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概论要点.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艺术概论则是对艺术这一广泛领域的总体性研究和概括,它涵盖了艺术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的汇总。

一、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多维度的问题。

从社会本质来看,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它反映了社会生活,并通过形象和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

从认识本质上讲,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它以形象的方式反映现实,但又并非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和审美评价。

从审美本质上说,艺术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

它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二、艺术的特征艺术具有形象性,这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还具有主体性,体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中。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的个性、情感和创造力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反映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也具有主体性,他们的审美经验和主观感受会影响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具有审美性,这是艺术的核心特征。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上,形式美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内容美则包含了思想、情感、意境等。

三、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从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来看,可分为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和时空艺术(如戏剧、影视)。

从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来分,有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听觉艺术(如音乐)、视听艺术(如影视)和想象艺术(如文学)。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可分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讨人类对美的认知与感知,以及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

在美学中,人们可以了解艺术和美的定义、特征、起源、发展、分类、价值评价、经典理论等相关内容。

美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跨越了哲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美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美学的发源地之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学理论有重大影响。

柏拉图强调理念世界中的“美”是超越个体感官的普遍真理;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个体经验和感知的重要性,提出“概念”和“感性”之间的关系。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文化和美学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人们重新审视和推崇古典美学,大量重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作品和理论,在美学理论方面,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对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3. 近代美学:欧洲近代美学的发展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对美学理论有所影响。

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理论,开创了近代美学的新篇章。

4. 当代美学:20世纪以来,当代美学在逻辑实证、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当代美学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和跨学科特点,与社会现实和文化形态密切相关。

二、美的概念与特征1. 美的定义:美是一种审美体验的结果,既包括客观的艺术作品本身,又包括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心理活动。

美的定义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古今学者关于美的定义各有不同,多从客观、主观、相对、绝对等多个角度来进行阐释。

2. 美的特征:美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审美独立性与社会历史性等特征。

美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艺术作品,更是人类主体性意识的审美心理活动,是主客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美是统一的,又充满多样性,因人类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

前言
尽管如此,真正意义上旳设计美学及有关理论探讨,目前在 我国还是较为少见旳。
因为,从设计美学涉及旳研究范围来看,它囊括了艺术、技 术、文化、心理乃至哲学等各个方面,它既是一种多学科、广交 叉旳综合研究领域,又是古老而年轻旳学科;它既包括丁精神层 面旳理论探索,又带有详细设计原则旳经验总结。
从目前社会上广泛涌现旳设计专业及其有关专业分支旳发呈 现状看,建立起初步旳设计美学理论体系,已显得刻不容缓。
第1章 美旳本质
第1章 美旳本质
❖ 学习目旳
经过本章旳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旳学者是怎样从主体、客体、主 客关系、实践和主体间性等方面探讨“美旳本质”旳。了解“美旳本 质”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意义。
❖ 学习要点
了解学者是怎样从主体、客体等方面探讨“美旳本质”旳。
❖ 学习难点
了解实践美学学派旳“美旳本质”观旳贡献和局限。
前言
同步,苏格拉底也提出过有关技术美学六大特征旳理论框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奇用等比数列发明出优 美旳费波纳奇数列形式,合理地分析了物体造型形式美旳百分比 关系; 尤其是后来旳艺术大师兼科学家列奥那多·达·芬奇,更是用 大量旳设计作品,证明了形式美存在旳数学基因; 17世纪旳美学探索理论也层出不穷,不论是英国经验主义美 学旳代表人物洛克,还是德国理性主义美学旳先哲莱布尼茨,都 从不同角度对审美客体旳美学特征作过解析,尽管当初欧洲旳美 学论争其理论相悖甚远,但对于形式美学旳研究爱好,足以证明 该理论对人类旳影响;
第1章 美旳本质
第一节 对“美旳本质”旳几中探讨途径
之后,西方历代理论家、神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等又陆续提 出了各自旳论述:“美是太一旳光芒”(普罗提诺Plotinus)、“美是 一种恰到好处旳协调和适中”(笛卡尔Ren巨Descartes)、“美是对象 作用于神经所感到旳舒适”(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美是内在 感官旳舒适”(夏夫兹博里Shaftesbury)、“美是物体旳属性”(伯克 Edmund Burke)、“美是一种本原现象,事物旳构造符合它旳目旳才 显得美”(歌德JohannWolfgang von Goethe)、“对于我是自由旳世 界就是美”(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美是关系”(狄德罗 Denis Diderot) 、 “ 美 是 感 性 认 识 旳 完 善 ” ( 鲍 姆 加 登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美是无目旳旳合目旳性”(康德Immanuel Kant)、“美是理念旳感性显现”(黑格尔Hegel)、“美是生活”(车 尔尼雪夫斯基NicholasGavrinovic Chernyshevski)、“劳动发明了 美”(马克思Karl Marx)、“美是直觉旳体现”(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美是有意味旳形式”(克莱夫·贝尔CliveBell)……尽管各 异,但都没有超越柏拉图对“美旳本质”旳发问。

