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新闻学: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
它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伦理与法规等内容。
同时,也包括了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研究,如消息、特写、新闻评论等。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传播学不仅关注信息传递的过程,还关注这个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
3. 媒体学:媒体学主要研究媒体的内容、形式、技术和影响。
它涉及到对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的研究,包括它们的运作方式、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4. 广告学: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广告策略的制定、广告创意的设计、广告媒介的选择以及广告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5. 公关学: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
6. 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
它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原理、社交媒体的运行机制、数字内容的创作与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7. 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信息的跨国流动和文化多样性。
它涉及到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等内容。
8.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活动和规律。
它涉及到传媒企业的运营管理、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9. 传媒法与伦理:传媒法与伦理主要研究传媒行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涉及到对各种传媒内容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规范等内容。
10.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应用之一,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传播效果,以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前言根据笼统的概括方式来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往往被大众分为两种研究形式,一种是定性研究,另一种则是定量研究。
但是实际上这种概括的方法太过粗糙、太过简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仅用这两种形式来概括,未免显得不太合适。
因为在现实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两种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存在着功能和内容上的交叉重复。
因此,为了顺应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需要,当前学界普遍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调查研究法;二、内容分析法;三、控制实验法;四、个案研究,共四个维度。
调查研究法实质上就是采取客观的学术态度和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
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概括范围内所进行的实地考察研究。
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结论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而新闻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是文献研究中的一种类型。
它其实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以及电视等大众的传播媒介中显性的所有内容所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
本方案大概结构如下:1、前言;2、课题名称;3、课题界定;4、研究目的与意义;5、研究方法;6、研究假设;7、研究步骤;8、预计成果。
二、课题界定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实质上就是新闻传播研究的工具。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所要研究的课题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不过需要说的是,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专项研究并不多见,对国外所运用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
因此本文提出疑问: 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如何?数年来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有哪些变化?影响国外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一研究对我国新闻传播的研究方法有何借鉴?这一系列问题当前学界未有结论。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
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
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论第一节研究方法重要性1.四个案例2.讨论对于一些传播现象,如何开展分析3.讨论学生曾经参加过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失4.调查学生对本课程期待第二节介绍教学内容和目标第三节介绍课程内容及时间安排第四节介绍教学方式和课堂规则第五节介绍参考文献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复习思考题:1.作为传播学系学生,你们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困惑?2.你们认为信息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最重要?第二章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遵循的途径第二节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特点2.逻辑过程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比4.社会科学研究难点第三节社会科学中的差异取向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第五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特点2.两者差别与比较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理解科学研究飞方法体系;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特点和差别。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021年春季学期主讲:戴佳Email: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讲授+案例教学教材:《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参:1. 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2.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3. 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5. 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6. 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社7. 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8. 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9. 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21).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0. 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11. 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闻传播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策划》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9002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策划英文名称:Planning on News Commun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大众传播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适用于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限选课,在课程性质上属于一门理论与实操兼重的专业课程。
它旨在运用策划学的相关知识观点和原则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使传播从业者能够通过创造性地开展传播实践,从而较好地提高我们开展大众传播活动的整体效果。
It is an elective specializ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Journalism. Emphasizing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ourse aims to analyze and elaborate on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of mass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by applying related knowledge, viewpoints,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Planning Studies. The objective is to enable communication practitioner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 of mass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creative communication practice.三、教学性质与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新闻策划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学习兴趣;掌握新闻策划的规律、方法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不断提高日常报道实践的思想水平和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课程编号120105030001 课程负责人刘九洲教学团队成员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 2 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24 8 0 0 0 0 0【教学目的及要求】1、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典的新闻传播理论;2、阅读并研讨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传播理论书籍和论文;3、初步具备进行理论引导性研究的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专题一:理论建构与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新闻理论建构的缺失。
