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社会学,医疗、医学社会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笔记

1. 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社会因素)与医学(健康或疾病)的联系与规律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5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的防治对象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监测,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第三次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6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五项: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的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7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卫生服务的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反应,环境,行为);高危境(自然,社会,心理)高位因素(个人遗传因素,社会经历,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和防止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8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四个扩大: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及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

2.健康观和疾病观--核心: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态度、观点和看法3.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1)健康和疾病观: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死亡是躯体和灵魂的分离(2)诊断和治疗:求神问卜、祈祷-- “巫医”出现4.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1)健康和疾病观: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失衡--致病(2)诊断和治疗:内外因--辩证疗法--“翳”出现5.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1)健康和疾病观:人是自己发动的机器,人和动物不同在于多几个弹簧或轮齿,疾病则是机器故障或失灵(2)诊断和治疗:修理机器-- “外科医生”出现6. 生物医学模式(06年考问答题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1)健康和疾病观: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的动态平衡;疾病是平衡破坏(2)诊断和治疗:精密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三大武器出现(杀菌灭虫、预防接种、抗菌药物)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1)健康和疾病观: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诊断和治疗:综合诊断和治疗---“全科医生”8.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1)提出两个新的健康状态指标亚健康:某种生理功能下降的状态亚临床:无症状状态(2)提出疾病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结果的复合体的整体病因论9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10 现代医学模式下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08年考填空题)环境因素;盛会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笔记第一章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人类的双重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定义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促进健康。

)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研究对象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次卫生革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任务医学基本任务: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做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社会医学的特点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研究因素的复杂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第二章医学模式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内涵及影响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又对医学的发展起着激励作用医学模式的特点产生的社会性、存在的普遍性、作用的广泛性、发展的渐进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所有疾病和死亡的原因归于四个要素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产生背景生物医学模式难以解释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健康问题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重点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及理论框架社会因素对键康的影响将健康融入所有社会政策的理念及行动框架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被认为是决定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了人们从出生、成长、生活、工作到衰老的全部环境特征,它也反应了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阶层,权力和财富的不同地位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1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2个体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网络4社会经济地位5其他社会结构理论(工作环境、城市化、卫生保健服务、)6宏观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环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基本理念《赫尔辛基》宣言:是一种以改善人群健康和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制定方法,它系统地考虑这些公共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寻求部门间协调,避免政策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行动框架确定需求和优先领域制定行动计划确定支持性的组织机构和程序促进评估和参与确保监测、评价和报告加强能力第五章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重点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网络对健康影响的挑战社会环境因素的概念指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和科学技术,即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等联合国规定老年型社会≥60岁人口超过10%或≥65岁人口超过7%人口与健康1人口结构2人口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口流动的概念: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生活工作环境1营养与健康营养不良,肥胖、盐、油营养不良是指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2食品安全与健康概念: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危及消费者或后代的隐患。

大一社会学笔记

大一社会学笔记

大一社会学笔记
1. 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分
析社会现象来理解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
的发展,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

社会学经历了理论探索
阶段、实证研究阶段和批判理论阶段等发展阶段。

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因素对个体
行为的影响、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等。

社会学家通过调查、访谈、
观察和统计等方法来获取数据,并运用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4.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建
构论等。

这些理论试图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分析框
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5. 社会学的实际应用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教育、健康、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

社会学家的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供改进方案。

6. 社会学的挑战和争议
社会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争议包括研究伦理、价值立场的中立性、理论多元性和社会变革的影响等。

社会学家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并努力提出有益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关于大一社会学的笔记,涵盖了社会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理论框架、实际应用以及挑战和争议。

希望对你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社会医学考点笔记

社会医学考点笔记

社会医学绪论社会医学内涵社会医学定义:就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问题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以保护和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的积极全面发展。

目的:促进人群健康(直接),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发展(根本)性质: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学科。

