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畜牧渔业论文
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畜牧渔业论文————————————————————————————————作者:————————————————————————————————日期: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畜牧渔业论文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杨莉1,张立坤2,贾景瑞1,魏凤1,殷建申1,闫保国3(1.冀州市水产工作站,河北冀州053200;2.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200;3.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91)黄颡鱼是我国土著优质食用鱼,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细刺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本试验采用的全雄1号黄颡鱼,是科学研发新品种,具有雄性率高达98%、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不但解决了雄性黄颡鱼和雌性黄颡鱼生长差异,且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速度快30%以上,饵料系数比普通黄颡鱼低20%,是理想的池塘养殖新品种。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及鱼池条件试验地点在衡水冀州市后冢村梁福志鱼场,试验池塘为面积0.14hm2的土池,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约20~30cm,平均水深1.5m。
水源来自衡水湖,水质清新,符合养殖用水标准。
1.2鱼苗放养1.2.1鱼苗下塘前的准备由于池塘底质为沙壤土,受衡水湖水面压为影响,池塘抽干后总留20cm渗出水。
6月20日在鱼苗下塘前5d用60kg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消毒。
6月23日注入衡水湖湖水,进水口用40目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当天施入发酵后的干鸡粪50kg做为池底基肥培育浮游生物。
1.2.2鱼苗投放2014年6月26日晚零时投放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空运的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苗30万尾。
鱼苗浅灰色带卵黄囊,规格270尾/g,活力强。
7月23日为调节水质投放鲢、鳙鱼夏花苗种共计1000尾,鲢、鳙比例为3∶1,规格3g/尾。
1.3投饵及管理1.3.1投饵鱼苗投放后3d不投喂,让其自由采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第4天开始每天早晚2次全池泼洒豆浆,豆浆使用量为2kg/d(以干豆计算)。
黄颡鱼的鱼苗繁殖技术
黄颡鱼的鱼苗繁殖技术产卵受精黄颡鱼的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与水温、催产剂种类、注射次数、亲鱼成熟度及微流水刺激等直接相关,尤其受水温和注射次数影响最大。
在2O一3O摄氏度的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效应时间变短;两次注射效应时间明显小于1次注射。
黄颡鱼产沉性卵,粘性较强。
自然产卵受精前应在池底铺设已消毒的棕片、聚乙烯胶丝,密眼网布等人工鱼巢。
并保持微流水刺激,促进亲鱼集中产卵。
采取人工受精的,则应在效应时间后,取出雌雄亲鱼,剪开腹腔,将精巢取出剪碎、研磨,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倒入已挤出的鱼卵中,均匀搅拌受精。
2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分布于鱼巢上,并用3一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消毒l一2分钟,再移入孵化池中。
人工孵化黄颡鱼受精卵呈扁圆形、淡黄色,卵膜透明,卵径2毫米左右。
首先,用黄泥浆水将受精卵脱粘,具体方法是:按2O万一3O万粒受精卵用黄泥浆4一5千克(黄泥:水=l:5)将黄泥浆放入盆内,用手不断搅动黄泥浆,同时将人工受精卵粒轻轻倒入黄泥浆中,待5一6分钟后,将脱粘后的卵粒置于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4O一6O万粒卵,孵化池壁要保持光滑,水质清新,水流速度以保证受精卵能均匀翻动即可,水中溶氧要求达5毫克/升以上,并做到经常洗刷过滤纱窗,经4一5天时间的孵化就可脱膜形成体长4毫米左右的仔鱼。
第二种方法:将已催产的亲鱼放入已消毒的孵化池中,在孵化池中设置人工鱼巢,待其产完卵后将亲鱼移出孵化池。
孵化池水深O.5一O.7米,采用流水与静水相结合的孵化方式。
在水温25一28摄氏度时,从产完卵到鱼苗破膜需要l8一2O小时。
在孵化过程中可用增氧泵增氧。
为防止水霉感染,每天可用lO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以后早晨和傍晚各用7O一lOO毫克/升浓度的溶液在鱼巢附近水面遍洒1次,直到鱼苗孵出。
孵化24小时后,受精卵粘附在鱼巢上正常发育,未受精卵开始变白并失粘,可抖动鱼巢将死卵抖落,以防其败坏水质或导致正常卵发生水霉,影响出苗率。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1、相对于常规养殖品种四大家鱼来说,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所要求的产卵、孵化设施条件及技术工艺要简单得多,这有利于更多的养殖业主自主开展。
本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黄颡鱼繁殖中的习性特点、亲鱼培育要求、产卵孵化技术工艺以及与四大家鱼繁苗中的不同之处,以在具体操作“多一些清醒少一点盲目”,繁殖出优质足数的鱼苗。
2、将黄颡鱼鱼苗阶段的培育与鱼种阶段的培育进行比较学习可以知道,鱼苗培育阶段的技术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读者通过学习,要了解培育鱼苗鱼种全过程所需的技术,再根据各自的条件安排培育苗种生产,从而实现“自繁(苗)→自育(种)→自养(商品鱼)”一体化的黄颡鱼商品生产,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生产目的。
第一节繁殖特性一、繁殖习性及研究进展(一)繁殖习性研究,相对其它人工养殖鱼类而言,对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及繁殖技术要迟许多。
真正意义的繁殖应用技术研究还是在近年较为集中。
据蔡仁逵主编的《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载: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于1987-1989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成功。
