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钱宗灏-上海城市发展概论1

合集下载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重镇,也是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上海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概述。

一、历史背景上海市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濒临黄海。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上海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与外国的贸易往来,上海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区之一,为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

截至目前,上海市的经济结构主要由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二产业(工业)构成,占据总经济的相当比例。

其中,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是上海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金融中心上海市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容纳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上市。

此外,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金融业发展。

上海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进驻。

四、外贸和物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为全球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持。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和扩展也为国内外企业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便利。

此外,上海的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物流业的中心。

五、科技创新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上海的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大力发展。

上海拥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出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创新企业。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及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在此落户。

上海还成功举办了多个国际性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了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

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作用

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作用

上海城市发展与图书馆发展的互动作用1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4个时期从上海城市发展促进上海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上海城市开埠时期,图书馆开始萌芽;上海城市发展时期,各类图书馆不断涌现;上海城市繁荣时期,中心图书馆体系开始形成;上海城市确立世界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上海图书馆也确立了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愿景。

1.1 上海图书馆的萌芽时期公元1291年(元代至元二十八年),中国元朝政府开始设立上海县。

宋末元初,出现了一批藏书家,到了清代,藏书家已有百人左右的规模,甚至出现了与著名的毛氏“天一阁”、鲍氏“知不足斋”齐名的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多达30万卷)‘1 o。

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鉴定,翌年11月14日,英国在上海设立领事馆,并宣布上海于同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口o。

就在上海开埠后的前几年,即1844年和1846年,清政府被迫先后两次宣布天主教驰禁。

19世纪中叶,天主教开始在中国大为发展,而上海的开埠也为西方传教士在上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842年7月,首批法国耶稣会士南格禄等进入上海,并随身携带了一些与传教有关的图书文献。

这样,原来以北京为中心的传教文化中心南移至上海的徐家汇。

4J。

1847年7月,西方传教士开始在徐家汇建天主堂藏书楼,并在将所携书移入的基础上,开始集中存放欧美来华传教士携带的文献以及在华收集的文献,该藏书楼被认为是上海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标志。

上海开埠后,西方各国来华来沪人士逐年增加,也带来了相应的文化需求。

1849年3月,一些来华西人组成的西侨社团(Foreign Community)自发组织了一个上海书会(Shang—hai Book Club),两年后,1851年,改称上海图书馆(ShanghaiLibrary)。

直至1913年由工部局接办,才易名为工部局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服务范围也由少数的外侨逐步扩大到普通市民,成为上海较早的社区公共图书馆。

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开发演变

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开发演变

·摘要·摘要九十年代,上海的城市开发进入高潮阶段。

通过文献研究,本文总结出城市开发的概念和类型划分、经济和社会动因、时间和空间特征、供给和需求关系等四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研究框架,分析了上海城市开发的总体发展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供求均衡状况,并且阐述了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重组对城市开发的影响。

{九十年代的上海经济经历了复苏、高速和调接三个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年高于联合国的推荐数值,房地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而外来投资的大量涌入在房地产开发初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城市开发类型的变化趋势为:公共开发由被动滞后型向主动引导型、非公共开发由政府决定型向市场调节型转变,城市开发由非商业开发向商业性开发为主导转变,由以新开发为主向新开发和再开发并重转变。

在城市开发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物业总量和构成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全市居住类物业和非居住类物业均迅速增长,其中居住类物业的增长率和增长量又明显高于非居住类物业。

在空间分布上,非中心城区的增长率明显快于中心城区,但中心城区物业总量和居住类物业增长量显著高于非中心城区。

在中心城区,办公类和居住类物业发展较快,生产类物业明显下降。

在空间分布上,核心地区再开发为主的趋势明显,而浦东新区和边缘地区仍以新开发为主。

物业总量和居住类物业在浦东新区和边缘地区取得了较快的结构性增长.办公类物业在城市核心区和商务副中心结构性增长的趋势明显,生产类物业在各区均为结构性下降。

随着城市开发高潮的到来,城市物业出现了普遍的供太于求的局面。

营业性办公楼和商品性厂房囡需求不足性原因产生了高空置率,其中营业性办公楼的空置率波动幅度最大,而商品性厂房的空置率波动幅度最小。

商品住房在需求不足性和结构性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高空置率,空置率波动幅度较大。

r、“分析表明,城市各种部类物业的构成及分布变化与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重组有者密切的关系。

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地理第三辑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 ♦王文楚今天上海市大陆地区,大小城镇,簇丛林立。

对它们形成发展的历史进行探讨,会有■I助于深入了解上海发展的历史。

本文就秦至 清鸦片战争以前上海市大陆地区城镇的形成 与发展,试作探索。

城镇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地区经济的集中点,它的形成发展既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又受地区自然条杵的直接影响。

