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共17页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 赏析

《拿来主义》 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

这在当时,他的批判都有针对性,是针对着全盘继承论和全盘否定论两个极端的。

两个极端当然都不对,反对走这两个极端,如能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另外探索正确的道路,本来完全有可能,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态度和能力,不少人反而彷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

其中,也有一些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

在他们看来,不向文学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关系的。

正是针对着这种新情况,新问题,也怀着不可抑止的激情,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这篇文章中的基本观点,虽然在他成于此文前后的其他文章中也有所表现,但都不如此文表现得集中、全面而且形象生动。

为了更详细地理解他这篇文章,我们有必要参看他其他一些文章。

不过此文的确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

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半个世纪来,被他在这篇战斗檄文里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出现。

他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责为“孱头”。

他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

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

他主张:“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拿来之后,“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为什么应该这么办很清楚:“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而为了要做到这一点,他要求从事这一工作,“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二大家知道,鲁迅早期曾非常尖锐地抨击过“国粹”。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说起鲁迅,所有人都不会陌生,我们也学过他的很多文章。

今天查字典他问我小编要分享他的另外一篇经典之作《拿来主义》赏析,大家一起来品味下吧。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

鲁迅先生首先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帝国主义除侵略我国领土、践踏我国主权外,还实行了文化侵略,向我国源源不断地输入了鸦片、电影、宗教及其他“各种小东西”。

1924年,中国革命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也进一步升级。

他们利用报纸等文化形态攻击中国革命,美化侵略。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对于外来文化,奉行一味地拿来、全盘接受的政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和民族文化沦丧的严重危机。

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也存在很大分歧。

1929年,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的观点,一度得到了高度的追捧。

一些人肆意贬低中国,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全盘西化”是中国救亡的必由之路,应接收西方社会的一切东西。

但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就等于砍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割断了中国文化的源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发现,一味学习西方文化会变得不伦不类,只是一种没有价值的模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这句话说的是一些觉醒的青年对于外来的东西又“避之唯恐不及”,对外来的东西全盘否定,产生了一味地排外的错误思想。

引发鲁迅先生强烈批判的除了以上所说的历史背景,还有当时所奉行的“送去主义”。

例如送古董去巴黎展览,去欧洲开画展以“发扬国光”,送梅兰芳到苏联去催进“象征主义”等。

在这里,鲁迅先生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真的是一点进步吗?这里是一种讽刺手法,是对“送去主义”的极大嘲讽。

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既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

精品文档 (173)《拿来主义》特色鉴赏

精品文档 (173)《拿来主义》特色鉴赏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

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不讲“拿来主义”,而是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3.卓越的幽默和讽刺才能力透纸背。

作者为了讽刺那些“送去主义”的行径和滥调,便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既挖苦了“送去主义”,也旁敲侧击了“摩登”作风,可谓一箭双雕。

“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顺手一击,便对蒋介石、邵洵美予以辛辣的讽刺。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又给国粹家以深深的挖苦。

这样的语句,文中俯拾皆是,恕不一一赘述。

2经典模板。

拿来主义语言鉴赏

拿来主义语言鉴赏

拿来主义语言鉴赏《且谈拿来主义语言鉴赏》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这拿来主义的语言。

你说这拿来主义啊,就像是在一个大宝藏里淘宝。

别人有好东西,咱不嫌弃,大大方方地拿过来,为我所用。

就说那文学作品里的语言吧,有的真是精妙绝伦。

咱就像个好奇的孩子,在那文字的花园里东瞧瞧西看看,看到喜欢的就摘下来。

比如那些生动形象的描写,能让咱一下子就看到作者眼中的世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幅场景活生生地摆在咱眼前了,多妙啊!咱把这样的语言拿来,用在自己的表达里,那不就给自己的话也增添了几分韵味嘛。

还有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听着就觉着有道理。

像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咱把这道理记住了,在生活中也能少走些弯路,多和人处好关系呀。

这就好比是拿到了一把打开人心门的钥匙,多有用。

当然啦,拿来也不是瞎拿。

就像去市场买菜,咱也得挑挑拣拣不是。

不能啥都往回抱,得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要是生搬硬套,那可就闹笑话啦。

就好比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怎么看怎么别扭。

咱中国人讲究个恰到好处。

拿来的语言要能融入咱自己的风格,就像做菜加调料,得适量,多了少了都不行。

得让那语言在咱这儿生根发芽,开出属于咱自己的花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写文章的时候想用个特别点的词,可自己又想不出来。

