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之比较

王维孟浩然之比较
王维孟浩然之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之比较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他们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二者的个性差异,仍然显示出较多的不同。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但王诗是山水画、,而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孟诗却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王、孟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思想;意境;艺术表现;创作技巧;比较

目录:一、思想方面

二、意境方面

三、表现手法

四、创作技巧

序言: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利用诗歌这个文学形式,前者抒写了大量田园生活情趣,后者歌咏大量的山水风光。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的活跃,许多学子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山胜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兴盛起来,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达隐逸趣尚,这样,一个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

派便逐渐形成了。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两位并称的杰出代表。王、孟并称首先是因为他们交情笃厚,志趣契合。其次是政治思想一致,他们都曾是张九龄开明政治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并先后受到张九龄的引荐。然而,王孟并称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成就。虽然王维早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歌,但王维主要还是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于世,而孟浩然则是地地道道的山水田园诗人。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他们都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然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为了使我们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相似的表层上,而能够潜入反映个性特点的深层中,“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本文即试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一、思想方面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主导。文学作品的特点之所以呈现出形态各异,主要就是作者思想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分析王、孟诗歌的异同还是应该首先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我们对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居辋川别业前,属于王维早期的山水田园作品。就王维整体创作来看,这一时期其作品主流是奇劲雄浑的边塞诗,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情调。他所要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维二十一岁时所作《燕支行》一诗中充满着追求边功的慷慨豪情,描绘出壮伟激烈的战争场景。这显然是其内在襟怀意气的迸发。又如《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一

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等诗看,则更为全面地展示出诗人既任侠豪爽又积极进取的少年意气与壮伟豪情。无疑,这时期的思想完全是儒家的积极入世。但是其间也有数次的遭贬失意,在贬谪途中,王维的思想像其他许多失意文人一样“仕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往往造成诗人注意力向自身处境的转移”③,因而在发抒失落之感的同时,王维开始对旅途所见的景象与农家生活进行了观察和描写,并寄予思情。如贬济州途中所作《宿郑州》:“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鸣机杼悲,雀噪禾黍熟。明当渡京水,昨夜犹金谷,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将此诗与王维遭贬之前在京中所作诗相较,不仅在表现内容上已截然不同,而且在艺术风貌上也显见差异。诗写遭贬出京孤独失落之感,以朴素明畅的语言构成对内心真实情态感受的抒发,特别是“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从一个独特新颖的角度,表达出一种在离别熟悉的环境与亲友之后的旅途生活中人类所共有的普遍心理。又如《早入荥阳界》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所作的山水田园诗完全是一般积极功名知识分子的失意情怀的寄托,是一种宦海沉浮的嗟怨。在其思想的深处表现出的仍然是欲回官场,一展宏图。因此说这时的主导思想完全是儒家思想。

王维进行大量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主要在其后期,即居辋川别业之时。这时王维的思想遭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即迫受伪职,治罪入狱,险遭诛戮一事。这一事件“堪称王维整个政治生涯与人生经历中的最大事件,对其心灵造成了无比深重

的刺痛与压抑”④。这就使本身有信佛家庭渊源影响的王维“产生了一种主观心理之要求与选择”。⑤《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便表明了王维的心迹。然而,其“与神会禅师相遇于南阳‘语经数日’领悟了佛教南宗禅旨,并撰写著名的《能禅师碑》”

⑥则实现了王维思想由儒到佛的完全转变。其后“购宋之问蓝田县南辋川别业居之,每蔬食素衣,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等游于别业亭馆林苑间,绘画赋诗,琴樽自乐。”⑦看破了红尘便不再有所牵挂,更彻彻底底地实现了思想的蜕变。即使身在官场,亦“身心相离”。⑧自此王维的诗歌创作便以佛教思想为主导,闪烁着佛学的灵光。

极其希望入世的孟浩然,求仕长安前,诗云:“感激遂弹冠,安能受困穷”。(《书怀贻京邑故人》)诗中表明他早已做好了出仕的准备了,排列了三点条件:其一以大儒之后为荣耀,其二以秉承诗礼的合适代表自居,其三是擅工词赋之才学。然而,“嗟吁命不通”,眼看不惑之年即将到来而依然寂寞于山野,五内躁乱而无可奈何地叹呼:“翻飞何日同”。孟浩然家境还比较的富裕,有资本隐读而不需要像王维那样小小年纪便外出闯荡一试运气,加之其家乡襄阳一带风景绝佳,“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北涧泛舟》);“敝庐在郭外,素业惟田园。左右林野阔,不闻城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非常适合完成出仕前的准备活动。孟浩然满以为有“三顾”之邀的机遇,或如李白那样由人荐引而不需要应试则可“仰天大笑”着走出蓬蒿,然而,“寄寄何可待”,等到四十岁终于等不及而自己走了出来,心境自然不十分好。来到长安他四处活动,“朝朝空自归”的一无所获,很能让人想起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尴尬来。纵观孟浩然所走过来的生活道路,连一次小小的开展的机遇都不

