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护士资格考试章节练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
病人的护理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
理、常见症状及护理
1.以下不属于造血器官的是
A.肝
B.脾
C.淋巴结
D.胰腺
E.骨髓
2.进入血液循环后,红细胞正常寿命为A.40天
B.60天
C.80天
D.100天
E.120天
3.关于贫血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男性Hb<140g/L,女性Hb<120g/L B.男性Hb<120g/L,女性Hb<11Og/L C.男性Hb<100g/L,女性Hb<100g/L D.男性Hb<80g/L,女性Hb<70g/L
E.男性Hb<70g/L,女性Hb<60g/L
4.血液病患者继发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支原体
B.衣原体
C.葡萄球菌
D.立克次体
E.革兰阴性杆菌
5.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应除外A.高热量
B.高营养
C.高蛋白质
D.高维生素
E.粗粮和富含纤维素
6.护士对鼻出血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少量出血用干净的脱脂棉充填鼻腔B.少量出血可用1:1 000肾上腺素棉球堵塞止血
C.出血不止可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D.油纱条堵塞后定时向鼻孔滴入无菌液状石蜡E.嘱患者及时将鼻腔血痂挖出,以免发生感染
7.血液病患者发热时,采用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B.中高热时应给予降温处理
C.降温措施主要是乙醇擦浴
D.每日液体入量在3 000ml左右
E.药物降温,药量不宜过大
8.血液病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措施是A.肌内注射退热药
B.口服解热镇痛药
C.乙醇擦浴
D.静脉应用激素降温
E.冰袋置头部及大血管处,或温水擦浴9.易引起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原因是
A.恶性贫血
B.骨髓造血功能不完善
C.骨髓造血器官功能活跃
D.缺乏黄髓,造血代偿潜力很低
E.红髓过多,造血代偿潜力过高
10.小儿发生生理性贫血的年龄是
A.1个月内
B.2~3个月
C.半岁时
D.1岁时
E.12~18个月
11.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出现两次交叉的时间(或年龄)分别是
A.出生后2~4天和1~3岁
B.出生后4~6天和4~6岁
C.出生后6~8天和4~6岁
D.出生后8~10天和8~10岁
E.出生后13~15天和13~15岁
12.贫血患儿,活动量稍大时气促、心悸,Hb40g/L,该患儿的贫血程度为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E.特重度
答案与解析
1.D。

造血系统由骨髓、肝、脾、淋巴结等造血器官构成,胎儿期肝脾参加造血,出生后骨髓为人体主要造血器官。

5~7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20岁左右红髓仅限于扁骨及长骨的髓端。

2.E。

3.B。

4.E。

引起继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5.E。

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少渣软食,以防止出血引起营养、体力不支,少渣软食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6.E。

7.C。

血液病患者需行物理降温,在头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不宜用乙醇擦浴,以免造成皮下出血。

8.E。

9.D。

10.B。

11.B。

12.C。

血红蛋白量30~60g/L为重度贫血。

二、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1.下列食物中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海带
B.蘑菇
C.动物肝
D.奶类
E.瘦肉
2.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铁摄入不足
B.体内储铁不足
C.铁丢失过多
D.疾病影响
E.生长发育过快
3.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需铁量多而摄入不足
B.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差
C.长期、少量的慢性失血
D.骨髓抑制,利用铁的功能低下
E.餐后即饮浓茶、咖啡
4.最常见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
B.缺铁性
C.地中海贫血
D.溶积性贫血
E.急性失血性
5.缺铁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共有的表现除外
A.头晕,乏力
B.活动后心悸、气短
C.耳呜眼花
D.吞咽困难
E.眼结膜苍白
6.缺铁性贫血患者较常见的受损害部位是A.呼吸道
B.淋巴结
C.泌尿道
D.消化道
E.皮肤、黏膜
7.下列实验室指标中,最能反映贫血的是A.红细胞计数
B.红细胞沉降率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血细胞比容
E.血红蛋白定量
8.不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血红蛋白异常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导致的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9.缺铁性贫皿时,外周血涂片的特点是A.单纯大细胞性贫血
B.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最重要的措施是
A.补充铁剂
B.中药治疗
C.输血治疗
D.应用促红细胞生长素
E.病因治疗
11.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
A.餐前
B.餐后
C.两餐之问
D.空腹
E.睡前
1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停药时间是
A.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
B.血红蛋白达正常后1个月
C.红细胞数正常后2个月
D.红细胞数正常后1个月
E.贫血症状消失
13.采用铁制剂治疗一段时间后,其疗效指标最早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上升
B.红细胞计数上升
C.红细胞体积上升
D.红细胞直径增大
E.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14.给缺铁性贫血患者制定的最恰当的食物组合是
A.大虾、豆浆
B.猪排、雪碧
C.鸡丁、酸奶
D.羊肝、橙汁
E.豆腐、绿茶
15.患儿,5岁,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为75g/L。