专题二:西方新闻传播批判学派的研究批判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历史背景;传播学批判学的主要研究视角;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
专题三: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判理论大众媒介传播与文化工业理论;大众传播与“公共领域”理论。
专题四:政治经济学的媒介批判理论媒介企业成为二十世纪的新兴大工业;政府成为消费者;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业已形成。
专题五:符号学媒介批判理论对符号学的历史认识;符号学产生的学科渊源及研究状况;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媒介批判学者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符号学媒介批判的研究方法。
专题六: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文化学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派别;霍尔的社会理论与文化理论。
专题七: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理论女性主义的含义;女性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思潮的主要派别;女性注意媒介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参考书目1、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2、黄新生,《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
3、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重庆出版社,1993年。
4、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5、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年。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概述《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它从宏观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传播现象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人类传播活动和传播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能够客观地认识、分析和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正确认识信息时代传媒格局的变化和国际化的传媒竞争的发展趋势,有效地使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传播学》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工具学科,是学生从事各种信息传播活动的必备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够运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解决信息传播中的实际问题。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二)具体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
2.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
3.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导论1.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本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传播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善、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及新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传播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闻传播学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1002021 学分:2.0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新闻传播学》为通识教育课。
【教学目的】这门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新闻传播学,是从现代传播学视角来探讨新闻学原理的一门新型课程,具有传播学与新闻学双重性,其学科的交叉性、互渗性、创新性相当突出,因而又是比较难以把握的一门新学科。
因而,必须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西方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体系,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观点力求明确,方法务必科学,介绍切忌片面。
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解读当代新闻活动、关心传播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分析工具与思维方法方面,要将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采用新闻、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考察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分析实际。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教案标题: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新闻传播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教学内容:1.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述a. 新闻传播研究的定义和意义b.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 定性研究方法a. 访谈法b. 观察法c. 文本分析法3. 定量研究方法a. 问卷调查法b. 实验法c. 统计分析法4. 混合研究方法a. 跨学科研究方法b. 多方法研究设计5.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新闻传播问题,并讨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方法选择和理由,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价。
6.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研究方法选择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研究设计。
7. 练习与评估: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例如设计问卷、分析实验结果等,以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新闻传播领域的典型研究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方法并展开讨论。
4. 练习题目和评估标准,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8120113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传播史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总学时:45 学分: 3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新闻传播学原理是新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新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法规和政策、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
二、教学要求要求同学们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应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指导新闻实践,为学习其它新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该课程宜与新闻事业史课程同步开设,或在新闻事业史课程之后开设,以便学生结合具体新闻史和新闻实践掌握新闻传播原理。
这门课对其它新闻业务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四、建议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主要依据,适当组织面授辅导。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要经常关注各种新闻现象,结合实际理解新闻传播理论。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54学时,3 学分。
二、本课程音像教材包括27节录音课和2 节录像课(期末复习指导)。
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导教材。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情况大致如下:见《课程实施计划》,此次略。
第三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新闻传播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意义,掌握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二、市场经济与中国新闻事业新变动三、积极审慎的新闻改革第二节掌握新闻规律,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一、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二、学习新闻传播理论的意义三、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方法上新闻传播编第二章新闻传播的起源[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大致了解中外不同新闻定义,理解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完整word)《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共20学时。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目的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
