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介词(一)

合集下载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一、介词在文言文中的基本用法介词是语法中的一类虚词,常用于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成分。

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应用较为灵活多样,下面将从概述、位置和意义等方面来探讨介词的用法。

1. 概述介词作为一种连接性的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帮助构建语义关系。

它以单个字符形式出现,并常与其他词组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中有约30多个常见的介词,如「於」、「以」、「為」等。

2. 位置在句子结构上,介词位于名词、代词或动词前面,并且受制于后续部分的要求而具体选定。

例如,在表示时间和空间方位时,常使用「於」来引导地点或时间状语;存有目标或目的时,则需要使用「以」、「以爲」等。

3. 意义不同的介詞表达不同的意义和关系。

例如:(1) 「於」多表示时间、地点、手段或对象等概念;(2) 「以」常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3) 「爲」则表示目标、目的或利益等。

综上所述,介词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于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成分,起到构建语义关系的作用。

它的位置位于名词、代词或动词前面,并且根据不同的含义和关系来选择不同的介詞。

二、常见介词搭配及具体用法1. 「於」「於」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介詞,其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1) 表示地点:如「於京師」(在京城),「於山之五尺」(在山上五尺处);(2) 表示时间:如「於歲乙巳」(在乙巳年);(3) 表示手段:如「於筆墨之間」(利用笔墨之间);(4) 表示对象:如「與豪傑並鬥於壇場」(与豪杰比肩于场上);2. 「以」「以」是另一个常见的介詞,它的意义较为抽象和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方式:(1) 表示手段或方式:如「以刀割石」(以刀割石头)、「以勇氣直面困難」;(2) 表示原因:如「以賞罰之威使群臣畏而守職」(通过奖惩的威力使部臣敬畏,并保持职责);(3) 表示目的或结果:如「以報雪耻」(为了报仇雪耻)、「以成就夢想」;(4) 表示兼容:如「公不以賤居少長之位,而以賢者居之」(公众不是因为一个人年幼或长寿而让他在地位上低下,在治理中只重用有才能的人)。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介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介词是一种重要的词类,它常用于连接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其他成分,并起到修饰和状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及其用法,并给出相应的翻译和注释。

1. 于“于”是最常见的介词之一,表示处所、时间、原因等含义。

在具体用法上,“于”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处所:如“居于山巅”(位于山顶)。

(2)表示时间:如“始于三月”(从三月开始)。

(3)表示原因:如“思慕于心”(心中思念)。

2. 以“以”是另一个常见的介词,它有多种用法,包括表示方式、手段、目的等。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使用情况:(1)表示方式:如“以礼相待”(以礼貌待人)。

(2)表示手段:如“以刀剑相向”(以剑作为武器对峙)。

(3)表示目的:如“以安民告示”(发表通告保护民众安全)。

3. 良“良”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和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1)表示处所:如“止良家”(居住在好人家)。

(2)表示时间:如“孰谓夜不良”(谁说晚上不好)。

(3)表示方式:如“舞蹈良乐”(以歌舞形式表达欢乐)。

4. 为“为”是一个多义的介词,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包括表示目的、原因、手段和结果等。

以下列举其中一些常见的情况:(1)表示目的:如“为善救人”(出于善意救助他人)。

(2)表示原因:如“为其灾憷悔过忏宥罪”,(因为他们感到灾祸而忏悔和宽恕错误)(3)表示手段:如“持以相赠”,(通过握手互相交换礼物)(4)表示结果:如“技痒可致没非万身尔被钟于之”。

(贪图技巧可以坠溺道德以致使失去妻子)5. 自"自"在文言文中经常用作介词,主要用来表达起点、缘由或者去向等含义。

常见的用法有:(1)表示起点:如“自今”(从现在开始)(2)表示缘由:如“自以爱人之心” (出于爱人之心)(3)表示去向:如“自而东行”(从这里开始向东走)二、翻译和注释1. 于翻译为“at/in/on”,根据具体语境确定。

文言文介词解释集锦

文言文介词解释集锦

1、之(1)代词1>第三人称今译为:他、她、它例释: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2>第一人称今译为:我例释: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蔺列传》3>表近指今译为:这例释: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2)助词1>表结构今译为:的例释:①怜悯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2>主谓之间取独例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3>宾前标志不译例释:宋何罪之有?《公输》(凡是何…之…均为前置)4>定后标志不译例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5>调整音节不译例释:①填然鼓之。

