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嵇康的游仙情结
古今谭概 嵇康遇鬼的故事

古今谭概嵇康遇鬼的故事《古今谭概》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众多奇闻异事的书籍,其中许多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本文将为您讲述书中的一个著名故事——嵇康遇鬼。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神秘的世界,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奇趣生活。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
他性格孤傲,才情横溢,一生追求自由与真理。
有一年,嵇康因事前往阳羡(今江苏宜兴),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那天晚上,嵇康独自一人在阳羡的山间行走。
月色皎洁,凉风习习,四周一片寂静。
嵇康正陶醉于这美妙的夜景,忽然,他看到前方出现了一个白色的身影。
那身影飘飘忽忽,似有若无。
嵇康心中好奇,便加快脚步朝那身影走去。
走近一看,嵇康发现那是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男子,他正站在一棵大树下,似乎在等人。
嵇康觉得此人颇为诡异,便停下脚步,打算观察一会儿。
这时,那白衣男子突然转过头,看向嵇康,微笑道:“嵇康,你终于来了。
”嵇康大吃一惊,心想:“我从未见过此人,他怎知我的名字?”于是问道:“请问阁下是何方神圣?为何知道我的名字?”白衣男子回答:“我乃鬼神,因闻你才华横溢,特来一见。
”嵇康闻言,心中虽有些恐惧,但仍镇定自若,与那鬼神交谈起来。
鬼神告诉嵇康,他生前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琴师,因遭人陷害,含冤而死。
死后,他的魂魄附在了这张琴上,四处漂泊。
今日得知嵇康到此,特地前来相见,希望能与嵇康共奏一曲。
嵇康听后,感慨万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两人找了一处平坦之地,摆好琴,开始弹奏。
那鬼神琴技果然非凡,与嵇康的琴声相得益彰,如仙乐般美妙。
弹奏完毕,鬼神感慨地说:“能与嵇康共奏一曲,实乃我生平之幸事。
只可惜,我已死去,无法再追求音乐之道。
”嵇康安慰他道:“虽然你已经离世,但你的琴艺却流传于世。
我相信,你的音乐之道会继续传承下去。
”鬼神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
最后,鬼神告诉嵇康,他的阳寿已尽,不久将离世。
但他并不悲伤,因为他相信,他的灵魂将升入天界,继续追求音乐之道。
我眼中的嵇康作文350字_小学四年级作文_

我眼中的嵇康作文350字
仿佛再一次看到,嵇康在行刑台上抚琴的悲凉身影;仿佛再一次听到,嵇康因为《广陵散》失传而发出的沉重叹息。
这身影,这叹息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就让我们追寻那遥远的历史,徜徉于诗文间,去感受嵇康吧!
他不屑于官场的尔虞我诈、曲意逢迎,坚定的踏出一条自己的路,远迈不群,藐视权贵。
嵇康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法则。
他酷爱打铁,又爱泡澡,不在意朝中权贵钟会的多次拜访,终于被钟会陷害,锒铛入狱。
很难体会,一个将死之人如何能在刑场坦然地拨动琴弦?我想,台下那三千学士的跪地请愿也许对嵇康也是一种慰藉和支持吧。
也许,离开也是一种解脱,司马氏家族的血腥统治和强权政治,让嵇康这样的有识之士空有一番才情,却无处施展才华。
嵇康虽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被世人尊称为“诗仙”、“诗圣”,但他的名字一样在历史的名册中熠熠生辉。
嵇康的人生经历

嵇康的人生经历嵇康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
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
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嵇康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
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
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吕安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中说: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
《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的养生诀窍。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
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9年第01期人物档案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和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人物素材嵇康的一生隐于竹林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
《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晋书·嵇康传》写道:“(嵇)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 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精神特质的体现。
饮酒避世嵇康好酒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都说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但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鄙视权贵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封为关内侯。
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
钟会却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敬佩有加。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下,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炼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
广陵绝响嵇康读后感

