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教学设计_1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我若为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问题特征2、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性意识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以调侃的文笔借戏说的形式表现自己思想的写法。
2、品味__中含意丰富的语句,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体会杂文鲜明的思想性、文学性。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痛斥奴性,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是深刻含义3、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1、故宫图片及漫画导入二、初步感知1、“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点作简要说明。
妻——王后子——王子、太子女儿,亲眷——公主、皇亲国戚“我”——天子,万岁2、地位如此尊贵,有条件吗?——只因为“我”是王,“我”有权。
三、深入探究1、看来这王是个好东西啊,引无数人竟折腰。
问世间,王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唐朝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明朝靖难之役,叔侄反目;近有袁世凯称帝,卖国求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不就是为了王位,为了王权吗?那么,王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王是封建残物,奴才的首领2、看来作者对王的态度很明显,是蔑视,是批判。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四、难点突破1、作者假定自己为王,却发誓要将所有的臣民杀死,这是为什么?提示:①臣民们犯了什么错,要一齐杀死?——他们是奴才,作者憎恶一切奴才和奴才相。
②奴才相是怎样一副嘴脸,再文中找一找——第五段,请大家读一读。
③请大家用成语概括——阿谀奉承,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奴颜媚骨……④看来奴才有很大的危害性啊,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易牙善烹调,齐桓公召之。
一日,齐桓公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却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
”易牙听后,烹子,以媚桓公。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我若为王》教学设计11、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形象而深刻地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1课时一、导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
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投影)聂绀弩,现代作家,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
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四、具体研读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
(1)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4)呼唤民主制度(板书:结论铲除奴种改造世界)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
(板书:假设幻想为王)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
4、讨论1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由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投影)捧王后趋炎附势捧太子、王子阿谀奉承捧公主、皇亲国戚俯首帖耳我的每句话都成为“圣旨”惟命是从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奴才:王:单调、寂寞、孤独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恍然大悟: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巧言令色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心怀叵测也会把王赶下王位因此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若为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我若为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追求的目标。
而对于英语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案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针对《我若为王》这个话题,进行课堂实录和教案教学设计的探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和教案设计,我们的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我若为王》这个话题,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交际能力,使其在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提升。
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我若为王》这个话题,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并让学生思考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何启示。
通过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并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 阅读环节在阅读环节中,我将把小说中的一些段落逐一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听、读、译、练各种技能。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掌握不同难度的英语话题,锻炼其听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其表达和翻译技巧。
3. 测试环节在测试环节中,我将设置一些测验,包括单词拼写、句子填空、翻译练习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
4. 总结环节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小常识和团队建设的技巧,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实用技巧。
在这个教案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辨、发音、口语、阅读、翻译等各种技能的练习。
同时,我还采用了交互式教学法和任务式教学法,并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实际需求,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评估评估在任何一个教育环节中都应该得到重视,教学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反思和总结,为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这个教案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验、课内小组讨论、分组演讲等等。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内容;(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3)了解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其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3)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若为王》的内容介绍;2. 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 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4. 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5.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若为王》;(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3)了解作者袁卫星的背景及其作品特点;(4)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5)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抽象和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袁卫星及其作品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我若为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2)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解读作品:(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分享解读心得,进行全班交流。
