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通体病
巴尔通体感染
巴尔通体感染
在免疫损伤病人,大多是艾滋病病人,播散性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感染能引起严重的不同的病理性疾病.这些感染多见于CD4淋巴细胞计数<100/μl的病人.在艾滋病病人中,养猫是感染巴尔通体的危险因素.
最常见的症状是杆菌性血管瘤,特点为在皮肤上出现突出的,微红的草莓样损伤,常绕以鳞状病变;这些损伤如果刺破会大量出血.杆菌性血管瘤损伤与卡波西肉瘤损伤不同,后者为扁平,带紫色或紫黑色.即使不考虑卡波西肉瘤,杆菌性血管瘤也应通过活检来确诊.
Warthin-Starry染色可检出皮损中的细菌.
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在艾滋病病人中也能引起长期发热和菌血症.诊断通过血培养.病原体可在商售血培养系统中生长,但培养时间必须持续到21天.由于革兰氏染色细菌着色不佳,常用特殊染色,如吖啶橙染色.
在艾滋病病人,汉塞巴尔通体或五日热巴尔通体还可引起几种深部封闭性感染,如骨髓炎,紫斑性肝炎,一种肝脏的细菌性感染,脑脓肿和心内膜炎.
抗生素治疗有效,常用红霉素,每6小时500mg或强力霉素每12小时100mg,但治疗必须持续至少3个月.心内膜炎,紫斑性肝炎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先静脉注射红霉素或强力霉素(以后改为口服),并配以第二种抗生素,如300mg利福平口服,每天2次或庆大霉素每8~12小时静脉注射1.5mg/kg.这些患者治疗至少需持续4个月.。
猫血巴尔通氏体病
猫血巴尔通氏体病猫血巴尔通体病又称为猫的传染性贫血猫血巴尔通体病是一类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又称猫的传染性贫血。
其致病微生物一般与支原体形态相似,而与血巴尔通体不同。
脾切除或脾脏功能不好的动物,其贫血的临床症状表现明显。
一般包括大型猫血巴尔通体和小型猫血巴尔通体。
大型猫血巴尔通体致病性强,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而小型猫血巴尔通体的致病性弱,感染猫会出现亚临床症状,只有在同时感染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和猫白血病(详情介绍)病毒(FeLV)时,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一、发病特点各年龄段的家养猫和野生猫均可发病,但可到户外活动的家养猫和野生猫的感染风险更高,未去势的公猫(易打斗)感染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跳蚤和蜱叮咬,被患猫咬伤,输血均会传播该病,且该病也可由母猫传染给幼猫,但具体传播途径不明。
目前为止,没有关于该病有人畜共患病的报道。
在本病例中,患猫可到户外自由活动,且曾被野猫咬伤,可能是引发本病的原因。
二、对红细胞的破坏作用该病原主要寄生在红细胞上,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主要作用机制为:(1)增加红细胞脆性,缩短其寿命。
(2)暴露红细胞抗原或引起红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机体不能识别自身,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最终引起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血管外溶血,患猫一般表现出明显的黄疸。
本病例虽未做生化检查,但患猫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黄疸。
三、症状1、急性型。
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心跳,呼吸加快。
出现巨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症状:黄疸及血红蛋白尿、可视黏膜苍白、黄染。
2、慢性型体温正常或稍低,精神不振,消瘦,贫血,血红蛋白减少。
四、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显微镜镜检,也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和pCR方法鉴定病原。
镜检,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上出现球形、杆状或环形的嗜碱性物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使用EDTA 抗凝后,病原常会从红细胞上脱落,因此用于制片的血液最好不要使用抗凝剂。
巴尔通体病研究进展
通体主要有五 日热巴尔通体 ( .unaa 汉赛巴 B qitn )、 尔 通 体 ( .e s a ) 伊 丽 莎 白 巴 尔 通 体 ( . B hne e 、 l B d zbt e 克 氏巴尔通体 ( .lrigie 和杆 iae a )、 h Bc r e ) a d a 菌样巴尔通体 ( . c l om s [ , B b i i r i) ‘ 而且随着深入 a lf 。
关键 词 : 尔通 体 ; 原 学 ; 行 病 学 ; 病 巴 病 流 致
性 ; 治 防
巴尔通 体 ( atnla B r el)是 一 群 革 兰 氏 阴性 、 o 氧
胞内或表面。巴尔通体 常呈多形性 , 革兰氏染 色阴
性 , i nz 色 呈 红 色 , 可 用 Wati-try染 Gmae 染 也 rhnSar
摘 要 : 尔通 体 病 是 2 巴 0世 纪初 发 现 的 一 类 格拉汉体属与巴尔通体属合并 ; 根据 1 N 6Sr A基 R
