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
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享有平等的权益和保护。
为了确保残疾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国际上和中国国内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
一、国际法律法规1.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第一个系统性、普遍适用的旨在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国际人权法律。
该公约于2008年生效,旨在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社会、平等享有权利和自由的机会。
《公约》包括了残疾人权利保护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
2. 《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康复国际分类》《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康复国际分类》是一套用于描述和归类残疾和与之相关的健康情况的标准。
它对残疾的定义包括了生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为残疾人享受医疗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于1990年颁布实施,是中国第一部以残疾人权益保护为主题的专门法律。
它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国家的保障责任,包括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医疗康复、辅助器具保障、社会保险、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是中国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其中包括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益。
根据该法,国家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福利待遇,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残疾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要求国家实施特殊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
此外,法律还明确了残疾学生在学校的权益保障措施,包括提供辅助设施、合理就业、特殊考试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劳动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包括了残疾人的就业权益保障。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残疾歧视残疾人,应当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并为残疾人提供适应其身体或者智力特点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残疾人权益保护是法律领域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权益及社会参与机会,避免因为身体上的不便或者社会环境的歧视而受到排斥或者剥夺。
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都有针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本文中,将会详细介绍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1.公民权利保障在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规定了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言论、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
例如,美国《残疾人教育法》规定残疾人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权利,学校应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确保残疾人学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也规定了残疾人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并要求各缔约国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残疾人权益。
2.就业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因为候选人或者雇员是残疾人而拒绝录用、升职或者解雇。
同时,雇主有义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设施,保障残疾人的工作权益。
比如《美国残疾人就业权利法》规定了雇主必须提供合理的就业调整,以帮助残疾人在工作中获得平等的机会。
3.社会福利保障残疾人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应当得到法律的保障。
各国都有相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比如失业救济、残疾津贴、住房优惠等。
在部分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基金,用于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
4.教育权益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益同样得到法律的保障。
法律规定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提供适合残疾人学生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辅助设备、特殊教育服务、个别化的教学方案等。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还有相关法律规定,比如有些国家专门针对听力障碍、视觉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人群体设立了特殊的教育政策和资助政策。
5.参与权益保障法律也保障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权益。
残疾人有权利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和公共事务。
国际规约与国内立法:试论残疾人权利的专门法保护
据联合 国公 布的数字 , 目前全世界约有 6 . 5
亿 残疾 人 , 残疾 人 问 题 是全 球 面 临 的重 大社 会 问 题 。对 残疾 人来 说 , 不能 空泛地 宣称 其享 有人 权 , 不 应受 到歧 视 , 而 是 应 当 明确 地 说 明他 们 享有 哪 些 权利 , 权 利 的 内容 是 什 么 以及 如 何 实 现 这些 权 利 。长期 以来 , 联 合 国为保 障残 疾 人 权 利 作 出 了积极 努力 : 联 合 国大会 曾宣 布 1 9 8 1年 为 “ 国际 残 疾人 年 ” ; 1 9 8 2年 又通过 了《 关 于残 疾 人 的世 界
关键词 : 残疾人 ; 《 残疾人权利公约》 ; 《 残疾人保障法》
中 图分类 号 : D 9 2 2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3 ) 0 2— 0 0 8 9— 0 6
残 疾人 是任 何社 会都 存在 和无 法 回避 的生 理 性 弱势 群体 。据 2 0 0 6年 第 二 次 全 国残 疾 人 抽 样 调查 数 据推算 , 中 国 目前 各类 残 疾 人 总 数 为8 2 9 6
V o 1 . 3 1 N o . 2
A p r . 2 0 1 3
国际规 约 与 国 内立 法 : 试 论残 疾人 权利 的专 门法保 护
顾伟 , 卞问
( 扬州大学法学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9 )
摘要 : 残 疾人群 体 在社会 生活 中处 于相 对弱 势 的地 位 , 权利 容 易遭 受侵 犯 。 已生 效 的《 残 疾 人 权 利 公约 》 是残 疾人 权利 保 护重要 的 国际规 约 , 对 国际视 角下 残 疾 人 权 利 的保 护 作 用积 极 。 回顾
国家法律对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法律对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获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被人们过度看轻。