《孟子•梁惠王上》②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3)附(3)动词作谓语今译为:到、往例释:①吾欲之南海《为学》②行不知所之(到…去)《庄子•马蹄》2、乎(1)语气词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例释:勇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呀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表推测今译为:吧、呢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祈使今译为:吧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战国策》5>表商议今译为:呢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

《韩非子•显学》17、者(1)特指代词1>组成名词短语今译为:的、的人、的事例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2>用在数词后今译为:个、样例释:请君择于斯二者《孟子•梁惠王下》3>用在时间词后今译为:…的时候例释: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近士为务。

《报任安书》4>用在否定词后今译为:…的话例释:不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5>用在主谓短语以后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例释: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引出判断不译例释: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及例句一、文言文中介词的概述介词是语法中的一类虚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的使用极其丰富,并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及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法要素。

二、"于"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处所或时间:于京城(在京城),于今日(在今日)2. 表示目标:归于正道(归于正途)3. 表示比较:胜于敌人(胜过敌人)4. 表示对象:施行以定奸宄者必遵命于天下(施行为了平定坏人)三、"自"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起始点:自此之后(从此之后)2. 表示原因:自公元前两百九十九年至耶稣基督出生为止(从公元前299年到耶稣基督出生为止)3. 表示动作主体或来源:信自廉洁(信源自廉洁)四、"以"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手段或方法:以公正决断(以公正的方式进行判断)2. 表示理由:以愁解愁,入困脱困(用忧虑来解除忧虑,用困苦来解除困难)3. 表示程度或范围:以劝导为主(主要是通过劝导来实现)五、"因"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原因或理由:下至不义于鬼神之上,不令于父母之命者,皆曰恶少有罪因(所有对干犯神灵以上且违背了父母命令的人都被认为是邪秽的罪人)2. 表示结果:巡狩中先陟山岳,以告天地,乃事常也(在巡视狩猎中最先登上山岳,并祭告天地,这就是常规行事)六、"与"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伴随或共同性质:以阳为母生物也以阴为父生物也俱从君者以章鱼是夫妇共请之男子女色等专无与二字而缀连者书在适足语中信始终重言渐礼成文化具百官司马冠冕服章当前可也。

(阳气为母生物,阴气为父生物,皆隶属于君主。

章鱼男女在请求之中夫妇二字相互共存。

书写过程不用到进行多言寡语,语言渐次完善成为文化具备百官司马冠冕服章。

(指古代通讯手段的演进))七、"乃"的用法及例句1. 表示结果或后果:不明无辜者乃众多桀黠盗匪之所曰苏门答腊者也(不明悟而无罪的人是众多奸诈盗贼口称苏门答腊的人)2. 表示转折关系:乃先知大道无功行实(但实际上没有功效)总结介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表达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高考文言文介词

高考文言文介词
(五)作主语: 例如:从八点到十二点是工作时间。
村子从南到北有一条河。
四、介词与连词区别
和、跟、同、与
“和、跟、同、与”有时是连词、有时是介词, 而且属兼类词,所以很难区别。 例如: [1]弟弟跟妹妹走了。 [2]弟弟跟妹妹借书。
区别的方法有二点
(1) 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以互换位置而语 义基本不变;而介词前后成分则有主有次, 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全变了。
1、人们对月球的研究,以后还会不停地继续 下去。
2、古时候流传着不少关于这位诗人的故事。 (三)作补语:
例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
能充任补语的介词只有“于、向、自、到、 在、给、往”等少数几个。
(四)作宾语:常用作宾语的是“为了……”、 “在……”,而且多见于“是”字句。
例如:他这次来是为了工作。 我初次见到你是在一次招待会上。
❖(一)作状语:这是介词短语的主要语法功 能。
1、我的一个老同学从上海来了。(表示处 所)
2、他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表示对象)
3、为了幸福的明天,人们都在努力的工作。 (表示目的)
4、随着晚风,隐约飘来一阵美妙的乐曲声。 (表示伴随的动作或事物)
(二)作定语:介词短语与中心语之间一定要用 “的”。
七绝·介词歌
❖ 自、从、以、当、为、按照, ❖ 由于、对于、为了、到, ❖ 和、跟、把、比、在、关于, ❖ 除了、同、对、向、往、朝。
古汉语常见介词
以、于、与、为
(用法见笔记《18虚词》
三、介词的语法特征
• (1)介词的后面必须跟一个名词性的成分, 组成介宾短语,来充当句子成分。
• (2)介词短语常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 定语、宾语、主语。
[1]弟弟跟妹妹走了。=妹妹跟弟弟走了。 [2]弟弟跟妹妹借书。≠妹妹跟弟弟借书。

