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 (导论,十个问题)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答: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术学科,它以新闻和其他形式的媒体传播为研究对象,探索媒体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及其各类受众。
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有3个基本的概念:媒体内容、媒体使用以及媒体影响。
其中,媒体内容指的是涉及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媒体使用意味着消费者如何接收、使用和理解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媒体影响指的是消费者对所接收信息的反应,以及媒体传播如何影响受众情绪和行为的研究。
2、您如何看待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答: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比如文化研究、话语分析、定量研究、历史研究、实地研究、叙事研究等等。
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都必须遵循研究方法学的原则,以正确的思维途径来推动研究进程,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众传播学研究⽅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眾傳播學研究⽅法導論期末複習資料【題型】填空(20分),判斷(10分),概念題(4個,20分),簡答(3個,30分),分析題(1個,20分)範圍:1、美國研究發展史分為哪幾個階段?三個時期研究特點?⾱弗和格雷將美國⼤眾傳播研究の曆史⼤致分為三個時期:發展時期(19世紀初⾄20世紀30年代)、過渡時期(20世紀30年代⾄50年代)、現代時期(20世紀50年代⾄今)。
特點:⑴第⼀時期の主要研究成果在於描述印刷出版物の曆史和重要媒介⼈物の⽣平傳記,以定性分析和個案研究為主,缺少定量研究⽅法。
⑵過渡時期⼤眾傳播の研究⽅法向定量分析發展,研究⽅法成為需要專⾨學習の⼀項技巧,傳播研究也越來越多の強調使⽤客觀の、定量の、系統の研究⽅法。
⑶20世紀50年代以後,媒介效果仍舊是美國⼤眾傳播研究の重點;同時,關於媒體組織、媒體和社會⽂化の研究也得到了發展。
2、近年來,實證研究成⾵尚,對此怎麼看?⽬前,我國研究者在使⽤實證研究⽅法⽅⾯有以下幾個特點:⑴偏重於抽樣調查⽅法,湧現了⼀⼤批有代表性の研究成果,並且開始運⽤統計⼿段建⽴傳播模型。
⑵很少采⽤實驗法,即使采⽤,也很少討論變量之間の因果關系,⽽這正是實驗法最擅⾧。
⑶忽視了觀察、訪談等定性⽅法,在很多研究中,這些⽅法僅僅被當做調查の輔助⼿段來驗證調查結果,它們更為重要の功能——建構理論,還未被發掘。
造成理論介紹多,實證研究少,⽽且⽅法粗糙,⼒度和系統化遠遠不夠の現象の原因有:⼀⽅⾯,跟我國の傳統學科設置有關,現有新聞傳播學院從中⽂系中分離出來,受⼈⽂學科影響較深,習慣⽤思辨研究來代替實證研究,沒有認識到傳播學是⾨社會科學,缺少系統嚴格の研究⽅法訓練;另⼀⽅⾯,跟新聞界⾧期流⾏の“新聞無學”觀念有關,“新聞無學”使⼈們通常不重視對新聞傳播規律の總結,因此也就忽視了科學の研究⽅法。
3、理論研究和應⽤研究理論研究,也稱為學術研究或基礎研究,以加深對傳播現象の理解、探索傳播現象中の規律、發展理論和基本知識為⽬の。
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研究方法

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研究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然而,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研究问题,成为研究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但这些方法在研究某些问题时存在局限性。
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逐渐涌现,如网络调查、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
网络调查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问卷调查,具有低成本、快速、高效等优点,但也存在样本偏差、答卷恶意等问题。
内容分析是通过对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内容进行系统分析,适用于研究传媒产品、媒介议题等问题。
社会网络分析则是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社会网络结构与信息传播的关系。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数据等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同时,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更全面地解决研究问题。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方法,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问题和需求,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成果。
- 1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及导论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为后续分析 做好准备。
数据分析与解读
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的基 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
结果解读
结合研究问题和假设,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推论性统计
运用推论性统计方法,如假设检验、方差分 析等,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THANKS
感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文本分析法的优点可以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揭 示文本中的潜在信息和含义。
文本分析法的缺点
对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分析过程可能较 为复杂和困难;同时,文本分析的结果也受 到分析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04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问题明确
确定研究主题
01
明确研究兴趣点和目标,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03
受众行为研究的理 论和方法
介绍受众行为研究的经典理论和 方法,如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 分层理论等。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