虽然在法律上,各国对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进行了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国家法律对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进行探讨。
一、全球范围内的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法律1、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一项重要法律文书,旨在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赋予残疾人融入社会、得到教育的基本权利。
该公约规定,残疾人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方式和条件不应因残疾人的情况而具有歧视性。
同时,各国应确保残疾人享有适当的支持和合理的适应措施,确保其平等地接受教育。
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人分类国际统计分类世界卫生组织残疾人分类国际统计分类(ICF)是世界范围内针对残疾人的重要分类方法。
该分类方法不仅包括身体残疾,还考虑了认知、心理和社交方面的残疾。
该分类方法对残疾人受教育的介入和评价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
二、中国法律对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中国的有关法律体系和政策,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区域,均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为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1、国家残疾人联合会条例该条例规定,残疾人应该接受适当的教育。
各级政府应鼓励、支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2、教育法中国的教育法保障了所有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包括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残疾学生入学与学习的若干规定》,明确了残疾学生享有与其他学生平等的接受教育和教育机会的权利。
3、国家助残条例该条例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保证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专门辅助教育和培训。
政府应该增加对残疾人学校和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的支持。
三、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支持残疾人受教育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根据《社会福利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仍存在着大量的残疾人没有受到必要的教育体系的支持,残疾人教育在目前仍存在巨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残疾人权益保障与法律法规分析
残疾人权益保障与法律法规分析概述: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残疾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国际上和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本文将对残疾人的权益保障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一、国际人权法中的残疾人权益保障1.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国际上第一部涵盖所有人权领域的残疾人权利公约。
它对残疾人的权益进行了全面保障,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卫生保健、社会参与、通行和无障碍等方面。
2. 其他国际人权法文件中的残疾人权益保障除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其他国际人权法文件中也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
例如《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都明确提出了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二、中国法律法规中的残疾人权益保障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残疾人权益保护制定的法律。
该法明确了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福利和无障碍环境等方面。
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我国还有许多其他法律法规对残疾人权益保障进行了规定。
例如《劳动法》、《教育法》、《卫生法》等都确保了残疾人在不同领域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现状与问题1. 保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尽管我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和单位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2. 社会认知和环境建设存在差距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认知还存在片面和偏见,导致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进展也还有待加强。
3. 残疾人就业和教育问题残疾人在就业和教育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方面,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于雇佣残疾人还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四、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责任主体。
制定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之我见——以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为视角
如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禁止在就业、州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行 为(包括教育、交通、社会服务等)、公共事业(商品和服务)和电信
叟篡哗人民其和国残疾人保障攀‘2吁年4月24日修订通过)t第2条・
@娠台雷残疾人权刹公约'第4条-
罾成斌.国内外七障碍环境建配陡制化ZIt;敖研咒.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9).30.
注释:
f▲笨lJ占缸金
!堂查重堕
方面对残疾人的歧视。对于就业,‘美国残疾人法》的一个基本原 则,就是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必须享有平等的就业机 会。具体说,当一个雇主雇用的员工超过了十五人,如果—个合 乎条件的残疾人。无论有无合理的便利条件都能够履行所拥有或 所谋求的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能,那么该雇主就不能歧视他,但这 不能因此而给雇主强加过分的困难。o加拿大没有单独起草一部 处理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比如“加拿大残疾人法”,但‘加拿大人权 法》及‘就业平等法》中都有禁止歧视残疾人,尤其是禁止歧视残 疾人就业的具体规定。英国于1995年制定了‘残疾人歧视法》, 旨在消除对残疾人在就业、获得商品、服务和使用设施:以及土地 或财产的管理、购买或租用等领域的歧视,并要求学校、学院和大 学为残疾人提供信息:允许政府制定最低标准,以方便残疾人使 用公共交通。澳大利亚于1992年制定‘残疾歧视法》,该法禁止 在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占有、商品与服务提供以及使用房屋、俱 乐部、体育和其他设施等领域歧视残疾人。该法由联邦人权和均 等机会委员会(Human
作为国际‘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成员国,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 虽然已经形成初步的法律体系,但是尚存在法律规定过于笼统, 缺乏针对残疾人的专门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加以完善 等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在制定统一的残疾标准、残疾人康 复条例、无障碍条例、残疾歧视法或残疾歧视条例等法律法规方
