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

作实务中的案例探究

摘要

本文是将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运用要具体的社会工作实务中来对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运用的案例是来自于2015年11月14日由张明锁导师带队前往兰考XX小学所调研的部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监管,跟随爷爷奶奶甚至太祖母生活,家境贫寒因而在行为和认知上出现一些偏差。我们的社工小组在对这些留守儿童开展相对应的“青少年成长小组”活动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部分资料。笔者通过对他们在行为和认知上出现的偏差以及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的分析认为可以将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运用于此。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农村留守儿童认知重建行为纠正

一、对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的认识

(一)对生态系统理论的认识

1、生态理论

生态理论认为人们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和补充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们和其环境相互改变、塑造对方,这种生态理论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有机论的世界观,从生态理论的观点来说,社会工作将注意的焦点放在促进人们的成长、发展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它强调消除环境的障碍,使环境对人们的需要有更多的响应,向人们提供更多的营养资料。生态理论从整体性分析,考虑全球环境的需要,涵盖社工所工作的社会区域的环境影响分析,在与市民利益与需要相关的计划和社会行动中纳入他们的参与;促进自然资源的积极利用,提高尊重环境资源的生活方式的自觉性;通过提供服务的机构,特别是学校、卫生保健和社会照顾机构,来关心社会环境和合作网络;通过“探索性教育”即促进专门的网络以增加人们的生活机会,针对人群包括年轻人、残疾人、老年人以及精神病患者等。2、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实际上是一个生物学理论的主张,它认为,所有的有机体都是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且相应的隶属于更大的系统。而且,由各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层次较高的系统一旦完成整合,就会具有其子系统并不具有的功能或特质。将系统理论引入社会工作中,可以将社会工作实践分为四个基本系统:帮助推动和提供改变计划的个人或群体的改变主体系统,包括社会工作者和机构;寻求帮助并与改变主体系统协同工作的服务对象系统,包括个人、群体、家庭和社团;改变主体系统为达到目的正试图去改变的那些人即目标系统;以及改变主体系统与之合作以实现改变目标的那些人即行动系统。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主要有两个维度:第一,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借用了一系列的生物学、生态学概念,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与人生过程进行了分析;第二,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属于系统理论的分支,注重把人放在系统环境中加以考察,以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概念框架,理解复杂的系统如何积极的影响个人及其行动场所,同时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案主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人的病态或性格缺陷所致,社会工作干预的目标对象是个人、家庭、社区等各个层次系统。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

态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

(二)对认知行为理论的认识

1、行为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者消失。而强化则是促使个体学习的动机,举个例子来说,若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者一个人的行为受到意想不到的好评,这种行为则很容易被学习而且更容易被持续维持;相反,若一个人的行为受到惩罚,或者该行为得到不希望的结果,这种行为将很难以持续维持,例如,在小学的学习中,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是会受到老师表扬的行为,就有学生不断从事这样的行为并且持续维持,然而,当一个学生做了好人好事却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误解、被指责,那么他以后极可能会很少从事这一类的行为。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巧为,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等等。

2、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是人们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事件的认知,在内容上,认知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人自身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等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认知理论主要强调被压抑的潜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个人的信念、期待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更会影响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

3、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由于综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它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两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的目标,而认知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又是相辅相成的。认知行为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因此,其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干预对象包括六类:其一是抑郁、焦虑、恐惧、强迫和相关问题;其二是婚姻问题、家庭成员关系问题;其三是人际交往问题与交往技能训练;其四是学习障碍与解决问题的指导;其五是适应不良性问题;其六是身心障碍。

二、生态系统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在在社会工作中的理解和运用

(一)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理解和运用

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在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影响人们的环境,以使人与环境的互动更具适应性,而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要善于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影响人类行为的各种深层原因,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发展的要素,促使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即从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入手,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生态系统理论的实务过程可以概括为七个步骤:首先是进入系统:进入案主所处的系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案主所处的社会境遇,包括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心理状况等;其次是绘制生态图:绘制案主与周边人际系统(包括邻里社区、夫妻关系、家居环境、扩展家庭、朋友、工作、单位等)之间的压力、冲突、强弱关系生态图;第三步是评量生态:确定与案主相关的这些子系统能够为案主问题的改善带来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社会情景的,评估可以使用的所有资源;第四步是创造改变的观点:设定好改变的目标及策略,关注案主因改变而出现的问题并试图阻止,帮助案主应付压力性生活转型、创伤性事件、应对环境性压力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