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步骤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步骤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步骤【中英文版】Title: Density Measurement Experiment Steps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density of various objects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Materials:1.Obj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e.g., plastic, metal, wood)2.Measuring cylinder3.Water4.electronic balance5.graduated cylinder6.dropperProcedure:1.Select an object and measure its mass using the electronic balance.Record the mass in grams (g).2.Fill the measuring cylinder with a known volume of water and record the initial water level in milliliters (mL).3.Carefully submerge the object in the water, ensuring no air bubbles are trapped.The water level will rise.4.Measure the new water level in the measuring cylinder and calculate the volume of water displaced by the object.The volum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nal and initial water levels (mL).5.Calculate the density of the object by dividing its mass by its volume (g/mL).6.Repeat steps 1-5 for different objects, and record your results in a table.7.Analyze the data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the objects and their composition (e.g., plastic, metal, wood).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水溅出或物体掉落。

测量物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试验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要点:1. 实验原理:ρ=m/v2. 天平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3. 量筒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4.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及补充(设计表格时需注意:①至少进行3组实验;②物理量必须要带单位)5. 测固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测体积:利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V总-V水(3)计算固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6. 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引起的误差:①砝码生锈或沾有杂物:测得的质量偏小;②砝码磨损或缺角:测得的质量偏大;③天平使用时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不使用游码时质量测量值准确;使用游码时测得的质量偏大;④天平称量过程中向右(左)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得的质量偏小(大);⑤量筒读数引起的实验误差:仰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小;俯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大(2)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3)待测固体吸水导致误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由于固体吸水,测得固体的体积偏小,测出的密度值偏大(4)特殊物质引起的误差:颗粒状物质由于摇动不充分,测得的体积偏大,测得的密度值偏小[2011.20(4)]7. 实验评估及改进(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评估:①排水法测体积,物体一定要浸没;②排水法测体积,溢水杯中一定要装满水;(2)仪器测量精度过低,容易导致较大误差,无法进行实验8. 测量特殊物质的密度(1)吸水性物质:①让其吸足水再测量,并注意吸水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利用排沙法测量体积;(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可用针压法+排水法,使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得体积,注意使用的针要细;(3)颗粒状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4)易溶于水的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9. 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详见第15讲特殊方法测密度针对训练:1.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选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明选取天平和量筒来进行实验,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将合金块放在天平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用________(选填“手”或“镊子”)按__________(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的顺序向另一个盘中依次加减砝码,当他加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合金块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改正错误,天平示数和量筒示数如图丙、丁所示.小明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数据表格,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下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格中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实验中若先测合金块的体积,再测质量,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在进行图丁实验时未使用细线,导致合金块浸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小明测得合金块的密度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8)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9)小蒋重复小明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时发现所用的20 g砝码沾有粉笔灰,若粉笔灰的质量不能忽略,小蒋测出的合金块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10)小周利用小明的实验仪器和方法测量一个吸水性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操作均正确,她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针对这一问题,在可增添、更换仪器等条件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组的小赵在测量另一块材质相同但较大的合金块密度时,发现合金块不能放入量筒中,于是他利用已经测出的合金块的质量m,采用如下方法也测出了合金块的密度,请将小赵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为m1;②将合金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再取出合金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天平再次平衡,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m2.④合金块的密度表达式ρ合金块=__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要点(部分与测量固体密度相同,不再展示):1. 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质量m剩,则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m=m总-m剩;(2)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3)计算液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2. 实验误差分析(1)由于实验步骤不合理导致误差:①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由于量筒上残留了少量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小;②若先测空烧杯和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再测全部液体的体积,由于烧杯上残留少许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2)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导致误差:将部分液体从烧杯倒入量筒时洒出:测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偏大,测出的密度值偏大3. 测量结果的应用针对训练:2.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配制密度为1.0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取少量样品,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天平调节好之后,小明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20 g;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小组配制的盐水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同组的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只需调整先后顺序,就可以消除上述误差,调整后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4)小明在实验前调节天平横梁时,游码位于标尺中点,但他忘记将游码归零,实验中一直没有改正,则测出盐水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5)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实验步骤为: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针对小雨的方案,客观、正确的观点是___.A. 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B. 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C.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提倡(6)同组的小涛在一根塑料吸管的下端装入适量的小钢珠后用蜡封住并使底部平整,自制了一个“密度计”,用该“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先将“密度计”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密度计”擦干,再放入盐水中,静止时仍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盐水液面的距离为h2.①小涛测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②在塑料吸管的底部放入小钢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7)小涛还想利用自制的“密度计”测量一瓶“宋河粮液”白酒的密度,但发现吸管在白酒中沉底.请你帮他想出一种对自制密度计进行“改良”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一、缺天平、量筒1. (称重法)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石块和盐水密度的过程如下: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力为G,如图甲;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如图乙,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如图丙;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石块在水中和在盐水中均浸没→V排水=V排盐水;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ρ水gV排水→石块的密度ρ石= G/g V排水;石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G-F2=ρ盐水g V排盐水.2. (双漂法)小明在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上少量细铁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另外还准备了两个烧杯、刻度尺、待测液体和足量的水.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忽略细铁丝的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用刻度尺测量木棒的长度为h;②向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简易密度计缠细铁丝的一端放入烧杯内,静止时木棒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③向另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待测液体,将简易密度计放入烧杯内,使其静止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液面的高度h2;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木棒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均漂浮→F浮水=F浮液;V排3. (等压强法)小明用刻度尺、玻璃管、细线、橡皮膜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醋的密度的过程如下:(1)使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长度为h,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2)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醋,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h1,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3)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Δh;(4)醋的密度为ρ醋=.【思路点拨】橡皮膜水平→橡皮膜两侧受到水和醋的压强相等.二、缺量筒4. (等体积法)小华利用天平、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时,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将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如图甲;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如图丙;④酱油的密度ρ=.【思路点拨】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液体时液体体积相等:V水=V酱油→根据密度公式得出5. (阿基米德原理法)小华在测量一个密度较大的塑料球密度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塑料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天平、烧杯、水、细线等.请你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①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1;②把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③用细线系着塑料球使其浸没在水中但不触碰烧杯,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为m3,如图乙;④塑料球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塑料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m3-m2)g→计算出塑料球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三、缺天平6. (漂浮法)小王在进行“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量筒、水、细铁丝(体积忽略不计)、待测木块(不吸水).请你帮助小王将测量过程补充完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为V1,如图甲;②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液面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如图乙;③用细铁丝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如图丙;④待测木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物,F浮=ρ水gV排,G物=m物g=ρ物gV物7. (一漂一沉法)在“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实验中,由于橡皮泥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小明去掉天平,利用量筒、水等器材巧妙地测出了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为ρ水)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1,如图甲;②将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入量筒内,使其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2,如图乙,橡皮泥的质量m=______________;③将橡皮泥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捏成实心球,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3,如图丙;④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F浮=ρ水gV排→m=ρ水V 排,计算出木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8. (标记法)小明想测量某果汁的质量,发现没有天平,他找来烧杯、水槽、量筒,测量过程如下:(1)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水槽的液面高度;(2)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1;(3)将小烧杯放在水槽内,逐渐向小烧杯中倒入待测果汁,直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4)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果汁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V2;(5)果汁的密度ρ液=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利用标记法,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其所受浮力相同,计算出果汁密度.。

