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
信贷资金的流向风险及防范措施

信贷资金的流向风险及防范措施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在做贷款时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1、加强准入管理。
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
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
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
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
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
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
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
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
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
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强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
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贷款资金回流是银行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因为它会影响银行的稳定和盈利。
为了规避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分散借贷:不要把所有的借贷都从同一个银行处借,可以选择多家银行进行贷款,这样即使有一家银行要求回流,其他银行也可以继续提供贷款。
2. 提前还款: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前还款条款,以便在有余钱的情况下随时提前还款,避免贷款到期后资金回流。
3. 贷款用途:在申请贷款时明确贷款用途,并将贷款用途与银行进行沟通,以避免银行因为担心资金回流而拒绝贷款。
4. 抵押担保:如果有抵押担保,银行会更愿意提供贷款,同时这也可以降低银行对资金回流的担忧。
5. 借款人信誉度:银行在审核贷款时会考虑借款人的信誉度,如果借款人信誉度良好,银行也会更愿意提供贷款。
以上是一些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按时还款,遵守贷款合同的规定,以维护良好的信誉度和贷款记录。
- 1 -。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a54f0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6.png)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
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
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
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
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
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
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贷款资金回流是指借款人将贷款资金用于非预定用途,导致贷款资金无法如期归还的情况。
避免贷款资金回流,是每个借款人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方法:
1. 制定详细的借款计划。
在借款之前,要制定详细的借款计划,包括借款金额、使用用途、借款期限、还款方式等,确保借款资金用于预定用途。
2. 加强资金监管。
借款人应该加强对借款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借款资金用于预定用途,杜绝资金流失。
3. 建立财务报告制度。
借款人应该建立财务报告制度,定期向贷款方报告借款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资金流失。
4. 审慎选择借款方。
借款人应该审慎选择借款方,选择有资信、信誉良好的借款方,避免借款资金被恶意占用。
5. 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借款人应该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提高自身信用度,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借款机会。
总之,避免贷款资金回流需要借款人具备个人财务管理能力。
只有做好资金监管和借款计划,审慎选择借款方,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等,才能有效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风险。
- 1 -。
借贷专项整治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借贷行业在满足人民群众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部分借贷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为规范借贷行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摸清借贷行业底数,全面掌握借贷机构经营状况、风险状况等信息。
2.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借贷行为,规范借贷市场秩序。
3. 加强借贷机构监管,提升借贷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4. 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借贷。
三、工作原则1. 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2. 依法依规,严格执法。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四、工作内容1. 摸底排查阶段(1)全面梳理借贷机构名录,建立借贷机构数据库。
(2)对借贷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了解其经营状况、风险状况等信息。
(3)收集借贷合同、资金流向等相关资料,核实借贷机构合规性。
2. 整改阶段(1)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借贷机构,责令其立即整改。
(2)对整改不到位的借贷机构,依法进行处罚。
(3)对涉嫌犯罪的借贷机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 监管提升阶段(1)完善借贷行业监管制度,加强借贷机构准入管理。
(2)强化借贷机构内部控制,提高借贷行业风险防范能力。
(3)加强借贷机构信息披露,提升借贷行业透明度。
4. 宣传教育阶段(1)开展借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
(2)宣传借贷行业监管政策,引导消费者理性借贷。
(3)曝光违法违规借贷行为,形成震慑效应。
五、工作要求1.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3. 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4. 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时限本专项整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具体工作时限如下:1. 摸底排查阶段:自方案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银行支行关于开展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自查清理情况报告