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水平的差异,二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截然不同,上海市大陆地 区的城镇兴起,最早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尤为显著0上海大陆是长江河口的冲积平原,距今 五六千年前长江水流挟持的大量泥沙,在海浪的作用下,淤积成一条自西北向东南伸展 的沙咀,构成了上海大陆一条完整的海岸冈 身,直到东晋时期,海岸线仍在冈身以东不远处。

此后,海岸线迅速向东推移,到了唐代,今上海市区绝大部分已经成陆,至北宋中期,已伸展到里护塘一线,今上海市大陆地区已基本上全部成陆。

图t秦至南朝日勺期成陆的先后,决定了地区开发的早晚,城镇的兴起分布也同样受此影响。

冈身以西先成陆,人类最早的开发局限于冈身以内。

经过了相当长时期,滨海平原南部的经济才获得一定的发展,秦代于今金山卫城东北六里柘山附近建立了海盐县,①西汉末年•海盐沦入柘湖,迁治于武原乡,②故址在今浙江平湖县东。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在今金山北麓设立前京县,③梁大通年间,又在今松江县西南四十里设置胥浦县。

④(图1)以上三个城镇都分布在冈身以内平原南部,说明了南部的经济开发早于北部,其所以这样,是由于当时北部的松江,是一条东流直泻入海的大江,据北宋郑乔《水利书》记,松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唐宋以前的江道,更加广阔,水濂浩瀚,盛水季节,潮水汹涌奔腾,四出泛滥,吞没附近田庄,东晋时期曾在松江南岸修筑沪渎垒,是沿海军事戍守堡垒,披江水所冲毁。

⑤沿江两岸,地势低洼,为江水所灌注,构成一片连续的湖荡、沼泽地带,直接影响当地的开发。

而南部地势比较平坦,容易开发,从松江分流于杭州湾北岸入海:的东江《约在唐代湮塞),河身宽直平衍,水势比校平缓,给与灌溉、航运之利,所以在东江附近兴起了城镇。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其演化进程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其演化进程

万方数据姚凯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及其演化进程图1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1953)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演进和特征评析2.1以前苏联规划思想指导的总规编制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城市规划成为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工具,工作重点转向“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结构”,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改善生产和居住生活条件。

限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城市规划工作转向了吸收前苏联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也参照前苏联专家帮助起草的《编制城市规划设计与修建设计程序(初稿)》而进行。

1950年.前苏联专家巴莱尼柯夫根据苏联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关于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的意见书。

意见书采用了前苏联的规划方法,贯彻了将上海改变为“生产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延续”的思想。

在职业分类上,首次提出被抚养人口、服务人口的概念,提出按照前苏联城市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30%一35%、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45%一50%、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18%一23%的比例计算和发展上海的人口。

在用地规模的计算102中.又提出参照前苏联的各类职业的基本人口用地指标推算。

1953年,前苏联专家穆欣指导编制的《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对上海城市发展提出了原则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方案.它对上海一段时间的城市建设和总规编制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方案提出用社会主义改造城市的方法。

保留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城市基础.重新规划、合理布局住宅、工厂、铁路、运输和仓库地区,疏散城市过于稠密的人口。

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

同时.根据整个规划,把广场、街道、河岸和公园在建筑和空间艺术上加以组织.运用古典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建筑技术成就安排住宅和公共建设。

根据城市特点而形成统一特色(图1)。

规划编制以前苏联模式为范本,比较突出的是采用“定额指标”计算规划指标。

方案对上海的港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及运动场布局和建筑艺术布局等作了研究。

上海北外滩早期的地价及其城市化特征

上海北外滩早期的地价及其城市化特征

上海北外滩早期的地价及其城市化特征作者:钱宗灏刘存钢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年第06期摘要北外滩是近些年才有的地名方位,具体指上海虹口、杨浦的滨江地区,这里在上海开埠早期曾属于美租界。

文章以清咸丰朝(18511861年)上海道签批出的73份外侨租地道契和光绪二十一至二十二年(18951896年)的75份道契为研究对象,向读者展示了虹口、杨浦滨江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价格及从业者变化的图景。

关键词城市化;地价;上海北外滩一、城市化发轫阶段的土地状况本文试图讨论一个尚未被学界讨论过的问题,即上海美租界建立初期区域内土地经营的变动状况,包括从土地从业者的中国农民到土地经营者的外国商人的业主身份的变化,以及作为现代工业经济发展条件之一的土地集中状况。

今虹口、杨浦滨江地区的土地在1848年至1863年间属于上海美租界,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合并后通称外国租界,至1899年才正式称作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但民间仍长期习称为美租界。

建立之初的上海美租界并没有确定的边界及四至,仅粗略地以苏州河北面的虹口为出发点,沿着黄浦江岸由西往东呈带状发展,这一态势在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和杨树浦路修筑完成后更趋明显,这也恰好和本文关注的地段相符。

与我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上海美租界建立初期的地价其实并不便宜。

我们以清咸丰朝(18511861年)经上海道署签批发放的73份“道契”①作为统计材料,从中解读出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现象:这批道契表明,11年间共有46位外国人(其中多数是美国人)“永远租赁”②了上海美租界范围内的土地554.193亩,交易码洋115731.95银元,平均每亩的地价是208.83银元。