6.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我若为王》教案
《我若为王》教案教学目标1. 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 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 理清全文思路。
2.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性思想的深刻认识, 在批判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奴性的危害。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教读本文, 应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 品读鉴赏法。
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联系历史人物,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简介作者聂绀弩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
三、文本探究1 从文章最后一段切入, 提出两个问题, 整体把握全文:①我若为王, 为什么最终不能为王?②既然不能为王, 为什么又会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a学习2――5段, 让学生认识到王的两面性——显赫之至与寂寞之至。
b学习6——7段, 明确中心, 思考“我终于不能为王”的原因。
重点理解“我将变成一个暴君, 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 连同尊长和师友, 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个句子。
明确: 在上文中, 作者对于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恶和愤慨。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 作奴才们的首领, 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 最大的悲哀。
”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 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 因而要“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c齐读最后一段, 联系全文, 理解“最大的王”及“真的人”的含义。
明确:世界上没有了奴才, “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 那么, “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
对这种景象, “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2 师生再次品读第5段, 感受作品的文学性, 归纳奴性的特点。
四、课外拓展开放性讨论: 什么是奴才?奴性和王权有何联系?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卢梭对于羊显凶兽相, 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掌握大开大合的结构和幻想虚拟的写法,揣摩别致,深刻的语言。
2. 了解作者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二)学习方法理清思路和结构,从全文总的论证方法入手(三)作者介绍聂绀弩(1903—1986)笔名耳耶,散宜生,湖北京山县人。
一生落拓不羁,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
曾习武,是黄埔二期学员;也曾从文,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在小说、诗歌、杂文、散文、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是继鲁迅之后的第二人。
当年上海写杂文的,唐弢得鲁迅之形,聂绀弩独得鲁迅之神。
有人称其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
(四)全文结构1. 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2. 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3. 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五)重、难点1. 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一种什么态度?文中是如何描述的?答:鄙视和憎恶,对王权持否定态度“我根本不想做王,……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2. 阅读2—5节,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有什么共性?共性①:不管是妻子儿女还是皇亲贵胄、都被捧着,被颂扬着。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诌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3. 体会第6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在这里巧妙地批判了皇权思想和奴才思想,阐述了“我若为王”后出现种种情景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为王者的蔑视和嘲讽以及对为奴者的憎恨与鄙视。
4. 第7节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指的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答:是奴颜媚骨,是奴性。
我虽然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六)本文中心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其是对皇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高和追求。
2024年语文教案-我若为王
一、《我若为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思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国王的故事或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
3.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权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若为王”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我若为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熟读课文,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2. 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熟读:让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明白权力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的解读。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若为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权力是什么?权力应该如何运用?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解决字词难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主题,领会作者的观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权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权力应该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我若为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我若为王》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领悟和价值观的树立。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若为王》的文本。
2. 相关的作者背景资料。
3. 课文注释和解释。
《我若为王》教案范文
《我若为王》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我若为王》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观点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简介《我若为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引导学生初步阅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作者背景与写作背景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个人背景和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成就。
分析文章中所体现的作者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
2.3 教学方法采用资料展示法,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文章背景对文章的影响。
