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意思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原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縋(zhu 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苏洵《心术》原文及翻译。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愤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高中古诗词阅读】苏洵《心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苏洵《心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银穗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祸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容措小儿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以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容测,严则不容犯下,故士皆委己而顺从,夫恩得不仁义?夫惟士愚,而后DD10之皆死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袁豹,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而坚忍,知势则不乌桓,知节则不愁。
见到小利不颤抖,见到小患不躲避。
小利小患,无法辱吾技也。
夫然后存有以两支大利小患。
夫惟养技而wound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动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借助兵者,并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严重不足惜;有所恃,则言不至于必胜。
尺?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突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言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荣获不敢逼迫;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披发杀之矣。
故借助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内力有余矣。
【经典诗句】苏洵《心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经典诗句】苏洵《心术》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
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
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术(宋)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正视B.邓艾缒.兵于蜀中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C.一静可以制.百动制:控制D.使之狎.而堕其中狎:忽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与.百战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能以.兵尝敌但以.刘日薄西山C.奋呼而.操击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则童子弯弓杀之.矣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B.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D.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①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①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①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①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凡兵上义”,战争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苏洵心术 阅读 原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心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
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③而按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卷十宋文》)【注】①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2020版语文新步步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 术 含答案解析
第18课 心 术1.古今异义(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兴起。
(2)能以兵尝.敌。
古义:试探(虚实)。
今义:辨别滋味。
2.一词多义(1)怒⎩⎪⎨⎪⎧夫惟义可以怒.士:激起义愤怒.不尽则有余勇:愤怒(2)为⎩⎪⎨⎪⎧为.将之道:作为非一动之为.害:成为(3)而⎩⎪⎨⎪⎧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连词,表转折,却不养其心,一战而.胜:连词,表顺承故士皆委己而.听命:连词,表并列使之狎而.堕其中:连词,表修饰(4)固⎩⎪⎨⎪⎧彼固.有所侮而动也:确实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巩固自己的阵势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①而后可以动于险.:危险处。
②此用长短..之术也:长处和短处。
(2)名词作状语 尺箠.当猛虎:用鞭子。
(3)名词作动词①冠.胄衣.甲:戴着;穿着。
②邓艾缒.兵于穴中:垂下绳索。
(4)形容词作动词善.用兵者:擅长。
4.文言句式(1)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判断句。
(2)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判断句。
(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状语后置句。
(4)士以义怒,可与百战:省略句。
5.翻译下列句子(1)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译文:用人不用尽他所要作为的,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
(2)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所以忍耐可以支持百种勇敢,安静可以制服百种行动。
(3)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译文:戴着头盔,穿着铁甲,枕着兵器睡觉,就是童子也会拉开弓射杀了他。
一、结构图解二、中心主旨这是一篇军事论文。
作者从将帅的自我修养,即培养智谋胆略说起,谈到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只有善于备战养兵才能保证百战百胜,只有知己知彼,善于把握战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文章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战争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见解。
但所谓“士欲愚”的权术思想,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文章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逻辑很严密。
古诗心术翻译赏析
古诗心术翻译赏析《心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洵。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
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
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原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苏洵教育孩子的诗词名句
苏洵教育孩子的诗词名句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出自苏洵《衡论·远虑》,很多人只知道前两句,整句大意是:我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对方,不因很多人称赞他就跟他亲近,也不因为大家都说他不好而疏远他。
2.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出自苏洵《上文丞相书》,意思是:君子做事一开始就应该谨慎,只有这样后事才会无忧。
3.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出自苏洵《心术》,意思是:靠着忍耐力一人也可以制服百名勇士,安静下来反而能以静制动。
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出自苏洵《心术》,形容一个人应该从容淡定,泰山在眼前崩塌,麋鹿在耳边奔跑都能不动声色!