是社会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医学内容:1、社会健康状况2、人群健康影响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研究的内容演变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第二次卫生革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第三次卫生革命: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基本任务: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重点关注脆弱人群健康6、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社会医学的基本观点1、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疾病、健康的社会决定性3、积极健康观4、大健康观5、高危健康观6、健康公平观积极健康观: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因此人们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防止,而是积极的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祛病延年,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保持心理平衡,活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大健康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更是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才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高危人群: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妇幼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及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等人群。

高危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高危反应: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或耐受,当身心和社会刺激到达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后,导致一些疾病卫生服务提供的横向公平:指所有同样卫生服务需要的人可以获得完全相同的卫生服务纵向公平:指卫生服务需求大的人群应该比那些需求小的更多的获得所需的卫生服务社会医学诞生的标志: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社会卫生学及法医学等学科构成一体魏尔啸和诺尔曼提出“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科学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形成的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特征和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指导人们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理论总结和经验总结。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社会医学最终版没有之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医学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科学。

知识基础:医学科学、社会科学;2. 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综合性卫生政策、策略与措施。

3. 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 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及社会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5. 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医学观念和大卫生观念;2.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3.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4.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测量法、文献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

2. 医学模式种类: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为什么会发生):(1)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2)人类健康需求普遍提高;(3)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健康观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医学社会学知识点

医学社会学知识点

医学社会学知识点医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医学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医学实践、医疗制度和医疗问题在社会背景下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医学社会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医疗体系与社会结构医疗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组织、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组合。

医疗体系与社会结构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健康和医疗的整体安排和组织方式。

医疗体系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医疗资源的分布、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等。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医疗体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医疗体系通常由国家统一组织和管理,公立医院为主导,医疗费用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支付。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体系则更多依赖市场机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由个人或商业保险支付。

二、医疗行为与医患关系医疗行为是指个人在面临疾病或健康问题时选择的医疗服务和行动。

医疗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健康信念、医疗知识、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

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关系。

它不仅仅是一种医学关系,更是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的性质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而恶劣的医患关系则会导致医疗纠纷和治疗失败。

三、社会健康与社会阶层社会健康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社会阶层则是社会中根据社会和经济地位进行的分层。

研究表明,社会阶层与社会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群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风险和不平等的医疗资源分配。

社会阶层影响社会健康的方式包括:收入差距导致的健康不平等、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差异、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等。

这些因素导致社会阶层低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困扰,同时也较难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医学技术与社会变迁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的医学技术不仅改变了医学实践的方式和效果,也对医疗体系、医患关系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重点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重点

【精品】社会医学笔记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思想方法学科,主要研究人口健康、医疗保
健系统、社会生活环境和卫生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现代公共卫
生学的一部分,社会医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医学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与健康
社会医学研究人口健康和疾病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例如,社会隔离、歧视、贫穷、战争等都会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2. 医疗保健系统
社会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系统的建设、功能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


疗保健系统是个体、家庭和社区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它需要公平、高质量和经济有效的运作。

3. 健康服务利用与卫生行为
社会医学研究人们对健康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卫生行为,包括预防、
保健和治疗等方面的行为。

适当的健康行为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
疾病,提高生命质量。

4. 卫生政策和规划
社会医学研究卫生政策和规划,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医疗保险、药
品管理、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等方面。

卫生政策和规划
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公众健康和实现健康目标的重要手段。

总之,社会医学在探索和解决人口健康、医疗保健、卫生政策和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学实践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社会医学知识整理

社会医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概论一、名字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里、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二、简答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印务对健康的作用;3)提出改善措施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依据;4)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④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⑤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⑥加强社会医学教育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①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③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④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⑤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

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三、填空题1、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和()的人,而()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2、WHO提出了(),概括论述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决定性影响。

3、社会医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和(),前者包括了()、()、()、()等,后者包括()、()、()、()等,产生了具有()和()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复旦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于海徐珂)