曾有过,而且,又是在不断碰壁的境况中走向了绝无一线希望的空返,其心情不可能不为惘怨和孤愤所笼罩着:“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政治上、精神上失败的沉重打击,使其走不出失败主义的阴影,王士源评价他“动则的真”、“期以放性”,必然不能忘情山水而专注于美,而总要千方百计地“感发”起来,借山水诗成为其心气和其所要表现的名理的载体,至少不可能像王维那么的潜心和悠游。

总的说来,从思想上王维实现了由儒到佛的彻底转变,在表面上虽呈现出身与心的矛盾,但实际上“身与心离”;而孟浩然却一生在儒和道的矛盾之中,只不过儒和道的思想有主次而已。

二、意境方面

王维与孟浩然同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他们田园山水诗的相似与不同,突出地表现在意境上。王维的诗主要表现生活在政务纷繁争激烈的官场上的官吏的情趣,他喜欢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和自然风光的清幽美好;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则主要表现布衣之士的情趣,生活在田园山水中的闲适自在和与田园山水的天然融洽,抒发没有出仕的苦闷,表达出仕的愿望。二者虽然都表现田园山水之美,都有闲适恬静的情调,但王维的诗的背后总有官吏的背景、别墅的影子,有官吏的恬退隐衷。孟浩然的诗则有布衣的形象、庄园的影子,有高士的进取思想。二者的共性与区别都非常明显的。试比较王维的《终南别业》和孟浩然的《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涧南即事贻皎上人》)

两首诗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表现山林隐逸之乐。然而仔细品味,情调韵味却大不相同。王维的诗表现官吏的别墅休闲之乐,表现外来人物力求融入美好的环境。孟浩然的诗表现士人的庄园自娱自乐之趣,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和谐融洽。意境的区别非常明显。

王维和孟浩然选取素材的喜好大致相同,都喜欢写山、水、泉、石、松、柳,都喜欢表现闲、静、淡、远,都喜欢吟咏黄昏、月夜,都喜欢用白云、飞鸟作象征。总之,田园村庄和大自然是他们喜欢歌咏的主体。但是,在运用这些素材创造意境时,方法却迥然不同。王维主要是从田园或山水中选取某些典型事物,与自己构成美好的画面,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孟浩然则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行动为主,结合对周围环境的描绘,来构成意境。请看王维的《渭川田家》和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

王维的诗表现的是他观察到的美好的田园生活,以及由此产生有禄而思隐的思想。孟浩然的诗表现的是他自己在田园的活动和无禄而忧农的心情。两首诗的意境不一样,表现意境的方法也大不一样。从格调看,王维和孟浩然的诗虽然都表现出闲适宁静的情调,但实际仍有很大的区别。王维的诗往往是由动趋静,静是诗的基调。孟浩然的诗常常是静掩盖着动,动是诗的基调。诗的格调的这种差别,是由他们的社会地位与思想的差异造成的。王维长期置身官场,对官场的纷扰和争斗感到厌倦恐惧,但又不愿放弃官僚的优越生活和社会地位,采取亦官亦隐的方式,以保持优越与平安,诗的基调自然是静。孟浩然是布衣,希望登上仕途,施展自己的抱负,故而在平和闲寂的生活中,总躁动着不安与追求,诗的基调当然是动。试对比王维的《鸟鸣涧》与孟浩然的《春中喜王九相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幽涧中。

(《鸟鸣涧》)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春中喜王九相寻》)

王维的诗也写动,但动是为了烘托静。桂花的凋落更衬托出人悠闲,空山鸟鸣更显出山的清幽,诗的主旋律是静。浩然的诗也写静,但以静压抑动,动变得更

严重。林花是扫而更落,径草是踏而复生,一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般生机蓬勃的景象,诗的主旋律是动。

王维和孟浩然的诗的思想大多是表现他们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特有的观察与体验。他们的观察与体验往往是真切的、细致的、深刻的,而表现的笔调却是平淡的、自然的。在诗的创意上,王维与孟浩然的最大区别在于,孟浩然一般表现的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的士人特有的思想感情,王维则不同,他作为一个佛教信徒,常常将自己在社会中产生的思想感情会中用禅宗的观念和思想表现出来。简言之,王维在诗中常常表现出的禅意,则是孟浩然诗中很难见到的。