这可能是指王令玲等发表在《淡水渔业》杂志1989第5期上的研究报告“黄颡鱼胚胎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研究”。
事实上中科院水生所杜金瑞于1963年就从野外采集了黄颡鱼受精卵进行了部分观察。
段中华等于1996-1997年对长江中的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其报告《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发表在1999《水生生物学报》第6期;江西肖秀兰等(2003)报道了“鄱阳湖黄颡鱼胚胎发育观察”,杨家云(1994)报道了“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陈永等(1995)报道了“瓦氏黄颡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还有一些报道就不作详细介绍。
(二)繁殖技术研究。
近年来,我国从南到北的相关科研及生产单位在上述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相继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如湖北荆州陈一骏等(2000)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上海张龙松等(2000)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育苗试验”,上海水产大学王武等(2001)报道了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苏州大学宋学宏等(2002)就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进行了报道,湖北水科所万松良等(2002)报道了1999-2001年三年间的研究成果“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吉林夏立克等(2002)在东北地区成功了规模化的黄颡鱼人工繁殖,江苏凌立彬等(2003)也报道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王卫民等(2002)分别报道了“黄颡鱼两种人工繁殖方法的比较研究”和“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江西欧阳敏(2002)报道了“鄱阳湖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分析”,还有一些零星的报道,就有一一赘述。
黄颡鱼“全雄l号”苗种培育试验总结
黄颡鱼“全雄l号”苗种培育试验总结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17期谢满华李珺李自宝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黄颡鱼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
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黄苗种30万尾进行池塘苗种培育,现将培育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准备1.1试验地点和池塘条件我们选择芜湖天成生态渔业公司一口标准养殖池塘进行试验,池塘4亩,水深2m,塘埂有一定坡度,池底有少量淤泥且有一定倾斜度。
塘口位于平铺镇圩区,环境优美,四周无工业企业,无污染源和噪声干扰。
水源为漳河,水质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1.2清塘和水质培育5月16日,将池塘水抽干,用“清塘净”消毒,用量为150kg/亩,三天后用强氯精消毒,用量为500g/亩。
6月1日待药物药性消失后,开始加注新水,进水口用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重新混入池塘内,水位控制在Im。
6月15日每亩施有机肥50kg,菜籽饼30kg肥水,培育天然饵料,为即将入池的鱼种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
2 苗种放养2.1黄颡鱼“全雄1号”放养前1天拉空网,清除大型枝角类及敌害。
2.2用80目白色网布做成lOm×Im×0.6m的网箱两个,离池底lOcm安装好微孔增氧设备,保证1-2IIf有一个增氧点,放苗前一天开机增氧。
2.3 6月21日,下午6时从武汉购卵黄苗30万尾放入两个事先准备好的网箱,此时池塘水温27℃,氧气袋水温26℃,下箱前先将它们放入水中、使内外水温一致。
然后打开氧气袋,灌入塘水、将袋放入箱中,让鱼苗(鱼种)自行游出。
同日开始孵化丰年虫,按30万尾卵黄苗第一天喂150g孵化好的丰年虫,第二天喂300g,第三天投喂450g,每天投喂5次。
三天后鱼苗开始平游,此时池塘的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达到高峰,将网箱撤出;8天后鱼苗达到1.5cm时开始投喂饵料,投喂黄颡鱼专用粉料,方法是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饵料台上,每亩按6-8个饵料台准备。
人工如何繁殖黄颡鱼
人工如何繁殖黄颡鱼人工饲养黄颡鱼一个必经的步骤就是人工繁殖,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人工繁殖黄颡鱼的方法。
人工繁殖黄颡鱼:池塘选择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样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
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
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黄颡鱼亲鱼的流产。
培育池必须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水质。
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作为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人工繁殖黄颡鱼:亲鱼培育亲鱼来源可在野外收集,也可用人工养殖的。
要求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1冬龄以上的成鱼进行培育。
黄颡鱼以底栖为主,怕光且捕食能力不强,单养一般效果不佳。
多以与鲢鳙混养为好。
混养池要求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水面1~3亩,以沙壤土稍有淤泥为好。
黄颡鱼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300~500尾。
黄颡鱼主要食物为: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
要保证黄颡鱼亲鱼有充足的食物,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肥度,以利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可在池中放养小型鱼类。
