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作业
地理人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城市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什么是城市化?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注意城市化的内涵包括两大方面。
答案: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解析:若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则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A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个方面。
答案:空气污染水污染原有生态环境改变 地面沉降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解析:城市化标志有三个: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答案:C2.关于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一般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美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快于北美洲国家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欧洲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解析:世界城市化进程存在地区差异,特点不同。
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C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特点是()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C.城市人口比重保持稳定,大城市不断涌现D.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乡村人口解析:A项的叙述,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是不正确的。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二2.3 城市化(学案)含 答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知识结构】【自主学习】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标志:一般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3.动力机制: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作用。
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镇乡村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世界城市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思考】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为什么?答案:否。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一阶段许多城市人口到乡村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较低初期后期慢市区高停滞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发达发展中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比较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时间 早晚 早原因 工业化早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 速度快慢快原因 城市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存在问题问题出现_______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知识拓展1: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逆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专题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D.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C.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D.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读某城市玫瑰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3.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因素,该城市①~④工业企业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关于该城的规划发展叙述,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A地处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适于开发高档住宅区B.B处交通通达度高,一定为该城的中心商务区C.C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规划为该城的仓储物流区D.D处土地预留空间大,可规划为城市新区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小题。
5.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B.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C.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6.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________阶段A.ⅠB.Ⅰ和ⅡC.Ⅱ后期和ⅢD.只有Ⅲ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A B.B C.C D.D8.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9.下列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A.高大密集的建筑群体B.工业、交通、家庭排放的废气、废热C.城市中水域和绿地的能量调节D.城市中众多的交通、管理设施10.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先行”的规定,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第三节 城市化+Word版含答案
材料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 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 1/5 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 的城市空气质 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
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
11
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 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⑤→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 C 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 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 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 48%、30%、22%, 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 52%,应处于城市化 中期阶段,对应图 a 中的③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 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 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 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 城市环境质量低。 [答案] (1)C (2)C (3)A (4)D
[问题]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 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 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最新高中必修2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重点训练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B.①④.②③ D.②④2.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有( ) 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城市化速度加快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异逐渐缩小解析:正确读图是关键,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比重低。
20世纪中期以,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化速度加快。
答案:1D 2(2011·浙江高考)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4.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
根据表格中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判断最高的(90%)为英国,最低的(32%)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
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由于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较丰富的绿洲地带。
答案:3 4D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回答5~6题。
5.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图中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出现逆城市化趋势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
地理必修2成长练习: 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含解析 精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衡量城市化进程最主要的标志是( )A.城市数目的多少B.城市人口的多少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解析: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而后者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答案:D2.关于城市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有增无减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低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随本国经济发展而提高D.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消费者是人,能量由外界输入解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造成的,城市是一独特的生态系统,能量主要由外界输入。
答案:D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发达国家相比( )A.起步晚、发展慢B.城市化水平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C.因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出现了人口向农村回流现象D.大城市发展快,城市发展合理解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但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答案:B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造成的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④大量吸引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一是经济的畸形发展;二是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的。