第三章:文章主题与观点帮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探讨文章中所使用的事例和论据对主题和观点的支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第四章:文章语言与风格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并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章,注意并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特点。
4.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语言风格。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采用反馈与评价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6.2 教学内容选取文章中的重要场景或对话,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激发对“我若为王”这一主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若为王”的含义和背景。
讨论什么是优秀的领导者以及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对优秀领导者的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责任和挑战。
第二章:领导者的品质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这些品质。
2.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如智慧、勇气、公正、诚信等。
分析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些品质。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品质的看法。
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领导者面临的挑战和决策。
第三章:领导者的责任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领导者的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履行领导者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的责任,如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关心团队成员的成长等。
分析如何有效地履行领导者的责任。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责任的理解。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领导者如何应对挑战和困难。
第四章:领导者的决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4.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和影响。
分析如何利用数据和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策。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决策的看法。
利用模拟决策游戏,让学生体验决策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领导者的沟通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领导者沟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沟通。
5.2 教学内容:讨论领导者沟通的重要性和影响。
分析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领导者沟通的看法。
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领导者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第六章:领导者的团队建设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领导者对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我若为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培养学生的理想主义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如何欣赏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语法和修辞手法等。
2. 自主学习法:用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完成练习等。
3. 合作探讨法:用于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评价等。
4.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我若为王》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课堂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简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讲解文章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4.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_1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朱军我若为王聂绀弩一、教学设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而达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于生的初衷。
二、教学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一)预习指导1、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掌握下列字词。
光景德性亲眷敬畏憎恶谄媚悲戚呵斥乞求2、浏览全文,初步把握作者抨击的对象,即杂文中的靶子。
3、本文在立意和结构处理上,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读本》第13—15课,以加深对杂文作品的认识。
(二)教学步骤1 导语设计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
请你以教师身份,拟一则80字左右的导语。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我若为王》。
2、根据同学们的导语,联系课后练习中的一则材料,得出本课的中心论题是什么。
(1)学生谈自己导语设计的出发点。
(2)讨论犯罪分子为何能轻易得逞?3、为了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你的文章打算怎样写?试列出你的结构提纲。
4、联系自己的构思,对照本文,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将来写作的借鉴。
文章立意上:表现在对王权和奴性批判的处理上讨论: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
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
奴才:惟命是从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俯首帖耳)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卑躬屈膝低头、鞠躬、匍匐巧言令色谄媚、乞求、快乐的表情低微、柔婉、畏葸的声音欺软怕硬也曾是昂首阔步、耀武扬威结构安排上:1、捧高跌低法:王——————————臣民王权——————奴性妻子——王后唯命是从儿子——太子卑躬屈膝女儿——公主巧言令色(铺垫)虚——————————实(欲擒故纵)2、虚拟幻想法:假设:我若为王。
;我将。
3、排山倒海法:表现在段与段之间,也表现在段落内部。
4、波澜突起法:“王”的想法既合理,又来得突然,有些意外。
公开课《我若为王》教案设计
《我若为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我若为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阅读选段,感受作品风格1.3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我若为王》的背景学生阅读选段,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描写等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引导讨论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我若为王》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选择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学生通过表演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角色扮演任务,学生分组准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学生分享扮演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作品《我若为王》的情节和人物,创作自己的故事4.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构思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5.3 教学过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师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第六章:课堂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6.2 教学内容针对作品《我若为王》中的某一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6.3 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议题,如作品中的权力、人性的探讨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讨论,总结观点第七章:课外阅读推荐7.