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演替趋势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方法及发展之我见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方法及发展之我见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方法及发展之我见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及设计发展建议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设计发展Abstract:This paperis mainlyfrom the designmethodof landscape plant communityand design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are analyzed,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s;plant community;design method;design anddevelopment1、前言近年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

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美化城市,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栽植过程。

植物材料基本是移植而来的,移植成活率及植物长势是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反指标,而植物群落的设计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方法进展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提出“设计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质量”。

正式开展了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性研究应用,针对湖北省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提出了知识型、抗逆型、保健型、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防护型7种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强调从功能角度进行植物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设计配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植物群落为基本单位”,认为“绿化系统内建立大量开敞绿地的同时,应注意植物群落结构构建的研究,因为在自然界,植物都是以群落状态存在的”;以及借鉴“接近自然的林业”的理论观点,为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还必须有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以现存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基础予以保护、改造和发展”。

综上所述,有关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研究,主要从特定功能目标要求、特定群落结构特征或特定景观美学特征,进行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选择与配置的研究。

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
H 3.3219(lg N 1 s ni lg ni)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生活型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第二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二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比较内容 起点 速度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
了的地方
地下茎)的地方
缓慢
较快
趋向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的阶段的多 少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通过探究学习群落演替的过程,掌握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群落演替过程的能力, 提升科学思维素养并完善生命观念。
2.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 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3.“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 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 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 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即使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也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1)在从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1)经历时间长且速度缓慢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经历时间短且速度较快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群落的演替详解

群落的演替详解

顶级阶段
5、演替一定能成为森林吗?
不一定,只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会演替成森林。
6、火山爆发后发生的群落演替能恢复原来 的群落结构吗?
不能,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7、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类型 内容
起点
初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环境
次生演替
本节聚焦:
1、群落演替有哪些类型。 2、演替的大致阶段如何。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
1883年8月7日,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 托火山爆发,炽热 的岩浆滚滚而出, 所到之处生物全部 死亡,成了一片裸 地。而今,那里却 是植被茂密的树林。
弃耕的农田 废弃的庄园
课堂小结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演替的类型
人类活动
影响
群落的演替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练习巩固
1.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B )
A.影响因素不同
B.初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2.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 D ) A.灌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
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D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黄河阶地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河阶地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_
C ia hn )
Ab t a t h r r r a i e e c sbewe n t p g a h f f rnt e rc sa d fr t n tmeo v ra d s r c :T e e we ege tdf r n e t e o o r p yo e di e ra e n omai i fr e n t o i ha e tifu n e n c mmu i tu t r n u cin s c sp a tc mmu i pe isc mp st n p ce i d g a l e c so o r n n t sr cu e a d f n t u h a ln o y o nt s ce o o i o ,s e isd- y i
( d iirt nB ra ig nsa ai a N tr eev a s r i e as uh n 3 10 , m n t i ueu o X n l ghn N t nl aua R sreo G nuPo n ,G nu Y zog 7 0 0 , 4 sao f o o l f vc
i v si t n Wa a r d o to n u n e fd f rn er c n p a t o n e t a i S c r e u n i f e c s o i e e ttra e o ln mmu i fap n a o T e rs l g o i l f c n t o l i e me d w. h e u t y s
第 3 卷第 3 7 期
21 年 9 02 月
甘 肃林 业科 技
J u n l f n uF rs yS in e n e h o y o r a Ga s oe t ce c dT c n l o r a g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第四部分植物生态学-演替