种 8 属 新 的人 畜 共 患 病 , 尔通 体 属 的 成 员 已 由原 因序 列种 系 发 生 分 析 , 间 的 同 源 性 大 于 9 , 巴 a亚 来的 1个种发展 到 1 9个种 , 中至 少有 5种 变形 菌 纲 ,: 群 与 其 同源 性 较 高 的细 菌有 根 癌 土 其 由 可使 人 致 病 。 由 巴 尔通 体 感 染 引 起 的 疾 病 谱 壤杆 菌 和布鲁 菌等 。近 年 来 , 于分 子 生 物 学方 法
比较 复 杂 , 要 有 猫 抓 病 、 里 翁 氏 病 、 内 主 卡 心
的应用 , 巴尔通体 由一种衍变为数种 , 前 巴尔通体 目
已包 括 1 种及 亚 种 , 明对 人 类有 致 病性 的 巴尔 9个 证
巴尔通体感染,感染性疾病,内科学
在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体外培养要求较高。目前巴尔 通体属包括30多个不同的种,其中有14个种和人类感染相 关,包括汉塞巴尔通体( Bartonella henselae ),五日 热巴尔通体( Bartonella quintana ),伊丽莎白巴尔通 体( Bartonella elizabethae ),杆菌样巴尔通体 ( 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等。
【预后】
预后良好,除并发严重脑病者,很少致死,病死率<1%。 淋巴结肿大>5cm时,肿大常可持续1~2年。
【治疗】
该病多为自限性,一般2~4个月内自愈,治疗以对症疗法 为主。淋巴结化脓时可穿刺吸脓以减轻症状,必要时2~3 日后重复进行。不宜切开引流。淋巴结肿大1年以上未见缩 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摘除。
(三)血清免疫学检查
有IFA和EIA两种方法,以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G,灵敏 度均较高。
(四)病原体分离
需用5%绵羊和兔血的特殊液体培养基,35℃,5%~10% CO 2 浓度下培养9~21日可见到菌落。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病程的最初3、4周内,从淋巴结或皮损的活检涂片(用 Warthin-Starry饱和银染色)中可发现病原体。
紫癜样肝病: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或多西环素 100mg口服,每天2次,疗程>4个月。在HIV感染或复发 病人中,需要延长疗程,抑制治疗。
奥罗亚热(急性):环丙沙星500mg口服,每天2次,或 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天2次,疗程10天。
秘鲁疣(慢性):利福平10mg/kg口服qd×14天或链霉素 15~20mg/kg肌注,每天1次×10天。
(二)其他巴尔通体感染表现
巴尔通体感染主要引起四种临床综合征:①红细胞受累及 噬红细胞感染(如Oroya热和战壕热);②由免疫应答控制 的肉芽肿性疾病(如CSD);③菌血症和血培养阴性的心内 膜炎(病原体主要为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④ 血管增殖性疾病(如杆菌性血管瘤、紫癜性肝病、秘鲁疣等) (表10-7-5)。
巴尔通体感染疾病概述巴尔通体属革兰染色阴性菌人类疾病主要由汉
巴尔通体感染疾病概述巴尔通体属革兰染色阴性菌。
人类疾病主要由汉塞巴尔通体(猫抓病)、五日热巴尔通体(战壕热)和杆状巴尔通体(卡里翁病)引起。
各种各样的巴尔通体菌可以引起细菌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由巴尔通体菌导致的其他临床症状也有报导。
流行特点猫抓病通过家猫或野猫抓刮传播,尤其是小猫。
通过感染的猫身上的跳蚤叮咬而直接传播给人类也有可能发生,但还未被证实。
战壕热通过体虱传播。
卡里翁病通过感染了杆状巴尔通体的沙蝇(罗蛉属)传播。
猫抓病和战壕热全球分布。
战壕热主要发生在缺乏适当卫生措施的人群,如难民和无家可归的人。
卡里翁病有局限的地理分布,传播发生在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海拔1-3千米(0.6-1.9英里)处,零星爆发病例在玻利维亚、智利已有报导,危地马拉可能也有。
大部分病例报导发生在秘鲁。
前往流行地区的短期旅行者风险较低。
临床症状猫抓病症状包括发热、感染部位丘疹或脓疱,暴露后1-3周感染部位同侧淋巴结肿大、触痛。
汉塞巴尔通体感染也可能导致持续发烧、滤泡性结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或脑炎。
战壕热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短暂性皮疹和骨痛(主要在小腿、颈和背部)。
一些巴尔通体感染可以导致亚急性心内膜炎症状和体征,通常细菌培养阴性。
杆菌性血管瘤病(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和肝紫癜(汉塞巴尔通体引起)主要发生于HIV感染病人。
杆菌性血管瘤病可以表现在皮肤、皮下或骨病变处。
卡里翁病有2个不同阶段:急性期(奥罗亚热),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和贫血;爆发期(秘鲁疣),表现为红色至紫色结节性皮肤病变。
预防措施避免粗野地与猫玩耍,防止抓伤,尤其是流浪猫和小猫。
这点对于免疫缺陷人群特别重要。
接触猫之后及时洗手。
避免沙蝇和体虱叮咬。
诊疗建议诊断猫抓病临床上依据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有相应暴露史来诊断。
血清学检测能确诊,尽管在一些情况下,交叉反应可能会影响判断。
汉塞巴尔通体DNA也可以通过PCR检测或脓液培养或使用特殊技术淋巴结穿刺来检测。
血巴尔通体病(猫抓病)
(1)菌血症前期 这个过程包括病原体感染动物
到动物机体首次出现较大范围的菌血症。在这一阶段, 由于病原数量较少,通常不能用外周血液镜检
五、临床症状
(2)急性发病期 动物机体的红细胞受到严重破 坏,血细胞压积值快速降低,动物常出现严重的贫血,
导致快速死亡。病原体数量可以在1 d~5 d内达到一个
峰值,接着又快速(可能在数小时内)同步地消失,然后 经过几天间隔期,再显现出周期性的菌血症。在两次菌