初二物理 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二物理 测量物质的密度

C 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 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 B步骤大烧杯水没装满 。 3.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m2-m1)/ρ;
石块密度为 ρm石/(m2-m1) (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量筒的使用
3.量筒的读数方法
认识量筒和量杯
用量筒测液体 的积.量筒里的水 面是凹形的,读数 时,应把量筒放在 水平桌面上,观察 刻度时,视线、刻 度线与量筒内液体 的凹液面最低处三 者保持水平。
100ml
毫 升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液面的中心点 俯视时视线斜向下 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上所
以读到的数据偏高,实际值偏低。即甲俯视液面,读 1ml 数偏大。
量筒的使用:
• 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
•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 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 水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 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 将被测物体轻放入或按入水中,读出此时 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量筒的使用:
V1(cm3 )
2.量筒也能测质量。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量筒测出其 ,
即可体利积用公式
求m出=ρ物v体的质量。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32
即时练习
一.替代法测密度 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密度。
1.天平平衡时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m石= 67g 。 2.小明测量石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 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 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放置。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实验报告
6、计算出石块的密度p =
Vv2"
实验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
体积Vt/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
积V2/cm3
石块的体枳
V/cm3
石块的密度
p/(gcnr3)
实验感悟: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一一是-种间接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p = ^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存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
、测固体的体积为V =V2-%O
密度测呈的特殊方法:
'器材:量筒、烧杯2个、天平、细线、石块、水。 实验步骤:
1、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上。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入水,并用滴管 细致的增减水的质最.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则左盘中石块
七〒〒the的质量和右盘中水的质量相等,即= m石。
一、角大十尢砥码s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测得这些水的体积为V水,则水的
质量为m水=P爪V笊,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石=m攵=p津水°
4. 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屋筒中,并全部浸没在水面以卜
p/(gcnr3)
实验感悟:
规则固体体枳的测量:叮以通过刻度尺测量其边长、直径等物理量
,再通过体枳公式计算
整形法〈把它整形成长方体、正方 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
、冇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注意事项:
(1、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读出其体积%:
排水法(体积小的)把固体浸没在最筒里的水中,读出水和固体的总体积耳;(3、计算出固体的体枳V= V2-V]。
]计,所以固体的体^V = Vz%。
I注:这种方法和测量密度人于水的物体体枳情况基本相同。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

