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早在汽车大发展之前,工业郊区化就开始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郊区化重要原因是为了分散工人的力
郊区化 对于郊区发展起到极大促 量,从而更好控制工人
空间分析学派:
是计量地理的核心。建立各种数据化模型和空间模型解释城市地域现象,强调预测能力 和政策导向
缺点:过于偏重客观和数量化,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差异性 代表人:B.J.L.Berry(贝里)、 W.Alonso(阿朗索)、Lowry(劳利)等
行为学派:
从人的行为因素解释城市地理现象的形成。重视行为的意识决策过程,注重满意人、主 观认知与选择
时代特点
工业城市化
福特主义 汽车时代
都市区形态 变迁
同心圆结构
郊区化
城市特征
分区制 多核心发展
电车郊区
郊区扩张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形 城市社会学
成与描述
形成
至 1972 高速公路 区域扩散 大都市重构
都市区蔓延
远郊区 中心衰落 CBD 重构 转型中的城 市社会学
至 1983
经济危机 新福特主义
至今
经济重构 信息化
区位学派:
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计量地理学兴起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地域各种功能和设施的 区位、重视距离
缺点: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假定 代表人:H.V.Thunen(杜能)、A.Weber(阿尔弗莱德 韦伯)、E.M.Hoover(胡怫)、 A.Losch(廖士)、 P.M.Smith(史密斯)
但表面化,忽视作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社会达尔文主义):
研究城市发展演变机制,关注人类活动本身,关注空间竞争、社区演化 缺点: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影响 代表人:R.E.Park(帕克),L.Wirth(沃思), E.W.Burgess(伯吉斯) ,麦肯齐

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实践历程回顾

城镇体系研究与规划实践历程回顾
● 落实国家投资和建设项目 ● 区域规划展开,城镇体系规划成为区域规划的
重要内容之一 ● 但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城镇体系规划模式 ● 有关城镇体系的研究开始出现
发展阶段:1983-1990s初期
“市带县”
区域规划内容多,时 间长
城镇体系规划成为独 立的规划种类,并形 成了“三个结构、一 个网络”的规范体例
2.国内城镇体系研究及规划的发展历程
解放前的城镇体系研究 1945年10月:梁思成试图倡导开展我国战后的城镇体系研究(“市镇的 体系秩序”,《大公报》)
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镇体系研究 950s-1960s,翻译与介绍国外理论(严重敏,1964,《城市的系
统》) 地
二.3改革开放后的城镇体系研究 起步阶段:1979-1982
城镇体系 的概念和 特点;
城镇体系 的发展机 制;
城镇体系 的组织结 构;
城镇影响 作用;
城镇体系 基础理论;
城镇体系 规划;
区域性研 究;
城镇群体 及都市圈 发展研究
3.中国城镇体系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面临的挑战
规模结构
➢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户籍制度是城镇体系 规模结构有效实施强有力的保障
城镇体系研究全面展 开,并取得了丰富的 成果
计划经济的色彩仍然 很浓厚
调整阶段:1990s中期至今
01 国家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02 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
03 城市发展的现实对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提 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城镇体系规划进入 调整时期
主要研究与实践领域
➢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户籍制度松动后,如 何保障规模结构的实施?
职能结构

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模式探讨—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模式探讨—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C i y, G u ngd g ov nc t a on pr i e.
3 0—6 0年 代 )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最 早 来 源 于 有 关 区 域 空 间 与 城 镇
发 展 的 研 究 领 域 。 区域 城 镇 群 体
【 键 词 】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 产 业 关
展理 论 以及 弗里 德 曼的核 心一 边
1 引言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实 践 自 2 世 0 纪 7 年 代 在 我 国 开 展 以 来 , 经 0 历 了从计 划 经济 体制 时代 向市场 经 济 体 制 时 代 的 过 渡 , 各 个 时 期 城 镇 体系 规 划的理 论 与方 法 及规
理 论 与 模 式 探 新
以 广 东 省 阳江 市 为 例
阎小 培
【 要 l 简 单 总 结 了 不 同 阶 段 城 摘
镇 体 系 规 划 理 论 发 展 的 主 要 特