如?条、麦穗鱼、鲫鱼等作饲料生物。
经过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后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强,人工饲料的配方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不应低于38%,因为黄颡鱼是偏肉食性鱼类。
人工繁殖黄颡鱼:合理放养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主养的方式。
亲鱼的放养密度要适度,同时还应根据放养池塘面积的大小做适当调整。
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后期会增大水体的负载量,进而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另外,黄颡鱼具有集群抢食的特点,放养密度过高,某些黄颡鱼会因此进食困难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黄颡鱼苗种的培育技术
黄颡鱼苗种的培育技术1、鱼苗暂养与乌仔培育鱼苗暂养,暂养是为了让鱼苗长大一些、健壮一些,待体色变黑、平游自如后,便于下一步倒换场所进行进一步培养。
刚出膜的鱼苗很小,带一个很圆的卵黄,很快地就沉到水底,尾部快速地颤动着,口还没张开,不可能马上下池塘培育,需要在孵化池(缸)中继续暂养4~5d。
观察发现,鱼苗出膜后2~3d可以摄食小型轮虫,这时应及时到饵料培养池或其它池塘,用180~200目筛绢捞取轮虫投喂,投饵密度达到10~50个/ml轮虫,相当于一两滴水有1个。
乌仔培育,将暂养后鱼苗再经20d左右时间培养,即可成为2~2.5nnn的乌仔。
乌仔培育池一般都采用水泥池,长方形、网形、椭网形都可以,要求底面光滑、有进出水口,出水口用40~60目筛网拦严。
将经过暂养的鱼苗虹吸到密眼筛绢网箱中倒苗、计数,漂去杂物,1平方米放苗1~2万尾。
每天从饵料培养池捞取活饵料,早晚各投喂1次,前期投喂轮虫;中后期投喂枝角类、桡足类,用100~120目筛绢捞取,投饵密度适当降低。
管理,设遮阴棚或隐蔽物,避免强光照射;保持微流水或微充气,保证溶解氧不低于4mg/l;非流水池要每天换水1/4~1/3,将池底搅起以密眼网箱隔苗虹吸或抽水;保持水温不超过30℃,水温过高鱼苗容易浮头、患病:捞取的饵料要经过清水漂洗后投喂。
2、鱼种培育选择面积2000~3000平方米、水深可达1.8m左右,淤泥较少、水电方便的池塘,在放苗前2周进行生石灰清塘、注水、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并在池四周设置水草、旧网片、草帘等隐蔽物。
待池水巾饵料生物达到高峰、水质稳定后,即可放苗,将鱼苗投放到有隐蔽物处,主养的每667平方米放苗2万尾左右,再搭配放养鲢鱼夏花鱼苗2000尾左右;混养的每667平方米放0.8~1.0万尾,只能混养鲫鱼、团头鲂、鳊等,放夏花鱼苗2000~3000尾,也少量搭配放养鲢鱼夏花苗种。
混养和搭配品种要在黄颡鱼苗驯化成功以后投放。
驯化投饵,2~3d后,鱼苗基本适应了池塘环境即需驯化投喂,在投料台两侧5~6m范围内少量投喂饲料,每日2~3次,给予固定声响,逐渐缩小投喂范围,最后固定到料台投喂,10d左有可驯化成功。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摘要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生活习性;人工繁殖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及苗种集约化培育,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生活习性黄颡鱼适应性很强,能耐低氧环境,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 ℃。
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昼伏夜出,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
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孵化后3~5 d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幼鱼喜食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成鱼以动物性饵料(各种小鱼、虾)为主;人工养殖时成鱼可辅以人工配合饲料。
自然条件下,1龄、2龄鱼体重分别可达20~50、50~150 g;人工养殖时,1龄鱼体重可达150~300 g[1-3]。
黄颡鱼在自然界中的雌雄比例约为1.0∶1.2,雌、雄鱼性成熟的年龄分别为2龄、3龄。
一般体重100~150 g,怀卵量1 850~6 895粒,平均3 000~5 000粒/尾。
受精卵为沉性,呈淡黄色扁圆形,黏性较强,在水温25 ℃时,经3 d左右可孵化。
繁殖期间,雄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雌鱼无此标志[1-3]。
2 人工繁殖技术2.1 亲鱼培育2.1.1 亲鱼选择。
亲鱼要求个体大(150 g以上),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3龄,然后将雌、雄鱼按1∶2进行搭配。
2.1.2 雌雄鉴别。
体重50 g以上、发育成熟的雄鱼体形细长,肛门后有一个长5 mm以上的生殖突;雌鱼体形粗短,腹部膨大柔软,无生殖突[1]。
2.1.3 亲鱼培育。
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建亲鱼池,一般要求面积667~1 334 m2,池深1.0~1.2 m,进出水口要设拦鱼设施。
亲鱼入池前要彻底清塘,亲鱼放养量为1 500 kg/hm2左右,再混养鲢、鳙鱼种3 000~4 500尾/hm2。
不要投放鲤、鲫鱼。
每隔7~10 d向亲鱼池冲水1次,以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氧能力[1]。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培育鱼苗所 用 的水 泥池为椭 圆形 , 面积为 7 0 m 2 , 深度为 1 . 5 m。在黄颡鱼鱼 苗开 口前一周左右清洗水泥池 ,去除泥 土、 石块 、 杂草等 , 并用 2 0 g / m3 的高锰酸 钾溶液彻底 消毒 。 然后 向池中注水 , 注水 的深度为 l m, 进水 口用 4 0目筛绢过滤 , 防止野杂鱼类进入鱼苗池 ,影响黄颡鱼
苗不适 。
3 . 2鱼 苗入 池后 每 天泼 洒 豆浆 , 用 量 同上 ,以培育浮游动物或供鱼苗直接 摄食 。随着鱼苗 的生长 ,摄食量逐渐增
大 ,池 中的浮游动物渐渐不能满足鱼苗 的摄食 ,此 时应每天早晨到土池塘捞取
大型浮游 动物 ( 枝角类 ) , 而后投 喂到鱼 苗池 内 ,投 喂量 为黄 颡鱼 鱼苗 湿 重 的
行催 产时要求 亲鱼 的性腺 发育 良好 , 成 熟度一致 。成熟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松 软, 卵巢 轮廓明显 , 将亲 鱼倒提 , 可见流 动现象 ; 雄亲鱼个体较雌鱼大 , 肛 门后有 生殖突 , 腹部膨大不 明显 , 挤 不 出精液 , 但生殖乳 突变长 、变硬 ,末端泄殖孔发 红。生产上要隶雄 亲鱼体重 2 5 0 g 、 雌亲