2.练习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3.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4.置液台:用于稳定测量液体。

5.各类固体和液体样本。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即密度=质量÷体积。

利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即可计算物质的密度。

2.实验步骤(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固体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待测固体样本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固体样本的密度。

(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液体样本倒入量筒中,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并记录液体的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放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设液体的初始体积为V1,量筒质量为m1、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罐中,再次称量量筒的质量m2④这时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V1-(m2-m1)),质量为(m2-m1)。

⑤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液体样本的密度。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样本质量:m=50g样本长度:l = 5cm样本宽度:w = 2cm样本高度:h = 3cm样本体积:V = l × w × h = 5cm × 2cm × 3cm = 30cm³样本密度:ρ = m ÷ V = 50g ÷ 30cm³ ≈ 1.67g/cm³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量筒质量初始值:m1=10g量筒质量最终值:m2=30g初始体积:V1 = 50cm³量筒质量:m=m2-m1=30g-10g=20g液体体积:V = V1 - (m2 - m1) = 50cm³ - 20g = 30cm³液体密度:ρ = m ÷ V = 20g ÷ 30cm³ ≈ 0.67g/cm³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固体样本时,应保持样本的表面光滑,减少误差。

测量物体密度的密度测量实验

测量物体密度的密度测量实验

测量物体密度的密度测量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密度,而密度是描述物体质量分布的性质。

本文将详细解读密度测量实验的准备、过程以及其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

一、实验准备:1. 器材准备:天平,容器,测量尺,待测物体。

2. 原理准备: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ρ = m/V来表示,其中ρ为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

二、实验过程:1. 准备容器:选择一个干净的容器,将其称为M₁。

2. 利用天平测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记为m₁。

3. 将容器M₁装满水,并确保水的量充足且无波动。

4. 再次利用天平测量容器M₁和水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记为m₂。

5. 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M₁中,使其完全浸入水中。

6. 观察容器M₁内液体的上升高度,同时测量该高度,并记录下来,记为h。

三、原理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而浮力可以通过容器中液体的上升高度来确定,这就是实验中所测得的高度h。

因此,可以利用下面的公式,求得物体的密度:密度ρ = (m₂-m₁)/V = (m₂-m₁)/(S×h)其中,V为物体的体积,S为容器底面积。

四、实验应用及其他专业性角度:1. 密度测量的应用:密度测量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材料工程、地质研究、燃料分析、环境保护等。

通过测量材料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成分、结构以及性质,从而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物体的密度可以揭示其重要的物质特性,如纯度、组分和结构。

通过密度测量,可以判断物质的纯度,因为纯净的物质往往具有固定的密度值;同时也可以确定物质的组分和结构,因为不同材料的密度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3. 密度对物质的分类:密度测量可以帮助我们将物质进行分类,例如通过测量食品的密度,可以鉴别其中是否含有掺杂物,或者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来确定其类型。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总结.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总结.doc

精品文档物理实验报告级班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密度)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细线、水、铜块、铝块实验原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 测量法。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 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1 分)2. 用测量铜块或铝块的质量m。

3. 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 V1,记录到表格中。

4. 将铁块(或铝块)放入装水的量筒内测量水和铜块(或铝块)的体积 V2,记录到表格中。

( 1 分)5、计算铜块(或铝块)的体积:V= V2-V 16.计算铜块(或铝块)的密度,并填入表中。

7.整理器材。

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天平的最大称量值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g量筒的量程mL ,量筒的分度值mL 。