答案:A5.西方一些国家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地价上涨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C.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D.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产品满足城市的需求解析: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答案:A6.下列现象中,哪些属于城市的严重污染( )①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②大气中的CO2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城市内气温升高③工厂、交通工具造成噪声④交通拥挤,绿化面积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注意是严重污染,本题就容易选择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从2016年至今,成都市周边区县房价在不断上涨,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不明显,成都很多区域的房价涨幅仍超过了50%。
据此,完成1~2题。
1.成都市周边区县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造成这一现象说明成都市处于城市化的(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成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成都的不断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出现城市“热岛”现象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③改变水质,减少地下水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12 BCCDC CABAC BC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海绵城市模型图,完成3~4题。
3.城市“海绵体”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雨水 B.保护生物多样性C.减轻城市内涝和提高雨水利用率 D.调节城市局地小气候4.目前中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海绵城市的建设可能( )A.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B.使城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C.加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 D.使城市“热岛”效应减轻读深圳农业总产值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统计图,完成5~6题。
5.1979—1993年,深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进城务工,土地不断遭到弃耕B.工业污染加剧,大批耕地遭受污染C.城市化速度快,建设用地侵占耕地D.考虑环境保护,实施生态退耕政策6.1979—2003年,深圳农业总产值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变化趋势相反的主要原因有( )A.农业科技进步使农作物单产提高B.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投入劳动力C.市场需求变化引导农业结构调整D.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了作物产量7.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
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下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公共服务区等提供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一、教材第34页活动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
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三、教材第37页活动1.略。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医疗和教育压力大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四、教材第38页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卷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卷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从宝安、龙岗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深圳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D.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2.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是( )。
A.农业现代化8.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工业的发展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3.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B.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C.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D.城市等级大小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大小不相对应4.下列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住宅区多分布在有污染工业区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上游B.CBD是城市中地价最高、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商业核心区域C.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低级住宅区则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5.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6.唐人街的形成( )。
A.是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B.是收入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C.是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D.是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B.发展历史不同C.政府作用不同D.发展程度不同8.一般来说,外部形态比较破碎的城市多分布在( )。
A.平原地区B.山区或丘陵地区C内陆地区D.湿润的气候区9.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必必修二人教版 高一下暑假作业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第2章第3节城市化看一看【学问回顾】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图所示:(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进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自产业革命开头)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头)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进展趋势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消灭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快速膨胀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进展水平不相适应,消灭很多社会问题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简洁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气候猛烈转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四周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简洁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残留河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格外紊乱道也简洁因富养分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转变最深刻的地方3.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削减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省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省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削减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进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接受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把握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进展,增加就业岗位想一想1.发达国家为什么会消灭逆城市化?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分和联系是什么?3.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实行哪些主要措施?练一练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进化示意图(含猜测)”,读图回答1-2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C 点拨:图中两条线不平行,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不是同步增长的;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慢;该国目前城市化水平高于70%,工业比重开始下降,为发达国家。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D 点拨:阶段Ⅲ,该国家工业化已经开始下降,社会资金和劳动力开始大量投入到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
下图反映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地价分布,甲图表示该市风向频率,乙图中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
据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应选在A.①处 B.② C.③处 D.④处答案:C点拨:该地最小风频风向为东北风,钢铁厂有大气污染,应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即东北方向,况且东北方向有钢铁工业原料铁矿。
4.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答案:D点拨:⑤处靠近高新技术产业区,适合建设科教文化区。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本组题考查城市化特点及其影响。
