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完美的图形——圆

合集下载

完美的图形——圆(手抄报)

完美的图形——圆(手抄报)
完美的图形——圆
周长 半径(r)、直 径(d)半径与 直径的关系 d=2r或r=d/2 面积 公式 S=πr^2 公式C=2πr=πd 圆
圆周率: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 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 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通常用 π表示π=3.1415926535...,在 实际应用中我们只取它的近似 值,即π≈3.14(在奥术中一般 π只取3、3.1416或3.14159)
祖冲之写的《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 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隋书律历志》留下一 小段关于圆周率(π)的记载,祖冲之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祖冲之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 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创造了中国纪协世界之最。 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 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 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 学家奥托重新发现。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 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7_青岛版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完美的图形圆7_青岛版

完美的图形——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一)、画圆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生:想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

(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

(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

(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

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五、完美的图形——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五、完美的图形——圆  青岛版

完美的图形——圆【学习内容】完美的图形——圆——圆的认识【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体会圆心、半径和直径的作用。

2.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用圆规画圆。

3.合作探索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的关系,所有直径的关系。

4.回顾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探讨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难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学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图形都是用_________组成的。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圆形的物体。

3.观察你手中的圆,思考圆是用_________线围成的。

4.你会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画完后想一想:(1)画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小组之间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圆大小一样吗?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3)观察刚才那个圆,针尖在纸上固定的那个点,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

(4)收集生活中其他画圆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

()(6)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补充下列表格(限于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图形名称对称轴条数4.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 完美的图形——圆的认识PPT课件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    完美的图形——圆的认识PPT课件