三、艺术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王维与孟浩然也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王维与孟浩然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共同特点是都用一种叙述的笔调来写诗,很少穷形极相的描写。这是造成他们平淡诗风的重要因素。两人相比较,王维的描写性要强些,孟浩然的叙述意味更浓。孟浩然的诗有某种事实情节,有某种故事性。比较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和孟浩然的《采樵作》: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目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淇上田园即事》)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

二人的诗都是除最后二句共写一事外,其余都是一句写一景或一事,用叙述性的笔调把事情说清楚,让事情来表达思想感情。没有深刻的描写,也没有多角度的刻画。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却很有诗味。两首诗相比较,孟浩然的诗围绕采樵,进行一系列动态性叙述,叙述性更强,诗也显得更平淡。王维最善于用白描手法。他的诗将景物、人物和事物组成一幅风景画,并将思想感情融人其中。在构成画面的时侯注重诗的景物、人物、事物的关系,运用它们的大小、远近、高低等,使诗的画面显出层次。同时运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构成有声有色的画。孟浩然则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他主要运用对人物(主要是孟浩然自己)行动或事件过程的动态展示,加上对环境(包括景物与其他人物)。的表现来构成画面。如果说王维的诗是有声画的话,孟浩然的诗则像用电视表现的一则短的动态的生活报导。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比较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屋上春鸠呜,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春中田园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王维的诗用春鸠、杏花、归燕和伐枝、荷锄和看历的人,构成一幅春天的有声图画,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表达的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孟浩然的诗则是表现

到朋友家作客的过程。从朋友相邀写起,写至村,开筵,把酒,交谈,最后写临别时又约重阳再来。一连串的动作,像一则电视小新闻报导,表现朋友之间亲切赤诚的友谊。王维写景,注重形似,也注重神似。孟浩然写景,则更多地追求神似。王维写景注重景物外观,特别注重其色彩和声响。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暮霭苍茫,淡红的落晖,白色的鹤,苍翠的松,绿竹,红莲,青烟,多么丰富的色彩,还有“掩”、“落”的轻轻的声音,构成的是色彩斑斓的有声画。

孟浩然写景则不同,他往往只作简单勾勒,多写景物的大小、远近、高低、浓淡、深浅,没有细致的描写,也没有形象化的形容,也不喜欢用颜色词(他的诗红色写得很少,也很少将“红”与“绿”或“青”相对仗),他很多时候写景比较抽象,甚至有时候干脆不写景。孟浩然诗题有关襄阳名山岘山的诗很多,共六首,但岘山是什么样子,他从不描写,甚至山的大、小、高、低也不写。在写景时,更注重表现景物的内涵,求得神似。因而他写景重视从人文的角度写,用历史典故写,用传说写,用想象写。写会稽的山是“山藏伯禹穴”(《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写钱塘江大潮是“城压伍胥涛”(题同上),写长沙是“鸱飞今始见,鸟堕旧来闻”(《晓人南山》)。用大禹穴写山,用伍子胥化为波涛的典故写涛,有厚重的人文精神。写“鸱飞”,写“鸟堕”,是用过去的寓言与传说来写景。世上本没有鸥,而要说“今始见”,完全是以虚为实。他的《登望楚山最高顶》和《与诸子登岘山》最能见他写景的特色。诗云: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落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巾。

(《与诸子登岘山》)

前诗写景着重突出楚山的险峻和高出于众山之上,写石壁用夸张(或者说比拟),写高用众山烘托,都不是直接描绘。而写远望所见之景,则是想象之词。在望楚山上不可能望见手掌小的云梦泽,甚至也不能模糊地看到武陵源,完全用虚构来烘托楚山的高峻。后一首写登岘山,完全避开对岘山景物的描写,只写登岘山所见的汉水中的鱼梁洲因水落而浅,写梦泽因天寒而色深则实际上并非所见,而是根据历史湖北有梦泽而做出的想象的写景,表现出历史的厚重。它的写景与写登山感慨的主题相协调,景写得非常别致,很有创造性。

四、创作技巧

在创作技巧上,王维有些诗略去动词,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如《田园乐七首》其五:“山下孤烟运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回顾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四句无一动词,因此没有情节和动作序列,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发映出;同时没有时态的变化,所以又使意象带有种永恒的普遍的性质。另外,如《送方城韦明府》“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田园乐七首》其三“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而孟浩然有不少诗则不光善于用

动词,造成动态意象,而且多用转折性的连词和助词,造成情感的落差与起伏变化。如《早发渔浦潭》“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从“以”、“始”、“常”、“时”、“况值”等不同的时态,反复舒写了江上行舟的所闻所见及舒畅的胸襟,跌宕有致。

以上,从思想、意境、艺术表现和创作技巧等方面对王、孟山水田园诗作了一些比较,着重于同中辨异,分析每一个诗人的特点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总之,王维和孟浩然由于其个性的差异,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使唐代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的展现于世人面前。他们都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在中国文学上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维著杨文生笺注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4】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