方远 平
与 国 际 分 工 的 程 度 日益 加 深 。 面 对 新 的 时 代 背 景 , 传 统 的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的 理 论 与 方 法 亟 待 改 进 和 更 新 。 本 文 即 是 在 规 划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对 城 市 体 系 规 划 的 理 论 与 方 法 革新 进行 的 初 步探讨 。
o r a s tm a f u b n ys e pl nni n t r ng i he e a o gl a iato f ob lz i n, t yi g t t s i y r n o e tf t s ne w a f r gi na ba y hi w y o e o lur n s s t r pa e n l nni t ou t ur an ng hr gh he b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所做的天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它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设计城市,即对城市各种物质要素,诸如地形、水体、房屋、道路、广场及绿地等进行综合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技术手段有别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讲究二维,讲分区;城市设计讲究三维,讲整合。

2.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法定规划(formal planning)与非法定规划(non-statutory planning)的根本界限在于规划的法律地位。

法定规划是指法律和强制性技术法规、国家部委所要求编制的规划及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赋予法律效力的规划,主要包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实施性发展规划。

非法定规划是指不是法律规定的,不具有法律地位,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的规划,它是各级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机构为了处理城市发展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而组织编制的,不能纳入现行法定框架的规划,如战略性发展规划、概念规划等。

3.竖向规划(vertical planning)竖向规划是指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竖向规划的方法有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4.概念规划(concept planning)概念规划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是涉及空间、经济、环境、生态,乃至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顾朝林)。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讲义1061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讲义1061

第一部分各篇知识点回顾——第六篇城市地理学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基本知识城镇地域空间的演化规律区域城镇体系的基本理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城镇化的基本原理本篇共分6章13个小节,共18个知识点其中:了解的9个,熟悉的9个。

本篇在考题中所占分值在8~10分左右。

近几年城市地理学真题情况第一章城市地理学基本知识第二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这两章内容在以往的真题中很少出题,大家如有兴趣可自行了解学习。

第三章城镇化的基本原理近几年城市化的基本原理真题情况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一、城镇化的概念1.城镇化的定义用“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来表示程度。

城镇实体地域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城镇化现象的空间类型向心型城镇化与离心型城镇化;外延型城镇化与飞地型城镇化。

二、城镇化曲线城镇化过程曲线初期阶段: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加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后期阶段:城镇人口比重提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三、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1.区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

二者之间呈对数相关关系积极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消极型城镇化:过度城镇化和低度城镇化。

2.区域发展政策与城镇化布局的空间差异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20世纪80年代,“北高南低”;改革开放后,“东高西低”。

世界城镇化概况一、城镇化轨迹与总体格局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代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工业革命后资本的扩张和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世界城市体系逐步形成。

二、当代世界的城镇化20世纪上半期,城镇化在先进工业国家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

当代世界城镇化的特点:(1)进程大大加速,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城镇化的主体。

(2)大城市快速发展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

(3)郊区化、逆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仍以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

城镇体系概念整理

城镇体系概念整理

导论城市的概念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必然性)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功能)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集聚)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极化与扩散)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文明载体)社会的巨大系统(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生产、消费、交换的集中地)城镇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1)人口相对分散;(2)有明显的同质性;(3)建筑密度低; (4)社会结构较单一。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城乡结构“二元化”;(2)城乡收入差距拉大;(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城镇化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村剩余的贡献。

