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案 讲义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财政学教案 讲义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财政学教案 讲义第六章 购买性支出

第六章购买性支出

6.1行政支出

6.2国防支出

6.3文教科卫支出

6.4农业支出

6.5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6.1行政支出

6.1.1行政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1)行政支出的概念

所谓“行政支出”,是财政提供的用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行政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

(2)行政支出的特点

行政支出,一般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公共性: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所以具有公共性。

消耗性:行政支出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通常只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所以将其归结为一种消耗性支出。

稳定性:政府职责的稳定性和政府机关设置的稳定性决定了行政支出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2.2行政支出的内容:我国的行政支出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行政经费: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经费支出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经费支出

(2)公检法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人民武装警察支出

1983年国家改革军队体制,将担任内卫、守护任务的地方部队从军队中划

出,移交公安部门,同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

三个警种统一组建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83年4月5日正式成立,

其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

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经费列入行政管理费。

(3)外交支出:驻外机构经费、国家公务人员出国访问经费、外国代表团招待费、

应缴国际组织会费、对外捐赠支出等

6.1.3行政支出的增长

从世界范围看,行政管理费的绝对数是上升的,相对数是严格控制的,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变化却较小。一般来讲,市场经济国家行政管理费相对数是较低的,这与其“小政府,大服务”的传统信念相一致。中国目前此比例仍过高,今后还应降低。

6.1.4 行政支出增长的影响因素

外在因素(1)财政收支水平(2)经济发展水平(3)物价指数水平

内在因素(1)政府机构膨胀(2)财政秩序紊乱(3)预算约束软化

(4)政府部门运作效率低下

6.1.5行政支出的管理及改革

1、管理:我国的行政管理费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管理有一定的漏洞。1998年之前采用的是“预算包干”和“预算支出定额管理”

的办法,1998年后,采用的是“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

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预算管理办法。

2、改革:从今后的发展看,行政管理费的改革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变“吃

饭财政”为“办事财政”,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转出高效率,

要努力控制行政管理费过快的增长,使其比例合理化,重点控制人、车、

费、话、会。

从目前来看,我国行政支出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

强化政府的法律、经济和社会职能,弱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2)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和人员增长。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

(4)认真落实政府采购制度。

(5)改进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加强上下级之间、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使行政支出逐步科学化、规范化。

6.2国防支出

6.2.1国防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1)国防支出的概念

国防支出是指财政提供的用于军队建设和其他国防建设的支出。

(2)国防支出的内容

按预算收支科目分类,国防支出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

民兵建设费、动员预编经费、

招兵事业费、专项工程经费等具体项目。

按军队兵种分类,国防支出包括国防部支出、战略部队支出、陆海空支出、

武警支出和预备役支出。

按支出目的分类,国防支出包括维持费用和投资费用。

6.2.2国防支出的有效提供

国防是纯粹公共产品,是一种经典的公共产品。国防服务是国家为所有人提供非竞争性的收益,而不考虑他们是否付钱,由于国防由私人市场供应存在严重

的失灵,其供应方式只能采取政府预算供应,但其生产方式可采用公共生产和私

人生产相结合的方式。

6.2.3 国防支出的规模

国防经费的规模与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战争及社会动荡时期,规模大,比例高;和平、稳定时期,规模小,比例低。从近

年国际形势看,其发展趋势为:绝对数呈上升趋势,相对数呈下降趋势,或

较平稳状态。我国的国防费支出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开支控制的比较

好,有力地支持了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说: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

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6.2.4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

3.国际政治形势的状况

4.军事现代化程度

5.兵役制度

中国实行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役制的军事人员薪金较低,有助于减少直接的军事开支费用,但国家需要更多地承担他们复员后的

基本生活保障性需求,从而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志愿兵役制可相应减少退

伍军人的生活保障开支,但志愿兵役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兵力动员,将增加军费

开支的需要。

6.2.5国防支出的经济效应(正效应)

传统的观点认为,国防支出是一国国防安全产品及劳务的非生产性投资,是政府的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削减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从特定角

度而言,国防支出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是有矛盾的。事实上,国防支出对一国经济

增长既可能产生负效应,也可能正效应。如果处理得当,正效应是可以占据主导

地位的。具体说来,在当代社会里,国防支出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

1.带动高新技术发展

2.促进民用领域技术水平提高

3.拉动一国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6.2.6国防费支出的管理及改革

(1)管理:按国家规定的军队及国防单位财务规则进行管理。目前,国防经费实行的是:“统一

管理,分级负责,分项经费,归口管理,规定限额,经费包干”的管理办法。

(2)改革:从今后的发展看,国防经费的改革应本着“保障供给”、“厉行节约”的

原则,控制规模,提高使用效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走精兵强军之路。(提高战斗力,提高待遇)

