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古代文明衰落的生态原因在距今6 000~7 000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即今伊拉克境内.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苏美尔文明)。

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农民生产了超出他们家庭所需要的食物.剩余的谷物开启了城市发展的大门。

但是,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

美索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

由于技术不足以及频繁受到入侵者的袭扰,他们忍受着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煎熬.文明因而走向衰亡。

希腊人和罗马人同样没有摆脱这种命运。

当文明在东端新月形区域湮灭时,地中海盆地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乔木由松树、橡树以及其他叶厚而抗干旱的树种组成,植物生态学家称之为硬叶林,水分条件也较好。

据记载,当第一批定居者到达科西嘉时,那里的海岸还是树木参天,船只的桅杆甚至被伸向海中的巨大树干击坏。

在地中海森林荫护下,这一地区土壤肥沃,后来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

古希腊人首次改变了这一景观。

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很多森林被砍伐以满足对木材、薪木及木炭(用于制陶等生产过程)的需求。

森林的更新又为土壤侵蚀和山羊所阻碍。

山羊被称为“有角的蝗虫’’,它们能够适应极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啃食一切可吃的东西。

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周围地区:“现在剩下的和过去存在过的相比,就像一个骨瘦如柴的病人,所有土地上的脂肪和肉都消耗尽了,剩下的只是赤裸的土地骨架。

”罗马人对地球则持有一种占有观。

他们认为地球是智人的财产,可以按人们所希望的任何方式来开发利用。

在罗马帝国时期。

受罗马农业生产系统的推动,森林砍伐从东部土耳其的加利利山地和陶鲁斯山脉,一直蔓延到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

在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的斗兽游戏中,成千上万的动物死去,一些大型动物如狮子在希腊和埃及绝迹。

在罗马人的思想中,美和功利紧紧维系在一起,罗马的社会伦理中丝毫没有“保护"二字,他们以通过努力创造的“第二自然"为骄傲。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教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教案 鲁教版必修3
效果反馈
复习导入
2分钟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
学生可轻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质疑
8分钟
布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学案一“自学质疑”主要内容。
围绕学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预习。
初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交流展示
10分钟
读教材图3-1-4“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回答下列问题。
(1)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2)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打坝建库
储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术措施
深耕改土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
充分利用光热
科学施肥
选育良种
地膜覆盖
轮作套种
3、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
课 题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
1课时
审核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 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中地理鲁教版高二必修三学案: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高中地理鲁教版高二必修三学案: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以黄土高原为例【课标要求】1.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危害。

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考点要求】1.通过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分组讨论,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3.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综合整治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一首陕北民歌,展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入新课。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判读图3-1-2)【考点例析】例l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2.危害:【点击思维】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分析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答案】干旱、暴雨、洪涝、寒潮。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点击思维】陕西省土地总面积虽然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案】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4)、黄土高原生态恶化示意图【考点例析】例2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据此回答(1)~(3)题:(1)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自然因素为主C.史前及现代水土流失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目然因素为主(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貌类型区是 ( )A.黄土塬面区 B.黄土丘陵沟壑区 C.沟谷间地貌区 D.沟道小流域(3)这一段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三、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工程措施原则:合理利用土地和综合治理相结合中心:水土保持(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1)、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轮作套种(2)、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滴灌、科学施肥(3)生物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乔、灌、草结合4.“三结合”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5.目的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例析】例3: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鲁教版必修三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鲁教版必修三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鲁教版必修三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仅仅是应付式的,但更多的学生希望能从地理课堂上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

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教师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层层深入,尽量多讲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电脑室【课前准备】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见过黄河?有没有去过黄土高原呢,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呢?学生回答:没有!教师继续问: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呀!学生回答:想!多媒体展示:播放黄土高原视频教师点拔:好,视频我们看完了,你们有没有在视频中发现什么问题?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有,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师:很好,同学们总结的问题很全面,本节课想分析的四个问题都能够表达出来了,那你们这么优秀,咱们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好不好,一人两角色,既是评委,又是学生,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分成四个组,每一个组一个重点问题,当第一组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其他三组学生进行点评。

每一个小组精准发言,以及其他小组的点评都为本组争的分数,我们最终有分数决定哪一个小组胜出。

【讲授新课】探究活动1:主题: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现水土流失的视频,什么是水土流失呢?大家一起思考,可以前后座相互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由第一小组讨论后得出:是水土流失,并且进行总结和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其他小组的同学友们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想要点评的呢?教师:非常棒,这位同学总结的特别到位,我们概括的概念中出现了两种作用力,即自然营造和人类活动,所以我们能够想出造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所以我们接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2:主题:请同学们再一次思考、讨论,第二组的同学分析造成的原因并作答,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并点评。

高二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课时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目标导航】理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原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和意义。

石漠化的危害与成因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089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

石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广东等省区,以贵州、云南、广西3省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已成为贵州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1)石漠化的主要危害: (2) 石漠化的原因:形成石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

目前形成石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自我评价】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

读图完成1—2题。

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修筑梯田显著的改变了山坡的()A.形态B.土壤类型C.坡向D.物质组成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回答3~5题。

