如吴长庚《瘴·蛊·槟榔与两广文化》[7](42-49)便认为瘴即疟疾,是一种毒气,因岭海一带山川盘郁结聚,不易疏泄,湿热蒸腾而成。

又说瘴的本义指瘴气,因其致人瘴疟,故称疟疾为瘴。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8](304-316)也认为,瘴病即亚热带和热带流行的恶性疟疾,发生于气候热湿的地理环境与夏秋季节。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地理研究》[9](113-118)认为恶性疟疾虫引起的恶性疟疾,称为瘴。

二、认为疟疾是由于“疟鬼”行疟所致“疟鬼”行疟而致病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早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疟鬼;一居若水,是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

”[10](216)后代的许多笔记小说中也常常有与疟鬼相关的故事。

唐宋诗中关于疟鬼的描写虽不如笔记小说生动,但也频频可见。

如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

”李商隐《异俗二首》(原注:时从事岭南):“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

”韩愈甚至写了一整首诗来驱除疟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谴疟鬼》:“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指责疟鬼出身贵胄却不修操行、致病行凶,并规劝疟鬼早归江水、痛改前非。

这首诗虽说是写给疟鬼的,但却颇富有人情味。

宋诗中描写疟鬼的诗歌比唐诗更多,单是直接出现“疟鬼”“痁鬼”一词的诗就约有30首。

如史浩《钟馗图得人字》:“收功祛疟鬼,流咏起唐人。

”曾几《钱仲修饷新蟹》:“横行足使班寅惧,干死能令疟鬼亡。

”钟馗图和新蟹在当时人看来都有驱除疟鬼的功效,诗人由一图一蟹联想而来,可见疟疾在当时的普遍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接表示“疟鬼”存在的诗歌,王阮《都下病起呈王枢密一首》有言:“遭逢此鬼今番疟,零落吾生有限身。

”又如赵蕃《二月初二日二首其一》:“去岁不作疟,今年乃病温。

……未怕黄州鬼,唯忧楚国魂。

”三、以疟为喻许是因为疟疾的普遍性和其典型特点,在唐诗和宋诗中都出现了“以疟为喻”的现象。

最早用疟疾来作为喻体的是晚唐时期的罗隐,他在《春日叶秀才曲江》中写道:“江花江草暖相隈,也向江边把酒杯。

春色恼人遮不得,別愁如疟避还来。

安排贱迹无良策,裨补明时望重才。

一曲吴歌齐拍手,十年尘眼未曾开。

”用疟疾来比喻春日别愁。

到了宋代,陆游也用过类似的比喻,他在《春愁》中说:“春愁茫茫塞天地,我行未到愁先至。

满眼如云忽复生,寻人似疟何由避。

”与罗隐异曲同工,且都是撷取了疟疾避之不及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用疟疾来比喻睡魔的,如舒岳祥《睡魔》:“睡魔如疟鬼,日日应期来。

符篆烧难却,茶枪战不开。

中宵翻省去,当昼又潜回。

应是五窍数,留君共酌杯。

”舒岳祥自己、家人以及身边的朋友都是得过疟疾的,如其在《生日仲素慧羊酒作此奉谢》中所说:“举家病疟涉三月,一日计减一斗粮。

”又在《哭王达善》中说:“一叟经年疟,萧然强饭蔬。

”因此,对于疟疾的感触也比别人更深,有时甚至能写出几分人生哲理来,如其《放言》:“寒暑一大疟,天地一病躯。

古来几寒暑,元气朘削馀。

人物生其中,短小一侏儒。

”疟疾的症状正是寒热休作,舒岳祥将人世间的寒暑交替比喻为一场大疟,将天地视为一处病躯,那么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可见有多么渺小和脆弱了。