广陵绝响嵇康读后感
嵇康啊,那可真是个传奇又酷到没朋友的人物。
读他的故事,就感觉像是在看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不过这个超级英雄有点特别,他不拯救世界,而是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看他那风度,竹林七贤之首呢。
他往那竹林里一坐,弹着琴,喝着酒,简直就是魏晋风度的代言人。
那时候的风气好像就是大家都在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嵇康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
而且啊,嵇康这人朋友也很有意思。
吕安被诬陷的时候,嵇康挺身而出。
他这朋友做得够义气,可也正是因为这股子义气,得罪了那些小人,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但他肯定不后悔,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坚守正义的人。
读完他的故事,我就想,现在这个社会里,像嵇康这样纯粹的人可太少了。
我们总是被各种东西牵绊着,名利啊,社交关系啊,很难做到像他那样只为自己的内心而活。
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世俗。
同时,他也像一束光,告诉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还是要坚守一些东西的,哪怕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他的广陵绝响虽然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原则的人。
论嵇康的人格魅力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嵇康的人格魅力鲍宜成 安徽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摘 要:人格魅力即心理特征及特有的素质、能力和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而产生的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魅和才智之强,亦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试结合其时代背景、经历来浅论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嵇康;人格魅力作者简介:鲍宜成,文学硕士,安徽宿州人,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95-01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223-262年),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称嵇中散,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著有《幽愤诗》、《声无哀乐论》等。
一、品行高洁 不改素志魏晋时期,社会政治局面黑暗恐怖,迫使文人由过去的清议逐渐转变为清谈,进一步促使文人士子选择崇尚虚无、消极隐退的道家思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玄学。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又说其“旷迈不群,高亮任性。
……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而好老庄之业。
……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山涛叹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从这些细致描述中,我们可初识嵇康,年幼时,孤苦,有奇特之才;成年后,弹琴吟诗,博览群经,偏爱老庄;其不论从人格、才学,还是品貌都颇具独特魅力,好友山涛的高评犹如孤松之独立品行高洁。
嵇康在《幽愤诗》中叙到:“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惟此褊心,显明臧否。
”以致“欲寡其过,谤议沸腾”,在这样情景下,嵇康仍不肯改变素志,最后愿学伯夷叔齐“采薇山阿,散发岩岫”而不改纯朴之志。
康与同时期阮籍的“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寓藏内心的苦痛隐约而发如出一辙。
嵇康因家庭败落,又不愿走仕途之路,被迫在喧嚣的城市近郊和好友向秀一起打铁,这亦是一种品性的自我陶冶;身处战乱的嵇康,无法能够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无奈选择退隐之路,实为智者之举。
嵇康——精选推荐

嵇康浅谈嵇康的思想学院:历史与旅游⽂化学院班级:历史1002班学号:1013010226姓名:孔愿浅谈嵇康的思想内容摘要:魏晋名⼠嵇康作为⼀位思想家,其思想不仅充满了忠、孝、义的儒家情怀,⽽且其“越名教⽽任⾃然”的超然⼼境和独⽴的⼈格更有其⼀份独特之处。
关键词:嵇康儒家情怀⽞学⼈格⾃由嵇康(223~263),字叔夜,汉族,原籍绍兴,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
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林名⼠共倡⽞学新风,主张“越名教⽽任⾃然”、“审贵贱⽽通物情”(《释私论》),成为“⽵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
在整个魏晋⽂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位极有魅⼒的⼈物,他的⼈格和⽂化影响是巨⼤⽽深远的。
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
他精通⾳律,“⼴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个伟⼤⾳乐家的悲剧。
嵇康的⼀⽣反映了乱世求存的⽂⼠的命运。
现实的冷酷⿊暗,使他不得不放下“荣进之⼼”,转⽽追求道家思想的清虚逍遥与神仙道教的永年之欢。
但游仙之趣与隐逸之乐并没有完全消解他内⼼的痛苦,知识分⼦的责任感时时促使他回到现实。
在他的思想中,儒家建功⽴业的热情与道家齐物逍遥的超脱同列,儒家的⼊世忧患意识与道教神仙养⽣思想并存。
嵇康以其渊博的知识、⾼洁的品格为千古世⼈所崇敬神往,但其⽣命悲剧⼜使⼈为之感伤,千载之后犹唏嘘不已。
⼀嵇康的儒家情怀魏晋时期的儒家衰微和⽞学兴起已被学界所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们纷纷弃儒从⽞。
相反,儒家⽂化仍深深潜藏在⽂⼈们的⼼理结构中,是他们在超然物外清谈⽞理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情怀,嵇康也不例外。
嵇康的儒家情怀突出表现在他对曹魏集团的“忠”,与司马⽒集团势不两⽴。
嵇康与曹魏集团发⽣联系源于其婚姻。
这次联姻意义⼗分重⼤。
它⾸次改变了嵇⽒家族的尴尬处境并抬⾼了嵇⽒家族的⾝份和地位。
关于嵇康的姓⽒来历与先世,王隐晋书记载“嵇本姓奚,其先避怨徙上虞,移谯国铚县。
以出⾃会稽,取国⼀⽀⾳同本奚焉。
”这则材料充分证明了嵇⽒家族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向我们解释了与曹⽒集团联姻的必要。
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