了解国际人权法与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
了解国际人权法与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国际人权法与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对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人权是指个体拥有的基本自由和尊严,是每个人天生就应享有的权利。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和歧视,特别是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为了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其中包括国际人权法以及不同国家制定的弱势群体保护法律。
本文将探讨国际人权法和弱势群体保护法律对于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
一、国际人权法与儿童权益保护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上保护儿童权益的最重要法律文件之一。
该公约确立了儿童享受最基本权益的原则,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和参与权。
各缔约国必须依法采取措施确保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儿童劳动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关于儿童劳动的公约,旨在消除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儿童劳动,确保儿童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各国应采取措施,保护儿童免受剥削和危害,确保他们享受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权利和待遇。
二、国际人权法与老人权益保护1.《联合国关于老年人权利保护的原则》联合国在2010年通过了《联合国关于老年人权利保护的原则》,旨在呼吁各国重视老人权益的保障,并提供了一系列实施原则。
这些原则涉及老人的尊严、自由、健康、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等权益,以及老年人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参与权。
2.国家老龄委员会和相关法律不同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和机构,如中国的国家老龄委员会。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与老年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并提供相关的福利和服务。
三、国际人权法与残疾人权益保护1.《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第一个关于残疾人权益的国际法律文件。
公约确立了残疾人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的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就业权、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权利等。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与实践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权益保护成为了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国际社会不断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渐推动残疾人权益的保护与尊重。
本文将聚焦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与实践,并探讨其中的重要进展和存在的挑战。
一、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1.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残疾人权益保护国际法律文书。
该公约于2006年通过,旨在促进、保护和确保残疾人的全面实现和享有人权。
公约规定了残疾人的平等权利、非歧视原则、包容性教育、就业机会、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的标准。
2.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残疾人权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
该议程要求各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残疾人的福祉、促进他们的全面参与和平等机会,并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
3. 其他国际标准除了CRPD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劳工组织还制定了《适应残疾人员工的就业的全球概览》等劳工相关的标准。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致力于推动残疾人的健康权益保护,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指南。
二、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实践1. 法律和政策保障许多国家在国内制定了法律和政策,以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
这些法律和政策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交通、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为残疾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2. 社会包容和参与残疾人的社会包容和参与是保护其权益的重要方面。
一些国家通过改进基础设施、提供无障碍环境、推动包容性教育、加强社会服务等措施,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3. 意识与教育提高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和理解是推动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
许多国家开展了宣传活动、教育培训,促进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和理解,并倡导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三、存在的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1. 落实不均尽管国际上已经制定了许多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标准,但实际落实情况存在不均。
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
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
花勇;宋尚聪
【期刊名称】《残疾人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残疾人权利及其保护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残疾人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国际法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国际法明确了残疾人的权利,纠正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错误认识和陈腐观念,是保护和促进残疾人权利的重要手段.人权保护的一般性国际公约和残疾人权利保护的专门性公约,为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指导性纲领和具体规范要求.但鉴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和国际法自身的特性,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需要整合现有国际法条文,完善缔约国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规范非政府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的建设性作用.