本题由图示可知,中国的城市进程加快时期是在改革开放后,即1975年后,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6.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答案】:A【解析】:由图示看出, 2000年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工业产值的比重在发达国家是在下降,B错;逆城市化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C、D错。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 (三)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课时练习(三)新人教版1.下列四组城市中,其服务的范围重叠最多的是()A.上海、南京B.武汉、重庆C.哈尔滨、广州D.石家庄、太原2.下列不同等级、不同种类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大小的比较,错误的是()A.书店<书摊B.邮电局>邮电所C.储蓄所<银行D.医院>诊所3.下列对城市与区域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的形成不能脱离一定的区域环境B.城市在区域中总是处于核心地位C.城市在区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D.区域条件的变化不影响城市的发展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B.b曲线 C.c曲线D.d曲线5.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文化区读图,据此回答6~7题。
6.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7.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8~9题。
8.关于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9.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某城市1979—2003年末从业人员及本市生产总值图,回答10~12题。
10. 对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 有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C. 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11. 目前该城市产业发展正逐渐丧失的优势为( )A. 市场B. 技术C. 政策D. 资金12. 该城市最可能是( )A. 南京B. 济南C. 上海D. 汕头1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14.读“美国老年人口的迁移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城市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化概念、发展历程、动力机制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城市化》课程内容,了解城市化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并收集所在城市近十年来的城市化数据资料。
2. 课堂讨论:课堂上,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需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发展阶段特点;(2)分析本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3)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小组报告:每组学生需根据讨论结果,制作PPT,展示本组对城市化的理解及分析,包括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动力机制和影响等。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城市化对本地环境的影响”的作业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对本地城市化现象的描述、分析以及个人见解。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对城市化概念有初步了解,并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需真实可靠。
2. 课堂讨论要求积极参与,组内成员应充分交流意见,形成小组观点。
3. 小组报告制作需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能够充分展现小组的讨论成果。
4. 作业报告应包括城市化对本地环境的正反两面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反馈。
2. 课堂讨论表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观点的准确性和深度进行评价。
3. 小组报告的评价将关注内容条理性、表达的清晰度以及与课程的关联性。
4. 作业报告的评价标准包括观点的独到性、分析的深度、例证的恰当性以及报告的整体质量。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针对作业报告,教师将给出详细的评语,包括观点的认可程度、分析的深度以及改进方向等。
3. 学生需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对预习任务和作业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
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练习题附答案
2020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附答案必修二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一、选择题(一)下图为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解析:第(1)题,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故可排除③④两折线,C、D 错误;结合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的规律可判断②折线应为三大产业之一,故①折线应为城镇人口比重,A正确。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①折线为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A错误;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第一产业比重应该比较低,所以图中④折线应该表示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比重略有下降,但由于近年来技术的提高,产值会增长,B错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而其第二产业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应呈增长趋势,故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
2010—2018年,浙江省三大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同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呈负相关,D错误。
答案:(1)A(2)C(二)2017年4月1日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以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等为发展方向。
新区内主要建设快速轨道交通,住宅区以公租房为主,不建设商品住宅。
据此,完成题。
1.雄安新区摒弃传统公交,以轨道交通为主,主要目的是()A.扩大出行范围B.提高客货运量C.完善出行方式D.减少污染物排放2.雄安新区内部不建设商品住宅,主要是因为商品住宅()A.不符合新区发展规划B.建设成本过高C.容纳的人口有限D.占用土地面积过大解析:第1题,题目材料说明雄安新区要打造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因此新区内主要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摒弃传统公交。
地理必修2达标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含解析 精品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解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C2.由图2-40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图2-4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解析: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状况。
从图示读出,①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即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②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即城市化进程加快;③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增长慢,即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慢。
综合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②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③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选项C。
答案:C3.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是()A.农业现代化的发展B.农村经济的繁荣C.城市人口拥挤,物质满足不了需要D.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解析: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由于乡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而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出现了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D图2-41为“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图2-414.此图说明该地区()A.城市化程度很高B.城市人口为2 500万C.大约有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5.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A.巴西B.印度C.英国D.美国6.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吸引力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解析:解答此组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利用有用的信息分析问题。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城市化(填一填)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
2.发展动力[温馨提示]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3)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S曲线。
2.阶段和特点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中期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生物:生物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质量:工业排放有害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水循环:影响水循环的降水、径流、蒸发、下渗等环节,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气候: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过快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4.生态城市建设[读图指导]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关注以下问题:(1)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变化?城市化速度有什么变化?(2)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增速较快的时期是何时?说明什么问题?(3)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开始于何时?原因是什么?提示:(1)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
(2)1850~1975年;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此时间段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
(3)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
(看一看)[教材P31思考](1)图片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从1985年到2000年的城市发展状况,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33:2.3城市化练习题