复旦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于海徐珂)
第一章:绪论 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 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 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 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 (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 山大)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 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 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 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 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 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 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 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 强调学 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和社会构成,它对应着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体系发展和变 化的规律,核心是社会进步。 ①人性与社会秩序 人性就是感情、才智和行动。人的行动不是由才智支配的,感情才是行动的动力。 对感情作了利己主义和非利己主义的区分。人首先是利己主义的,求食、性欲、母性等都是 纯粹的利己主义禀性。但又不是完全利己主义的,非利己主义的禀性从一开始就存在。 一种社会结构是否对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关键在它能否有利于人性的发展,约束利己主义, 使利己性与利他性协调。 ②家庭与社会秩序 社会有机体不能归结为个人,它是由一系列社会机构组成的。家庭是最基本的单位。 家庭关系是人类本性中利己、非利己性最和谐的结合。家庭是服从与被服从、统治与合作关 系的统一,能有效地养成人们服从于社会秩序的必要品质。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秩 序的重要基础。 ③宗教与社会秩序 社会的和谐一致是以宗教信仰的一致为前提的。 因为宗教本身包含了三方面内容: 精神方面 是教理;感情方面是仁爱,有利于非利己主义的禀性;宗教制度使个人能严格地服从于超越 个人利益的社会目标。宗教是一个促进非利己主义,约束利己主义的重要机制, ④劳动分工与社会秩序 劳动分工和由分工引起的经济合作也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 劳动分工越发达, 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依赖性就越高,就越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但是劳动分工也有消极的一面,可能助长 个人主义, 分工使社会分化为许多小集团, 他们之间有利益上的相互竞争会使社会团结受到 损害。政府作为社会总精神体现者而存在是必要的。 第二节:赫伯特 斯宾塞 一、社会有机论 1.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斯宾塞是从唯实论立场出发来解释社会的 。 2.社会作为一个实体, 就有与组成它的个人不同的个性, 这种个性使它与生命有机体在许多 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共同性: ①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处在不断的生长和发展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②随着发展,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结构都会日益复杂化; ③无论是社会有机体还是生物有机体,结构的分化都伴随着功能的相应分化; ④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的同时,有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日益密切; ⑤随着有机体进化程度的增加, 其内部组成部分也不断趋向有机化, 成为相对独立的小有机 体; ⑥由于内部组织单位的独立性, 当有机体整体生命遭到损害时, 其个别组成部分还可以存活 一段时间。 生物有机体 摄 取能 源的营 养 循环系统 系统 神经系统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概念(P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de)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de)关系(de)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de)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de)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de)社会功能,提高人群(de)健康水平.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de)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3.我国社会医学(de)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de)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de)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de)预防保健工作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de)作用(P15)①社会医学(de)灵魂②指导原则③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2. 医学模式(de)转变(P16)(填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de)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de)背景(P20)①医学发展(de)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de)改变③健康需求(de)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de)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de)基本规律和特点(P31)①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de)重叠性、作用及影响(de)非特异性)②恒常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2.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de)重要影响因素(P47)人口(de)规模、结构、分布、流动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健康相关行为(P64)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de)行为和危害健康(de)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de)行为和危害健康(de)行为.2. 健康行为(P64)健康状态下(de)行为模式,即理想(de)健康相关行为.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e)类型(P71)①调查研究②试验研究③评价研究④文献研究2.社会医学研究(de)步骤(P73)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3.现场调查常用(de)定性研究方法(P76)①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②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③专题小组讨论4.深入访谈法(de)步骤(P76)准备工作调查对象(de)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撰写报告5.专题小组讨论(de)步骤(P77)1)制订计划2)决定小组(de)数量和类型3)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6.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7.问卷设计(de)原则(P82)(填空)目(de)性反向性实用性8.问卷(de)一般结构(P81)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de)登记(编码)等.9.问卷设计(de)步骤(P82)①明确研究目(de)②建立问题库③设计问卷初稿④试用和修改⑤效度和信度检验⑥10.问卷问题和答案(de)设计(P83)(1)问题设计根据问题(de)回答方式,可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1)开放式问题 (open-ended question)优点:①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de)情况;②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得到意外(de)发现;③若问题和答案太长时用开放式提问为好.缺点:①要求回答者有较高(de)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②需花费较多(de)时间和精力;③不善用文字表达自己(de)看法,导致回答率低;④统计处理比较困难.2)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回答,节省时间②回收率较高③更能获得相对真实(de)回答④便于分析和比较缺点:①某些问题(de)答案不易列全,回答偏倚②提供了猜答和随便选答(de)机会,因此,资料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③容易发生笔误(2)答案设计①填空式②二项选择式:是或否③多项选择式:应按顺序排列④图表式:回答者在图表上表示自己(de)意思⑤排序式答案(de)排列:①问题(de)排列:先排列容易回答(de)、无威胁性(de)问题(年龄、性别)②先排列封闭式问题③问题要按一定(de)逻辑顺序排列(问完一类再问一类)④检查信度(de)问题须分隔开来7.信度、效度及其关系①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de)程度,即测量工具(de)稳定性或可靠性,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②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de)目标之间(de)接近程度.分为四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准则效度③关系:1)不可信(de)测量一定是无效(de).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2) 可信(de)测量,既可能是有效(de),也可能是无效(de).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3) 无效(de)测量,可能是可信(de),也可能是不可信(de). 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4) 有效(de)测量,一定是可信(de)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第六章生命质量评价1 生命质量QOL(WHO定义)(P89)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de)个体对与他们(de)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de)事情有关(de)生活状态(de)体验.2.生命质量(de)构成(P89)HRQOL主要包括生理和职业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互动状况、经济状况或因素(课件)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P88)HRQOL 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de)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de)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体满意度.作为一种新(de)医学评价技术,全面评价疾病及治疗对病人造成(de)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de)影响.2.生命质量评价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de)人在一定时点上(de)生命质量表现.生命质量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平衡、改善和下降三种状态.3.生命质量评价内容(P91)(填空)①生理状态反映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功能状态④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⑤疾病症状4.现成(de)量表:首选适宜(de)外文量表第七章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P108)健康管理: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de)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de)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de)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de)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de)过程.2.健康危险因素(P111)使疾病或死亡发生(de)可能性增加(de)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de)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等.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P11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de)一种技术方法.4.慢性病自然史(de)6各阶段(P112)①无危险因素阶段②出现危险因素③致病因素出现④症状出现⑤体征出现⑥劳动力丧失5.健康危险因素(de)特点(P112)①潜伏期长:多次、反复、长期接触才发病②特异性弱:某一危险因素与多种疾病有关③联合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网络④广泛存在:散在、潜在、渐进、长期6.健康危险因素(de)分类(P113)①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②心理、行为危险因素(自创性危险因素)③生物遗传危险因素④医疗服务中(de)危险因素7.健康危险因素(de)主要评价对象:行为危险因素8.健康危险因素评价(de)步骤(P115)①收集死亡率资料②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③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④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⑤计算存在死亡危险⑥计算评价年龄:(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de)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de)年龄值称评价年龄.)⑦计算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de)预期年龄.)⑧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9.