高考复习文言文之介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之介词
介词在古代汉语虚词中出现 最为频繁,用法也较多,对于介 词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对整个文句 的准确理解,因此是文言文学习 的难点与重点。学习时要求做到 在理解介词概念的基础上,能够 在文句中辨认常用介词,解释其 用法,并对文句做准确今译。
介词主要起介绍作用。 它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 给动词或形容词,对它们进行修等各种关 系。
(二)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或状语,随 文意可译为“向”、“跟”、 “给”、“对”、“对于”。例 如…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 军。”——“于” 表示“对”或 “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表示“给”。
(三) 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 构,用在形容词,译为“比…… 更……”。例如… “皆以美于徐公。”——“于”引进比 较的对象。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于”引进比较的对象, 意思是“老百姓比邻国更多”。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

高中文言文语基础知识总结(下)导读:三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如:“渔人甚异之”:代桃花园的情景,相当于“这些情景”。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前面提到的众人,相当于“他们”。

(2)助词:a、语气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意实际意义,不用翻译,直接省略。

如“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b、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如“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译为“到”,如“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如“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6)提前(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表示处所、时间,相当于“在”,如“其一犬坐于前”、“于是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到”等,如:a、向:“告之于帝”。

b、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d、到: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以: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如:“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如:“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及例句引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遗产,研究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文历史,还能提升语言能力。

而介词作为一类常用的虚词,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用法。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并给出一些例句进行说明。

一、介词在修饰动宾关系中的应用1.向:表示动作的目标或方向例:低头向地下看。

2.以:表示手段、工具或材料例:以笔塑象。

3.自:表示起点、来源或原因例:读书自己聪明。

4.为:表示目的、意义或结果例:谋贫为财。

5.由:表示行动发出者或过程起点例:由山涧来,到家后先问母亲好。

6.因:表示理由和原因例:因风吹节,舟上之人无不肃然起敬。

7.与:表示同伴关系或并列关系例:与老师礼尚往来。

二、介词在时间和空间表达中的应用1.于/於/乎/夫/戏(谐音于)表示在、在于、基于例:固然,并非于岁月之风,于巅峰之刻,乃至堕落生命,依旧可倚吟亦可寄情,可观也。

2.从/自:表示起点出发或来源例:归来自故乡,他难捧我欢乐家声;从前文再看此词的源头。

3.向/趋:表示方向或趋势例:一去无顶天括地,直指万里青的心怀。

4.至:表示终点、时间或程度例:入手不曾及高山壁立无永别;又行遍四大洲追寻至创作目标。

5.为/与/和/共:表示陪伴、共同做某事或关系例:父母与子女共度时光,天下最美好的无尽定律。

6.以:表达手段、工具或材料例:以心为镜, 不负使命, 梦灯中人等世情谜语谶言宏法示真。

三、介词与动词搭配的应用1.待(dài):表示等待、处理或对待例:犹则待岗工资却未停止支取。

又如待废墟质上藏袭击者塔尔,勾坦兵主意名曰报复,迁移榕城。

2.为(wèi):表示担任、扮演或代表例:而全球名词“策展人”的角色为其内心深处的行动必用之媒。

3.依(yī):表示依靠、遵循或照顾例:即然然白日遽暴惧陋巷无门,不见来者应依次中断递减,形式外把依法办事。

4.赴(fù):表示前往、参加或投入某事例:此间并未多么乎奇异,“向南赴向北,东赴西就”方让以继续提供较好天气状况与物理因素powd+hq云+ tz通地+ew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及相应的例句。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言虚词之“介词”考情考点考向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言虚词之“介词”考情考点考向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文言虚词之“介词”考情考点考向【考情简述】“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基本都有考查。