【5】曹旭诗评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的故事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王维官运亨通,直作到尚书右丞,相当于副部长,而孟浩然却终生仕途不通,被称为“布衣诗人”。造成孟浩然官运不通的重要原因,乃是王维嫉才妒能,抑制了他的仕进之路。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青年时讲节义,隐居在鹿门山,一心作诗,当他40 岁出山时,已是名满天下,开始游历京师,希望在仕途上谋得发展。当时,王维的诗名也很响,又作着尚书右丞的高官,孟浩然便去拜访他,希望得到他的引荐。但是,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嫉妒他的才能,生怕皇帝一见孟浩然会疏远自己,因此,虽表面上大捧孟浩然,实际上都抑制他的仕进之路。 有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令孟躲在床底下。当时唐玄宗尚未为杨贵妃所迷,正励精图治,与王维谈了一些政治事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据说,王维听到这话后,并不替孟浩然辩解,更谈不上替孟引见了。在床底下躲着的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如果王维在这个时候利用机会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浩然平步青云的可能性相当大,然而王维却不肯为,于是,孟浩然自知找错了人,自己与仕途无缘了。孟浩然在长安住了一阵,发觉仕途无望,加上自己的倔强个性不愿再屈身求人,于是毅然返回襄阳去了。临走之时,他给王维留了一首诗,诗中写 道: 寂寂竟何时,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伤害之深。

王维、孟浩然对比

王孟优劣之历代观点综述 摘要:历代王维、孟浩然二人一直并称,因为二人私交甚笃,且二人在山水田园诗上风格相近。但二人在创作、思想、才华以及诗风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历代对王孟优劣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王孟优劣之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王孟优劣 一、王孟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作家,主要是孟浩然和王维两位大家。王孟并称已久,不仅因为二人私交甚笃,还有此二人留有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传世。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王维歌咏自然之诗,“既承晋宋之陶谢诗,复开唐田园山水诗之途径,独得神韵之佳趣,融释道之理于其中,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风。”1王维是唐代诗坛的重镇,盛唐“三鼎足”之一,又是诗、画、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大师。王维的田园诗主要风格就是“冲淡”,所谓冲淡,就是冲和、淡泊。杨延芝释之为:“冲而弥和,淡而弥旨”(《诗品浅解》)杨振纲则曰:“冲,和也;淡,淡宕也。”(《诗品解》)有很多作品体现王维这一风格,例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些诗不仅出现了闲、静、寂、无、空等冲淡的字眼,而且出现了冲淡的意境。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然而,诗人难道真能百分之百地达到忘我、无我的境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诗人所希冀的只是忘掉官场的挫折、命运的坎坷、人世的烦恼,也就是将人生道路上所遭到的险恶风云忘得一干二净。此外,王维的冲淡并非幻灭、死寂,而是富有生机的,他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力转化为凝固的生命力的结果,活跃的生命力呈现出流动状态,凝固的生命力则呈现出静谧的状态。例如在《辛夷坞》里,尽管涧户寂无人,但由芙蓉花发红萼、且开落,就给寂寞的山涧增添了生气。 1《唐诗论考》柳晟俊著;中国文学出版社;第49页

王维孟浩然之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之比较 作者:指导老师: 摘要: 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人物,他们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并称于世。他们都以山水田园风物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二者的个性差异,仍然显示出较多的不同。就思想来说,王维虽表面上亦官亦隐,但实质上“身心相离”。实现了由儒到佛的根本性转变,而孟浩然却始终生活在儒和道的矛盾中。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就艺术表现看,王、孟诗都表现出画的效果,但王诗是山水画、,而孟诗是风景画、风俗画。就创作技巧看,王诗常用纯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而孟诗却不仅善用动词,而且多用连词和助词。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王、孟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思想;意境;艺术表现;创作技巧;比较 目录:一、思想方面 二、意境方面 三、表现手法 四、创作技巧 序言: 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陶渊明和谢灵运。利用诗歌这个文学形式,前者抒写了大量田园生活情趣,后者歌咏大量的山水风光。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们思想的活跃,许多学子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山胜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兴盛起来,或抒发壮志豪情,或表达隐逸趣尚,这样,一个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

派便逐渐形成了。王维、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两位并称的杰出代表。王、孟并称首先是因为他们交情笃厚,志趣契合。其次是政治思想一致,他们都曾是张九龄开明政治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并先后受到张九龄的引荐。然而,王孟并称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成就。虽然王维早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歌,但王维主要还是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于世,而孟浩然则是地地道道的山水田园诗人。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他们都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赞誉。然而,“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为了使我们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相似的表层上,而能够潜入反映个性特点的深层中,“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本文即试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一、思想方面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主导。文学作品的特点之所以呈现出形态各异,主要就是作者思想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分析王、孟诗歌的异同还是应该首先从他们的思想入手。 我们对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居辋川别业前,属于王维早期的山水田园作品。就王维整体创作来看,这一时期其作品主流是奇劲雄浑的边塞诗,充满着昂扬奋发的情调。他所要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维二十一岁时所作《燕支行》一诗中充满着追求边功的慷慨豪情,描绘出壮伟激烈的战争场景。这显然是其内在襟怀意气的迸发。又如《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一