竺 三 竺 竺 苎 ! 皇 兰
1 . 人 工 繁 殖技 术
1 . 1亲 鱼 培 育
。 闰 玉 华
亲鱼 池面积 l ~ 3亩 ,水 深 1 . 5 2 m,
每亩放养量 1 0 0 1 5 0 k g ,为便 于催 产操 作, 如条件允许可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 为控制水质肥度 , 池 中可少量搭 配花 、 白 鲢, 但禁 止混养鲤 、 鲫, 以免与 黄颡鱼争
一
2 %~ 4 %, 早 晚两次投 喂 , 早晨 投 1 / 3 , 傍 晚投 2 / 3 , 根据 亲鱼摄食 和水 质 、 天气情 况调整 。 I 临产前一个月要经常加注新水 , 刺激 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一、材料和方法1.亲鱼的来源和培育此次参与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时间为2016年及2017年5-6月,试验的雌性亲本均来源于湖北荆州长湖,YY超雄黄颡鱼亲本来自于海大集团公司。
雌雄亲本分开饲养,亲鱼培育池四周砌砖,底质为泥土,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池塘规格为23米×40米,水深1.5米左右,配套1.5千瓦的增氧机一套,投放亲本密度在300~400千克/亩,亲鱼培育使用黄颡鱼专用浮性颗粒料,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根据水温、水质、鱼摄食情况相应增减。
并定期投入用搅拌机磨碎的河蚌、螺蛳、小虾、鱼肉,保证性腺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2.亲鱼的选择长江流域的黄颡鱼繁殖季节为5-7月,最适繁殖水温24~28℃,湖北每年要在5月中下旬水温才达到24℃左右,7月后水温一般在30℃以上,故选定最适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
黄颡鱼为底栖鱼类,拉网时间应定在清晨池塘出现轻微缺氧时,此时拉网效率最高。
选择亲本时要求个体大(雌性一般在60~100克,雄性一般在200~300克)、健壮、无病无伤,雌性腹部饱满圆润,生殖孔浅红色,且倒立时能观察到腹部卵粒流动迹象,雄性有较大的生殖突起,且呈现桃红色。
此外黄颡鱼为2龄成熟鱼,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2龄黄颡鱼怀卵量较少,且容易出现“难产”现象,故挑选时最好选用3龄以上的亲本。
挑选的雌雄亲本比例为(800~1000)∶(2~3)。
3.催产药物和方法此次催产所使用的药物有国产地欧酮分装(DOM)、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雌鱼采用二次注射法,雄鱼一次注射,均采用胸腔注射法,注射剂量大致为第一针LRH-A21~2微克/千克,第二针LRH-A22~4微克/千克+HCG1500~2600单位/千克+DOM 2~4毫克/千克,单尾注射水剂0.5毫升,第一、二针距时间为8~12小时。
另外要根据前后两针的间隔时间以及效应时间,合理安排催产时间,即最好安排挤卵授精在白天进行。
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质 、天气和水温 ,观察 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 ,以便及
时调整投喂量 。
表1 试 验养 殖配 合饲 料成 分分 析保 证值 %
饲料 分类 粗蛋 白 粗 纤 粗 灰 钙≤ 总磷 ≥ 食 盐≤ 水 分≤ 赖氨 其他≤ 质≥ 维≤ 分≤ 酸≥ 1 号饲 料 4 2 ( 幼 鱼阶 断) O 6 . 0 1 7 . 0 4 . O l _ 1 5 . 0 1 O . 0 2 . 4 1 2 . 5
池3 0 天后进行 干法 消毒 ( 生石 灰 1 0 0 千克/ 亩) ,1 0 天 后开 始进 水至 1 . 2 ~1 . 5 米 ,用解 毒 剂 ( 果酸) 、肥水
注 新水 ,下午或傍晚主要检查全 天吃食情况及观察有
无浮头预兆 。在夏季 高温 和天气 突变时节 ,必须另加
膏 、分解 芽孢杆菌 等进行解 毒和肥 水调水 ,7 天后用 同法 重复 一次 。加水 是用 8 0目筛 网过滤 ,以防杂鱼
机械 增氧 ,合理使用 微生态 制剂 ,达 到净 水、增氧 、 改底 的 目的 。及 时注 换 少量 新水 , 保持水 体相 对稳
定 。及 时增 加 增氧 次 数 、 延 长 增 氧 时 间 ,保 证 养 殖 过
程 中溶氧 充足;搭配滤食性鱼类和 定期对 整个 养殖水 体 泼洒 含有 芽孢杆 菌 、浓缩 E M 菌 、光 合细 菌等微 生
种 由武汉 百瑞 生物 技术有 限公司提供卵黄苗 ,然后 由 黄 冈市水产科 学研 究所 ( 水产技术推广站) 技术人 员驯
化培育成 3 . 5 -5 厘米夏花苗种后进行投放 。 4 . 鱼种 放 养 鱼 池 经清 塘 消毒 后 当水 温 稳定 在 1 8  ̄ C以 上 时 , 将 已驯 化 的 ( 能定 时 、定 点 觅食)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李鹏;刘晓陆;张志华;史增奎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20-20,23)
【作者】李鹏;刘晓陆;张志华;史增奎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050011;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050011;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050011;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处,0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
【相关文献】
1.全雄黄颡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刘涛;程保琳;张远松
2.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J], 吴明立;唐鹤鸣;吴永红;黄武林;符自为
3.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龚宏伟;李建林;阙林林
4.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J], 唐作鹏;金广海;蒋吉生
5.黄颡鱼鱼苗半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J], 宋长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雌配套系”黄颡鱼人工培育及繁殖方法
2021.4截至目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颡鱼新品种有黄颡鱼“全雄1号”(GS-04-001-2010)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
新品种的培育推动了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其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18.43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3.69万吨。