【总页数】7页(P68-74)
【作者】花勇;宋尚聪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9
【相关文献】
1.残疾人权利保护的地方立法研究——以《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为例 [J], 卞问;顾伟;
2.残疾人权利保护的地方立法研究——以《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为例 [J], 卞问;顾伟
3.国际法对移徙工人的保护——兼评《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 [J], 张爱宁
4.国际法对移徙工人的保护--兼评《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J], 张爱宁
5.《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国际法评析:以《儿童权利公约》为视角 [J], 牛帅帅;赵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实践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实践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残疾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积极实践这些政策。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与实践,并分析其对残疾人群体的影响。
一、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际法律法规1.《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全球范围内保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
该公约于2006年通过,旨在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权益和机会。
公约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
各签约国家需要根据公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残疾人权利公约实施细则》为了更好地落实《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制定了《残疾人权利公约实施细则》。
该细则对公约中的各项权益进行了具体解释和说明,为各国制定法律法规提供了指导。
它强调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了各国在残疾人权益保护方面的实践。
二、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国内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中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
法律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是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具体细化和补充。
该条例详细规定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提供、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它为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三、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实践措施1.教育领域的实践为了促进残疾人的教育权益,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措施。
例如,改造学校设施,使其适应残疾人的需求;提供辅助技术和辅助器具,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参与学习;制定特殊教育政策,为残疾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等。
残疾人权益保障
残疾人权益保障在当今社会,关注和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准。
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法律、政策和社会层面加强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法律层面的保障首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为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保护提供了根本依据。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权益进行了全面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框架,明确了国家、社会及个人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政策层面的支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优先服务等措施,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和经济自立。
例如,对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确保他们在就业市场中享有平等的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残疾人福利设施的投入,如无障碍环境建设、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机构的支持,以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能力。
社会层面的关爱除了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外,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同样重要。
公众应提高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营造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社会氛围。
企业和公共机构可以通过设立残疾人就业岗位、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此外,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在推动残疾人权益保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论综上所述,残疾人权益的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提升全社会的关爱意识,我们能够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的环境。
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够享有尊严和平等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
残疾人权益保护
残疾人权益保护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权益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以及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重要性首先,残疾人权益保护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原则。
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身体状况如何。
其次,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能够促进社会包容性和多样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此外,这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因为残疾人群体同样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创造力。
现状尽管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但在实际生活中,残疾人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就业歧视、教育机会不平等、无障碍设施缺乏、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残疾人还可能遭受到偏见和歧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
改进措施为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1. 加强立法保护:确保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
2.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和尊重。
3. 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多的无障碍公共设施,如盲道、坡道等,确保残疾人的出行自由。
4. 促进就业和教育: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5. 加强社会保障:提供足够的医疗、康复服务和社会福利,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
6. 鼓励社会参与: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自信心。
总之,残疾人权益保护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
通过法律、教育、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
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权益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权益,需要得到平等对待和关注。
为了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政策。