美术概论考试重点

美术概论考试重点

1主题意识:是美术家对自已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已作为创作主体的角色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2创作个性:是美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已的艺术意志,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理想的创作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认识和情感3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的偏爱4构思活动: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5传达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表现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认识成果——审美意象6表现技巧:美术的表现技巧是一种艺术技巧,一种进行精神生产,表现审美意识,掌握物质媒介的特殊能力7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1从创作主题解释美术有哪几种学说:情感说(是情感的传达)、表现说(是心灵的表现)、无意识说(是本能欲望的表现)、游戏说(自由的游戏)、自娱说(自我娱乐)2美术与社会的关系:1美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应2美术反应全面的社会生活3美术创作中构思活动的环节: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第二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4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1直觉2记忆3联想4理解5形象思维的四个特征:1形象性2逻辑性3情感性4想象性(根本特征)6美术的创作方法: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古典主义创作3浪漫主义创作4自然主义创作7美术作品中内容的构成因素:1题材2主题3美术作品中的意义8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1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2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3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9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1物质材料层2形式结构层3客体所指含义层4意义集合层10“美术世界”的构造1各类主体(人)2各种美术机构(组织)3支配其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制度)11美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的主体的功能和特点:1美术家,为美术的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对象——美术作品2批评家,在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第三者3美术理论家和美术家,通过对艺术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并通过它们间接影响美术接受的潮流与趋向4美术史家:作为美术历史的研究整理者,能告知接受者历史中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为接受者提供接受对象各方面的知识和材料,引导他们这样对待历史中美术作品的变化与差异5各类美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a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b他们对美术接受的作用也通过他们任职的机构来发挥作用12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1美术展览馆2新闻媒介3美术出版社4美术博物馆5美术市场6美术院校13批评家的作用1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作用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3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14美术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审美功能15历史上几种关于美术发生的理论1游戏论2武术论3劳动论4神示说5图腾说16美术的基本特征: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17美术的主要门类:1工艺美术2建筑3雕塑4绘画5书法6现代设计1.19世纪晚期后1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A力图写一部无名的艺术史B形式主义的艺术史理论和研究方法C创立五对形式范畴,解释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美术的形式特征及其发展理论:线性VS图绘,平面VS纵身开放VS封闭,多样性VS统一性,绝对清晰VS 相对清晰D以此说明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美术的发展是艺术形式自律发展的结果,而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美术的必然归宿2.图像学的兴起A瓦尔堡和潘诺夫斯基为代表《图像学研究》B意图通过广泛运用视觉和材料,对具体艺术作品进行历史解释C图像学的三个层次:1组成艺术母题的自然题材2组成图像故事和寓言世界的程式化题材3组成图像郑板桥(清)画跋翻译:秋天在江馆时早起欣赏竹子,清晨的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在零散的竹枝与茂密的竹业当中。

最新大学艺术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大学艺术美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艺术美学第一讲何为美学1、美学与美术学• a. 美术学(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 美术史:对历史上各个美术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作出深层的说明,并对各个美术流派的作品在艺术上的价值作出分析判断。