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1)杂合到文中对文意的梳通和理解。

(2)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形式间接考查。

(3)个别地方试卷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常常用比较的方式,即从两个句子中挑出某一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的异同;通常一句是所给的文章或片段中的,另一句是所学的课文中的。

为了大家的全面复习并扎实掌握文言文虚词,我们全新梳理并在“文言文虚词积累”系列中逐步推出:18个常考虚词+其他重要虚词。

其中18个常考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基础知识】一、介词的概念文言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介词可根据功用分为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

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有:“于”“以”“为”“与”。

二、介词的特点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介词有以下一些特点:1.古代汉语中介词的动作性较强。

古代汉语的介词,除“于”“乎”以外,基本上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大都兼有动词、介词两类词性。

例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②请以剑舞。

(《鸿门宴》)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鸿门宴》)例①的“以”,动词,“做”。

例②的“以”,介词,“用”。

例③的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制定谋划”。

例④的“与”,动词,“送给”。

例⑤的“与”,介词,“同”。

2.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大多作状语。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总结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总结

文言文介词的用法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字,其语法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文言文中,介词是一种重要的词类,并且具有多种用法。

本文将对常见的文言文介词及其用法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介词的基本功能在文言文中,介词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 表示位置关系:例如“於”、“斯”等,在描述地点或者位置时使用。

2. 表示时间关系:例如“自”、“以”等,在描述时间或者时间段时使用。

3. 表示方式、原因、目的等关系:例如“為”、“以”等,这些介词通常出现在动宾结构中,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发生的原因、方式、目的等。

4. 引导状语从句:例如“若”, "如"等, 在引导条件或者比较状语从句时使用。

二、表示位置关系的介词1. 於(yú):表示存在于某个地方。

例如:“掎角之宠爱未始附於孟德。

”(出自《三国演义》)2. 斯(sī):表示靠近、接触了某个地方。

例如:“又归父适斯之学。

”(出自《孔子家语》)3. 于(yú):表示在某个地方。

例如:“告告无何於人。

”(出自《楚辞·天问》)三、表示时间关系的介词1. 自(zì):表示起始时间点或者起始时间段。

例如:“自湘水蒋公东征,兵革并起,始至今四卅载矣。

”(出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 以(yǐ):表示结束时间点或者结束时间段。

例如:“惟愿我之杳冥有以维我赫声乃奏。

” (出自庄子《逍遥游》)四、表示方式、原因、目的等关系的介词1. 为(wéi):表示以某种方式进行某个动作。

例如:“为时过宜。

”(出自红楼梦中的“黛玉劝贾母留王夫人”一节)2. 以(yǐ):表示通过某种手段达到某个目的。

例如:“以真理和正义的武器征服世界。

” (出自毛泽东《论持久战》)3. 因(yīn):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某个结果。

例如:“因天地之故而非不可使为轮也。

” (出自庄子《齐物论》)五、引导状语从句的介词1. 若(ruò):表示假设条件。

文言文介词翻译

文言文介词翻译

一、表示时间的介词1. 于: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

例:吾生于宋,长于鲁。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我生在宋朝,长在鲁国。

2. 乎:于,在。

例:吾将辞家往乎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翻译:我将告别家乡,前往南方。

3. 及:到,等到。

例:吾及孺子时,孺子尚在襁褓。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等到小孩还很小的时候,小孩还在襁褓之中。

4. 以: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内。

例:吾以今日为始,学无止境。

(《论语·为政》)翻译:我从今天开始,学习永无止境。

二、表示地点的介词1. 于:在。

例: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里仁》)翻译:子路在石门住宿。

2. 之:到,往。

例:吾往矣,子何之?(《论语·微子》)翻译:我要走了,你往哪里去?3. 在:在某个地方。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人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4. 于:从,由。