银行支行关于开展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自查清理情况报告风险合规部:为促进依法审慎合规经营,根据总行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支行实际情况,我支行于ⅩⅩ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开展了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自查,具体情况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支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职责分工:同志负责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排查的全盘工作;同志负责该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负责落实风险排查工作和信息的报送;负责信贷档案资料的调阅;各客户经理负责具体排查工作。
二、自查内容1、是否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信贷资金是否直接进入经济实体,特别关注未按规定采用委托支付的大额贷款和未执行面签制度的贷款。
2、是否有通过中介机构“住房按揭”“车贷”等形式转变贷款用途的,或通过无指定用途的消费贷款转移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
3、是否有通过“冒名贷款”“借名贷款”等用途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
4、是否有借款人通过中介机构融资,借新还旧归还到期贷款,又从信用社贷款归还中介机构的贷款,通过信贷资金相互置换,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质量和潜在风险。
5、其它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途径。
三、自查情况1、经自查,我支行除农户贷款外均能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进行贷款资金的支付,全部贷款均执行面签制度,大额贷款全部采取受托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借款人交易对手账户。
2、经自查,目前我支行未开办“住房按揭”“车贷”贷款,消费贷款用途明确,均能按照相关要求提供支付依据。
3、经自查,未发现“冒名贷款”“借名贷款”等用途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情况。
4、经自查未发现借款人通过中介机构融资,借新还旧归还到期贷款,又从信用社贷款归还中介机构的贷款的情况。
5、未发现其它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途径。
四、通过此次自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性和危害性,也认识到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各项制度的必要性。
两金压控的措施范文

两金压控的措施范文两金压控是指针对资金和信贷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经济稳定和金融风险防控的目标。
下面是两金压控的措施:一、资金压控措施:1.货币政策调节:通过调整货币供求关系来影响资金流动,如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市场资金供应量。
2.资金调配机制:通过完善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和调配机制,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避免资金过度投放或集中流向高风险领域。
3.稳定货币市场:加大对货币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力度,稳定短期资金市场的利率水平,防范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4.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加大对高风险和问题机构的处置力度,防止金融风险传导和金融体系崩溃。
5.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对银行融资的依赖,缓解银行体系的风险承压。
6.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的资金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市场资金流向和变化趋势,做出相应调控措施,避免资金失控和风险蔓延。
二、信贷压控措施:1.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制定宏观审慎政策,要求银行机构控制信贷总量和结构,避免过度扩张和信贷资金流向高风险领域,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和审查。
2.风险管理: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信用管理,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提高贷款的审批标准和风险定价,防止信贷风险的积累和失控。
3.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引导资金流向优质企业和重点领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信贷风险。
4.优化利率市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的利率定价机制,让市场决定利率水平,提高利率的市场透明度,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5.加强民间借贷监管: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防范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风险,确保信贷资金正常流通并服务实体经济。
6.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在推动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规范和监管,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确保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相协调。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一、引言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借款人违约、不良贷款增加、资金流出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对银行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影响,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几种常见措施。
二、信贷风险评估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的第一步是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银行可以更好地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
在借款人有较高的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采取更加谨慎的审批流程,或者拒绝贷款。
三、风险分散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银行需要将风险分散到多个借款人和多个行业中。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借款人违约或者某个行业出现问题,银行仍能够通过其他借款人和行业的收入来弥补损失。