论嵇康的神仙道教思想魏晋时期,道教由早期的民间组织逐步向世胄高门渗透,使得大批名士贵族成为它的虔诚的信徒,高层士族们纷纷效仿,一时蔚然成风。
正始时期的玄学名士何晏、王弼、嵇康等都有着学道成仙的宗教信仰,并且付诸实践积极修行,服食导引以求长生。
其时儒学式微,玄风昌炽,神仙道教思想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士人思想上的新变,使得儒学、玄学、仙学鼎足而三,共同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学术思想体系出来。
譬如嵇康,历来被称誉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但罕言其文士道教徒的事实,一方面是他的宗教实践,辟谷导引、服食丹药、求仙访道等实行,见载于史籍;另一方面,就其思想体系而言,历来的看法是源于老庄自然哲学,正象他自己所说的“老、庄,吾之师也”,但考虑到嵇康诗文中漫逸着的浓郁的游仙气息,还有他关于道教养生理论的精微阐发,目之为道教的而不仅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似乎更具有说服力。
以下结合《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早期道教典籍来阐述之。
一汉魏时期,由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与道家学说的逐步复兴,导致儒家经学的式微与崩毁,汉武以来学术思想的大一统局面已然荡然无存。
儒学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道家学说便得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舞台。
何晏、王弼、嵇康等玄学家应运而生,肩负起重建新的文化体系的历史使命,相继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思想。
在他们的努力下,玄学勃兴,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新兴的玄学文化思潮的基点是以儒济道、儒道融通,即以道为体,以经过道家理论改造的儒学为用,亦即内玄外儒之道。
它主张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审视、调和、整肃各种社会关系,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但残酷的现实政治与文化构想的美好蓝图相去甚远,使得玄学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很难以社会政治为途径走向现实。
事实上,自曹操专任刑名法术以来,就使士阶层对现实政治产生出厌倦情绪,及至司马氏假托名教残酷迫害玄学名士,更使得士阶层对玄学文化体系能否陶铸现实政治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以至激发出嵇康、阮籍那样的无君论来。
嵇康读后感

嵇康读后感在阅读嵇康的作品后,我被他那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理解所折服。
他的诗歌作品大多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关于生命的短暂和人世间的无常。
在他的诗中,我看到了对人生的冷静态度和对时代的批判观点。
嵇康的作品《琴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之一。
这篇赋以琴为主题,描绘了琴的音色和演奏的过程。
他用美丽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琴的神秘和琴音的魔力。
他通过追溯琴的起源,表达了对美的讴歌和渴望。
嵇康的写作风格简练而有力,使我感到深深的震撼。
在《琴赋》中,嵇康还表达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统治者的批判。
他提到了各种政治问题,如官员的贪污和虚伪。
他批评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和对百姓的残酷。
他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并对社会的不公和不义表示关切。
《琴赋》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在嵇康的诗中,他经常提到生命的短暂和人的必死命运。
他在诗中描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些描写,他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短暂,唤醒了人们对时间的敏感。
嵇康的另一篇作品《竹枝词》,也是我深受启发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首富有音乐性的诗歌,配以曲调,被广泛传唱。
嵇康在诗中表达了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爱情是一种追求自由的力量。
他通过描写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示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
《竹枝词》还反映了嵇康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他提到了社会上存在的贪官污吏和世俗之风。
他批评了统治者的昏庸和百姓的盲从。
他呼吁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摆脱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与其他文人相比,嵇康的作品更为深刻和悲壮。
他的诗歌和文章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作品展示了他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嵇康的思想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嵇康之后,许多文人都受到他的启发,继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问题。
他的诗歌被广为传唱,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阅读嵇康的作品,我被他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所震撼。
演了一辈子淡泊洒脱,嵇康终于卸下伪装,遗作中展露了他的真面目

演了一辈子淡泊洒脱,嵇康终于卸下伪装,遗作中展露了他的真面目论魏晋风度发起人的影响力,嵇康大概要排第一位。
而嵇康是一个既有思想深度,而且生活态度又极其认真的人,他是怎么想的,就是怎么做的,言行高度一致。
所以,揭示嵇康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解开魏晋风度的“遗传密码”。
而嵇康身后遗留下来的大量著作,也使我们有机会对这位思想家兼反礼教猛士的内心深处一窥究竟。
所谓行为艺术,是把行为当成一种表演,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我所理解的嵇康,恰恰是这样,他的行为、姿态、乃至于人生,都终究是做给别人看的、活给别人看的。
或许这就是他的悲剧人生之所在,也是他与老庄思想的距离之所在。
关于嵇康的遗作。
据《三国志·嵇康传》记载,嵇康留下的著作有六七万言。
鲁迅耗费二十多年时间,把流传下来的著作收集整理,编订成集,共十卷,目录如下:第一卷为诗66首,其中有《幽愤诗》;第二卷是《琴赋》、《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第三卷是《卜疑集》、《稽荀录》、《养生论》;第四卷为《黄门侍郎向子期难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第五卷是《声无哀乐论》;第六卷是《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第七卷是《张辽叔自然好学论》及《难自然好学论》;第八卷是《宅无吉凶摄生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九卷为《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第十卷是《太师箴》、《家诫》。
下面我根据分析的需要,选取其中部分,或详或略加以介绍、点评。
1、《太师箴》与嵇康的政治理想:嵇康对于司马氏掌控的政权之不齿,对于官场文化之不屑,已在《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充分体现。
那么,我首先好奇的是:依着嵇康,他理想中的政治是什么样子的呢?嵇康关于政治的理想和见解,主要在于他的《太师箴》一文,大意如下:上古时代,人民都活得昏昏泱泱的;后来人有了欲望,就有了利害心、成败心。
但是一般人民的胆识不足以自行趋利避害,于是就自然地归心于那种有大仁大智的人。
这种人就是天子。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