最新课件
14
练习:
1 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 口答:
(√ )
(× )
(√ )
(× )
r (米) 0.24 0.43 1.42 0.52 d(米) 0.48 0.86 2.84 1.04
21
H
9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r•
r
do
最新课件
10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r r
•r do
最新课件
11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r
• do
r r
最新课件
12
想一想:
相等的两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又 有什么关系呢?
最新课件
13
在纸上画一个圆。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
思考: 1、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 2、圆画在纸上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3、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完美的图形——圆
最新课件
1
最新课件
2
1.利用手中的工具,自己动手画个 圆。
·
·o
·
最新课件
3
认识半径
· · o
·r
最新课件
4
• 自己在圆上画几条半径?你又发现了什么? 什么长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
• 学生汇报自己所画圆的半径(刚才不是说 圆的半径是相等的吗,为什么你们的数据 不一样呢?)
最新课件
a
三角形底=8 cm 高=4cm
3厘米
圆的直径= 15 cm
长方形的宽=
15
cm 最新课件
小圆直径= 3 cm 小圆半径= 1.5 cm 18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圆圆的头,胖胖的脸,眼睛、嘴巴、小耳朵,洗洗干净真好看、真好看”!这是小时候爸爸教的儿歌,开头就有一个“圆”字,“有时弯,有时圆,有时弯弯象香蕉,有时圆圆象个盘,白天看不见,晚上挂天边”.这是我常常让孩子猜的谜语,孩子会毫不犹豫回答:“是月亮”瞧,这儿也有圆,这个圆有时作名词,有时作形容词,说起来也自然贴切,我们在一些会议场合,或者电视中的各种盛会上也常常听到主持人的总有这样一句话:“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为什么是圆满而不是矩满、方满或者其它什么满呢,可见我们中国人对“圆”字的喜爱程度之深,简直可以说是衷爱了.那么,圆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我有些口渴,喝杯茶再慢慢谈.扭开杯盖喝口浓茶格外兴奋,拧上杯盖发觉十分方便顺手,看看圆圆的茶杯盖,我想如果盖子是方形的或其它形状我恐怕不可能一下子就盖得上去,其实这里就有一条圆的最基本特性:圆具有旋转不变性.也就是说围绕着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和原来位置重合,难怪那些平常十分常用的日常用品的盖子绝大部分都是圆的,可见那些制造商也知道用“圆”这个大家十分喜爱的词来方便群众.当然除了作盖子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自行车的钢圈轮胎、火车、汽车轮子也都是圆的.说到这里,我们还得从老祖宗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公元前480年---390年)谈起.墨子在《墨经》十五卷中说;“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中心,圆上各点到这个中心点的长度是相同的.既使是现在,我们也不可能提出比墨子的语言更精炼的定义了,更何况他的结论比西方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早了一个多世纪呢?实在了不起,我们以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以生在这样文明的国度而自豪.从圆的定义出发,我们再进一步可得出“和直线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和这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圆心处放上一根轴上面架东西.我们的祖先制成了手推车,后来发觉一个轮子不稳定,又在轴上加一个轮子而制成了板车,这佯拉起来就不用担心东倒西歪了.再后来外国人把两个轮子前后放着而造出了自行车,用四个轮子制成了汽车,甚至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搬上去而制成了火车,以至现在世界到处是滚滚的车轮,而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就在这滚滚的车轮上前进.滚滚的车轮由远而近,迎亲的锣鼓,咚、咚、咚、呛、呛、呛……悦耳动听;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想过,这些打击乐器为什么都是圆的而不是其它形状呢?因为在所有具有相同面积的膜片当中,圆有最低主频率(4.261),因而发出的主音最深沉,西方的爵士鼓、小号、圆号、长号的喇叭都是圆形的也与这一条有关.我国古代也有过一些方条形的打击乐器,如磬后来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它发出的声音没有圆形物体发出的声音好听.圆的物理性质还有“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横截面当中,以圆形横截面的扭转刚度最大”,难怪汽车底盘下的那根连后轴的转轴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我们的司机同志晃然大悟.“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板当中,以圆形板的电容量为最小”“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板当中,以圆形的极惯性矩为最小”那么.我们的电器师傅,车床师傅又想过没有呢?舞台上芭蕾舞演员跳舞时,先把两臂张开,并绕通过足尖的垂直转轴旋转,然后迅速把两臂和腿向身边靠拢,缩小转动圆半径,这时转动惯量变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角速度必增大,因而旋转更快.又如跳水运动员作表演时,常在空中先将手臂和腿蜷缩起来,以减小转动惯量而增大转动角速度,力图在空中多画几个圆圈,在快到水面时,则又把手、腿伸直,在增大转动惯量而减小转动速度,于是以一定方向落入水中.如果我们把圆绕它的一条直径旋转180度就得到一个球,而球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从我国古代的狮子滚绣球到现在的乒乓球、篮球、排球、铅球实在数不胜数.现在天气变得寒冷了,睡觉时腿脚总是伸不直,其实在寒冷的夜晚,一只猫总是抱紧自己的脚腿,卷起身躯,使自己的身体尽量成为一个球形,使表面积达到最小,身体表面散失的热量也就最小,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而球不过是圆在空中的一种延展,如果圆按照另外的方式运动,我们还可得到圆锥、圆柱、圆台等空间几何体,它们的作用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说到有关原理性质就不敢说尽人皆知了.可见我们的科学知识有待进一步的普及推广.让我们再回到平面几何的街道上来,自从街道上搬来了一户新居民---圆,于是打乱了平面几何家族原有的秩序,使家族内部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首先点被分成了圆内点、圆上点、圆外点三类,接着直线也被排了队:相离、相切和相交;然后角也有了圆内角(包含圆心角)、圆上角(含圆周角、弦切角)、圆外角之分,甚至圆的家族本身也是长幼有序,亲疏分明:外离与内含、相交、内切和外切,有了圆连多边形也上了“紧箍咒”,有了内接、外切多边形之说,我们不得不说圆精明强干,爱憎分明,至于有人在形容一个人处世圆滑时用了圆的有关性质来形容:“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这是对圆的性质的滥用,在此特意提醒,无论从什么角度、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来观察圆,我们都只会得出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Dan Te)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发现并且利用圆的有关性质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前进,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相交圆、相切圆,让我们象“奥运五环”一样紧紧相连;不分内圆心、外圆心,让我们对事业充满爱心,用那殷红的血与智慧,奏一曲圆满的人生.。

