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
2023年上海(妇产科)产院上岗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上海(妇产科)产院上岗人员考试一、选择题1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0.1,6"方案中:0"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单选题]*A.2小时2 .24小时内VC.12小时D.36小时3 .我国于()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单选题]*A.2000B.2001C.2002√D.20044 .下列关于卡介苗的补种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接种卡介苗后未形成卡疤的需要重新补种VB.未接种卡介苗的<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C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或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者补种D.≥4岁儿童不予补种4 .对于卡介苗的接种,以下正确的是[单选题]*A.对已接种卡介苗者,不推荐复种√B.对已接种卡介苗但卡疤阴性者,直接复种C.出生时初免,6周岁加强D.对已接种卡介苗但卡疤阴性者,任何年龄段都需要先做结素试验,阳性者复种5 .现场接种时,接种证上不需要登记的资料是[单选题]*A.疫苗名称B.接种时间C.疫苗批号D.环境温度√6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为[单选题]*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J1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C.家庭成员中有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新生J1D.以上均是√7 .每台冰箱均应配有温度计,每天上午和下午各2次,间隔不少于()小时,观察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单选题]*A.2小时8 .4小时C.6小时√D.8小时9 .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应在()°C保存[单选题]*B.1~2°CC.2~8°C√D.室温保存10 卡介苗接种事故中常用的治疗药物是()[单选题]*A.异烟游√B.链霉素C.利福平D.毗嗪酰胺11 .卡介苗安甑开启后,超过()小时应废弃[单选题]*A.0.5h√B.1hC.1.5hD.2h12 .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0~15°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D.持毛笔式,进针角度90。
乙肝疫苗接种知多少
乙肝疫苗接种知多少这是达医晓护的第2757 篇文章病毒性肝炎科普系列九——乙肝疫苗接种知多少大家知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办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的一些知识。
一、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包括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接种人群以及高危人群。
二、乙肝疫苗的常规接种流程常规乙肝疫苗接种需要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的程序。
简单来说就是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第1个月和第6个月时注射第2针和第3针。
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新生儿免费接种,现在国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全面普及。
建议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是6小时内,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越早越好哦。
三、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目前乙肝疫苗类型主要分两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疫苗。
对新生儿,若选择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不论新生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否,接种按每针次10ug即可;若选择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根据新生儿母亲乙肝表面抗原情况(HBsAg)有所区分: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每次接种10ug,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每次接种20ug。
不管选择哪一种疫苗,都是接种3针。
对成人,可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ug/次或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20ug;不管选择哪一种疫苗,都是接种3针。
四、成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效果不佳者(接种后无高滴度乙肝表面抗体HBsAb产生)怎么办?对于成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效果不佳者,可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如60ug)和针次;对常规0、1和6个月程序效果不佳者可再补接种1针60ug或3针20ug乙肝疫苗,并在第2次补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时复查血清HBsAb;如果仍没有激发高滴度的乙肝表面抗体,可再补接种1针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五、乙肝疫苗接种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可以持续多久?一般情况下,乙肝疫苗接种后激发的保护性抗体,产生的保护效果可以至少持续三十年,所以一般人群不需要频繁复查乙肝表面抗体或者补打疫苗加强免疫。
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
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免阶段:** 通常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或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2. **加强免疫阶段:** 通常在初免阶段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以增强免疫效果。
典型的标准免疫程序如下:
- **第1剂:** 出生时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 **第2剂:** 第1剂后1个月内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
- **第3剂:** 第1剂后6个月内接种第三剂乙肝疫苗。
总的免疫程序包括三剂疫苗,按照上述时间表进行接种,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乙肝免疫保护。
然而,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实践,实际的接种时间和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特定人群(如成年人、高危人群等),医生也会根据其情况制定适当的免疫接种计划。
务必在接种前咨询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以确保您或您的孩子得到最合适的免疫保护。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妈妈课堂预防接种知识问答题科室: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100分)1.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0,1,6”方案中,“0”是指新生儿出生后()A. 2小时内B. 12小时内C. 24小时内D. 48小时内2. 需要肌肉注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有:()A.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甲肝疫苗B.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乙肝疫苗C. 百白破乙肝疫苗D. 百白破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3. 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个月。