第二、走军民结合之路。(提高生产竞争力、降低维持费)

第三、走标准化管理之路。(提高应变能力,降低财务成本)

6.3文教科卫支出

所谓财政的“文教科卫支出”,是财政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等事业的经费支出的统称。它由国家财政用

于这些事业的日常经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项内容构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虽然有了快速的增长,在财政支出中的地位上升到第二,但由于财政收支“两个比重”的下降,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例还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科教兴国战略仍然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6.3.1教育支出

所谓财政的“教育支出”,也可以称作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按照来源和负担情况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内教育支出,各级政府征收的由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以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按照性质划分,教育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基建支出和教育事业费支出。按照教育层次来分,教育支出可以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三级教育经费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首先具有私人性。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是教育服务还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换言之,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尤其是越基础性的教育,其公共性越强,对于整个社会的利益与好处就越多。

教育之供应方式教育是典型的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不属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市场供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灵,其供应方式应采取混合方式,即政府预算供应与私人市场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又由于教育服务具有可收费性,即可以向受教育者征收学费,因而可以考虑市场机制的运用,包括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办学。政府教育供应之政策导向:因基础教育的公共性较强而市场化程度较低。

所以教育经费应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拨款的大部分都应用于保证基础教育的需要;而高等教育的公共性较弱些而市场化程度较高些。所以高等教育一般不是政府教育投入的重点,政府应通过控制甚至降低高等教育拨款促使高校寻求更多的其他经费来源。

1.教育公共性的体现

教育具有强烈的正外溢性。具体表现:

(1)教育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来源。

(2)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

(3)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4)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5)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尽管教育也有一定的负外溢性,如提高犯罪技能等。但总体说来,教育的正外溢性大大高于负外溢性,这是近现代国家大体上都必须大力介入教育,直接为教育提供大量经费的根本原因所在。

2. 教育支出效应分析

政府部门安排教育支出,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相当于对个人的定额补助,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主要用于中小学义务教育方面。定额补助越是补给哪些对“义务教育”需求比较强烈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效果就会越好。它是国家实现义务教育的好支出形式。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它会增加家庭的个人收入,使个人总消费支出增加,不仅使教育支出相应增加,还会使非教育支出也增加,可在一定保证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因此收入补助只有补给哪些对教育需求比较强烈的低收入家庭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应该说是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好形式。

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目的是为了鼓励私立学校降低学费多招学生。对私立学

校的学费补助降低了学费,所以会增加居民对教育的消费,但不会增加居民对非

教育产品的最大消费.拨款补助学校的做法经常面临一种风险,即学校当局可能

在追逐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将补助用于提高自己和教师的待遇上。因此对私立学

校的学费补助只有补给对哪些社会需求比较强烈且管理规范的学校才会有较好

的效果。

3. 教育支出规模分析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

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变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预算内教育经费绝对规模扩大。(2)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格局逐步形成。(3)教育支出占GDP达4%的目标尚未实现。

年份财政支出文教科学教育教育支出占(不含债务支出)卫生事业费支出 GDP的比重

1952 172.07 13.47(7.83 %) 11.03(6.4 %) 1.62%

1957 295.95 27.76(9.38 %) 27.98(9.45%) 2.62%

1978 1122.09 112.66(10.0 %) 75.05(6.69%) 2.06%

1995 6823.72 1467.06(21.5 %) 1196.65(17.46%) 1.97%

2000 15886.50 2736.88(17.23%) 2179.52(13.72%) 2.20%

2005 33930.28 6104.18(17.99%) 4531.30(13.35%) 2.46%

2006 40422.73 7425.98(18.37%) 5411.59(13.39%) 2.57%

6.3.2科技支出

所谓财政的“科技支出”,是财政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专项支出。按照我国财政支出的划分标准,科技支出包括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科学事业费、科研基建费及其他科研事业费。

从研究性质上说,科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具有研究成果交易性差、外溢性明显等特征。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难以从市场中获取支持自己研究工作的经济资源。而应用科学研究往往直接导致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在专利制度下,从事这类研究的人员可以将其研究成果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并从中获取收入。基于以上不同的特点,基础科学研究一般由政府来承办,所需经费主要由财政承担,而应用科学研究则主要由私人承办,所需经费由私人承担。

中国科学研究支出(政府+社会)