• 美术理论:美术理论的研究不能脱离美术史,它应当是对美术史的理论总结。

美术理论对什么是美术、美术的本质、规律、特征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以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规律、特征这一问题为前提。

• 美术批评:是将美术理论应用对于现代美术的分析评价,并且要以整个美术史作为它的参照系。

一种有深度、有价值的美术批评既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并包含批评者对作品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又要注意研究现代当代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潮的变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 b.中国古代将包含美术史在内的整个美术学研究提升到了哲学、美学的高度。

2、美学•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 美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启迪智慧。

• 美学是用哲学之剑解艺术之谜。

3、美学发展历史•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

•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 美学是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在系统化了的理论形态上的集中表现。

4、美学研究对象• 第一: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

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美学学科的诞生: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

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

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

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二、研究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中国美学家的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

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

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名词名词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恶搞”。

他首先确实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确实了“恶搞”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艺术所具备的这种“恶搞”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恶搞”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就是生活”的论点启程,指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重现”,就是对客观现实的“重现”。

艺术美学概论要点.

艺术美学概论要点.

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
二、美的表现形态(下)
2、悲剧性 悲剧性是指具有正面价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 会历史的必然性冲突中遭到侵害或毁灭,使 人产生强烈的痛苦,同时又被其崇高精神所 感动,从而因情感的急剧震荡体验到的由痛 苦转化为快感的特殊形态的美感。音乐、文 学作品、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表现 悲剧性。
认知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美感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它是 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
第二章 美感论
三、美感的特征
2、美感中的审美心理特征 (3)超越性: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美感 的超越性表现在:
①超功利性。如康德的“无利害而生愉快,美.桑塔耶 纳《美感》中的“有功利而超功利”,法.杜夫海纳 《美学与哲学》中“美是善的象征”; ②美感的超越性在于使它成为走向自由理想的精神通 道。如席勒“美是自由的象征”,康德把审美的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归为“人是最后的目的”, 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等等。
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 由”;
(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导论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2、在西方 (1)古希腊时期:①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 谐与比例”;②苏格拉底论美和善;③柏拉图的 “美的理念”;④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 核心的美学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 (3)启蒙时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 《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 (4)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①康德 (《判断力批判》);②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 集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巨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一、艺术的实质: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2.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3.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美学概论》导论重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等伟大命题,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康德“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被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历史。

第三,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美学研究要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

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重点:讨论美的三种模式。

美的三种模式是:美在于自然属性,美在于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这三种模式对于发现“美的本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和“自然人化”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科学地解答了“美是什么”和“美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类的历史性劳动实践为美的提供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而真正使美以及对美的欣赏成为了可能。

重点:1.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一,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经过认识的自然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这两方面就是自然美的根源所在。

人在劳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社会美形成的根源所在。

其二,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主体自身通过历史性劳动的“人化”问题。

主体自身的自然“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形体的、物质的和生理器官方面的(脑、手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精神的和心理素质的方面。

美学概论——第三章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

美学概论——第三章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

美学概论——第三章艺术家-第二节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第二节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在社会分工中,艺术生产之所以需要单独成为一个精神生产的部门,就是因为要进行艺术生产,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造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考察其中的一些主要的方面。

一艺术家的生活实践在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诸条件中,生活实践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进行创造的源泉和根据,关系到艺术家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学经常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同艺术家的生活实践之间的不可分离的联系,把艺术家的创造活动说成是他的自我意识的表现,纯是他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孤立绝缘的心灵的独白,同艺术家的生活实践毫无关系。

例如,康德把艺术创作看成是艺术家的天才的产物,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通过艺术家的心灵的产物,新黑格尔主义者鼓吹艺术创作不外是“使情成体”,等等。