③初看这11年内土地的转手量也不算多,但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尚能查到的这73份道契不包括另外已经亡佚的35份道契中记录的数据④,如果以再增加约三分之一的数量计算,结果大约可达到800多亩(554÷2×3)。

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

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

新城规划 | 55Thoughts on Shanghai New Towns' Transporta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Positioning of Comprehensive Node City基于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的上海新城交通优化思考朱 洪 吉婉欣 朱俊宇 ZHU Hong, JI Wanxin, ZHU Junyu新城是上海寻求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空间,为了发挥交通的引领、支撑作用,结合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数据,分析现状新城城市功能、职住平衡、交通设施、居民出行的特征。

未来在新城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要求下,分析新城门户枢纽、节点城市,综合性、独立城市,绿色智慧、活力城市等定位下的交通需求发展趋势特征,以及对交通设施配置、交通体系构建、交通运输结构完善、交通服务供给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The new towns are important strategy spaces for Shanghai to seek new growth pole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ll supporting roleof transport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new towns' urban function, home-work relationship,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resident trip features based on Shanghai Sixth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urvey. Shanghai new towns' position in the future is the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future traffic dem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portal hub,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green wisdom, and lively city.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requests o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traff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upp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correspond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新城;上海都市圈;综合节点城市;交通系统优化new town;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comprehensive node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文章编号 1673-8985(2022)04-0055-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20410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朱 洪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硕士***************吉婉欣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朱俊宇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工程师,硕士0 引言新城建设是超特大城市完善城市职能、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上海在历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直在寻求通过新城建设培育功能完善、独立的新城市中心,不同阶段新城的内涵、交通系统构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不尽相同,新城建设成效离规划预期均有一定差距。

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文章

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文章

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文章《探寻上海的起源与发展史》嘿,大家知道不,咱今儿来唠唠上海这座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史。

说起上海的起源啊,那可得追溯到很久以前啦。

上海这地儿啊,最早其实就是个小渔村,谁能想到后来能变成这么牛掰的国际大都市呢!就好像一个穷小子突然变成了大富豪,这变化,那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上海开始崭露头角。

它就好像一颗埋在沙堆里的金子,逐渐开始发光。

慢慢地,开始有了贸易往来,各种船只来来往往,这个小渔村变得热闹起来啦。

那时候的上海就像是个初入江湖的小子,有着无限的活力和冲劲。

到了近代,那可不得了啦。

外国人也瞄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开始在这里搞起了租界。

这租界虽然不咋让人待见,但也给上海带来了一些新鲜玩意儿,什么西方的建筑风格啊、先进的技术啊。

上海就这么吸收着各方的养分,一点点成长起来。

再后来呢,上海就像坐了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种大公司、大企业都在这儿安了家。

这里成了时尚的前沿阵地,引领着潮流的方向。

走在上海的大街上,那真是啥样的人都有,南腔北调,热闹非凡。

如今的上海,那可是牛气得很嘞。

东方明珠塔高高矗立,黄浦江两岸灯火辉煌,外滩的夜景那叫一个美啊。

上海的交通也便利得很,地铁四通八达,想去哪儿都方便。

还有各种美食,生煎包、小笼包……哎呀,说得我都流口水了。

不过呢,上海这么厉害也不是一天练成的,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成了今天这样。

它就像是一个不断奋斗的勇士,一路披荆斩棘,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

作为一个来过上海的人,我真心觉得这座城市有它独特的魅力。

这里既有现代化的繁华,又有老上海的韵味。

你可以在高档商场里疯狂购物,也可以在弄堂里感受那份宁静与悠闲。

总之,上海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

哎呀呀,希望上海以后能越来越厉害,一直这么牛气下去,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中国有个这么棒的城市!。

上海最新城市发展

上海最新城市发展
未来的标志性建筑
花桥 上海之星
上海最新的城市发展
新的交通建设
中环线上海市主要道路系统.gif 轨道交通traffic.jpg 火车南站 浦东铁路 磁悬浮 浦东机场 国际集装箱港:小洋山、外高桥小洋山上的羊.jpg
Xiaoyanshanguihua
上海最新的城市发展
新的产业发展以制造业为支撑
上海城市的变化
老城厢不是“上海城市”的代表 近代的上海城市以“租界”为主体
洋泾浜 “南市”和“北市” 法租界、英租界、公共租界、美租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0人(1853)----20000人(1854,小刀会
起义)----500000人(1862)----近代上海
上海城市的变化
外滩----十里洋场 杨树浦----现代工业的摇篮 江湾----“大上海”? 发展工业卫星城镇上海工业分布.jpg
上海最新城市发展
上海城市的由来 上海的城市变化 上海最新的城市发展
一、上海城市的由来
“上海”名称来源于“上海浦”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设置酒务 南宋咸淳三年设立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设立上海县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造城墙 潘允端为父造豫园(1559-1578) 十六铺----1932年“阿美士德号”调查上海 开埠之前的上海不是一个小渔村
闵行、高桥、吴泾、吴淞 宝山、金山、嘉定
上海城市的变化
上海行政区划辖地的扩大
168平方千米---6400平方千米 行政区和城市不是一个概念上海城市区域的扩
大.jpg
上海城市地域的扩大上海卫星影象.jpg
内环线以内100平方千米、外环线以内620平方千米
上海城市功能的扩大
商业、工业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013同济考博导师名单