年份 R&D R&D/GDP 政府R&D及占GDP的比重

1996 404.5亿元 0.60% 348.63 (0.52 %)

2000 895.7 1.00% 575.62 (0.64 %)

2001 1042.5 1.09% 703.26 (0.73 %)

2002 1287.6 1.07% 816.22 (0.78 %)

2003 1539.6 1.13% 944.68 (0.696%)

2004 1966.3 1.23% 1095.34 (0.685%)

2005 2450.0 1.33% 1334.91 (0.729%)

2006 3003.1 1.42% 1688.50 (0.797%)

从绝对规模来看,从1989-2003年,我国科技支出的平均增速为

15.6%。但从相对规模看,我国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缺乏稳定的增长机

制,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2年的5.06%降到2000年的

3.62%。 2001年OECD的30个成员国R&D/GDP为2.3%,比例最高的国家

是瑞典,为4.3%,美国为2.8%,英国为1.9%。日本2000年为3.0%,2002年为3.1%。根据中国政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中国的R&D/GDP到2010年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

6.3.3卫生支出

我国的卫生支出包括:

(1)卫生事业费,包括指卫生部和卫生地方部门的事业费

(2)公费医疗经费,包括中央级公费医疗经费和地方公费医疗经费

(3)计划生育事业费

(4)中医事业费,包括国家中医管理费和地方管理部门经费,等等

卫生服务可分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可以遵循谁看病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提供。而公共卫生服务,是着眼于全体社会

成员的身心健康而提供的服务,具有较为明显的外溢性,属于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

品的范畴,市场上的个人或企业一般不愿提供或无力提供,它们通常依靠政府专门

提供或在政府的资助下提供。政府一方面对其正外部性提供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

对其“信息不对称性”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冒险”也进行必要的干预和

管制。其供应方式应采取混合方式,即政府预算供应与私人市场供应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考虑市场机制的运用,包括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办医院、投资医疗卫生产业。

财政在医疗卫生的投入,应首先选择公共卫生体系(公立医院体系、公共卫生应急

体系)、其次是基本医疗服务,最后才是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医疗服务更多的应该

靠市场提供。

6.3.4 文化支出

我国财政的文化支出包括:

(1)文化事业支出,指文化部和地方文化部门的事业费

(2)出版事业费,是指新闻出版署和地方出版事业系统的事业费

(3)广播电视事业费

(4)文物事业费,是指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文物系统的经费,等等

文化支出也是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一方面,文化产品是为满足居民个人文化消费的需要而提供的;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

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和冲击力。国家必须把其中一部分纳入公共提供

的范围,由国家财政资金支付。

6.3.5科教文卫等事业费支出的管理及改革(补充)

1)管理:1997年以前,财政对不同情况的科教文卫单位分别实行了“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企业化管理”等财务管理办法。自1997年起,国家对事

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

预算管理办法。

2)改革:从今后的发展看,科教文卫等事业费的改革,除了应“加大投入,满足其发展需要”之外,还应本着“精简节约,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体制改

革,主要措施有:

第一、精简优化人员,提高效率。(提高政府办事业的效率)

第二、引人市场机制,加快社会化进程。(利用社会力量办事业)

第三、加强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6.4 财政投资(农业支出、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

6.4.1 财政投资的概念

6.4.2 财政投资的范围

6.4.3 农业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6.4.4 我国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

6.4.5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概念

6.4.7 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出的现状

6.6.8 我国的新型财政投资体制

6.4.1 财政投资的概念

财政投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投资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投资来源的一种投资活动。亦称国家投资或政府投资

自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地位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主导到非主导的转变过程,其变化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1949——1978年政府投资绝对主导时期。

第二阶段:1979——至今企业投资主导时期。(国有经济还是主角)目前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已不再居主导地位,其比重已经很小,非政府主体已上升为社会投资的主导力量,其中国有经济投资仍居首要位置,但其

相对地位也在下降。因此,政府投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只能对市场投资起间接引

导、调节和调控的作用,而不可能、也无力象过去一样包打天下、主宰一切,其作用可以概

括为“小马拉大车”和“四两破千斤”。

6.4.2财政投资的范围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领域看,财政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战略性投资:包括造币工业、重要军事工业、战略物质储备系统、战略高(非盈利性投资)新技术产业等的投资。如航空、航天、卫星、核能、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信息、生物、新材料、海洋开发等领域。

(2)公益性投资: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行政、环保、生态等(非盈利性投资)领域的投资。

(3)基础性投资:包括农业、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原材料、供水、供电(低盈利性投资)等的投资。特别是非国有资本无力或不愿进入的特大型基础

