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第五节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讲稿PPT课件
防治要点
吞咽困难的处理:约30-65%患者会出现; 肺炎的处理:5.6%患者合并肺炎,是导 致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胃内灌洗;使用 制酸止血药物;防止休克; 降颅压治疗;
TIA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 性瘫痪,对侧感觉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IA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 大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一般颅脑CT或MRI检查可正常。
动脉血栓性脑梗塞
arteriothrombotic infarction
概念
指在脑动脉粥样硬化 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 病变的基础上,管腔 狭窄、闭塞或有血栓 形成,造成局部脑组 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 发生缺血、缺氧性坏 死,引起相应的神经 系统症状和体征。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 落引起的栓塞称动脉-动脉 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 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其他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神经功 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 的血管供应区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TIA鉴别诊断
主要与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鉴别。 癫痫发作常有肢体抽动而非瘫痪,视幻 觉而非视力丧失。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癫 痫波,脑CT、MRI或DSA检查可发现致痫 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梗塞
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相
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 迫脑组织并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痉挛
因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持续性 收缩,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03 常见脑血管疾病介绍
缺血性卒中
01
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
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卒中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等,评估卒中复发风险。
生存质量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了解患者生存质量。
05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急性期救治原则
迅速识别并评估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溶栓等治疗。
临床表现评估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
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02
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并发症评估
03
监测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06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目的 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 熟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多媒体 讲授课时 0.5小时
涟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姚立新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 致残率均高。它与心脏病、恶性肿 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
一、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我国脑血管病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的 发病趋势。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 于女性,并且在35岁以后呈急剧上升趋 势。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因素 和不可干预因素,可干预因素是脑卒中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
7、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8、镰状细胞性贫血 推荐:抗血小板
9、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有脑梗塞或TIA的女性患
者,不推荐使用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使用雌激素)
10、饮食 营养 11、运动和锻炼、
12、肥胖
l3.饮酒 过量TIA或脑卒中史
14、其他:口服避孕药、高同型半胱氨血症等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二、脑血管病的预防 1.一级预防
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改变不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 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 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1).防治高血压 140\90mm Hg 130\80 mm Hg 2).心房纤颤 华法林 阿斯匹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防治糖尿病 小于7mmol\L 4).防治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 2.59mmol\L以下
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1)病因预防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抗疑治疗 3)干预TIA 4)卒中后抑郁的干预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a.高龄,b.性别, c.种族,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2) 短暂发作性神经疾病 局灶性癫痫 偏瘫型偏头痛 基底型偏头痛 内耳性眩晕(Mé niere disease) 晕厥&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2) 短暂发作性神经疾病 严重心律失常可引起晕倒&意识丧失 无局灶性神经症状体征, 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多源性室性早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低血压、低血糖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性
神经功能障碍
发作持续数min, 通常30min恢复 超过2h者, 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 CT\MRI大多正常 24h内恢复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1)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 可伴对侧面部轻瘫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前动脉皮质支 分水岭区缺血表现
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系统TIA (2) 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 瘫&感觉障碍) & 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②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Broca失语\Wernicke 失语\传导性失语)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部各动脉分支示意图 (黄色区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
脑血管疾病概述课件
年龄
病因 起病 状况
起病 缓急
血压
意识 障碍
偏瘫等 局灶征
脑脊 液