2013同济考博导师名单

导师姓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电子信箱蔡永洁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yongjiecai@曹庆三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文化创意建筑;声环境与建筑qciao@常青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史,风土建筑保护与再生changqingtj@ 陈易081300建筑学室内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其理论chenyitj@ 戴复东*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创作,高新建筑技术tongjigxs@ 戴仕炳081300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保护技术ds_build@董华081300建筑学包容性设计/通用设计 (公用建筑;环境;交通;产品;住宅);多感官的建筑与产品体验(例如:听觉;触觉);应对老龄化的设计创新;医用工程设计;情感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数据可视化研究;设计教育新趋势donghuahao@郝洛西081300建筑学环境控制技术;建筑与城市光环境tt111888@ 黄一如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hyrhyrhyr@ 李斌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环境行为学;设计方法论;比较文化论libincaup@李立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乡村聚落Lixsh57@李翔宁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当代建筑与城市的理论和评论/策展sean19731973@李浈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史;历史遗产保护lztjsh@李振宇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zhenyuli@ 娄永琪081300建筑学可持续设计;社会创新与设计;产品服务体系设计lousmail@卢永毅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yongyi_lulu@彭怒081300建筑学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史pengnu@钱锋081300建筑学大跨建筑qianf_caup@钱宗灏081300建筑学中国传统建筑;城市史,上海建筑史zonghao@宋德萱081300建筑学环境控制技术;生态与节能建筑;建筑环境控制dxsong@王伯伟081300建筑学集群建筑;城市设计wangbw@王方戟081300建筑学集群建筑wangfangji@ 王骏阳081300建筑学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现代建筑历史理论wangjunyangcn@吴长福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wucf1101@伍江081300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发展历史;建筑理论jiangwuc@徐磊青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城市和建筑设计与环境心理;行为和社会leiqingxu@ ;leiqing@ 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信息表颜宏亮081300建筑学建造技术;建筑体系及住宅产业化ayzz2003@殷正声081300建筑学设计学方向tjyzs@章明081300建筑学公共建筑设计;建筑文化;建筑评论zmz0008@郑时龄*081300建筑学上海近代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shilingzheng@ 支文军081300建筑学当代城市与建筑ta_zwj@周静敏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住宅设计与人居环境jingminz@周晓红081300建筑学住宅与住区发展;生活空间计画与设计zxh66@庄宇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arch-urban@蔡镇钰081300建筑学生态建筑carbo06069@冯仕达081300建筑学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国园林史;当代建筑评论王崇杰081300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魏敦山*081300建筑学大跨建筑邢同和081300建筑学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wujiayi@余立081300建筑学建筑设计方法zhangml@戴慎志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规划;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详细规划szdai2606@耿慧志083300城乡规划学规划管理与法规;城乡规划理论;城市开发控制genghuizhi@侯丽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开发控制houli@ 黄怡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社区发展;城乡规划理论;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huangyi@李京生083300城乡规划学乡村发展与规划;城乡生态环境shtjljsk@ 潘海啸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技术hxpank@彭震伟083300城乡规划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理论pengzhw@ 邵甬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发展历史;城乡遗产保护nyshao163@沈清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生态环境;城乡发展历史;城乡规划理论sqjj5688@宋小冬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城乡规划技术;城市总体规划spt@孙施文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总体规划shsun@唐子来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设计zltang@ 田莉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市总体规划Litian262@童明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理论mtong@王德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城乡规划技术;城市总体规划dewang@王伟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乡村发展与规划nwangy@吴志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市设计prof.wus@夏南凯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开发控制;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tjupi@杨贵庆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城市社区发展;乡村发展与规划yguiqing@于一凡083300城乡规划学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城市设计;yuyifan@张冠增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方法; 城乡发展历史umtz@张尚武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理论;城乡规划方法zhshangwu@张松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城乡发展历史zhangs515@赵民083300城乡规划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理论tjup@周俭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zhoj@曹昌智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城乡规划理论陈晓丽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仇保兴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sicy@杜晓帆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遗产保护陆锡明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交通规划邹德慈*083300城乡规划学城乡规划理论zoudeci@陈健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艺术设计cj1026@范圣玺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设计行为学和认知学研究shengxi_fan@韩锋083400风景园林学遗产保护;文化景观评估与管理;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franhanf@金云峰083400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方法;城市绿地与空间环境理论及技术方法;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jinyf79@林家阳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视觉艺术、视觉传播jy777cn@刘滨谊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景观风景园林感受心理行为与美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xx.tiger@刘颂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工程技术应用;大地景观规划;旅游规划cocre@王云才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wyc1967@吴承照083400风景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规划方法与技术,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规划设计wuchzhao@吴国欣083400风景园林学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视觉和展示研究guoxinwu@ 吴伟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城市景观风貌;城市设计WW-601@严国泰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规划;风景与旅游规划设计yanguotai@张德顺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植物与应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生态规划与园林工程技术zhangdeshun@周向频083400风景园林学园林景观设计;中外园林历史与理论;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评论zhouxpmail@ler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pmiller@王小璘083400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景观与城市设计;生态城市;生态旅游whl1435@;hyfarch@艾智勇081400土木工程桩基础与深基础工程;软土地下工程zhiyongai@ 白云081400土木工程复合地层和深埋条件下的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史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史