建设项目。

(4)竞争性投资:包括竞争性支柱产业、命脉产业、规模产业等领域的投资。

(盈利性投资)如:金融、保险、国际贸易、钢铁、汽车、石油、化工、

电子信息等领域。

6.4.3 农业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财政的“农业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涉及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财政的农业支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农业支出,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救济及其他支出等。广义上的农业支出除上述项目外,还包括农产品流通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财政扶贫支出、农业税减免等项目。

农产品需求的相对稳定性与农产品供应的较大波动性,经常使农业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由此而引发的危机是很难依靠市场的力量加以克服的。为了

稳定农业,进而稳定国民经济,一方面有必要将农业的发展置于政府的管理之

下,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6.4.4 我国农业支出规模的变化

1.农业支出的相对规模有所下降

2.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不甚理想

3.财政支农效率下降

用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来衡量的财政支农效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原因有:(1)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2)支农方式不合理

(3)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4)支农政策执行成本高

6.4.5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概念

财政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是财政用于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的投资。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城市设施等。

基础产业主要包括能源、建材、钢材、石化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工业。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工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加上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原因,私人部门通常不愿意或没有

能力介入,因此需要由财政提供资金参与投资。

6.4.6 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形式

在实践中,财政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支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投资,即政府将一部分财政资金直接投资于某些项目。其特点是政府以投资主体身份进行投资,并直接经营投资项目。

(2)对国有企业投资,这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

(3)股份投资,即政府作为投资方之一,通过股份制形式,与其他投资主体

一起,共同参与投资主体管理,并参与收益的分配。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

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数额往往很大,单纯依靠财政投资,很难完全满足社会经

济发展对于基础设施项目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以财政资金为主,鼓

励和吸收各方参与共同投资。典型的做法是:

1、按照统一规划,先由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通过财政投融资和金

融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

2、采取政府控股、参股和政策性优惠贷款等形式进行投资。

6.4.7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支出的现状

1.投资增长速度快

2.资金来源多样化

6.6.8 我国的新型财政投资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的投资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以非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新型投资体制正在形成。在这个新型投资体制中财政投资的地位和作用都起了变化。根据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要求,新的财政投资体制将是一个以间接调控为主的体制,它具有如下特点: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层化、资金来源多样化、投资形式多样化、投资调控方式间接化和投资运行市场化。

新型财政投资体制的运行机制是一个由“业主(国家公司)——监理公司——承包商”组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三元制衡”现代投资运行机制。

新型财政投资体制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制化的严密制度体系,其主要管理制度包括:产业政策导向制度、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制度、财政投融资管理制度、财政投资风险约束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资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投资项目概算、决算审查和财务报表审查制度、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投资项目监理制度、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制度、投资项目考核、回收、奖惩制度等。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注:原来做的是ppt,为了大家看着方便又整理到 了word上,所有图表均在ppt上)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教育经费规模、来源、结构及与世界对比 (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公共教育支出来源的比较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效益 四、我国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我国教育支出的政策建议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支出。 (一)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等教育通过宪法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并非混合物品,而是纯公共物品。 至于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将来找到一份较好的职业,获得较高的收入,赢得较多的晋升机会奠定基础。由此来说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教育,不属于纯公共物品,而是混合物品。 (二)但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却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首先,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教育则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其次,教育使公民明辨是非且获得一技之长,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再则,教育能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这有助于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等。 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举止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这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金融部门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高等教育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主要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即: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和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教育支出的结构关系着国家对各层次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教育的效益。 (一)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GDP的比重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 A. 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 住房补贴 C. 社会保障补贴 D. 价格补贴 2.矫正性财政补贴的额度取决于()的大小 A. 外部边际效益 B. 外部边际成本 C. 社会边际效益 D. 社会边际成本 3.不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A. 社会救济 B. 强迫储蓄 C. 社会保险 D. 医疗福利 4.政府强迫储蓄的实质是()14 A. 让高收入的人去保障低收入的人的生活 B. 让每个人去保障自己的生活 C. 让社会全体成员去保障低收入的人的生活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5.避免“逆向选择”的办法是() A. 提高保险费 B. 降低保险费 C. 实行社会保险 D. 降低保障的标准 6.不会引起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的社会保障资金运筹方式是() A. 现收现付制 B. 部分基金制 C. 完全基金制 D. 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 7.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 社会救济 B. 社会保险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8.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应采用() A. 现收现付式 B. 完全基金式 C. 部分基金式 D. 财政拨款解决 9.社会救济属于() A. 购买性支出 B. 转移性支出 C. 积累性支出 D. 生产性支出 10.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的筹资模式是() A. 现收现付式 B. 完全基金式 C. 部分基金式 D. 财政拨款解决 11.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是()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济 C. 社会优抚 D. 社会福利 12.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 手工业者 B. 农民,工人 C. 全体社会成员 D. 老人和小孩 13.()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种特殊形式 A. 财政补贴 B. 社会保障 C. 投资性支出 D. 财政平衡 14.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 货币关系 B. 社会关系 C. 经济关系 D. 利益关系 15.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适度原则,要求掌握补贴的() A. 时间界限 B. 政策界限 C. 地区界限 D. 数量界限 16.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我们称之为() A. 财政补贴 B. 财政贴息 C. 现金补贴 D. 价格补贴 17.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在社会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对公众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社会政策 A. 收入再分配 B. 支出再分配 C. 支出转移 D. 补贴