六、诊
(2)血清学检验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断
已建立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包
括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该病病原体在感染过程中通常要出现抗原变异等现象, 并且温和感染的猫体内病原数量较少、产生的抗体的数
量也较少。
(3)PCR检测方法 目前较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必
须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进行诊断。
七、预防
(1)消灭吸血昆虫蚤类是控制本病传播的重要方法。
(2)对出现严重贫血症状的猫,可以用输血的方式对
其进行治疗。 (3)药物疗法 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
等药物是控制本病的有效药物,同时配合使用运用糖皮质激 素(如氢化可的松等药物) 。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方式 传播。 (3)易感动物 种类有关 。 所有年龄段的猫都可以感染本病, 感染猫血巴尔通体的猫。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其传播方
式主要是通过静脉接种病猫血液或是蚤类等昆虫进行吸血
其易感性、症状表现与猫的年龄、健康状况、感染病原的
四、发病机理
猫血巴尔通体感染对宿主红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一方面,病原体的附着使宿主红细胞受损、生活周期变短
由于病原数量较少,通常不能用血液涂片镜检发现病原体
孔雀巴尔通体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8年第2期巴尔通体病是由不同种与不同亚种巴尔通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巴尔通体是一类寄生于红细胞上的多形性病原体。
主要寄生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膜结构发生损伤引起红细胞破裂,临床表现贫血、黄染和发热等一系列症状。
本病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14种传染病之一,发病和报道还不太多,主要集中在宠物犬、猫和人的报道。
随着宠物犬、猫和兔、鼠的增加,发病率明显有上升的趋势。
我国近些年来该病分布十分广泛,已遍及20余省,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上海为多。
孔雀巴尔通体病在河南、云南等南方地区有发病的报道。
辽宁省在1987年发现本病,1995年在铁岭地区确诊150例鹅患有巴尔通体病。
禽巴氏通体病多发生在幼龄的鸡、鸭、鹅群中,且该病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人们对其了解和关注。
1病原体介绍巴尔通体为根瘤菌目、巴尔通体科、巴尔通体属,有22个种和亚种,其中至少有9种对人有致病性,有13种从动物体内分离到病原体。
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的种和亚种有9种。
巴尔通体为细小球杆、杆状或环状的多形性、大小不一的微生物。
球杆菌直径为0.2~0.7μm ,杆状菌大小为0.3~0.6μm ×0.8~2μm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姬姆萨或瑞氏染色呈紫色或蓝色。
大多数巴尔通体无鞭毛,仅杆菌样巴尔通体和克氏巴尔通体有鞭毛。
巴尔通体生化反应不活泼,营养要求十分苛刻,并具专性细胞内寄生,常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上,也可游离于血浆内,呈现菌血症。
不同种巴尔通体的形态、大小、毒力和易感动物谱也有差异,毒力强的巴尔通体感染畜禽后,临床症状明显或严重;感染毒力弱的巴尔通体感染畜禽后,症状轻微,多呈隐性感染。
2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和人群十分广泛,人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动物界已知的猫科(家猫、流浪猫、印度豹、山狮等)、犬科(宠物犬、家犬、流浪犬、郊狼、灰狼、银黑狐、野生和驯养的北极狐等)、偶蹄动物(牛、羊、驯养的鹿和麋鹿、大角羊等)及啮齿类动物家鼠、野鼠等是巴尔通体种类最多的宿主动物,兔和实验兔均有感染性。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巴尔通体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巴尔通体病>>>
症状及病史:
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及周围循环衰竭等表 现。在此阶段极可成为该病死亡的主要原 因。此型未经治疗的病死率常超过50%, 多发生于起病后10天至4周内。经过抗菌 药物治疗者,发热消退,血液中细菌减少 乃至消灭,体力逐渐获得恢复。有些较轻 病例也可自行恢复,但比较缓慢,常数月 至半年。
1、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肺脓肿(链球菌属、葡萄球 菌病和曲菌病) (3)其它细菌感染(弓形体病,猫抓病) 2、结核病 3、肿瘤性疾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巴尔通体病>>>
诊断:
支气管肺癌,淋巴瘤,转移癌 4、血管性疾病:肺栓塞并梗死,
内科学疾病部分:巴尔通体病>>>
病因:
见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安第士山 脉一定海拔,那儿有媒介存在.