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7.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我若为王》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介绍这些阅读材料的特点和价值7.3 教学过程教师介绍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其他鲁迅作品、相关历史背景书籍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第八章:文学鉴赏方法指导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鉴赏方法8.2 教学内容教师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语言、形象、情节等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鉴赏《我若为王》8.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鉴赏《我若为王》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过程和心得第九章:作业布置与反馈9.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9.2 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与《我若为王》相关的作业,如写作、思考题等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9.3 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成果教师反思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10.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教师分享教学体会,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10.3 教学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重点解析重点:1. 作品《我若为王》的语言、形象描写及其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若为王》教学思路教案教学设计1《我若为王》是一部以社会思考为主线的小说,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了解社会现状以及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思路的设计应以学生的思维诉求和提高能力为中心,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我若为王》的主要内容、情节组织和文学特点。
2. 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深入思考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自我检测和反思能力。
(二)情感与价值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质疑,促进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
2.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选择小说《我若为王》是一本充满现实可感、思想深刻的小说,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地思考社会问题,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相关技能。
本次教学的选择,就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学生具有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和习惯。
2. 教学方法与策略1)活跃气氛,激发阅读兴趣一个教师,你可以通过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层次,从而更好地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们真正读懂小说,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证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到小说中,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性,促进他们的思考与观察。
2)讲解文本结构,梳理思路给学生分配分段为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整部小说的文本结构。
在对其中的段落进行分析,梳理思路时,可以采用“五步法”,即寻找大意——-画重点——-抽象——-翻译——-理解。
只有明白具体的意思和文学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层面(如情感共鸣,情感表达),价值观层面(如人生态度、个人价值观等)的广度与深度剖析。
3)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巧妙设计教案通过“多维度”“多手段”的教材解读,促使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发现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更好地切入教学。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我若为王》中的主题和情感;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我若为王》中的主题和情感;2. 运用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思考自己若为王的情景;3. 运用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展现自己若为王的设想。
教学准备:1. PPT或者黑板;2. 课文《我若为王》的复印件;3. 配置讲台麦克风以及音响设备。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课题(5分钟)1. 老师通过展示一幅与《我若为王》相关的图片或是播放课文的插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老师简要介绍《我若为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Step 2: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描述自己想象中若为王的情景和设想,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讨论。
3. 老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和促进学生思考。
Step 3:展示讨论结果(15分钟)1. 每个小组的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以口头的方式进行报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发表意见。
2. 老师鼓励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若为王的设想。
Step 4:语言表达训练(15分钟)1. 老师收集学生在讨论中使用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并呈现在PPT或黑板上。
2. 老师结合课文中的形容词、副词等语言元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想。
Step 5:个人写作(15分钟)1. 老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求他们将自己想象中若为王的情景写下来。
2. 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讨论和训练,结合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写作。
3. 老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帮助。
Step 6: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全班同学可以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老师也可以评价学生的作品。
3.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长。
我若为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及背景介绍2. 文章结构分析3. 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解4. 课堂讨论和练习二、教学准备教师用书:《我若为王》原文及相关教学材料学生用书:《我若为王》原文及相关练习题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词汇和句型。
b.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文章主题及背景介绍(10分钟)a. 简要介绍《我若为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b. 阐述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3. 文章结构分析(10分钟)a.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b.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