2、掌握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
3、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专题一绪论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性质与类别、概率与取样
专题二测量程序与工具
知识点:测量的基础、信度与效度、量度化方法、问卷设计、测验的编制、态度量表的建立
专题三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点:调查访问法、语义分析法
专题四资料分析
知识点: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专题五研究报告撰写
知识点:研究报告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四、考核
各小组形成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评分。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下),杨国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传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新闻传播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撰写人:课程总体介绍:新闻传播概论,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新闻传播学研究对象,范围及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学术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次阐述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新闻法规和政策、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与新闻传播的互动等问题;阐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的基本原则;阐释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人才培养及21世纪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前修课程:无学分及学时:4学分,72学时。
一、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新闻传播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新闻法规和政策、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理解新闻事业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理论授课和课题练习,以及综合示范讲评。
三、教学内容:理论讲授:绪论一、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二、传播和新闻传播学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四、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二章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第二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第三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第四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第五节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第三章新闻传播内容第一节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第二节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第三节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第四节选择和新闻选择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第一节新闻信息传播过程第二节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第五章新闻传播要求第一节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第二节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第三节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第四节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第五节新闻传播的快捷要求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第一节传播媒介第二节新闻传播媒介第三节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第四节媒介文化与新闻文化第七章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第二节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第三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第四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第五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第八章新闻传播受众第一节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第二节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第三节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第四节受众的权利与责任第九章新闻传播效果第一节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第二节传播者与新闻传播效果第三节信息及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的效果第四节传播环境及受众与新闻传播效果第十章新闻传播调控第一节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第二节新闻自由第三节新闻传播的调控实验环节:无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辅导:1.解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概念,如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受众等定义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0163课程名称: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考核方式:分散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过程与⽣法,重点介绍新闻传播实证研究中的量化和质化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所涉及的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实验法等等。
学生将学习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的逻辑、伦理困境、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呈现研究结果等。
本课程通过深化学生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针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关注社会民生、强化责任担当,具有写作符合学术规范、质量较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能力。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用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并掌握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成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设计出一套研究方案并实施,如何写出一份规范的研究计划书,以及如何撰写展示自己成果的研究报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该专业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方法的特点、方法类别、研究设计等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系列相关知识,例如框架分析等、内容分析、文本分析、测量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要基本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流程,掌握写作的规范,能够读懂相关的研究文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内涵,为之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程重点介绍社会科学的研究传统、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量化与质化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学术性论文的撰写;同时介绍并讲解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并指导学生进行方法实践。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l)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掌握研究设计和社会现象测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对小型课题进行研究设计;(3)掌握研究计划书的写作方法,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4)了解各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初步掌握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5)了解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初步了解资料量化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产生2.了解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3.了解研究方法的分类(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新闻研究的两种取向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传播现象的复杂、现实因素的制约等影响着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实现3.问题与应用:以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为例,讨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在各个时期的研究主题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三)思考与实践1.就你所在学校学生的媒体接触行为进行研究时,你会碰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这些困难?2. 怎样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二章研究基础(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理论”的内涵2. 了解科学、客观、范式等概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科学的概念和发展逻辑1.主要内容:科学观念的兴起理论和观察是科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假设和经验概括是连接这两者的纽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什么是范式①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一整套系统②解答问题的基本模型,包括基础假设、研究设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2)科学的发展逻辑:归纳,即归纳指从单称陈述得出普遍结论的研究逻辑,即从特殊到一般演绎:它从一般到特殊,研究者从概括性的规律或法则出发,在现实中收集资料来验证这个一般性理论3.问题与应用:除了科学之外,我们还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知识?什么是科学?它具备哪些特征?第二节理论及其相关概念1.主要内容:理论的定义和构成要素评价理论的标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理论的定义:理论是为了解释现象,而对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所做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化的陈述。
