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执行文献综述概括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幼儿园文献综述2000字
幼儿园文献综述2000字上世纪20~30年代起,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已经存在,家长的期望、幼儿师资水平低、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等,均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的难度大大增大。
基于此,加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
1.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存在的原因1.1家长的期望由于受到我国近几十年来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80后、90后父母只生育1个孩子,家长的期望寄托在这1个孩子身上,因此,大多数家长均希望给幼儿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2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较低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耐心、爱心,但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现阶段一部分幼儿教师并不是毕业于幼教专业,其专业素质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较低,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教师往往会带领幼儿学习一些对幼儿来说比较复杂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幼儿的天性,均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的难度大大增大。
甚至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让幼儿“听话”,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奖罚措施,即奖励表现好的幼儿、批评表现不好的幼儿,这种做法使幼儿出现了竞争意识,从而产生了进入小学化的倾向。
1.3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等,所针对的主要是小学、中学,较为忽略幼儿园教育。
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幼儿教师会感觉在幼儿园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会选择继续学习或转行,不会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幼儿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一些私立幼儿园大量涌现,为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扩大幼儿园知名度,大多数私立幼儿园会给幼儿安排大量学业训练,这就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2.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策略2.1改变家长的观念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地位非常重要,幼儿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认知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弱,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在为幼儿安排知识学习的时候,幼儿无法反抗、只能听从。
近五年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综述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综述关键词:教育政策; 研究; 综述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其本质上是政党、政府和有关组织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政治行为,是有关教育的权利和利益的分配规定。
教育政策研究是探究教育体系内在逻辑的重要方面。
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始于20 世纪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政策研究近年来日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总结近年来教育政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是推进教育政策研究的关键。
由于教育政策类研究论文数量较多、主题庞杂,主要选取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和教育公平政策研究等三个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做综述。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2007 年3 月5 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今年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要“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要“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后,“师范生免费教育”就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
学者们对此政策研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
秦克铸( 2007) 从取消“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给我国教育事业造成的冲击出发,客观分析了政策回归的意义,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重新认识教师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政策的回归有利于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从事教育工作,壮大教育工作者阵容,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有助于降低贫困生入学的费用门槛,解决弱势群体子女上大学问题; 有助于引导师范院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找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孙翠香( 2009) 从教育政策问题的分析出发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意指国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为了协调不同区域和群体间的教育利益冲突,以及实现‘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诉求,由政府部门予以确认并试图解决的贫困学子入学问题、中西部师资短缺等问题。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2.国内研究现状 (2)(1)关于课后服务政策类型的研究及启示 (2)(2)关于课后服务政策的执行情况的研究 (3)(3)课后服务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3.研究述评 (4)目前国内外针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研究可以划分为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且由于校内服务相对正规一些,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关注度的上升及部分政策的出台,对课后校内服务这种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
从理论基础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分析现状问题出发,探讨相关对策,但缺乏理论的支撑,并且对政策的分析不够深入。
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从产品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等理论视角来研究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性质,角度新颖却未成系统。
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经过探索,该责任主要由政府承担,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提供充裕的经费支持,使得课后服务较为完善。
课后服务场地主要以学校为主,为家长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学生的课后服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些较为成熟的课后服务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国外研究现状学生课后托管问题在国外也是普遍存在,发达国家较早实行在课后服务政策并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对于我国的课后服务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2002)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英国政府实施的课后服务政策。
认为课后服务在设置课程要考虑学生心理,营造轻松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塞拉梦波特、巴塞特、温斯勒(Sarampote,Bassett,Winsler,2004,)对课后服务主要政策建议是:增加可用于课外项目的联邦资金、制定项目标准、让社区参与管理课后计划以及向家长提供更多关于课后托管选择的信息2。
沃尔特(Christine Walter,2008)分析新西兰政府针对儿童课后问题的1Julie Spielberger and Robert Halpem,The Rol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in Children's LiteracyDevelopment[R],Chapin Hall Center for Children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2.2Sarampote N C, Bassett H H, Winsler A. After-school care: Child outcom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esearch“五年计划”政策。
教育政策研究方法与手段
教育政策研究方法与手段引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制定出能够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政策,研究人员需要掌握科学而可靠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教育政策研究方法与手段,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工作。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关于特定教育政策问题的研究现状、方法和发展趋势。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
- 检索文献:利用图书馆资源、学术数据库等途径,检索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 阅读筛选: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阅读,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且质量较高的文献。