青岛版数学上册六年级第 四 单元 完美的图形

青岛版数学上册六年级第 四 单元 完美的图形

第四单元完美的图形——圆主备人雷红杰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以后又陆续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四、教学措施:1.提供广泛的生活情境,由表及里,使学生充分体验圆的美的同时,学习知识。

本单元教材从情境到自主练习,提供了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圆,既有交通中的圆(各式各样的从古到今的车轮),也有建筑中(天坛)、航天中(神五降落伞)的圆,包含了大自然(水波、巨石阵)、动植物(花、狮子领地、树冠)、人类生活中(石碾、钱币、喷灌、旱冰场、圆桌、光盘)的圆,体现了圆的无处不在。

通过这些广泛的素材,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表象到抽象,深深地印在头脑中。

2.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圆圆的头,胖胖的脸,眼睛、嘴巴、小耳朵,洗洗干净真好看、真好看”!这是小时候爸爸教的儿歌,开头就有一个“圆”字,“有时弯,有时圆,有时弯弯象香蕉,有时圆圆象个盘,白天看不见,晚上挂天边”.这是我常常让孩子猜的谜语,孩子会毫不犹豫回答:“是月亮”瞧,这儿也有圆,这个圆有时作名词,有时作形容词,说起来也自然贴切,我们在一些会议场合,或者电视中的各种盛会上也常常听到主持人的总有这样一句话:“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为什么是圆满而不是矩满、方满或者其它什么满呢,可见我们中国人对“圆”字的喜爱程度之深,简直可以说是衷爱了.那么,圆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我有些口渴,喝杯茶再慢慢谈.扭开杯盖喝口浓茶格外兴奋,拧上杯盖发觉十分方便顺手,看看圆圆的茶杯盖,我想如果盖子是方形的或其它形状我恐怕不可能一下子就盖得上去,其实这里就有一条圆的最基本特性:圆具有旋转不变性.也就是说围绕着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和原来位置重合,难怪那些平常十分常用的日常用品的盖子绝大部分都是圆的,可见那些制造商也知道用“圆”这个大家十分喜爱的词来方便群众.当然除了作盖子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自行车的钢圈轮胎、火车、汽车轮子也都是圆的.说到这里,我们还得从老祖宗春秋战国时期的墨翟(公元前480年---390年)谈起.墨子在《墨经》十五卷中说;“圆,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中心,圆上各点到这个中心点的长度是相同的.既使是现在,我们也不可能提出比墨子的语言更精炼的定义了,更何况他的结论比西方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早了一个多世纪呢?实在了不起,我们以有这样的祖先而骄傲,以生在这样文明的国度而自豪.从圆的定义出发,我们再进一步可得出“和直线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和这条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在圆心处放上一根轴上面架东西.我们的祖先制成了手推车,后来发觉一个轮子不稳定,又在轴上加一个轮子而制成了板车,这佯拉起来就不用担心东倒西歪了.再后来外国人把两个轮子前后放着而造出了自行车,用四个轮子制成了汽车,甚至把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搬上去而制成了火车,以至现在世界到处是滚滚的车轮,而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就在这滚滚的车轮上前进.滚滚的车轮由远而近,迎亲的锣鼓,咚、咚、咚、呛、呛、呛……悦耳动听;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想过,这些打击乐器为什么都是圆的而不是其它形状呢?因为在所有具有相同面积的膜片当中,圆有最低主频率(4.261),因而发出的主音最深沉,西方的爵士鼓、小号、圆号、长号的喇叭都是圆形的也与这一条有关.我国古代也有过一些方条形的打击乐器,如磬后来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它发出的声音没有圆形物体发出的声音好听.圆的物理性质还有“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横截面当中,以圆形横截面的扭转刚度最大”,难怪汽车底盘下的那根连后轴的转轴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我们的司机同志晃然大悟.“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板当中,以圆形板的电容量为最小”“具有已知面积的所有板当中,以圆形的极惯性矩为最小”那么.我们的电器师傅,车床师傅又想过没有呢?舞台上芭蕾舞演员跳舞时,先把两臂张开,并绕通过足尖的垂直转轴旋转,然后迅速把两臂和腿向身边靠拢,缩小转动圆半径,这时转动惯量变小,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角速度必增大,因而旋转更快.又如跳水运动员作表演时,常在空中先将手臂和腿蜷缩起来,以减小转动惯量而增大转动角速度,力图在空中多画几个圆圈,在快到水面时,则又把手、腿伸直,在增大转动惯量而减小转动速度,于是以一定方向落入水中.