可能延长寿命数=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之差10.评价结果(de)四种类型(P121)①健康型②自创性危险因素型③难以改变(de)危险因素型④一般性危险因素型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1.卫生服务研究(P)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de)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de)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de)目(de)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de)过程.2.卫生服务研究(de)内容(P141)①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de)影响②评价人群(de)医疗卫生服务需要③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④卫生系统(de)组织结构与功能⑤卫生系统(de)经济分析⑥卫生服务效果评价3.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de)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de)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卫生服务需要:依据人们(de)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de)差距而提出(de)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de)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de)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de)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de)自身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de)卫生服务量.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de)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de)结果.4,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de)联系卫生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de),如果卫生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de)实际利用得到满足.5.反映人群健康状况(de)指标(选择或填空)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及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de)指数6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需要量(de)三项指标(P146)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7.疾病频率指标及其算法(1)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l00%或1000‰(2)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l000‰(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de)百分比.8.卫生服务利用(de)测量与分析(de)指标(1)门诊服务利用①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②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③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末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2)住院服务利用①住院率=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②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③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l00%9.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de)因素(P152)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②社会经济因素③文化教育④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⑤医疗保健制度⑥气候地理条件⑦行为心理⑧婚姻与家庭10.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包括哪些(P157)卫生服务计划评价,实施过程和进展评价,以及结果评价.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1.社会卫生状况(P162)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de)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de)社会因素(de)状况.2.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165)(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单一型指标①粗出生率②粗死亡率③年龄别死亡率:④婴儿死亡率:某年不满1周岁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⑤平均期望寿命:假设有同时出生(de)一代人,按照一定(de)死亡概率去死亡,直至全部死亡为止,计算平均每个人存活多长时间.⑥死因别构成比: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因死亡(de)人口数占总死亡人数(de)百分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即为死因顺位(死因谱)⑦孕产妇死亡率:每出生10万名活产婴儿死亡(de)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怀孕期间、分娩以及分娩后(de)42天内(de)死)⑧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de)人数/同期活产婴儿总数100%(活产婴儿: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生命迹象,即有过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脐带波动四项指征之一者.)2)复合型指标:两个或以上(de)指标组成(de)新指标.(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两大类)包括人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及卫生保健指标3.卫生政策(P170)卫生政策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de)关于卫生事业发展(de)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de)总称.4.卫生政策(de)特点(P170)①利益和价值取向②目标取向③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④功能多样性⑤过程及阶段性世纪面临(de)主要健康问题(P179)①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de)不公平性②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③健康问题(de)复杂性:旧(de)未去,新(de)又来6.全球卫生策略“21世纪人人健康“(de)三个总体目标(P180)①提高平均期望寿命(de)同时提高生活质量;②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de)公平程度;③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e)实施策略(P180)①与贫困做斗争②在所有(de)环境中促进健康③部门间(de)协调、协商和互利④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8.初级卫生保健(P181)是一种基本(de)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de)方式和技术,是社区(de)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de)、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de)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de).9. 初级卫生保健(de)基本原则(P181)①合理布局:注意乡村和城郊②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地区卫生决策③预防为主:卫生保健重点是预防和促进健康④适宜技术:方法和物资能被接受和适用⑤综合途径:卫生服务与营养、教育、住房等综合考虑10. 初级卫生保健(de)基本要素(P181)①主要卫生问题(de)预防和控制方法(de)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量供应和合理营养;③供应足够(de)安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开展包括计划生育在内(de)妇幼保健工作;⑤主要传染病(de)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外伤(de)合理治疗;⑧提供基本药物.第十章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de)5个要素(P204)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de)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de)认同、一定(de)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2.社区卫生服务(P204)是社区建设(de)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de)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de);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为一体(de)、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de)基层卫生服务.3.社区卫生服务(de)特点(P205)①以健康为中心②以人群为对象③以家庭为单位④提供综合服务4. 社区卫生服务(de)内容①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③社区预防④社区康复⑤社区保健⑥社区计划生育服务5. 社区卫生服务(de)意义①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②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③有利于抑制医药费用(de)不合理增长④有利于加强预防为主战略⑤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de)目标⑥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⑦是转变医学模式(de)最佳途径第十四章慢性病(de)社会医学防治1.慢性病(de)概念(P282)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de)特征(de)疾病可视为慢性病:①患病时间长期;②病后留下功能障碍;③疾病(de)原因常引起不可逆(de)病理变化;④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de)医疗处置;⑤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de)康复训练.2.三级预防(de)内容(P282)①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de)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de)根本措施.一级预防(de)双向策略即全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主要手段: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②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亦称发病前期(de)预防,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de)发展而采取(de)措施,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de)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de)目(de).措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③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在疾病临床期阶段,为了减少疾病(de)危害而采取(de)措施,其目(de)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一般由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二个阶段组成.3. 筛查概念(P288)应用简便快速(de)测试、体格或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从外表健康(de)人群中早期发现未被识别(de)可疑病人或健康缺陷者及高危个体(de)一项预防措施.4.筛查(de)原则(P289)①拟筛检疾病应是危害当地人群(de)重大公共卫生问题②拟采用(de)筛检方法和技术应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具有较高(de)灵敏度、特异性,易为群众接受;③有较高(de)筛检效益和临床使用价值;④拟筛检出(de)疾病病史明确、具有较长(de)可识别(de)潜伏期⑤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查5.周期性健康检查概念(P292)运用格式化(de)健康检查表格,由医务工作者针对就诊者(de)不同年龄、性别、存在(de)主要卫生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等进行(de)个体化(de)健康检查.6.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de)内容(P298)①支持或解释②告诫或建议③处方④转诊⑤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⑥随访⑦预防7.高血压(de)自我管理①定期测量血压②戒烟③减肥④规律(de)体育锻炼⑤合理膳食⑥紧张(de)调节⑦按医嘱服药。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医学概论:
社会医学(socialmedicine):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群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提倡积极主动的身心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提升社会卫生状况,提升人群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积极开展身心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掌控。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就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就是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必须搞的措施存有杀虫杀菌、免疫接种、抗菌药物、环境卫生工程;第二次不为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不幸危害、精神病等)。