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单项选择题 1.矫正性财政补贴的额度取决于 ( A. 外部边际效益 B.外 部边际成本 答案:A 3?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政手段是 A. 税收附加 B.政府间转移支付 答案:B 4?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 A. 教育支出 B.水利费 支出 答案:C 5?与市场相对价格结构关系密切的支出是( A. 社会保障支出 B. 财政补贴支出 答案:B ( )。 C.累进税制 D.税收转嫁 )。 C.住房补贴支出 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 C.补助支出 D.捐赠支出 6.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 ( )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他 受益者的支出。 A.财政资金 B.企业资金 C. 单位资金 D.自有资金 答案:A 7. 财政补贴是一种 ( )。 A. 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答案:B 8. 在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体制中,被认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是( )。 A. 高增长 B.公平 C.绝对平均 D.高积累 答案:D 9. 下列属于非转移性支出的是()。 A. 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 ( )。 A.失业救济支出 B.财政补贴 C.债务利息支出 答案:D D.行政经费支出 )的大小。 C.社会边际效益 D.社会边际成本 C.社会保障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10. 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A. 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答案:A

11. 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适度原则要求掌握补贴的( )。 A. 时间界限 B.政策界限 C.地区界限 D.数量界限 答案:B 12. 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 我们称之为( )。 A. 财政补贴 B.财政贴息 C.现金补贴 D.价格补贴 答案:B 13. 财政补贴的结果意味着被补贴者实际收入的增加,且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 的,因而财政补贴又被称为( )。 A. 直接补贴 B.货币补贴 C.价格补贴 D.实物补 贴 答案:C 14?财政补贴影响了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根本上改变了( )。 A. 收入分配结构 B.资源配置结构 C.政府收支结构 D .商品 价格 答案:B 15.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认为,财政补贴是一种对其他成员利益造成损害的政府 性行为,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对外贸易 B.损害对外贸易 C.促进进口限制出口 D.促进出口限制进口 答案:D 16.在国际贸易中, 财政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有关产品在( )的竞争力。 A.国内市场 B.国外市场 C.国内外市场 D.不确定 答案:C 1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政补贴项目繁多,其中补贴项目最多的是( 答案:D 18. WT0《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法律或事实上根据出口业绩为唯一的或其他多种 条件之一而给予的补贴,视使用国产货物而非进口货物的情况为唯一或其他多种条件之一而 给予的补贴,称为( )。 A. 进出口补贴 B.禁止性补贴 C.黄箱补贴 D.绿箱补 贴 答案:B 19. 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具有( )的作用。 A. 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 B.影响需求结构 C.影响政府职能 D.影响官民关系 A. 专项补贴和财政贴息 B. 物价补贴和财政贴息 C. 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D. 企业亏损补贴和专项补贴

第六章 财政转移性支出

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一、单项选择题 1。矫正性财政补贴得额度取决于( ?) 得大小。 A。外部边际效益?B、外部边际成本??C、社会边际效益D、社会边际成本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得就是( ?)。 A、失业救济支出?B.财政补贴??C。债务利息支出??D.行政经费支出 答案:D 3.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得重要财政手段就是()。 A.税收附加B。政府间转移支付?C、累进税制??D、税收转嫁 答案:B 4.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得有( )。 A.教育支出 B.水利费支出C、住房补贴支出?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答案:C 5。与市场相对价格结构关系密切得支出就是()。 A、社会保障支出B、财政补贴支出C、补助支出 D.捐赠支出 答案:B 6。财政补贴就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 ??)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她受益者得支出。 A、财政资金?B、企业资金?C、单位资金D、自有资金 答案:A 7。财政补贴就是一种( )、 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经济建设支出 答案:B 8。在集中计划得公共生产体制中,被认为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得必要条件得就是( )。 A. 高增长 B. 公平??C。绝对平均??D、高积累 答案:D 9。下列属于非转移性支出得就是( )。 A。社会保障?B. 补贴??C、国债利息D、行政管理 答案:D 1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得就是: A。社会保障?B、资本转移?C、财政补贴? D. 债务利息 答案:A