随着黄颡鱼产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苗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苗种的好坏与亲本的质量紧密相关。
但黄颡鱼苗种繁殖过程中所用的母本非常混杂,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培育;部分苗种生产场利用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性,直接过筛将小个体的黄颡鱼作为母本进行培育,但其中混杂了20%~30%的雄性黄颡鱼,又将生长快、个体较大的母本过筛掉。
本文总结了全雌黄颡鱼的培育及繁殖技术,供参考。
一、人工培育1.黄颡鱼“全雌配套系”来源首先,通过群体选育方法获得生长速度快,性状稳定的黄颡鱼家系,再使用鱼类性逆转技术结合黄颡鱼性别连锁分子标记鉴定技术获得XX 伪雄黄颡鱼。
将XX 伪雄黄颡鱼与选育的XX 雌性黄颡鱼繁殖生产全雌黄颡鱼。
用于人工繁殖的全雌黄颡鱼最小年龄为二龄,最小个体重为50克,最大允许使用年限为5龄。
2.黄颡鱼“全雌配套系”的人工培育技术亲鱼培育池应水、电、路畅通,水源、水质良好,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池塘3~5亩为宜,水深2.5米左右。
池塘每3亩配备1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和1台投饵机。
网箱每口塘4~5亩配备1台2.2千瓦水车式增氧机。
亲鱼放养前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或聚维酮碘(2%)0.75毫升/米3溶液清洗鱼体,根据亲鱼鱼体忍受强度,控制浸洗鱼体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每亩放养全雌黄颡鱼亲鱼4000~6000尾。
此外,每亩亲鱼池中搭配规格为80~100克/尾的鲢鱼种160~200尾、鳙鱼种60~80尾,用于调节池塘水质。
黄颡鱼“全雌配套系”前期使用商业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粗蛋白质水平在40%左右。
越冬后开始摄食,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根据水温、天气及鱼摄食情况进行调节。
黄颡鱼全雄苗种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苗种养殖技术
广渔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无肌间刺。
据初步对肉质
营养成分分析,黄颡鱼肉质中含蛋白质16.83克,脂肪2.61克,氨基酸15.07克,碳水化合物2.29克,钙163毫克,磷573毫克,含人体中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广渔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研究
2.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
3.黄颡鱼
“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技术4.黄颡鱼全雄苗种养殖技术5.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总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颡鱼全雄1号大鱼种及成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大鱼种及成鱼养殖技术1鱼种放养前的预备环境条件水源水质水源充沛,水量稳固,在水量不足的地域,可利用地下水补充。
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
水质除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 5051--2001 无公害食物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外,池水透明度在20—30cm。
水中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
水池条件面积10-20亩为宜,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2-3:1。
池底平坦且有必然坡度,一般为1%,淤泥厚度小于30cm。
水、电、路畅通,进排水方便,可保水深。
5-8亩配备1台3kw增氧机,5亩配备1台投饵机。
清塘消毒放鱼种前10-15d对养殖池塘进行完全的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及敌害。
清塘消毒的方式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池水深维持10cm左右)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采用带水(水池中维持水深40-50cm)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200kg或漂白粉20kg,泼洒时要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均匀泼洒。
水池清塘消毒后3-5d即可进水,进水口用双层密网过滤,水深在左右。
施基肥培水养殖鱼种和成鱼的水不能太瘦,要施基肥培水,进鱼种前5-7天亩施复合肥或生物肥3-5kg,水色黄绿色最佳。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时刻放养的时刻按照各地气候条件来肯定,一般夏花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冬片在11月以前,春片在3-4月。
鱼种放养数量养殖实行分段养殖法(避免规格不同过大),鱼种放养密度与规格、水池条件和养殖水平有关,长江流域放养模式如表1。
表1 长江流域水池养殖模式注:养殖条件好的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提高产量。
主养模式在鱼种放养半月后,每亩套养500g/尾左右的鲢、鳙鱼种50-100尾(鲢、鳙比例为8:2)。
鱼种入塘前用聚维酮碘或中草药等低刺激的渔药消毒杀菌。
3饲养管理饲料的选择养殖鱼种和成鱼应选择黄颡鱼专用饲料,按照鱼种规格不同投喂相应规格的饲料,但要求鱼种饲料含蛋白质40%以上,成鱼饲料含蛋白质38%以上。
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大规模养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大规模养殖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钱敏,汪政,王桂堂,李伟,袁庆云,杨志刚
申请号:CN201510389948.5
申请日:20150706
公开号:CN105028272A
公开日:
201511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大规模养殖方法,通过鱼池整理,利用果酸、肥水膏、芽孢杆菌进行解毒和肥水调水,在7月份进行鱼种放养,并按照幼鱼阶断和成鱼阶断采用不同的饲料标准,结合日常管理和巡查的方法,最后轮捕销售。
本发明方法利用反季节生产养殖、销售的方法,在市场较高价位时赚取黄颡鱼成鱼销售的季节性差价,从而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申请人: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地址: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望月堤路9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芶忠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黄颡鱼全雄鱼育种方案
培育方案
‥ (2)雌核二倍体的获得
∴方法:1、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排除; 2、利用温度、压力或化学方法,如冷、热休 克、流体静水压、细胞松弛素B、聚乙二醇处 理等 ∷步骤:1、首先进行人工授精 2、在精核与卵核尚未融合前用极细吸管将精核 去掉 3、在细胞松弛素B的作用下使雌核加倍,形成二 倍体 4、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囊胚期后移植养母 子宫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直至出生。
培育方案
• 人工授精
‥取卵子与精子混合进行干法人工受精
受精卵子置于27℃生化培养箱中恒温孵育成雄鱼和雌 鱼苗并全部出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性逆转
将普通雄性黄颡鱼性逆转成生理雌鱼:
100~200μg/L 17-α-乙炔基雌二醇溶液浸泡的卤虫幼体 投喂已开口摄食的人工繁殖黄颡鱼苗 ,连续投喂40天, 经性激素处理后成活的鱼苗中约50%的XY♂雄鱼性逆转 成为XY♀生理雌鱼,而XX♀雌鱼不变,将性逆转的幼鱼 转移至水泥池中用甲鱼饲料养至性成熟
全雄黄颡鱼育 种方案
2014年11月
背景
•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 层经济鱼类,在中高档名贵品种中具有 较大的开发价值 能否培育 • 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 出全雄黄颡鱼 ‥根据调查: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 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 左右。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200 克,而雌鱼仅50-75克,雌雄生长速度 相差接近3倍。
(4) YY♂ 超雄鱼筛选
筛选出的XY♀生理雌鱼与XY♂普通雄鱼测交, 所得后代雄鱼( XY♂ 与YY♂ )再与XX♀普通雌 鱼进行测交,筛选YY♂ 超雄鱼即:
XY♀×XY♂→25%XX♀+50%XY♂+25%YY♂;
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技术总结
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技术总结
谢满华;李珺;李自宝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5(0)8
【摘要】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科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水产养殖新品种黄颡鱼"
全雄1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黄苗
种30万尾进行池塘苗种培育,现将培育情况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谢满华;李珺;李自宝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市渔业渔政管理中心 241000;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
公司;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研究 [J], 谢满华;李珺;李自宝
2.黄颡鱼全雄苗种养殖技术 [J], 广渔
3.全雄1号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 [J], 杨莉;张立坤;贾景瑞;魏凤;殷建申;闫保国
4.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技术 [J], 谢满华;李珺;李自宝
5.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总结 [J], 谢满华;李珺;李自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益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益养殖技术
唐德文;况开河;段春生;黄天乐;范红深;彭彦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14(0)12
【摘要】黄颡鱼"全雄1号"为种内杂交品种,亲本均为黄颡鱼。
为了探索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课题组于2012-2013年在武汉市黄陂区国庆水产专业合作社和江夏区邓家洲水产养殖基地开展了黄颡鱼"全雄1号"池塘健康
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总结了一套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池塘主养高效养殖模式。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唐德文;况开河;段春生;黄天乐;范红深;彭彦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 430012;湖北武汉市水产科技推
广培训中心 430012;湖北武汉市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 430012;湖北武汉市水产
科技推广培训中心 430012;武汉市黄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武汉市黄陂区水产技术
推广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J], 曹佩仙;杨见
2.黄颡鱼全雄苗种养殖技术 [J], 广渔
3.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池塘培育技术研究 [J], 田华;陈延奎;陈丽慧;况开河;唐
德文;范红深;彭彦;刘汉勤
4.黄颡鱼“全雄1号”水泥池健康养殖技术 [J], 温晓红