- 分析总结: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观点、方法和结论,形成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了解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并为后续的教育政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教育政策研究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并发放给目标人群,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研究数据,了解受访者对特定教育政策的看法、态度和行为。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问卷: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等),设计清晰、简洁的问题,以提高受访者的回答率和数据质量。
- 选择受访者: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受访者群体,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发放和收集:使用在线调查平台或传统的纸质问卷发放方式,收集受访者的答题数据。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如制作统计图表。
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受访者对教育政策的态度和意见,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实际情况的方法,对于研究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观察,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情境信息和原始数据,深入了解教育政策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和效果。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教育的研究实况,进一步了解教育发展现状,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公平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教育;公平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日益深入,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发展尤为关注。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改善和促进社会公平是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
一、相关实证研究综述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决定义务教育是否公平的主要因素,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
王善迈等学者认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的不均等上.[1]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在早期比较受关注,杜育红以省为分析单位,系统地分析了各级教育经费的地区性差异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这一研究指出,在1988年至1996年期间,小学和初中的生均经费省区间的差距都在不断加大。
[2]曾满超和丁**利用1997年和1999年县级数据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总支出的地区不均衡有所扩大,其间城乡差距有所扩大,且省内差距大于省际差距。
[3]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逐渐增多,沈百福的研究显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城乡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5]翟博的研究也指出,1993年-2003年我国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城乡差异在拉大,而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和教师合格率差异均正在逐步减小.[6]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资源配置公平研究比较薄弱,袁连生指出,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财政负担区内,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7]王蓉用多水平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学校组群为分析单位,也发现一县之内的各种类型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资源分配差异.[8]与义务教育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问题研究相比,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义务教育结果公平问题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探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对结果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
于漪老师的文献综述
于漪老师的文献综述
于漪老师是一位教育学家,其文献综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理论与实践:于漪老师关注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探讨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提出“超越学科”、“启发式教学”等理论和方法。
2. 教育政策与改革:于漪老师关注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议。
3.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于漪老师对教育评价和质量保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策略。
4. 师范教育与教师发展:于漪老师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提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方法和路径。
5. 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教育:于漪老师对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教育进行研究,强调增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提出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战略。
综上所述,于漪老师的文献综述以教育为核心,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政策和改革,评价和质量保障,师范教育和教师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教育等方面,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 1 -。
论文:教师流动政策文献综述
教师流动政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教师流动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的梳理,首先界定相关概念,然后从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政策文本的缺陷、教师交流政策的制约因素、完善教师流动政策的策略四方面展开,概括了国内研究现状。
最后指出国内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师流动;教师流动政策;文献分析一、概念界定(一)教师流动本文的教师流动是建立在强制性基础上的教师性流动,主要指中小学教育系统内教师的校际间流动,即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安排他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特别是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交替轮换流动。
其着眼点主要是力图解决目前教师单向上位流动及校际师资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二)教师流动政策本文中,教师流动政策实质上是指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分配的规制,是基于维系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基础上的公共契约,是指政府以政策、法规等文件设定的为规划教师有序、合理流动的一系列的规范规则体系。
它包括国家、政府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政策规划和引导,教师流动过程中如何布局,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总结各家之言,教师流动政策在执行中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利益主体目标不一致,交流政策的执行遭遇梗阻首先,县教育局迫于上级行政命令,在推行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时走形式主义,存在实践操作乏力、后续监督无力等现象。
然后,部分支教学校对一些政策规定敷衍交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部分学校可能将不合格或是无编制、落聘的教师派往交流学校,把选派交流教师当作“扔包袱”的机会。
其次,部分支教教师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岗不敬业、支教不支招、优越不优势等现象,给农村学校及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学校、教师、家长形成的人际关系网阻碍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
2.教师交流的形式化倾向,后续监督评价体制乏力各个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在评估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情况时,常常以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下位政策、有多少教师参与了交流、交流时间的长短等表面现象作为考核标准,而对地方政府专项经费的落实情况、农村薄弱学校的实际需求、城乡交流的实际效益等实质性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并缺少具体的评估办法,还没有形成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避免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政策形式化倾向。
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综述(一)教育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对单个文献的阅读评析和内容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简称文献综合评述,它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依据文献综述的对象看,文献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综合性的综述是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的,而专题性的综述则是针对某个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手段的。
依据文献综述的内容性质看,文献综述有“述而不评”和“述评结合”两种方式。
“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某一学科、专业、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
“述评结合”则是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加入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