本文将就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权益展开讨论。
一、立法保护法律是保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都会制定一系列关于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与权益保障。
例如,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书,旨在促进残疾人的人权保护。
该公约的签署国承诺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人权,包括教育、就业、健康、社交参与和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权益。
二、平等就业机会法律保护残疾人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各国的劳动法律法规都规定了雇主不得因残疾而歧视雇员的规定。
同时,一些国家还采取积极的措施,例如推行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提供职业培训和康复辅助设施等,以推动残疾人就业。
此外,一些国家还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雇佣残疾人,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教育权益保障教育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石,残疾人也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益。
法律保护残疾人的教育权益,要求各国提供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以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教育。
这包括提供无障碍的校园设施、辅助工具和技术,以及培训有关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法律还要求确保残疾人能够参与到与其他学生平等的学习活动中,避免歧视和隔离。
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护残疾人权益还要求各国提供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以保障残疾人的参与和平等权益。
例如,建筑法律要求公共设施和场所提供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
交通法律要求公共交通工具提供适当的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残疾人的歧视是违法的,以此打击对残疾人的歧视行为。
五、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除了以上直接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之外,各国还制定了相关法律,以增强公众对残疾人权益的认识和理解。
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法规
05
国际残疾人权益保护法律 法规概览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总结词
联合国通过的全球性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约, 旨在促进和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详细描述
该公约规定了残疾人应享有的平等机会和待 遇,包括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自由和人 身安全等方面的权利。同时,公约还强调了 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 政府采取措施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障碍。
残疾人分类
根据残疾标准,残疾人可分为视力残 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 类别。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保障基本人权
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作为社会成员,享有与其他人 平等的权利,保护其权益是保障基本 人权的重要体现。
保护残疾人权益能够激发残疾人的积 极性和创造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 展。
残疾人教育保障的目的是帮助 残疾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 其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残疾人教育保障的落实需要各 级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 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残疾人就业保障
国家和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 就业机会和保障,包括就业指导、职 业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落实需要各级政府 、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参 与和协作。
作。
残疾人康复保障
国家和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康复保障,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 复等方面的支持。
残疾人康复保障的目的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 能力。
残疾人康复保障的落实需要康复机构、医疗单位、教育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 协作。
残疾人教育保障
国家和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 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保障,包括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 育等方面的支持。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面临各种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各国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就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教育权、就业权、生活权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在法律上,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是最基本的权益保障。
各国的宪法和反歧视法律通常都明确规定了对残疾人的平等权保护。
比如美国《美国残疾人法案》(ADA)和中国《残疾人保障法》都规定了残疾人在受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享有与非残疾人平等的权益,并禁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
这些法律的出台为残疾人的平等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的改变。
二、保障残疾人的教育权教育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残疾人在内。
法律规定了对残疾人的教育权保护措施,以确保他们能够接受到与非残疾人相同的教育机会。
例如,美国的《残疾教育法案》(IDEA)规定了残疾学生有权接受个性化教育,学校必须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也规定了对残疾考生的照顾政策,包括延长考试时间、提供辅助设施等,以确保残疾学生能够平等参与高等教育入学。
三、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法律对残疾人的就业权进行了明确规定和保护。
比如美国的《美国残疾人法案》禁止雇主因雇员的残疾状况而歧视其就业机会,雇主还须提供合理的工作场所和辅助设施,以确保残疾人的就业权。
中国的《残疾人保障法》则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并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辅助设施,确保残疾人的就业权得到保障。
四、保障残疾人的生活权法律对残疾人的生活权也进行了保护,包括个人生活自理、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
比如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为残疾人提供了社会福利保障,包括残疾津贴、医疗保障等,以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也规定了对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措施,确保他们能够享有与非残疾人相同的社会福利权利。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法律知识: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为了保护残疾人的权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这些法律和政策旨在确保残疾人在社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保健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法律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以及这些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重要意义2006年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保护残疾人权益的里程碑式法律文件。
该公约规定,残疾人与其他人一样,应该享有所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而且国家应当保障残疾人不受歧视,并且积极去提供其实现权利的条件。