如果我们把圆绕它的一条直径旋转180度就得到一个球,而球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从我国古代的狮子滚绣球到现在的乒乓球、篮球、排球、铅球实在数不胜数.现在天气变得寒冷了,睡觉时腿脚总是伸不直,其实在寒冷的夜晚,一只猫总是抱紧自己的脚腿,卷起身躯,使自己的身体尽量成为一个球形,使表面积达到最小,身体表面散失的热量也就最小,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而球不过是圆在空中的一种延展,如果圆按照另外的方式运动,我们还可得到圆锥、圆柱、圆台等空间几何体,它们的作用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说到有关原理性质就不敢说尽人皆知了.可见我们的科学知识有待进一步的普及推广.让我们再回到平面几何的街道上来,自从街道上搬来了一户新居民---圆,于是打乱了平面几何家族原有的秩序,使家族内部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首先点被分成了圆内点、圆上点、圆外点三类,接着直线也被排了队:相离、相切和相交;然后角也有了圆内角(包含圆心角)、圆上角(含圆周角、弦切角)、圆外角之分,甚至圆的家族本身也是长幼有序,亲疏分明:外离与内含、相交、内切和外切,有了圆连多边形也上了“紧箍咒”,有了内接、外切多边形之说,我们不得不说圆精明强干,爱憎分明,至于有人在形容一个人处世圆滑时用了圆的有关性质来形容:“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这是对圆的性质的滥用,在此特意提醒,无论从什么角度、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来观察圆,我们都只会得出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Dan Te)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发现并且利用圆的有关性质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前进,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相交圆、相切圆,让我们象“奥运五环”一样紧紧相连;不分内圆心、外圆心,让我们对事业充满爱心,用那殷红的血与智慧,奏一曲圆满的人生.。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_完美的图形-圆》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_完美的图形-圆》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完美的图形-圆》单元测试卷一、填空(22分)1. 一个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半圆有________条对称轴。

2.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 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4. 画出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________.5. 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就扩大________倍,面积就扩大________倍。

6. 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其中________面积最小,________面积最大。

7. 绕一个圆形花坛走一圈是12.56米,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________.8. 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________,宽等于圆的________,因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乘________,所以圆的面积=________.9. 一张长方形纸,长12分米,宽4分米。

如果在上面剪出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如果在上面剪出半径是2分米的圆,最多可以剪出________个。

10. 一个环形的外圆半径和内圆直径都是4厘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________.11. 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12.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周长增加________厘米。

二、仔细判断(12分)甲乙两圆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________(判断对错)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________.(判断对错)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________.(判断对错)半圆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大。

