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经济上的支配和被 支配关系 世界城市系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城市的等级可以跃升或下降 城市等级的跃升与所处区域的发展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
例证1:19世纪纽约地位的上升;本世纪东京地 位的上升 例证 2: 香港、新加坡、台北、汉城和上海等对 远东大区域金融、信息、航运等核心的争夺

世界城镇体系正由严格等级中心型向网 络型演化,但仍存在垂直性的等级关系;
表1 中心地城市与网络城市模式异同点
中心地城市模式
中心形态 (经济发展)依赖规模相关性
网络城市模式
节点形态 不依赖(局部)城市规模
(城镇体系)有主从关系 生产、服务单一 纵向联系 (经济的)单向流动 交通成本为城市发展要素
第一级:全球性管理中心——世界城市 第二级:地方性金融、管理、服务中心 第三级: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

世界城市体系中存在着支配和从属的关 系,可分为三类区域
核心区:世界城市,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 部、国际性金融中心所在地; 半边缘区:新兴工业基地或老工业基地,依 附核心区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并将扩展至 边缘区; 边缘区:以农业为主的区域,技术落后,贫 苦落后;
图1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框架
产品的技术发展阶段 主要要素资源需求 生产过程的技术特性 国家类型
技 术
创新阶段
科技知识 研究和开发能力 资本、机器设备 劳动技能
技术密集型
技术先进国
分资 工金
成熟阶段 阶
资本密集型
工业化水平较高 技术较发达国家 方流

标准化阶段
低技能、低成本劳动 外部获得工业生产技术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关系 的变化:日益增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化成为城 市区域与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良好的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高效的 基础设施联系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高效的 区域管制等协调机制

经济全球化的新空间战略点
出口加工区 全球城市 离岸银行中心

经济全球化的新城市经济现象
跨国公司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和商务中心的形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1 世界城市系统的结构与组织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世 界 城 市 系 统 (world city system) 形成最主要的动力,世界城市系 统 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空间体现 世界城市系统的结构
1.新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
1.1 新 国 际 劳 动 分 工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传统国际劳动分工
时间:16世纪-本世纪60年代 特征:产品分工 分工 :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发展中国家提 供原材料 条件 :发达国家掌握生产技术,殖民主义,发展 中国家有丰富的原材料
空间上四处无序发展
有弹性与互补性 生产、服务多元化 横向联系 双向流动 信息占主导地位
空间有导向发展
世界城市
概念

是全球经济系统得中枢式组织节点,它控制 和指挥着世界经济的各种战略性功能—— Friedmann 全球城市就是能为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和管 理提供良好服务和通讯设施的地点,是跨国 公司总部的聚集地;——Sassen

特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集中、国际
性组织密集、高级别商务活动、信息中心、交 通中心;
中国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思考
国际化都市的特征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能 够影响和控制全球或区域性经济活动; 具有较高的经济开放度,通行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生产 性服务业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高速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 国际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国际 性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创新基地; 城市本身人口众多、面积巨大,依托一个大城市连绵区; 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资产存量、要素流量和 内外贸易额; 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高层楼群和生态环境。
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 ——新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 与全球城市系统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 2002级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2005.9
讲解提纲
1.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 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关系的 变化:日益增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变化 讨论
全球化的时空过程:
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及其附属的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 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马 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较成功的模式) 美国-巴西等南美洲国家 西欧-部分非洲国家 70 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和内地 逐步加入 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深圳、珠海等经济 特区-珠江三角洲等对外开发地区-内地地区 冷战结束以来:前苏联和东欧阵营国家加入 西欧-俄罗斯等东欧国家
世界公认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雄厚的经济实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城市功能的国际化 城市经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城市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的国际化 城市运行环境的国际化
中国具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城市:北京、上海、 广州
2.2世界城市系统的发展
城市社会
居住分化 多元文化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善
讨论
广州建立国际性大都市的可能性; 你认为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还 有哪些城市具有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条 件; 谈谈港澳与珠三角的关系。
讨论
为应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如何在制度层 面、规划方面来引导; 在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你认为应 不应该控制大城市发展;
劳动密集型
技术欠发达的 发展中国家
向向
1.2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 · 莱维于 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 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 程;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 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人等所有方面,甚至 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 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 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讨论
运用集聚和扩散的有关理论,分析广州市对其 外围的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地的影响; 分析珠三角区域城镇之间,及珠三角与外部区 域城镇发展的态势; 运用集聚和扩散理论,评述目前广东省的山区 产业转移发展策略;
例:香港与珠三角的发展关系——“前
店后厂”
香港的地位:全球服务网络基地
金融中心: 高端生产性服务中心: 国际物流中心: 商业创意和技术引进中心

珠三角:全球制造业基地
香港的“三小时”效应
CEPA协议框架的签订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变化
城市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新国际劳动分工
时间:本世纪60年代以来
特征:产品分工+生产工序的分工
分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
中国家生产部分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中国 家提供原材料 条件:生产技术发展(使按工序的生产分工 成为可能,且对各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降 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全球范围 便捷的通讯联系提供了基础),发展中国家 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