为了实现风险分散,银行通常会制定一定的投资组合策略,包括分散债务人和行业的类型、地区和规模等。
四、严格的贷款审批流程银行为降低信贷风险,应建立一套严格的贷款审批流程。
这包括借款人的资格审查、贷款申请的审核、评估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等。
在审批过程中,银行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如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担保条件等。
只有在确保借款人的可靠性和贷款项目的风险可控性之后,才能通过贷款申请。
五、监控和管理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贷款。
这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定期检查贷款账户的资产质量,以及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向逾期借款人发出催告信函、提前收回贷款等。
六、风险审计和评估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银行应进行风险审计和评估。
通过定期审计银行的信贷业务,包括审计贷款审批流程、监控不良贷款的机制等,银行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同时,银行还应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评估结果对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合规监管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违规借贷风险防控措施

违规借贷风险防控措施借贷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风险。
在金融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违规借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确保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防范违规借贷风险的基础。
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框架,并加强对各类借贷机构的监管力度。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贷市场的行为。
对于那些从事非法借贷活动的机构,要严厉打击,予以法律制裁。
二、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借贷市场的信息披露是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借贷机构应该按照规定,向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借贷产品信息。
借款人应该对借贷产品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对借贷合同的条款和细则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市场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提示机制,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向借款人提供相应的风险提示。
三、完善借贷合同借贷合同作为借贷双方权益的保障,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借贷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利率、还款方式、逾期违约等事项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借款人和借贷机构的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借贷合同应该采用简明的语言,便于借款人理解和认可。
四、加强风险管理和评估风险管理是借贷市场的重要环节。
借贷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评估。
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模型,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同时,加强对借贷资金流向的监测,减少洗钱和其他非法资金流入。
五、加强教育和宣传在防控违规借贷风险中,教育和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借款人应该加强自身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不盲目参与借贷活动。
同时,借贷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借款人的教育和引导,让借款人充分了解借贷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违规借贷风险的认知度,形成共同抵制违规借贷的社会氛围。
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防范违规借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各借贷机构之间应该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还款情况等数据。
银行如何管控信贷资金流向风险

银行如何管控信贷资金流向风险作者:张丽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0期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的安全与否,是关系到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盈利能力降低,资产质量下行,从而影响银行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根据审计发现,笔者针对银行贷款资金流向中产生的几种风险进行分析,从根源处找寻风险产生缘由,并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一、信贷资金流向产生风险的几种表现(一)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
银行在形式上对贷款资金用途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后,很难再继续根据资金支付情况进一步核实物资采购、运输和入库情况,仅从一般性购销合同来判断贷款资金流向,而网银等现代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更加大了资金监控难度,使得部分贷款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出现资金回流现象。
某印刷企业在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用途购买纸张,银行根据该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进行了贷款发放。
审计时发现该企业通过网银、跨行转账等电子支付手段,将资金重新转回,对贷款资金进行了挪用,导致贷款资金出现风险,不能正常收回。
(二)支付方式与企业经营要求的不符。
信贷制度规定,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资金必须进行受托支付,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企业的实际经营形式和信贷制度要求往往脱节,增添了企业运用资金难度,导致企业采用虚假合同和营业税发票获取贷款资金,使资金进入虚假交易账户,从而加大信贷资金风险。
某经营食用菌的企业,申请一笔贷款后,用途购买玉米芯,而购买玉米芯需在乡间进行收集,无法取得购销合同。
为获取贷款资金,该企业提供虚假购销合同。
在审计时发现该合同为虚假交易。
虽然该笔贷款在审计后被强制收回,但在资金运用方面敲响了一个警钟。
(三)信贷资金流入企业担保圈。