《公约》明确规定了残疾人的各项权利,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医疗保健、社会参与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其通过以及实施对于全球范围内残疾人权益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残疾人权利相关的法律保护在许多国家,都有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这些法律和政策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教育权:残疾人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许多国家都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包容性教育,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还有一些特殊的教育机构或者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满足其学习需求。
2.就业权:法律通常要求雇主不得歧视残疾人,并且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也常常有相关的政策鼓励雇主招聘残疾人,并且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支持。
3.医疗保健权:残疾人同样享有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的权利。
因此,许多国家都有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医疗服务、康复服务等等。
4.社会保障权:残疾人也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法律通常要求政府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金,以帮助残疾人维持基本生活,并且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5.公共设施无障碍权:为了方便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参与,许多国家都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公共场所和设施必须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服务和设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残疾人权利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不同国家的具体法律和政策可能有所不同,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保护残疾人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融入社会。
国际人权法下的残疾人权益保护与社会融合研究
国际人权法下的残疾人权益保护与社会融合研究在当今社会,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的觉醒,国际人权法逐渐成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重要法律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际人权法对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国际人权法为残疾人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国际人权法中关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公约于2008年生效,旨在确保残疾人享有基本的人权和自由。
公约规定残疾人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教育、就业、健康等方面的权益。
这一公约的实施为残疾人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其次,国际人权法强调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是指残疾人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并享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权益和福利。
国际人权法要求各国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
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国际人权法在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合方面的实践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立法和政策的不统一导致残疾人权益保护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对残疾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和政策有所不同,导致残疾人在不同国家之间享有的权益存在差距。
其次,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残疾人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歧视。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国际协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为了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和促进社会融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各国应当加强立法和政策的统一,确保残疾人在不同国家之间享有平等的权益。
其次,社会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宣传,推动观念的转变,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国际人权法对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保障,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通过国际协作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残疾人权益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残疾人权益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保障残疾人权益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残疾人群体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他们应当被尊重、包容和满足其多元需求。
然而,残疾人面临的歧视、偏见和社会障碍仍然存在。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参与,法律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残疾人权益,并为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保护。
一、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保障现代社会,各国法律都致力于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残疾人权益法是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基础,主要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核心。
这一公约于2006年通过,并于2008年开始生效。
公约明确提出残疾人应当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利和自由,并承诺保护他们的尊严、个人完整以及社会参与等权益。
另外,各国还会在国内立法中增加针对残疾人的保障措施。
例如,制定《残疾人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明确残疾人享有的权益和福利。
二、通过法律救济维护残疾人权益法律救济是维护残疾人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残疾人可以利用法律途径来寻求帮助和维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救济途径:1.申请残疾评定:残疾评定是残疾人享受特殊权益和福利的基础。
残疾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进行残疾评定,通过评定结果来获得相应的政府救济和服务。
2.提起行政诉讼:当残疾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可以通过向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来寻求法律保护。
比如,当残疾人被歧视或被剥夺平等的工作机会时,他们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
3.参与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一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方式,残疾人可以通过参与公益诉讼来推动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完善和实施。
他们可以组织起来,通过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以争取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的改变。
三、加强执法与监督机制为了有效保护残疾人权益,必须建立健全的执法与监督机制。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针对执法与监督机制的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残疾人权益的保护。