孟浩然与陶渊明比较

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尽管都有写田园农家的成分,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由于社会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现以与田园情怀相关的异同在陶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王诗《渭川田家》中作一分析。两首诗的不同点 1.思想内容上的不同: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战乱不断,政治上门阀制度森严,显赫的祖业轮到他时,家境已衰落。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辞官归隐后,返回田园躬耕。《归园田居》(其一)描写了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归园后恬淡的愉悦心情和对污浊官场的憎恶。全诗共二十句,前八句叙写了自己性格志向及误入尘网,最后远离官场,返回田园;接下来的八句,都是描写宁静的田园风光及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最后四句,写的是清静的生活乐趣和返朴自然的心情。诗人以简约的二十句诗,就描绘出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无不表达出诗人归隐后喜悦之情。王维活动在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繁荣的盛唐时期,过着一种亦仕亦隐的生活。《渭川田家》描写的是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这首诗写的是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写出恬静自然的田家晚归的情境。读毕《渭》,全诗的重心自然而然就落在一个“归”字。在诗人笔下,夕阳西下、牛羊归来、老人候人、牧童归来、麦田鸡鸣等这些农家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色,显得诗情画意盎然,简直就是妙笔生花,别具一番牧歌情调。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与诗人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之下,农夫显得更加安然、更加自由,故闲逸之情溢于诗中。诗中前大半部分都是写那么多“归”,实际写的就是人人有得归,反衬出诗人自己无随归;人人归得亲切、安然,反衬出诗人自己归隐得太迟以及自己官场上的孤单苦闷。诗的最后一句“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即点出全诗的灵魂所在。由此可以得出,时代境遇和人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陶王两位诗人分别在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 2.归隐方式的不同,情感亦就不同。陶渊明挂冠归隐,往往无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是穷隐,得与乡民同生活共劳作,其诗出于直接体验,生活与诗,诗与生活,无不给人一种纯朴而水乳交融的亲切感。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仅透露出一点点信息,其组诗接下来的就能深透出这方面的体验。王维把当官的俸禄作为隐士生活的经济支柱,是富隐,在乡间别墅诗酒书画,闲情逸致,故其山水诗精致闲雅,疏淡亲禅,而田园诗则分明是一种局外的、旁观的、缺少陶诗那种亲切感的闲适清淡。《渭》的“即此”一句,就显现出这一点。王维以下千余年,山水田园诗车载斗量,如摩诘者大可指数,而如渊明者则无一人,究其原因,与士大夫或者说读书人鄙视劳作,远离实践有很大的关系,亦是两人写田园山水诗情怀不同的因素之一。3.艺术特点上的不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诗风因其创新和发展,明显又别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1).景与人的关系。《归园田居》只描写景物而没有涉及到人物,从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到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诗中虽没有人物的痕迹,但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渭川田家》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从夕阳、牛羊、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摘要:孟浩然、王维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当时诗坛享有盛誉,影响很大。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但也有所不同,孟诗不但具有清新宁静的自然美,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超尘绝俗的意境,常含佛理;孟诗有有我之境,而王诗则有无我之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不同 王维、孟浩然都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后继者,在诗歌创作领域都具有领袖的地位。两位诗人情趣相投,在思想、风格上都是以“高人”、“隐士”著称,都擅长五言诗。 一、生活经历、性格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求取功名的欲望,热切地盼望出仕,以施展他的抱负。《二十五史.旧唐书》用四十一个字概括了孟浩然的一生,“隐鹿门,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 不第,还襄樊。张九龄镇荆州,属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率”① 一心求取功名的孟浩然在他的 求仕道路上却屡遭挫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次次的失败不免产生怀才不遇的怨恨:“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留别王维》满怀用仕之心,却求仕无望,更好做激愤之言,牢骚之语。《临汉隐居诗话》记载:“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维不敢隐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已,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曰: ‘吾未曾弃卿,卿自不求仕,何诬之朕也!’因命放归襄阳。”② 一语触犯了龙颜,从此也断送了自 己念念不忘的求仕之路。无奈之下,辗转返乡,由此写下了很多田园诗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可见在字里行间染上了一层冷清的色彩,带有一种淡淡的愁绪,也暗藏了他个人的失意、孤独和苦闷。尤其是在《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简单的生活经历、平凡、单纯的性格,缺少城府的语言断送了孟浩然的求仕之路。但是,这种单纯对于山水诗却是一件幸事。单纯的心灵最易贴近自然,与山水融合无间;以单纯的心灵关照山水,其山水诗自然呈现单纯明镜的意境。“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