为办理银行保证担保贷款,有些企业客户间互保或联环担保形成了担保圈贷款,使本来不相关联的企业变得息息相关,由于担保圈内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担保能力不同,如果其中一企业出现风险,便会使担保圈内其他企业的征信受到影响,造成整个担保圈内企业贷款资金不能正常周转使用。
防范银行员工参民间高息借贷风险思考

关于防范银行员工参与民间高息借贷风险的思考近年来,由于银行银根收紧,民间高息借贷事件愈演愈烈。
国内部分地区已发生多起借贷人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事件,并相继发生了多起因民间借贷和集资事件引发的银行业案件。
如去年,温州发现4家银行4名员工充当资金”掮客”参与民间借贷行为,将民间高息借贷的风险引入银行内部,形成巨大的案件风险。
这类案件风险已经引起公安部、银监会、各银行金融机构高管层的高度重视,银监会及各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严防员工参与民间高息借贷。
下面,笔者就如何防范银行业员工参与民间高息借贷风险谈一些拙见。
一、民间高息借贷的形成及其特点一般认为,民间借贷是除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以外的借贷,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参与民间借贷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近年来银行银根紧缩、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缺乏流动资金,运作困难,加上因为银行贷款手续较多,审查较严,贷款人不具备贷款条件或不能及时得到贷款,于是不少中小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以超出银行贷款利率数倍的筹资成本,通过民间高息借贷渠道获得经营资金。
二是近年来房价、物价不断上涨,人们手上的钱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银行的存款利息己经远远达不到通胀指数。
三是民间高息借贷的利息高,一般都高出银行存款的好几倍,相当诱人,加上股市长期低迷,房地产投资受到调控,因此不少人尽管明知风险大,但仍选择了民间高息借贷方式来进行非法”理财”。
四是近几年来各地纷纷出现了不少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有些公司严重超越了自己的经营范围,成为民间高息借贷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对民间高息借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各行各业参与民间高息借贷者众多,既有城镇居民、农户,也有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包括个别银行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
民间高息借贷的资金来源也甚为广泛,不但包括个人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措施

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措施
一、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从事信贷业务时,由于借款人信用不良、拖欠不良拖欠贷款、抵质押物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抵押物无效等原因,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满足利息收入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向具有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发放信贷,造成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满足利息收入的风险。
因此,银行信贷风险是由银行与借方双方都存在的一种风险。
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根据银行业有关规定,完善信贷审查制度。
1、严格执行贷款审查标准:银行在认定借款人信用前,要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贷款类型。
2、细化贷款审批流程:银行从贷款审批到贷款放款都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来进行,严谨审批材料,确保贷款审批有效,可靠。
(二)建立完善的贷款保证制度。
1、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要求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如抵押、质押等,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2、建立完善的贷款后管理制度。
贷款后管理是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银行要及时定期对借款人的贷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跟踪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抵押物情况等,以确保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做好贷款外部环境的预警及风险评估。
1、预警:银行要从经济形势、政策环境和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定量化的风险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2、风险评估:银行要对贷款和担保关系,以及担保企业的财务、市场和偿付能力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
三、结语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类型之一,也是引起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银行要加大对信贷风险的监督力度,加强风险管理,有效的控制风险,以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信贷是银行业务中重要的一环,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贷风险也不断增加,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开展信贷业务前,银行应对客户进行客户资信评估,包括对客户个人与企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经济实力、信用记录与信用历史,防止潜在客户因资金紧张而逾期还款。
同时,银行应基于经济形势制定科学的信贷政策,如果经济形势不适宜开展信贷业务,可减少贷款额度,确保银行的风险可控。
2.合规经营与标准化管理银行应做好信贷业务的合规经营,确保业务符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反洗钱、反赌博等规定,为信贷业务的合规经营奠定基础。
同时,银行应加强信贷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风控政策,并根据客户风险情况和借款资产情况对每笔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严格管理信贷业务的每个环节,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3.加强内部控制在信贷业务运营过程中,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制定明确的业务规范和标准流程,降低业务风险。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对不符合银行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戒。
4.加强对客户核查银行业务的客户核查是一项重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应对所有借款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和核查,确认借款人的身份和信用信息真实可靠,避免出现资料造假、代偿、重卡等欺诈行为。