CT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50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闭塞
安静、血压降低、血流缓慢(常 在睡醒后出现症状)
较缓(时、日)
不限, 青壮年多
风湿性心脏病或大动脉栓子脱 落、脂肪、空气栓子
安静、活动
急(秒、分)
高、低、正常 常无
如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可干预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
• 或脑卒中病史
•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 颈动脉狭窄、酗酒、吸 烟、抗凝治疗、脑动脉 炎等
• 不可干预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遗传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基本病因 • 1、血管壁病变 •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 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 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
• 脑梗死( )
•
•
脑部供血障碍 脑组织缺血、缺氧
•
脑组织软化、坏死
• 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 塞等,占脑卒中的70%。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
血管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 或闭塞 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
脑组织缺血缺氧 性神经系统体征。
软化坏死 局灶
病因及发病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 动脉内膜损伤形成溃疡,血小板及纤维素等 血中有形成分粘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或血凝固 性异常
护士资格习题第十六章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5-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A、同侧偏瘫B、对侧偏瘫C、同侧偏盲D、三偏症E、交叉性偏瘫2、5-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血管扩张剂B、利尿剂C、脱水剂D、抗凝治疗E、镇静剂3、5-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在A、大脑B、小脑C、脑桥D、脑干E、内囊4、5-观察脑出血患者时,发现哪种情况常提示出血已止A、瞳孔先缩小后散大B、意识障碍变浅C、血压继续升高D、呼吸不规则E、脉搏变慢5、5-脑血栓的错误护理措施是A、平卧位B、避免激动C、头部冷敷D、鼻饲流食E、注意保暖二、A21、5-患者男性,65岁,有心房颤动病史。
清晨起床自行上厕所时摔倒,家人发现其口角歪斜,自述左侧上下肢麻木。
送医院检查,神志清楚,左侧偏瘫。
CT见低密度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出血B、脑挫伤C、脑震荡D、蛛网膜下腔出血E、脑梗死2、5-患者男性,50岁,高血压18年,上班中出现头晕、头痛,血压180/100mmHg,同事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不久症状好转,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发作最常见的病因是A、情绪激动B、高血压C、吸烟D、饮酒E、动脉粥样硬化3、5-患者女性,67岁,脑动脉硬化5年,因与家人发生矛盾,突然出现眩晕、枕后痛,呕吐。
伴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很快出现意识模糊,CT显示高密度影,根据临床特点,判断出血部位A、脑干B、脑桥C、小脑D、内囊E、蛛网膜下腔4、5-患者女性,58岁,高血压10年,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测血压220/110mmHg,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CT显示高密度影,最恰当的护理措施是A、发病1~1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B、发病12~24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C、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D、发病48~7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E、发病72~96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05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急性脑梗塞患者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 无力、言语不清被诊断为急性脑
梗塞。
治疗过程
经过紧急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明 显缓解。随后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经验总结
急性脑梗塞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 ,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同时,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恢复也非
脑血管疾病ppt课 件
目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与康复护理 •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破裂、阻 塞或狭窄等,进而引起脑组织缺 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
康复护理与日常生活指导
康复训练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 畅等。
心理支持与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同时 ,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 诊断。
0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 预防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 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
6.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卒中高危患者(狭窄>70%) 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7.阿司匹林 不推荐用于低危人群的卒中一级预防。 不推荐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卒中一级预防
8.膳食营养 低盐低脂饮食 9.运动和锻炼 10.饮酒过量 不提倡少量饮酒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3)其他 代谢综合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酗酒 口服避孕药 药物滥用 睡眠呼吸障碍病 偏头痛等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
(一)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是指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预防
脑卒中的发生,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积极控制各种可控危险因素,达到使脑血管 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 1.控制高血压
病 11.其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肌梗塞等患者采
取相应措施干预和处理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
(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是指再次脑血管病发病的预防。通常将TIA作
为卒中二级预防对待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
1. 病因预防 对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病因学 预防,基本与一级预防相同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发生过缺血性卒中者, 建议常规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建议应用阿司匹 林75~150mg/d,对有胃溃疡病史、阿司匹林抵 抗或不能耐受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75mg/d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
3.抗凝治疗 对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 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应使用华法令治疗
