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7727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教学大纲(精)

合集下载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务科研处编印 2007年9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普通高职)总学时30学时一、本课程的属性及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介绍近年来现代汽车上应用的最新技术。

它们包括: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液压悬置隔振技术、汽车安全性、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概括性、综合性和适用性较强的选修课。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近几年在汽车上使用的新技术动态,为今后自学每一种新技术打下前期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液压悬置隔振技术、汽车安全性、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最新动态。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机械制造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后续课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四、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章总论1.1汽车发展的简要回顾1.2汽车发展带来的利与弊1.3现代汽车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体现第2章汽车电子系统简介2.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2.2汽车电子系统的组成2.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第3章四轮驱动技术3.1概述3.2驱动系的总布置3.3四轮驱动的固有问题3.4四轮驱动各装置的作用3.5粘性联轴器第4章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4.1四轮转向技术4.2电动转向(EPS)第5章悬架5.1空气悬架5.2半主动悬架5.3主动悬架第6章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6.1概述6.2发动机悬置的基本要求6.3发动机悬置发展的简要回顾6.4液压悬置的发展研究方向6.5液压悬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第7章汽车安全性7.1概述7.2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7.3有关碰撞的几个基本问题7.4安全带7.5安全气囊7.6能量吸收式转向柱、座椅和头枕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现代汽车新技术》史文库主编2005.01 国防工业出版社《汽车文化》帅古金主编 2004.0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现代汽车技术及应用》简晓春主编2005.09 人民交通出版社。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32025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d Design Methods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现代设计方法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优化设计和有限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的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对本课的基本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发展趋势。

2.掌握优化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搜索方法和无约束问题、有约束问题的求解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有限元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大型工程软件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根据本专业特点,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实际应用。

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课后作业和后续的实践课程三个环节来实现。

教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以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先修完《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难点就是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机械最优化设计方法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具体步骤。

因此根据课程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应用及典型的工程问题,选择安排一定的习题,习题通过课堂练、讲相结合和课后作业完成。

《汽车新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 》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课程大纲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对象:三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20学时课内实践学时:12学时;先修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设备机构造与原理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在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汽车新技术部分进行学习。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车载总线系统等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及故障诊断、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的任务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柴油发动机新技术、底盘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汽车主动、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等,熟练掌握电路、模电、数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同时培养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力,能看懂电路元件和电路结构,初步掌握和理解汽车部分电器的结构及原理。

使学生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新能源的认识以及汽车新材料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汽车柴油发动机新技术、底盘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汽车主动、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等,熟练掌握电路、模电、数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同时培养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力,能看懂电路元件和电路结构。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学生掌握的前提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设备机构造与原理》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必须理解电控发动机的逻辑控制如:缸内直喷技术、分成燃烧技术、发动机闭缸和启停控制技术等;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液化石油气/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压缩天然气发动机和液化气燃料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功用;双燃料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电动汽车和噪声控制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汽车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课程编号80404014 总学时60 实验学时无上机学时无学分7.5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课程的性质、地位《汽车设计》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课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是在完成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开设的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件的设计方法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汽车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要求学生学到汽车设计人员所需的部分知识和技术;(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要求能够完成简单的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任务;2、熟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机动车安全和性能相关标准;3、了解汽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程序。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由于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图片所以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准确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2)采用实例及课题式教学形式将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3)以设计类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围绕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术态度。

2、成绩考核方法该课程为考试课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期末总评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出勤情况占总成绩10%完成两次大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50%。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无五、作业要求本课程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平时的随堂作业和阶段性大作业。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学习单元1:绪论基本要求:了解汽车设计的要求;了解汽车设计的方法;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学习单元1:概述基本要求:了解汽车总体设计的原因、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及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掌握汽车设计的过程。

学习单元2:汽车形式的选择基本要求:了解影响轴数选取的因素及汽车轴数选取原则;了解驱动形式的表示方法;掌握不同用途汽车的各种布置形式的优缺点。

学习单元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基本要求:掌握尺寸参数如何影响汽车的性能及确定原则;掌握质量参数的定义、如何影响汽车的性能及确定原则;了解性能参数的确定原则。

学习单元4:发动机的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汽车设计中发动机形式及性能的选择学习单元5:汽车的总体布置基本要求:掌握总体布置五条基准线的确定方法;掌握发动机位置的影响因素及布置原则;了解传动系布置、转向系布置、制动系布置及踏板布置的原则;了解车身内部布置的方法;熟悉乘用车外廓尺寸的确定的方法;了解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的作用及布置。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学习单元1:概述基本要求:回顾离合器的功用及组成;理解对离合器提出的设计要求。