每笔借款的核查信息应被保留在档案室内备查,以备审计部门查验。
5.风险情况分析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银行应及时对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在借款人出现违约等情况时,要对还款能力、担保物品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缩小贷款利率、设定提前还款罚款等措施,从而减轻借款人的还款压力,防止不良贷款的增加。
综上所述,以上措施是银行在风险防范方面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要达到真正的风险控制预防,不是简单的思考,而是需要银行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业务经验,以及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使银行更好地保证财务稳定和业务发展。
贷款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措施

贷款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措施
1. 贷款用途审查,金融机构会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进行审查,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法合规的用途,避免用于高风险投资或其他违规行为。
2. 资金监管,金融机构可能会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并进行监管和跟踪,确保资金使用符合合同约定。
3. 监控与报告,金融机构会建立监控机制,定期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风险提示与教育,金融机构会向借款人提供贷款资金使用的风险提示与教育,帮助借款人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贷款资金,降低风险。
5. 合规合约,金融机构会与借款人签订合规合约,明确贷款资金使用的约束和规定,借款人需严格按照合约约定使用资金。
对于借款人而言,也有一些风险防范措施:
1. 合理规划,借款人应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避免将贷款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或消费,确保资金用于能带来稳定回报的领域。
2. 诚信使用,借款人应诚信使用贷款资金,遵守合约约定,不得挪作他用或违规操作,以免引发风险和法律责任。
3. 财务管理,借款人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记录和报告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
4. 风险意识,借款人应增强风险意识,及时了解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避免因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失。
总之,贷款资金使用风险防范措施需要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共同努力,通过合规约束、监管监控和风险意识提升等多种手段,共同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银行信用风险如何加强防范

银行信用风险如何加强防范近来,作为民营中小企业主要融资平台的银行出现不良资产激增、预警信号频发状况,如何探索采用更有效、更科学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对银行授信业务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周德元M anage管理自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以来,浙江范围内的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或互保圈牵连等原因,相继陷入困境或濒临破产,作为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主要融资平台的银行也出现不良资产激增、预警信号频发状况。
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民间借贷风险在资金偏紧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信贷资金被小部分人作为资源在利用。
表面符合授信条件的部分企业或个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辗转将该资金用于向民营中小企业或企业主发放高利贷,从中获取利差。
当出借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出现有高利贷债务人不能归还而造成出借人资金链断裂时,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随即受到威胁。
对此,银行业务人员在贷前调查阶段应多维度详细了解客户经营背景及实际控制人信用、素质等信息,如发现客户有民间借贷或资金生意等决不介入。
作为银行信贷审查人员不能只看书面报表、报告等材料审批贷款,诸如该类企业有较专业财务人员帮其做虚假财务报表等以骗取银行信贷资金,一般人很难发现纰漏,如发现财务报表销售收入、短期借款、应收账款等数字没有相应材料支撑应引起重视,同时对授信企业现金流进行考察,比如主要银行账户流水单等书面材料的分析对辨别民间借贷也很有帮助。
而授信后管理要重点监测其信贷资金流向,仔细辨别该笔信贷资金用途是否与其正常经营业务相匹配,严防该环节企业造假材料逃过银行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
授信客户互保带来风险近期银行出现的部分不良资产的另一诱因是受互保圈拖累。
当前浙江区域内,以互保或联保等方式担保成为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授信的常用模式,银行通过此方式在防范单体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互保企业间相互影响等负面效应。
尤其是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或资金掮客等与并不熟悉的企业进行互保,实际上加大了授信企业经营的外在风险,对银行信贷资产陷50浙江经济ZHEJIANG E CONOMY10Sep te mb er2013入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危害与防治

浅议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的危害与防治摘要:本文围绕银行员工参与非法民间借贷的危害与防治,从银行员工参与非法民间借贷的形式、危害及防范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着重对如何防范进行阐述,主要防范措施包括:强化教育,做到源头防范;强化管理,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追究,加大警示作用。
关键词:银行员工非法民间借贷形式危害防范措施健康的、运行规范的民间借贷作为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融资渠道,既能解决民间资本增值保值的需求,又能作为银行融资渠道的补充,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自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货币政策的收紧,银行信贷资金投放大幅减少,导致了民间融资的迅猛发展,但由于监管的缺失,部分不法分子的操控使得当前的民间借贷完全背离了其产生的初衷,不断以高息吸引投资人,俨然成为了高利贷和非法集资,因而也引发了很多纠纷和案件。
由于利益驱动,不少银行员工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了非法的民间借贷活动中,本文将就银行员工参与非法民间借贷的危害及防治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银行员工参与非法民间借贷的形式从多个相关案例披露的情况分析来看,银行员工参与社会非法高息借贷主要有几种情形:1.员工个人发起或参加外部企业或个人的高息借贷、融资或集资。