A. 1个月B. 2个月C. 3个月D. 6个月4. 下列对免疫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A. 免疫起始月龄越早越好B. 接种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但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C. 如果正常免疫程序被中断,应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次数D. 流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5. 卡介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是()A.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1毫升B.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毫升C.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5毫升D.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5毫升6.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发现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后,进行网络报告的时限为()A. 12小时内B. 24小时内C. 48小时内D. 72小时内7. 百白破混制剂基础免疫3针的程序为()A. 3,4,5月龄B. 2,3,4月龄C. 4,5,6月龄D. 5,6,7月龄8. 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疫苗储藏一般不超过()。
A. 1个月 B. 2个月C. 3个月D. 6个月9. 疫苗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超过()应废弃,活疫苗超过()应废弃。
()A. 1小时\\0.5小时B. 0.5小时\\0.5小时C. 1.5小时\\0.5小时D. 2小时\\0.5小时10. 下列哪些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在2℃~8℃。
()A. 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B.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C. 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D. 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11. 关于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列哪一像是错误的?()A. 可以与活疫苗同时接种B. 接种活疫苗需间隔2周方可使用C. 使用后间隔1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
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一.第一类疫苗
1.乙肝疫苗:按0·1·6月龄,分三剂次接种,(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第一·二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第二·三剂次间隔60天。
2.卡介苗:出生时接种。
脊灰疫苗,按2·3·4月龄,4周岁,分4剂次口服,第一·二剂次,二·三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天。
3.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按3·4·5月龄,18~24月龄,分4剂次接种;白破疫苗是6周岁时接种。
4.麻风疫苗;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18~24月龄接种。
5.乙脑减毒活疫苗:按8月龄·2周岁分两剂次接种;A群流脑疫苗按6~18月龄分2剂次接种,第一·二剂次间隔3个月。
6.A+C流脑疫苗:按3周岁,6周岁分2剂次接种,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3年,第一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12个月。
7.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接种。
二.第二类疫苗
1.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水痘易感者。
2.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2个月~3岁的婴幼儿。
3.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对象是3岁以上的易感者。
4.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对象是2岁以上的易感者。
三.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的区别
第一类疫苗是儿童基础免疫疫苗,是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免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是经济疫苗,是知情·自愿,不强求接种的疫苗。
重新镇头堰村卫生室
2016年第三期。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效果观察
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效果观察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肝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对于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效果观察。
一、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包括初免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
1. 初免阶段:初免是指个体首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通过免疫应答形成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保护。
一般情况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初免程序为三针,即在0、1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三剂乙型肝炎疫苗。
这样的免疫程序可以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提供对乙型肝炎的持久免疫保护。
2. 加强免疫阶段:加强免疫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延长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特定情况下,如免疫应答较差或者免疫保护需要延长的个体,可以进行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的具体免疫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和情况进行调整,常见的方法包括接种第四剂乙型肝炎疫苗、检测抗体滴度以及定期检测HBsAg等。
二、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通过抗体水平和免疫保护率来进行观察。
1. 抗体水平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
通过检测抗体滴度,可以评估个体的免疫应答情况。
一般来说,抗体滴度大于10mIU/mL被认为是免疫保护的标准,表示个体对乙型肝炎具有持久的免疫保护。
2. 免疫保护率观察: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是评估疫苗效果的重要指标。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保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在高HBV感染率的地区,疫苗也能有效降低HBV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长期跟踪观察。
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0年以上,即使在一些免疫应答较差的个体,也可以通过加强免疫来提高免疫保护水平。
总结起来,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程序包括初免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通过免疫应答形成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保护。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乙肝疫苗接种规范
某某医院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一、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按“0-1-6个月”程序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2.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10μg,无论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
②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20μg的HepB。