述上海市上海市简称沪。

地处我国东部海岸中段,长江入海口。

自古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

1927年设市。

现为我国三大直辖市之一,辖14区、6县。

为我国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全市面积5800平方千米。

人口1415万(1949年503 万入),其中城市人口约869万。

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端,市西部青浦、松江、金山一带,大约六千年前就己成陆,市区成陆年代较晚,约在十世纪中叶的五代未才全部形成。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左右,仅西部松江县有少数残丘,天马山最高,海拔97.5米。

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95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仅次于台湾、海南的第三大岛。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27.8℃,无霜期8个多月。

年降水量1124毫米。

6月中起有约20 天梅雨季节。

79月有台风雨。

主要河湖有源于太湖、流入长江的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青浦淀山湖。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近代工业的发展历史有100多年。

但旧上海是帝国主义压榨中国人民的据点,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

建国以来,上海轻纺工业经改造调整,进一步发展了化纤、塑料、日用化工、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等部门。

而重工业、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部门也发展迅速,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正在崛起,已成为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总产值和上交税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化纤、电子计算机、照相机等产量占全国40%以上。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内外贸易额均居全国各大贸易中心首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在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居第一位。

服装、毛呢、皮鞋、化妆品、儿童玩具、金银饰品、各种传统工艺品、食品,花色品种齐全,是驰誉国内外的购物中心。

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上海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在国内外金融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伦敦、巴黎、纽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设有联行。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解读

上海城市规划发展解读

April 2017 3 3
上 法 房 地 区域房地产
总量控制的目标在于转变无限扩大城市开发范围的思 路 ,建 设 范 围 须 竖 向 扩 容 ,“上 海 204◦ "首次明确提出了 充 分 利 用 地 下 空 间 资 源 的 相 关 规 划 建 议 ,指 出 分 层 ,分 类 ,分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逐 步构建以中心城,新 城 为 核 心 ,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为 重点的地下空间布局,形 成 功 能 适 宜 ,布局合理的竖向结 构 。2016年 6 月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 了 《城 市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利 用 “十三五'‘规 划 》 指出我国将建立和完善城 市 地 下 空 间 规 划 体 系 ,到 202◦ 年将补充完善城市重点地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可 见 , 〃十三五”将 是 改 善 当 前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利 用 建 设 发 展 需 求 旺 盛 但 系 统 性 不 足 ,有 关 立 法 和 规 划 制 定 相 对 滞 后 ,现状 利 用 基 本 情 况 不 清 ,管 理 体 制 和 机 制 不 够 健 全 等 问 题 的 关 键 时 期 ,目 前 上 海 先 行 发 布 的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条例》 将 对 接 " 上 海 2040”中对地下空间资源使用的规 划建议。
建 设 用 地 的 总 量 控 制 是 城 市 转 型 发 展 的 表 现 。首 先 是 转 变 “摊 大 饼 ”式 的 发 展 思 路 ,为的是提高单位资源消耗 的 产 出 ,这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契合,可倒逼经济结 构 转 型 。为 了 更 好 守 住 建 设 用 地 总 量 控 制 的 底 线 ,早在 2014年上海就对土地利用提出了 "五量调控"的管理思路, 最 重 要 的 一 点 即 为 “存 量 优 化 ” 当前上海的建设用地总 量 中 工 业 用 地 比 重 达 到 约 四 成 ,提 高 工 业 用 地 使 用 质 量 尤 为 重 要 ,如工业用地转性收储之后再出让,在原有补偿基 础 上 再 给 予 一 定 比 例 的 土 地 出 让 收 益 ,给 存 量 土 地 的 再 利 用打开全新的思路。

简述上海城市发展

简述上海城市发展

简述上海城市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飞速
的城市发展。

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近代史,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与西方国家接触更加频繁后开始了一段繁荣时期,被誉为“东方明珠”。

上海的城市发展始于外滩的开埠,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上海逐渐成为了亚洲的经济中心。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上海在1970年代和1980年开始了加速发展的过程。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吸引了国内外的投资,并借鉴了国外的先进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先的狭窄胡同和老式房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豪华住宅区。