郑獬的《菊》中也有类似的比喻:“菊花初抱叶,始见春光来。

绿蓓今著花,又见秋风回。

高天不容土,白日安可栽。

一世如大疟,寒暑还相催。

”菊花一世,人生一世,莫不如此。

而在释德洪的《清凉大法眼禅师真赞》中,疟疾也有了几分禅意:“非风幡动,非风铃语。

见闻起灭,了无处所。

何以明之,俱寂静故。

此光明藏,平等显露。

由本无明,爱欲悭妒。

如隔日疟,痛自遮护。

有能了者,即同本悟。

”由于唐诗中的“以疟为喻”仅见罗隐一首,显然宋诗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况味更加丰富。

从疾病的痛苦中剥离出来,发掘其中的至理与禅意,这是宋人的智慧,但其间也包含着诸多的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几点同中有异之外,宋诗与唐诗相比还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杜诗疗疟”这一典故的运用及演变。

据《唐诗纪事·卷十八》记载:“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

’病者云:‘何?’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人诵之,疟犹是也。

杜曰:‘更诵吾诗云:子章髑髅血摸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其人诵之果愈。

”[11](585)这个故事应当就是“杜诗疗疟”典故的由来。

在运用这个典故时,有些人只是取“杜诗疗疟”的本义,如杨万里《过长峰径遇雨遣闷十绝句》其八:“不须杜句能驱疟,只诵长峰遣闷诗。

”高斯得《病起二首》其一:“杜诗能止疟,周易解祛魔。

”洪咨夔《高倅送糟蟹破故纸芽口占以谢》其一:“便好挂门驱疟鬼,不须诗咏血模糊。

”也有些人将“杜诗”逐渐替换成“诗”,好似不仅杜诗能驱疟,而且自己写的诗、别人写的诗也都能驱疟。

最为典型的是陆游,他在《予秋夜观月得疟疾枕上赋小诗自戏》中说:“且倚诵诗驱疟鬼,断无人寄碧腴膏。

”其《寓叹二首》其二也说:“狂诵新诗驱疟鬼,醉吹横笛舞神龙。

”这就把自己写的诗也赋予了“驱疟”的功效。

在酬答往来中,也有称赞对方的诗如杜诗一般能驱疟者,如晁说之《病中谢张簿阳字韵诗》:“公诗可但能除疟,万痾都如律令忙。

”这无疑是一种恭维和赞扬。

随后,这个典故又发生了进一步的演变,由“诗”到更宽泛的“妙语”、“好语”乃至“文”。

如周孚《次韵德裕》:“只知妙语能祛疟,可悟虚名不疗饥。

”许及之《雪再作山甫约游雨花台不遂闻与诸公登凤凰台次韵送似》:“好语自足驱疟疠,嘉祥况乃销离瘼。

”王炎《次韵韩毅伯病疟》:“示病维摩非实相,戏人疟鬼助文穷。

”除了上述的演变以外,“杜诗疗疟”还常常与“陈琳作檄愈头风”的典故并举,逐渐成为一种固定搭配。

如陆游《头风戏作》:“只道有诗驱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李流谦《马德骏微恙既平作此劳之》:“或丐愈风檄,岂邀遣疟诗。

”洪适《用雪诗韵谢三外弟见和》:“陈檄愈头疾,杜词逐寒痁。

”苏泂《途次口占三首》其一:“草檄头风愈,吟诗疟鬼藏。

”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或是因为头风与疟疾都是文人中的常见病,如陆游就身兼两病,或是用的人多了,就沉淀下来,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搭配。

只是这种偷懒的方式于写诗而言实在不算上乘之法。

通过唐诗与宋诗的比较,我们会发现,疟在唐诗中往往与贬谪相关,诗人不会耗费太多笔墨去描写病者的痛苦,而是借此一笔来表达自己或友人命运不济、仕途偃蹇、漂泊无依的感伤。

如前面提到的沈佺期的《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元稹和白居易的往来诗篇。

此外,还有王维的《林园即事寄舍弟紞》:“地多齐后疟,人带荆州瘿。

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