陶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王维_孟浩然之关系

第4卷第4期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Vol.4 No.4 2002年10月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Oct. 2002 陶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 王维、孟浩然之关系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呼和浩特 010000 ) 摘要: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陶渊明对唐代山水田 园诗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明显的. 唐代的山水诗皆以陶渊明为祖,追求清新自然、浑然 一体的意境,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王维有陶渊明的清腴,孟浩然有陶渊明的闲远. 陶渊 明之所以在唐代才受到人们重视,一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感情日益充沛;二是由于 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到了唐代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关键词: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诗歌;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2)04-0013-06 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陶渊明在唐代受到了空前广泛的欢迎:“今来寄新诗. 乃类陶渊明”(刘禹锡《酬湖州崔郎中见寄》),“忽吟陶渊明,此即羲皇人”(孟郊《报张翰林舍人见寄》),“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钱起《寄张蓝田》). 唐人喜欢在诗文中引用陶渊明的事迹,“每赋重九、归来、县令、隐居诸题,偶用陶公故事”. [1](P89)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作了一个统计,仅是歌咏陶渊明及其事迹的唐代诗人就不下三四十家,如王绩、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嘉佑、戴叔伦、翰愈、孟郊、卢纶、李端、钱起、许浑‘崔道融、颜真卿、郑谷、韦庄等等.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事迹已深入到唐人的日常生活中了,陶渊明在唐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独特的. 李白一生敬仰陶渊明,喜欢用陶渊明的故事入诗,钱钟书先生说:“太白《古风》第一首虽然古代作者而不及陶渊明,他诗如《赠皓弟》、《赠徵君鸿》、《赠从孙铭》、《赠郑溧阳》、《赠蔡秋浦》、《赠闾丘宿松》、《别中都明府兄》、《答崔宣城》、《九日登山》、《游华城寺清风亭》、《醉题屈突明府厅》、《嘲王历阳》、《紫极宫感秋》、《题东溪宫幽居》、《送付八至江南序》著作,皆用陶令事”. [1](P88)李白赞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九日登山》)并化用陶典,自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收稿日期:2002 - 06 - 08. 作者简介:高建新(195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为“王孟”。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熔铸创新,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精炼优美、风格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不同的。对二者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体裁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而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王维与孟浩然则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的山水诗,可以上溯到先秦的《诗经》和《楚辞》。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和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他们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格调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一、不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此诗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冲和闲淡、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意境。(二)王维:含蓄空灵、富有禅趣 被人称为“诗佛”的王维,偏向于清、幽、空、寂的审美趣味,他的诗歌常常使用宁静、枯寂的物象,以及由淡泊之情和枯寂之景结合而成的一种空寂的诗歌意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禅趣”。如《终南别业》,全诗抒写自己恬然自得的乐趣,不有意去寻找山水美景的刺激,一切全凭自己的兴之所至,自自然然,在专注于云起的一瞬间感到万物已成一体,这种宗教体验,便是诗人诗中所表现的“禅趣”,《渔阳诗话》也称他“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二、不同语言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平淡朴素、多用“兴寄” 孟浩然的诗平淡朴素、不饰铅华,沈德潜说他:“语淡而味终不薄”。如《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绘画出青山绿水中淳真朴素的田园生活场景,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重“兴寄”是孟浩然诗的普遍特点。“兴寄”即比兴寄托,是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如《早寒江上有怀》在“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景色描写中,寄托着仕途五路的失意之感。葛晓音说:“孟浩然在近体诗中的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现代科技创新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与现代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备受全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与科技积累有密切的关系,科技积累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中国“感性+顿悟”的思维方式偏重综合,而西方“理性+实验”的思维方式偏重推证,二者对科技积累乃至科技创新有不同的作用。与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中国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起指导作用。 标签:科技创新;科技积累;中西思维 一、科技创新与科技底蕴 所谓科技创新,即在某一领域的科学或技术方面取得前人所未有的成就,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更合理、更科学、更经济的理论或方法。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和科学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生产依靠技术,技术依赖科学的关系,发展到目前的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物质产品生产关系。随着新科学的进步,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个技术发明,甚至就能够创造和产生一个新兴产业,结果能改变某个领域或整个世界。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人类思想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受到全世界重视并且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各国普遍追寻的一个目标。这是一种开创性的活动,需要科学家群体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成功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引发一个行业和相关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革命,因此,在某一领域完成了科技的创新就意味着在该领域拥有了优先发展的权利。 科技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需要有深厚的科技底蕴做基础,科技底蕴丰厚与否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科技创新与科技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科技积累是完成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一般说來,国家的科技底蕴和积累与科技创新成正比,也即科技底蕴和积累多理论创新也越多,理论创新越多的结果带来的是新的技术。