一般认为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的推进。

一般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比较利益驱动。

主要体现在城市相对于农村在物质、精神方面所产生的诱惑力。

(4)制度变迁的促进。

制度的变迁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5)市场机制导向。

在市场的作用下,城镇化的进程得到了不断的推进。

(6)生态环境诱导和制约的双重作用。

(7)城乡规划调控。

城乡规划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对城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镇化当前状况(1)城镇化面临的有利条件与发展机遇①已具备良好的城镇发展基础,步人了快速城镇化阶段;②城镇化的体制障碍正逐步消除;③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受到高度重视;④科学发展观为城镇化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2)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①进入了持续、加速发展阶段;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转移的过程,总体上东部、南方快于西部、北方;③各级城市得到普遍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④部分城市正走向国际化。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城镇体系规划——很系统的课件
1
课程介绍及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节选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文本目录 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2
课程介绍: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主要讲授城镇体系的概念与内涵;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发 展演变;城镇发展的历史基础、区域条件,经济基础分析及城镇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 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等级规模、职能类型、地域空间结构)的 确立;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工作程序等内容。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赫希曼等人的“极化增长学说”、罗斯托(1960)的“经济 增长阶段学说”、弗里德曼及阿隆索的“核心一边缘模式”及其模 拟的城镇体系形成运作过程、佩鲁(1955)的“增长极理论”
20世纪50年代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提出了现代空间扩散理论
20
3、研究的高潮与转折
1977年哈格特从Internaction、Network、Nodes、Hierarchies、S urfaces、Diffusion等六个角度研究区域城镇体系运作的过程
§1.1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特征和类型 1、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2、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3、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4、城镇体系的类型 5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译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 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 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7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 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
按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相应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 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
8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体系类型、多中心 城镇体系类型;

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框架的新走向

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框架的新走向
c o d n t n te r . t u dc n r u et o sr c— o r i ai o y I wo l o t b t c n t t o h i o u
i w o r m e o kofu ba s se p a i g. ngne t r fa w r r n y t m lnn n he y
析 , 旨在为构建城镇体 系规划新 的理 论框架奠定
基础 。
帮助核 心 国发展 其 结果是核 心 国成为 发达国
家 ,边 缘 国成 为不 发 达 国家 ,从 而 导 致全 球 经 济 的 不 平 衡 ; ( )有关 全 球 重 建 与 新 国 际 劳 动分 工 2 的 研 究 。 发达 资本 主 义 国 家 ” 工 业 化 和 边 缘 反
是 现 代城 市 产生 比பைடு நூலகம் 优 势 的 基 础 卡斯 特 尔
(atl Cs 1 e )也指 出信息城市就是全球城市 。信息 技
术 尤其 是 网络 技 术 的发 展 使 得 以 信 蒿精为主 的 息 流 一 萍瓣辞渊潜鲨蹦 现 代经 济实 现 全 球 化 城宴 作 为 全球 经济 发 展 的 一市 I J 啪 宣 { 豁 j 情 争
全 球 范 围 内 发 生直 接 或 间接 的联 系成 为 可 能 城 市 的发 展 不再 局 限于 某 一 具 体 区 域 而是 自然 地 加 入 到 全 球分 工体 系 当 中 。也就 是说 .在 经 济 全
1 7 一) 球 城 市体 系 的构 建 。萨 森 (asn 对 城 市 动 力 学 何深静 f 9 8 ,女 ,英国 S se ) 卡 迪 夫 大 学 城 市 与 区 域 规 划学院 助理研究员 ,博士。
【 文章编号】 1 0 —1 2 2 9 0 3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

什么是城镇体系有什么类别和特性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城镇体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城镇体系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英语: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这一概念在美国等国家被用于描述国家经济与国家地理,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将其应用于规划之中。

城镇体系的类别1、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伴有若干不同等级的中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的大城市地区。

2、由若干规模相仿的大中城市及其周围的城镇所组成的多中心的城市集群。

3、以各级行政中心为依托,大中小各类城镇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的特性城镇体系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系统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性质。

整体性城镇体系是由城镇、城镇间交通连廊和城镇间联系流、相互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影响整个城镇体系。

例如,城镇体系中某一城镇的兴起或衰落,如深圳在珠三角城镇群的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快速兴起;新的交通方式的引入,如京津冀城镇群中天津市第二港口——天津南港的开通和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中原城镇群的山西局部地区煤炭资源的枯竭,势必将引起起所在区域城镇体系的平衡有所反应。

层次性城镇体系的系统由逐级子系统组成,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大小可以分成许多层级,如全国性的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再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的体系。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踏勒在研究城镇群众,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来对城市进行层次划分。

在中国大陆,中心城市由全球职能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再到省区中心城市。

因此,国家建设部以及地方规划部门在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衔接。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周阳【摘要】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国家城市等级体系和世界/全球城市网络等方面,论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一般定义、本质特征和核心功能。

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和重点城镇群互为依托,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功能节点,等级和格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共性和特色并存等特征,以及控制管理、协调辐射、城市服务和信息枢纽等功能。

据此采用层次分析法对12个城市进行评价,以广州为参照得出了它们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得分。