一是银行员工利用自己的资金、个人贷款资金或通过非法手段截留、挪用和诈骗客户资金用于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活动。
二是员工个人参加外部的非法高息借贷、融资或集资活动。
2.员工归集客户资金参加企业或个人的高息借贷、融资或集资。
3.员工充当资金掮客,介绍客户参加外部企业或个人的高息借贷、融资或集资。
一是员工利用职业便利介绍客户参加高利贷与非法集资。
二是内外勾结以银行作为媒介进行高息资金借贷。
三是利用银行信誉,伪造银行信用担保函,或者违规直接使用银行印章违规对外签署资金证明、担保、存款等协议。
4.员工与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寄售公司等融资中介公司发生借贷资金往来。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贷款资金回流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但在企业经营中,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方法: 1.合理规划现金流: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预算,制定合理的现金流规划,并及时调整计划以满足经营需要。
2.优化财务结构:企业应该通过融资优化财务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包括账务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等,确保资金流向清晰透明,杜绝资金回流。
4.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企业应该充分运用金融工具,如票据、保理等,加强资金运作,实现资金有效利用。
5.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合同管理,签署合同时应该明确约定资金使用和回流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回流。
综上所述,企业应该合理规划现金流,优化财务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加强合同管理等方式,以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确保企业经营稳健健康。
- 1 -。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贷款资金回流是指借款人将已经借入的资金再次借给他人,从而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和可用性下降,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
为规避这种风险,有以下方法:
1. 借款人可以选择分散投资,将借入的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领
域和项目,避免全部资金集中在同一领域和项目中。
2. 借款人可以选择提前还款,将部分或全部借款提前还清,避
免贷款资金回流的风险。
3. 借款人可以选择将借入的资金用于自身消费和投资,避免将
资金再次借出的风险。
4. 借款人可以选择通过保险或担保等方式加强风险控制,确保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不受影响。
总之,借款人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资金用途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贷款方式和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方法,确保自身的财务安全。
- 1 -。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

规避贷款资金回流方法在金融行业中,贷款资金回流是一项极其普遍的现象。
这种回流有时会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并可能导致金融系统中的其他贷款人处于风险之中。
因此,为了规避贷款资金回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加强风险管理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第一步是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必须要对贷款人的信用能力进行严格的评估,确保所有贷款都是基于完整的贷款申请材料和可信的借款人信息而发放的。
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进行严格的贷款审查,并确保贷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
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一个贷款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追踪所有贷款人的还款情况并警告金融机构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在贷款风险管理系统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各种贷款系统的数据分析来确定哪些贷款系统存在潜在回流风险,并在必要时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控制资金在金融行业中,贷款资金回流的一个原因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了过多的贷款。
因此,为了规避贷款资金回流,金融机构需要控制资金,以确保不会过度放贷。
首先,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制定贷款限额和审查借款人的信用能力来限制借款人的贷款金额。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将储蓄和贷款利率设定在与市场相符的合理水平,以吸引和保持合理的贷款规模。
最后,为了控制资金流动性,金融机构应该熟悉各种市场和经济变化,并且随时进行贷款流动性安排以避免资金流失。
三、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来增加客户数量,也是一种规避贷款资金回流的有效途径。
有很多途径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
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并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和提供音乐,食品和免费Wi-Fi等其他温馨服务。
通过这些方法,金融机构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建立起一种牢不可破的客户关系,以避免客户转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方的普遍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2011年以来;在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民间借贷“量价”有所走高;“危机”日渐显现;“转嫁”风险与日俱增;作为银行;如何有效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民间借贷;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乃为当务之急..