虽然这些理论对艺术创造中艺术家的主观的作用有时也能提出某些合理的见解,但根本否认艺术家的创造受着他的生活实践的制约,这却是错误的。

个别唯心主义美学家有时也曾讲到生活实践对艺术家的创造活动的关系,但他们对生活实践的了解往往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某些旧唯物论者看到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他们不了解生活是人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不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发展中的决定意义,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生活实践对艺术家的创造活动的最终的决定作用,也未能深入批判唯心主义的创作理论的错误。

艺术家的生活实践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

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感受开始的,它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依据。

当然,艺术形象的创造不等于普通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而是有选择、有加工的创作活动,并且经常伴随着虚构、夸张、幻想,使艺术形象同普通的实际生活相比,呈现出很大的差别。

美学概论(美术)

美学概论(美术)

美学概论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2、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这个学派主要的智力活动,是在数学和音乐两大领域。

该学派认为,宇宙是由数构成的。

3、康德是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判断力批判》、《纯碎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

4、“这朵花是美的”和“这朵花是红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判断。

前者是:审美判断;后者是:客观的认知(知识判断)5、美学的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活动6、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两个起源:一个是:巫术,一个是:生产活动中的“手艺”7、美感经验的体验状态按其稳定的感性结构的特性,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和荒诞8、优美的特征:和谐感、自由感、纯碎的形式感9、西方悲剧的发展史,有三种类型的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10、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1、鲁迅说,“喜剧就是把人生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12、按人的存在性展开的程序,这些活动依次可分为四种类型:直觉活动(审美活动)、认知判断活动、道德活动和生产(经济)活动13、审美活动的本性是人自身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14、卡西尔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1940年出版的《人论》中,把人定义为符号活动的动物15、显现形式的组织原则:“多样统一原则”、“格式塔原则”和“气韵生动原则”16、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他的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17、作为显现的艺术活动的展开环节:第一个环节:赋形;第二个环节:保存;第三个环节:交付。

18、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19、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20、克莱夫﹒贝尔认为,美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美学概论(美感的本质)

美学概论(美感的本质)

2、深层的心理结构体现在:
(1)心理的与生理的;(2)具象的与抽象 的;(3)个性的与社会的;(4)功利性与愉 悦性。 十一、形式美的欣赏:
(一)什么是形式美:
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的因素的有规律 的组合。 举例:视觉形象图
举例:(1)马克思:“忧心忡忡的穷人对 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
(2)荀子:“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 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 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不知其安。”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咏柳词”林黛玉:“漂泊一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 薛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举例:(1)中国戏曲的欣赏——虚拟的原则 用细碎的台步和飘舞的水袖表现织女 的凌空驾云;用连续的筋斗表现孙悟空来去自 如;喂鸡没有鸡,做鞋没有针线等。
(2)《红楼梦》中:宝钗扑蝶
3、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同 举例:(1)同是菊花,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怡然自得,田园牧 歌 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苦闷、忧郁、多愁 (2)同是明月,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飞进神话的浪漫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乡情怀
(3)对比联想:由对某事物的感受引起和它 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艺术中,形象的反衬 就是对比联想的运用。
举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二)审美想象
1、想象的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指 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直接作用 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 形象。
2、想象的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审美感知与审美主体的生理快感有一定 关系,但并不是纯感性的,而是渗透着理性 和思维的。

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艺术概论与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介绍,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针对概述部分的一个例子:在如今这个充满创意和表达的时代,艺术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不仅仅是好看的画作或华丽的音乐,它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本文将探讨艺术概论与美学这两个关乎我们思考和审美的话题。

首先,我们将从艺术概论的角度出发,对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探讨。

艺术是如何形成和表现的?我们将探索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性,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到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寻找艺术的共同特点。

其次,我们将深入研究艺术与社会关系之间的互动。

艺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体验?又是如何为社会带来改变和启发的?通过分析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我们将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那些微妙而又重要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美学这个领域。

美学是对美的概念和主观性的研究。

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我们将通过美学理论和学派的探讨,来理解美的本质和不同人对美的看法。

