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e8ec9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a.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3aad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f.png)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96d807be518964bcf847cc3.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水沸腾了
1.沸腾是水受到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过程中水
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
2.测量水温的方法
0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0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0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0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0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注意事项
0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0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0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0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
不要用手去触摸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3.水结冰了
0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
态变成固体状态。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78bca5f18583d048645906.png)
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2f8c9efd0a79563d1e7214.png)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6e94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c.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一、植物。
1. 植物的身体。
- 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和养料;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花一般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它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2. 植物的生存需要。
-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养料;水分能使植物保持挺拔的姿态,也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溶剂;空气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温度适宜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3. 观察植物的方法。
- 我们可以用眼看、鼻闻、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植物。
看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闻植物的气味,有的植物有特殊的香味,有的可能有臭味;用手触摸植物的茎、叶等部位,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光滑或粗糙等;有些植物在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我们可以用耳听。
在观察植物时,要注意保护植物,不随意采摘。
二、动物。
1.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蚯蚓身体柔软,细长且由许多环节构成,它生活在土壤中,靠身体的伸缩爬行,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游泳;蚂蚁身体很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们喜欢群居,通过触角交流信息,寻找食物等。
2. 动物的生存需要。
- 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空气、适宜的栖息地等。
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如兔子吃青草,老虎吃肉等;水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要物质;空气为动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栖息地为动物提供居住、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像鸟类需要在树上筑巢,松鼠需要树洞等。
3. 动物的分类。
- 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f5ac7ea300a6c30d229f05.png)
三上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水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凝固(放出热量)水冰融化(吸收热量)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积变大。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9df005c1c708a1294a44cb.png)
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
3.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的手变干了;②雨后路面变干;③湿衣服变干等。
4.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三、水结冰了1.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维持在( 0)摄氏度。
2.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可以(制造更低温度)。
4.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冰融化了1.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摄氏度不变;直到全部融化成水之后,温度才会慢慢升高。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五、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解的多,有的则少。
2.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六、加快溶解1.(搅拌)、(加热)、(压碎)可以加快溶解。
2.做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七、混合与分离1.沙子混进食盐里,如何将它们分离?①(溶解):用水分离沙子和食盐,食盐溶解于水中;②(过滤):用滤布或滤纸过滤,将沙子分离出来;③(蒸发):将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水分蒸发后收集的白色颗粒就是食盐。
2.怎样分离木屑和铁屑?①利用(磁铁)将铁屑吸引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
②利用(水)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木屑,沉在水底的就是铁屑。
八、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很多物体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比如水结冰,水还是水。
①橡皮泥:形态发生改变,本质还是橡皮泥;②折纸:形状发生改变,纸还是纸。
2.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单元《空气》一、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1.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2.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5c60d0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8.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全集单元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 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
2. 物质的性质:- 溶解性: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 导电性:物质能否导电。
- 导热性:物质能否导热。
-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化和沸腾温度。
3.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改变,但本质不变。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和变化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组织。
- 动物具有头、躯干、四肢等部分。
2. 生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生长。
- 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进行生长。
3. 生物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动物经历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阶段。
单元三:电的探索1. 电的产生:- 电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和磁场等方式产生。
2. 电的性质:- 电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 电能够传导电流。
3. 电的应用:- 电能够点亮灯泡、使电风扇旋转等。
- 电能够用于通信、发电等方面。
单元四:物体的运动1. 运动的方式:-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沿着曲线方向运动。
- 循环运动:物体按照一定轨道循环运动。
2. 运动的规律:- 物体运动需要推力或拉力。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 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
3. 运动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或减慢。
- 物体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单元五:光的探索1. 光的产生:- 光可以通过光源产生,如太阳、灯泡等。
- 光可以通过反射、折射等方式产生。
2. 光的传播:-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光的应用:- 光能够使物体可见。
- 光能够用于照明、摄影等方面。
单元六:天气的变化1.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ddea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0.png)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 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 水就会结冰, 体积增大。
同样, 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 冰就会融化成水, 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 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 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 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 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 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 我们利用水, 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 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 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12.在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二单元《空气》1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流动。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 能被压缩和扩张。
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 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fd822858fb770bf78a55ba.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l iú、果实、小动物、鸟巢cháo、小草、藤tãng蔓màn。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5、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带着目的去观察;(2)观察要有顺序;(3)要充分运用多种感官;(4)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t uî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拓t uî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tū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5、大树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6、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等来描述。
