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课件:复合轮廓的加工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优秀作品:曲面零件加工说课课件

参数线精加工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情境导入 新课讲授
任务驱动,网络搜索 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要知道能不能生产我 先用仿真软件模拟一 下吧
能投入生产么
强化练习
仿真软件,反馈验证 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综合练习,强化应用
强化练习
仿真软件,反馈验证 突破难点,巩固提高 综合练习,强化应用
操作示范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总结出各个对刀法的精确度和使用方法
板书设计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情境导入 新课讲授
任务驱动,网络搜索 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掌握各种参数 的设置和灵活 运用
培养学生的职 业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教学 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四种曲面加工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程序的仿真加工操作
关键点:
仿真软件的对刀操作
3
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分析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法 学法
教材
学生
学情
教学 过程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教育资源网 CAXA应用软件 网络资源搜索 网络教学资源 宇龙数控仿真教学软件 红蜘蛛网络教学系统 屏幕录像专家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情境导入 新课讲授
小组合作,总结要点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我们编写的程 序对不对??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16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课件:螺纹连接说课课件

2016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课件:螺纹连接说课课件

谢谢 指 导
螺纹连接
27
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现 内、外螺纹 单线螺纹 你
展开网络搜寻
螺纹连接
20
教学过程>任务实施
我 来 连 接 了 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你 梯形螺纹 传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动
普通螺纹
螺纹连接
21
教学过程>课堂评价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螺纹连接
22
实时评价
教学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过程与方法 学情分析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沟通、 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
在掌握运用的环节中,通过学生操作来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养学生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螺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螺纹的形成过程,掌握螺纹的 主要参数及类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螺纹连接
5
教学基本情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班级:13机电1班 察,想法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优点:有专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善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不足:自主学习习惯有待养成
教法学法
螺纹连接
抓住学生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加以利用和引导 6
8
教学基本情况
教材分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螺纹连接
活动中思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体验中学习




9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电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说课稿

《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机电学科的一名教师,我叫田琦。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

本课选自第二单元第3节。

选择本教材有三个原因。

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有设备的种类选择。

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从事工种难度选择。

三是教材授课方向和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

通过使用本教材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基本编程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复合切削循环部分,所以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的指令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工艺、操作知识,是实践考核内容。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控编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强,思考钻研能力差的特点。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工工件等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职业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G71的重要作用。

掌握G71的格式及参数说明。

熟记G71的注意事项。

熟练的将G71命令应用于编程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和思维能力、扩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机械创新杯说课课件

机械创新杯说课课件

1、保护罩拆除及规范放置 2、按要求拆下V带 3、合理选择V带
4、按要求装上V带
5、调整V带的松紧 6、保护罩的安装与拧紧 7、注重车间7S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任务拓展
课外作业 1.完成本节课后的练习题 。 2.小组合作了解和分析CA6140普 通车床发动机中的 V 带传动部分 是如何安装、张紧和维护的。
任务拓展
预设情境: 1. 将学生分成5组; 2. 5台台钻的准备,工量具的准备;
3. 若干V带,有A和B两种型号,有新带和旧带;
4.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车间。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任务拓展
任务:完成台钻V 带传动部分的拆装
设计 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看动画,观察动画中实现了什么,直接引 出本节课的任务。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实践探究
教师 课前 准备
预设 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法 提出 任务
信息化
教法
任务 实施 总结 评价
师生互动
任务 分析
任务 拓展
巩固提高
Inventor软 学生动 件讲解 手操作 现场讲解
学法
观察
模仿
操作
疑问
释疑
学生
主体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任务拓展
2
一、教材处理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7.1:V带传动 V带传动的安装、 张紧和维护