护士为家长饮食指导,告知含铁最丰富的一组食物是
A.蔬菜、水果
B.高脂肪及高糖饮食
C.动物肝及高蛋白饮食
D.白菜及高蛋白饮食
E.瓜类菜及低蛋白饮食
16.患者,女性,42岁,3年前曾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近一年常觉头晕、心悸,体力下降,入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患者口服铁剂的过程中,护士向其强调的护理要点应除外
A.多进食动物铁
B.可与维生素C同服
C.餐后不要即刻饮茶
D.如有消化道反应,可与牛奶同服
E.消化不良者可少食多餐
17.患者,女性,27岁,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护士为其讲述服用铁剂的方法,患者如果复述出下列哪项说明该护士还需要再详细解说服用方法
A.餐后服用
B.饮浓茶
C.与维生素同服
D.不能同时喝牛奶
E.用吸管吸服铁剂
(18~20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1岁。

主诉吞咽时感觉食物黏附在咽部。

查体: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化验结果: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红蛋白88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1.1µmol/L。

18.给予患者补充铁剂,护士介绍服药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服铁剂时可同时饮茶、牛奶、咖啡B.口服铁剂宜直接饮用C.口服铁剂可加用维生素C
D.口服铁剂宜空腹时服用
E.注射铁剂时建议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19.护士为患者制定的护理计划中,首要的护理问题是
A.自我形象紊乱与疾病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有关
B.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需求量增加有关
D.有受伤的危险与严重贫血有关
E.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
20.护士为患者注射铁剂,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其要点不包括
A.局部疼痛
B.过敏性休克
C.面部潮红
D.荨麻疹
E.高血压
答案与解析
1.D。

2.A。

铁摄入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3.C。

4.B。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5.D。

吞咽困难不是缺铁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共有的表现。

6.E。

缺铁性贫血患者受损害较常见的部位是皮肤、黏膜。

7.E。

正常情况下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行关系,但在某些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为明显。

故血红蛋白定量更能反映贫血情况。

8.D。

9.C。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特点:红细胞较小、染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E。

11.C。

12.A。

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以增加铁储存。

13.E。

14.D。

15.C。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类、蛋黄、豆类、紫菜、海带及香菇等。

谷类、多数蔬菜、水果等含铁较低,乳类(如牛奶)含铁最低。

16.D。

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品,有利于铁吸收。

另外,餐后不要即刻饮浓茶、牛奶、咖啡,因为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后形成沉淀物质,牛奶中含磷较高,均影响铁的吸收。

17.B。

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该类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患者要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色;服铁剂同时忌饮茶、牛奶、咖啡。

18.C。

19.C。

20.E。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
的护理
1.由于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2.患儿,8个月。

单纯母乳喂养。

患儿中度贫血,乏困、无力,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健康教育时,告知家长发病的主要原因是
A.铁摄入不足
B.铁需要量增多
C.维生素C摄入不足
D.维生素B12及叶酸供给不足
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3.患儿,7个月。

体重7.6kg,单纯奶粉喂养,未加辅食。

近来家长发现患儿面色苍白,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少动。

护士判断患儿可能是
A.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B.生长激素缺乏症
C.低血糖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4~6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11个月,单纯母乳喂养。

因表情呆滞,活动减少3周来就诊。

查体:患儿面色苍白,四肢震颤,肝肋下2cm,血常规示红细胞 2.4×l012/L,血红蛋白75g/L,白细胞9.8×l09/L,网织红细胞0.005。

4.治疗首选A.硫酸亚铁
B.维生素B12
C.丙酸睾酮
D.糖皮质激素
E.叶酸
5.该患儿精神症状好转在用药后
A.24小时
B.2~4天
C.10天
D.2周
E.4周
6.本病预防的关键是
A.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B.及时添加谷类食物
C.坚持母乳喂养
D.及时添加菜汁、果汁、肉末食物
E.不可随便用药
答案与解析
1.B。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2.D. 3.E。

