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理性思维比较弱,但是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对于本课皇权加强的特点和影响、八股取士的危害,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让学生小组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方面内容: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四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科举考试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

社会环境

四、学习目标

五、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目标2: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

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重难点)

目标3: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

取士的负面影响。(重难点)

目标4: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

的状况。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视频: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

视频中提到的胡惟庸是谁,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度,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明朝,走进朱元璋,看看他是如何治理明朝的?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明朝的统治》导学任务单,任务一,《明朝的统治》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师:在进行这节课的问题探究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他在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建立明朝之后,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王朝呢?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PPT出示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行政方面: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驻守各地

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师出示行政机构改革前、改革后示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看到明朝行政机构的变化,感知明朝皇权的加强。

教师:讲解行政机构改革的特点及影响(利与弊)。

特点: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重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性,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给统治埋下危机。

知识补充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

监察方面: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小故事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设计意图:补充历史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置给明朝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影响:

利: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弊: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合作探究】2.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行省制度

利:加强中央集权;弊: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所以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限制朝臣的权力,在地方取消了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置锦衣卫,监察百官与百姓。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

师补充唐朝科举制。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由此可见,唐朝考试形式多样,不会禁锢人们的思想。明朝科举是什么情况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个朝代科举制的异同,得出明朝科举制的弊端。

学生回答:内容: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格式:“八股文”

影响: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选贤任能。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