________.(判断对错)三、精心选择(12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是()A.直径等于两个半径B.半径总是直径的一半C.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下面几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长方形B.等腰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D.半圆圆周率表示()A.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B.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C.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把一根长20米的铁丝,在一圆盘上绕了3圈,还多1.16米,这个圆盘的半径是()A.0.5米 B.1米 C.1.5米两个相同的半圆拼成一个整圆后,它的()A.面积和周长都增加了B.面积增加了,周长不变C.面积不变,周长减少了D.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四、我能操作画一个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2厘米的圆,并分别用字母O、r 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_完美的图形-圆》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某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_完美的图形-圆》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某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章完美的图形-圆》单元测试卷(某校)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如图,剪一张圆形纸片,将它按不同方向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对折,折过若干次后,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________,一般用字母________表示。

折痕叫做圆的________,一般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________,半径的长度等于直径的________.3. 一个圆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直径是________分米,周长是________分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分米。

4. 小雅有一枚直径4厘米的圆形硬纸片,这个圆形硬纸片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5. 一根圆木,小明用绳绕一圈量得恰好是9.42分米,这根圆木横截面的半径是________分米。

6. 把一个圆形纸片等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________,宽相当于圆的________.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所以圆的面积是________.7. 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________平方厘米。

8. 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是边长为r的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_倍。

二、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r2=2×r________(判断对错).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一定是直径。

________.(判断对错)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________.(判断对错)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________.(判断对错)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这个圆的面积扩大6倍。

________.(判断对错)三、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画圆时,圆规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A.半径B.直径C.周长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的圆的周长()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窗口一)

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窗口一)

8厘米 ( 2).在一个长 6 分米、宽 4 分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分米。 2 4分米 6分米
第三关:拓展关
6位同学参加趣味“套圈”比赛, 场地设计如下:
这样设计比赛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设 计合适?
回归情境: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回顾反思:我总结,我归纳,我发言,我快乐!
同圆内,直径有什么特征?

o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r d
• o
r
r d
r

r
o
r
d

o
r
r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r
d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d=r+r
d=2r
d r= 2
等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
O
·
O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自主练习:我练习 我快乐!
3.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 )。 A.半径长度 (2)从圆心到( B.直径长度 C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B )叫直径。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第二关:能力关
(1).在一个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 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8 )厘米,半径 是( 4 )厘米。
第一关:基础关 第二关:能力关 第三关:拓展关
第一关:基础关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半径都相等。 (3)等圆的直径都相等。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说课稿

圆的认识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P52-56。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圆的知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简单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折、量、比、算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教具准备:课本情景图,圆规。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教法、学法: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2、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3、教学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4、结合历史材料,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

教学过程:1、整体设计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索: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五、总结反思,深化认知:2、环节设计一、情景结合,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自行车等等)出示情景图。

这些交通工具你都看见过吗?(有古代的马车,黄包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和飞机。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数学文化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数学文化

图2图3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数学文化一、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种载体,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史事件、数学名著、数学名题、数学发展的历史等等。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进程,更可以学习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思维方式等数学文化要素。

教材中呈现的数学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以点带面的引领,本单元数学史方面主要呈现了四次。

1.教材的单元题目中,“完美的图形——圆(见图1)”出自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名句“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由此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兴趣,使整个单元的学习浸润在一种美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图12.信息窗2“圆的周长”中“合作探索”板块(见图2)中,教材介绍了《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研究成果及圆周率,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感受我国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

同时,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呈现古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信息窗2“你知道吗?”板块(见图3)中介绍了祖冲之和他在圆周率研究方面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和古人的聪明智慧,而数学家在追求真理中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做数学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4.信息窗3“图形的面积”的合作探索板块(见图4和图5)中,展现了圆的面积模型的建立过程,图4呈现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逼近圆面积和古希腊数学家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两个方面同时去逼近圆面积。

图5则是隐含了古印度数学家仿照切西瓜,利用分拼法用长方形的面积去代替圆面积;16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运用无穷分割法求出圆的面积。

教材的编排,也是给学生的探究呈现了开阔的空间,更有利于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数学文化的呈现过程中更是贯穿着化归、极限、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经历真实的思维过程,学习前人的伟大智慧,培养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