一般而言,大多数文献综述均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并依据有关理论,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等,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基础或条件。
对于具体科研工作而言,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文献综述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研究定向工作。
(二)教育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文献综述的内容决定文献的形式和结构。
由于课题、材料的占有和资料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多种多样,很难完全统一或限定各类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一般来说,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标题、绪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目录。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综合分析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以及改善路径,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1.经济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明显滞后,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现象。
2.户口信息制度对教育机会的限制户口信息制度是我国教育公平中的一个严重束缚因素。
在城乡和地区间,由于户口信息制度的不同,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3.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的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偏向于注重提高这些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公平的改善路径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国家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消除地域和经济上的不平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3.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完善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减少单一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
结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当前,虽然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但是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必然的。
《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800字》
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小学生“减负”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研究现状 (1)(一)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1)(二)课业负担与减负的关系研究 (2)(三)减负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四)提高减负效果的措施 (2)二、国外研究现状 (3)(一)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分析 (3)(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 (4)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4)参考文献 (5)(一)著作文献 (5)(二)期刊文献 (6)一、国内研究现状(一)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实施存在重重困难,其中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话题,对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多位教育专家对课业负担这一内容进行过观察和研究。
高杰在《初中生化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减负”对策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中,以“六多六少”表示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
分别为即考试多、书多、课作业多、竞赛多、时多、补习多和德育活动少、睡眠时间少、自主性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与文体活动少。
该学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实际上学生的负担没减反而更重。
刘敏在《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几点思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文中提出“减负”不是采取禁止给学生提供补习或者不再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这种简单又统一的方式,而是为了减轻学生繁冗又没有多少教育价值的课业负担,不然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随之下降,得不偿失,并非减负教育政策实施的初衷。
由于当下城市和农村的教育现状不同,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减负”对象时不应“一锅端”,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基础教育的现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为学生做实事,真减负。
“减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只是学校或者老师的责任,而是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小学业负担过重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微山县部分小学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姓名:徐兆龙学号:2010221111120045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教育的充分关注,使农村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前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人口的素质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农业观代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农村的教育还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与城镇的教育相比较,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孩子成长的需要.作为现代社会弱势文化群体的农村家庭.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文化中,弱势文化代代相传.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相适应。
要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的家庭教育.想方没法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由于条件落后,设施的配置水平不够,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学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跟不上教育观念的改变,生源有限,教育投入的相对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因此,研究农村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资源限制,对人才的吸引有限。
农村教师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教师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单一,普通话不标准尤其是小学初中,女老师偏多,老教师偏多,中师学历的教师偏多,语文数学等正课老师偏多,英语音乐美术教师偏少每到有检查的领导来听课,好多教师无所适从,要么停止讲课,让学生自习,要么改变教学方式,抽查学生作业。
关于性别结构中小学女教师偏多本不是坏事,但由于中小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很容易导致男生女孩气,女生受娇宠,严重的甚至导致学生日后性别角色认同障碍,这个现象泛化将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十年学前教育发展文献综述
近十年学前教育发展文献综述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出生到入学前接受教育。
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综述近十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并探讨学前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
近十年来,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也发生了许多有益变化。
在教育内容方面,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实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注重启发式教育和探究式学习。
在教育资源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同时,学前教育机构也在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在学前教育的现状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源不足。
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稀缺,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那些有学前教育机构的地区来说,质量也不尽相同。
此外,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质量差异也比较明显,有些家庭甚至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将趋向于普及和质量提升。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前教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同时,家庭也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儿童的教育。
此外,学前教育机构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
总之,学前教育是为儿童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
通过积极的教育投入,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为他们的未来打造更广阔的前景。
未来的学前教育需要政府、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以期实现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中的教育政策分析
教育学中的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政策则是决定教育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的重要工具。