上海的市中心地区出现了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的总部,如外滩金融中心、陆家嘴金融区以及自贸区等,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金融和商务中心。

与此同时,上海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交通得到了显著改善,上海地铁的建设使得公共交通系统更加便利。

此外,上海还发展了许多公共服务机构、文化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在未来,上海将继续努力推动城市发展。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上海将继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开放政策,吸引国际投资、人才和先进科技,不断加强与全球经济的融合。

总之,上海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迅速崛起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随着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上海将继续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现代化早期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域变动

现代化早期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域变动

城厢。即使是一般难民 ,也并非都集中在租界 .如江苏的天主教 自英 国领事馆所在地 的县城起 ,” 决定西以宝 山为限 ,西南 以河
徒逃难到上海后 . 主要居住在董家渡、 洋泾浜和徐家汇 , 8 2 . 之左岸 为界 .迄于吴淞 ” 16 年 .即自上海县城起直至吴淞止 .全部包 “ 董家渡及其周围收 了一万二干个难 民“ 洋泾浜收 了五千个难 括在港区范围之内。同时规定 自苏州; ,” - , 7口到洋泾浜 ( 延安东路 今 民” 徐家汇收了三千个难民。 ,“ ” ’
市场 .从而促进 了包括老城厢地区在内的各行业的兴起 和繁荣。 发展的机会。以房地 产行业 为例 ,由于人 口的大量聚 集,避难 的
而城市的繁荣反过来又吸引来各地 民众来上海寻 求谋生或进一步 展成为上海港之重要港 区。 富豪们都不惜重金 获得一落脚之处 .于是租 界内的外 国人 ” 大营 的兴起 又再次推动 了港 口区域 向租界地 区的移动。 从清政府开放 建筑 的投机 .以最迅 速的工程 ,最简陋的材料 . 空地兴建大批 内河航运 ” 就 至清宣统 二年 (90 1 1 )上海内河轮船数 已骤增至 3 1 8 房屋 .以供华人居住 , 而转瞬 间获得千倍的巨大利益。 ”同样 . 在 般 .黄浦江 轮船 渡运也开始 出现。民国元年 (9 2 )上海经 营 11 年 .
进来的新奇事物 .如照相馆 ,也最先在老城厢地 区出现。英 国医 业 特 别是位于租界的新兴行业 的转移 。沙船业的衰落还影响了 生洛可哈德开设的仁济医馆 ,即后来著名的仁济医院 . 曾将地 老城厢一些相关行业产 品的销路 ,如 “ 也 铜炉坊作 .专造铜盆 由各 址选在老城厢地 区的小南 门外 。
外滩 )作为洋船停泊 区域 。后 来洋船停泊界不断扩大 .至 1 8 3 8 洋船停 泊界 的划定 , 使原本荒芜的十 六铺 以北到虹 口一带迅速发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

上海市经济发展概述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省级行政区,也是中国最富有和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享有得天独厚的沿海开放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其港口优势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位于世界主要航线的交汇点上海港每年处理的货物量居全球第一位,成为中国最大的物资贸易市场。

上海港的发展催生了周边各地的产业链,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上海的经济发展始于开放,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上海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开放以来,上海市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外资和国际先进经验技术,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大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存的特点。

上海发展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

在金融领域,上海拥有世界级的金融机构和国际性金融中心,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撑点。

此外,上海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密集带来的基础设施压力和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使得上海市面临人才吸引和留住的问题。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也对上海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海市加大了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力度,努力提高城市的绿色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上海市还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动创新创业,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这些努力,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总之,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经过多年的开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上海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擅长利用其港口优势和经济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随着上海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创新能力,其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上海城市管理》第十九卷总目次

《上海城市管理》第十九卷总目次
523 —
杨 重光
访 全 国作 家协 会 副 主 席 叶 辛
城 市 更 新 中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模 式 创 新 与机 制 优 化 严 若 谷 、 周 素 红
城 市 生 活 方 式低 碳 化 的 困 境 与 政 策 引 领
房 地 产 ,价格 与价值如 何在 重 拳治 本 中回归理性 ?
王震 国、 叶治安
52 日本城 市 土地 的集 约利用 及其对 我 国的启 示 —8
俞慰 刚
民本低碳 生 态视 野下 的城 市可持 续 发展
67 现 代 城 市 发展 的低 碳 内 涵 与 实 现 路 径 61 生 态可持 续理 念 下的现代 城 市新 发展 观 2
王震 国 /王缙
- _
赵巍 3 1 世 界未 来的城 市 空 间( — 4 续五)
裴晓梅 何 芳 43 上 海 世 博 会 苏 州 论 坛— — 城 市 更 新 与 文 化 传 承 7 44 上 海 世 博 会 无 锡 论 坛 — — 科 技 创 新 与 城 市 未 来 —1
44 —4
震 宇、晓娴
冯 刚 35 城 市软 实力 及其 综合 的评价 指标 体 系 -6
何 雨、 陈 雯
陶建 杰
张 仁 开 郁 鸿胜
现 代 城 市 社 会 市 容 管 理 的 公 众 参 与
杨 尚 文 36 现 代 国 际 背 着 下 转 型 期 城 市 的 科 技 发 展 新 战 略 1
吴春 刘 堆新
城市化 进程 中都 市新 区 的 “ 大综管”格 局
“ 大城管 视 野 下的政府协 调与公务 协助机制
以 公 共 服 务 为 导 向 的城 管 模 式 重构
李永 清 3 7 中国房 地产 市场 宏观 调控 制度 的建 立与 完善 4