2018年探究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探究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残疾人权利及残疾人保护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国际法作为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的重要手段,在残疾人权利及其保护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览国际法在残疾人保护方面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法切实推动了世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残疾人所享有的权利,建构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
但因为国际法自身特性以及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国际法在保护残疾人权利方面存在执行力弱、程序不够完善等缺陷。
未来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可考虑整合现有国际法文件,完善现有监督机制,规范非政府组织作用。
1. 世界残疾人现状当今超过10 亿人存在某种形式的残疾,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左右。
在这些残疾人中,超过1 亿是儿童。
80% 的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落实受到很大限制。
残疾儿童与同龄非残疾儿童相比上学时间晚, 在校率和升学率低,在贫困国家更是如此。
上小学的残疾儿童在印度只有10%,上中学的比例在柬埔寨只有15%。
残疾儿童在学校受到的额外保护非常少, 他们的家庭也缺少应有的社会保护和支持,政府提供给残疾儿童的专项财政补贴较少甚至根本没有。
除了受教育权落实不够之外,残疾人医疗健康权利的保护也处于较低水平。
50% 的残疾人无力支付医疗保健费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非洲南部部分国家的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残疾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待遇,得到医疗辅助器具的残疾人更少,只有17%37%。
《世界健康调查》对51 个国家公民的健康调查研究显示,卫生保健人员不能满足残疾人需求的概率比非残疾人高2 倍多;残疾人比非残疾人更容易在医疗保健中受到不当对待,这一概率比非残疾人高4 倍;残疾人被拒绝提供卫生服务的概率比非残疾人高近3 倍;许多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所得报酬很少且缺乏足够的培训。
法规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残疾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在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歧视。
然而,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可以有效保护残疾人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本文将探讨法规如何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首先,法律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残疾人歧视。
各国法律普遍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这意味着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领域,残疾人应当受到公平对待。
法律对于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设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法规要求建设无障碍环境,以便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
例如,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必须设有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轮椅坐位等,以方便残疾人的出行。
此外,法规还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服务,如助听器、盲文图书等,以解决他们在沟通和接受信息方面的困难。
另外,法规还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根据法律规定,各国必须提供适合残疾人的教育方案,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与其他人相同的教育机会。
这包括改造学校设施、培训专业教师、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等措施,以满足残疾人不同的学习需求。
此外,法规还鼓励普通教育学校接纳残疾学生,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此外,法规要求雇主提供公平就业机会给残疾人。
根据法律规定,雇主不得因为残疾而拒绝录用或歧视残疾人。
同时,雇主也有责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此外,法规还鼓励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和政策,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
最后,法规还关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给予残疾人,如失业救济、低保、医疗补贴等。
此外,法规还要求保险机构不得对残疾人歧视,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保险服务。
总而言之,法规在保护残疾人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禁止歧视、建设无障碍环境、保障教育和就业权利、提供社会保障等措施,法律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基本的人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残疾人权利及残疾人保护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国际法作为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的重要手段,在残疾人权利及其保护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览国际法在残疾人保护方面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国际法切实推动了世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残疾人所享有的权利,建构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
但因为国际法自身特性以及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国际法在保护残疾人权利方面存在执行力弱、程序不够完善等缺陷。
未来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保护,可考虑整合现有国际法文件,完善现有监督机制,规范非政府组织作用。
1. 世界残疾人现状当今超过10 亿人存在某种形式的残疾,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左右。
在这些残疾人中,超过 1 亿是儿童。
80% 的残疾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落实受到很大限制。
残疾儿童与同龄非残疾儿童相比上学时间晚, 在校率和升学率低,在贫困国家更是如此。
上小学的残疾儿童在印度只有10%,上中学的比例在柬埔寨只有15%。
残疾儿童在学校受到的额外保护非常少, 他们的家庭也缺少应有的社会保护和支持,政府提供给残疾儿童的专项财政补贴较少甚至根本没有。
除了受教育权落实不够之外,残疾人医疗健康权利的保护也处于较低水平。
50% 的残疾人无力支付医疗保健费用。
世界卫生组织对非洲南部部分国家的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残疾人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待遇,得到医疗辅助器具的残疾人更少,只有17%37%。
《世界健康调查》对51 个国家公民的健康调查研究显示,卫生保健人员不能满足残疾人需求的概率比非残疾人高 2 倍多;残疾人比非残疾人更容易在医疗保健中受到不当对待,这一概率比非残疾人高 4 倍;残疾人被拒绝提供卫生服务的概率比非残疾人高近 3 倍;许多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所得报酬很少且缺乏足够的培训。
残疾人获得无障碍设施的权利往往被忽视,为残疾人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很多时候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不少国家无障碍设施缺乏。
许多公共场所、交通枢纽都没有实现对残疾人的无障碍化。
无障碍交通的缺少,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就业权和就医权的保障。
获取公共信息服务的权利方面,残疾人需求的特殊性往往易被忽略,很少有信息是以残疾人可获得的方式提供的,以致残疾人的基本交流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许多交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聋人无法获得手语翻译的现象在许多国家仍然存在,一项对93 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其中30 个国家仅有不足20 名有资质的手语翻译员,有31 个国家甚至没有手语翻译服务。
残疾人因其自身能力所限,在人道主义行动中处于劣势。
残疾人的身体、沟通和其他方面的障碍导致其在人道主义行动中受到的冲击和伤害远超过非残疾人,而且他们往往缺少自救的手段和能力。
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行动中残疾人保护的忽视进一步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中残疾人的困境,尤其是预警系统和疏散计划没有照顾到残疾人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危机状态下获得应有救援服务的权利无法实现。
残疾人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的权利落实受限以及遭遇的不公正对待,使得残疾人贫困率更高,社会依赖性更强,经济社会参与度低。