三、大树和小草1、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黄花酢cù浆草(别名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5、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21cbc3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2.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1页】(PDF格式)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11页】(PDF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f93e32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d.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但是从晾晒衣服、抹黑板等现象中可以发现:太阳晒、加热、风吹、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能够加快水的蒸发。
2、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3、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4、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白雾、露珠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结果。
5、教材实验: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3天后,不带盖(1号)杯子中的水比带盖(2号)杯子的水要少一些,是因为不带盖杯子中的水蒸发的要快一些,而带盖了的杯子里的水蒸发的比较慢。
6、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7、水是生命的源泉,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沙漠是严重缺水的地方。
第二课水沸腾了1、一直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先上升,到达沸腾温度时不再上升。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100℃。
2、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1)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2)沸腾时,水温不再升高,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测量水温的方法:6、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8、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已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最少不少于1/3;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纯手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纯手打)](https://img.taocdn.com/s3/m/7da6244bb84ae45c3b358cd3.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教科版)一、植物1、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听、摸、闻、问、量等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4、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5、树生长在土壤里,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
6、拓印树皮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7、常见的小草有:蒲公英、车前草、三叶草、狗尾草8、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植物按茎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10、小草特点:生长在土壤;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比较矮小,茎细,比较软,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11、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12、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4、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15、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
18、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秋天枯黄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9、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0、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2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12ea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f.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重点整理完整版单元一:树和树的变化- 树的特征:高大,树干粗壮,长有分支和叶子- 树的用途:提供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用来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等- 树的种类:常绿树和落叶树- 树的变化:四季变化,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季叶子变黄掉落,冬季进入休眠状态单元二:生活和生命- 生活的规律:生活有规律的变化,吃饭、睡觉、上学、玩耍等- 生物的特点:有生命,能呼吸、生长、繁殖,感受外界环境- 动物的特点:有机体,多种类,有感觉和运动,各有特点和性- 植物的特点:没有感觉,不能运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据环境变化生长和繁殖单元三:水和空气- 水的特点:液态,适合生物生存和生长,能溶解物质,能流动,能沉浮- 水的用途:生物饮用,洗涤清洁,种植农作物,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能呼吸,保持温度平衡- 空气的运动:风是空气的运动,可以传播种子、带来气味,吹走垃圾等单元四:地球和太阳- 地球的特点:蓝色的水球,有陆地和海洋,有大气层保护-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四季变化- 太阳的特点:是一颗恒星,为地球提供光线和热量,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日食和月食:日食是太阳被地球遮挡,月食是月亮被地球遮挡单元五:天气和季节- 天气的变化: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四季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温度、天气、植物和动物都发生变化- 气温的测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摄氏度和华氏度- 雨量的测量:用雨量计测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厘米或英寸单元六:物体的特性- 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砝码秤或电子秤测量- 物体的形状:物体外形的特点,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物体的颜色:物体外表的颜色,可以是红色、蓝色、绿色等- 物体的材质:物体的组成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单元七:制作玩具- 制作玩具的材料:纸、木、塑料等- 制作玩具的过程:设计、选材、加工、装饰等- 制作玩具的原则:安全、耐用、美观等- 制作玩具的作用:娱乐、教育、发展动手能力等以上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的重点整理。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e865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2.png)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理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天体,其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的交替,给人类提供了生活条件。
2.四季变化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而导致的,每年都会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
3.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这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二、生物知识点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过程。
2.动物的生长动物生长需要食物、水、空气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时也需要进行繁殖,保证种裙的生存。
3.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和特性进行分类,比如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
三、物理知识点1.力的作用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2.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包括斜面、轮轴、杠杆等,这些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磁铁的应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指南针、电磁炉、电动机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
2.常见的酸碱盐酸、碱和盐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溶解与晶体的形成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晶体的形成则是溶液中溶质逐渐沉淀而成。
总结: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涉及地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为今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扩写部分:地理知识点4.地球的材质和地球内部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为薄薄,地幔是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中含有大量铁和镍的合金。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类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和预防。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d276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d.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一、植物。
1. 植物的身体。
- 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 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根分为直根(如胡萝卜)和须根(如葱)。
- 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
茎有直立茎(如杨树)、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匍匐茎(如草莓)等不同类型。
- 叶的作用:制造养料(通过光合作用),蒸腾水分。
叶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 花的结构:一般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的柱头接受花粉。
-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对种子有保护作用。
- 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种子里面有胚根、胚芽、子叶等结构。
2. 植物的生长。
-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条件。
-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种子萌发时,胚根先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二、动物。
1. 动物的特征。
-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生活在土壤中,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蚯蚓是环节动物。
- 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是昆虫,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 金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金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片,能减少水的阻力。
- 鸟: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羽毛,骨骼轻而中空,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鸟适应飞行的特点包括减轻体重(如骨骼中空)、有适合飞行的翅膀和羽毛、高效的呼吸系统等。
2. 动物的生存。
- 动物需要食物、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生存条件。
-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觅食方式和栖息地。
例如,松鼠生活在树上,以坚果为食;青蛙生活在池塘边,以昆虫为食。
三、水。
1. 水的性质。
-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装在什么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知识点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树的整体形态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脉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10、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一生.11、以向日葵为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知识点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蜗牛分头部、腹部、尾部,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的顶部有眼睛,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睛.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4、用放大镜观察我扭头部,发现有眼睛、触角和嘴.