4. 重点词汇和句型讲解(10分钟)a.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b.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和练习(10分钟)a. 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文章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以《我若为王》为例,分析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
我若为王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思考“我若为王”的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若为王”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二章:王的角色和责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王的角色的多样性以及所承担的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
2.2 教学内容介绍王的角色的多样性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包括领导力、决策力、公正性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
2.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三章:王的力量和影响力让学生了解王的力量和影响力,并思考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力量。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王的力量和影响力,包括权力、决策力、影响力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正确运用自己的影响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四章:王的道德和价值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王的道德和价值观,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和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介绍王的道德和价值观,包括公正、诚信、仁爱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学会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和价值观。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我若为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金庸的创作特点。
(2)理解《我若为王》的核心思想及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讲述方式,如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
2. 能力目标:(1)学会读懂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并借鉴其谋篇布局的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情感领悟与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2)让学生在品味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1. 教学内容:《我若为王》2.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介绍历史文化背景、作者金庸的生平和创作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分析:通过分组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细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领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和个人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课外阅读及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音频介绍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使学生进入小说阅读的主题。
2. 阅读分析以分组为单位,每组负责分析小说中的一段或一章,分析时间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细节,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与个人独立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领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和个人能力。
4.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自身兴趣,选择一篇与小说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写作,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和笔记感受。
四、教学手段1. 图片和音频设备(导入环节)2. 个人电脑、小组展示设备(阅读分析)3. 讨论板、讨论桌(情感领悟)4. 学习笔记本、自由阅读材料(作业布置)五、教学评价1. 客观评价:阅读理解测试题,作业写作评分2. 主观评价:课堂讨论表现、小组展示表现、自由阅读分享表现3. 效果评价:对学生成绩提高和学习兴趣的调查评价。
语文教案我若为王教学教案
我若为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我若为王》。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3)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若为王》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课文中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课文中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实践活动。
(2)学生展示自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等。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袁卫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若为王》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梦想和追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辅助材料: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我若为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生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我若为王》。
二、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个课文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激发学生的梦想和追求。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和追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全文内容,认识本文思想的深刻性。
2、体会本文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的语言。
重点难点1、大开大合(亦称“欲擒故纵”)的结构与思路。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揣摩体会“幻想虚拟式”的写法。
学法导引1、从本文“大开大合”的结构入手,理清全文思路,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聂绀弩杂文语言隽永幽默、机敏便捷、辛辣深刻。
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当然不只是作者对遣词造句的考究,关键还在于其语言是饱含着思想与激情的有生命力的活语言。
所以,注重语言的形式、思想和感情是优秀文章的前提,是我们写作文章的借鉴。
教学过程一、作者是怎样构思全文的?明确:文章构思新颖,由一部电影片的名字作引子,作者首先假设“我若为王”以后的种种情景,指出“我”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过错,听不到任何反对的声音。
然而接着“我”却突然悟到:“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所以“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而已。
这里作者隐藏着这样一个观点——皇权和奴才是一对双胞胎,后者是前者生存的基础。
因而,作者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写到:“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这里,作品由对皇权意识的形象化批判转入对奴才思想的抨击,文章正是从一般人思考止步的地方起步的,因而其思想性显得更尖锐、深刻、不同凡响。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指出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了“真的人们”了。
对这种景物,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字里行间,充沛着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
卡片:聂绀弩(1903-1986),现代作家。
湖北金山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家。