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

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

《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1 “圆的认识” 55—59 页。

【教材简析】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圆周长、面积及圆柱体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 .回忆感知生活中的圆2 .课件呈现车辆的图片谈话:从古至今的车辆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大致能说出轮子都是圆形的。

)追问: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呢?引导学生猜想,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过的的圆形表面,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圆的初步表象,适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 .借助材料画圆——初步感知( 1 )学生小组合作,用准备的材料画圆。

预设:学生可能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可能借助圆规画圆 ?画好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画圆的方法和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

( 2 )组织交流指名说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引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 .用圆规画圆——理解。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完美的图形——圆》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下册《完美的图形——圆》知识点汇总

一完美的图形——圆一、圆的定义感知圆的特征:以前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二、圆的各部分名称1.圆心:用圆规画出圆以后,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三、圆的主要特征1.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3.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4.画圆的方法:(1)用手指画圆。

以大拇指为圆心,以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2)用线绳、图钉和笔画圆。

用图钉固定线绳的一端作圆心,将笔系在线绳的另一端,拉直绳子作半径,旋转线绳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用圆规画圆。

将圆规的一个针脚固定在本上作圆心,用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作半径,旋转圆规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4)用物体的圆形面画圆。

按住物体的圆形面,用笔在物体的圆形面的圆周上画一圈,所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圆。

四、圆的周长的认识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作圆的周长。

2.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圆的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大。

五、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公式1.圆周率实验: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线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2.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的周长比它的直径的3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只能在同圆和等圆中。

用字母表示:d=2r。

不能说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完美图形——圆》单元设计2012

《完美图形——圆》单元设计2012

◦ 【案例】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突出重点的策略: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数学实
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第二部分 《完美图形——圆》 单元整体设计
一、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相关内容
第一学段 ·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 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的初步认识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的面积 五年级下册 ·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和体积
一、单元备课的要求
体现整体性,架构分明; 体现关联性,前呼后应; 体现专题性,探索规律; 体现实效性,解决问题。

二、单元备课的步骤

1、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2、勾勒单元知识结构。 3、剖析单元中的每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沟通内在 的联系。
◦ 分解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的各要素、难点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 分析。 ◦ 分析纵横联系,提高渗透意识。
突出重点的策略:
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②让学生回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设想猜想圆的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③开展实验研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④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剖析

信息窗1——交通中的圆
教学难点表现在:怎样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圆的感性认识 上升为对几何图形圆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能认识到圆形 物体圆面的“边框”是圆。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圆、 圆心、半径、直径。这里需要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辨 析、比较、生活现象充分感受圆的特性。
三、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车王镇崔什小学崔吉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完美的图形》信息窗1,52、53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自学、交流等活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

4、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直观地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准备:桌上:文具盒、直尺、铅笔、课本、练习本、学具袋、带点的纸。

桌洞:圆规讲桌:两个大圆、两个圆规、直尺、课件。

课前熟悉学生: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三角形的过程:认识各部分名称—研究特征---计算周长—计算面积。

2、明确直线、线段、曲线、围城、封闭。

3、情境问题,运动会4、听清老师问题,比如自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字和图。

5、大胆回答问题,敢于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

比如同意吗?课前游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圆。

师:同学们还有2天我们学校要举行一个大活动,知道是什么吗?对,秋季运动会,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也非常期待,因为体育老师让我负责投球比赛,具体要求是这样的,请看屏幕:(课件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每人6个球,在距离篮筐3米处投球,投中多的小组获胜。

)谁把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能帮助参赛的同学确定几个投球的位置吗?师:每组桌上都有一张纸,这个点代表篮筐的位置,请在纸上表示出你们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

师:老师发现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

(展示学生的设计图)师:他们小组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课件:出示每次加5个点)(距离篮筐3米的这些位置可以,这些也可以,这些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无数个),越来越多的点形成什么了?——圆。