学习单元2: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基本要求:熟悉单盘双盘离合器的优缺点;掌握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特点;掌握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与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区别;了解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特点;了解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支承形式学习单元3: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基本要求:了解离合器静摩擦力矩的计算方法;掌握离合器静摩擦力矩的表达式;掌握选取离合器主要参数(性能参数、尺寸参数、结构参数)应考虑的因素及选取原则。

学习单元4: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基本要求:了解离合器基本参数优化中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的确定方法;理解各种约束条件;了解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掌握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原则。

学习单元5:扭转减振器的设计基本要求:回顾扭转减振器的功用与组成;了解扭转减振器参数确定的原则。

学习单元6:离合器的操纵机构基本要求:理解对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了解离合器的操纵机构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构形式的选择.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学习单元1:概述基本要求:回顾变速器的功用、组成及分类;理解对变速器提出的设计要求。

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技术课件(完整篇)

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技术课件(完整篇)

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技术课件第一部分:引言汽车车身设计是汽车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汽车的外观美感,还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现代汽车车身设计技术,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理念现代汽车车身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

设计师们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结合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定位,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审美趋势的车身造型。

同时,设计师们还注重车身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环保和节能的目标。

二、设计流程1. 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为车身设计提供依据。

2. 概念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师们提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车身造型、颜色、材质等方面的构思。

3. 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师们对车身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车身结构、车门、车窗、车灯等。

4. 工程设计:工程师们根据详细设计图纸,进行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确保车身的安全性能。

5. 制造工艺设计: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师们制定车身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

6. 试制和验证:根据制造工艺设计,制造出实车样品,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和验证,确保设计目标的实现。

三、材料选择现代汽车车身设计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轻量化、耐腐蚀性、可回收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常用的车身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设计师们根据车身各个部位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成本平衡。

四、制造工艺现代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包括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

冲压工艺用于制造车身的外覆盖件,如车门、车顶、翼子板等;焊接工艺用于将各个冲压件焊接成完整的车身结构;涂装工艺用于提高车身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设计1. 引言现代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动车、自动驾驶、智能化技术等。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提高竞争力,现代汽车行业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加强技能培训。

针对这一需求,本课程设计将介绍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工作原理及相关的维修与故障排查方法。

2. 课程设计大纲2.1 课程背景本课程的背景是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员工需求。

学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并且需要有相关的工作背景。

2.2 课程目标•理解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排查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2.3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模块:2.3.1 电动车技术本模块将介绍电动车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优势和劣势。

并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操作演示,以加深学员对电动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3.2 自动驾驶技术本模块将介绍自动驾驶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场景。

并将带领学员了解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和注意事项。

2.3.3 智能化技术本模块将介绍现代汽车智能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场景。

学员将了解智能化技术在车辆功能、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的应用。

并将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员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4 课程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课程最后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3. 课程细节3.1 师资力量本课程的师资力量强大,配备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和从事现代汽车行业多年的技术骨干,能够为学员提供全面、实用的学习经验。

3.2 学习效果本课程学习后,学员可获得完整的学习成果,包括《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设计》结业证书。

3.3 学习时间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为入学后3个月,学时150小时。

在此期间,学员需要参加理论课、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和交流。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教学大纲汽车设计是汽车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汽车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过程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来探讨汽车设计的教学大纲。

一、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汽车设计是指通过对汽车外观、内饰、功能等方面的设计与创新,使汽车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舒适的乘坐体验和出色的性能表现。

汽车设计师需要具备对汽车工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艺术、美学、人机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汽车设计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汽车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首先,汽车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即使驾驶者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舒适度。

其次,汽车设计应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

此外,汽车设计还应注重环保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考虑。

三、汽车设计的设计过程汽车设计的过程可以分为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和创意构思等工作,确定汽车的整体设计理念和风格。

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方案制定、三维建模和样车制作等工作,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在生产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工程师密切合作,对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设计的可生产性和质量。

四、汽车设计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设计也在不断演变。

未来的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方面,汽车将具备更多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人机交互功能,提供更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

可持续发展方面,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性和能源效率,采用更多的电动化和轻量化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而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汽车设计,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为未来的汽车设计和研发做出贡献。

因此,在汽车设计的教学大纲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现代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并探讨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新技术应用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学习到:•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新的驱动和能源技术的应用•先进的汽车电子系统和智能互联技术•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汽车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学习汽车发展历程以及其技术革新对现代汽车的影响。