3.小流域林草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防风、固沙、滞洪蓄水B.蓄水拦沙、保持水土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4.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关键性措施是()A.工程措施B.生物措施C.农业技术措施D.水土保持措施5.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B.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粮食生产C.全面的封山育林,退耕还牧D.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生态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6—7题。

6.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7.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D.大力发展耕作业结合下列图表资料,分析第8题。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科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科版必修3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尖锐的人地矛盾。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认识“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5、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陕北民歌羊啦肚子手啦巾哟三道道格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手瞭不见那村村哟瞭不见那人问题: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进行治理?(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沟谷发育,地面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景观特征。

这种景观特征是强烈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水土流失使得陕北地区沟谷密度和沟壑深度都很大,有些主干沟壑的深度在200—300米,长度达几百千米,人站在沟谷的两边能够相对见面,但要绕过沟谷走到一起交谈,有时一天也不能相会。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新授]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发展》学案(鲁教版必修3)

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发展》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标导航】1、结合黄土高原的区域特点,了解黄土高原脆弱的环境和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某地资料,提出区域整治和发展的设想。

3、学会比较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

【诱思导学】【重点导读】1、怎样理解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①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及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南北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

②黄土高原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

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这里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游牧民族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导致土地退化加剧。

2、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一般多发生在气候湿润半湿润的山区。

上述地区径流丰富,流水作用强烈;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径流速度快,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显著。

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长江流域(干支流的上游地区)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

水土流失除与降水量大小,地形坡度的陡缓有关外,还与降水强度和地表植被覆盖程度有关。

【典例导析】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其最主要原因是()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D、黄土高原上抵抗侵蚀能力极低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的理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于我国其他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与黄土高原上的地表物质——黄土特性有关系。

黄土疏松、质地均匀、没有团粒结构,缺乏有机质,所以黄土在水中极易分散,抗蚀能力极低。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 鲁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 习 资 料 专 题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重点) 3.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范围(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风力沉积→黄土覆盖。

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对当地⎩⎪⎨⎪⎧ 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②对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

(1)自然原因①人地矛盾突出:生产力水平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制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露天开矿;无计划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③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1)治理策略①合理利用土地。

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综合治理的原则①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③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3)具体措施①工程措施。

②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区⎩⎪⎨⎪⎧ 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③生物措施⎩⎪⎨⎪⎧ 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施乔、灌、草结合——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1)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

( )(2)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

( )(3)轮荒耕作制度与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相似。

( )(4)现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5)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都应退耕还林还草。

( )【提示】(1)×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编写:审定:高二地理组编写时间:完成时间:以南、以北。

(流水侵蚀)。

2.人为原因(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3)破坏植被: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①固沟:在沟谷修建、小水库和营造,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②护坡:缓坡地段,实施和修筑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③保塬:在塬面上,大力营造防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2)农业技术措施①管理:平整土地、、田间管理、、轮作套种。

特别提醒: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人类活动,由于,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重心。

典例精析问题探究一:水土流失的原因例1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1)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 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小结3.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调查,从2000年以来四川省各类开发建设项目达到总面积近42万公顷,累计的弃土、弃渣总量高达l6亿立方米,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已成为四川重要水土流失源。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四川省耕地中坡地、梯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8%,这些坡耕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是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发源地,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大都位于这一地形区域,然而对坡耕地的改造至今仍严重滞后。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l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4)四川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中下游的危害是什么?对三峡水库的危害是什么。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

2.了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3.分析说明自然和人文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4.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发展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方法总结自主探究: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2、人为原因:合作探究:一、方法总结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总结:二、拓展应用1、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析:2、广西等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出现石漠化的原因分析自我总结:检测落实: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应为我国的………………………(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2.该区深厚的地表覆盖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形成原因是…… ( ) A.地表长期风化的结果 B.流水的冲积作用造成的C.风力的沉积结果 D.内力作用的结果3.引起本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垦荒 D.砍材取薪4.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5.关于黄土高原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D.从农业向牧业过渡6.下列说法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表现的是…( )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B.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区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D.水旱灾害频繁7.关于黄土高原的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土地压力很大B.农业垦殖历史悠久,现已全部辟为农田C.仰韶文化是黄土高原人民早在5000年前就创立的D.向陡坡,林地,草地要粮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8.选择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人图中空格内。

高中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教版必修3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必修三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了大量的案例,所以本章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

包含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个人体验(课前准备)——小组讨论(课堂探究)——指导分析(课后小结)。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每节知识网络也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所在。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多以区域背景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开发方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特别是水土流失区的区域特征→成因→防治的思路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知识跨度大,所以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资料分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升华知识,完成高层能力目标,并为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知识构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典型例证,从黄土高原的地理背景到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到针对原因制定的相应治理措施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理关联。

把握这一点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培养学生树立整体性分析思维。

2. 通过材料分析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4.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区域的开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寻区域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及解决措施自然成为本节的重点。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3.结合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地区,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治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Hale Waihona Puke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家园的情感。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和人为原因(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
-水土流失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降低、基础设施破坏等。
-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如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如梯田、淤地坝等)和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耕作、节水灌溉等)。
4.学生需在课后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优势。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等途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5.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黄土高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能力目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情感目标:树立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逐步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知识梳理】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一)黄土高原概况1.黄土高原的位置:位于我国的,地处黄河与海河地区。