例:吾于斯世,独与老翁为伍。

(《庄子·养生主》)翻译:我在这世上,只和这位老翁为伴。

三、表示方向的介词1. 向:朝,向着。

例:吾向之求救,而君不顾。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翻译:我向他求救,他却不管。

2. 自:从。

例:吾自幼好学,今已成名。

(《史记·太史公自序》)翻译:我从小就喜欢学习,现在已经成名。

3. 至:到,到达。

例:吾至其家,见其妻妾皆在。

(《战国策·齐策》)翻译:我到达他家,看到他的妻子和妾室都在。

四、表示关系的介词1. 与:和,跟。

例:吾与汝共事,何不悦?(《论语·里仁》)翻译:我和你一起做事,为什么不高兴呢?2. 为:作为。

例:吾为斯文,必求其真。

(《史记·太史公自序》)翻译:我作为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要追求其真实性。

3. 与:对于,关于。

例:吾与汝论,宜深究之。

(《论语·颜渊》)翻译:我和你讨论,应该深入研究。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

介词的用法文言文例句及翻译一、介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介词是连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与其他成分的虚词,它在句子中起到限定和说明的作用。

在文言文中,介词的使用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准确表达语义,还可以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1. 表示位置关系(1)止:表示停留、离去或抵达某个地方。

例句:山泽积水,无得而止。

(《左传·襄公十三年》)翻译:山川湖泽积水漫无尽头。

(2)于:表示所在或附件。

例句:其后身於(附着于)竹箭之首。

(《后汉书·校书官传》)翻译:随后贴着竹箭头部。

2. 表示时间关系(1)自:表示一个时间点起算。

例句:自张良加燕国节度以来,……翻译:从张良开始担任燕国节度之时,……(2)以;表示截至某个时间点。

例句:不知身亡之日以前事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翻译:不知道即将身死之前的事情了。

3. 表示方式关系(1)以:表示手段、方法。

例句:才子以心为鉴。

(《后汉书·皇甫谧诔》)翻译:才子用自己的心作为鉴定。

(2)因:表示由于、因为。

例句:惑人者因於法术,骗人者因於口舌。

(《搜神记·王僧孺》)翻译:迷惑人的是法术,欺骗人的是口舌。

二、文言文例句及翻译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例句,在阐述其含义的同时,也会给出相应的翻译。

1. 羢食而肉割之。

(《左传·昭公十五年》)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指吃肉时切割它。

其中,“羢”可以理解为一种切菜工具,“食”表示吃,两者结合起来就表达了“切割食物”的意思。

这个例句中涉及了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介词“而”将两个动作连接在一起。

2. 与其同车何如偕乘。

(《陈情表》)这是陈抟的名篇《陈情表》中的一句话,在表示“与其……不如”的意思时使用了介词“与”,将名词“同车”和动词短语“偕乘”连接在一起。

这种句式的使用使得表达更加准确、简洁。

3. 不谋后世者不足以谋宏伟。

(《魏书·王弼传》)这句话出自《魏书》,作者想表达的是如果不思考未来,就不能成就大事。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和例句一、文言文中介词的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写作语言,包含了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语法结构。

在文言文中,介词是常用的语法成分之一,用于连接各种词语、短语或从句,起着表示关系和修饰作用。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及其用法,并附带例句进行解释。

二、表示位置关系的介词1. 在:表示静止或动态位置。

“在”可以与地名、空间位置词连用来表示存在之处。

例如:“於半山之上”、“行於江滨”。

2. 上:表示一物置于另一物之上。

“上”可以与名词连用。

例如:“坐乎床上”、“立乎堂上”。

三、表示时间关系的介词1. 自:表示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之间。

“自”可与以时间为单位的名词连用来表示起点和终点。

“自乾隆至今”、“自暮秋已过也”。

四、表示原因关系的介词1. 以:表示目的或手段。

“以”可以与动宾短语或简单动宾结构连用,“以示敬意”、“以攘忧虑”。

五、表示方式或伴随关系的介词1. 以:表示手段或方法。

“以”可以与动词、状语连用,用来修饰行为方式或伴随情况。

“以文修身”、“以静制动”。

六、表示条件关系的介词1. 若:表示假设情况或条件。

“若”可以引导一个假设从句。

例如:“若有困陷,则勉劳图变”。

2. 如:表示具体事物或状态下的条件。

“如”可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例如:“如所言者非谬也”。

七、表示目的或结果关系的介词1. 为:表示目的。

“为”可以与动宾短语连用,表达某种希望得到之结果。

“为博友也”。

八、其他常见介词1. 於:表示处所。

“於”的功能与“在”的相似,具体用法需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见介词及其用法和例句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和应用时,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来准确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频繁阅读和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并注意各个特定场景中这些介词的运用,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这些介词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我们拓宽视野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基础知识点归纳班级:姓名:《劝学》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1盘点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用法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关于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介绍如下:一、文言文语法基础1. 词类:文言文中主要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基本句型有主谓、主谓宾、主谓定状等。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某些词会因为语境的需要,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二、文言文字词解释1. 常用字词:如“之”、“其”、“何”等的常见含义和用法。