教育政策分析是一项针对教育政策进行详细研究和评估的学术实践,旨在提供政策制定者和教育从业者所需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政策分析,包括其定义、重要性、方法和影响等方面。
一、教育政策分析的定义教育政策分析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政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实施情况和影响。
教育政策分析旨在理解政策目标、措施和效果,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依据。
二、教育政策分析的重要性1. 评估政策有效性:教育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已实施政策的有效性,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优化改进的建议。
2. 促进教育改革:通过深入分析教育政策,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和进步。
3. 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教育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实施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4.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教育政策分析,可以评估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发现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改善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正的教育机会。
三、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教育政策分析涉及多种方法和工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教育政策的文献资料,了解政策发展背景、目标和实施情况。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政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了解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
3. 案例研究:选取一个具体的教育政策案例,深入研究该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影响,以揭示政策的优点和不足。
4. 政策评估:通过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教育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政策目标的达成情况、实施过程的效果和成本效益等。
四、教育政策分析的影响教育政策分析对教育实践和政策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1. 指导政策决策:教育政策分析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教育政策与法规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评估等。
本文将对教育政策与法规进行概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策略和措施。
教育政策通常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决策机构制定,旨在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发展目标教育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目标。
教育发展目标是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目标,通常包括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等方面的目标。
不同国家对教育发展目标的重点和优先级可能有所不同。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可能不同。
一些教育体制改革的常见举措包括教育体制的分级管理、学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
课程改革与设置课程改革与设置是教育政策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育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学科结构的调整、学科设置的更新、教材的改进等。
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是教育政策中的关键环节。
教育评估旨在评价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质量保障则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和机制。
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的内容包括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等。
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是指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障教育的公正性、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础法律。
该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教育的管理体制等。
《教育法》对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撰写教育政策建议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政策建议论文教育政策建议论文教育政策是指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进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或规定。
教育政策建议论文是一种对现有教育政策进行评估和提出改进措施的学术论文,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教育政策建议论文。
一、引言引言部分首先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可以简要介绍当前教育政策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明确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在相关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需要从已有的研究中梳理出与教育政策相关的理论、经验或案例,并分析其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同时,也要指出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提供基础。
三、问题阐述问题阐述是教育政策建议论文的核心部分。
在这一部分,作者需要清楚地描述目前教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问题阐述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问题描述:具体描述教育政策中的问题,可以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改革、教育评估等方面进行描述。
2.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从政策制定流程、利益相关者、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实证研究支持:结合实证研究,引用数据和案例来支持问题存在的事实或趋势。
四、政策建议在政策建议部分,作者需要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或措施,以解决问题并改进教育政策。
下面是几个撰写政策建议的技巧:1. 目标明确:明确政策建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政策建议应当具体、可实施,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2. 基于证据:政策建议应基于充分的研究证据和实证研究支持。
可以引用先前研究或类似案例,以增加建议的可信度。
3. 综合考虑:政策建议应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需求,尽量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4. 实施策略:对于政策建议的实施,需要明确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时程安排,以及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
五、结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强调政策建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结论应简明扼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川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法规政策实践总结
四川省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法规政策实践总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对于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川省考研教育学的复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育法规政策以及教育实践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教育法规政策和实践案例,对四川省考研教育学的复习资料进行总结。
一、教育法规政策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政策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颁布的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了解和掌握教育法规政策对于深入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法规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教育公平。
例如,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旨在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和学生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1.2 保障学生权益教育法规政策还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例如,教育部发布了《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和《中小学生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权益。
1.3 规范教育行为教育法规政策的制定还可以规范教育行为。
例如,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教育规范》和《学历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设置工作指南》等文件,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和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四川省教育法规政策情况2.1 教育立法体系完善四川省教育立法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目前,四川省有《四川省义务教育法》、《四川省保教管理办法》、《四川省学生资助办法》等教育法规。
这些法规为四川省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2 教育政策出台频繁四川省对于教育发展非常重视,教育政策出台频繁。