(二)其他事项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院接种第1剂HepB,由辖区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未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辖区接种单位全程接种HepB。
2.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内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HepB。
HepB、HBIG和卡介苗(BCG)可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3.HBsAg阳性或不详广妇所生新生儿建在出生后 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HepB;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 1 剂HepB,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 剂次 HepB 接种。
4.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 HepB。
5.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接种最后一剂 HepB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 阴性、抗-HBs 阴性或小于10mIU/ml,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HepB。
(三)补种原则1.若出生 24 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
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单项选择题]1、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0,1,6”方案中,“0”是指新生儿出生后()。
A.2小时内B.12小时内C.24小时内D.48小时内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需要肌内注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有()。
A.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甲肝减毒活疫苗B.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乙肝疫苗C.百白破、乙肝疫苗、白破D.百白破、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疫苗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个月。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下列对免疫程序描述正确的是()。
A.免疫起始月龄越早越好B.接种剂量过大,会使机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但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C.如果正常免疫程序被中断,应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次数D.流脑疫苗与麻疹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卡介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是()。
A.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1毫升B.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毫升C.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0.5毫升D.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5毫升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6、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发现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后,进行网络报告的时限为()。
A.12小时内B.24小时内C.48小时内D.72小时内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疫苗储藏一般不超过()。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8、疫苗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超过()应废弃,活疫苗超过()应废弃。
A.1小时;0.5小时B.0.5小时;0.5小时C.1.5小时;0.5小时D.2小时;0.5小时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9、下列哪些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在2℃~8℃?()A.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B.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C.乙肝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百白破疫苗D.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百白破疫苗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0、关于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以与活疫苗同时接种B.接种活疫苗需间隔2周方可使用C.使用后间隔1个月才能接种活疫苗D.不能与灭活疫苗同时接种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11、脊灰疫苗的损耗系数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国家免疫规划是指国家为广大儿童提供的免费疫苗接种服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儿童免疫程序表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给儿童接种不同疫苗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要求。
以下是我国目前的儿童免疫程序表:出生时•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首针。
•BCG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或者72小时内接种BCG疫苗,首针。
1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1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首针。
•乙肝疫苗:1 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2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2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
•百日咳疫苗:2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一针。
3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3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
•百日咳疫苗:3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二针。
4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4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针。
•百日咳疫苗:4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三针。
6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6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五针。
8 月龄•乙肝疫苗:8 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12 月龄•卡介苗:12 个月龄时接种卡介苗,加强针。
18~24 月龄•麻疹疫苗:18~24 个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首针。
3 岁•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3 岁时接种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加强针。
4~6 岁•麻疹疫苗:4~6 岁时接种麻疹疫苗,加强针。
除了以上儿童免疫程序表中的疫苗,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会接种其他疫苗,如风疹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机会,应尽快联系所在地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安排合适的接种时间。