世说新语中嵇康的人物形象1. 引言在《世说新语》中,嵇康可算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他的形象,不仅有点儿“古怪”,而且十分吸引人,仿佛那种独特的个性总能让人忍不住想多了解他几分。
要说这位才子,简直是个“才子加怪才”的组合。
他一方面是个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另一方面又是个顽皮的思想者,总是跟世俗的规范对着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 嵇康的个性2.1. “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说到嵇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那种“我行我素”的叛逆精神。
你瞧,他对那些所谓的权威根本不在乎,简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典范。
他不屑于迎合世俗,不论是交朋友还是写诗,都是凭自己的兴趣来。
他写的那些诗词,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真是“有心则灵”。
所以,他在那群士人中显得格外扎眼,让人一见倾心。
2.2. 对音乐的执着除了性格,嵇康对音乐的执着也是让人钦佩的。
他弹琴的样子,仿佛在跟天地对话,心灵的旋律让人沉醉。
就像古代的“琴瑟和鸣”,他用音乐表达情感,打破世俗的束缚。
他的音乐不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一种灵魂的宣泄。
每当他拉起琴来,周围的朋友们都是目不转睛,仿佛连空气都在为他驻足。
可以说,嵇康的音乐才华,简直让人赞不绝口,真是“乐不思蜀”。
3. 嵇康的友情3.1. 交朋友如饮水在朋友的选择上,嵇康同样有着自己的标准。
他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聊聊天,而是非常讲究。
他交朋友就像喝水,得找合适的水源。
他和阮籍的关系就很好,彼此都是“心有灵犀”。
他们一起谈论人生,讨论诗歌,简直像两位“知己”,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样的友情,真是难能可贵,像是“千金难买”的缘分。
3.2. 对朋友的忠诚而且,嵇康对朋友的忠诚简直让人动容。
他不怕得罪权贵,宁愿为朋友两肋插刀。
他曾经为了朋友的冤屈,勇敢地站出来,真是“肝胆相照”。
这种情义,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其珍贵。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朋友感激涕零,更在整个文人圈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都知道,有嵇康这样的朋友,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谈嵇康

谈嵇康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其独特的思想见的。
我认为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嵇康说过“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这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而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情,志趣,更多的是倾向于“无为”。
首先,从他的文学创作来说:他的文字风格大多受老庄影响,表现的是超脱,追求自然的心境。
从其嗜酒如命就能看出他性格中得不羁和洒脱。
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嵇康那种对于权贵的鄙弃,他所追求的是,是个人由里到外的自然表露,一种真性情的抒发。
然后,从他的思想来说:嵇康是一个醉心玄学的人,可以说是到了痴狂的地步。
嗜酒,抚琴,吟诗,作文。
个性洒脱,即使衣衫凌乱,散发宽袍,却依然显现出他的高洁。
他爱好打铁,放逐自我。
打铁累了时,就宽带在池塘里洗澡。
那是一种潇洒生活的体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嵇康就这样着一袭青袍,独立于物外。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他思想的精华,一个“任”字便道出崇尚自然,寻找自由的志趣。
最后,从他的为人处事来说:嵇康将自己的真性情发挥到极致。
他可以一次次拒绝钟会的邀请,将权贵视为无物:他也可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自己的失望。
他更关注的是自身情感的释放,不会为了权位而阿谀奉承,不会为了富贵而放弃本真。
从一言一行中,嵇康体现出的超然物外的自在,正是老庄所想要表达的。
嵇康的言行都和儒家所讲的入世相差很大,儒家推崇入世,实现个人的政治理想,“平天下”是终极目标,而嵇康更喜欢那种自由,摒弃官场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说嵇康的骨子里还是有着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一是他对于曹魏集团的“忠”,在与曹魏集团联姻后,他的观念中已将自己与曹魏当做是一体。
所以即使在于大趋势相悖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与司马氏对立。
其二是“孝”,嵇康本人是很重视家庭和父母的。
在被母亲和兄长的抚养中,他希望的是家庭的和睦。
其三是“义”,他对于朋友是真正做到了讲义气,在生和义中,他选择义,也就意味这选择了对于朋友的维护。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