11、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得适度原则要求掌握补贴得( ?)。 A、时间界限?B. 政策界限??C. 地区界限?D、数量界限 答案:B 12、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我们称之为(?)、 A。财政补贴?B、财政贴息??C、现金补贴?D。价格补贴 答案:B 13。财政补贴得结果意味着被补贴者实际收入得增加,且总就是与相对价格得变动联系在一起得,因而财政补贴又被称为(?)。 A、直接补贴?B。货币补贴?C、价格补贴???D. 实物补贴 答案:C 14.财政补贴影响了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根本上改变了(?)。 A、收入分配结构?B、资源配置结构?C。政府收支结构??D. 商品价格 答案:B 15。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认为,财政补贴就是一种对其她成员利益造成损害得政府性行为,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对外贸易?B。损害对外贸易C、促进进口限制出口D、促进出口限制进口 答案:D 16。在国际贸易中,财政补贴得根本目得就是增强有关产品在(?)得竞争力。 A、国内市场?B。国外市场C。国内外市场? D.不确定 答案:C 1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政补贴项目繁多,其中补贴项目最多得就是( )。 A、专项补贴与财政贴息???B。物价补贴与财政贴息 C、价格补贴与企业亏损补贴???D。企业亏损补贴与专项补贴 答案:D 18。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法律或事实上根据出口业绩为唯一得或其她多种条件之一而给予得补贴,视使用国产货物而非进口货物得情况为唯一或其她多种条件之一而给予得补贴,称为(?)、 A。进出口补贴?B。禁止性补贴?C、黄箱补贴??D. 绿箱补贴 答案:B 19。能够影响价格水平得财政补贴具有(?)得作用。 A.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B.影响需求结构? C. 影响政府职能?D。影响官民关系答案:B 20。财政补贴影响供求结构就是通过(?)发生得、

财政学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习题集..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 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 B.行业用途 C.政府职能 D.经济性质 【答案】A 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 B.职能活动 C.收入数量 D.资金转移 【答案】B 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 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C.财政支出的规模 D.支出的具体用途 【答案】B 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 B.国债 C.收费 D.贷款 【答案】A 5、公式:1 1 1(%)----= ?= ?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A 6、公式 (%) (%)G D P G E g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B 7、公式 GDP G MGP ??=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 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

【答案】C 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下列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利息支出 D.净贷款 【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项目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 B.公用经费 C.资本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是()。 A.办公费 B.人员工资 C.基建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C 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A.收费 B.投资利息收 C.国债 D.贷款 【答案】C 13、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捐赠支出 D.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答案】C 14、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补助支出 B.捐助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D 15、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补助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债务利息 【答案】A 16、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A 17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债外,主要来自()。 A.税收 B.使用费 C.国债 D.投资利息 【答案】A 18、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建筑水利工程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补助支出 D.国防支出【答案】C 19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A.修建铁路工程支出 B.国防支出 C.文化教育卫生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答案】D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docx

