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冕》第二课时 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父母,学成以报的品德。

3、与原著对照,感受吴敬梓遣词造句之妙。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过程】

一、初读王冕对娘说的话

1、读课题《少年王冕》,这篇课文是从《儒林外史》改编而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王冕少年是生活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十岁时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出示并请一个学生读: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评读:这点钱、只好

2、出示:“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指名读,指导读准“闷”的字音。

(2)问一学生:你读“闷得慌”,表情为什么不高兴呢?

(3)那么他心里真的快活吗?(板书:假话)

(4)再读,那么王冕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板书:孝)

再齐读这句话。

二、学习第3、4自然,二读王冕对娘的话。

1、老师过渡:于是第二天王冕在母亲的陪伴下就来到了秦家,指名读第3小节。

2、母亲临走时是怎样交代王冕的?

出示: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师引导:王冕一一答应了母亲,这位王冕你答应了母亲什么?那位王冕你又答应了母亲什么?

咦,你这位王冕怎么答应母亲早出晚归?这多么危险啊!

师继续引导:懂事的王冕一一答应了母亲,把母亲的话都记在了心里(板书:孝敬母亲)

指名学生读娘说的话,点评:“一一、含”可是母亲却流着眼泪回去了。(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舍不得王冕,对王冕充满了爱)

3、教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从此,王冕白天——,晚上——。遇上——。

4、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1)指名读

(2)板书“攒钱”,引导理解。(一丁点一丁点地积累)

(3)王冕把早上秦家给的点心钱偷偷地一丁点一丁点地藏起来,他第一个月的每天早上都——(没有吃早饭),第二个月的每个早上还是——(没吃

早饭),他每天都要把积攒下的钱——(细细数一数),两个月过去了终于——(把钱凑够了)。

5、现在再让我们来读读当初王冕说的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如果王冕当时缠着母亲非要到学堂读书,会怎样?

现在王冕白天可以——

晚上可以——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可以——

再来读读这句话,如果王冕在学堂读书他想到母亲是不是会闷得慌?

(板书:真言)

三、学习第5自然段,三读王冕对娘说的话

1、教师叙述: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正是因为王冕读了不少书,所以他的视野开阔了,他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了。在黄梅时节的一天,天气闷热,转眼间阴云密布……

出示,指名学生读: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lóng),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1)点评,你把天空、山上读得非常清晰,除了天空山上还写了哪些地方?这段景色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很有层次。

(2)这里的景色令人陶醉,再指名读。点评:“黑云、白云、通红”读得清清楚楚,还有……这里的景色真是五彩缤纷。

(3)多美的景象啊!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老师也看了《儒林外史》原著,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出示)

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1)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交流,老师作点拨和提升:

“渐渐散去”可以省去吗?阳光才会尽情地射向大地,才会透出一派日光来;并不是一束阳光射向大地。

“一派”,派,原来是指茫茫的水流,后引申为好大一片。正是因为有好大一派日光照向大地,所以才会照耀得满湖通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