2016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课件:孔径测量说课课件

2016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机械类一等奖课件:孔径测量说课课件

Ø
32
+0.04 0
游标卡尺
调整后
Ø
24
+0.018 0
Ø
32
+0.039 0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内径百任分表务测一孔径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温故知新
提出疑问
量具介绍
0.02mm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内径百任分表务测一孔径
按部就班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内径百任分表务测一孔径
仪器保养
保养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擦洗 先松后紧 轻放校对
33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任务二---塞规测孔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对于批量检测同规格的孔,如何提高检测效率?
34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任务二---塞规测孔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塞规
了解塞规的原理和 使用方法
35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任务二---塞规测孔径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课,学生自主探究测量方法和要领 养成规范操作量具和记录数据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强化质量意识,端正工作态度,训练过硬的专 业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团队协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内径百分表的安装调零与测量读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场所 量具准备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技术应用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效果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三 维 软 件
微 课 视 频
信 息 化 教 学 手 段
任 务 驱 动
学习时空
开放化
教学内容
数字化
教 学 网 站
学情分析
学情特点
1 知识储备,三维软件操作 动手能力较强 3 2
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学习自信心不足 4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数控技术应用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圆柱齿轮副
定轴轮系
圆锥齿轮副
蜗轮蜗杆副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圆柱齿轮副
圆锥齿轮副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知识目标
掌握定轴轮系转向的 判定。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情况
重点
定轴轮系转向的判定
难点
蜗轮蜗杆转向的判定
教法学法 教学基本情况
教法
任务驱动 启发引导 直观演示
观察
学法
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视频引趣,老师设疑,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讲解“箭头法”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二:定轴轮系转向的判定
学生答题用时及完成情况
正确率与得分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说课稿一.教学基本情况1.教材分析:我采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基础》(第二版),本教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选取的案例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内容难易适中,既满足职业需求,又结合中职教学的实际情况。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作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我上课的对象是14机械1班,该班学生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强,对铰链四杆机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喜欢动手和表现,有互助精神。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加以利用和引导。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三大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去探索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的职业素养。

4.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方法;教学难点是: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5.教法学法: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上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发现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从而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的资源有:多媒体、连杆、动画图片、任务书等等,当然,还要加上一个满怀激情的教师。

上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把教学案例共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

2.旧知回顾:通过动画图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看图分类,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新课导入:通过以上的动画图片,追问新知: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判别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6
φ 40
φ 16
1 .5
2
讨论中……
φ 48
R5
R 15
15°
R75
R3 .5
38 48 80
零件图
19
情景三 情景二
零件的实际加工 A 安全操作规 程讲解; B 以组为单位 进行零件的 实际加工;
编写数控程序
情景一
讨论工艺方案 制定与程序编制 A布置任务; B分组讨论工艺方 案与程序编制; C教师巡回指导。
数控专业
1
说课构思
教材
学情
教学过程
教法 学法
2
教材分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FANUC系统车床分册) 单元三-课题三 教材特点:按“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的要求编排,内容实用、操作性强。 §3-5 §3-1
外圆粗车固 定循环加工
复合循环指令的提升
切槽加工
G71
§3-2

30
教学反思
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明了 本节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所有内容。在整个过程中 我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 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学生 兴趣浓厚,积极参与。通过加工学生感兴趣的零件转化了学 生的厌学情绪,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式中: d:X向总切削深度,无正负号,半径指定;(G71里表示半径指定的吃刀量)
e:加工循环次数,一般在计算中段组的第一个程序段顺序号; nf:精加工形状程序段组的最后一个程序段顺序号;
u:X轴方向精加工余量(直径指定); w:Z轴方向精加工余量;
不易记忆
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以往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布置作业:完成下图零件的加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想走
三、寄语: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亲爱的同学们, 只要热爱自己手里的每一件产品,把 它当成艺术品去做,你就能取得成功!
设计意图:提升能力 巩固知识 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投影区
复合轮廓的加工
一、工艺分析 二、确定加工方案 三、编程
1、G02\G03等指令应用 2、G41\G42刀具半径补偿应用 四、加工
1 说教材谈理念 2 说学情谈目标
3 说教法谈学法 4 说教学谈过程 5 说反思谈心得
一、说教材谈理念
教材内容 作用地位 教学理念
教材内容
复合轮廓的加工
项目四:平面轮廓的加工
任务三:复合轮廓的加工 (3课时)
作用地位
中职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
1
外轮廓 加工
2
型腔的 加工
3
复合轮 廓加工
教学理念
了解该学科 嵌入对学生的理解
分析抉择
活动一 工艺分析
说明:对图纸进行工艺分析,并完成内容。
分析抉择
填写加工 工序卡片
说明: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工序卡片的填写。
分析抉择
活动二 相互纠正作业
说明:学生相互纠错讨论作业。
分析抉择
微课视频 仿真软件
设计意图:及时点拨 人机互动 直观学习
分析抉择
活动三 确定加工方案
设计意图:奠定基础 突出重点 锻炼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 互助正确设置加工工 艺并完成零件的加工 。
*学生对加工产生兴趣; *学生提升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设备是保障 工艺是灵魂
教学重点
设置加工工艺
教学关键点
正确设置加工工艺
教学难点
应用刀具半径补偿 完成零件的加工
三、 说教法谈学法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落实重点 突破难点