答案:A 1 第六章财政转移性支出 、单项选择题 1.矫正性财政补贴的额度取决于 ( )的大小。 答案:A 5. l Jii-'和炖价样紿构关敖齊別勺.支出是■■ X- A. 社会保障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补助支出 D .捐赠支出 答案:B 6.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将一部分 ( )无偿地发给居民、企业及其他 受益者的支出。 A.财政资金 B.企业资金 C. 单位资金 D.自有资金 答案:A 7.财政补贴是一种 ( )。 答案:B 8.在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体制中,被认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是( )。 A.高增长 答案:D B.公平 C.绝对平均 D.高积累 9.下列属于非转移性支出的是()。 A.社会保障 B.补贴 C. 国债利息 D. 行政管理 答案:D 1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 过去比重很 小, 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 -步上升的是: A.社会保障 B. 资本转移 C. 财政补贴 D. 债务利息 A.外部边际效益 B.外部边际成本 C.社会边际效益 D.社会边际成本 2?下列不属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是 ( A. 失业救济支出 B.财政补贴 答案:D 3?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政手段是 A. 税收附加 B.政府间转 移支付 答案:B 4?财政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有( A. 教育支出 B?水利 )。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经费支出 ( )。 C.累进税制 D.税收转嫁 )。 C.住房补贴支出 D.行政公用经费支出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11. 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适度原则要求掌握补贴的()。 A. 时间界限 B.政策界限 C.地区界限 D.数量界限 答案:B 12. 某产业部门或企业用贷款建设某一项目,自己不付利息,由财政代付全部或部分利息, 我们称之为()。 A. 财政补贴 B.财政贴息 C.现金补贴 D.价格补贴 答案:B 13. 财政补贴的结果意味着被补贴者实际收入的增加,且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 的,因而财政补贴又被称为()。 A. 直接补贴 B.货币补贴 C.价格补贴 D.实物补 贴 答案:C 14?财政补贴影响了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根本上改变了()。 A. 收入分配结构 B.资源配置结构 C.政府收支结构 D.商 品价格 答案:B A. 促进对外贸易 B.损害对外贸易 C.促 进进口限制出口 D.促进出口限制进口 答案:D 16.在国际贸易中,财政补贴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有关产品在()的竞争力。 A.国内市场 B.国外市场 C.国内外市场 D.不确定 答案:C 1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财政补贴项目繁多,其中补贴项目最多的是()。 A.专项补贴和财政贴息 B.物价补贴和财政贴息 C.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D.企业亏损补贴和专项补贴 答案:D 18. WT0《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规定,法律或事实上根据出口业绩为唯一的或其他多种 条件之一而给予的补贴,视使用国产货物而非进口货物的情况为唯一或其他多种条件之一而给予的 补贴,称为()。 A. 进出口补贴 B.禁止性补贴 C.黄箱补贴 D.绿箱补 贴 答案:B 19. 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具有()的作用。 A. 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 B.影响需求结构 C.影响政府职能 2

《财政学》练习题(1-6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GNP D、GDP 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 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 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补贴 D.财政透支 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 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16.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D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7.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18.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 C )承担。 A.银行 B.金融市场 C.政府 D.微观主体 19.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 C )承担。 A.福利机构 B.金融市场C.政府 D.微观主体 20.我国目前点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 A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21.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B )。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2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应当( A )全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A.≥ B.≤ C.= D.< 2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 A )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

财政学练习题判断

第一二章 1.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3.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 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 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 公共需要是对相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1. √ 3.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 4. √ 5. ×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 6. √ 7. √ 8. √ 9. ×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第三四章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 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5. 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11.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13. 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4. 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GDP的增长。 15.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1. √ 2. ×公共物品的享用是不可以分割和量化的 5. √ 6. ×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7. √ 10. ×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1. ×付息是经常性支出,还本不是 12. ×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13. √ 14. ×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15. √ 第五章 2. 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3. 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育、科学、卫生等部门的一般日常支出。 4. 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5.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6. 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之一。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第七版财政学第二章财政支出的理论问题word精品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 名词解释 免费搭车:消费者不自愿消费,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益。 公共提供: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向公众提供产品的 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若同一班商品买卖一样,使用者购买使用权的提供方式。 公共生产:即由政府出资(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支出的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组成。财政支出效益: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 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查与检查活动。 简答 1.试作图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答: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垂直相加求得。 如图所示,di, d2,d3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 是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用 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如图中的S曲线,公共 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衡产量和 均衡价格。 图中的均衡产量Q是社会有限资源下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 产量,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 2.—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请说明理由。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决定的。 其一,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交易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其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 品。从公共物品的提供角度看,非竞争性是指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同时使用,这样消费者不自愿花钱消费而是期望免费搭车。 其三,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政府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财政学教案——财政支出内容