第四部分植物生态学-演替
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 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例如森林采伐后的皆伐 迹地、开垦草原、火灾和毁灭性的病虫害,都能 造成次生裸地。
次生演替特点:由外部干扰所引起,演替速度往 往较快。
北美高原森林次生演替过程的物种变化
• 乔木种数量变化
• 鸟类数量变化
弃耕地的演替过程中物种变化
• 植物群落的演替: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 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 接着另一个阶段,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 自然演变现象。
• 演替系列:
密西根湖边的沙丘
瓦尔明,1880s
考尔斯,1896 赛尔弗,1913
奥尔森,1958
弃耕地的植物演变
耕地
一年生 杂草
多年生 杂草
灌木
• 两者对干扰的作用认识不同
– 平衡说认为干扰是群落发展过程的噪音 – 非平衡说认为干扰是群落发展的动力
• 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 平衡说强调群落处于平衡点时的性质;虽然承认其 发展趋势,但对时间和变异性强调不够。
– 非平衡说强调群落远离平衡点时的变化过程,强调 时间和变异性。
群落的动态
• 季节动态
地带性顶极和非地带性顶极 地带性顶极在水平分布上与气候带相适应,成带状分布;非
地带性顶极虽然也受大气候的影响,但局部环境条件起决定 性作用;有多少个演替系列就有多少个顶极。
顶极格式假说
顶极格式假说(Climax pattern hypothesis) 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 任何区域的环境因子都是不断变化的,随 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 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 一个区域的植被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 成一个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 优势顶极=气候顶极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1.引言1.1 概述概述:植物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分类方式。

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演替是一种自发的生态过程,是植物群落动态发展的结果。

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物种类相继在群落中出现、繁荣或消失的现象。

这些自然因素的变化可能是季节变化、气候周期性变化、火烧、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引起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对植物群落演替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如农业、林业、园林绿化等,都可能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引起植物群落演替。

例如,森林砍伐、石油开采、城市建设等都会破坏原有的植物群落,同时引入新的植物物种,改变了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

就植物群落演替的分类而言,可以从演替过程的方式和演替速度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演替过程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演替和间接演替。

直接演替是指新群落的形成不依赖于旧群落的破坏,而是在原有植物群落内部的某个环境适宜的区域中,新物种逐渐成长并取代旧物种的过程。

间接演替则是指旧群落在遭受破坏或消失后,新物种通过种子扩散或其他方式进入并建立新群落的过程。

与演替过程的方式不同,演替速度的不同可以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两类:逐渐演替和突变演替。

逐渐演替是指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是逐渐进行的,比较平缓,新种群的建立和旧种群的消失比较平衡。