(一)发病原因 1905年秘鲁医生Alberto Barton首先 发现从奥罗亚热患者红细胞内存活的杆菌 微生物,后来又被多数学者所证实,因而 称此病原体为杆菌状巴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
Wegener’s肉芽肿 5、发热期间须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及
溶血性贫血进行鉴别。皮肤病损须与寻常 疣、化脓性肉芽肿等鉴别。
6、其它: 结节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巴尔通体病>>>
并发症:
巴尔通体病并发症_巴尔通体病有哪些并 发症
易发生并发症,以沙门菌感染最为常 见,其次为疟疾、布鲁菌病、细菌性肺炎、 阿米巴痢疾等并发症。也可并发脑病、慢 性严重的脏器损害(肝肉芽肿、骨髓炎等)、 关节病(关节痛、关节炎等)、结节性红斑 等。其它尚有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 血小板减少性
猫血巴尔通氏体病的流行与诊断
2020年第05期猫血巴尔通氏体病的流行与诊断霍畅媛︵辽宁省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绥中125200︶关键词:猫血巴尔通氏体;病原;流行病学;症状及诊断;预防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20.05.171猫血巴尔通氏体病(Haemobar Tonellosis )又称猫传染性贫血,是由猫血巴尔通氏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脾肿大为特征的支原体疾病。
已有许多国家确认了猫血巴尔通氏体病,对此病我国近年来也多有报道。
1病原猫血巴尔通氏体(Mycoplasma felis)主要寄生于猫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无细胞壁,形态可表现为环形、球形、盘形,有时呈链状或短杆状,电镜下直径大小约为0.5~0.6μm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瑞特氏染色呈蓝紫色,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Splitter E 等发现,有两种形体不同的血尔通氏体存在于猫的体内,后来被称为大型猫血巴尔通氏体(H.felis Large-form )和小型猫血巴尔通氏体(H.felis Small-form ),其代表株分别为H.felis-Ohio-Florida 株(简称H.felis-OH 株)和H.felis -California 株(简称H.felis-CA 株),但两者是2个独立的种且毒力也有所不同,其中H.felis-OH 株致性病较强,可引起猫传染性贫血;H.felis-CA 株致病性弱,受感染的猫常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
2005年,Willi B 报道了一株新的猫血巴尔通氏体(Candidtus mycoplasma turicensi ),是引发猫发生温和性贫血的病原。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感染血巴尔通氏体的猫,主要通过静脉接种病猫血液或是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也可经猫的抓伤、咬伤而感染、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Haefner M 等研究发现虎也是能是猫血巴尔通氏体的宿主之一。
所有年龄段的猫均可感染本病,吕艳等人对云南部分地区猫血巴尔通氏体感染状况的监测,对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年龄进行感染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率在不同养殖模式和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感染率与猫的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年龄也大的猫越容易感染。
巴尔通体病讲课PPT课件
巴尔通体病的流行病学
章节副标题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体:巴尔通体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
流行地区: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以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较为常见
发病率:每年约100万例,但实际发病率 可能更高
死亡率:约10%,但严重病例可达50%
传播方式和途径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皮毛、血液、粪便等 空气传播:通过吸入含有巴尔通体病的空气 食物传播:通过食用被巴尔通体病污染的食物 水源传播:通过饮用被巴尔通体病污染的水源 媒介传播:通过媒介如蚊子、跳蚤等传播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控制 策略
章节副标题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根 据巴尔通体病的传播途径 和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巴尔通体病的认识,增 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环 境卫生,减少巴尔通体病的 传播途径。
加强医疗救治:对疑似病例 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 病情恶化。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巴尔通体病讲 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巴尔通体病的概述
巴尔通体病的流行病学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治疗 巴尔通体病的病例分享和讨论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施,以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监测和疫情报告
建立完善的监测 系统,及时发现 疫情
加强疫情报告, 及时向相关部门 报告疫情信息
加强疫情信息的 公开透明,提高 公众对疫情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鹅巴尔通氏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 据 临床症 状 、 理 变化 和实 验室 检验 结果 , 病 诊 断 为鹅 巴尔 通 氏体病 。
6 防 治
6 1 舍 内外 环境 每 天用 过氧 乙酸 消毒 1次 , . 并对 舍 外 环境 进行 1 彻底 驱虫 、 次 驱蚊 、 鼠。 灭 6 2 拌 料 给药 . 全 群 鹅饲 料 中添 加 5 0mg k 0 / g体 重 强 力 霉 素 和 5 / g体重 氟苯 尼 考 混合 饲 喂 , 0 mg k 连 续饲 喂 7d 配合 饮 水 给药 : 水 中添加 3 葡 萄 ; 饮 糖 和 电解 多 维 10 0 g t连 饮 7d 注射 给药 : 少 0 / , ; 对
收 稿 日期 ;0 10 —9 2 1—61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教育 厅 项 目 ( 0 8 2 0 O ) 河 2 o B 3 0 9
N DV 强 毒进 入 。如 防 止 一 切 带 毒 动 物 ( 别 是 鸟 特 类、 鼠类 和 昆虫 ) 污染 物 进 入 禽 群 ; 出的人 员 和 和 进 车辆及 用具 消毒 处理 ; 饲料 和饮 水来 源安全 ; 不从 疫
参 考 文献 :
E3 陈伯伦 , 1 陈伟 斌 . 病诊 断 与 策 略 防 治 E . 京 : 国农 业 出 鹅 M] 北 中
版 社 ,0 4 3 0 3 2 2 0 :5—5 .