第四章财政支出内容 国家可以通过任何法律,甚或进行单独行动,只要它的最终结果可以增进人类幸福之和,就不失为正当的。 ——杰文思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手上有点钱的人认为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而穷人则明白世界上最重要的是金钱。 ——布伦南·G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和税收支出;理解和掌握加强支出管理的意义和办法;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一国准公共需要的主要项目和财政支出的重点。 〖考核要点〗 我国公共消费支出的范围; 我国政府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财政补贴的功能;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 对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内容〗 财政支出究竟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时第四章重点要讲述的问题。 第一节公共消费性支出 一、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含义与性质 二、公共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外交支出、公安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国家安全支出等;(二)国防支出:国防、国防科研、民兵建设、其他; (三)文教、科卫、事业费:文化、出版、文物、体育、卫生、计划生育、地震、海洋、通讯、广播等; 三、公共消费性支出的管理 (一)逐步规范公共消费支出的范围 (二)推行定员定额管理,改进预算分配办法 (三)改进财务管理办法 第二节投资性支出 一、投资性支出的含义和性质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二)政府投资的范围: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 三、政府投资的重点 (一)公用事业:电讯、自来水、供电、工交等; (二)基础产业:农业、能源、交通、邮电通讯等; (三)新兴产业:遗传、航天、电子信息等。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财政学教案 讲义第七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七章转移性支出 7.1社会保障与财政 7.2财政补贴 7.3其他财政支出 7.1社会保障与财政 7.1.1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 员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活动。 社会保障支出是和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至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帮助其公民克服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年老、残废、疾病、工伤、失业、自然灾害、贫困等对生活的影响,而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制度,被誉为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大“制度发明”,它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它是确保社会公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②它是确保社会安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③它是确保市场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1.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政府,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整个社会,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应该被排斥或遗漏在社 会保障之外。政府介入社会保障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克服保险 市场上的逆向选择的需要、家长主义的表现、降低决策成本的需要、实现收入分 配公平的需要。 (2)强制性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社会保障参与的强制性。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 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及职工,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障, 按规定缴纳保险费,违反者必须负法律责任。 (3)互济性 社会保障参与的强制性,使得利益从风险小的人的向风险大的人转移,其实质是通过社会保障把个人风险分散给全社会。 (4)福利性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从性质上说,它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目的是造福社会,而非出于盈利的目的。因此,社会保障决不能商业化, 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挪用。 2.社会保障模式 (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都可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由于全民都享 有受保障的权利,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的税收。在

财政学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2、与财政支出(Fiscal Outlay)有关的另一概念是财政开支(Fiscal Spending),后者指政府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里实际上花掉的钱。如果“Fiscal Spending”大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反之,如果“Fiscal Spending”小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赤字。 () 3、政府提供的最适公共产品规模也可以按以下规则来确定:将公共产品提供到这样一点上,在此点社会成员各自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加后恰好等于(以放弃的私有财来计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 4、某甲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2的私人产品,而某乙则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4私人产品。今设单位私人产品成本为$1,那么为改善甲、乙的经济福利,经济社会最好不放弃$1公共产品。 () 5、如果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不断缩小,客观也上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6、社会福利保障性支出的增长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公平状况。实际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均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C、几乎全部的租金收入 D、全部的公债利息收入 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反映不同经济指标的国民收入账户测定一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这些经济指标包括()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个人收入 E、税收总额 3、如果某国最近5年内政府财政开支增长率平均为9%,而该国最近5年内的GNP增长率平均为5.8%,这种情况表示该国的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九章转移性支出

第九章转移性支出 一、填空 1.社会保障支出是与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 2.政府之所以实施社会保障,其另一个经济上的合理性,是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能完全胜任向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责。 3.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目前形成了以、、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和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 4. 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5.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鱞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 6.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和补贴两大类。 7.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和。 8.税收支出项目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纳税扣除、、优惠税率、、盈亏相抵等。 二、判断 1.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障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社会保险要求雇员与雇主缴费,与社会保障有很大不同。 3.社会救济与普遍津贴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救济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而普遍津贴不用。 4.从理论上来说,养老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广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5.我国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6.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7.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8.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三、不定项选择 1.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A.社会保险型、节俭基金型B.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 C.社会救济型、普遍基金型D.社会保险型、节俭津贴型 2.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D.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3.按照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1%、1%B.1%、2% C.2%、1%D.2%、2% 4.我国的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5.刺激性税收支出可分哪几类: A.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 B.针对特定税基的税收支出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3章财政支出总论作业 一、名词解释 公共产品——指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可得性的那类物品;每个人对该种公共品的消费都不同时减少他人的消费量。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林达尔均衡——指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按照自己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达到最佳的效率水平。 瓦格纳法则——指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呈现一种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而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国家活动规模日益扩大是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政治因素,工业化、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因素。 挤出效应——指增加一定数量的政府财政支出,就会减少相应的非政府部门的投资,而总需求没有变化。 购买支出——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与劳务的各类支出。此类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机关日常行政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后者主要是指政府用于公共工程投资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 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政府投资支出——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利用财政支出对特定部门进行的投资活动。政府投资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支出、发展农业支出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 二、简述题 1、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 (一)政治原因 1、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转化为国内的政治经济问题,为了化解国际政治危机及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增加财政支出。 2、国家职能的扩大化。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国家职能迅速扩张,政府职能机构不断增设,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二)经济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