4.B。

祛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的关键,一般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若单用叶酸反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5.B。

应用治疗开始后2~3天,临床症状即见好转,l周网织红细胞升高达到高峰,2周内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4~6周贫血被纠正。

6.D。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
A.营养缺乏
B.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C.失血过多
D.严重感染
E.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的体征应除外
A.面色苍白
B.肺部感染
C.口咽,肛周感染
D.肝、脾大
E.皮肤黏膜出血
3.下列贫血中最主要存在网织红细胞减少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5.能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粒性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
A.红细胞含量
B.外周血有幼红细胞
C.外周血有幼粒细胞
D.血红蛋白含量
E.骨髓象检查
6.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伴高热、抽搐,护士采取的最合适的降温措施是
A.调低室温
B.冰水灌肠
C.火部及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D.乙醇擦浴
E.口服退热药
7.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士观察到患者活动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该护士可采取的护理措施应除外
A.平卧位
B.按医嘱给予脱水药
C.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
D.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E.头部略低,保证脑供氧
8.患者,男性,21岁。

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0个月,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3周入院。

化验:Hb 62g/L,白细胞3.4×l09/L,血小板32×l09/L,骨髓涂片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该患者进行骨髓活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
A.不同部位骨髓象一致
B.骨髓增生低下,可见局灶性增生
C.骨髓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D.巨核细胞数正常
E.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9.患者,女性,25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巡视病房发现患者头痛、呕吐、烦躁不安。

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B.患者平卧位,头偏一侧
C.给予脱水药
D.输注浓缩红细胞E.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10.患者,女性,26岁。

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

入院血常规检查Hb 50g/L,护士对该患者指定的休息与活动计划为A.卧床休息为主,间断床上及床边活动B.绝对卧床休息,协助自理活动
C.床上活动为主,适当增加休息时问D.室内做剧烈活动
E.适当的户外活动
(11~12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32岁,化工厂工人,长期与苯接触,1年来全身乏力,血红蛋白60g/L。

血小板38×l09/L,网织红细胞O.l%,肝脾未及,骨髓增生低下。

11.治疗药物首选
A.雌激素
B.雄激素
C.卡巴克洛(安络血)
D.造血细胞因子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2.护士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复述出下列哪项,提示护士的指导还需要再次重复
A.需定期查肝功能
B.停药后副作用不能消失
C.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应及时向护士报告,必要时做理疗
D.患者需坚持治疗使用3~6个月才能判断是否有效
E.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答案与解析
1.B。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2.D。

再障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3.E。

4.C。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正常细胞性贫血。

5.E。

6.C。

乙醇擦浴、冰水灌肠及退热药均易引起出血,而此病例既要保护脑组织,又要防止出血。

7.E。

患者活动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迅速通知医生;患者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8.B。

9.D. 10.B。

11.B。

苯是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结合患者血象,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雄激素治疗。

12.B。

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可消失。

五、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17岁,因月经经量增多来就诊。

自幼稍微碰伤后均会有皮肤紫斑,实验室检查示缺乏凝血因子Ⅷ,诊断为血友病。

护士在为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尽量避免受伤
B.限制剧烈活动
C.注意观察出血情况
D.可用阿司匹林治疗
E.结婚前应去医院咨询
答案与解析
1.D。

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的护理
1.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年女性
D.青年男性
E.中年人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出血的特点为
A.贫血重而出血轻
B.贫血轻而出血重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可无贫血但有皮下出血
E.贫血与出血一致
3.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体检可见的主要表现是
A.口周疱疹
B.尿血
C.肝大
D.月经过多
E.皮肤黏膜出血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
A.胃肠道出血
B.脑出血
C.鼻出血D.皮肤黏膜出血
E.感染
5.患者,女性,24岁,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复出血。

经泼尼松治疗7个月后症状无好转。

治疗可采用
A.改用地塞米松
B.输红细胞悬液
C.输全血
D.脾切除
E.应用止血药
6.患者,女性,21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中患者突然呕吐、头痛伴视物模糊。

考虑该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是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视盘水肿
C.颅内出血
D.脑瘤
E.药物的不良反应
7.患者,女性,16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2周后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出院。

护士进行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时,错误的是A.预防感染
B.坚持饭后服药
C.若无新发出血表现可自行停药
D.注意自我病情监测
E.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8~11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8岁。