这时候我就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里有个很合适的词,我就给拿来用了。

嘿,你还别说,加上那个词,整篇文章都感觉不一样了,变得更生动有趣了。

不过啊,咱也不能光靠拿来。

自己也得有点创造力,不然老是拿别人的,那不就成了“啃老族”啦。

咱得在拿来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那语言变得独一无二。

总的来说呢,拿来主义的语言鉴赏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咱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发现那些闪亮的宝贝,然后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财富。

让我们大胆地去拿,用心地去用,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语言世界吧!。

PPT:鲁迅《拿来主义》分析

PPT:鲁迅《拿来主义》分析

• 2、背景资料: • 曾国藩说过,古文不宜说理。世事变迁, 事理繁复,古文无法表现。 • 论文,即论断事理的文章。在我国,论文 源远流长,品类繁多。除“论”而外,还 有说、辨、解、原、议、释等。按其内容, 可分为史论政论和杂论。史论如贾谊的 《过秦论》。
• 政论如欧阳修的《朋党论》。直接涉及现 行政治,或论政事,或论经济,或论人事, 通古今之变,参人事之谋,察盛衰之理, 审权势之宜。这是一种对军国大事贡献谋 策的文章。它和奏议的区别,就在于不一 定都确、生动、有讽刺 意味,试加以分析。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 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 出一点进步了。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 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 太不“摩登”了。
•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 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 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 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 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 (2)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 仪节,说道:拿来!
•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
• 杂论代表如《庄子· 内篇》中的《齐物论》,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等。 • 它是指文章内容包括繁杂而说的。应用广 泛,既可说理,也可论事,还可议人、辨 物。凡不属“史论”和“政论”的,皆可 归之为杂论。
• 朱自清认为:“至于说理,论辩,古文实 不相宜”,白话却能做到“复杂细密”, “白话文之所以盛行,正因为达意达得 好”,“新文学运动起来,大半靠《新青 年》里那些白话论文(文言的很少),那 些达意的文字;新文化运动更靠着达意的 文字。这是白话宜于说理论辩的实据。” ( 朱自清:《文言白话杂论》,《朱自清全集》

《拿来主义》讽刺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讽刺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讽刺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是一种讽刺语言风格,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挖苦讥讽:《拿来主义》作品常通过嘲笑、挖苦或讽刺的叙述方式,暗示或直接指责某些人、事件或现象的荒谬之处。

这种语言风格往往
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以达到表达批评、讽刺或嘲弄的目的。

2. 借代含义:《拿来主义》常借用其他作品、成语、谚语等,通过转
换和改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语言手法常常使用讽刺或夸张的修
辞手法,使得原本普通或庄重的句子在新语境下显得滑稽可笑。

3. 用词讽刺:《拿来主义》作品中常常运用讽刺的用词来夸大或暗示
所批评的对象。

这些用词可能是对该对象的贬低、夸张或歪曲,以达
到对其进行讽刺的目的。

同时,此类作品可能使用变形词语、造词等
方式来增强讽刺效果。

4. 反讽对比:《拿来主义》作品往往通过对比手法来讽刺某一现象的
荒谬之处。

通过将现实与虚构、对立或反义的事物对比,通过差异的
突出来传达批评的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拿来主义》的讽刺性质使得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
观观点和情绪导向,读者在阅读时应保持客观理性,理解其中的反讽
和讽刺目的。

这种语言特点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有趣,但也需
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过度讽刺或侮辱他人。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 整体设喻:大宅子 • 局部比喻
巧用比喻
•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 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 风趣、幽默。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 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 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 锋芒锐利、深刻。
——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谢谢欣赏!
2016年6月1日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形象描绘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 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 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 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运用反语,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 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解析拿来主义的原文如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问问:既然不想自己的子孙继续生活于蛮荒之中,则对于给予我们的文化的礼物——不管是已经接受的还是将要接受的——我们都不应该像尼采所说的那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是否更妥当一些?是不是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其主旨在于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

下面将从引子、破题、主体、深入、实例和结论等六个方面进行解析。

1. 引子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以一个“送去主义”的例子,引出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他指出,中国人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而忘记了本国文化的本质和特色,这样下去将会导致本国文化的消失。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 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展览为名,送去为实,含蓄地揭露了政府的无能,表 现出作者强烈的憎恶和愤怒。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 “摩登”一词,既挖苦了“送去主义”者,也旁敲侧 击了“摩登”作风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犀利幽默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 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 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 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 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巧用比喻
•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 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形象描绘
•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 “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作者:张焕金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2期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

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

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一、形象描绘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一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几位”和“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