庄 服 膺 不 怠 。 更 自觉 地 以 老 、 来 与 儒 家 的 “ 教 ” 礼 乐 相 他 庄 世 、 抗 衡 , 至 直 接 表 示 “ 非 汤 、 而 薄 周 、 ” 《 山 巨 源 绝 交 甚 每 武 孔 (与 书 》 。 在 这 一 点 上 , 是 与 王 弼 、 晏 等 玄 学 家 以 老 、 来 解 ) 他 何 庄 释 儒 家 学 说 的态 度 和 做 法 截 然 不 同 的 。 也 流 露 出 他 政 治 上 这 鲜 明的批判姿态 。 嵇 康 的 养 生 实 践 主 要 是 “ 神 ” 这 在 学 理 上 也 正 是 继 承 养 。
是他 强调 “ 养 ” 导 的功 用 , 主 张 从 事 养 炼 实 践 , 定 它 的 即 肯
效 用 ; 他 所 提 出 的养 炼 方 式 、 法 也 正 是 历 来 求 仙 者 所 使 而 方 用 的 。 是 当时 正 在 兴 起 的 道 教 所 宣 扬 的 。二 是 如 前 面 已指 也
为 了 理 解 嵇 康 的养 生 观 念 与 神 仙 思 想 的 关 系 , 以 拿 他 可 与 在他 以 前 的 王 充 作 对 比 。 充 认 为 “ 无 不 死 , 安 能 仙 ? 王 物 人 ” 他否 定药物 可以延年 , 明确 说 :夫 服 食 药 物 , 身 益 气 . 有 “ 清 颇
维普资讯
绝 交 书 》 也 说 : 又 闻 道 士 遗 言 , 术 黄 精 , 人 久 寿 ・ 甚 里 “ 饵 令 意
有 王 凌 ( 5 ) 夏 侯 玄 、 丰 、 王 彪 (5 ) 毋 丘 俭 ( 5 ) 诸 20 、 李 楚 24 、 25 、 葛 诞 ( 5 ) 人 。 也 是 在 这 期 间 . 马 师 废 曹 芳 . 曹 髦 28 等 司 立
游仙诗 嵇康

游仙诗嵇康1. 嵇康简介嵇康(224年-263年),字孟尝,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琅琊区)人。
东晋文学家、音乐家、琴师、思想家。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的成员多有文化人士。
嵇康自幼聪颖,崇尚道德,天性好学。
他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琴曲创作,被誉为“琴中之龙”。
嵇康在文学上更是广泛涉猎,尤其善于诗歌创作。
对当时的人文思潮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着不少的建树。
嵇康的人生非常传奇。
他早年曾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宠爱,但后来由于和当时的权臣王导关系紧张而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他游历各地,和当时的文化名流交好,还曾经与陶渊明一起同游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但是在瓜步之变中,嵇康被诬陷为叛逆,遭到杀害,年仅40岁。
嵇康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体现了他对生命、人性、精神价值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他成为东晋时期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创作中,尤以他的《游仙诗》最为著名。
2.《游仙诗》简介《游仙诗》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被誉为“妙品”,被广泛传诵至今。
《游仙诗》一共分为四十三首,描绘了著名的风景胜地“仙都”(今重庆市)的风情、山水、人情、历史和神话传说。
这首诗的创作,体现了嵇康对于自然万物、人类命运、历史演变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诗歌形式和音乐韵律的独具特色的探索。
目前,《游仙诗》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嵇康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家,被后人赞誉为“文思雅逸,哲理超逸”。
3. 诗文欣赏与评析3.1 诗文欣赏今人游仙踪,夷狄从我游。
交疏咏倾壶,野老指灵愁。
百戏彩云乱,千峰翠彩流。
飘衣上玉墀,舒手拾芳舟。
默归正襟坐,西山百里游。
白日登山尽,黄云随步收。
下视凌涛川,前瞻深壠丘。
隐然兹仙石,凤鸟夹余枲。
乳燕来时早,凤凰饮啄秋。
蜀道冥冥远,衡峰耸苍浮。
开关敷城市,阡陌混金瓯。
远色萦岩壑,高钟缀树楼。
清芳流缕空,蛟龙巢碧流。
隐拱烟岚外,含烟凤阁秋。
论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论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由、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在他的诗歌中,飞鸟意象频繁出现,这些飞鸟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嵇康对自由、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理解。
首先,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着自由和理想。
在古代中国,飞鸟被视为一种自由的象征,因为它们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中,不受任何束缚。
嵇康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尘世的不满,他希望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远离尘世的纷扰和束缚。
例如,他在《游仙诗》中写道:“鸟群迎欢舞,乐哉游仙人。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自由和欢乐,表达了嵇康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其次,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也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在嵇康的诗歌中,飞鸟意象常常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例如,他在《幽愤诗》中写道:“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道家的超脱和玄远,表达了嵇康对和谐、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此外,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还反映了他的乡愁和怀旧之情。
他在诗歌中常常用飞鸟意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例如,他在《思亲诗》中写道:“思故乡之既远,怀良辰之莫留。
”这里的飞鸟意象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嵇康对家庭和过去的深情厚意。
总之,嵇康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
它们既表达了嵇康对自由、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理解,也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乡愁和怀旧之情。
这些飞鸟意象不仅为嵇康的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深入了解。
嵇康诗歌的“玄心”和“仙心”