必须搞的措施有早内科,强化监测,改善生活环境,创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为生活方式,身心健康教育与推动;第三次就是提升生命质量、推动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同时实现人人拥有卫生保健,必须搞的措施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念
3.生理、心理、社会身心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5.社会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同意促进作用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加。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令狐采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社会医学重点笔记-2021年用心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笔记-2021年用心整理

心理
成熟老化 社会
环境因素 自然
职业危害因素
综合内因 生物遗传
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 消费形式
遗传 康复
卫生服务
治疗
预防
生活危害因素
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肯定了生物医学的含义和价值 强调了医学的社会、人文价值 健康观 新健康观 健康观的功能:评价 认识 引导 积极的健康观 疾病:病理状态,生物尺度 病患:主观感受,感觉尺度 患病:反应,行为尺度 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疾病症状,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精神生活 心理状态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思想意识与健康
思想意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化产物,观点、信念、世界观等
主流思想意识
“反文化”思想意识
“边缘化”思想意识/ “亚文化”思想意识
多元文化思想意识
风俗与健康
风俗:特定地域、特点人群在长期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
性行为模式,一种最普遍、最广泛的行为规范
王启阳 3
特性:广泛性、地域性、约束性、稳定性
宗教与健康
宗教:人类在自然、社会压迫条件下产生的信仰体系和实践体组织和宗教规范为三大要素
宗教作用的两面性
社会关系与健康
家庭与健康
家庭: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文明时代社会组织
疾病谱改变
健康需求提高,需求多样化,心理/社会 医学社会化:社会保健功能,医学的社会化
外部交叉发展:多学科渗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 年,Engl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