“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

“挂”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

文章在阐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说“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

拿来主义赏析(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愈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祟洋、西化的论调。

这在当时,他的批判都有针对性,是针对粉全盘继承论和全盘否定论两个极端的。

两个极端当然都不对,反对走这两个极端,如能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为指导,另外探家正确的道路,本来完全有可能,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态度和能力,不少人反而仿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态度。

其中,也有一些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

在他们看来,不向文学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

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关系的。

正是针对着这种新情况,新问翅,他怀粉不可抑止的激情,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这篇文章中的羞本观点,虽然在他成于此文前后的其他文章中也有所表现,但都不如此文表现得集中、全面而且形象生动。

为了更详细地理解他这篇文章,我们有必要参看他其它一些文章。

不过此文的.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间翅的一篇最且要、最深刻的文章。

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粉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半个世纪来,被他在这摘战斗.文里指贵为“屏头”,怒骂为“昏蛋”,娜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出现。

声称要“彻底扫荡”掉古今中外一切文学遗产的“四人帮”文痞,就是一批最坏的“昏蛋”。

他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指贵为“屏头”。

他把全t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气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侧下的鸦片者娜夷为“废物”。

他主张:“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章来之后,“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为什么应该这么办?很清楚:“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E,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而为了要做到这一点,他要求从事这一工作,“首先要这人沉粉,勇纽,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 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 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 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 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2.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 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 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 反语,意为“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 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 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 揶揄。
(三)巧用比喻
1. 中华文化遗产——大宅子 逃避主义者——孱头
(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
虚无主义者——昏蛋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
投降主义者——废物
(全盘继承、顶礼膜拜)
2. 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的东西——“鱼翅”
(要“拿来”而且“使用”)
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 — “鸦片”
(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2.“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的 给予,施受双方应是平等的,公正的。“抛 给”不但画出了洋主子的居高临下,盛气凌 人,而且画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希望得到主人 “赏赐”时那种奴颜婢膝的丑态。施受双方 是不公正、不平等的,带有主仆歧视和人格 侮辱性质。明明是“抛给”,偏偏说“送 来”,错位倒置,辛辣地嘲讽了帝国主义的 伪善和阴险,奴才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 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 点残羹泠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 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 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 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 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 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巧用比喻
•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 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 风趣、幽默。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 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 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 锋芒锐利、深刻。
•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鲁迅《南腔北调集· 小品文的危机》
谢谢欣赏!
2016年6月1日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 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 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仿词创造
•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 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
形象描绘
•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 “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 围不合; “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 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 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 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仿词创造
•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 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巧用比喻
•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 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 风趣、幽默。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 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 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 锋芒锐利、深刻。
妙用反语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 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 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巧用比喻
1. 中华文化遗产——大宅子 逃避主义者——孱头
(拒绝借鉴,害怕污染,不敢选择)
虚无主义者——昏蛋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
投降主义者——废物
(全盘继承、顶礼膜拜)
2. 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的东西——“鱼翅”
(要“拿来Leabharlann 而且“使用”)文化遗产中既有益处又有害处的东西— — “鸦片”
(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这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 “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 孙的实质。
3.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 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 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 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 “踱”,“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 围过宽,缺乏形象感;“踱”字过于 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 情感氛围不合;“蹩”是走路不稳的 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 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 可憎又可怜。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烟枪”、“烟 灯”、“姨太太”
(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四)词语错位
1.“拿来主义”是鲁迅运用“仿词”的修辞 手法独创的新鲜而奇特的概念,“主义”指 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 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 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 不类地惹人发笑。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 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 线之长。“挂”则勾画“大师”们大 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引用 “发扬国光”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 “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 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 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 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 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一)形象描绘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 光”。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 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 度。
“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 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呈送对 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 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 点残羹泠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 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 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 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 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 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二)妙用反语
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 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 日益猖厥,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 “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 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是不 屑不齿。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 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 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 言。“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 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 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2.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 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宣扬真理。“吝啬” 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 反语,意为“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 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主义”的数典 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 揶揄。
2.“抛来”是中性词,指无意的,漫无目的 的给予,施受双方应是平等的,公正的。 “抛给”不但画出了洋主子的居高临下,盛 气凌人,而且画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希望得到 主人“赏赐”时那种奴颜婢膝的丑态。施受 双方是不公正、不平等的,带有主仆歧视和 人格侮辱性质。明明是“抛给”,偏偏说 “送来”,错位倒置,辛辣地嘲讽了帝国主 义的伪善和阴险,奴才的掩耳盗铃、自欺欺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