2. 通假字:文言文中,有些字音同或音近,可以互相通用,这些字称为通假字。

3.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解释。

三、文言文句式结构1. 判断句:用判断词“是”、“为”等构成的句子。

2. 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

3.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4. 倒装句: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四、文言文修辞手法1. 对偶: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

2.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子。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来强调事物的特征。

4.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意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和人物言行。

3.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六、文言文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按照原文的词汇和结构进行翻译。

2. 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3. 调整语序:针对倒装句,需将词语顺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4. 补充省略成分:根据上下文,补充被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流畅通顺。

七、文言文写作练习1. 仿写: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2. 摘要写作:阅读文言文篇章,提炼出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摘要写作。

3.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构思主题,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创作,锻炼文笔和表达能力。

介词用法总结文言文翻译

介词用法总结文言文翻译

介词,文言文之要,用以连接名词、代词等与动词、形容词构成修饰关系,或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介词虽小,用法繁多,兹就常见介词用法总结如下,并附以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表时间的介词1. 于: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

例:吾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我生于忧患之中,而死于安乐之境。

2. 乎:表示时间、处所、疑问等。

例:吾问之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我问你吗?3. 及:表示时间、范围等。

例:及楚汉相争,天下大乱。

(《史记·项羽本纪》)翻译: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天下大乱。

二、表地点的介词1. 于:表示地点、处所等。

例: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论语·为政》)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2. 在:表示地点、处所等。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人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3. 于:表示范围、处所等。

例:吾友于千里之外,而吾不得见之。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我的朋友在千里之外,我却不能见到他。

三、表方式的介词1. 以:表示方式、手段等。

例:以德服人,何患天下之不治?(《论语·颜渊》)翻译:用德行来使人信服,还担心天下不能治理好吗?2. 用:表示方式、手段等。

例:以吾所长,攻其所短。

(《孙子兵法·计篇》)翻译:用我的长处,攻击他的短处。

四、表原因的介词1. 以:表示原因、目的等。

例:以德报怨,何患天下之不治?(《论语·颜渊》)翻译:用德行来报答怨恨,还担心天下不能治理好吗?2. 为:表示原因、目的等。

例:吾所以为之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考虑国家的急需,而后才考虑个人的仇恨。

总之,介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介词的用法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介词的位置和关系表示

文言文介词的位置和关系表示

文言文介词的位置和关系表示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其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其中,介词在文言文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和关系表示。

本文将就文言文中介词的用法进行具体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介词。

一、介词的位置表示在文言文中,介词通常出现在动词之前,起到修饰或限定动词的作用。

介词的位置表示了介词与其他成分的关系,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 介词位于动词之前例如,“以德报怨”中的“以”就是位于动词“报”的前面,表示动词的行为方式或手段。

这种情况多见于介词作为动词宾语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的目的、手段等。

2. 介词位于名词之前在文言文中,介词还常常位于名词之前,表示名词之间的关系。

比如,“以国为重”,其中的“以”位于“国”的前面,表示名词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把国家看作重要的事情”。

3. 介词位于句首有时候,为了强调或者修饰句子中的某个成分,介词会出现在句首。

例如,“于千万人之上,君子为尊。

”中的“于”就是位于句首,表示强调君子的尊贵地位。

二、介词的关系表示除了位置,介词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成分的关系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关系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1. 介词表示方向有些介词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者状态向某个方向移动或者指向的含义。