当代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科技发达,这与其近代以来科技的积累是分不开的。二战时期美国相对和平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吸引了大批战争国的科学家,他们也将各国科技发展的成果植于美国的大地上,时至今日已开出了绚丽的科技之花。中国走的是一条与美国不同的道路。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工匠传统的国家,自己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科技体系。古代中国技术先进,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然而在科学理论方面却没有什么建树,这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感性、顿悟”型,观察外部世界依靠感性经验,或说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顿悟方式来观察和探索世界,就其宏观发明来说,总体是模糊的,方式方法方面则是思辨和形而上的。西方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对,崇尚“理性+实验”,探索和研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在依靠精确观察和计算,是建立在精确观察和计算基础之上,其过程是用严密的逻辑来开展,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探索和得出自然界或社会某方面的规律或法则。这是一个纯粹化和量化的过程。两种思维方式各自偏重一个方面,但是在科技积累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方法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方法的产生各自与自己所在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也因此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方法方面的价值观念、心理特点等也各不相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各具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区别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区别 盛唐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全面发展的一个时期,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对外交流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局面,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在这一时期,诗歌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且天赋极高的诗人。诗歌体裁丰富多样,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山水田园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而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则是被后人称之为“王孟”的王维与孟浩然则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是他们诗风都较为清淡,描写祖国的大好山川、农家生活的部分较多,且语言朴素,不求辞藻华丽。那么,二者的山水田园诗到底有何区别,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二者的区别。 一、题材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顷大力写山水田园诗的一位诗人。由于他禀性孤高狷洁,虽有蛮强的抱负,但他不愿折腰曲从。当他求仕无门,科举落地后就放弃从官而走向山水。故他的诗比较单纯,有对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对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对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从此可以看出他的诗取材范围非常广泛。 而反观王维的是,虽然没有孟浩然对生活的反映有限,但是却比王维的诗略胜一筹。王诗的题材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王维则是昌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代表了中国山水诗的最高水平。就其艺术创作性而言,远远超越了前人,并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语言 孟浩然诗的语言特点是平淡朴素,平实。例如他的《过故人庄》:“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通过最平淡的语言描写出了田家耕种生活的景象,但这些平淡的语言中又蕴藏了真实的情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底。 王维诗的语言特点是讲求画意、绝冠五言。由于王维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在他的诗中常常把属于绘画的表现手法融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读者创造出生动逼真的画面,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象,例如《终南山》。 三、写作手法 王维与孟浩然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共同特点是都用种叙述的笔调来写诗,很少穷形极相的描写,这是构成他们“清淡诗风的重要因索。两人相比较,王维的诗描写性要强些,更注重把写诗与作画联系起来,在构成诗的画面的时候,注意诗的景物、人物、事物的关系,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世称“王孟”。 王维 是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 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 王昌龄 是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夫子”。李白 是诗仙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杜甫 是诗圣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贾岛 是诗奴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李贺 是诗鬼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白居易 是诗魔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1]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东西方思维模式比较之中西生死观的比较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比较 ————中西生死观的比较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内容丰富,本文将对其中一个微小组成部分即中西生死观进行比较分析。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对待生命,生命是目的还是手段,是权利还是义务,是快乐还是痛苦等,其次是如何对待死亡,是直面死亡还是惧怕死亡,是把死亡当作人生的必然,还是对人的惩罚。研究中西生死观的比较对于我们拓宽在生死问题上的视野有极大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对传统生死观的扬弃,也有利于我们引进西方的优秀思想,为我所用。 一、中西生死观的共同点:重生敬死 中西方虽然有着很大的文化历史差异,但在生死观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重视生的价值,人们都期望能够好好活着,延年益寿。二者也都很敬畏死亡,把人生彼岸看作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希望的地方,对死寄予最后的希望。 1.重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中西方的生死观都重生,爱惜人的生命。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可以看出,他重视的是人而不是鬼神。重的是生,而不是死。道家学派把重生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早期道家学者厌恶世人为名为利为权势而进行的复仇,提倡一种重生至上主义。中国古代还有着很多渴望长生不死的迷信做法,如修炼、求长生不老药等。这些寻求长生的做法,都体现了人们对生的重视,对生的渴望。 西方思想家也重生,他们注重人生的幸福,注重合理的,高效率的,充分的享受人生。 在《荷马史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喀琉斯是死后说:“我宁愿在人间当一个帮工,也不愿在阴间当冥王。”因为在他看来人世问是幸福的,有战争,有荣誉,有美色,什么样的欲望都可以去追求,在阴间,什么都没有。在伟大的死和平凡的生中他选择了平凡的生。自由主义幸福论者特别强调肉体的无痛苦