罚 虽存 , 莫劝 莫禁。 若乃 骄盈肆 志, 阻兵擅权 , 矜威纵 虐, 祸崇
这一点 他在《 太 师箴》 中说 得更直接 :
季世 陵迟 , 继体 承资 。凭尊恃势 , 不友 不师。宰割天下 , 以奉其 私。故君 位益侈 , 臣路生心 。竭智谋 国 , 不吝灰 沈。赏
正始诗 歌创作 的一个 新趋 向 ,嵇 康和 阮籍是 正始 诗人 的代 表, 与 阮籍相 比 , 嵇康 的“ 仙心 ” 更加鲜 明 , 与 其人生 的价值 取 向密切相 关 。嵇康 在诗文里 一再提及 的是服食 养生 。 亦 是其 人 生追求 。 同时 , 嵇康善 谈玄理 , 其存世 多篇“ 论” 皆是 与人反
潜 龙育神 躯。跃鳞 戏兰 池。延 颈慕大庭 。寝足 俟 皇羲 。
期, 尤 其 正始 时期 , 此 时 政坛 风谲 云 诡 , 司马 氏与 掌权 的曹 爽集 团斗 争 进入 了 自热 化状 态 , 大 概 在正 始 年 间 , 嵇 康 入
洛, 《 文选 》 卷二 十一 颜延 之 《 五君 咏 》 注 引孙 绰 《 嵇 中散传 》
日: “ 嵇 康作 《 养 生论 》 , 入洛, 京 师谓 之神人 。 ” [ , 】 不 久 , 嵇康
庆 云未 垂景 。盘桓朝 阳 陂。悠悠非 吾 匹。畴肯应 俗宜 。殊 类 难偏周 。鄙议 纷流 离。撼 轲丁悔 吝。雅 志不得 施。耕 耨
感 宁越 。马席 激张仪 。逝将 离群侣 。杖策追 洪崖 。焦 明振
之道, 诗 的“ 玄心” 尤重。 同时, 其人 生价值 追 求是 求仙 和服食 养 生 , 不仅承认 仙人 的存在 , 而且 心 向往之 , 采 药、 服食 成 为他 生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摘要]从魏晋时起,道教由于受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开始分化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的民间道教。
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
神仙道教本是士族文化的产物,因而对当时的名士文人产生了深刻之影响。
嵇康就是一个典型之例,他不但心仪老庄,更语类道仙,潜心养生、采药服食以成神仙是其一生的兴趣所在,也是其道教神仙信仰极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道教;神仙;神仙信仰;养生魏晋时期是由汉末的早期道教向南北朝时期成熟的教会道教发展的过渡阶段。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起义以及五斗米道的割据,使得统治阶级对道教在社会上的流布深以为患,对道教开始采取镇压、限制和利用的两面政策。
道教内部因此产生了分化与变革。
“在这一阶段,……天师道向上层士族社会传播,适应士族社会需要的神仙道教开始形成。
从此道教分化为士族神仙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两个较大的层次”[1]。
一些门阀贵族也开始大量招致神仙方士,使得那些方士们得以亲近门阀贵族,在他们中传播神仙信仰。
一些著名的文人好老庄之书,亦好养生之术,并为之著书立论,嵇康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文将对嵇康的神仙信仰以及他对神仙道教理论如道教养生学的贡献加以深入考察。
一从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来看,嵇康这样的知识分子如此青睐神仙信仰,是新的文化现象,其背后有当时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魏晋是一个政治极为黑暗的时代,传统儒家的纲常名教在当时面临着人们前所未有的怀疑,处在信仰崩坏的边缘。
而魏晋的统治者都是靠篡夺政权而上台的,他们为维护自身的统治,竭力打着维护传统“名教”的旗号,试图为自己的上台寻找合法性之根据。
在实际政治活动中,他们干的却是违背甚至戕害名教的勾当,政治上残酷迫害异己,思想上控制人们的言论自由。
“由于统治集团之间争夺权势,互相残杀,高门贵族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失势者中有的感到前途暗淡,悲观失望,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在行迹上便趋于崇尚老庄,专务清谈,且喜养生方术”[2]。
试论嵇康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的形成