比如,“向前进”中,“向”表示向前的方向。

还有诸如“往”、“以”等介词,也可以表示方向。

2. 介词表示目的文言文中的介词还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者状态的目的。

例如,“为学而劳”中的“为”表示学习的目的。

同时,介词“为”还可以表示代替、充当的含义。

3. 介词表示范围除了表示方向和目的,介词在文言文中还可以表示一个事物的范围或者限定。

比如,“在人民中间”中的“在”表示事物所在的范围。

还有一些介词如“于”、“对”等,也可以表示范围或者限制。

三、介词位置与关系的综合运用在文言文中,介词的位置和关系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通过将介词置于不同的位置,并结合不同的关系,可以表达出丰富而精准的意义。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陈情表》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灾难祸患。

夙:早。

闵凶:忧伤不幸的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指去世。

背,背离、离开。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福气,福分。

薄:浅薄。

息: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

吊: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听任。

庶:或许。

卒:终。

(8臣具以表闻具:详尽。

(9)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狼狈:形容进退两难。

(11)犹蒙矜育矜:怜悯。

(12)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13)更相为命更,交互。

(14)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15)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16)躬亲抚养:亲自。

(17)终鲜兄弟:少,没有。

(1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9)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20)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2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22)诏书特下:特地。

(23)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24)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5)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6)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

慢:怠慢。

(27)急于星火:比。

(28)欲苟顺私情:姑且。

(29)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

(谦敬之辞)(30)且臣少仕伪朝:再说。

(31)不矜名节:顾惜。

(32)至微至陋:极其。

(33)过蒙拔擢:提升。

(34)宠命优渥:厚。

(35)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

区区:拳拳之情。

(37)实所共鉴:明察。

(38)矜悯愚诚:怜悯。

(39)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二、文言虚词(解释下列句子的“于”、“以”的用法和意义)。

于(1)介词,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基础知识:介词(一)
展开全文
介词
把名词、代词或词组介绍给动词或形容词,和这些名词、代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处所、时间、对象、凭借等,这种词叫介词。

文言里最常见的介词是:于、乎、诸、以、与、为。

(一)“于(於)”的用法
1.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在……方面”如:
1.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
——在长勺作战。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墨子·公输》)
——墨子听说这件事,就从鲁国动身。

3.于反覆不宜卤莽。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在书信来往方面不应该草率从事。

2.表示动作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

如:
4.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韩非子》)
一一这是因为仁义在古代适用,在今天不适用。

5.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从我家三代人住在这个地方,算到现在六年了。

3.表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对于、向”如:
6.于汝甘乎?(方勺:《方腊起义》)
——对你们来说能甘心吗?
7.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韩非子·难一》)
——我的矛锐利,对于物体没有刺不破的。

8.赵氏求救于齐。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赵国向齐国求救。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如: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是它比水更寒凉。

1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自然都是要死的,但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5. 用在被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见第四章的“被动句”。

(二)“乎、诸”的用法
“乎”主要是作语气词。

作介词,用法大体同“于”:可以表示动作的处所、时间,也可以表示比较的对象。

如: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强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在这里胡喊乱叫,在那里横冲直撞。

“乎”表示动作的处所“东西、南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
——出生在我之前,他开始懂得道理自然也比我早。

前“乎”表示动作的时间“吾前”,后“乎”表示比较的对象“吾”。

3.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荀子·议兵》)
——行动没有什么是比“无过”更好的,办事没有什么是比“无悔”更好的。

“乎”用在形容词“大”之后,表示比较的对象“无过”和“无悔”。

不过,“乎、于”的用法也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被动句中表示动作的主动者,一般用“于”不用“乎”。

例如,“受制于人”不说“受制乎
人”。

第二,由“乎”组成的介词结构只能作补语,而由“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作补语,也可以作状语。

所以,“于汝甘乎”不能说“乎汝甘乎”。

“诸”是个合音词,在句中等于“之于”两个字——“之”是代词,“于”是介词。

例如《列子·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等于“投之于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之”代土石,作“投”的宾语,“于”和“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投的处所,作“投”的补语。

字字直译就是:扔它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之”等于“它(土石)”,“于”等于“到”。

诸=之于=它到。

不过一般翻译应该灵活些,如用“把”字,把宾语“之”提到动词前边,译为: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去。

未完待续……
这里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起来,一起来读书养性。

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提倡阅读纯文学,拒绝网络爽文小说!我们也不提倡听书,汉字的博大精深与艰深晦涩,只靠“听”,能懂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