曾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为笔名,创作大量的战斗杂文。
二、文章先描写“我若为王”的假定事实,后引申议论,这里作者用了一种怎样的行文战略?明确:课文先揭示了“我若为王”后的“假定事实”——我的妻子,纵然没有任何德性,纵然不过是个娼妓,那时侯,她也依然是王后;——我的儿子,纵然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白痴,也仍然是太子或王子;——我的女儿,我的亲眷,无论他们怎样丑陋,怎样顽劣,怎样……三者的的结果都一样——“会被人们像捧上天的星星一样捧来捧去。
”我呢——更不用说,没有任何过失,没有任何罪行,看不到真正的面孔,听不到真正的声音……这种种情景,正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提出批判作铺垫。
这里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景,从妻子到儿子到女儿,再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
但这仅仅是手段。
作者真正的目的却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评,所谓“抬得越高,摔得越重。
”这就叫“欲擒故纵法”。
卡片:聂绀弩作品:《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二鸦杂文》、《寸磔纸老虎》、《海外奇谈》。
三、文中涉及的“王权”与“奴才”有何关系?明确:“王权”与“奴才”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主人”和“狗”的关系。
“主人”就是“主人”,“狗”就是“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说“王权”与“奴才”是相对对立的。
掌握王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而“奴才”要愿意接受统治、管理的一方。
王权要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奴才”只能是,也永远是被要求的另一方。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王权”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之上的,而“奴才”正是王权思想赖以生长存在的温床,因而说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卡片:奴才: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明确:在上文中,作者对于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了深深的憎恶和愤慨。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生存的温床,因而要“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犀利和思想的深刻。
课外作业:阅读《读本》中的杂文两篇,并写一篇读后感。
巩固练习1、注音或写字。
呵()斥谄()媚顽劣()畏xǐ()悲qī()亲juàn()2、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在下列括号中填上相应的词语。
没有人敢呵斥我,()我,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
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
我将看不见一个人的脸,所看见的只是他们的头顶或帽盔;或者所能够看见的脸都是谄媚的,()的,快乐的时候不敢笑,不快乐的时候不敢不笑的脸。
我将听不见人们的真正的声音,所能听见的都是低微的,()的,畏葸和()的,。
3、本文以“我若为王”这种幻想虚拟的写法,大开大合,畅快淋漓。
文中“大开”的部分是哪几段?起什么作用?“大合”的部分是哪几段?揭示了几方面的深刻含义?答:4、本文在文体上属于杂文。
杂文具有哪些特点?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为犀利、幽默?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为什么要捧我的妻,捧我的儿女和亲眷呢?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们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
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5、下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答:6、文中所说的“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一样?请作简要说明。
答:7、“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这句话前后矛盾吗?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答:8、“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一句中“真的人们”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答:拓展创新别人金蚕子他是个很普通的人,他的家庭也是个很普通的家庭。
可他却是很多人的偶像,他的家庭也是很多家庭的榜样。
人们都羡慕他。
人们一聚在一起就说他命好,一出生就有个有钱的爸爸,细心的妈妈,祥和的家庭。
人们感叹他幸运,生的好看,声音也好听。
人们还说他穿什么都好看,甚至说他哭也哭的像回事。
人们总抱怨不如他。
人们一聊家常就聊到他。
说他找了个好工作,娶了个好老婆,生个女儿比自己的漂亮,生个儿子也比自己的聪明。
人们说这些时眼睛直发光,然后就摇头叹道:“我怎么就样样不如他?”人们甚至开始嫉妒他。
每当夜深人静时,人们心里就默想:怎么好事全发生在他身上?要是我是他就好了。
于是次日便问他:为什么好事全被你撞上了。
而当他说:好事?我也有苦闷,也有伤心事,有时一点点成功也是努力换来的。
人们就不肖一顾,以为他在说俏皮话,以为他不肯吐露快乐的秘诀。
于是,人们开始恨他、攻击他。
人们嗑着瓜子,说他老婆跟人偷情,说他儿子偷尝禁果,甚至说他得了不治之症。
人们不顾他的感受,一直说到唾沫纷飞。
不过,大多是假的。
其实,人们的嫉妒是可以理解的,人们看不到他的哀怒,只看到他的喜乐,看不到他的勤奋与努力,只看到他的幸福。
人们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没他那么努力。
于是,人们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谅的。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羡慕他、嫉妒他、恨他、攻击他。
他的名字叫——别人。
03。
04。
279、文中的“别人”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哪类人?答:10、嫉妒明明是有害的,可文中为什么说“人们的嫉妒也是可以原谅的”?答:11、“于是更多的人开始羡慕他、嫉妒他、恨他、攻击他”中的“羡慕”与后面的几种态度不矛盾么?请说明理由。
答:12、出现嫉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答:13、试想,如果我们的国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对待“别人”,社会将会怎样发展?答:14、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课外研究:以四人小组或自主组合为单位,从15—17中任选一题,合作完成。
15、考察中国的皇帝史,分析封建皇权制对中国的危害。
16、阅读聂绀弩的其他作品,体会其特点。
17、写一篇“我若”的文章,在班内交流。
[参考答案]1、hé…chǎnliè葸戚眷2、指摘乞求柔婉娇痴3、第2-5段,作者用铺排的手法,层层推进,把势蓄得很足,但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6-8段,一层意思表示了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
”这一层是文章的核心。
另一层充分展示作者铲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
”4、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针砭时弊,鞭挞黑暗,求索真理,感悟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第二问只要学生能扣住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5、作者在这里笔锋一合,巧妙批判了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无情。
6、不一样。
“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有着独立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憎恨与人为奴。
而“民国的国民”思想和生活习惯充斥着奴颜与婢膝相,正是这个世界还大有待改进的方面。
7、不矛盾。
我若为王,我将铲除一切奴种,“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所以我“将终不能为王”。
但我捍卫了人类的尊严与独立的思想,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和独立的完人。
这句话实际上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的崇尚与追求。
8、从全文看,“真的人们”应是那种有着独立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体现着人类的尊严的人,是与那些奴颜婢膝者形成鲜明对照的人。
9、指那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一些成绩的普通人。
10、这是作者的愤慨之词。
有的人只看到别人的幸福,看不到别人的勤奋与努力,不想通过努力来获得幸福,产生嫉妒心理是必然的。
作者也就只好原谅他们了。
11、不矛盾。
因为有的人见了别人的成绩不是退而结网,而是临渊羡鱼。
那就只好用痛恨和攻击来解决问题了。
12、人们认识水平太低,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13、如此发展只能是积极者不再积极,先进者不再先进,人人只抢利益不作贡献,导致社会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