4.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反复TIA患者发生完全性 卒中风险极大,所以应积极寻找并治疗TIA的病因
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出血性脑梗死
是由于脑梗死供血区内动脉坏死后血液漏出继发出血,常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之后。
菊届瘸郝玲秩给嘴懒戈住侨房录肢讹雌桨肛磺宫锰移卢玻拔避事主然厅坷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一般治疗
维持呼吸功能:监测PaO2和PaCO2,吸氧 调整血压:去除诱因,血压维持在185∕105㎜Hg 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急性期不易输高糖 控制体温:亚低温治疗 预防并发症:肺栓塞、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 营养支持:<2500ml∕日,避免使用10%以上的高糖
销葡浊置王逮烷浑蹿汀撒配变啦焦攻曹术扁齿钥嫂浇汉硼鞭活俭鲤潞半碧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梭青使涪灸段搀尉郸奔劝疚巾萍庸罪蛮注裁敛私环恭氟壕血聂惭墨金琐氮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大面积脑梗死
通常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的完全性闭塞。 表现为病灶对侧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向病灶对侧的凝视麻痹,可有头痛和意识障碍,并呈进行性加重。
涣构刻误蒙轧伎惑吹谜舜控炉芍肚役跳越节娶爹准谓慈丸楼丙哩州细殉台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突然 全脑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颈内动脉系统损害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损害表现 脑膜刺激征
烯鸿搬偏账渴曳汛布凤献迄士捂赴冕特伴的厄瓢嘻抚撮帛赋薄烦目翅皂澡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咙癌蔼娇把抠抡募缎萄半租章奏眷秆燎午把帜客掩遁孺断非亦宿坠掇窜执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脑血管疾病概述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脑血管造影术
DSA造影术
通过插入导管至脑血管内 ,注射造影剂显示血管形 态,是脑血管病变诊断的 金标准。
CTA造影术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 用CT扫描生成脑血管三维 图像,用于检测脑血管狭 窄、闭塞等病变。
MRA造影术
利用MRI技术生成脑血管 图像,无需注射造影剂, 可评估脑血管血流情况。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脑出血
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由高 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动静脉 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等 导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 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脑血管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由 供血动脉、畸形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 组成。
海绵状血管瘤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检测 ,用于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分析 。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 颅内压及脑脊液成分变化,辅助诊断 脑血管疾病。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及排除心源性栓塞 等病因。
其他辅助检查
如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可根 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检查手段。
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 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 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
高血压性脑病
高血压脑病
由于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 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危象
在高血压病程中,由于周围血管阻力的突然上升,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 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合理饮食
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缓慢进展型: 症状在2周以后仍逐渐发展,多见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栓形成。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脑脊液 CT和MRI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病灶对侧偏瘫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失认等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
临床表现(分型)
1、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 时间超过24小时,但在1-3周内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2、完全型: 起病6小时症状即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重,甚至出现昏迷,多见于血栓-栓塞。
年龄、病史 发病情况: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起病 症状、体征 CT、脑血管造影等
治疗要点
一、重视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小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抗凝—针对房颤患者等 3.调控血压 4.控制血糖、调节血脂 5.评价吞咽功能,必要时鼻饲 6.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等。 7.脑保护治疗 8.血管介入治疗 9.外科治疗
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不可干预 v 年龄 v 性别 v 种族 v 遗传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基本病因 1、血管壁病变 1)高血压性脑细小动脉硬化 2)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 3)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4)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静脉炎 5)中毒、代谢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病变 2、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要点
发病3h以内静脉溶栓适应症: 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 年龄大于等于18岁 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发病3-4.5小时适应症 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 年龄18-80岁 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3小时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的适应症明显放宽 而发病3-4.5小时时间窗的患者,控制标准要严格,相对禁忌症有:年龄>80岁,严重脑卒中,
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Ø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Ø 脑静脉: 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Ø 特点: 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 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
概念
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因各种 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 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 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血 栓-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红细胞增 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