因皮肤发红,有瘀斑,伴牙龈出血来就诊。

2周前曾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实验室检查示: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低,皮肤束臂试验阳性,骨髓象:幼稚型巨核细胞增多。

8.可能的疾病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血友病
D.慢性粒性白血病
E.过敏性紫癜
9.为防止发生颅内出血,应监测患者的血小板不低于
A.20×l09/L
B.40×l09/L
C.60×l09/L
D.70×l09/L
E.80×l09/L
10.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应为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输血及血小板悬液
C.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D.免疫抑制药
E.达那唑
11.有助于疾病分型诊断的数据是
A.血常规
B.出血时间
C.骨髓检查结果
D.病程长短
E.年龄
答案与解析
1.C。

2.D。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全身的皮肤、黏膜出血,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可无贫血症状。

3.E。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皮肤黏膜出血。

4.B。

颅内出血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故对该类患者的最重要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防脑出血。

5.D。

6.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出血性疾病,出现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考虑为颅内出血。

7.C。

8.A。

9.A。

10.A。

11.D。

七、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1.对于过敏性紫癜的辅助检查结果正确的描述是
A.血小板减少
B.出凝血时间延长
C.贫血
D.血块退缩试验阳性
E.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2.过敏性紫癜辅助检查应出现
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B.白细胞数增加
C.血小板数量减少
D.出血时间延长
E.凝血时间延长
3.鉴别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点是
A.发病年龄与性别不同
B.紫癜的部位、性质与特点不同
C.合并症不同
D.骨髓结果不同
E.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同
4.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首先考虑
A.查找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B.应用抗组胺药物C.应用环磷酰胺
D.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E.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
(5~7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5岁。

2周前因受凉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自服“感冒冲剂”后出现腹痛、腹泻及便血,次日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出现散在性紫癜。

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12×l09/L,中性粒细胞0.8,血小板160×l09/L,尿蛋白(+),红细胞10~20个/HP,白细胞5~10个/HP,颗粒管型1~2个/HP。

5.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水肿
B.紫癜
C.腹痛,伴恶心、呕吐或便血
D.关节肿痛,呈游走性,无红、热,有积液
E.血尿、蛋白尿及管型
6.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内容应除外
A.帮助患者寻找致病因素
B.急性期卧床休息
C.避免接触致敏原
D.让患者学会自我观察
E.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虾、蟹等
7.该病预后较差的临床表现类型是
A.紫癜型
B.肾型
C.腹型
D.关节型
E.腹型与关节型并存
答案与解析
1.E。

2.A。

3.E。

4.A。

5.A。

6.E。

7.B。

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

1.DIC常见的病因不包括
A.感染
B.严重创伤
C.恶性肿瘤
D.高血压
E.休克晚期
2.DIC在消耗性低凝期的病理变化不包括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出凝血时间延长
C.血中凝血酶增加
D.血小板减少
E.纤维蛋白原减少
3.下列临床表现属于DIC早期常见表现的是
A.出血
B.贫血
C.低血压
D.休克
E.皮肤瘀点或紫斑
4.以下出现的征兆符合DIC最早征兆表现的是
A.消化道出血
B.血小板黏附性降低
C.凝血时间缩短
D.抽出的静脉血不易凝固
E.静脉血不易抽出、易凝固
5.下列药物中属于DIC早期最常用抗凝药物的是
A.阿司匹林
B.枸橼酸钠
C.肝素
D.速避凝
E.低分子右旋糖酐
6.能用于DIC的血液制品是
A.浓缩红细胞
B.全血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复合物
E.血小板浓缩悬液
7.肝素用于DIC早期的抗凝治疗,在注射前后需测定
A.凝血时间
B.出血时间
C.血小板计数
D.红细胞计数
E.纤维蛋白原含量
8.DIC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除外
A.一旦病因消除,DIC被控制,应及早停用肝素治疗
B.对DIC患者的出血不可贸然使用一般止血药
C.肝素使用过量时可用鱼精蛋白拮抗D.在低凝血期,肝素与补充凝血因子需同时进行
E.DIC后期不必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9.DIC患者已经使用肝素抗凝治疗2小时,目前合适的凝血时间应控制在
A.8~10分钟
B.10~12分钟
C.20分钟左右
D.30分钟左右
E.超过40分钟
答案与解析
1.D。

2.C。

3.A。

4.E。

5.C。

肝素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清除血小板的凝集作用,DIC的诊断一经确立,即应早期使用。

6.C。

7.A。

8.E。

9.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