此外,儿童在接种疫苗时,也需要注意接种后的反应情况。
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这些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但如果出现严重反应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的制定,旨在保护儿童免受一些严重疾病的侵害。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出生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第一针
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丸
3月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丸、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丸、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5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三针
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三针
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1.5~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麻疹疫苗复种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
6岁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加强
扩大免疫疫苗建议免疫程序
风疹疫苗8月龄接种第一针、6岁第二针加强
腮腺炎疫苗8月龄接种第一针、6岁第二针加强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1岁接种第一针、6岁第二针加强
A群流脑疫苗6~18个月龄接种第一、二针(至少间隔3个月)
3岁加强一针、6岁加强一针
A+C流脑疫苗2岁以上接种,间隔3年接种第二针
安尔宝疫苗〈6月龄的婴儿:0.5ml/剂量,间隔1或2个月,连续接种三剂,第18个月龄加强接种一剂(0.5ml)
6—12月龄的婴儿,0.5ml/剂量,间隔1或2个月接种剂,共二
剂,第18个月龄加强接种一剂(0.5ml)
1—5岁的儿童:接种一次(0.5ml)
水痘疫苗12个月龄以上的水痘易感着
甲肝疫苗18个月龄以上的甲肝易感着。
接种乙肝疫苗操作方法
接种乙肝疫苗操作方法
1. 确认疫苗:首先要确认所使用的疫苗品牌和剂型,每一份疫苗都应该有相应的生产厂家、品牌和批号等信息。
2. 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1毫升的注射器,需要注意密封性好、清洁卫生、无空气泡等;
3. 消毒:消毒疫苗注射部位和注射器穿刺部位,可以使用75%的乙醇或碘伏消毒;
4. 技术操作:将疫苗通过使其回室温使其表面均匀后,将注射器穿刺于疫苗瓶塞上,并打开瓶塞气门,采用抽吸方法将疫苗抽入注射器中,并排除其中的气泡,接着在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松弛后将注射器缓慢注射疫苗,注射量为0.5毫升。
5.观察:注射结束后应让被注射者安静休息片刻,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首次接种乙肝疫苗,应进行基础免疫,一般为三剂,按照0、1、6月的时间间隔接种3次。
视情况可采用“4针法”:即在0、1、2、12月进行接种。
此外,已接种过乙肝疫苗者,若存在感染风险需接种加强剂。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预防接种程序
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预防接种程序一、母亲HBsAg阳性1、足月新生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肌内注射1针HBIG,间隔3-4周再注射一次,剂量均为100IU;同时按0、1、6个月三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剂量为10μg。
同一时间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应注意选择不同部位或对侧进行。
2、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HBIG和乙肝疫苗后,待体质量超过2000g后开始按照0、1、6个月三针方案执行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
同时间隔3-4周再注射一次HBIG。
二、母亲HBsAg阴性1、足月新生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应按0、1、6个月三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剂量为10μg。
2、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待体质量达到2000g 后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如出院前体质量未达到2000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照0、1、6个月三针方案执行接种,接种剂量为10μg。
3、早产新生儿身体状况不好时,若孕妇HBsAg阴性,应先处理相关疾病,待恢复后再按上述1和2点要求处理。
三、母亲HBsAg状态待查1、所有新生儿(无论体重、胎龄)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
2、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若其母亲HBsAg测定结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仍不可得,应及时注射HBIG。
3、足月新生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可待母亲HBsAg测定结果,若母亲HBsAg阳性,应及时注射HBIG。
四、暂不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1、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4、CMV感染者;5、NICU治疗期间;6、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的病情未愈自动出院者;7、有家族性惊厥病史者慎用。
2013年10月修订。
乙肝疫苗操作规程(共5篇)
乙肝疫苗操作规程(共5篇)第一篇:乙肝疫苗操作规程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及家长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三联单(即山东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上做好登记。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自毁型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准确吸取疫苗。
五、选上臂三角肌皮肤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六、在三联单(即山东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及家长签名等。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第二篇:关于乙肝疫苗关于乙肝疫苗定义: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浆中分离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经处理后而制成的疫苗。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概述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乙肝病毒抗原,即一种乙肝病毒外衣壳蛋白,并非完整病毒。
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乙肝表面抗原曾经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经纯化灭活等严格工序制备而来,即血源性疫苗,该疫苗由于安全、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已被淘汰。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即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转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
出生
90%
1~6月龄
80%
7~12月龄
60%
1~4岁
35%
较大儿童和成人
10%
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
四、常见知识问答
(二)如果孩子第一针打的酿酒疫苗,第二和第三针打的其他的,会导致不良反应率会提高吗? 使用汉逊酵母的乙肝疫苗,或者是酿酒酵母,或者是CHO的,一般情况三针都是用同一种疫苗。如果特殊情况可以互换,为什么可以互换呢?最后的产品都是表达的表面抗原,只是用什么载体表达有区别,最后的产品还是一样。三种疫苗有一个区别,利用汉逊酵母,或者利用酿酒酵母的,用于母婴阻断是用10微克,而用CHO苗是用20微克,是有区别的。
血管性水肿
过敏性紫癜
一般反应--局部反应
临床表现 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
