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修订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兴国战略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科教兴国战略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
但其增长点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解决好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为此,中国于1 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
这个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
在当前,更要着重加强和扶持科技与教育,为国家的近期发展和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提高生产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尽快地建立起高科技企业,同时要加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重视创造性的科研工作。
科技和教育具有双重的功能,既能为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手段,又为持续的、长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今天科技和教育能够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从而提供效益,是在此之前的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所作的回报。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作出了规定:
到2000年的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
在工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
进展。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着提高。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本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到2010年达到以下战略目标: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繁荣科技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
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有显着提高。
重大学科和高技术的一些领域的科技实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
主要领域的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一些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
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科技工作必须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
要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还可以组建科技企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
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基础性研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前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重点解决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规范有效的多渠道投入体制,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九九八年二月四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
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
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这是毫无疑义的。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这个体系应当包括以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为核心的知识创新系统、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以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的知识传播系统、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系统。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要尽快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要重视从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中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
要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和技术培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
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开展群众性科技
活动,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反对各种伪科学活动,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风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由柳洪平创建。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什么是科教兴国及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2008-06-01 13:26
什么是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
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何在?
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1)加速科技进步;(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
答: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哦、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09年谷超豪(1926—,着名数学家),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08年王忠诚(1925—,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化学家)
2007年闵恩泽(1924—,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着名植物学家)
2006年李振声(1931—,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着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着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4年空缺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着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着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着名专家)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着名物理学家)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着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16位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届获奖者籍贯、院校等分析
一、校友统计:
北京大学4人:
王选、黄昆、王忠诚、吴征镒
清华大学4人:
王永志、金怡濂、吴征镒、叶笃正
交通交大2人:
徐光宪、吴文俊
中央大学2人:
闵恩泽、刘东生
浙江大学2人:
谷超豪、叶笃正
南开大学1人:
刘东生
哈工大1人:
孙家栋
同济大学1人:
吴孟超
山东农业大学1人:
李振声
西南农学院1人:
袁隆平
其中吴征镒、叶笃正、刘东生三人分别列入两所大学。
二、籍贯统计:
辽宁:
孙家栋、刘东生、王永志
山东:
王忠诚、李振声
浙江:
谷超豪、徐光宪
北京:
黄昆、袁隆平
上海:
王选、吴文俊
天津:
叶笃正、金怡濂
江西:
吴征镒、袁隆平
江苏:
金怡濂、王选
四川:
闵恩泽
福建:
吴孟超
其中金怡濂、王选、袁隆平分属两个省市。
三、院士分布: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
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中科院院士12人,工程院院士6人。
同时是两院院士的闵恩泽、王选。
当选院士时最年轻的是黄昆,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6岁。
其次吴文俊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8岁,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39岁。
当选院士时年龄最大的是吴孟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69岁),王忠诚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69岁)。
其他绝大多数当选时年龄介于55-65岁之间。
除去黄昆、吴文俊、吴征镒,其他1 3人当选院士时平均年龄62岁。
全部16人的平均年龄57岁。
四、获奖时年龄:
吴征镒(91岁)、叶笃正(89岁)、徐光宪(88岁)、刘东生(86岁)、吴孟超(83岁)、闵恩泽(83岁)、王忠诚(83岁)、谷超豪(83岁)、黄昆(82岁)、吴文俊(81岁)、孙家栋(80)、李振声(75岁)、金怡濂(73岁)、王永志(71岁)、袁隆平(70岁)、王选(64岁)
平均年龄80岁。
其中王选、黄昆、刘东生三人已经病逝,分别享年69岁、86岁、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