上海市总体规划发展分析

上海市总体规划发展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后续规划调整和优化提供 依据。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参与度
通过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 力。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上海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引导市民自觉遵守规划要求 ,共同维护城市发展成果。
意义
总体规划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 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等。同时,总体规划也有助于 实现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02
CATALOGUE
上海市历史规划回顾
上海市历次总体规划概述
1949-1957年
1958-1986年
历史沿革
上海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自20世 纪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也是中国现 代化建设的窗口和示范区。
人口与面积
上海市总面积约634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约2400万。
总体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上海市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人 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等多重挑战。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政府制 定了总体规划,以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
城市交通发展
历次规划推动了上海城市交通 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地铁、 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历次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 建设,加强了城市绿化和生态 空间建设,提高了城市环境质
量。
03
CATALOGUE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

上海总体规划演进
实和发展卫星城,有步骤 地开发“两翼”,有计划 地建设郊县小城镇,使上 海发展成为以中心城为主 体,市郊城镇相对独立、 中心城与市郊城镇有机联 系、群体组合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城市。
北翼:长江口南岸地区包括吴淞、 宝山至罗泾一带。
南翼:杭州湾北岸地区包括金山卫 、漕泾、星火农场等城镇。
三、 1978年 — 1986年
三、 1978年 — 1986年
专业系统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给水系统规划 污水系统规划 煤气系统规划 住宅布局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
三、 1978年 — 1986年
专业系统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规划 给水系统规划 污水系统规划 煤气系统规划 住宅布局规划 绿化系统规划 主要公共建筑规划
一、 1927年 — 1949年
4. 大上海都市计划二稿
1947年,上海市都市计划委员会 编制完成《上海市土地使用及干 路系统总图二稿》;1948年2月, 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草 案报告书(二稿)》。计划范围 修订为以市界为限,包括14个行 政区,面积893平方公里;全市计 划可容950万~1000万人;确定上 海为港埠都市,也将为全国最大 工商业中心之一,是中国与国际 的金融中心。
综合分区
陆家嘴 — 花木分区 外高桥 — 高桥分区 庆宁寺 — 金桥分区 周家渡 — 六里分区 北 蔡 — 张江分区
四、 1978年 — 2001年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1992年)
专业系统规划
金融、商贸、工业、科技规划 文教体卫和社会福利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住宅建设规划 环境保护和绿化系统规划 防灾安全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1953年在苏联专家穆欣指导下, 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规划 20年后城市总人口500万~600万,控 制城市用地550平方公里;城市以发 展工业为主导,规划了沪西、沪东 、蕰藻浜、桃浦等工业区;规划港 口总吞吐量3000万吨。规划提出要 疏散旧区的人口,居住要尽量靠近 工作地点;要建设供人们集会、游 行、游憩的社会活动中心,应为全 体市民修建各类绿地和运动场;要 分别集中有污染和无污染的工业区 ;要强调城市建筑的艺术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发展概论
1. 古代部分
上海成陆图
自第四纪晚期即“全
新世”后,伴随全球气候转
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
升,东海大陆架开始遭受
海侵。

海侵全盛期过后
的东部地区处于快速堆积
阶段,在江流海潮的相互
顶托作用下,长江所携挟
来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
逐渐形成三角洲冲积平
原,自西向东,渐次扩
南汇古捍海塘
奉贤华亭海塘
文明的曙光
6000年前的美玉王国
崧泽村为我们揭开了上海先民从蒙
昧走向文明的面纱。

北青公路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寻找到了
人类童年时代简单而多彩的
生活。

“沪”的由来和“申”的传说
古人云:列竹于海涂曰沪
上海的先民用绳编的竹竿联成排,插在滩涂上,潮来
时尽没于水;潮退后水去鱼存。

可见“沪”原是古人的一种
渔获方法,因在上海地区普遍应用,久之,遂成了地名简
称。


沪的由来沪的由来》》画布·油彩125×200 cm 赵牧作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20世纪50、60年代仍常见于上海农村的“蟹簖”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处于吴国和越国的边界线
上,上海古文化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

周元王三年(前473
年)越国灭吴,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上
海全境并入楚国版图,楚文化也在上海留下深刻的影响。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春申君(?~前238)
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
一,楚国宰相。