5.池塘主养“全雄1号”黄颡鱼技术试验报告 [J], 黄厚鹰;刘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规范1、范围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繁育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1351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苗种技术规范SC1070-2004黄颡鱼3、亲鱼的来源与选择(1)普通雌鱼亲本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收集,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普通雌鱼(严禁近亲繁殖后代留作亲鱼)(2)超雄黄颡鱼亲本有专门的科研生产单位或授权生产单位提供,为采用雌核发育结合激素性逆转的技术,从黄颡鱼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超雄黄颡鱼(YY),再经过筛选选育而成。
3.2. 亲鱼选择用作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雌鱼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超雄黄颡鱼全长20cm以上,体重在120g以上。
4.亲鱼产前培育4.1. 培育池亲鱼培育池应选择水源较近、水质良好、注排水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方。
池塘以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面积2000㎡~3330㎡为宜,水深在1.2m~1.5m左右。
池塘清整符合SC/T1008规定。
4.2亲鱼放养量雄雌亲本分池放养。
亩放养雌性亲鱼2000尾~3000尾,约150kg~180kg;亩放养超雄黄颡鱼1000尾~1500尾,约150kg~200kg。
根据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放养数量;同时混养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250尾~300尾,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塘水质。
4.3放养方式亲鱼应在上年10月或当年3月左右入塘,专池培育。
入塘前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方法是:水温20℃以上时,将亲鱼放入3%~4%的食盐水中清洗10min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min~20min。
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鱼体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消毒完毕后可将亲鱼直接放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
4.4 饲养与投喂(1)鱼用饲料标准鱼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5072规定。
(2)饲料种类亲鱼培育必须投喂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为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和鱼、虾、螺蚌以及新鲜动物内脏等鱼(肉)糜。
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在42%以上。
(3)投喂方法在亲鱼池搭设饲料台并驯食,水温10℃以上时即可人工投食,饲料的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水温15~20℃,占鱼体重的2%;水温20~30℃,占鱼体重的4%~5%,投喂量可根据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每天上午8点~10时和下午5时~6时分别投喂30%与70%。
4.5管理(1)巡塘每天早、晚各一次,观察天气、水质和亲鱼的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每隔7d~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cm以上,10d~15d用10g/m3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严防亲鱼浮头。
产卵前一个月,每隔2d~3d冲水一次。
(3)加强管理防逃、防盗、防泛塘。
(4)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充足,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善水质。
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
渔药使用应严格执行NY5071的规定。
在鱼病防治中,不宜使用对黄颡鱼敏感的敌百虫、菊脂类等渔药。
5.人工催产5.1.催产池采用微流水的水泥池,水深0.6m~0.8m,面积10㎡~20㎡。
有条件的室外池上可搭建遮阳棚,遮阳覆盖面积为70%左右。
5.2.催产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为4月至7月,以5月中下旬为宜。
繁殖水温20℃~30℃,使宜繁殖水温为22℃~27℃。
5.3.亲鱼选择与配组亲鱼挑选4.2规定,要求腹部膨大,仰俯可见卵巢轮廓明显,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呈红色,手摸鱼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
人工催产和授精的雌雄配比为50:1。
5.4.催产药物及剂量常用催产药物有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RH—A2)、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DOM)和鲤鱼脑垂体(PG)。
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常用药物剂量未HCG2000~3000IU加LRH-A210~15ug加DOM3~5毫克/kg。
雌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
可根据性腺发育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5.5.注射方式采用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5,据水温高低间隔12h~20h注射第二次,将剩余的药物全部注射完。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注射时针朝鱼头方向成45°夹角,深度依鱼体的大小而定。
5.6.效应时间效应时间与水温、亲鱼成熟程度、激素种类及剂量和流水刺激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水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效应时间参见表2-1。