试论嵇康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的形成
廖映红
【期刊名称】《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14)002
【摘要】嵇康的神仙思想融道家和道教思想,认为“一、世上有神仙,但不可以学得;二、养生可以长寿。
”这种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神仙思想被转化为文情和诗思表现出来,在文学史上创造独具特色的艺术成就。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廖映红
【作者单位】临沧教育学院中文系,云南临沧6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49
【相关文献】
1.论曹操的神仙思想及其游仙诗 [J], 刘育霞
2.嵇康的道教观与游仙诗创作 [J], 梁保建;
3.嵇康的道教观与游仙诗创作 [J], 梁保建
4.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及游仙诗歌创作 [J], 栗春娜;
5.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及游仙诗歌创作 [J], 栗春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嵇康的故事

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住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但是他的祖父为了逃避仇家,迁到现在的安徽,而且改姓为嵇。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嵇康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夜游的故事嵇康晚上住在仙台,游山玩水一天之后,正准备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的嵇康,突然听见在山谷的深处传来悠悠扬扬的琴声,嵇康觉得很好奇,大半夜的为什么会有在弹琴,而且琴声又透出如此孤寂的味道,让人想要知道这个弹琴的人。
不如我去拜访一下这位在深夜弹琴的音乐家,于是嵇康就决定放弃休息,他随着声音一路走去,来到一家茅草屋前,远远的就看见屋内有一盏孤灯,在风中摇曳着辉光,想必就是这家了。
越走越近,琴声的悠扬越加让嵇康欲罢不能,他迫切的想要见到这位弹琴的乐师。
走进茅草房,嵇康轻叩房门,主动报上姓名,一个美丽的女子从屋内走出来,伴随着一股淡淡的香气,眼前这位谜一样的女子让嵇康心中充满疑虑,他有太多问题想要向面前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弄清除了。
女子对嵇康说,先生您来到我简陋的小屋实在是我的荣幸,不如进屋来坐一会吧,你看这夜黑得那样深邃,在这个宁静的世界,你我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吧。
嵇康走进屋内发现,看似简陋的小屋被装饰的很好,女子的家具摆放的落落有致,丝毫没有一丝脏乱,空气中弥漫的阵阵芳香让身子变得极其放松,在这样的环境下,弹奏一曲真是惬意。
女子泡了茶来招待嵇康,两人聊天之后嵇康才知道女子是山里的女鬼,只是因为有牵挂,不能成否,变成这山中的守护神,晚上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想起前生记忆,弹一首小曲来为自己解闷。
今天不巧把先生引来了,也算是与我有个伴吧,嵇康也感觉到这冥冥之中应该是早有安排,这次的相见一定不是巧合,两人聊了一个晚上。
嵇康托孤的故事三国时期曹魏末年,司马集团为了争夺政权,弄得官场异常腐败,很多有才学的人多不愿从官,为国家做事,有七个比较有成就的文人,就以身作则。
他们常常在竹林里游荡,时而吟诗饮酒作对,时而弹琴唱歌舞蹈,试图寻找乱世中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嵇康的游仙情结探微
【摘要】:嵇康是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
嵇康虽是以论文闻名的作家,但
是其游仙诗却又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分析嵇康的游仙情结,我们了解到他的羡仙情绪是源自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本真性格的执着保持。
【关键词】:嵇康游仙诗世俗乌托邦
嵇康的游仙诗共有两首,其中一首为四言诗,现在仅存残句:
“翩翩凤辖,逢此网罗。
”
另一篇作品是比较完整的五言诗: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炯无双,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
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
飘飖戏玄圃,黄老路相逢,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
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
《神仙传》谓“嵇叔夜有迈世之志”,或许这正是这首诗的立意。
他的求仙欲望十分强烈,几乎陶醉在自我幻想的神仙境界之中。
嵇康通过对神仙生活的描绘:“戏玄圃”、遇黄老、采药、服食仙丹……表达自己的终极追求:“长与俗人别”。
嵇康在《秋胡行》(其六)中写道:“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练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
反复吟诵此诗,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对求仙的虔诚和热情。
诗人希望通过道教学说中所说的服食神药的方式达到“行游八极”的神仙境界,远离俗世的生活轨迹。
而在《重作四言诗七首》(第七)中:
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上荫华盖,下采若英,受道王母,遂升紫庭,逍遥天衢,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我们可以看出嵇康不食人间烟火,完全脱离世俗生活的幻想。
通过简略地分析以上几首游仙诗,我们不难看出嵇康试图在仙境中求得精神的解脱。
诗人在现实中越是感到压抑,在诗歌中越体现成仙的完美和快乐,越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愤激。