%Taking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City, National Urban Grading System and World/ Global Urban Networ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general definitio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re functions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NCC). NCC and the key Urban Agglomerations rely on each other. They are the important function nodes of Global Urban Network, with their grade and structure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focus shift of national economic centers and boasting both commonness and specialties. Control management, harmonious radiation, city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hinge are core functions of NCC. 12 big cities in China are evaluated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e scores of NCC index using Guangzhou as the frame of reference.【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11页(P132-142)【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网络;评价指标体系【作者】周阳【作者单位】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国家中心城市”概念被首次提出,是2005年原国家建设部编制新的国家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的速度和城镇化水平 (2)城镇规模结构 (3)城镇化的质量(城镇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程度)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7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水平的不同理解…… 2.区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3.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4.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词,并阐明了城镇体系研究的实际意义。
贝里(B.Berry)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 心等级体系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城镇体系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 讨。
……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3.新时期城镇体系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与城市化。 (2)全球与地方联系: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关系。 (3)城市间相互作用新途径:信息网和航空网。 (4)城市职能演化:全球重建与新国际劳动分工影响。 (5)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竞争必由之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2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3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1.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urbanization)在英文中与城市化是同一个词。 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 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 概念,但至今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
质变,走廓城市和网络城市得到发展。荷兰的兰斯塔德, 日本的关西地区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1)以区域为整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 (3)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整理的)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整理的)

城市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考试必考)第二部分一、城镇体系发育理论框架:㈠城镇体系的产生城镇体系的激发机制㈡前工业化时代的城镇体系前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买办资本主义城镇体系及殖民地城镇体系1. 买办资本主义城镇体系2. 殖民地城镇体系㈢工业化时代的城镇体系工业化时期是资本家和劳动力从商品贸易投资转向工业投资的生产方式时期。

工业资本主义改变了买办资本主义经济生产部门的雇主—雇员关系。

这种新型雇主—雇员关系导致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工厂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它涉及工厂规模和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工厂的建立导致人口的集聚,结果导致工业镇形成。

1. 工厂制度和工业区位⑴工厂制度显著特征是它涉及工厂规模和就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对一个工厂来说,所需设备越多,资本投资越大,投资回报周期越长,为降低价格和增加潜在的利润,必须有更多地利用设备和劳动力,这就...⑵工厂制度的发展导致了劳动力的进一步专门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厂产值的增加——大消费。

这样一个工厂事实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市场许多工厂联合形成一个复杂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区。

2.工业镇的产生⑴矿业镇⑵重加工业镇⑶大耗能镇⑷交通中心镇3.工业化时代城镇体系的特征(笔记)⑴“工业新城”都位于经济繁荣地区。

这些工业新城由于职能新颖和多样性在城市体系中特色突出。

⑵工业区也都依托已有的城镇布局,利用已经建立的市场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增长。

这一时期的城市体系是通过工业等级体系嫁接到已有贸易等级体系之上的。

⑶工业化过程推动城市增长:一般来讲,城镇规模愈大,工业部门愈多,吸引移入人口愈多,服务的范围也愈大。

⑷城镇体系首位城市发展加快:随着较大城市从工业化中获得更多的增长刺激,使得城市等级体系内不同水平城市间的差距被拉开,尤其在世界许多地方的首位门户城市得到重点发展。