处置原则 直径<15mm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 早期(24小时内)冷敷, 后期(24小时后)热敷 直径>30mm 及时到医院诊治
*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六)卡介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3、接种剂量:0.1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七)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6、早产儿、低体重儿暂缓接种
地区
检测单位
检测时间及频次
补种时间
城区
宜昌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乙肝接种疫苗流程
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文章目录乙肝接种疫苗流程1、乙肝接种疫苗流程接种程序: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接种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2、注射乙肝疫苗禁忌2.1、乙肝、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2.2、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
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2.3、发热、体温超过37.5℃,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2.4、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
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3、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要是新生婴儿父母都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按照接种计划,新生婴儿在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以防出现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的现象,要在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应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要是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一针5微克乙肝疫苗,再次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要是新生婴儿父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新生婴儿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还要2、3、5月各注射1次乙肝疫苗;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同时不同部位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还要在1月、6月各注射1次,以上两种方案都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阻断效果。
注射乙肝疫苗要注意什么1、打完乙肝疫苗定期检查:约有5%的人即使打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抗体。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名称免疫程序接种对象预防疾病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0、1、6个月各接种一次成人型:≥16岁易感人群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儿童型:<16岁易感人群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6月龄每隔2月接种一次,共三次,18月龄加强一次2月龄婴儿-5周岁儿童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咽炎等)。
≥6月龄且<1周岁每隔2月接种一次共二次,18月龄加强一次≥1周岁且<5周岁者,只需接种一次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2月龄-3周岁每年服一次2月龄-3岁婴幼儿预防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1周岁以上接种一次一周岁以上易感人群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以上注射一次,可5年加强一次2周岁以上易感人群预防疫苗所含23种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和菌血症等疾病。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0、6个月各接种一次16周岁以上易感人群预防甲肝人用狂犬病疫苗0、7、21天各注射一次所有犬伤暴露者及高危人群预防狂犬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高危人员紧急注射一次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或抓伤人员预防狂犬病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高危人员紧急注射一次乙肝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意外感染人群;与乙肝患者或乙肝携带者密切接触者。
预防乙肝流感病毒裂解疫苗≥6月龄且<3周岁者,0、1个月各接种一次成人型:3岁以上易感人群预防所含流感毒株引起的流行性感冒。
≥3周岁者,接种一次儿童型:6月龄婴儿-3周岁儿童疫苗名称免疫程序接种对象预防疾病乙肝疫苗0、1、6月龄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乙型肝炎卡介苗出生时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结核病脊灰疫苗2、3、4月龄、4周岁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3、4、5月龄各接种一次、18-24月龄加强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白破疫苗6周岁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白喉、破伤风麻风疫苗8月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麻疹、风疹麻腮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乙脑疫苗8月龄、2周岁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接种二次,间隔3个月无禁忌症适龄儿童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C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A群、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疫苗18月龄接种一次无禁忌症适龄儿童甲型肝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
摘要:
一、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二、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
三、乙肝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正文:
乙肝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可以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严重时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
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包括三剂疫苗,分别在0、1、6 个月时接种。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要在一个月内接种两剂疫苗,那么这两剂疫苗的接种时间应该间隔至少一个月。
对于成人来说,如果他们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则需要按照儿童的标准程序进行接种。
如果成人最近几年接种过乙肝疫苗,那么他们可能只需要再接种一剂疫苗即可。
在接种乙肝疫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乙肝疫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接种。
其次,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前,需要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以确保接种者没有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需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总之,乙肝疫苗的标准免疫程序包括三剂疫苗,分别在0、1、6 个月时接种。
在接种乙肝疫苗时,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