【课外阅读】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2)

【课外阅读】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二人各有成就,不宜轩轾。"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 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 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日落昏暗,湖江愈显其白,潮来铺天,天地仿佛弥漫着潮水的苍青,日暮时江天空茫在色彩的相衬相生中展示的活灵活现。“泉声咽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导读:本文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与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西藏山南贡嘎县中学单增卓玛 【摘要】山水田园诗是诗人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它源于东晋谢灵运和晋代诗人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虽然,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静闹异同 山水田园诗其诗境隽永,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常常表达诗人对宁静平和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大体相同,都具有清淡、闲适的风格,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尽量保持景物的纯净,力求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自己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感觉。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

近人。”王维因为向佛的原因,他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也透露出深刻的禅意,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之乐趣,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 王维喜欢用“静”字,但他的“静”并不是一片寂静,而是以动衬静。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前面提到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用了山中晚归的洗衣女的声音衬托山中的宁静。此外,《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都是刻意塑造静美的景物形象,出色地表现了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难以言状的静美境界,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动态景物来对比和映衬静态景物,在动态中写静态,又在静态中表现动态,达到静美的目的。孟浩然则喜欢用“清”,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其诗歌内涵是热闹的。比如写田家生活的《过故人庄》,简朴可爱,生动热闹,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什么 中唐时期的诗人,并称为“王孟韦柳”。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王维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

整理之王维孟浩然(十二年教材必背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终南别业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5.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5.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浅谈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从意境上讲,孟诗单纯明净、冲和闲逸,王诗含蓄空灵、富有禅趣;从语言上讲,孟诗平淡朴素、多用“兴象”,王诗讲求画意、绝冠五言;从风格上讲,孟诗孤怀散朗、高旷幽雅,王诗静穆淡泊、清幽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既注重对山水形象作精工的描绘,也注重陶渊明那样通过山水田园表现主体的品格与精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次发展。 关键词:山水田园、意境、语言、风格、单纯明净、平淡朴素、禅趣、静穆淡泊、讲求画意 山水田园诗派是在天宝之际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内容上讲,王孟山水田园诗是那个社会安宁、富裕、和平以及士人从容、恬适、优裕心境的真实写照。从形式上讲,和以上几个方面相适应,它们的风格或明快秀丽,或冲和淡远,只有少数诗歌才显气象阔大。不过,他们也自有不同之处,以下从意境、语言、风格特色等方面简要谈谈。 一、意境 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垂钓作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无论是沐浴在夕阳清辉

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 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诗也随之兴盛,在其兴旺的背景下孕育了一批伟大的文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作。山水田园诗派也随之流光溢彩。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人称“王孟”,他们的田园诗在创作上既有外在的相似,又有内在的区别。王孟诗派的创作将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对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字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相似区别 田园诗源于《诗经》,盛于东晋。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以来,后人不断模仿,继承与发展,使其形式不断趋于完美,但是在感情方面,却越来越趋向自我,田园只是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慰藉罢了。《诗经》中的田园诗是田家繁忙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生活,与后来的田园诗所表现的主题大相径庭,但在诗歌的创作主题越来越丰富,感情及思想内容也趋于深化。王维作为北方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与南方以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的典范,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他们的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王维、孟浩然生活经历的不同 (一)王维——从官途到居途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他从父亲这代开始,迁居到蒲(今山西永济县)。早期的王维酬情满志,对功名充满向往。他也曾怀有“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伟大济世抱负。对生活也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天宝十四载(755)按时乱起,至德元年间(756),叛军攻破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 王维的内心是纠结的,所谓“大隐隐于朝市”,王维虽然身居辋川,但并不是与官场彻底决裂,他还在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可见他即厌恶官场又割不断与官场的联系。他官途的失败,内心的不甘,他即想“半官半隐”在田园山水间来逃避现实的不满,也想“亦官亦隐”重回官场,来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由于王维深受佛教的影响,晚年的王维内心趋于平静,“朝梵林未曙,夜禅心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蓝田山石门精舍》)正是他内心的写照。看似“亦官亦隐”,实际上他的“心灵归隐”比孟浩然更为纯粹,所以在诗中流露出的平静与平和,是他心灵的真实反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有诗人看空一切的思想和超然出世的态度。“筌者在鱼,蹄者在兔”王维的的隐居从心灵上是一种彻底的归隐。 (二)孟浩然——从假隐士到真隐士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曾南游江南、湘,北去幽州,一度寓寄洛阳,往游越州、开元十六年(728),他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榜。随后,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