同时,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审美价值,思考艺术作品如何被评判和赋予价值。

最后,我们将通过对文章主要观点的总结,对艺术和美学进行深入思考。

艺术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未来艺术和美学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成为文章结尾部分的亮点。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角度,让读者对艺术和美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你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对美学感兴趣的读者,本文都将为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次艺术与美学的探索之旅吧!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艺术概论与美学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艺术概论和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明确阐述文章将从哪些方面来讨论艺术和美学的问题。

最后,明确本文写作的目的,即通过探讨艺术概论与美学的议题,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提供一些思考和展望未来的方向。

艺术美学概论

艺术美学概论

● 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 “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 “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 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薛姨妈方放了心。雪雁等三四个丫头 已吃了饭,进来伺候。黛玉因问宝玉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 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 说着,二人便告辞。
三、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关于艺术发生的主要学说有模仿说、 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五种。 论者常以前三说为“为艺术而艺术”的艺 术起源,后两说为“为人生而艺术”的艺 术起源。从艺术与生活关系看,则“为艺 术而艺术”的艺术发生于个体内在需求, 而“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起源,乃因日 常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
● 菲尔丁:难道记载著名的堂吉诃德的业绩的书,比起甚至像玛利安那(著有《西班牙史》)的著 作,不是更合乎历史的称号么?玛利安那的历史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国家,而《堂吉诃德》则 是一部世界通史,至少可以算是法律、艺术、科学的文明世界的历史,而它的时代则包括从有文 明起直至今天,不仅如此,还包括将来,直到文明消失的时候为止。
●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 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 “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起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坏了。东西药料一 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 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 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 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艺术美学重点知识

艺术美学重点知识

艺术美学重点知识课程名称:艺术美学授课年级:2004级美术学、艺术设计授课时间:2005、8、29一一12、30教学目的:通过艺术美学课程,学习美学、艺术美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关于美的本质的论述,中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看法;美的分类,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掌握与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形成发展;美的形态,崇高、优美、悲剧、滑稽;审美意识,美感、审美心理要素及其过程,审美经验说;艺术美的创造;艺术的分类特征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重点放在审美实践的运用上。

提高学生的艺术美的鉴赏力、创造力。

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结构:1、绪论2、美的本质3、美的分类4、形式美5、美的形态6、审美意识7、艺术美的创造 8、艺术美的分类特征 9、辅导答疑绪论课程时间;2005.8,29一9.2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美学的研究范畴,艺术美学是什么?所研究的对象及范畴,及艺术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美学是什么?艺术美学是什么?学习艺术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美学与艺术美学的理解与掌握,学习艺术美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美学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是有史以来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论著。

1750年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编著,Aesthetik美学一书,作为美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按照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三分法”,可把人类心理功能分为‘知’(理性)‘意’(即意志)‘情’(既感性)三部分,它们分别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这三种最基本的现象。