任何理论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评价理论的标准:(1)理论具有解释力:概括性/准确性(2)理论可以被证伪:对假设进行检验是发展理论的途径,因此理论应当提供能够检验的特定假设(3)理论具有预测力:我们需要理论来降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4)理论的表述应当简洁:出色的理论往往言简意赅。
(5)理论还要具备开放性:理论时刻都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3.问题与应用:什么是理论?衡量好理论的标准有哪些?(三)思考与实践1.什么是范式?社会科学研究里的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性范式各自具备哪些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三章研究的过程(一)目的与要求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积累性的、整体性的、持续进行的过程,为了能够顺利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需要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准备和认真的操作。
那么,研究都包括哪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避免什么样的错误?研究者具体应该怎么做?本章将要回答这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研究的几个过程:概念化——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质化和量化研究的比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自己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假设:它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研究过程量化方法:精确性和概括性质化方法:适合对个别现象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入理解,适合研究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过程。
3.问题与应用:我们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一个好的研究问题?(三)思考与实践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按照书中所述技巧,将其缩小为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四章测量(一)目的与要求传播现象往往是抽象的,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从经验上把握的指标,才能进行实证研究,本章就是讨论如何对抽象概念进行测量的问题,同时将介绍与测量有关的一些概念,包括变量和指标。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测量的级别测量的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量化测量:测量结果都用准确的数字表示,而且不同的数字可以用来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2)质化测量:测量结果不使用有意义的数字,而用符号、代码或文字来表示(比如“男、女”、“轻、重”)(3)测量误差:由于测量手段不精确带来的误差。
它只能被缩小,无法完全消除。
(4)自变量:造成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5)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6)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使用多种指标来测量概念使用更高级的测量指标使用试测使用清晰、不含糊、不矛盾的指标3.问题与应用:按照测量级别,变量分为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三)思考与实践什么是测量的效度?它包括哪几个方面?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抽样(一)目的与要求本章就是讨论如何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进行抽样,得到大小合适、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
在谈到了抽样原理、抽样误差和样本规模之后,本章将分别深入地讨论两种抽样手段——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
(二)教学内容为什么需要抽样:①节省研究经费和时间②提高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抽样的目的: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定义: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或元素)组成样本的过程。
抽样总体:总体是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个体的集合,它可以是一群人,一批文件,一些事件或观念抽样元素: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就是元素样本:按照一定的方法从整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就组策划功能了样本,它是总体的一部分。
概率抽样:依据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非概率抽样:不依据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无法确定每个个人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3.问题与应用:抽样时,样本规模由哪些因素决定?为什么样本规模不是由总体规模决定的?常用的非概率抽样包括哪几类?各自有什么特点?(三)思考与实践为了研究某市体育报道的质量和演变,研究者认为不同媒体的体育记者经常参加同一个体育活动,因而彼此熟悉,于是决定针对体育记者采取滚雪球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
这样做有什么利弊?可否采用其他抽样方法进行研究?试比较不同抽样方法的利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六章调查法(一)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在于介绍调查法的特点和步骤,以及问卷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问卷是调查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工具,直接影响着调查的结果和质量,出色的调查研究需要避免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缺陷,(二)教学内容调查法的特点和类型调查的步骤和误差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调查法:指的是研究者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调查对象(代表某个社会群体的样本人群)系统地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的特点第一,调查法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与调查对象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收集第一手资料。
第二,在应用调查法时,研究设计者跟调查实施者可以是不同的研究者,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不让自己的情绪或偏见影响调查对象,不干预调查对象的生活。
3.问题与应用:调查都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三)思考与实践如果要调查你所在大学学生的媒体接触习惯,你应该选择什么访问形式?尝试编制一份问卷,并同你的同学讨论,看看自己的问卷设计有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七章实验法(一)目的与要求本章目的在于介绍实验法的基本要素、特点、步骤和效度等问题,由于实验法要求控制某些变量,因此正确的实验设计是成功研究的关键。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实验法的应用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实验法的实施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应用实验法时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与其他变量隔离开,以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关系。
(3)自变量能够被控制。
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实验过程里的一部分,专指研究者对变量、分组、前测、后测的规划。
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坎贝尔&斯坦利,1963)-R代表对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或分组-M代表对样本进行配对分组-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3.问题与应用什么是实验法?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具有哪些特点?(三)思考与实践什么是实验法中的“控制”?怎样在实验过程里实施控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分组讨论4.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内容分析法(一)目的与要求内容分析法的发展跟大众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章就是介绍传播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包括它的优缺点及研究设计、过程和信效度,重点是如何编制有效的编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