突变演替则是指植物群落的变化是较为剧烈和快速的,新物种迅速取代旧物种,演替过程相对较短。

综上所述,植物群落演替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生态过程,可以根据演替过程的方式和演替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了解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在第二部分对植物群落演替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演替过程的方式和速度的不同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调查与
分析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植物资源调查 • 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因素 • 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意义
植物群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对维持 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落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和演替机制。
THANKS
生态恢复与重建
植被恢复
通过人工种植、自然恢复等方式, 对退化、受损的植物群落进行恢 复和重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改良
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 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
环境条件。
水源保护与涵养
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涵养,保 障植物群落的水分需求,促进生
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方式
合理采收
科学研究
在保护植物群落的前提下,根据植物 生长规律和生态需求,合理安排采收 时间和采收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
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分类和利用等方 面的科学研究,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生态旅游
利用植物群落的景观和生态资源,开 展生态旅游活动,让人们在欣赏自然 美景的同时,增强对植物群落多样性 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态恢复与保护
在调查的植物群落中,存在明显的优 势种群,这些优势种群对群落的结构 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调查范围有限
由于时间和经费等限制,本次调查范围有限,可能存在一 定的地域局限性。
物种鉴定存在误差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局限性和鉴定难度,部分物种鉴定 可能存在误差。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327
6. 等级演替理论(Hierarchical succession theory) 该理论是 Pickett 等(1987)提出来的,他们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演 替原因和机制的等级概念框架,称之为原因等级系统(Causal hierarchy) 。该框架有 三个基本层次:第一,是演替的一般性原因。即裸地的可利用性,物种对裸地利用 能力的差异,物种对不同裸地的适应能力;第二层次是以上的基本原因分解为不同 的生态过程,比如裸地可利用性决定于干扰的频率和程度,种对裸地的利用能力决 定于种的繁殖体生产力、传播能力、萌发和生长能力等;第三层次是最详细的机制 水平,包括立地—种的因素和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演替的本质。这 一理论较详细地分析了演替的原因,并考虑了大部分因素,它有利于演替分析结果 的解释。 7.其它理论 演替的机制理论尚有多种,有的也广为人知,比如 Whittaker 和 Liven(1977) 把演替分为 4 种基本类型,一是替代演替,其实质是促进模型;二是直接演替,即 没有中间阶段,干扰后物种直接重建。直接演替在极端环境下,如沙漠是常见的; 第三是循环演替;第四是镶嵌演替。后两种演替类型不够严格,但在反复受到干扰 的地方也是常见的。有的学者认为,生态演替实质上是由斑块(patch)的变化而引起 的,这里斑块指种群斑或小群落斑块,因而提出镶嵌体学说,但是斑块的变化是演 替的现象,而不是演替的根本原因所在。 还有的学者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 提出生态系统发展理论 (Margalef 1967, Odum 1969), 如果细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该理论与 Clements 学说只是一个问题的两 种提法。
第一节
演替的理论和学说
自 20 世纪初以来,演替成为生态学中最重要而又多争议的基本概念之一。即使 在普通的生态学研究和教学中,演替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尽管各学者的 理解有所不同。对于演替发生的机制问题则更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现有的演替 机制理论和学说多达数十家之众。在这里我们仅介绍几种主要的、有发展前途的学 说。 在一个从未生长过植物或者原来群落被完全破坏而不复存的裸地上,一旦有植 物种的个体或繁殖体迁入或以某种方式传播而出现,并开始定居、生长发育及繁衍 后代,那么该裸地上的演替便发生了。接着一个植物群落接着一个植物群落相继地、 不断地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直至达到顶级群落(climax), 即达稳定状态。这个 一系列的演替过程就是一个演替系列(sere)。其中的任一个单个群落被称为系列群落 (Seral community);最初在裸地上形成的群落称为先锋群落(Pioneer community);最 先定居的种叫作先锋种(Pioneer species)。在演替过程中,任何在植物种类或结构上 具有特色的群落或片段(segment), 称作一个演替阶段(stage)。但是,植物群落演替过 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演替阶段是人们为了叙述的方便而人 为划分的。下面我们讨论现代演替理论。 1. 促进作用理论 该理论是最早的和经典的演替理论,是 Clements(1916)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 为植物群落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超有机体,通过演替,群落只能发展为一个单一的气 候顶级群落(climatic climax) 。群落的发展是渐进的和有序的,从一个简单的先锋 植物群落最终发展为复杂的顶级群落。该理论认为,演替的动力主要是生物之间及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最早定居的植物改造了环境,从而有利于新物种的定 居生存,这一过程一再发生,直到顶级群落产生为止。每个演替阶段的发展都促进 了下一阶段的产生,并由此而得名。该理论还认为,演替是有一定方向的,都是朝 着顶极发展,因而其过程是可以预见的,即每个阶段的区系组成和环境特点基本上

植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植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植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植物群落是指由许多植物个体组成的生物群落,其结构和演替变化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动态变化的原因。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组成:1. 物种组成:群落内的物种种类和数量。

不同的植物物种在群落中担任不同的生态角色,如优势种、次优势种和伴生种等。

2. 资源分配:各植物个体在生存与繁殖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数量,主要包括土壤养分、水分、光照和空间等资源的分配。

3. 空间结构:植物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如树冠层和亚层的分布、光环境的垂直分层以及实生代和幼苗的空间格局等。

第二节: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原因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1. 自然干扰:自然干扰包括火灾、风灾、洪水和地震等,这些干扰能够改变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

2. 人为活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植物群落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土地利用的改变、林业经营和城市化进程,都会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3. 物种间相互关系: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植物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以及植食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第三节:植物群落结构的生态意义植物群落结构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 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