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对人世的生活是有厌倦之感的。
在艺术风格上,虽说嵇康的诗清新自然,质朴朗畅,刚健有力。
但是嵇康的诗歌议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他的一些作品往往情旨毕露,缺乏感染力。
钟嵘以为嵇诗“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明·陆时雍谓“嵇阮多材,然嵇诗一举殆尽”,都是针对嵇诗缺乏含蓄之美而言的。
所以,总的来说嵇诗的艺术价值并不高。
但是如果想全面了解嵇康的思想和矛盾情绪及文化人格,以嵇康的游仙诗作为切入点,分析嵇康的游仙情结,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嵇康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游仙情结,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冥思玄想,而是由现实生活所激发出来的诚挚、深沉的感情寄托,这是与虚伪的名教和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心志的曲折反映。
魏明帝时,嵇康20岁前后,被曹操的儿子沛穆王曹林看中,把女儿长乐亭主下嫁给他,他成了皇室的外戚。
嵇康举家迁往曹魏宗室聚集的河内郡,就是现在的云台山风景区一带。
相传太行山支脉有白鹿山,上有天门谷、百家岩(一说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即嵇康隐居处。
正是在这豫、晋两省交界之地,在磊落雄壮的太行山环抱中,在那清幽的灵山秀水之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名士相与友善,常聚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之“竹林七贤”。
他们啸傲山林,弹筝抚琴,饮酒咏诗,高倡自然。
但是与此同
时,司马氏集团步步进逼,渐渐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捕杀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以及何晏等八人,夷其三族,杀戮数千人;逼死王淩,诛楚王曹彪。
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及夏侯玄;又以荒淫不孝罪废黜皇帝曹芳……
他他们还加紧网罗人才,“礼”、“法”并用,软硬兼施。
咸熙二年八月(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年底,曹奂禅位,司马炎代魏称帝,成了晋武帝。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名士”们,逍遥于林泉之间,旷放不羁,固然与汉末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潮有关,但更为切实的原由是躲避司马氏集团的笼络、威逼和利诱。
最后连好友山涛、王戎、阮籍等都相继走出竹林。
现实是险恶丛生,危机四伏的,无法给嵇康任何安全感。
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嵇康追求另外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
这就是嵇康只能向成仙靠拢的原因。
嵇康没有游刃有余的避祸之法,他既不能逃离时代的玩弄,又不愿违背自己的本性。
现世生活让他窒息,在他眼里世俗世界极其丑恶,处处充满司马集团血腥的气息。
唯独逃离尘俗生活,到达无是非黑白喜恶之分的仙境,精神才可以解脱。
但是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不可能,如今天下归司马集团所有;独善其身——做不到。
嵇康虽有隐逸的意识,却没有隐逸的性格。
刘熙载说:““叔夜(嵇康)之诗峻烈,嗣宗(阮籍)之诗旷逸。
”(《艺概》卷二《诗概》)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诗人的生活、思想特别是性格上的差异也有密切关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指出: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是以……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刘勰认为嵇、阮创作风格不同,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情性”不同,叔夜“直叔夜“直性狭中”“遇事便发”,这就是“俊侠”。
嵇康写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死的直接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就是嵇康的“俊侠”之气。
嵇康与世俗不合所致的痛苦,使他难以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他常常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与社会的隔膜而独享了寂寞,却又无所适从,求仙似乎是一条好的道路。
不需要遵循礼法,又完全抛弃了儒学的束缚。
“俗人不可亲,松乔是可邻。
何为秽浊间,动摇增垢尘”(《五言诗》其二)如此坚决地舍弃凡俗,厌恶世俗,如果求仙成功,与其说是得道升仙,不如说嵇康在无所适从中想要的是旷世孤独!
嵇康的求仙情结其实掩饰着他思想真实的一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嵇康有较多的人生痛苦,并往往因为不能够率直地表现而使痛苦更为深重,不是游仙可以解脱。
所以,这种情结只是在为自己建构一个精神乌托邦,每当在现实中碰壁时便回到乌托邦中。
当然,嵇康借游仙以舒怀,既表现了慷慨激昂的豪情,又充满了排解抑郁的轻举远飏的逸兴,显示了诗人博大宽广的精神境界,使人振作,使人感奋。
其寥亮之音,永传后世,横天之翼,高扬千秋。
【参考文献】:
1.阮忠. 论阮籍、嵇康诗歌的文化品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
(06)
2.崔富章. 嵇康的生平事迹及《嵇康集》的传播源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1999.(04)
3.李昭君. 嵇康尘俗意识探微. 《语文学刊》2009.(07)
4.皮元珍. 璀璨的余晖——论嵇康四言诗《古代文学研究》2003.(01)
5.徐公持. 理极滞其必宣——论两晋人士的嵇康情结《文学遗产》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