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为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基本理念,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认识0-20的数,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大于小于符号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物体的分类、画图形、拼图形、认位置等。

各章节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材特点与优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1.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2.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感。

六、教材不足与改进建议当然,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个别知识点存在难度较大或过于抽象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相关内容。

2.部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素材不够丰富多样,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建议进一步增加活动素材的多样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析一、认识数与数的组织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数与数的组织是首要的内容。

通过教材,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字的含义以及数字间的关系。

教材采用了数字图片、实物图片和故事情节等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1. 数字图片的讲解教材通过清晰的数字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每个数字的形状和构成。

例如,数字“1”是由一个竖线组成的,数字“2”是由两个弧线组成的,数字“3”是由两个弧线和一条直线组成的,以此类推。

通过观察和模仿图片,学生可以渐渐掌握数字的外形特征,并能正确书写每个数字。

2. 数字的编排与组织教材中将数字进行编排和组织,例如将1-10的数字依次排列在一张表格中。

这种编排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为后续的计数和排序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数的编排和组织,教材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数的整体概念,从而为后续的数学操作做好铺垫。

二、认识几何图形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几何图形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命名和描述这些图形。

1. 图形的形状与特征教材中通过清晰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

例如,正方形具有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的性质,矩形具有两对相等的边和四个直角的特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图形,学生能够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而记住各个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图形的命名与描述教材中通过实物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命名和描述几何图形。

例如,通过一张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多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梯形等。

教材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这种活动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数的计数与排序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数的计数与排序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教材的引导,学生学会了正确进行计数和排序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统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小学数学教材。

该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启蒙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2.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初步计算能力;3.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安排本册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2.简单的加减法: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减法的初步认识等;3.几何图形:了解圆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4.其他:包括认识钟表、简单的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化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情境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合作探究教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练习设计本册教材的练习设计注重基础性和应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题量适中,难度逐步提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同时,练习设计还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评价建议本册教材的评价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目标: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2.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口头表达、观察评价等;4.评价反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指导改进方法。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新编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结构合理,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具体包括:1-5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位置、统计、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策略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本册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测试、书面测试、观察记录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七、教学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开端,它对于孩子的数学基础打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做一份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所包含的知识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

第一部分:教材概述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认识1、认识2、认识3、认识4、认识5。

整个教材共计100页,从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部分:教材内容1.认识1在这个模块中,教材主要介绍了数字 1 至 5 的认识,重点学习了数列、数的大小比较等相关知识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2.认识2在这个模块中,教材主要介绍了数字 6 至 10 的认识,还深入了解了数的顺序、补数等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技能。

3.认识3在这个模块中,教材主要介绍了比较大小、简单加减法运算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4在这个模块中,教材主要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通过这些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形状的基本知识。

5.认识5在这个模块中,教材主要介绍了时钟和日历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与时间和日期相关的基础概念。

第三部分:教材特点1.注重概念的学习教材在设计时重点突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认知、理解数学思维。

2.强调练习方法教材对于每个知识点都给出了大量而又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通过具体练习巩固掌握相应的技能。

3.贴近生活应用教材在内容设计上贴近生活应用,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四部分:教材评价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入门教材,其突出的教学特点和内容质量值得肯定。

无论是教材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的基本需求。

数学教材编写 说明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数学教材编写 说明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编写说明1 备课资料(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6年级)教材编写组(王永执笔)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

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的学习内容与目标、编写的特色与意图、实施教学与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说明。

一、本册教材学习的内容与目标(一) 数与代数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到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20以内比10大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逐步地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材内容和作用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其二是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其三是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而这一特点在本单元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

在认数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引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档旨在介绍该教材的概况、目标和内容,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本教材。

二、概况1. 出版社信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

2. 使用对象该教材主要面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

三、内容概述1.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

每个章节又分为若干个小节。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紧凑,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 内容组织该教材的内容组织如下:•数字: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计数:教授计数的方法和技巧,数的加减法;•排列和组合:介绍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和空间:介绍基本的二维图形,如线、点、面等,以及基本的几何知识。

四、教学建议1.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活动,与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2.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勤做习题,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总结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一.全册教材设计思路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相应可操作性的新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创新。

下面我就谈一谈第一册教材怎样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与以往的教材有什么不同?(一)编者的话本册教材的开篇就是编者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对话,改变了过去“编者的话”、“说明”的版面。

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体现了角度的转变,由成人的角度转变为儿童的角度,这本书是给小朋友读的,拉近了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学段1~6册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的对话,提出了各册的学习主题。