确实像他们说的这样,距离篮筐3米远的位置都正好在这个圆上,这又是为什么呢?学完这节《圆的认识》,我想大家就明白了。

《完美的图形——圆》设计2

《完美的图形——圆》设计2

《完美的图形——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过程与方法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什么叫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进行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想一想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二、探究新知1.教学圆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教师一次拿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进行演示并使学生明白:这些图形的面积都是由边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教师拿出圆柱,让大家讨论,最后归纳: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教师出示把圆柱平均分成16分的教具,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个圆拼成一个近似什么形状的图形,并让学生拿出学具,让学生拼一拼。

然后教师直接拿出把圆平均分成32份的教具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提问:我们刚才把这个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把这个圆平均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怎么样?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教师在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右边画一个长方形,指出: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来的周长与半径之间有什么联系?”师引导学生: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半径是r,即C/2=л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接着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是多少?学生说,教师板书:圆的面积=л*r*r=л*r2教师:如果说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S=л*r2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完美的图形——圆该单元的名字称的来历:从生活的角度讲,起点回归终点,周而复始被称为完美,圆有这个特点。

从数学的角度讲,圆也被称为完美的图形,因为在周长相等的所有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在面积相等的所有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正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将圆单元确定为“完美的图形”。

在数学教学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应着重于单元统筹的思想,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都应着眼于单元统筹的安排。

因此,立足于单元,在此我们统筹分析如下几个方面:一.教材地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以后又陆续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建立“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经验——寻求方法——总结归纳——解释应用”的“模型化”思想。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通过了解圆周率的史料,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爱国情感。

四.单元编排突出特点1.提供广泛的生活情境,由表及里,使学生充分体验圆的美的同时,学习知识。

本单元教材从情境到自主练习,提供了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圆,既有交通中的圆(各式各样的从古到今的车轮),也有建筑中(天坛)、航天中(神五降落伞)的圆,包含了大自然(水波、巨石阵)、动植物(花、狮子领地、树冠)、人类生活中(石碾、钱币、喷灌、旱冰场、圆桌、光盘)的圆,体现了圆的无处不在。

通过这些广泛的素材,使学生对圆的认识由表象到抽象,深深地印在头脑中。

2.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小学数学中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安排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了“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实验——总结——应用”的探索方法,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知识的探索时,都由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探究,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直至发现总结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探索的方法教材在合作探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可使学生初步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同时,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3.突出科学性,感受人类的智慧。

轮子设计成圆形的、天坛中祈年殿顶周长30丈(100米)、神五舱的降落范围等,都蕴含着科学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明白了其在生活中运用的科学道理,体现了古代和现代利用圆的知识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体会圆的科学价值,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信息窗教学建议信息窗一:交通中的圆1、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2、信息窗的介绍:这个信息窗向学生呈现的是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工具的外观、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它们的轮子都是圆形的。

“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学生由此产生疑问,引发对圆的认识的学习。

例题的设置:红点部分学习的内容包括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和用圆规画圆。

3、信息窗教学建议:(一)由情境图,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前两种学生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

让学生知道它们是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它们的外观、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却始终没变,学生马上就会发现它们的轮子都是圆形的。

“轮子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呢”自然引入对圆认识的学习。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重视通过推理、想象等数学方法得出圆的特征。

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

第一种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圆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是侧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能;第二种思路则让学生通过画圆,形成对圆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这样更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教材就从画圆引入。

学会用圆规画圆这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但上来就教学生用圆规画圆,学生感觉不到它的优势。

为了让学生认识圆规,了解它的作用,可以设计这样的操作活动:不加任何限制,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个圆。

第一种是学生不借助任何物体,画一个圆。

第二种是学生借助有关的物体描出一个圆。

如:硬币、瓶盖等等。

第三种就是借助工具(如:钉子、绳子、笔或者圆规)画圆。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不同的操作过程,效果怎样,有什么感受。