数病 鹅采 用 肌 肉注射 给药 , 只病 鹅 注 射 强 力 霉 素 每 注射 液 0 5mL, . 每天 1 , 次 连用 3次 。
区引进 种蛋 和苗 鸡 , 购 进 的鸡 隔 离 观察 2周 以上 新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PPT
公共卫生政策与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宣 传,提高公众对 巴尔通体病的认 识
建立完善的疾病 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和报告 病例
加强医疗资源配 置,提高医疗救 治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共享信息和经验 ,共同应对巴尔 通体病威胁
社区参与与合作
社区组织:建立社区组织,提高居民对巴尔通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社区活动:开展社区活动,宣传巴尔通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巴尔通体病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巴尔通体病的概述 3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4 巴尔通体病的治疗策略 5 巴尔通体病的预防措施 6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 室-XX
巴尔通体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 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 MRI等检查,观察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如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病原学检查:进行病原体培养、 核酸检测等,确定病原体类型
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检测:通过培养、染色、 镜检等方法,观察病原体形态和 结构
疫情监测与控制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上报疫 情信息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 现疫情
加强疫情控制,采取隔离、 消毒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 预防意识
巴尔通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社会经济影响
医疗费用:巴尔通体病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家庭造成经济压力 劳动力损失: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影响社会生产力 公共卫生支出: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巴尔通体病的预防和治疗 社会心理影响:巴尔通体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巴尔通体及巴尔通体病-111页文档资料
姬姆莎染色
B. Clarridgeiae电镜照片
B.Henselae
B. bacilliformis
从盈江黄胸鼠体内分离到的巴尔通体
培养特性
• 从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需要特别的培基, 有多种营养成份(胰蛋白酶、心脑浸液) 的血或者巧克力琼脂。
• 培养时间长:经过1~3周时间才能看到菌 落生长 。
培养一周左右的菌落形态
培养8周后的菌落形态
生化反应
巴尔通体在生理学上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 地方,它是非发酵需氧菌,不发酵葡萄糖;氧化 酶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阳性。在标准生化实验 中,巴尔通体是生长在不含血液成份的环境中, 因此利用生化试验鉴定巴尔通体是没有决定性的 意义,所以实验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慎重。如果培 养基中加了血液成份,实验结果就会显示细菌分 解碳水化合物(乳糖、麦芽糖、蔗糖)而产酸。
已知的20种巴尔通体,发现有9种和人类疾 病有关。其中三种巴尔通体B. bacilliformis、B. quintana、B. henselae与人类的疾病的关系已 经明确,其余6种巴尔通体 (含B. vinsonii subsp. vinsonii亚种),已通过间接方法或者从 一些个案病例报导中证实。总之,他们与人类疾 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其余的11种 的巴尔通体仅仅只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
已知巴尔通体菌
目前已经命名的巴尔通体一 共有20个种,其中B. vinsonii 有三个亚种,详见后表。rmis • B. henselae • B. quintana • B. elizabethae • B. talpae • B. peromysci • B. grahamii • B. taylorii • B. doshiae
• B. clarridgeiae • B. alsatica
巴尔通体病病人的护理
病人康复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病人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 适度运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复发几率。
护理人员的角色是什么?
护理人员的角色是什么? 提供专业护理
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能够识别病情变化, 进行有效干预。
持续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的角色是什么? 沟通桥梁
通过适当的药物和治疗,缓解病人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结合对症处理。
病人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 并发症。
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肺功能,以减少潜在风险 。
病人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增强病人的免疫 系统。
营养补充如维生素C和锌能够帮助提升免疫力 。
护理人员需在病人与医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确 保信息传达准确。
帮助病人理解治疗方案及其重要性。
护理人员的角色是什么? 情感支持
护理人员应关注病人的鼓励病人表达情感与担忧。
谢谢观看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交叉 感染。
使用消毒剂清洁常接触的表面。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水分 和能量。
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焦虑 和压力。
可通过谈话、倾听或引导进行放松训练。
病人康复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病人康复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定期复查
康复后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监测健康状况及 潜在复发风险。
巴尔通体病疾病研究报告
巴尔通体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OROYA热,杆菌状巴尔通氏体感染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乏力,寒战,淋巴结肿大,高热,贫血疾病介绍:巴尔通体病是怎么回事?巴尔通体病由杆菌状巴通体所致的感染,一般称为人巴通体病,因1855年秘鲁DANIEL CARRION首先报道了此病的症状和体征,故又称为卡里翁病,白蛉为其传播媒介,当受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即可进入机体,并在血液中繁殖,然后黏附于红细胞膜,使其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临床表现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以急性发热与溶血性贫血为主的奥罗亚热及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秘鲁疣症状体征:巴尔通体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巴尔通体病的症状介绍:巴尔通体病潜伏期约3周或更长些。
发病前常有前驱症状,如低热、骨关节及肌肉酸痛等。
此后疾病可发展为下列两种类的一种。
1、奥罗亚热如果发展为奥罗亚热,那么说明此病已经进入急性血液疾病阶段。
临床表现如下:(1)本病发病比较急,并且在发病初期,一般表现为寒战、脸色很苍白、高烧并且发热、流很多汗、非常乏力,并有严重肌肉痛、关节痛和头痛;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谵妄、昏迷及周围循环衰竭等表现。
(2)如果死亡,一般是发生在起病后10天至4周内。
据统计表明,此型未经治疗的病死率常超过50%。
(3)但如果是积极治疗者,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发热会消退,血液中细菌减少而且疗效好的可能会消灭,体力慢慢恢复;有些病比较轻的也可自行恢复,但是会比较缓慢,一般要数月至半年。
2、秘鲁疣(1)本病的主要特点是贫血后没有任何症状或是发病前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但是会出现许多形状大小从2~10MM至3~4CM、像粟粒状、结节状或是大块腐肉状的疣状皮疹。