治疗及预后
脑栓塞治疗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治疗基本相同。 超早期: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争取在时间窗内实施溶栓治疗 急性期及恢复期:抗凝治疗为首选,预防复发 原发病治疗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概述
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
TIA病因和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的狭窄、痉挛或受压 血液动力学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TIA临床表现
TIA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 神经功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 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 年龄多在50岁以上
TIA临床表现
起病急,在活动中起病 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为脑血管疾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栓子来源: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病理与病理生理
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左侧大脑中动脉,病理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病理生理
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供血区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 故起病时脑缺血范围较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侧支循环建立 时,症状可有所缓解。
脑的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 800-1000ml/min 1/5流入椎基底动脉 4/5流入颈内动脉 脑的平均重量1400g 占体重的2~3%, 脑血流量占全身15~20%。
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60~160mmHg可自动调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 v 高血压 v 糖尿病 v 心脏病 v TIA或脑卒中病史 v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
诊断要点 病史+急性起病+症状+脑CT
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防止进一步出血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体征 防止并发症 适合手术的手术治疗
恢复期治疗: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治疗
1.就地治疗,安静卧床,如许搬动应尽量保持平稳。 止血药无效,但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血液病时应给止血药。
2.根据出血量及症状不同给脱水治疗,常用的脱水剂有: 20%甘露醇,白蛋白,速尿,甘油果糖,甘油盐水等
颅内压增高 脑疝形成
病因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其他:脑动脉炎、
血液病等
发病机制
高血压 易出血因素
脑微动脉瘤
破裂、出血
脑小动脉痉挛 脑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壁薄弱
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 出血、水肿
大脑中动脉分支呈直角
易形成微动脉瘤
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史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压明显增高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可有脑膜刺激征
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炎
管腔狭窄、闭塞 血流缓慢、停止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黏附
TXA2、5-HT、 PAF
红色血栓
白色血栓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脑血流障碍
脑血流降至20ml/(100g脑组织*min)时, 脑细胞电活动停止。 脑血流降至10ml/(100g脑组织*min)时, 神经细胞膜功能完全衰竭 脑血流完全阻断5-10min, 神经细胞膜则发生不可逆损害。 因此,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极短时间内恢复血流。
TIA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血液供应
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底动脉环
2/5 3/5
复习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
供
眼动脉
应
大
脑
后交通动脉
半
球
脉络膜前交通动脉
的
前
大脑前动脉 血 液
大脑中动脉
椎-基底动脉
供 应 大 脑 半 球 的 干后
血 液 小 脑 和 脑
大脑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临床表现
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最常见 v 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双眼“凝视病
灶”侧 v 三偏: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
对侧同向偏盲 v 出血灶在优势半球,可伴有失语
临床表现
丘脑出血(内囊内侧型出血) v 占脑出血15-24% v 向外压迫内囊---三偏症状 v 向内破入脑室---高热、昏迷、瞳孔改变 v 向下扩展---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出现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最后继发脑干功能衰竭
口服抗凝药,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性脑卒中史
常用溶栓药物:rt-PA(0.9mg/kg)、尿激酶(100-150万IU)等,监测凝血功能等。
治疗要点
恢复期治疗 目的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措施:功能锻炼、理疗、
体疗、针灸等
脑栓塞 cerebral embolism
概述
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缺血坏死及 脑功能障碍。
颈内动脉系统: 病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瘫痪,对侧感觉
障碍. 眼动脉缺血:短暂的单眼失明 优势半球缺血:可有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
以眩晕为常见症状 一般不伴耳鸣 特征性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抗凝药物:针对房颤患者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扩张剂 外科治疗
讲课第五节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发病率高:120-180/10万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 100万 /年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按性质
出血性
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发病机制
脑梗死形成机制 v 脑血流障碍 v 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
能量代谢障碍和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缺血性脑水肿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病人 起病:较缓,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1-3天达高峰 先兆:部分病人在发作前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等)
约25%人有TIA发作史 多数病人无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预后
未经治疗的TIA: 1/3发展成脑梗塞 1/3可反复发作 1/3可自行缓解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占60~90%。 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CT
细菌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等 3、其他原因:血管内异物如空气、脂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