㈣后工业化时期城镇体系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采取大生产方式,家庭商品生产和服务以及手工业商品生产逐渐被标准化的消费品生产所取代。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复习思考题
▪ 6.全球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居住的特点是什么? ▪ 7.莎森衡量全球城市的标准有哪些?你有何看
法? ▪ 8.请分析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 ▪ 9.全球城市与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区域的区别
是什么?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城市区域的研究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1.全球城市区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 2.全球城市区域的社会空间 ▪ 3.全球城市区域的新治理事务 ▪ 4.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城市区域 ▪ 5.民主、公民身份与全球城市区域 ▪ 6.新世界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挑战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二、世界城市研究
20世纪80至9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随 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上 班,不必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将会 萎缩、退化。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全球 化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全球化经济是 经济的分散与集中。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世界城市的七条标准:
第一节 全球化理论
一、全球化的主要理论
(一)全球化的概念 著名社会学家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
则将全球化定义为:“所有世界各民族融 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过程。”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二)全球化的理论
1.中心—边缘和依附理论 20世纪50年代前后,阿根廷经济学家和
社会学家普雷维什(Raúl Prebi-sch)提出 中心-边缘理论;后来,在60年代,他进一 步提出了依附理论。
基本概念
✓全球化 ✓世界体系 ✓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区域
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理论课件
复习思考题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国际分工、全球城市体系
在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你认为应不应该控制大城市发展;
讨论
A
运用集聚和扩散的有关理论,分析广州市对其外围的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地的影响;
B
分析珠三角区域城镇之间,及珠三角与外部区域城镇发展的态势;
C
运用集聚和扩散理论,评述目前广东省的山区产业转移发展策略;
讨论
感谢大家观看
FOR WATCHING
产品的技术发展阶段
主要要素资源需求
国家类型
生产过程的技术特性
1.2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人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 ——新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讲解提纲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1.新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
1新国际劳动分工(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传统国际劳动分工 时间:16世纪-本世纪60年代 特征:产品分工 分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材料 条件:发达国家掌握生产技术,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原材料
时间:本世纪60年代以来
01
特征:产品分工+生产工序的分工

城市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重中之重

城市地理重要知识点总结——重中之重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城市: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活动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

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系统2.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

3.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4.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特点P25(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5.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特点P26((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6.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就称为7.都市圈8.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说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9.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汇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促进城市发展10.重心位置: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重心的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

《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城规评估)《城市地理学》课程试卷(三)本试卷用于邵阳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时量:12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1、答卷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2、答卷必须写明题目序号,并按题号顺序答题。

3、请保持行距,保持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是。

2、城镇体系的共同特征是:、和。

3、城市内部的商业布局一般分为三种,即:、和。

4、郊区城市化具有三个特征:(1)土地利用集约化;(2);(3)。

5、正统的城市化类型表现为:(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2);(3)。

6、英国学者杰·迈克尔·汤姆森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五种战略是强中心战略、、、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称为。

A、首位城市B、首位分布C、城市首位度D、城市首位比 2、1955年纳尔逊(H.J.Nelson)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

A、一般描述方法 B、统计描述方法 C、统计分析方法 D、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 3、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霍伊特提出了。

A、同心环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D、有机疏散模式 4、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人工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

A、城市建成区B、城市功能区C、大都市区D、城市影响圈 5、“灰区”是指。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区B、城市交通不方便区C、城市边缘区D、年代较老比较破旧的住宅集中区1三、解释下列每组术语(每组5分,共20分)1、Neighbourhood 与 Community2、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与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3、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4、城市均质性与城市均质地域四、绘图说明题(8分)试绘制巴顿的城市规模与费用——效益关系曲线,并从成本——收益角度对城市规模加以说明。

五、简答题(共35分)1、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1.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2.中心性城市:当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都是以人口为中心的时候,这种状况就被为中心性。

3.城市体系: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区域、国家、全球),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城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人员交流,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整体。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城市地域为城市活动直接影响的范围,一般包括市区和郊区。

5.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及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6.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7.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8.城市聚落: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又被称为居民点。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9.世界城市: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10.巨型城市:巨型城市区(The Mega-City Region)的概念于1999年由P·Hall提出,是中心大城市向新的或临近的较小城市极度扩散后所形成的,是21世纪初正在出现的新城市模式,其概念强调区域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并认为城市间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联系与区域的多中心结构相关联。

11.孤立国:12.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创新与_三规合一_的关系_从_三结构一网络_谈起_张泉

13【作者简介】张 泉(1954-),男,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 剑(1984-),男,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城市规划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修改日期】2014-09-05【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10-0013-15【中图分类号】TU982.2;TU981【文献标识码】A【doi 】10.11819/cpr20141004a【摘要】回顾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分析其改革成效及历史局限,结合时代发展和“三规合一”的新要求,探索城镇体系规划的创新思路与理论;基于江苏的规划实践,提出构建以区域空间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结构、交通空间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城镇体系规划。

【关键词】城镇体系规划;三结构一网络;三规合一;四个空间结构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reforms and historical limits. Then, in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innovative ideas and theories of urban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the planning practices of Jiangsu Province, it puts forward an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at focuses on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cologic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spatial structure.KEYWORDS: urban system planning; three structures and one network; three-planning integration; four spatial structures1 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回顾1.1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邓肯(1960)在《大都市与区域》一书中提出。