(2)在同一患者身上,也有可能同时波及四肢两侧和颜面部,紧接着为生殖器、头皮和口、咽部黏膜。
由于巴尔通体感染所致的各种疾病不是它们所特有,因此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必须借助实验室手段才可进行确诊。
其中,对CSD的诊断可以参考以下4个指标:①与猫(或犬)频繁接触和被抓伤,或有原发损害(皮肤或眼部);②特异性抗原皮试呈阳性;③从病变淋巴结中抽出脓液,并经培养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病因引起的可能性;④淋巴结活检出现特征性病变,饱和银染色找到多形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巴尔通体病不能吃什么,巴尔通体病的注意事项
巴尔通体病不能吃什么,巴尔通体病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巴尔通体病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巴尔通体病的饮食注意事项2. 巴尔通体病的其他注意事项*二、巴尔通体病的简介*三、巴尔通体病的高发人群和危害巴尔通体病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巴尔通体病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禁忌:1.1、忌吃性味寒凉的食物。
1.2、忌吃湿性重的食物。
1.3、忌吃厚味的食物。
忌吃食物:猪油:比较厚重,可增加机体水分的蓄积,从而有利于孢子菌在体内的生长繁殖。
宜吃不饱和性脂肪酸的核桃油。
水果糖:含有糖分比较充足,在肠道内容易产生气体,形成腹胀等不适。
过多的糖分在肠道内蓄积,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
宜吃新鲜的水果,含糖低,且能够改善免疫功能。
西瓜:属于性味寒凉性的食物,可造成体内的“气”沉淀,造成体湿增加,不利于炎症的消除。
宜吃温热性的小瓜。
饮食适宜:1.1、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1.2、宜吃温热性的食物。
1.3、宜吃燥性的食物。
宜吃食物:牛肉:含有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属于燥性的食物,能够改善机体的湿性环境,减少真菌孢子的生长。
250g与萝卜同炖食用。
羊肉:燥性比较大,且容易上火,去油很好的驱寒、祛湿的作用,从而削弱本病孢子的宜生条件。
250g与萝卜同炖,降低其膻味。
蒲公英:属于野菜,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能够降低机体感染细菌的风险。
150g清炒食用。
可适当加入百合炖汤。
2、巴尔通体病的其他注意事项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宠物,同时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巴尔通体病的简介巴尔通体病由杆菌状巴通体所致的感染,一般称为人巴通体病。
因1855年秘鲁Daniel Carrion首先报道了此病的症状和体征,故又称为卡里翁病(Carrion disease)。
白蛉为其传播媒介,当受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即可进入机体,并在血液中繁殖,然后黏附于红细胞膜,使其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
临床表现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以急性发热与溶血性贫血为主的奥罗亚热(Oroya fever)及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秘鲁疣(verruga peruana)。
巴尔通体病病人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护理措施 护理技巧
简介
简介
巴尔通体病简介:巴尔通体病是一 种由B类链球菌(GBS)引起的感染 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孕妇 和老年人中。GBS是一种常见的细 菌,在许多人的肠道和生殖道中都 可以找到。
简介
巴尔通体病传播途径:巴尔通体病的传 播途径主要是经过呼吸道、肠道或者通 过医院环境污染等,此外还会通过性传 播、食物和污染的液体传播。
护理技巧
病人心理:对于巴尔通体病病 人的精神护理,需要给予适当 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病人 积极面对病情,增强自我康复 信心,同时避免情绪波动对身 体的不良影响。
护理技巧
病人安全:对于巴尔通体病病人的安全 护理,需要在病人床沿挂护栏,尽量让 病人避免独自行动,减少骨折、跌落等 意外发生。同时要保障病人的隐私,避 免给病人带来尴尬和不适。
护理措施
病房环境整洁:对于病房的环境整 洁,需要经常进一步消毒,尽量保 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的繁殖和传 播,病人的衣物、床上用品等物品 也需要及时更换和清洗。
护理技巧
护理技巧
病人营养:巴尔通体病病人需要特别注 重饮食和营养均衡,尽量多饮水、多吃 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 同时要注意适度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 过度饮酒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巴尔通体 病病人,需要及早进行预防治 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 免疫球蛋白等,这些治疗方法 有助于预防和缓解症状。
护理措施
个人护理:对于巴尔通体病病人的个人 护理,需要更加谨慎,包括勤洗手、避 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耳朵等粘膜 组织,避免与病人亲密接触பைடு நூலகம்分享餐具 、饮水等,同时加强营养保障、适量运 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全身性巴尔通体病诊治及护理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 防止感染扩散
手术时机:根据病情 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 护理,预防感染,加 强营养支持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运 动、按摩等方式帮 助患者恢复身体机
能
生活方式调整:调 整饮食、作息等生 活习惯,提高身体
3
症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皮疹等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查、病原体培养等方法确诊
5
治疗: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6
预防:避免蜱虫叮咬,加强个人防护,减少与携带巴尔通体属细菌的动物接触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低热 1 或高热,可伴有 寒战、盗汗
关节痛:关节疼 2 痛、肿胀,可累 及多个关节
皮肤病变:皮疹、 3 红斑、结节等, 可伴有瘙痒
05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 检、病理切片等
全身性巴尔通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首选四 环素类药物,如 多西环素、米诺 环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关节疼 痛和发热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用 于控制病情,减 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剂:如 环孢素、硫唑嘌 呤等,用于改善 免疫功能
辅助药物:如维 生素C、维生素 B等,用于改善 症状
04
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 了解疫苗的注意事项, 确保接种安全
健康教育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洗澡,保持
皮肤清洁
避免与患病动物接 触,防止被咬伤或
抓伤
避免食用生肉或未 煮熟的肉类,确保
食物煮熟透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全
身性巴尔通体病
谢谢
神经系统症状: 4 头痛、头晕、失 眠、精神萎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巴尔通体由一种衍变为 数种,目前巴尔通体已包括19个种及亚种,证明对人类有致病 性的巴尔通体主要有五日热巴尔通体(B.quintana)、汉赛巴尔通 体(B.henselae)、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克氏巴尔通 体(B.clarridgeiae)和杆菌样巴尔通体(B.bacilliformis),而且随 着深入广泛的研究,将会有更多新的病原被发现。
类型
汉塞巴尔通体
汉塞巴尔通体(以前称汉塞罗沙利马体)引起两种不同综合征: 猫抓病(或猫抓热)见于免疫系统正常的成人和儿童及免疫损伤 者播散性感染.杆菌状巴尔通体
杆菌状巴尔通体通过白蛉从人传播到人.散发病例和流行仅见 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安第士山脉一定海拔,那儿有媒介存 在.在无免疫者,巴尔通体侵入血流,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引起贫血. 它们也侵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阻塞.在疾病的这一阶段, 常并发由沙门菌和其他肠道菌引起的菌血症.随着免疫的形成,血 液和内皮细胞中的菌量明显减少.经过一潜伏期后,皮肤和皮下组 织中病菌又重新出现,引起血管瘤结节.
