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钱宗灏-上海城市发展概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发展概论
1. 古代部分
上海成陆图
自第四纪晚期即“全
新世”后,伴随全球气候转
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
升,东海大陆架开始遭受
海侵。
海侵全盛期过后
的东部地区处于快速堆积
阶段,在江流海潮的相互
顶托作用下,长江所携挟
来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
逐渐形成三角洲冲积平
原,自西向东,渐次扩
南汇古捍海塘
奉贤华亭海塘
文明的曙光
6000年前的美玉王国
崧泽村为我们揭开了上海先民从蒙
昧走向文明的面纱。
北青公路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寻找到了
人类童年时代简单而多彩的
生活。
“沪”的由来和“申”的传说
古人云:列竹于海涂曰沪
上海的先民用绳编的竹竿联成排,插在滩涂上,潮来
时尽没于水;潮退后水去鱼存。可见“沪”原是古人的一种
渔获方法,因在上海地区普遍应用,久之,遂成了地名简
称。
《
沪的由来沪的由来》》画布·油彩125×200 cm 赵牧作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20世纪50、60年代仍常见于上海农村的“蟹簖”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处于吴国和越国的边界线
上,上海古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周元王三年(前473
年)越国灭吴,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上
海全境并入楚国版图,楚文化也在上海留下深刻的影响。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春申君(?~前238)
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
一,楚国宰相。黄歇年
轻时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拜黄歇
为相,封为春申君。当
时的上海地区为其封邑
之一。
黄渡镇中心公园
春秋淹城
关于上海建筑最早的文字记载:
松江古扬州之域。春秋为吴地,吴子
寿梦,始筑华亭,盖停留宿会之所也。
——明正德七年《松江府
志》
“始筑华亭”——上海建筑的起源
上海古代行政及商贸市镇的形成
华亭置县
唐制6000户置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
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置华亭县,县治即今松江,华
亭县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负海枕江,原野衍
沃,川陆之产兼而有之。
松江方塔园
松江西林禅院
从“上海务”到“上海县”
宋元两代,特别是靖康之难后,北方大批居民南迁,加
快了上海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北宋时设“上海务”。至北宋中期,上海务作为华亭县新
兴的商业集市崛起,名列秀州十七大酒务之一。
南宋华亭县的城镇经济繁荣。南宋咸淳三年,天台人董
楷就任上海镇市舶司使。
南宋董楷《受福亭记》是关于上海城市最早的文字描述
咸淳五年八月,楷忝(tian\有愧于)命舶司(官职,类似海关督
察)。既逾二载,自念钝愚,于市民无毫发补益,乃痛节浮费,市木于海
舟,陶埴(zhi\粘土)于江墳(fen\沿河的高地),自舶司(约在今里咸瓜
街北端)右趋北建拱辰坊,尽拱辰坊创益庆桥,桥南凿井筑亭,名曰受
福。亭前旷土悉绣以砖,为一市闤(huan\城墙)闠(hui\城门、二字合用
可作市区的通称)之所。其东旧有桥已圮(pi\坍塌),巨涛侵啮(nie\咬)
且迫,建桥对峙曰回澜桥。又北为上海酒库,建福惠坊。迤西为文昌宫,
建文昌坊。文昌本涂泥,概施新甃(zhou\亦治也,如砌垒砖石)。文昌坊
又北建致民坊,尽致民坊,市民议徙神祠,为改建桥曰福谦。由福谦趋齐
昌寺,臣子于兹颂祝万寿,广承滋液,施及群动,改建桥曰泳飞。桥之寿
不能三十岁,虽无述可也。亭之寿以百岁记,井之寿以千岁记,讵可无述
乎?……
——明嘉靖《上海县志》卷八
唐、宋建筑
松江唐经幢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
地面建筑,位于松江镇中山小学内。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
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
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
经》全文,并有题记。据幢上题记中
有“立于通衢”等语,可见立幢之地,
原为通衢大道。
龙华塔
宋制七级八面楼阁式
佛塔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正式置县,首任上
海县“达鲁花赤”(镇守者)舍剌甫丁,领籍72500余
户,东西广160里,南北袤90里,隶属松江府。
吴淞江以南的今上海全境分属华亭、上海二县。
松江清真寺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
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是一座融合中国古典风格和阿
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寺东侧为邦克门楼,
又名宣礼塔,为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所用。屋面十字
脊,内壁为砖拱球顶,下辟门洞为出入口,这是典型
的阿拉伯形制。西侧的礼拜大殿是明代所建,与玲珑
剔透的邦克门楼相对称。
真如寺大殿,元延佑七年(1320年)建,平面正方形,面阔和进深均为三
间,屋顶为单檐歇山顶,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
件皆为元代原物。
真如寺鸟瞰
大殿修复前旧貌
真如寺今貌
煮盐业与植棉业的兴盛
上海东部傍海,濒海之地,遍地赤卤,盐田相望,素饶熬波
之利。元代盐产量创华亭历史之最。
然其土性咸,多卤瘠之壤,不宜水稻,以种植豆麦、棉花为
主,兼擅鱼盐萑苇之利。
植棉、棉纺因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发展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