2.黄土高原的范围:以西,以东,以南,以北的广大区域,面积平方千米。

3.地表特征:土壤除若干外,地表大部分被覆盖。

(二)水土流失状况及危害: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黄土高原发育,地表,是和上水土流失的地区。

2.水土流失危害的概况:水土流失是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既造成了当地的恶化,也影响了的发展。

3.水土流失危害的表现:⑴对耕地的影响:使变薄,流失,下降,导致农作物降低。

⑵对黄河的影响:使大量汇入黄河,储量剧增;泥沙淤积在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的发生。

拓展提高1.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哪几个省区?北部的边界与哪些地理事物的分布大体一致?2.黄土高原上黄河中游的流向是怎样的?此段是否会发生凌汛现象?夏季暴雨对黄土高原的地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二、水土流失的成因既有,也有,其中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①地表:从向过渡;②干湿:从向过渡;③植被:从向过渡;④农业:从向过渡。

影响:各种相互交错,比较脆弱。

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

表现:①组成: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②土质:;③孔隙:。

影响:黄土层极易受。

3.降水的不均匀性。

表现:降水不均,多集中于,多。

影响:易造成。

4.自然灾害的多发性。

表现:属于我国频繁地区。

、、时有发生。

影响:加剧。

(二)人为原因1.人口压力(根源):(1)由于低,落后,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2)随着,不断减少,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3(鲁教版必修3).doc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3(鲁教版必修3).doc

的恶化的发自然原因X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三维目标领航◊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某地的资料,提出区域整治和发展的设想。

◊ 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过程记载课前预习[纲要预览]/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当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的危害 YI 影响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 土 高 原水土流失的成因J人为原因y________________ 措施措施 水土流失的治理V、 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相关调研]你的家在农村还是城市,在山区、高原还是平原,有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吗?我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生成 [学习资源]课本、地图册、黄土高原地形图、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黄土高原露 天煤矿开采及植被破坏图[探究活动1]读课本“黄土高原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丨丨月山、长城、秦岭的位置,从而确定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图 3-1-(2)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分析河流的侵蚀作用,了解黄土咼原 的地貌特点。

地势特点: 地貌特点:(3) 谈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危害。

(4)对照图3-1-1说出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方法。

成因:危害: 治理方法:[探究活动2]读课本“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开采及植被破坏”等 图,综合分析其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探究活动3]阅读“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图3-1-2)”,讨论黄土高 原环境恶化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把下列备选答案填入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长期的流水侵蚀,使得这一地区地表支离破碎,据统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有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11万平方千米。

师:请大家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略。

师: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概括起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影响。

(板书)2、水土流失的危害师:大家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和对黄河下游的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生1:对当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生2: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回答很好,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如此严重?(板书)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板书)1、自然原因师:自然原因:——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它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B.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C.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D.黄土高原还是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师: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

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a.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盛行轮荒耕作制度,农民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制的粗放耕作方式,广种薄收。

当已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另寻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结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b.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例如,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人们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战国以前,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

由于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到194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不足10%,1985年仅为6.5%。

此后.党和政府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

(活动)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

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才能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维持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呢?(板书)三、水土流失的治理师:由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

治理黄土高原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应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阅读课本54页,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

生:(阅读)师:共有哪几种措施。

生: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师:工程措施包括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

固沟工程——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

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

保塬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师: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师:生物措施——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课件展示: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师:大家阅读知识窗,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活动)略师:(小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板书设计]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A.不合理的土地利用B.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伐木烧薪c.战争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2、生物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课堂练习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此回答1~2题。

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解析:黄土高原小流域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答案:1.C 2.A3.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答案:C4.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表现为…………(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B.喀斯特地貌广布C.黄土覆盖,平坦广阔D.沟谷纵横答案:D5.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无关的是…( )A.季风气候 B.过渡性地理位置C.植树造林 D.人口增长解析:此题考查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过渡性地理位置导致本区生态环境脆弱.且极易受到外力的侵蚀;而人口增长则是导致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

答案:C6.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充分利用光热资源B.蓄水保土C.改善生产条件D.提高肥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生物措施及功能。

生物措施主要种草,其目的是蓄水保土。

答案:B二、综合题7.下面是“关于农业生态知识关系的结构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下列选项的内容填人相应的方框内。

①进一步毁林开荒②暴雨增多③土壤肥力下降④洪水灾害增多(2)上述关系说明这种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一种;其中关键问题在于,以及由此引起的;因此要治理就要做好——工作,这就得,这样农业生产才可以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通过对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危害及治理的措施理解,考查学生对结构图表的分析推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答案:(1)A一② B一③ C一① D卜_④(2)恶性循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植树造林良性循环8.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如何治理水土流失?解析:全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高于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雨强度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植被大量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基础建设等。

(2)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二: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流域,在进行小流域治理时,根据这里的土壤侵蚀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