职称评审-城市规划-专业真题及答案九

职称评审-城市规划-专业真题及答案九

职称评审-城市规划-专业真题及答案九[单选题]1.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哪种行政区划建制模式?()A.广域型B.集聚型C.市(江南博哥)带县型D.城乡混合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我国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为:①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直辖市、省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

目前我国有直辖市4个,25个副省级城市,280余个地级城市、370余个县级城市。

②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

市既管自己的直属辖区,又管辖了下级政区(县或乡镇)。

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

[单选题]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的是()。

A.政策法规性文件B.竖向规划图和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等C.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D.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数据及资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包括:①政策法规性文件,包括有关技术规范、上层规划、有关政策文件等。

②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包括地形图、气象数据、工程地质数据、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人文历史方面的数据及资料。

[单选题]3.城市的概念中,“城”是由()产生的。

A.政治统治B.商品交换C.军事防御D.科教文卫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是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而产生的。

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单选题]4.《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A.城市规划的图纸表达更加完美B.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加简洁C.把规划期内的城市看作是城市发展一个阶段D.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更加清晰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要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60年代以后,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直接改变了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城镇发展形态结构研究

城镇发展形态结构研究

城镇发展形态结构研究【摘要】经济条件是城镇形成发展的基础,城镇形成和发展就是产业逐渐集中和发展的结果。

随着产业的集中和发展,人口也随着发展起来,人口的集聚又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引导着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

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城镇空间形态,总体而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城镇以点状分布为主,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城镇空间形态表现为轴向集聚,发达地区城镇呈现连绵的网络形态。

【关键词】城镇形态;集聚与扩散;特征一、传统城镇形态结构(一)点状散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影响城镇空间形态最主要的因子是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

这种经济发展区域的城镇空间形态特征表现为缺乏区域性大城市,散点分布的城镇一般距离较远,城镇之间联系较弱,缺少有机联系。

城镇点状散布,被交通线串在一起,交通轴线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

1、特征(1)城镇体系结构由高行政等级的中心城市和若干次行政等级的副中心城市,及围绕副中心城市的乡镇组成。

区域发展多依托中心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的功能、规模、发展水平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绝对的优越性。

(2)城镇间产业、经济等职能多表现为基于行政体制的垂直性关系。

中心城市与次一级的副中心的产业经济联系并不紧密,次级副中心之间、及其与乡镇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

(3)背后的区域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等。

2、优点较为普遍和较易接受的城镇体系类型;区域行政协调的成本较低;发展按部就班。

3、缺点(1)严格的行政等级限定了发展的序列,制约了低行政等级城镇的发展活力、减少了机遇。

(2)城镇发展可能受行政边界的制约,无法很好地整合资源、谋求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未来发展如果拥有资金和机遇,很容易导致城市圈层式蔓延、城镇遍地开花;生态环境的破坏;发展也被限定在较低水平。

(二)轴向集聚中等发达区域交通更为发达,资源因素对城镇空间形态产生的作用逐渐降低,工业化使知识和技术、信息网络、环境生态等因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提高、城镇空间结构的演进起到了“组织者”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框架
产品的技术发展阶段 主要要素资源需求 生产过程的技术特性 国家类型
技 术
创新阶段
科技知识 研究和开发能力 资本、机器设备 劳动技能
技术密集型
技术先进国
分资 工金
成熟阶段 阶
资本密集型
工业化水平较高 技术较发达国家 方流

标准化阶段
低技能、低成本劳动 外部获得工业生产技术

经济全球化的新空间战略点
出口加工区 全球城市 离岸银行中心

经济全球化的新城市经济现象
跨国公司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和商务中心的形成

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2.1 世界城市系统的结构与组织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世 界 城 市 系 统 (world city system) 形成最主要的动力,世界城市系 统 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空间体现 世界城市系统的结构
城市社会
居住分化 多元文化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善
讨论
广州建立国际性大都市的可能性; 你认为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还 有哪些城市具有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条 件; 谈谈港澳与珠三角的关系。
讨论
为应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如何在制度层 面、规划方面来引导; 在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你认为应 不应该控制大城市发展;
劳动密集型
技术欠发达的 发展中国家
向向
1.2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经济全球化是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 · 莱维于 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 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 程;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 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人等所有方面,甚至 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 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 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空 横向联系 双向流动 信息占主导地位
空间有导向发展
世界城市
概念