社会医学重点笔记(1)

社会医学重点笔记(1)

14、我国主要的卫生问题:防病治病形式严峻;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配置不合理;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卫生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强。
15、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 社会参与。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健康危险因素是指: 在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 发展及死亡有关的诱发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 性的一种技术。 (从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
(从)治疗→预防;技术→社会;院内→院外;生理→心理(服务)
6、WHO 关于健康的定义正确的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7、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生物、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
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评价结果的四种类型
健康型 自创危险因素型
评价年龄 <实际年龄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
社区 博 闻— 博学—博
W/ X) 爱* C+
`' f7 X' G
评价年龄 >实际年龄,评价年龄 与增长年龄差距大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
\0 G/ 社区)
@4 t6 a& e
历史危险因素型 少量危险型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问题观察、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 2、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 3、目前谈到的医学模式转变是指: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4、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模式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阶段。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医学类结课笔记摘抄(3篇)

医学类结课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绪论1. 医学的定义: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科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分支。

2. 医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巫医到现代的精准医疗,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3. 医学的伦理原则:尊重患者、不伤害、有利、公正。

4. 医学的目标: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疾病负担。

二、基础医学1.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

2. 生理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3.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及其规律。

4.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5. 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防治的科学。

6.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科学。

三、临床医学1. 内科学:研究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疾病,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