探讨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变革,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在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大众传播学研究可以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如计算传播学、数据 驱动的传播研究等,以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在大众传 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的发展,这些技术将在大众传播 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自动化数据收集、智能数据 分析等。
结果呈现
将研究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呈现,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传播学研究方法

注意:研究的问题或范围不能太大、 太广,尽管问题是有价值的,也是很有 意义的,但一定要注意内容选取的是否 合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最新课件
21
2制定分析类目表
类目——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对内
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依据分类标准,列出相应的类目。研 究对象不能交叉重合,即某一对象不能 既属于一个类目,又属于另一个类目。 类目的覆盖性,即类目的划分是否能够 涵盖研究对象所有的可能性。
它是由卢因和霍夫兰这两位传播学先驱从实 验心理学中引入传播研究领域的。这一方法需 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以 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室的形 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求。
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 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最新课件
33
四、凸现的主要品质。
其中为民和公正廉洁主要体现在对有固定工作的 “农村干部”、“农村知识分子”、“农村企业家” 等人来说的。
而奉献与帮助主要是对“普通农民”、“农村个
体户”、“农民工”等人来说的,“奉献”指人物献
身于公共事业如环境保护、绿化、抗旱等,而帮助则
主要指人物通过实际行动对其他个人的生活等方面的
具体包括以下程序:(1)说明宗旨;(2)说明范例; (3)内容周密详尽;(4)概念明确清楚;(5)措 辞规范、简洁、恰当;(6)力避诱导性。
问卷从内容看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1)有关个人 背景部分;(2)有关调查目的部分;(3)有关传播 效果部分。
最新课件
15
4、采样设计。这是指选择何种方式获取有关 研究课题的资料,传播学中实地调查大多采 用面谈、电话询问和邮寄问卷的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至关重要。
在传播学研究中,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首先,调查研究是传播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访谈或观察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以了解人们的传播行为、传播偏好和传播效果等情况。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得出一些客观的结论和规律,为传播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实验研究也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特定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以验证或推翻某些传播理论或假设。
实验研究可以排除外部因素的干扰,更加准确地观察和分析传播现象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深入理解传播过程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内容分析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通过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计数和分析,揭示传播信息的特点、趋势和规律。
内容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传播内容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对于研究传播媒介的影响和传播信息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网络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分析通过对网络结构和信息传播路径的研究,揭示了网络空间中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为我们理解网络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总的来说,传播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的传播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同时,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学理论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2、方法的综合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1、什么是定性研究? 2、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定义 研究取向 研究程序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1)定义: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是以长期的、 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 层面的现象的过程。 (2)几种代表性的研究取向 符号互动论 人种学 民族志学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研究程序: 资料收集 分析资料 分析程序 分析归纳法 理论建立法 定性研究报告
“语境”
“语境”是指我们在分析文本时所必须考虑的 某种情境和历史过程。正是语境使得文本成其 为文本。
语言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
话语的最基本元素是不同形态的发音或陈述。 语言可以在传播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模型。 在“话语”的层面上,各种语言范畴可以被看 作一个连贯的机构,是一个带着讯息、可被诠 释的文本。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两部分内容: 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调查对象的意见、态度、行为倾向; 问题的三种类型: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混合式问题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 容,内容分析就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 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 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 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自然实验法