2、记录数据:物质质量( g)量筒中水的量筒中水和物质的体3体积 V ( cm)金属块的总积 V= V -V11 2体积 V1( cm3)(cm3)精品文档密度( g/ cm 3)铜块铝块回答问题:为什么本实验要先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后测量物质的体积答:测量水的密度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

( 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

(1 分)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3. 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 并记录。

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

2020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微专题三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2020届中考物理总复习微专题三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微专题三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分值:65分 建议时间:70分钟)专题概述测密度实验是山西中考的必考题,以常规测量方法为主;近年来更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估、特殊物质的密度测量、特殊方法测密度等,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方法指导一、实验原理ρ=m V二、测量方法:(一)有天平、量筒1.质量用天平测量(1)固体质量直接测量;(2)液体质量借助烧杯测量2.体积用量筒测量(规则的可用刻度尺)(1)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①利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

②利用某种容器(如杯子),通过测量容器装满水的质量,利用公式V =m 水ρ水计算瓶子容积,从而间接测量容器装满其他液体的体积。

(2)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①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直接利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

②利用量筒,通过“排水法”间接测量可沉入水中固体的体积。

三、特殊物质的密度测量常见的特殊物质的密度测量有:①吸水性固态物质密度测量:在准确测得其质量后,可采用“水浸法”使测量物质在充分浸润后再无法吸水,然后利用排水法测得其体积;②易溶性固态物质密度测量:可改变量筒或烧杯中的液体成分,这种液体应具备和测量物质不相溶的特点,如盐块溶于水,但在饱和盐溶液中不溶解,所以量筒中可采用此液体来测体积。

特别是粗略测量时,可以在量筒中倒入细沙子等作为“液体”进行体积的测量;③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密度的测量:一般采用“重坠法”或“针压法”进行测量;④不易与液体接触的固体小颗粒(或粉末状)物质密度的测量:在测量时可直接用量筒测量小颗粒(或粉末状)物质的体积,测量体积时要注意将量筒中的小颗粒(或粉末状)物质尽量压实并抹平,以减小测量误差。

四、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一)有天平,无量筒1.测液体密度,可在一小空瓶先后分别倒满水和待测液体,用VV液测出液体体积,从而测出液体密度。

水=2.测固体密度,可将烧杯中装入水,并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1,然后将固体浸没在水中,在液面处标记,取出固体,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再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 2,则V 液=V 加水=m 2-m 1ρ水,从而求出ρ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得物体的密度,从而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实际测量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电子天平
2. 实验物体
3. 游标卡尺
4. 水容器
5. 水桶
三、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密度 = 质量 / 体积
四、实验步骤
1. 量取实验物体的质量
使用电子天平,将实验物体放在天平盘中,记录下实验物体的质量,精确到0.01克。

2. 测定实验物体的体积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验物体的长、宽、高,记录下三个尺寸,并计算出实验物体的体积。

3. 求得实验物体的密度
根据实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实验物体的密度数值。

4. 测定水的质量
使用电子天平和水容器,先称出干净水容器的质量,然后将容器装满水,再次称重,两次称重的差值即为水的质量。

5. 测定水的容积
利用水桶装满水,再将水倒入水容器中,记录下水的容积。

6. 求得水的密度
根据水的质量和容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密度数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仪器时要轻拿轻放,以防损坏设备。

2. 测量时,要尽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实验物体和水的密度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九、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密度的概念,了解测
量密度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也让学生明白密
度是一个与物质本身属性有关的物理量,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研究
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
质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也是物质特性的一种表现。

通过实验测量物质
的密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并在工程技术和科学
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探讨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物体和水的密度数据。

通过比较不
同物质的密度,可以发现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密切关系。


属的密度通常较大,而木材和塑料的密度较小。

密度的测量也可以帮
助我们鉴别物质的成分,甚至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技术领域,密度的测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工程设计中。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结构的要求,而这些结构
材料的密度将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另外,在机械制造领域,了解材料的密度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设计零件和机械,
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密度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烹饪中,我们需
要根据食材的密度来计算食材的重量和体积,以确保烹饪得到理想的
效果。

另外,密度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水材料的设计和选择,如船只、潜水装备等,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密度的测量对于我们认识物质的性质、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推动工程技
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我们不仅可
以深化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实验中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实验中可能存在仪器误差、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实验者的操作技巧等。

在进行密度测量时,我们除了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还需要考虑
如何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也是实验设计和实
验操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密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也有着广泛的
应用,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学和
学习中,密度的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
作技能,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

密度的测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未来的学
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密度
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