2. 外科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损伤、疾病及其治疗。

3. 妇产科学: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其治疗。

4. 儿科学: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及其治疗。

5. 眼科学:研究眼部疾病及其治疗。

6. 耳鼻喉科学:研究耳、鼻、喉疾病及其治疗。

7. 口腔医学:研究口腔疾病及其治疗。

8. 皮肤性病学:研究皮肤、性病及其治疗。

9. 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疾病及其治疗。

10. 放射医学:研究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

四、预防医学1. 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2. 营养学:研究人体营养需求、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及其营养治疗。

3. 卫生统计学:研究卫生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4.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及其改善措施。

5.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

五、康复医学1. 康复医学的定义:研究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等功能障碍者康复的理论和实践。

2. 康复医学的目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

3. 康复医学的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复旦社会心理学 期末复习笔记

复旦社会心理学 期末复习笔记

WEEK 1 求异与批判意识•批判思维是对知识的反思与评价。

•创造力来自于批判思维活动。

•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不变的权威。

•研究需要批判精神。

研究者的纰漏是机会,不是“威胁”。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把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相互作用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同时在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出现,导致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的不同传统。

主要接受社会学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群体心理研究,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而主要接受心理学(实验)训练的学者倾向于强调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理解的分歧• Aronson(1980)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所谓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则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机构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交往。

”2 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

(例如,星座)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

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另一个始点。

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3 人类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1)达尔文的演化论•达尔文的演化论不仅为生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且也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了历史的和生物学的视角。

•达尔文的演化论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层面的背景。

特别是在研究攻击行为、利他行为时,演化论在帮助理解人的“本性”和一些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解释的依据。

•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自然选择使得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会逐渐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社会学复习整理一、医学社会学的溯源和发展二、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三、疾病、健康的社会文化观也谈谈医学是什么?医学是旨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科学技术辞典》医学一方面被看作是一门科学,另一方面被看作是一门技艺。

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医学是一门科学,就其应用而言,它是一门技艺。

由此我们得出下面两个定义:医学科学以研究疾病为对象;医术以维护和恢复健康为目的——G.H.Roche一、医学社会学的溯源和发展1、什么是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关系、角色流动、医疗社会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医疗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其关注点是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

医学社会学的发展(之一)1894年,查尔斯·麦金太尔(C ·Mcintire)在论述社会因素对健康重要作用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医学社会学这一名词;1927年,伯纳德·斯特恩出版第一部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医学社会学的著作《医学发展中的社会因素》;《社会阶层与精神疾患:一项社区研究》美国社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立医学社会学的发展(之二)赛奇基金会与《医学中的社会科学》出版医学社会学发展滞后于其他社会学领域1959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正式的医学社会学分会,其学术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40年代末,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发展医学社会学成为美国社会学最大的分支医学社会学在中国(三个阶段)1879——1952年前,医学社会学引入和初创阶段。

社会学和医学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国,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实证研究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一些理论成果。

主要关注点是人口与社会发展、贫困生活与健康状况、儿童福利保健1897 年严复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1873 年所著The Study of Sociology 一书译成中文,冠名为《群学肄言》,标志社会学在中国产生。

1910 年京师大学堂首开社会学课程,成为中国社会学学科化的标志。

1910~1920 年代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在英美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回国,标志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群体形成。

他们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获得系统严谨学术训练,学贯中西,中西兼通,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学调查与医学社会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第二阶段:医学社会学停滞阶段1952~1978 年间,中国基本无正规社会学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学、社会学家与社会学研究“销声匿迹”在学术界和公众视野之外,这个时期最主要特征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社会学家群体构成与社会学研究活动普遍处于“中断、停顿和不存在”状态。

在医学领域,生物医学模式“自然而然”成为主流思想,似乎不存在医学与社会关系的议题。

第三阶段:恢复、重建和发展时期1979~1991 年是中国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恢复、重建和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的全新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与医学社会学恢复、重建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1992~2004年,是中国社会学健康发展,但是医学社会学研究相对停滞不前和沉寂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医学社会学主要局限于医学院校有限的教学活动之中,“医学社会学”淹没、等同和被转换为“社会医学”,导致医学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学科建设出现较大差距2005 年以来是中国社会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医学社会学研究再度活跃和试图成为独立、专门、成熟研究领域的早期阶段,标志着社会学与医学社会学研究进入崭新历史阶段。