黄歇年
轻时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拜黄歇
为相,封为春申君。


时的上海地区为其封邑
之一。

黄渡镇中心公园
春秋淹城
关于上海建筑最早的文字记载:
松江古扬州之域。

春秋为吴地,吴子
寿梦,始筑华亭,盖停留宿会之所也。

——明正德七年《松江府
志》
“始筑华亭”——上海建筑的起源
上海古代行政及商贸市镇的形成
华亭置县
唐制6000户置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太守赵居
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置华亭县,县治即今松江,华
亭县是上海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负海枕江,原野衍
沃,川陆之产兼而有之。

松江方塔园
松江西林禅院
从“上海务”到“上海县”
宋元两代,特别是靖康之难后,北方大批居民南迁,加
快了上海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北宋时设“上海务”。

至北宋中期,上海务作为华亭县新
兴的商业集市崛起,名列秀州十七大酒务之一。

南宋华亭县的城镇经济繁荣。

南宋咸淳三年,天台人董
楷就任上海镇市舶司使。

南宋董楷《受福亭记》是关于上海城市最早的文字描述
咸淳五年八月,楷忝(tian\有愧于)命舶司(官职,类似海关督
察)。

既逾二载,自念钝愚,于市民无毫发补益,乃痛节浮费,市木于海
舟,陶埴(zhi\粘土)于江墳(fen\沿河的高地),自舶司(约在今里咸瓜
街北端)右趋北建拱辰坊,尽拱辰坊创益庆桥,桥南凿井筑亭,名曰受
福。

亭前旷土悉绣以砖,为一市闤(huan\城墙)闠(hui\城门、二字合用
可作市区的通称)之所。

其东旧有桥已圮(pi\坍塌),巨涛侵啮(nie\咬)
且迫,建桥对峙曰回澜桥。

又北为上海酒库,建福惠坊。

迤西为文昌宫,
建文昌坊。

文昌本涂泥,概施新甃(zhou\亦治也,如砌垒砖石)。

文昌坊
又北建致民坊,尽致民坊,市民议徙神祠,为改建桥曰福谦。

由福谦趋齐
昌寺,臣子于兹颂祝万寿,广承滋液,施及群动,改建桥曰泳飞。

桥之寿
不能三十岁,虽无述可也。

亭之寿以百岁记,井之寿以千岁记,讵可无述
乎?……
——明嘉靖《上海县志》卷八
唐、宋建筑
松江唐经幢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
地面建筑,位于松江镇中山小学内。

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
青石雕刻垒砌而成。

现存21级,高
9.3米。

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
经》全文,并有题记。

据幢上题记中
有“立于通衢”等语,可见立幢之地,
原为通衢大道。

龙华塔
宋制七级八面楼阁式
佛塔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正式置县,首任上
海县“达鲁花赤”(镇守者)舍剌甫丁,领籍72500余
户,东西广160里,南北袤90里,隶属松江府。

吴淞江以南的今上海全境分属华亭、上海二县。

松江清真寺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
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是一座融合中国古典风格和阿
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

寺东侧为邦克门楼,
又名宣礼塔,为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所用。

屋面十字
脊,内壁为砖拱球顶,下辟门洞为出入口,这是典型
的阿拉伯形制。

西侧的礼拜大殿是明代所建,与玲珑
剔透的邦克门楼相对称。

真如寺大殿,元延佑七年(1320年)建,平面正方形,面阔和进深均为三
间,屋顶为单檐歇山顶,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
件皆为元代原物。

真如寺鸟瞰
大殿修复前旧貌
真如寺今貌
煮盐业与植棉业的兴盛
上海东部傍海,濒海之地,遍地赤卤,盐田相望,素饶熬波
之利。

元代盐产量创华亭历史之最。

然其土性咸,多卤瘠之壤,不宜水稻,以种植豆麦、棉花为
主,兼擅鱼盐萑苇之利。

植棉、棉纺因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发展渐兴。

元陈椿撰《熬波图》插图
《熬波图》是我国第一部煮海
制盐的图解书,生动地描绘了
南汇下沙、航头一带的盐场设
置、盐民生活和制盐工艺的全
过程。

新场古镇
南汇航头镇
南汇下沙镇
上海的沙船运输业源于元代,因承运糟粮而兴起,清康
熙二十四年(1685年),解除海禁,设立海关。

为适应棉布
北运和豆粮南来的需要,航运业日趋兴盛。

乾隆年间的上海
港,城东门外舳舻相接,帆樯比栉,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京杭大运河
江苏、山东沿海适合沙船航行水域
闽广钓船
明清两代,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先后设立了华亭、
娄、上海、青浦、南汇、金山、嘉定、宝山、崇明诸县和
川沙抚民厅。

棉纺织业在明代迅速发展。

清康熙二十四年
开放海禁后,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日益兴盛,上海以“文秀
之区”称誉江南。

清吴历
竹石图
清改琦竹下仕女图明董其昌山水诗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