类型
五日热巴尔通体
五日热巴尔通体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士兵的一种细菌 性感染,称战壕热中发现的,随后的几十年,在世界上已不常见或 仅散发出现.在无家可归者,都市嗜酒者,杆菌性血管瘤,菌血症等, 五日热巴尔通体很少引起心内膜炎,在艾滋病病人也很少引起其 他播散性疾病。在免疫系功能正常病人,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 的战壕热表现为长期反复发热伴长期菌血症,但死亡率低.由于正 常宿主病例少见,试验性抗生素治疗可以考虑:强力霉素,每天2 次,100mg口服,持续4周以上可能有益.
巴尔通体病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bartonellosis
别名
Bartonella bacilliformis infection;Carrion disease;杆菌状巴尔通 氏体感染;杆菌状巴尔通体感染;杆菌状巴通体感染;卡里翁 病;人巴通体病;bartonelliasis;Carrion病
病原特征
巴尔通体可在血琼脂或巧克力、活性炭酵母浸液琼脂,以及脑 心浸液或胰化大豆血琼脂、心浸液琼脂上培养。初次分离常需 2周~5周才长出菌落,传代后生长加快。汉赛巴尔通体初代分 离菌落大小一致,为灰色、凸起、粗燥并嵌入琼脂内,传代后 多呈光滑黏稠状;而五日热巴尔通体常为大小不一、光滑、扁 平、有光泽、不透明、也不致琼脂凹入的菌落。液体培养基如 嗜血杆菌试验培养基(HTM肉汤)、含氮化血红蛋白的改良组织 培养基均可使巴尔通体较快生长。
病原特征
细胞壁脂肪酸及巴尔通体的基因组
巴尔通体细胞壁脂肪酸大量是C18∶1W7C,C16∶0和C18∶0, 共占总脂肪酸量的64%~94%;均含C13∶1(1%~6%)和C17∶O(1 %~21%),除杆菌样巴尔通体外。仅有痕量或少量的 C16∶1W7C,C18∶2和C18∶lW9C,无羟或环丙烷酸。伊丽莎 白巴尔通体与万森巴尔通体由相似的细胞脂肪酸组成。与五日 热和汉赛巴尔通体不同,前2种含C15∶0,C17∶1W7C和大量 C17∶0,伊丽莎白巴尔通体比万森巴尔通体有较多C17∶0和较 少Cl6∶0及C18∶1W7C。
简介
1984年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巴尔通体与罗莎利马 体同属于立克次体目,仅包括杆菌样巴尔通体1个种。1993年, Brenner等2根据16 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DNA杂交以及 G+C含量,将原立克次体科中的罗莎利马体属(包括五日热、万 森、汉赛和伊丽莎白罗莎利马体属)与巴尔通体属合并,并重新 命名为巴尔通体,并将巴尔通体从立克次体目移出。1995年, Birtles R J等。 根据表型和基因型建议将格拉汉体属与巴尔通体 属合并;根据16 S rRNA基因序列种系发生分析,种间的同源性 大于98%,属变形菌纲,a2亚群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细菌有根癌 土壤杆菌和布鲁菌等。
类别
感染内科/细菌性感染/巴尔通体病
ICD号
A44.9
概述
由杆菌状巴通体所致的感染,一般称为人巴通体病。因1855 年秘鲁Daniel Carrion首先报道了此病的症状和体征,故又称为 卡里翁病(Carrion disease)。白蛉为其传播媒介,临床表现有两 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以急性发热与溶血性贫血为主的奥罗亚 热(Oroya fever)及以皮肤病变为主的秘鲁疣(verruga peruana)。
病因
该菌要求在高营养的培养基(含动物或人血的琼脂),最佳温度 为28℃,5%二氧化化碳环境条件下缓慢生长,42℃不生长。生 化反应极不活泼,不产生溶血素,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杆菌状 巴通体细胞脂肪酸组成比其他巴通体有较多的C16∶1ω7c(占 18%),并检出C12∶O和C14∶O。OConnor用凝胶电泳分析本病 原体16SrRNA序列表明,其片段为1431个碱基,与五天热巴通 体同源性达91.7%。其ialA和ialB两个基因与侵袭力有关,已经被 克隆与表达。鞭毛为杆菌状巴通体侵入宿主细胞的重要毒力因 子,有人观察到运动的巴通体如钻孔器,同时结合其他因素而 使红细胞膜改变,导致巴通体侵入红细胞内。
发病机制
当杆菌状巴通体进入人体血流后,首先在血管上皮增生,随 后侵入红细胞内繁殖。严重患者几乎所有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 均被感染,一个红细胞可多达20个病原体,致使大量红细胞破 坏,导致严重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系的增生,至使外周血 液出现有核红细胞、巨红细胞及大量网织红细胞(可达50%),白 细胞变化不大,而血小板常有减少。并可见肝、脾和淋巴结的 网状内皮细胞大量吞噬病原体、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肝大, 有时可见小叶中心性细胞坏死;脾肿大并伴有感染。
病原特征