一、民间借贷产生的危害对于企业而言;在正规金融渠道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迫于经营压力;一些小企业就会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进行高成本融资;这也是民间借贷市场长期存在、小企业屡屡深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看到;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衍生物;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补充;其合法性、合理性应当得到承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利率化和投机化倾向日益严重;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已经成为小企业的“毒品”;吞噬着小企业的肌体..2011年浙江惊现“跑路潮”;一年因高额融资成本而跑路的小企业超200家;9个月消亡2.5万家企业..对于银行而言;如果未有效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与其发生了信贷业务;无论企业是民间融资的接受方还是受让方;均给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民间借贷的特征即是高息借贷;企业在付息或收息方面所付出的精力远远大于经营发展;引发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出现风险隐患、更有甚者产生声誉风险..2013年2月初;陕西省的张孝昌民间融资案案发;部分散户聚集广场向安全脱身的大户讨要投入的资金;大户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神木支行..此事件给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严重影响了借款银行声誉风险;从而防范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成为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二、小企业民间借贷的识别方法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又具有隐蔽性;如何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民间借贷却有难度;但也有其内在规律性..现初步形成“四看法”;即看账目、看往来、看老板、看动机..一看账目、五比对一是比对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既有银行融资规模;同时查清是否有正常的信托、应付款、应收款等;根据其经营状况;判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如该数额远远大于或小于银行负债、商业银行信用总额;主要股东又不具备提供超出资金的实力;则企业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二是比对应收应付与生产状况..其他应收、应付款科目余额较大;或有大额进出;与企业规模不相匹配;应根据明细;深入了解企业是否参与民间借贷..应收应付账款科目金额较大;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应核查企业是否将应计列入其他应收、应付科目列入此栏;以此规避银行对大额暂借款的调查..三是资本公积与发展进程..资本公积与企业财富积累经历应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实收资本较小;而资本公积迅速增加;或无故提高资本公积;或大额、连续增资;应对其来源进行审核;防止一些民间借贷以增资入股形式参与..四是比对财务费用与融资总额..根据查明的企业银行融资总额;匡算出所需财务费用;如果其存在大的差额;要求企业做出解释;若其无法提供合理证明;则可能将支付民间利息或收取利息计入其中..五是比对管理、销售费用与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数量、销售模式、薪酬制度等;结合该类企业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匡算合理的管理、销售费用;如其明显高于同业;或与实际不符;要核查是否将民间借贷成本违规计入此科目..二看往来、五关注一是关注关联关系..一些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往往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来掩盖民间其行为..除通过工商部门查询关联信息外;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如企业主对企业重大事项是否了解、同业资金往来是否频繁等..二是关注交易对手情况..通常情况如其交易对手应与其有上下游关系..如交易对手中存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主体;或在银行账户中含有“证劵、基金、期货、房地产、投资、担保”等的借方交易;则有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三是关注规律性资金进出..企业银行账户存在整笔划款、但并非划给上下游企业或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银行贷款到期前几日有资金划入划出..四是关注异常交易行为..一些企业为规避银行调查;可能将民间借贷伪装成贸易关系..一方面伪造商业合同及其他交易资料;制造采购或销售假象进行资金往来;再者尽管企业实施了交易行为;但不符合商业规律;如从其企业购入商品再转手出卖;中间几乎无利差;再如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且价格不公允等..五是关注涉诉和抵押信息..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等网站;可查询企业设计民间借贷诉讼及被执行信息..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如有曾抵押给担保公司等融资性机构的记录;有可能也参与了民间借贷..三看老板、五了解一是了解企业主投资理念..与企业主交谈中询问其对于投资等的看法;观察其态度和认识..向同业特别是竞争对手询问其对企业主投资倾向的看法..如果企业主行事激进、投机心理较重;热衷于参与高风险行业;则可能将企业周转资金挪用于投机行为..二是了解企业主从业经历..调查企业主财富积累过程;看其目前对企业的投入情况和企业运营情况是否相称;是否存在炒房、炒原材料、炒股票期货等投机行为..了解其是否曾经有在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任职的经历;是否在这些机构有股权投资..三是了解企业主人际关系..向有关群体询问;核实企业主亲属及交际圈中是否有从事民间借贷者;交谈过程中如发现企业主对民间借贷市场利率、渠道、手续等情况很熟悉;则可能与民间借贷市场关系密切..四是了解企业主生活习惯..如企业主有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应予以高度警惕..如发现企业主经常出入高档场所、频繁换车、购买奢侈品等;但消费水平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要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参与民间借贷..五是了解企业主异常动向..密切关注企业主个人及其亲属资金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企业主及其亲属、财务人员账户中大额或定额资金进出频繁;则有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四看动机、五分析一是分析企业行业前景..如果企业从事“两高一剩”、“十一小”或国家命令禁止的限制类行业;或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且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或行业资金回收周期长、经营性现金流偏弱;此类状况往往出现资金链紧张而参与到民间借贷中..二是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结合财务报告、水电费、纳税申报表等信息;摸清企业原材料、人力成本、存货、回款等情况;计算其现金流是否能支撑正常生产经营;能否满足银行贷款本息等..核查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如销售额、利润等出现大起大落;现金流起伏较大;则参与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也存在..三是分析企业投资状况..高度关注偏离主业跨行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企业;尤其关注对外投资抄起净资产50%的企业;一旦亏损将严重影响资金周转;转而寻求民间借贷..