是全球经济系统得中枢式组织节点,它控制 和指挥着世界经济的各种战略性功能—— Friedmann 全球城市就是能为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和管 理提供良好服务和通讯设施的地点,是跨国 公司总部的聚集地;——Sassen
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存在经济上的支配和被 支配关系 世界城市系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城市的等级可以跃升或下降 城市等级的跃升与所处区域的发展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
例证1:19世纪纽约地位的上升;本世纪东京地 位的上升 例证 2: 香港、新加坡、台北、汉城和上海等对 远东大区域金融、信息、航运等核心的争夺
第一级:全球性管理中心——世界城市 第二级:地方性金融、管理、服务中心 第三级:具体进行生产和装配的城市

世界城市体系中存在着支配和从属的关 系,可分为三类区域
核心区:世界城市,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 部、国际性金融中心所在地; 半边缘区:新兴工业基地或老工业基地,依 附核心区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并将扩展至 边缘区; 边缘区:以农业为主的区域,技术落后,贫 苦落后;
1.新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
1.1 新 国 际 劳 动 分 工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传统国际劳动分工
时间:16世纪-本世纪60年代 特征:产品分工 分工 :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发展中国家提 供原材料 条件 :发达国家掌握生产技术,殖民主义,发展 中国家有丰富的原材料

特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集中、国际
性组织密集、高级别商务活动、信息中心、交 通中心;
中国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思考
国际化都市的特征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能 够影响和控制全球或区域性经济活动; 具有较高的经济开放度,通行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生产 性服务业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高速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 国际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国际 性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创新基地; 城市本身人口众多、面积巨大,依托一个大城市连绵区; 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资产存量、要素流量和 内外贸易额; 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高层楼群和生态环境。

世界城镇体系正由严格等级中心型向网 络型演化,但仍存在垂直性的等级关系;
表1 中心地城市与网络城市模式异同点
中心地城市模式
中心形态 (经济发展)依赖规模相关性
网络城市模式
节点形态 不依赖(局部)城市规模
(城镇体系)有主从关系 生产、服务单一 纵向联系 (经济的)单向流动 交通成本为城市发展要素
讨论
运用集聚和扩散的有关理论,分析广州市对其 外围的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地的影响; 分析珠三角区域城镇之间,及珠三角与外部区 域城镇发展的态势; 运用集聚和扩散理论,评述目前广东省的山区 产业转移发展策略;
全球化的时空过程:
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及其附属的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 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马 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较成功的模式) 美国-巴西等南美洲国家 西欧-部分非洲国家 70 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和内地 逐步加入 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深圳、珠海等经济 特区-珠江三角洲等对外开发地区-内地地区 冷战结束以来:前苏联和东欧阵营国家加入 西欧-俄罗斯等东欧国家

新国际劳动分工
时间:本世纪60年代以来
特征:产品分工+生产工序的分工
分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
中国家生产部分制造业产品,部分发展中国 家提供原材料 条件:生产技术发展(使按工序的生产分工 成为可能,且对各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降 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全球范围 便捷的通讯联系提供了基础),发展中国家 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
世界公认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雄厚的经济实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城市功能的国际化 城市经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城市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的国际化 城市运行环境的国际化
中国具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城市:北京、上海、 广州
2.2世界城市系统的发展
例:香港与珠三角的发展关系——“前
店后厂”
香港的地位:全球服务网络基地
金融中心: 高端生产性服务中心: 国际物流中心: 商业创意和技术引进中心

珠三角:全球制造业基地
香港的“三小时”效应
CEPA协议框架的签订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变化
城市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关系 的变化:日益增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化成为城 市区域与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良好的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高效的 基础设施联系 要求核心城市与其区域之间具有高效的 区域管制等协调机制
第二章 城镇体系的理论基础 ——新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 与全球城市系统
《城镇体系规划》课程 2002级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2005.9
讲解提纲
1.国际劳动分工与经济全球化; 2.世界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关系的 变化:日益增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内部的变化 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