第一册的主题是“数学就在你的身边”。

采用对话形式:“我认识5个小朋友”(数)。

“汽车的轮子是圆的”(形)。

“嘻嘻,这就是数学”。

这种类似于三句半的形式,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有亲切感,喜欢学数学。

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作为新学期师生谈话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二)目录本册教材有九个单元。

主要知识点有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多少、高矮、轻重;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认识整点钟,几点刚过,快到几点了,以及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与以往教材对比,知识面扩展了。

另外计算与其他内容穿插安排,主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并体现计算教学的循序渐进。

每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如第一单元的二级标题“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等,是以活动方式和情境出现的。

体现要通过组织数学活动来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获得情感的体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组织数学活动的能力(有效有序,让创新走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参加数学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第2~5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教材说明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交流合作: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团队合作和支持机制
建立教师团队: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的团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学 水平和能力
激励机制:设立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 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知识的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数 字、图形、计算、 测量等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采用游 戏、故事、实验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数据的收集、数 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等
综合与实践部分包括:数学与生活、数 学与科技、数学与文化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 念和运算法则
理解并运用数学思 维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 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和数学素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 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 算、数的应用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 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教材整体结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

二、各单元重点。

1. “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数的方法和乐趣,建立数的概念。

2. “比一比”:通过比较长短、高矮、粗细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数字 1-5,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4. “认识图形(一)”: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数字 6-10,掌握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6. “11-20 各数的认识”:了解数位概念,认识十位和个位。

7. “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

8.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建议。

1.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实物、图片、教具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让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活动,如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等。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数数,认识 1-20 以内的数字。

2. 掌握 2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初步认识常见的图形和钟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教材解读。

(一)数与代数。

1. 1 - 10各数的认识。

- 内容结构。

-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如生活中的实物(像1个太阳、2只鸭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的存在。

接着按顺序认识1 - 10各数,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例如,在认识“3”时,不仅会写“3”这个数字,还知道3比2大,比4小。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 - 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掌握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感。

数感体现在能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如能一眼看出一堆苹果大概有5个还是8个。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感的建立。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确书写数字有一定难度,比如“8”的书写容易写成两个圈。

数感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学生要从具体的实物数量抽象到数字概念。

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 内容结构。

- 教材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如左边有3个气球,右边有2个气球,合起来有多少个气球,引出加法的概念。

减法则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如一共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几个。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的内容,让学生初步理解加与减是相反的运算。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能算出教室里男生有3人,女生有4人,一共有7人。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是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和计算的准确性。

学生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在计算时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如3+2算成6。

3. 11 - 20各数的认识。

- 内容结构。

- 这部分内容在1 - 1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教材通过小棒等学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1 - 20各数,如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再加上几根小棒就表示十几。

同时,也学习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等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1 - 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读写这些数,初步认识数位(个位、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实验教材从2001 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 年7 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实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将于2012 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个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理解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理解,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个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位置,以及初步理解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个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理解钟表,会理解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的编写特点如前所述,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实行设计的。

在使用10年后,2011年又在总结10 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11)》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教材实行了系统、细致地修订。

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合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

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动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

(1)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

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

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

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准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

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2)“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3)“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

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理解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 单元实行整合,将理解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理解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理解的教学难点。

(4)“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实行了一定的渗透。

(5)“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

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实行了重新设计,增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实行交流、解决问题的水平。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协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序数(第几)的教学采用学生熟悉的排队买票的素材,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序数的含义。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例如,理解立体图形的教学,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多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例如,第45 页的“生活中的数” ,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相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因为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活动经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所以,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动儿童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第 6 页、第39 页、第46 页、第64 页、第88 页等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做值日、小兔采蘑菇、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很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材还编写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个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

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农家小院、保护环境、和平鸽广场、快乐的周末、靠右行等情境,对学生实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珍惜时间、遵守规则等的教育。

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尊重师长、锻炼身体、互相协助。

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3. 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水平。

(1)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理解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教材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 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分为:10 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理解,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 以内退位减法。

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 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实行教学:1~5 的理解和加减法,6~10 的理解和加减法。

在“1~5 的理解和加减法”中,先整体理解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 各数的关系;然后理解0,出现相关0 的加减法。

在“ 6~10的理解和加、减法”中,分为6、7 的理解和加减法,8、9 的理解和加减法,以及10 的理解和加减法三段教学。

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 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实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水平。

教材的10 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

从0 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相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

教材在 5 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现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在得数是6或7 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先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这样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