四是分析企业资金变动..涉及民间借贷的企业一般资金不宽裕;银行活期储蓄留存资金很少..如其在所在融资银行的总存贷比小于10%;说明其资金面较为紧张;客观上存在参与民间借贷的可能..如其账户虽有一定存款;但不断减少或出现异常变动;也应予以关注核查;同时其存在短贷长用、应收账款回款不理想;往往也伴随资金紧张..五是分析企业异常情况..走访企业中;如发现经常有人出入要账;可能为民间融资债权人..如企业办理业务时有人跟随;也应引起高度关注..此外有的企业在申请授信时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要求;如表示“最好在某日期前能审批或放款”;可能需要贷款用于归还民间借贷..三、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为使银行信贷资金用途合理运用;从而形成银企双赢;应从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贷前环节:贷款调查要通过“望、闻、问、切”;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成本、原材料价格、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根据贷款用途分析其现金流量和还款来源;根据现金流量来确定贷款期限、金额和担保方式;尤其是调查清楚客户资金回笼账户资金进出情况;全面了解客户相关资信和客户的信贷需求..检查自身员工是否与借贷企业内外勾结;把信贷资金“转手”放高利贷..是否存在对企业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或难以甄别..如;贷款采取“受托支付”;但借款公司与受托支付方勾结;甚至与受托支付方的更下游环节勾结;提供虚假进货合同等假票据;合谋从银行骗取信贷资金..企业的订单签订情况;以防银行信贷资金盈余;将从源头控制其流入民间借贷的途径..贷中环节:贷款审批后支用前;审核人员应仔细核查授信条件落实情况;签订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核意见书;根据银监局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之规定;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走款方式;审核支用材料;核查合同、发票的真实性;确保银行信贷资金有的放矢;必要时可向贷款下游客户进行印证..贷后环节:要格控制贷款用途;严禁企业挪用贷款..一是贷款客户在支用贷款时;信贷经办人员应填写贷款使用情况明细表;并作为信贷档案材料保管..贷款按计划支用完毕后;信贷经办人员需书面分析资金使用情况;报信贷经营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归入信贷档案..二是加强贷后检查..关注企业财务变化;强调信贷经办人员下户检查时要对贷前认定的企业财产进行检查;对新增加或减少的财产要及时进行补充认定;同时对认定财产的增减变化做出书面记录;并作为贷款档案资料进行保管..同时;要加强对贷款保证人的检查;明确检查书面报告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三是加强财务分析..要重点加强企业应收款项、存货、大额短期投资、占净资产比例较大的长期投资、无形和递延资产、利润构成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有事项等的分析;并且要具体规定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四是信贷经办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时;办理企业财产检查认定结果的核实交接手续..制度建设:一是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员工举报、媒体披露、舆情监测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甄别处理、快速反应和及早介入;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二是切实加强银行员工管理;严把准入关口;不断提高“免役”能力;防止“带病上岗”..健全约束机制;高度关注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等员工的日常行为..加强警示教育;多形式加强员工金融与法律知识岗前培训;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三是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做到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重视后续跟踪和整改;堵塞管控漏洞;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二是筑牢“三道防线”..建立借款人、经营责任人、客户经理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通过贷款用途声明书的方式;确认客户已了解贷款的使用要求及用途限制;进一步强化其守约意识..将贷款申请、审批、放款核准、作业监督、贷后管理等环节已纳入系统管理;实现贷款业务的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全流程控制;各司其责;层层把关落实;提高贷款资金受托支付执行比例..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客户经理离职应进行风险检查;且与客户面对面核对;核查其经办贷款资料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完整、抵押物估值是否合理、是否用于正常经营活动..三是遵守“三个办法”..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贷后管理使用贷款用途跟踪卡重点监控贷款资金流向;防止用于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的等非法融资;防范贷款风险..严格对照贷款新规;坚持深入核实贷款用途、流向和强化联动监控;加大查处力度和监控问责力度..对申报授信的新客户要加强贷前调查;利用征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调查了解客户信息;把贷前工作做得更细..贷款审批严把准入关;同时;加强监督企业贷款流向..加强贷后检查;坚持联动防控;不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不帮借款人采用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对充当客户融资中介、参与民间中介融资等行为;加大查处问责力度..五是坚持“三大排查”..一是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风险排查;排查是否存在银行员工参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以及各类投资理财类公司等机构进行的民间借贷活动;排查员工是否参与高利转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二是开展信贷项目转嫁风险排查;从转嫁风险的环节传递上入手;查是否存在被个别企业利用;将贷款资金投入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利差;是否被担保公司利用;充当担保公司低息资金来源;是否授信客户为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或个人担保;间接影响银行授信资金安全;是否正常的抵质押贷款业务被民间借贷者利用成为民间借贷资金的血库;是否通过从企业借到承兑汇票;到银行进行贴现后;将贴现资金用于发放高利贷..三是开展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排查..加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强化对帐户大额资金交易的监控;加强在开户、印鉴卡、支付密码器等环节的控制;对于个人柜面要关注大额存、取款和大额存单等业务..对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和印章业务管理开展全面自查;确保加强运行风险管理;有效堵住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