2.汽车能源系统研究各种现代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汽油机、柴油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

3.汽车电子系统学习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重点讨论现代汽车中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如ECU、CAN总线、自适应系统、车身电子及智能互联技术等。

4.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汽车安全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涉及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包括制动系统、安全气囊、扩展现有安全系统的相关技术以及最新开发的先进安全系统。

5.汽车环保技术学习汽车环保的基本概念、相关法规和政策。

深入了解汽车尾气排放措施、新型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新的催化转化技术等。

6.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新型汽车和技术的应用前景,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在讲授时,老师将重点介绍一些汽车技术的核心概念,并通过案例和实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汽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形成报告。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做好讨论进程,确保小组讨论具有实际意义。

3.实验和实践学生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和实践,探究汽车的底盘、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等。

实验和实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评估1.阶段测试老师将在学期内进行两次阶段测试,以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512111课程名称:现代汽车新技术英文名称:Modem Automobile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24/1.5 (讲课学时:2()实验学时: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汽车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使学生了解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了解现代汽车在节能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了解现代汽车在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了解现代汽车在安全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为今后从事车辆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为本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后续课程,汽车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本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现代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的作用;通过对现代汽车新技术发展的过程跟踪,正确理解汽车相关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理解和评价现代汽车技术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关系的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7.2、6.1):2.学习现代汽车发动机相关的新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及应用、汽车底盘新技术、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汽车新材料及轻量化等概念及原理及应用,了解世界汽车工业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就及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车辆设计、制造及控制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12.1)3.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工程实践能力。

00407727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教学大纲(精)

00407727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教学大纲(精)

《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车辆现代设计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Technique on Vehicle课程编号:00407727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学位课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预修课程:大纲执笔人:孙丽萍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现代设计方法发展;掌握车辆现代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产品的研究和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车辆现代设计技术的有关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用现代设计技术独立承担和开展有关产品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概述 2 学时1.1现代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1.2学习现代设计技术的意义与任务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0 学时2.1 现代CAD技术的主要内容2.2工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2.3 工程数据的数据库管理2.4计算机绘图基础2.5实体造型技术2.6特征造型技术2.7产品装配造型技术2.8参数化设计技术第三章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10学时3.1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3.2典型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3.3计算机仿真技术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钟志华、周彦伟主编, 《现代设计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魏生民、朱喜林主编,《机械CAD/CA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刘恩福、杨松林主编, 《工程CAD基础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杨岳、罗意平主编, 《CAD/CAM原理与实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1。

现代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汽车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选修学分: 3 学时: 48开课单位: 汽车工程系适用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先修课程: 汽车构造、底盘构造、电器构造编写时间: 2013年7月1日编写:审核:一、课程性质及任务《现代汽车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技术与维修”等汽车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与现代汽车的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电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知识,对汽车的最新技术和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深造与就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基本知识认识新能源汽车;了解电动汽车上用的各种电池;了解电动汽车上用的各种电机;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布置形式与关键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布置形式与关键技术;了解一些其他的新能源汽车。

(二)能力通过讲课,使学生达到了解电动汽车上用的各种电池和电动汽车上用的各种电机;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布置形式与关键技术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布置形式与关键技术;对一些别的新能源汽车也有相关了解。

(三)思想教育1.形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辩证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并且具有创新精神;3.具有安全文明生产意识;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热爱专业、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一)、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内容讲授实训习题总学时认识新能源汽车 6 6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4 14电动汽车用电机12 12纯电动汽车 6 6混合动力汽车 6 6其他新能源汽车 4 4总计48 48(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认识新能源汽车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6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常见的新能源。

2、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教学内容:1、认识新能源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车辆现代设计技术
英文名称:Modern Design Technique on Vehicle
课程编号:00407727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孙丽萍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现代设计方法发展;掌握车辆现代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产品的研究和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车辆现代设计技术的有关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用现代设计技术独立承担和开展有关产品的研究和设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概述 2 学时
1.1现代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
1.2学习现代设计技术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0 学时
2.1 现代CAD技术的主要内容
2.2工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2.3 工程数据的数据库管理
2.4计算机绘图基础
2.5实体造型技术
2.6特征造型技术
2.7产品装配造型技术
2.8参数化设计技术
第三章计算机辅助工程CAE 10学时
3.1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3.2典型的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
3.3计算机仿真技术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钟志华、周彦伟主编, 《现代设计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魏生民、朱喜林主编,《机械CAD/CA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恩福、杨松林主编, 《工程CAD基础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杨岳、罗意平主编, 《CAD/CAM原理与实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