第三节城市化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a B.bC.c D.d2.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解析第1题,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城市的形成、发展。
a、b、c、d四个位置,b处绿洲面积较大,又位于河流、铁路相交处,因而易形成城镇。
第2题,由于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 1.B 2.B读下表,完成3~4题。
年份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64 39.4 7.98 70.2 9.66 29.2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3.上表说明()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缓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D.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解析第3题,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福建卷] 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 .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 .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 .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广东卷]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4.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重庆卷] 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 .林海雪原B .奇山秀水C .椰风海韵D .大漠孤烟 6.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城市南多北少 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 .城市沿河分布明显7.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A .固原 B .中卫 C .银川 D .石嘴山(2013·长沙模拟)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8~10题。
8.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长 ③城市绿地增加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 10.20世纪中后期,伦敦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升高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
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
完成11-12题。
11.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 ( )A .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B .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C .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12.影响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B .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C .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D .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2013·衡水模拟)下面为我国某省人口变动的部分情况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曲线能正确反映该省家庭规模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4.1990年以来,图中④曲线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 ) A .婚育观念不断改变B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C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D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宅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 .M1B .M2C .N1D .N216.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 .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 .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 .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 .两个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下图为中国城市和城市规模增长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示时期,对中国城市发展判断正确的是( ) A.1996 年之前,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小城市 B.1997 年之后,城市发展以郊区城市化为主C.1996 年之前,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是产业大规模集聚D.1997 年之后,建成区的平均绿地面积在减少18.近年来,关于大、小城市孰优孰劣的争议很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利用率高B .小城市布局分散,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C .大城市资金雄厚,环境质量好D .大城市产业活动密集,土地利用率高 该图是某地区1950年—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30年间该地区( ) A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B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0.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 .没有变化 B .略有提高 C .大幅提高 D .略有下降 二、综合题21.(2012·上海地理)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22.[2012·山东卷] 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6(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城市化作业题答案1.D 2.A [解析] 第1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乙表示世界城市化;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
第2题,城市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000年后,发达国家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逐步增大,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中心区人口逐步减少,故A正确。
3.C 4.B [解析]第3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D错。
选C。
第4题,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形成乙模式向甲模式的转变。
5.D 6.D 7.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可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宁夏。
林海雪原主要分布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奇山秀水主要分布在南方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故B项错误;椰风海韵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区,如海南岛等地,故C项错误;大漠孤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D项正确。
第6题,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宁夏城市分布北多南少,北部地区靠近河流与铁路,地势平坦更利于城市布局,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C项错误;图中沿黄河分布地区,水源充足,利于农业发展,因此城市沿河分布明显,故D项正确。
第7题,快递货物集散中心需要考虑交通便捷的地方以及区域经济中心与市场条件等。
图中银川为宁夏省会,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同时省会城市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
8选A,9选C,10选C。
第8题,图示信息显示伦敦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第9题,借用数学的直线斜率来判断速度快慢,从图中可看出20世纪中前期斜率最大。
第10题,20 世纪中后期,伦敦中心区环境衰退,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
11选A,12选B。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是由北向南,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南移。
第12题,1982~2010年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是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13.B 14.C 第13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规模逐渐缩小,而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比重总体都应该是上升的。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省总人口、家庭规模、65岁以上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比重。
第14题,1990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增加。
15.B 16.D【解析】15.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特征,起步于二战后,水平低,但发展快。
符合的是B项。
1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M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约一半;那么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也约一半。
17.B 18.D 第17题,图中显示1997年以后,城市数目没有增加,但平均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平均每个城市面积都增大了,则城市发展主要体现为郊区城市化。
第18题,一般而言,大城市产业密集而土地利用率高,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但环境质量较差;而小城市产业活动较分散,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但环境质量较好。
19.D 20.A【解析】1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30年农村人口从1000万增长到2000万,增长了二倍。
选择D项。
20.衡量城市化水平就是城市人口比重,1950年城市人口比重=500/1500;1980年城市人口比重=1000/3000,所以比重是一样的。
21.【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乐清市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注意从时间变化角度去说明问题。
第(2)题,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由材料二可知乐清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
第(3)题,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较,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
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 2009 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