“知”(理性)的对象是客观现实之“真”;“意”(意志)的对象是人类之“善”;而“情”(感性)的对象则是使人产生愉悦之“美”。

当时认识“真”的学科,已有“逻辑学”;研究“意”怎样符合“善”的学科,已有“伦理学”;而研究感觉如何关照“美”从而产生愉悦之“情”的学科,则还没有。

鮑姆嘉通认为感性认识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他所著的《美学》一书填补了此项空白,鮑姆嘉通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美感论
二、美感的心理结构
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 (1)智力机制与认识活动: ①智力机制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将客 体的规律内化于心灵的结构形态。 ②认识活动,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把多种多样的自 然规律性的结构和形式,转化为语言、符号和文化 的信息体系,人们获得知识并达到对“真”的把握 的过程。 ③认识活动与美感活动的区别:在认识活动中,智力 结构诉诸的对象是纯然科学的把握,是对现实世界 概念的认识。美感活动主要是人的情感结构直接观 照对象,在对象中直观自身。艺术美学概论 要点导 Nhomakorabea论
导 论 美学 的研 究对 象和 研究 方法 美 学 教 材 结 构
美学 的产 生和 发展
导论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在中国古代 (1)大羊为美:以用为美、以饰为美; (2)无害为美:《国语》伍举论美; (3)中和为美:《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仪; (4)仁为美: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3)充实之谓美: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论断; (4)老庄美丑关系和审美态度的表述:“天地
有大美而不言”、“道体即美”、“美即逍遥和自 由”;
(5)《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导论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2、在西方 (1)古希腊时期:①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 谐与比例”;②苏格拉底论美和善;③柏拉图的 “美的理念”;④亚里士多德以“艺术摹仿说”为 核心的美学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 (3)启蒙时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母嘉通出版 《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 (4)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①康德 (《判断力批判》);②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的 集大成者,著三卷本《美学》巨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它是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中形成并 不断发展起来的审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心理 活动和观念形式的总和。具体包括审美能力、审 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审美 感受等; (2)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 心理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 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
一、美的探索
2、美的理论模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毕达哥拉斯形 式说、博克感性特征说、苏珊.朗格情感符号);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 质(理念说、判断说、叔本华唯意志论、柏格森生 命哲学);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狄德 罗、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一章 美论
第一章 美 论
美 论
美的探索
西方美学 史上的主要 美学观点
美的本质
审美关系
美的 多重属性
美的模式
审美关系的 本质内涵
第一章 美论
一、美的探索
1、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倾向于美的客观属性: ①形式说(毕达哥拉斯、波里克勒特) ; ②理念说(柏拉图、黑格尔); ③摹仿说(亚里士多德); ④分有说(普罗丁); ⑤关系说(狄德罗、伏尔泰); ⑥感性特征说(博克); ⑦生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一章 美论
一、美的探索
1、西方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2)、倾向于美的主体属性 ①快感说(英、休谟,美即美感); ②判断说(康德,唯主体论,判断力是一种天赋, 美是合目的的形式); ③情感符号(苏珊.朗格,美的本质是“生命形式” 的形而上学); ④直觉说(意、克罗齐,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第一章 美论
第二章 美感论
二、美感的心理结构
1、美感的心理机制(美感活动中,人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 (2)意志机制和行为活动: ①意志机制是社会理性在人类心灵中的凝聚,它是人 的社会性凝聚于心理结构中形成的人类行为活动中 的道德感,是追求“善”的观念。 ②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区别:前者是一种自由观照 的、愉悦的精神活动,不直接体现功利和目的的要 求;后者最终表现为行为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 活动。 ③审美活动与意志活动的联系:a意志能使人专注于审 美对象,驱使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 和精神愉悦,从而产生审美的巨大社会作用; b意志保证人的审美能力认识美的规律,并在审美活动 中提高和完善自身,达到审美活动的最后目的。
第一章 美论
二、美的本质
3、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1)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2)劳动创造了能欣赏美的人。人通过劳动培 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在不同方面 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 ①概括性 ②联系性 ③情感性 ④创造性
第一章 美论
三、审美关系
1、审美关系
(1)审美关系是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它 要求在对对象的感性形象的观照和感应中达到自我 肯定和自由体验,获得身心整体的愉悦和满足,并 使人的本质得以生成。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力量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体现了人与 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类自身发展方向的,包括感性、 理性和实践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的总和。美就是人 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4)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就是研 究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
2、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两个基本点: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运动过程的总和(广义的理 解);②现实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 历史的自然(狭义的理解); (2)所谓“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 和活动的自然,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自然观的形成。 ①“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②“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 上不断扩大的。可以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人的创 造性本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个方面来证明。
第二章 美感论
美感论
美感的 社会历 史生成 美感的 心理机制 智力机制 意志机制 情感机制 超越性 美感的 心理结构 直觉性 愉悦性 美感的 特征 美感的生理 和心理特征 美感的 生理基础 美感的 心理要素
感觉和知觉 联想和想象 情绪和心境 审美理解
期待、通感等
美感的 心理结构
第二章 美感论
一、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
二、美的本质(马克思的美学观)
1、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1)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
(2)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 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 理变化(如脑手的进化);
(3)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
向有了所指,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
第一章 美论
二、美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