表2-1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6、人工受精在预计的效应时间1~2小时注意亲鱼发情情况,每隔30min检查一次,当挤压雌鱼腹部,发现卵能顺畅流出时,即可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方法:用剪刀剪开雌鱼腹部,取出精巢,放入研钵中研碎成白浆状。
将雌鱼卵挤入瓷盆中,加入经精子保存液(或生理盐水)稀释的精液搅拌1分钟,再加过滤的池水搅拌2~3分钟,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60目网片制成的鱼巢上,或经脱粘处理放入流水孵化器中孵化。
脱粘处理的方式按照SC/T1013规定进行。
7.人工孵化7.1.孵化设施孵化常用的设施有水泥池、孵化桶和孵化槽等。
一般采用水泥池,面积10㎡~20㎡,池深1m。
水深0.8m,池底平坦,并有溢水口,室外孵化搭建遮阳棚。
7.2.孵化方式采用水泥地悬挂孵化板,微流水孵化,孵化期间用充气泵冲气。
7.3.孵化密度采用水泥池悬挂孵化板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8×104~10×104粒授精卵。
即规格90×50cm孵化板受精卵2×104~3×104粒,每平方米水体挂3块;脱粘流水孵化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3×105~5×105。
7.4.孵化时间受精卵孵化出膜的时间与孵化水温相关,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高低成反比,但孵化温度应控制在28℃以内。
水温与孵化时间关系见表2-2。
表2-2水温与孵化时间关系7.5.孵化管理(1)孵化期间应随时注意观察孵化设施的运作,水质变化及受精卵的发育等情况,做好记录。
(2)孵化早期水体交换量要相对大些,以快速冲洗掉附着在受精卵上的精液及卵巢液,保证水质质量。
交换用水应与原池水温一致。
(3)充气泵冲气时尽量保证全池均匀,不留死角。
(4)及时清除脱落在孵化池中未受精卵,有条件可在孵化中期更换孵化池一次。
8.鱼苗培育鱼苗培育设施为水泥池,面积为10㎡~20㎡,池深1.0m~1.2m有可调节的溢水孔。
水深控制在0.3m~0.8m之间。
8.2.放养密度出膜后的鱼苗可留在原孵化池中继续培养,也可移入鱼苗池培育。
放养密度为2~3×104。
8.3.投饵及管理鱼苗开口可投喂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也可投喂足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
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消毒2~3min。
同时应用抄网过滤,除去里面的杂物。
开口期的饵料还需网孔0.4mm的筛网过滤,除去大型浮游杂物。
培育的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当鱼苗摄食(开口)3d左右(体长1cm左右),根据鱼苗的生长和密度情况,即可分池移入土地培育。
9.鱼种培育9.1.培育设施鱼种培育设施为土池,面积以667㎡~2000㎡为宜,水深0.8m~1.2m。
9.2.放养前的猪呢比(1)鱼池清整按SC/T1008规定进行清池、消毒。
(2)饲料培育清塘后7d~8d,用发酵的粪肥(亩施50kg~80kg)、复合肥或生物肥培育水质,一般施肥3d~5d(水温高2d~3d)后灰白色的轮虫出现即可放养鱼苗,注意饲料适口性。
9.3.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为150~200尾/m3。
9.4.施肥与投料当鱼苗下池后半月内可用复合肥或生物肥(高蛋白肥)施追肥1~2次,鱼苗长至2m~3cm时用甲鱼料或破碎料加鱼糜捏成团驯食。
人工饲料要投到饲料台(框)上。
9.5.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按SC/T1008执行。
当鱼苗长到3cm(夏花)以上时应及时分池,继续培育大规模鱼种或直接进行成鱼养殖。
养殖大规格鱼种的放养密度为5万尾~6万尾/亩,养殖成鱼的放养密度为1万尾~1.2万尾/亩。
饲料选用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
9.6.鱼病防治(1)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经常冲水,保持水质清新,防治缺氧。
(2)用鱼应符合NY5071规定。
(3)发现鱼病应及时治疗,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常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出血、腹水等)和寄生虫性(车轮虫、指环虫等),可用常规杀菌药(杀菌红、金碘或氯等)和杀虫药(车指净、鱼虫清等)进行治疗。
附件三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方式、放养要求、饲养管理及主要鱼病防治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长江流域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1351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3、环境条件3.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670㎡~6700㎡。
水深1.5m~2.0m。
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cm左右。
3.2.网箱设置点要求水深2m以上,水体流速不大,避风浪的水库、湖泊、河渠和池塘。
3.3水源及水质水源无污染,水量充足,排灌方便。
水质清新,溶解氧达到5mg/l 以上,透明度25cm以上。
水质符合GB11607和NY5051要求。
4.养殖方式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和套养,网箱养殖。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等。
5.鱼种放养5.1.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前10d要清池消毒,水深0.1m,每667㎡用生石灰100kg~150kg 或漂白粉6kg~8kg化浆后全池泼洒,药物清池按SC/T1008要求进行。
网箱在放养前要消毒并浸泡7d~10d。
放养前需用鱼试水。
5.2.鱼种质量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条完整,体质健壮。
5.3.放养密度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条件、养殖模式、鱼种规格大小、养殖水平确定。
不同养殖模式放养的规格和密度见表3-1。
6.饲养管理6.1.饲养(1)饲料的种类天然饵料:螺蛳、小杂鱼、冰鲜鱼、动物内脏等。
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为38%—42%,饲料应保证新鲜、无霉变,安全指标符合NY5072的规定。
(2)饲料的投喂要坚持“四定”投饵(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