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一、理论的形成建立理论主要通过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举例说来,你有的时候考试成绩好,而有的时候却很差,你可能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到不解。
你想找出原因。
于是,你列了一张表,上面列有考试专业项目、考试时间、考题类型、考前准备方式,结果你发现,不论考的是哪门课、哪类题目类型、何时考试,只要你考前复习是与同学在一起进行的,你的成绩总是比较好,这种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就称为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观察总结出一般的概括性结论。
律性是否存在。
演绎法从解决“是否如此”的问题,而归纳法恰恰相反,它从“是否如此”的问题开始,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让我们再次回到关于你与同学一起复习,考试成绩便较好的结论上来。
演绎法可以让你从另一种渠道获得同样的结果。
设想你在学校即将经历第一次各科考试,你想知道如何复习最佳——多少时间用来复习书、多少时间用来复习笔记。
你注意到有的同学将笔记重新整理一追,接着你考虑是否自己单独复习还是与同学一起复习。
与同学一起复习的有利之处是在你向他人讲述一些问题时,自己同时对那些概念或知知机制促使我们寻找信息,消除“疑惑”,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每天部在从事“研究”。
假如我们到了伦敦,我们想要参观大英博物馆,首先我们会看看地图,找到距离博物馆最近的地铁站在何处,博物馆,是否会在那一站下车,当我们收集到了足够信息后,便开始启程去目的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研究者,因为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找信息.诸如,买车前了解一下行情、买衣服前试穿一下,度假前了解一下地点和贸用,但这类研究都不能称为对菜一理论的正式探索。
1.普遍性。
如万有引力定律,氯化钢中氯和钠的比重,但在社会科学结论只能在大部分情况下为真理。
而软科学,社会科学虽然不能得出像自然科学定律一样精确的法则,但是,一个结论或某一理论如果没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我们便不能称之为科学。
举例说来.在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区分善辩论的和善言辞寻衅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时所从事的研究类型; (2)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事件中人们的行为、 态度、关系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 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搜集那些有助于我们回答社会各个方面的问 题,从而使我们得以了解社会的资料。(贝利)
三、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中的方法论派别
评价研究问题的标准:
重要性 开创性 可行性 “现象(变量)一跟现象(变量)二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样的”? 如:电视节目暴力内容增多,是否导致了手中的人 格特种更具有暴力性? 电视节目暴力内容是否影响了受众对暴力的看法? “现象(变量)是什么”(描述性问题)
案例
3) 抽样设计 调查对象的目标总体是居住在北京市 10 区 9 县的全 体年满14周岁以上,70岁以下的常住居民。调查依 据北京市统计局所提供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框, 从目标地区所辖的 116 个街道办事处、 4627 个居委 会和 279 个乡、镇及农村办事处、区公所的 4478 个 村委会中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出54个居委 会,共计 1100 户构成本次调查的随机样本。上述 1100户确定后,再采取“入户随机抽样表”每户随 机抽取一人作为最终访问的样本。
面的意义和价值 2、创造性: 在研究方法、对象、时间、地点等方面有创新 3、可行性: 主观条件:生活经历、研究经验、性别等; 客观条件:时间、经费、资料获取途径等; 4、合适性: 根据自己的兴趣、熟悉度、相似性去选择最适合研究者 个人去做的课题
(四)选题反思: 1、题目是否太宽泛、太大了? 2、该问题在现实中是否真能够被调查? 3、该问题有意义吗? 4、研究的结果是否能推广? 5、用于研究的时间和经费大概是多少? 6、研究对被研究者会产生什么潜在的危害吗?
理论的四个组成要素:
(1)概念(concept):对现象的抽象。如原子、 群体、权力、规范、文化、传播等。(对相同现象 进行研究,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因之一便是 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了对现象的不同的概念定义。) (2)变量(variable):具有一个以上取值或属 性的概念。 (3)陈述(proposition):关于概念间关系的结 论。 (4)格式/形式(Format):陈述的组合。
八、选择研究问题 (一)问题与研究 1、问题是研究的起点: “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2、问题对研究的重要性: (1)决定研究的方向; (2)体现研究的水平; (3)制约研究的过程; (4)影响研究的质量。
(二)问题的来源
1、专业期刊(学术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社科院) 新闻大学(复旦大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项调查的分析性结论 (节选) 性别构成:男女比例无差异,与一般新闻类节目 更多地为男性观众所青睐不同,“晚间新闻报道” 节目的特点在于对女性观众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技巧训练:
根据这次调查的分析性结论,你们认为北京电 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制作和播出方面应作 哪些方面的充实和调整?
2、理论检验/演绎(deduction):
from general to the particular, applying a theory to a particular case. 具体步骤如下: (1)说明理论; (2)推演出可检验的假设; (3)收集经验资料; (4)验证、评价理论。 结论:理论可作为研究的基础; 理论可为研究提供解释。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举例:2005年夏天,“芙蓉姐姐”在互联网迅速走 红,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审美观念,面对这个新出现 的社会现象,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的问题也不相同。 探索性研究:网民对“芙蓉姐姐”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否准确?持“无所谓”态 度的人比反对或支持她的人高出多少?网民的态度有 没有发生过改变? 解释性研究:为什么“芙蓉姐姐”会走红?为什么虽 然大部分人并不支持她,她依然有着高人气?为什么 她走红要通过互联网而非传统媒体?