例如,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了《教育扶贫十项政策措施》、《四川省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致力于加强教育扶贫工作和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2.3 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教育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四川省各级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教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加强督导、考核和评估,确保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有效实施。
教育政策执行
(二)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
1、对象的适用性。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任 何政策都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 2、执行的灵活性。国家出台的多数政策属宏观政策,带 战略性的,不涉及操作层面的具体细节。 3、执行的有序性。政策执行应保持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 连续性。依次实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方案无论多么完美,不可能与复 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 5、执行的协调性。指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重 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由于执行主体之间的职能交叉或 重合,客观上造成多头管理,而多头管理的表现是推诿扯 皮,效率低下,破坏政策执行的协调性。 6、执行的时限性。指政策执行中每一环节有时间要求, 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
5、系统模式。政策执行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构成 了一个系统,共同影响政策的效果。
(三)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选择, 明确既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战术是为了实现战略服务, 有时为贪一时之功,局部战术上的胜利可能是全局战略上 的失误,违背初衷的做法是执行之大忌。
二、教育政策执行概述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教育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 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 等形式,将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以实现政策目标的 过程。 政策执行的理论界定,学术界分行动派和组织理论学派 行动学派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种活 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释、组织和实施。解释是将政策内 容转化为民众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组织史建立政策执行 机构,制定执行办法,实现政策目标;实施执行机构提供 的服务、设施和经费。 组织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没有组织 作保证,政策目标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
教育政策总结
教育政策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政策是指国家对于教育领域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的总称。
本文将对教育政策作出一些总结,旨在了解教育政策对于教育体系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并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教育政策可以促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二、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培养、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
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政策,以满足国家的教育需求。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核心,它表明了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
不同的国家在教育目标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些国家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有些国家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目标的确立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发展需求等各个方面。
2. 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指国家对于教育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流的教育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
3.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教育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
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置应该与时俱进,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和个别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也需要关注教师培养、教育设施建设、教育科技的发展等方面,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 师资培养师资培养是教育政策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政策执行文献综述
1、公共政策执行与教育政策执行
的文献趋势分析
(1)数据库的选取
(2)有关两类研究的专著与学位论文趋势
首先我们分析大陆地区专著的发展线索。
从对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目的检索来看,总计有八本公共政策执行方面的专著
其次我们分析大陆地区学位论文的发展线索。
第三,我们再来梳理一下XX学位论文中政策执行研究的趋势。
第四,通过PROQUST我们来梳理一
下英语国家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趋势。
(3)有关两类研究的学术论文趋势2、公共政策执行文献的内容分类
分析
(1)西方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西方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及政策执行的概念与价值”三个层面上。
从政策执行的历史线索上看。
从政策执行的概念上看,大体有五种学说,分别是强制说、互动说、效用说、决策说和组织说。
其次,我们来看西方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技术分析。
这种技术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执行的路径、模式与方法三个层面。
从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式上看。
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与方法上看。
再次,我们来看西方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
(2)我国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首先来看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的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与价值、公共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公共政策执行的知识基础三个方面。
其次来看我国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技术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手段、路径、机制与方法等领域。
3、教育政策执行文献的内容分类分析
(1)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综述
教育政策执行的理论演进、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层面和不同利益归属的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研究、教育政策执行的具体技术分析
(2)关于教育政策应用研究的综述应用性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一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线索的“为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二是以案例为支撑来抽象教育教育执行原理的“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
(3)关于制度视角下的教育政策执行
4、文献评述
(1)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与缺失。
(2)制度与教育政策执行二者关联性研究的缺失。
(3)案例式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不
就本研究的教师成长而言,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其成果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论研究。
(1)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一是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解释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发展视角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群体发展视角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社会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专业社会化进行了多种解释。
(2)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
从宏观整体上看,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可划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从微观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形
成了多种理论取向,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内容、阶段取向以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取向。
2.多学科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作为本研究重要背景的中国社会转型等内容,社会学界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问世。
如有关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X杭生、李强、李路路、杨敏等学者阐述这一理论的成果丰硕;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有陆学艺、X杭生、孙立平、许欣
欣等学者的成果为代表;
关于选择行为的研究,主要成果有X少杰的《经济社会学的新视野——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