使学生体会到,用工具画圆比不用工具画圆容易,效果也好一些,但还是有一些局限性,要规范画圆,就要使用画圆的工具-圆规。

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体会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引导比较,思考不同工具画圆之间的联系。

得出:借助工具画圆,都要固定一点、固定长度、旋转一周。

当学生比较得出画圆的三个要素后,请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本:通过比较,我们找到画圆之间的联系,那么数学上对于它们是不是有专门的名称呢?请学生打开书本看一看、找一找。

教学“圆的认识”中有关半径、直径间的关系是一个重点。

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然后告诉学生“在同圆(或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

在操作中注重学生进行推理、想象等数学的思考。

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猜想一下,同一圆中有多少条直径与半径,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你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直径与半径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简短而又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展开想象,然后进行验证。

验证时,有的可能采用“折”的方法,有的可能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通过小组的操作,群体的交流,最终归纳出“圆有无数条半径”“圆有无数条直径”“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同圆(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结论。

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又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使操作活动落实到实处。

(三)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道理。

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圆的特征后,引导学生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即:道路是平的,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用圆形车轮行驶时平稳。

车轴应装在圆心位置。

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一)要通过画圆,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习惯。

课上通过展示不同工具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画图方法的联系进行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得以理解画圆的原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即学习要善于从不同的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联系。

学生比较得出画圆时需要“固定一点”“固定长度”“旋转一周”后,要求他们在书上找到相对应的数学名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才能找到相对应的概念。

这样处理,比起直接让学生自学,然后照本宣科读一读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的思维价值要高,更能促使学生实现概念的内化。

(二)可以充分利用史料,使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A、可挖掘单元题目,引用古希腊数学家的话,引发学生区别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的兴趣,得出圆是曲线图形。

可在学生体会到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本单元的题目也是命名为完美的图形。

圆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而被这位数学家认为是最美的呢?因为有科学家参与的话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高,更能助于他们发现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

B、引用墨子对圆的研究,巩固圆的特征的认识。

在新课结束后,可出示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

请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这简短的一句文言文,包含了圆的主要特征。

学生在阅读后,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C.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拓展对圆的认识。

《周髀算经》对于圆有这样的记载:圆出自于方,方出于矩。

事实上,古时画圆的方法现今在生活中还经常用,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由此能想到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画圆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圆与正方形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5.练习教学建议:自主练习的第1题:是联系生活经验的题目。

呈现的是风车、摩天轮、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这三种物体的运动现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是圆形的。

第5题,通过火眼金睛辩对错,不仅使学生能正确地判别,还要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并能画出圆的对称轴,注意画时画成直线及画点划线;圆的大小是由半径或直径决定的,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自主练习的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此题综合了圆、数对、平移等知识。

练习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平移时一个要注意方向,另一个要注意距离,对学生来说平移的方向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平移的距离较易出错,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平移的距离。

)此题的答案是:(1)圆心的位置(2,6);(2)平移后的圆心所在的位置是(5,4);(3)圆心所在的位置是(11,4),半径是2个格。

第8题是活动中体会圆特点的题目。

通过图示认识到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有的近有的远,想到每人应该距离瓶子相等,也就是设计成圆形的。

对于操场上画圆,应该放在课后去试一试,也可以先让学生想方法交流在操场上画圆的方法。

进行交流,如在操场上选一个位置作圆心,先在绳子的一端系上粉笔,再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圆心上,然后拉紧绳子绕圆心转一圈,在圆上任意找出6个点,作为选手的套圈位置。

第10题:是设计图案的题目。

练习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点评。

第一幅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应该比较容易找到规律:大圆套小圆,且内切于大圆上一点,注意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幅图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画出此图形是以圆内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圆的半径为半径画圆,要注意指导学生确定好四个半圆圆心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