保护残疾人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国际社会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残疾人权利,建立残疾人保障机制。
国际法在其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 残疾人权利国际法保护的历史发展法律作为保护行为人权利的重要手段,在残疾人权利的保护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对残疾人的保护经历了从一般到专门,从指导性原则到具体规定的变化。
国际法对残疾人的保护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般人权保护阶段《联合国宪章》序言写道,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宪章》将促进和保护人权确定为联合国的重要目标和指导原则,为当代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它所开创的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国际秩序,是联合国以及国际社会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残疾人的保护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宪章》对人权保护做了纲领性的规定,但对会员国承担的具体义务以及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内涵并未做详细规定,这就需要后续的国际立法补充。
1948 年联合国通过第一个关于人权的专门性国际文件《世界人权宣言》,详细规定了人权的具体内容,被视为国际人权的总纲。
《世界人权宣言》第2 条不歧视原则和第7 条平等原则明确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享有同等的权利。
第25 条第1 款进一步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品、住房、医疗和必需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疾、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这是第一次对残疾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社会保障权利做出明确的规定。
《世界人权宣言》是对《联合国宪章》人权保护内容的具体化。
它对残疾人权利的首次明确,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残疾人的保护问题。
1966 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分别是对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公民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权利的具体化。
上述公约第 2 条均明确规定公约所宣布的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这无疑是对《世界人权宣言》不歧视原则和平等原则的贯彻,再次宣示了残疾人的权利。
专门保护宣言阶段一般人权保护阶段出台的国际法,对残疾人权利的保障不具体,为弥补没有专门保障残疾人权利公约的不足,联合国于1969 年颁布了《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会条件的决议》,紧接着在1970 年颁布了《弱智人权利宣言》。
1971 年12月20 日,为了协助智力迟钝者发展其在各种活动方面的能力并尽可能促进其参加正常生活,联合国通过了《智力迟钝者权利宣言》。
这是国际社会对智力缺陷残疾人权利保障问题的第一次特殊关注。
该宣言通过对智力迟钝者各方面权利进行明确,使他们享有与智力正常者一样的权利。
具体包括:智力迟钝的人有权享有适当的医疗照顾和物理治疗,并受到最大潜能的教育、训练、康复及指导;享有就业权,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行生产工作以享有适当水平的生活;有权与父母同住,得到一定的照顾并参加各种社区生活;有权获得合格监护人,以保护其个人利益;不得遭受剥削、虐待和侮辱;如因犯罪而被起诉时,应充分顾及其在智力上所能负责的程度,按照适当法律程序处理。
在上述决议和宣言的基础上,联合国于1975年颁布了《残疾人权利宣言》。
该宣言第一次对残疾人的内涵进行界定。
宣言对残疾人的界定,方便了之后对残疾人的认定及其权利的界定。
《宣言》第3 条至第10 条以残疾人人格尊严权为基础,详细说明了残疾人所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包括:(1)人格尊严权利。
残疾人,不论其缺陷或残疾的起因、性质和严重性,应与其他同龄公民享有同样的基本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享有适当的、尽可能正常而充实的生活。
(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对于智力缺陷者的这些权利的任何可能限制或压制,应适用《智力迟钝者权利宣言》的相关规定,即用以限制或剥夺权利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保障,以专家对智力迟钝者所具有的社会能力的评价为依据并定期检查。
(3)残疾人有权获得他们自立的措施。
(4)接受医药、心理和机能治疗的权利,包括安装义肢和假体在内,接受医疗和社会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和复健、各种帮助、指导、就业和其他服务,以充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并使他们参与社会生活。
(5)享有经济和社会保障的权利,有就业权和加入工会的权利。
(6)有权与其亲属或养父母同住,并参加一切社会活动、创作活动或娱乐活动。
(7)残疾人有权受到保护,不遭受任何剥削、任何管制或任何歧视性、虐待性或侮辱性的待遇。
宣言对残疾人的界定以及残疾人权利的规定,为国际社会保护残疾人提供了专门的指引,将原先一般公约中对残疾人的保护向前推进一步,明确了国际社会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具体要求。
当然,最重要的是残疾人权利保护问题开始进入国际人权法的视野,为世界残疾人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专项保护阶段《残疾人权利宣言》推进残疾人权利保护,但宣言的落实需要具体的行动。
联合国大会为此将1981 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呼吁制定一个国际性行动计划帮助和保护残疾人,明确表示残疾人有权全面参与社会生活,享受与其他公民相同的生活条件,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同时强调国际社会应树立正确观念,理解和接受残疾人员;鼓励残疾人建立各种组织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支持改善残疾人困境的行动。
确立残疾人年使得国际社会的注意力第一次聚焦在残疾人及残疾人保护上。
但联合国也意识到了残疾人的权利保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和态度。
为帮助国际社会树立正确的残疾人保护观念,确保国际残疾人年的后续活动行之有效,联合国在1982 年第37 届大会上决定将19831992 年设定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并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旨在增进伤残预防、康复和机会均等,帮助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和世界发展。
该纲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明确了各国残疾人的立法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应确保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机会;消除对残疾人的任何歧视;在国家人权立法时,应特别注意残疾人行使本国其他公民获得保障的各种权利和自由时遭遇的对其可能不利影响的情况;应注意一些具体权利,如受教育、工作、获得社会保障及免受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对待,并应从残疾人的角度审查这些权利;在教育权中应及早发现、评估和干预在各种环境中的特殊教育方案,以便残疾程度较低的残疾儿童可以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就读;就业方面应着重关注居住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公共设施方面,加快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社会生存环境;残疾人应该和非残疾人一样,有参与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宗教活动、文化活动的权利。
该行动纲领对各国国内残疾人立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强调在立法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利益,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以残疾人的视角来审视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
1993 年通过的《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是残疾人十年专项行动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对联合国残疾人保护十年发展的总结。
该规则根据联合国残疾人保护十年取得的经验拟定,以《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组成的国际人权宪章以及《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为基础,本着确保残疾男女和儿童,作为所在社会的公民,可行使与其他人同样的权利与义务的宗旨,认识到在世界各地仍然存在使残疾人无法行使其权利和自由的障碍,他们难以充分参与所在社会的各种活动。
该规则具体规定了残疾人的医疗护理权利、获得支助服务的权利、教育权、就业权、维持收入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参与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宗教活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