2. 生态功能提供:植物群落通过其结构提供了各种生态功能,如土壤保持、水循环、气候调控和氧气生成等。

3. 植物群落演替:植物群落的结构动态变化是一个演替过程,不同阶段的群落结构对生态系统的演替和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变化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干预和保护措施,可以促进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它收敛在一个稳定的组成中,在这个稳定组成中,种的比例不依赖于群落初期成分, 只依赖于更替概率矩阵。因此,收敛本身没有独立的生物学意义。生物意义仅决定 于演替概率矩阵的结构。May(1976)描述了几种线性演替的类型:经常的块状的 破坏型群落演替、必然的演替、竞争导致演替及半现实性演替(图 12.1) 。 2.非线性模型 该模型所描述的演替规律是由于频繁的干扰,演替并不是一个收敛过程。
CT C0 S T aiviS T aicii T
(12.1)
式中,CT 是 T 时间后的成分,在 T 时间范围内,S 可以测得; ai 是常数,i 代 表 S 矩阵的行或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森林的成分将逐渐由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占优势, 其他特征向量对于群落成分的作用,取决于它们特征值的大小。具有小特征值的成 分,衰退很快(May 1976) ;具有大特征值的衰退缓慢。明显不同的和可能持久的破 坏(A, B, C)的次数,可以用 S 特征值的离差来衡量。 在具体的研究中,非线性演替可以用局部线性化方法处理。赵松岭等( 1981) 在研究针茅草原放牧衰退演替中就是采用了此方法。 3.个体优势模型 该模型是 70-80 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森林演替中应用较为广泛。个体优势模型强 调种间竞争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物种替代过程中的重要机制,同时强调优势种群动 态在演替中的主导作用。该模型将植物个体或种群在生理、生态、生活史等特征上 的差异结合到模型之中,由此而引起群落的动态过程。在现代研究群落动态的计算 机模型中,个体优势模型有着重要地位。 个体优势模型一般以一些基本的函数为依据,比如以下的三个函数: (1) 最适条件下的树木增长
326
是可知的。因此,也有人将该理论称为接力植物区系学说(Relay floristics)。Clements 将演替的基本过程分为六个步骤或阶段: (1)裸地形成; (2)迁移(migration) ,即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到裸地; (3) 定居(ecesis), 即种子萌发并开始生长; ( 4) 反应 (reaction) 即由于植物生长改变了环境,改变了的环境又作用于植物,使一些 原有的植物不宜生存,而有利于新来种的生存; ( 6)稳定化(stablization) 群落不断 地发展,最终达到顶极群落。 2. 初始植物区系学说(Initial floristic theory) 该学说是 Egler(1954)提出来的,他认为演替具有很强的异源性,因为任何一个 地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植物种首先到达那里。植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每 一个种都试图排挤和压制任何新来的定居者,使演替带有较强的个体性。演替并不 一定都是朝着顶极群落的方向发展,所以演替的详细途径是难以预测的。该学说认 为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 寿命较长的种。显然, 这种替代过程是种间的,而不是群落间的,因而演替系列是 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这一学说也被称作抑制作用理论。 3. 忍耐作用学说(Tolerance theory) 这是 Conell 和 Slatyer(1977)提出来的,他们提出了三重机制说,包括促进理 论和抑制理论,而这个机制和前面讲的二理论基本一致。忍耐理论认为,早期演替 物种先锋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种都可以开始演替。植物替代伴随着环境资源递 减,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种。演替就是靠这些种的侵入和原理来 定居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决定于初始条件。 4. 适应对策演替理论(Adapting strategy theory) 该理论是 Grime(1989)提出来的,他通过对植物适应对策的详细研究,在传统 r和 k-对策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三种基本对策:R-对策种,适应于临时性资源丰富 的环境;C-对策种,生存于资源一直处于丰富状态下的生境中,竞争力强,称为竞 争种;S-对策种,适用于资源贫瘠的生境,忍耐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叫做耐胁迫种 (Stresstolerent species)。Grime(1998)提出,R-C-S 对策模型反映了某一地点某一时刻 存在的植被是胁迫强度、干扰和竞争之间平衡的结果。该学说认为,次生演替过程 中的物种对策格局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一般情况下,先锋种为 R-对策,演 替中期的种多为 C-对策, 而顶级群落中的种则多为 S-对策种。该学说对从物种的生 活史、 适应对策方面而理解演替过程做出了新的贡献。 该理论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 但到目前为止, 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许多学者试图从实验研究中论证这一学说。 5. 资源比率理论(Resource ratio hypothesis) 该理论是 Tilman(1985)基于植物资源竞争理论而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个 种在限制性资源比率为某一值时表现为强竞争者,而当限制性资源比率改变时,因 为种的竞争能力之不同,组成群落的植物种亦随之改变。因此,演替是通过资源的 变化而引起竞争关系变化而实现的。该理论于促进作用学说有很大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