现代传播(北广)
国际新闻界(人大) 当代传播 (新疆新疆日报社、深圳报业集团、新疆新闻工作者协 会联合主办)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2、非专业期刊或杂志; 3、日常生活;
4、数据库。 统计年鉴、人口普查资料等。
(三)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 理论(完善、创造、深化理论)和实践(指导实践)方
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 16 项题器,(问题的容器。同一性 质和内容的大型问题的总称。例如:“晚间新闻报道” 节目观众的基本问题和特点) 142 个提问单元,(如: 观众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业构成、居 住地构成、工作性质构成、收入构成等。) 2) 调查内容 A.全面了解北京电视新闻传播在北京电视观众收视结 构中的占位情况,考察现阶段北京观众对各主要电视新 闻的特色认定及其衡量一个“好”电视新闻节目的评价 标准,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准确定位 与良性发展勾勒出一副宏观的背景性框架。
(九)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1)、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2)、描述性研究(description) (3)、解释性研究(explanation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在新接触一个研究问题或一个问题较新鲜还无人涉 及时使用。(为【[wei]二声】什么?)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on): 描述现象的特征、分布、过程等;“是什么?” 解释性研究(explanation): 解释事物产生及发生变化的原因;“为什么?”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实际上就是从社会研究方 法中“借”来的 人文科学:关于人类思想、文化、价值、精神表现 的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法 学、新闻学、艺术、哲学等。 社会科学:对人类关系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包括经 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心理学、 人口学等。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 (1)一种由社会科学家寻求有关社会事件问题的
(十)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将研究领域缩小到具体研究问题的技巧
1、参考文献 公开出版的学术文章可以提供启发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 问题。通常,研究者可以: (1)稍有改动、复制以前的研究计划 (2)对以前研究里出乎意料的结论进行考察 (3)以前研究的结尾处,作者对会对未来的发展提出 建议满找这些建议来进行自己的研究。 (4)将现有理论或者解释应用于新领域或课题(如把 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用于解释新媒体) (5)挑战现有研究的结论 (6)修补以前研究的缺陷 (7)采用新方法来研究以前研究的问题
四、社会研究的特性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性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所探讨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五、社会研究的程序 选题阶段——研究设计阶段——资料收集阶段—— 资料分析阶段——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 阶段
六、一个概念 使用与满足、选择性记忆、把关人理论、二级传 播理论、沉默的螺旋(引子) 理论:理论是对与生活某一方面有关的事实与规律 的系统性解释。
2、跟其他人讨论 (1)听取哪些在这个领域做出过贡献或者对这个领域熟悉的学 者的意见 (2)听取哪些在这个领域内跟你的看法不同的人的意见,并跟 他们讨论可能的研究问题 3、选择特定的情境 (1)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2)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社会或地理范围之内。 (3)考虑特定人群是否跟研究领域有关,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异。 4、定义研究的目的 (1)研究问题是描述性的、探索性的、还是解释性的? (2)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
1) 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考察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 报道”节目在目前北京居民收视结构、特别是新闻 类节目的收视结构中的基本占位情况。
2) 基于对北京居民收视习惯和收视偏好的考察和 分析,全面廓清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 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把握其可能的“生长点”。
本项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授课人:莫凡
分组讨论: 如果兰州商学院需要开办一档新闻节目, 需要你就所在学校学生的收看新闻的媒 体情况和媒体意愿进行协助调查,请设 计一个研究方案;
案例
北京电视台新闻部2000年5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 论研究所在北京市范围内进行了关于北京电视观众 收看电视新闻类节目情况和意愿的大型居民抽样调 查。
案例
本项调查的实施质量 本次调查的实地访问工作是由北京特雷森公司于 2000年 5 月进行的。按照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到填答有 效问卷107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经过对15%已 执行问卷所进行的电话复核表明,全部调查的访问工作均 符合调查程序的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次调查可推断的人口总数为 1000 万北京市 10 区 9 县的 14—70岁的全体常住居民。经过对本次调查样本数据的效 度检定,本项调查所获数据再95%的置信度水平下用于推 断总体时的最大误差小于+-3%。 本项调查的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所采集到原始数据共计19万个。全部数据均采用 国际通行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pc+)统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