5、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似的动物有田螺、蚌和蚬.蜗牛背上有一个褐色的壳.蜗牛壳上的螺线顺时针方向展开称为右旋.
6、要让睡着的蜗牛醒来的方法有:摩擦、敲打、放入水中.蜗牛新陈代谢除了吃食物外,还需要排泄粪便.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7、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其中口和肛门的作用是进食和排泄.
8、蜗牛喜欢吃菜叶,用肺呼吸,睡觉的时候也会呼吸.
9、蚯蚓的生活环境是在地下,潮湿的地方,我们一般在菜园、墙角等地方可以找到蚯蚓.蚯蚓是环节动物,蚯蚓的运动是爬行,身体伸缩前进.用笔尖轻触蚯蚓,蚯蚓的身体会产生缩紧等应激反应.10、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但不能在水里生存.11、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1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六只脚.13、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路线.14、蚂蚁是群居动物,用触角来交流信息的.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爱吃死昆虫、甜食,如糖、面包屑.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16、
金鱼是人工培植的,进食方式是吞食,游泳时不断地张嘴是在呼吸.17、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18、进食和排泄是金鱼新陈代谢的重要部分.19、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20、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21、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21、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22、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都是有生命的.23.蜗牛呈波浪式前进,而蚯蚓呈整体伸缩前进.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知识点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砖瓦、陶瓷、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它们的特性分别为: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电线和开关等绝缘层大都用了塑料,是利用了塑料的绝缘性.塑料能反复被使用是利用了塑料能反复熔化成型的特性.玻璃透明,易碎,吸水性差.纸质轻,吸水性强,硬度小,柔韧性差,易折叠,不易导电.陶瓷易碎,有光泽,吸水性差.
3、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性质的物质叫材料.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最硬的是金属,最软的是纸.
4、比较材料的硬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刻划法.
5、海绵比木头软,木头的硬度不如金属.
6、日常生活中用的电线一般都是铜芯的或铝芯的,这是利用的金属的能导电特性.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7、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8、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称为吸水性.塑料和纸两种材料纸的吸水性强,金属、木头和纸的吸水性.纸最强,其次是木头,金属的吸水性最差.
9、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改进者是蔡伦.9、材料的吸水性跟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10、砖瓦的主要用途是造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11、金属、砖、陶瓷共同的特性有在水中都会下沉.木材、纸和金属共同的特性有都比较易被折弯.12、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却不能.13、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知识点1、物体按形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常温下的水是液体,自然界中除了有液态的水外,还可以看到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4、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5、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6、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水是透明无色的,油是半透明,有颜色的.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区别水和油最简单的方法是:看颜色,无色的是水,有颜色的是油.水和食用油比较,水的
重量重;水流动的比油快是因为油的黏度较大.7、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与液体的黏度有关.比如水、油和洗洁精都是液体,但由于他们黏度不同流动快慢也不一样,水流动的最快,下来是油,洗洁精流动最慢.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均有一定的体积、不意压缩.不同点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但无流动性,而液体无一定的形状但有流动性.9、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量筒量.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10、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11、把两杯水分别同时倒入漏斗中,流的时间长的水多.1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13、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的物理特征:看不见、摸不着、很轻、没有颜色;空气与生命的关系:人们要呼吸空气,地球上的生物离不开空气;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的化学特征:离开空气木柴不能燃烧等.14、空气和水都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空气和水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生物都离不开等;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等.15、气泡在水中上升,说明空气比水轻. 水会流动,空气也会流动.如烟雾的飘动;电风扇的转动;用手煽动、吹气等,都能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16、乌鸦喝水的童话中,乌鸦是利用了石头占据水的空间,把水位升高才喝到水.17、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更小.18、皮球里打了气才能弹起来,是利用了空气能压缩.19、吹气可以把气球吹大,篮球长时间不用会漏气变扁,空玻璃杯倒扣在水中里面大半是空的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20、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很轻,但还是有一定重量的.
21、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22、同样体积的水比同样体积的空气要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点是:都有重量.23、天平可以用来称空气的重量.24、水蒸气是气体,石头是固体,食用油、洗洁精、汽油都是液体.25、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点:都有重量;不同点: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固体和液体都有固定体积,而气体没有固定体积;固体没有流动性,而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而气体容易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