加工实训
复合轮廓的加工示范操作视频
设计意图:学习微课视频 互助讨论 突破难点
美味评价
三明治 评价
发放 聘用书
成果 展示
设计意图: 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美味评价
美味评价
思 想 智 慧碰 撞
“三明治” 教学评价
知 识 技 能 提 升
设计意图:拓宽新思维 新视野 新理论 新方法
拓展提升
一、思考:能否根据轮廓特点,用其他方法简化程序?
“因学设教”
是我一直贯彻的教学理念
“教”的技能展示
“学”为宗旨的活动
二、说学情谈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80 60 40 20
80%
乐于动手探究 又易灰心丧气
60%
精力很充沛 却又很任性
70%
掌握编程方法 具备工艺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2 过程方法
3 情感价值
* 会 熟 练 应 用 G01 、 G02和刀补指令完成 零件的加工。
设计意图:展现加工过程 激发操作热情
加工实训
模拟企业岗位 4人1台机床 分工合作 技术员:负责整个加工流程 编程员:输入校验程序等任务 操作员:机床操作等任务 质检员:全程监督检测零件任务
实施“7S”管理 导生协助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保证生产安全 体验真实过程 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规范操作
信构息建化未和来数制字造化业技蓝术图 工业 4.0
创新网络化
智数 能字 化
2015年全国“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
碰撞智慧 分享启迪
2015年全国“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
工学结合 知行合一
复合轮廓的加工
Contents
目录
2015年全国“创新杯” 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
五、说反思谈心得
反思心得
反思心得
碰撞让课堂更精彩, 评价让学习更深刻, 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恳请专家批25min
3
5 6
美味评价 约15min 拓展提升 约10min
4
加工实训 约40min
搭建评价平台
探讨
师生交流沟通 视觉味觉碰撞
课前/面包片
鼓励
课中/各种配料
课后/面包片
建议
评价应用
设计意图: 学生如坐春风 课堂生机勃勃
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 登录空间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
课前准备
数控铣床 6 台
计算机 6台
(预装宇龙仿真系统)
任务书及游标卡尺等工量具
多媒体 课件
微课视频
激趣导入
招聘现场
毕业生小王去当地一家模 具企业面试:要求根据零 件实物,进行测绘,并完 成加工。
设计意图:感受学有所用 提高学习兴趣
激趣导入
小王已经把零件测绘出来,如果你是小王, 如何完成接下来加工任务
设计意图: 帮助完成加工 引出课题主题

设计意图:提高课堂效率 深化学习效果
教法学法
以信息化为重要手段和纽带
工学结合 知行合一
拓展研究
任务驱动 微课视频
分层教学 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交互进行 学中练 练中做 做中学
四、 说教学谈过程
评价平台 课前准备 激趣导入
分析抉择 编程实施 加工实训
美味评价 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约10min 分析抉择 约20min
编程实施
活动一:拆分任务单 组长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配A,B,C,D任务单, 进行小组互助讨论编程。
设计意图: 把知识化难为易 因材施教
编程实施
活动二:展示答辩 组长对任务单进行汇总,贴在指定地点进行展 示,每组派代表分别进行答辩。
设计意图:展示自我 增强自信 培养能力
编程实施
活动三: 仿真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