5.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出自苏洵《六国论》,大意是:六国之所以破灭,并非无强兵利器,也并非不骁勇善战,而在于低三下四的贿赂秦国。
6. 内外同心,家宝以宁
这是苏洵经常说的一句哲理,于国于家都是至理名言。
7.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出自苏洵《辨奸论》,意思是:很多事情,就算费力阻止还是会发生的,这是事物固有的规律。
天下间只有能静下来的人,才能通知细微判断全局。
8. 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
出自苏洵《上皇帝书》,意思是:事情快做成了却半途而废,还没成功就离去,实在令人可惜。
内核稳定的古语
“内核稳定”的古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它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无论人类的行为如何,自然规律都不会受到影响。
2.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苏洵·心术》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面不改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眨眼。
它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极端情况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不为外界所动摇。
3.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孙子兵法·军争》
这句话强调了将领在战争中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即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镇定和冷静,不被情绪所左右,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些古语都表达了一个人需要有稳定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从而保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苏洵《心术》原文及译文
苏洵《心术》原文及译文原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縋(zhuì)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长短,吾抗而暴(pú)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愤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译文: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
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什么意思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什么意思
这句话来源自苏洵的《权书》中心术篇,原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麋鹿”,古人叫“四不像”,即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总之算是一种奇怪的动物。
“瞬”,是眨眼、转眼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样子奇怪的动物突然在你的身旁出现,你的眼睛不会眨一眨,也不会转眼瞥一下。
将这句话放在文章里,意思就是说,作大将的,要有定力,无论有什么样的大小情况突然出现,心情都要镇定如常,这样才能镇住整个局面,才不会盲目听任敌方调迁,才不会自乱阵脚,才能坚定信心、把握战机、稳操胜券。
分析
一为泰山,一为麋鹿,两相比较,对照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麋鹿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将”来说,这些都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旧处之泰然。
苏洵举这两例,形象地勾勒出“治心”者处乱不惊的神态,使读者加深对“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理解。
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领要沉着冷静,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
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若能如此,便能把握利害得失,从而抵御敌人。
因此,最后作者下了一个结论:一个遇巨变而不惊,处干扰而不心动的人,才具有“制利害”、“可以待敌”的资格。
鬼谷子智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智慧:泰⼭崩于前⽽⾊不变麋⿅兴于左⽽⽬不瞬⿁⾕⼦中的《内揵》篇讲到如何向君王进⾔献计,他提出了⼀个原则:“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这⾥所说的“隐度”,就是暗中揣测对⽅的真实意图;“循顺”,就是顺其⾃然,顺应事情的⾃然发展来变换向君王建⾔献策的⽅式、⽅法。
换句话说就是,谋⾂的进⾔献计,都要与君王的⼼愿和当时的形势合拍,只有双⽅达到了⼀种默契,才能游说成功。
这种“合拍”的过程,是⼀个⼀⽽再、再⽽三地,⼩⼼翼翼地试探揣摩、变异求同的过程。
—1—其实,要想游说成功,⾸先就要对对⽅进⾏暗中揣摩,⼀切谋划务求因势利导,顺其⾃然。
说客私下⾥要考虑成熟,确定下⼀条计谋可否执⾏后,再向君王明确地指出这条计谋的利弊得失,分析清楚当前的局势,以此来揣摩君王的意图,控制君王的思想和意志。
如果能这样,当说客以纵横之术游说于君王之时,就必须顺应时宜,尽量达成君王的⼼愿。
如果其中有不合乎君王⼼愿的计谋,肯定也就⽆法施⾏了。
如果计谋没有顺利实施,那么,谋⾂就要反复揣摩,务必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分析透彻所处的环境,以便提出⼀种得以施⾏的新计谋,以变求变,并求得与君王的⼼愿相吻合,这样的计谋就像⼀把钥匙开⼀把锁那样,对号⼊座,⾃然就会得到君王的肯定与接纳。
当说客不能准确把握君王的⼼意时,⾃⼰的计谋肯定是⽆法顺利实施的。
这时候⼀定要保持沉着、冷静,客观地分析所处环境的特点,通过君王的⼀⾔⼀⾏揣摩他的⼼意,直⾄准确地摸透君王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保证⾃⼰的计谋在后⾯的实施过程中不会发⽣意外。
处变不惊的⼼态是做好任何事的重要前提,只有保证了良好的⼼态才能理性、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使游说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在战争中,⾯对双⽅复杂多变的局势更应该做到处变不惊,因为⼀旦军事领导惊慌失措,就会造成⼠兵的恐慌,军队⼠⽓的削弱,再想赢得战争就很难了。
—2—遇事不慌乱才能急中⽣智,找到应对紧急情况的⽅法。
处变不惊是理智决策的前提条件,⽆论遇到什么突发状况都不能慌张,因为慌乱就会影响你做出正常决策的思维,进⽽影响到计谋的正确实施。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
苏洵散文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 有雄辩地说服力。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 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 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艺术风格以雄奇 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 见长。苏洵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 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其文章语言古朴 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 比喻。
练习
1.下列各粗体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发动
知势则不沮
沮:沮丧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支撑
B.不足以辱吾技也
辱:玷污
吾蔽而置之
蔽:隐藏
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阴险
C.此用长短之术也
术:本领
使之无所顾
顾:回头
知此者,可以将矣
将:出发
D.乌获不敢逼
逼:靠近
冠胄衣甲
衣:衣服
举妄动,才能无敌于天下。 因此,忍耐一次,可以准备上百次的勇敢行为;
冷静一下,可以制止上百次的轻举妄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 用之,彼将不与我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 将强与吾角,奈何?” 通“较”
军队各有长处和短处,这在敌我双 方都是一样的。
有人问:“如果我方的长处,我拿 出来使用它,可是敌方将领不和我 较量;我方的短处,我掩盖搁置起 来,可是敌方将领一定要和我较量, 那将怎么办呢?”