2005 年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进入崭新历史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失败”的结论引发发展模式的争论,特别是SARS 疫情的流行,使环境保护、疾病预防、亚健康、健康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社会学家积极介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社会学再度活跃提供了基础。

2,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相同点:教材第6页区别:二、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19世纪30年代,社会学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89-1857)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德国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美国W ·G ·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年)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1)、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帕森斯在1940年代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并在其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很大努力,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

帕森斯的AGIL模型Adaptation:适应环境并使环境适应其自身需求;(适应功能)Goal attainment:必须确定并达成其主要目标(目标功能)Integration:必须调节好内部的各个部分的关系(整合功能)Latency(pattern maintenance):即系统必须使各单元具有动力和动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以维护原模式的存在。

(模式维持功能)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的特点:(1)把结果层次的功能分析转变为方法层次的功能分析;(2)把功能分析中的理性主义的、抽象的方法转变为更具有经验性的中层理论指导的方法;(3)把社会的静止图景转变为动态图景。

(2)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帕森斯理论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这些理论在70年代逐渐取代了帕森斯理论而占居主导地位韦伯是20世纪西方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大家。

他以一个社会学家所特有的眼光向人们解释了“资本主义解释”这一涉及整个西方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复杂问题。

这一解释无论对于已经步入现代化的西方国家而言,还是对于正在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和线索。

简短的评价冲突理论产生后,在西方社会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它有力地打破了揭露了功能主义对社会现实认识的片面性,并很快渗透到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经验研究中去,在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种族关系、社会分层、集体行为、婚姻家庭等领域出现了大量以冲突概念为框架的论著,在当代社会学发展中有重大的影响。

(3)、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

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分析世界是由网络而不是由群体或者个体组成网络的结构影响或者制约着个体行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源流动的渠道行动者及其行动是相互依存的单位,而不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三、疾病、健康的社会文化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健康”和“疾病”和许多观念一样,是由社会和文化来界定的术语。

(见第15-19页)疾病的文化意义疾病的认识历程本能和经验的认识哲学思维认识希波克拉底:体液失调说盖仑:血液败坏说中医:阴阳失调说德谟克利特:微孔堵塞说建立在科学与实验基础上的认识博雷利:肌体组成部分机械性连接的改变莫干尼:器官中病理变化引起的形态学上的异常改变魏尔啸:疾病的本质在于特定的细胞损伤,疾病是变异的生命巴斯德:疾病是特定病菌入侵人体而造成20世纪后基因表达的异常和病变成为理解疾病本质的关键词疾病是被规定出来的(福柯)健康态的认知和判定躯体的健康态精神的健康态社会的健康态疾病认知的三种特性与社会文化医学感知性、自我感知性、社会感知性(见教材的24-27页)医护角色与社会化一、角色理论与社会互动二、医生、护士角色与变迁三、医生的职业化和社会化一、角色理论与社会互动角色(role)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角色表现(role performance)角色冲突和角色紧张角色退出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一)角色期待(二)角色领悟(三)角色实践(四)角色差距角色与自我认同“镜中我”(库利)“拟剧论”(戈夫曼)----印象管理和自我呈现非语言沟通社会互动的形式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以及拟剧论的倡导人。

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

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

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精神病院》、《耻辱》和《谈话方式》。

二、医生、护士角色与变迁医生是指掌握一定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以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从业人员。

长时间的专业化和抽象化知识体系的培训,以及提供的服务取向。

1,医生工作职业的特点作用的特殊性、技术的复杂性、修业的长期性、诊断的独立性、情感的中立性、责任的重大性医生的义务诊断治疗解除病人痛苦解释说明善于保密医生的权利独立诊断的权利特殊情况下的干涉权利新医改目标2011年: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主要任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努力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对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启动迫在眉睫的公立医院的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