除人工培养基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成纤维细胞、L细胞和 HEP-2细胞等均用于巴尔通体繁殖和致病性等研究。巴尔通体在 宿主细胞表面核黏附和繁殖,也可见大量巴尔通体聚集在细胞 空泡内。生化反应 巴尔通体生化反应不活泼,缺少糖酵解酶、可利用琥珀酸盐、 丙酮酸盐和谷氨酰胺。肽酶活性状况因菌株不同而稍有差异, 靛基质、尿素分解、鸟氨酸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等均为阴 性。除伊丽莎白巴尔通体在兔血琼脂上培养后显不完全清晰的 溶血圈外,其他的不溶血,但能促使内皮细胞增殖。
病原特征
形态及培养
鞭毛巴尔通体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需氧杆菌,个别种有鞭毛, 为兼性细胞内寄生。主要寄生在血细胞及血管内皮细 胞,淋巴 结细胞内,有的可存在于红细胞内或表面。巴尔通体常呈多形 性,革兰氏染色阴性,Gimanez染色呈红色,也可用Warthin Starry染色。杆菌样巴尔通体的培养物有1根~10根单端鞭毛, 长3 μm~10 μm;也有少数菌体可同时具有次极端或侧鞭毛。初 分离的汉赛巴尔通体有菌毛,传代后则失去菌毛。在杆菌样巴 尔通体和汉赛巴尔通体中均发现噬菌体,其头部呈20面体,直 径约40 nm,包装含宿主菌染色体DNA 14 kb。
鉴别诊断
发热期间须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及溶血性贫血进行鉴别。皮肤 病损须与寻常疣、化脓性肉芽肿等鉴别。
治疗
多种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及链霉素等对杆菌状 巴通体均有抗菌作用。对急性杆菌状巴通体感染,氯霉素为首 选药物,因其对常见并发症-沙门菌感染也有效,氯霉素剂量为 2g/d,分4次服,共7天。一般在服药2天后发热即可消退,病情 也随着迅速好转。严重贫血者可输血。秘鲁疣期可使用利福平, 剂量为600mg/次,1次/d,共服6天,可促进病变消退。
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一些乡村,包括秘鲁、厄瓜 多尔和哥伦比亚海拔800~2500m地区。本病传染源主要为患者 及无症状病原体携带者。患者症状消失后,血中仍有少量带菌 可持续数年。在流行区,无症状带病原体者可高达10%~15%, 因而本病的贮存宿主是人。本病是通过节肢动物-白蛉叮咬而传 播,疣肿罗蛉(Lutzomyia verrucarum)为主要传播媒介,但在哥 伦比亚已发现可由其他种白蛉传播。
预后
严重并发症可致死。
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是杀灭白蛉。居室内外喷洒杀虫剂,控制白蛉 夜间叮咬甚为有效。个人防护可用驱虫剂或挂血管及其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中可见有病原体。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
简介
巴尔通体病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群革兰氏阴性、氧化酶 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作为 新发及老传染病的病原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再次肆虐人类, 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1905年,秘鲁医生Alberto Barton在血 液中发现人类巴尔通体病(Bartonellae disease)Oroya热的致病 因子;1919年,Battistini,Naguchi等分离出该病原体;为纪念 Barton,将这种微生物命名为杆菌样巴尔通体(B.bacilliformis)。
临床表现
有些较轻病例也可自行恢复,但比较缓慢,常数月至半年。
2.秘鲁疣 本型为皮肤损害阶段。其特点是贫血后或无前驱症 状,皮肤出现许多疣状皮疹,可呈粟粒状、结节状或大块腐肉 状,其大小从2~10mm至3~4cm。上述三种疣状皮损可在同一 患者身上见到,以四肢两侧及颜面部较多,其次为生殖器、头 皮和口、咽部黏膜。疣状皮疹色泽各异,由红色至紫色,可持 续存在1个月至2年。病原体可从病灶中检出。
并发症
易发生并发症,以沙门菌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疟疾、布鲁 菌病、细菌性肺炎、阿米巴痢疾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血液化验可见红细胞急速下降,常在4~5天内由正常值降至 1.0×1012/L。为正常色素巨细胞型贫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和嗜碱性点彩,白细胞可有轻度增加 并伴核左移。血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涂片染色可显示90%红 细胞被侵犯。带菌者应作血液培养才能明确。培养基应加5%脱 纤维蛋白人血或10%新鲜兔血清和0.5%兔血红蛋白,最适温度 为28℃,培养7~10天后可见小菌落加以鉴定。对秘鲁疣可取 组织标本作吉姆萨染色,发现病原体即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