三国时,魏国邓艾翻山越岭,用绳子把士兵吊下悬崖峭 壁去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即使有百 万大军,也可能要束手就擒。而邓艾确实是摸透了蜀国 上下的情况,觉得蜀军不足畏惧,才敢采取如此大胆的 行动的。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阅读答案及翻译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注]①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译文: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
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1.畋(tián):打猎。
2.麋(mí)麑(ní):麋鹿。
麋,一种小型鹿类。
这里“麋”、“麑”同义3.畜(xù):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dá):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
自:从。
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
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
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良:的确。
14.抵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偃(yǎn)仆:放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意思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这则寓言写鱼和麋鹿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故事中,河边“麋”和“鹿”比喻那些生命将尽之人,但他们并没有急着逃走。
而鱼则因为害怕而拼命地游动,甚至要跳到其他水里去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却还想回头吃几口鱼饵。
结果可以想象,两个比喻都未能如愿。
惟独善于观察、见微知著的庄周明白世间万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会繁荣昌盛,得道者任何时候都要从容对待生死,因此庄周把二者进行了比较,说明只有懂得顺应规律的人,方能长久安乐地活下去,最后达到精神上的完美无缺,即精神上的长寿与永恒。
该寓言深刻地阐述了“逆人情,悖常理”就不能持久的哲学原理。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意思是: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喜欢观察动物,尤其爱看鱼游水中的姿势。
当时楚国发生内乱,老百姓被迫四处逃难。
许多年过去了,他还经常看见那些鱼在河里嬉戏,便问别人说:“你看我们国家已经很太平了,这些小鱼儿怎么还能悠闲自在呢?”人们告诉他:“你忘记啦?从前有一位君王叫做唐昧,他最喜欢观赏打猎。
有一次,唐昧曾射落一只飞鸟,便让手下人从山林里捉了好几只鹿献给他。
谁料到,这些鹿来到宫殿里又惊慌失措地跑掉了,唐昧很奇怪。
国相见状说:‘臣听说,惊慌不安,意味着兽中有雄;鹿性胆怯,所以臣推测,你身边必定隐藏着几个奸佞之臣!’由于这件事,唐昧每日心绪不宁,终于忧愤而死。
所以,鱼能够悠闲地生活在河里,而鹿之所以胆战心惊,是因为他们身边聚集着一群谗言之徒
啊!”
它生性机敏灵活,遇到敌害时,立即警觉起来,迅速逃遁;稍停片刻,再仔细查探周围,认真审视对方动静,伺机出击。
人类的各种欲望使它变得越来越聪明。
反之,那些贪图名利的人,往往会受到更大的惩罚。
它使我联想到了同样是体形庞大的海洋巨人蓝鲸,生活在海洋中。
一旦被捕杀或撞伤,致命的创口,足以使其它任何动物丧命。
有一次,人们偶尔用炮弹轰击它的腹部,蓝鲸竟能在离开母亲肚皮仅十米远的地方卧倒不动。
可见,只有具备睿智的眼光,才能看清前途与祸福,避免灾祸。
有一天,蓝鲸跟随鲸群浮游大海,忽然发现前方波涛汹涌,海水中露出一个黑影。
它吓了一大跳,赶紧躲到鲸群中。
没等鲸群缓过劲来,便冲向前方,跃入水中。
不料,刚一潜入水底,蓝鲸猛烈摇摆尾巴,搅得海水四溅,浪花扑向黑色背鳍。
原来,那正是前来袭击的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