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热点04 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解析版)2020高考地理备考热点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课时质量评价(十六)
课时质量评价(十六)一、选择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
2022年5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考探险队在乐业县又确认发现了1个标准天坑,乐业县的天坑增至30个。
据此完成1~2题。
1.天坑所属地貌类型是()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喀斯特地貌2.与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岩石、水文C.土壤、地形D.气候、土壤1.D2.B解析:第1题,“天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D正确。
第2题,“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因此与天坑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B正确。
(2024·梅州模拟)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发育着广泛且形态多样的雅丹地貌,某研究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孔雀河靠近河口处河段周边存在早期形成的高大雅丹和后期形成的低矮雅丹共存的现象。
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分布以及某观测点附近雅丹地貌的空间形态和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在雅丹地貌空间形态中能指示当地盛行风向的是雅丹单体的()A.长度B.宽度C.高度D.走向4.孔雀河河口周边低矮雅丹是由于()A.堆积物较松散导致其受风力侵蚀较为严重而形成B.该区域风力较小的季节受风力侵蚀较小而形成C.洪水挟带堆积物覆盖原有雅丹群后再发育而形成D.夏季洪流在风力的作用下加速对地面的侵蚀而形成3.D4.C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雅丹单体最高点的位置位于东北方向可知,雅丹单体东北部坡度大,应为迎风坡,故当地盛行风为东北风,图中雅丹单体走向呈东北—西南走向,雅丹单体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故选D。
第4题,依据材料分析可知,雅丹地貌应当是在较为坚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形成的风蚀地貌,松散的堆积物不是雅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A错误;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B错误;夏季洪流在流水作用下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误;由图可知,在罗布泊达到最大湖面范围的时期,湖水淹没孔雀河河口早期部分高大雅丹地貌,洪水挟带物在河口处周边堆积,覆盖原有部分雅丹群,形成低矮雅丹地貌;在罗布泊湖面面积变小的时期,再经风力作用继续发育而形成。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例剖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典型例题剖析指导】(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试题情景:试题以玄武岩台地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从地质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考查运用内、外力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图中的台地、平顶山、尖顶山海拔的高低及分布特点及河流发育。
综合思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是侵蚀与堆积。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1)材料分析:材料提及“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该地在形成之初,地形平坦。
“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现在该地地势起伏较大。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形成越早的玄武岩被侵蚀时间越长,海拔越高。
(2)图表分析: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第(1)题,答题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确定设问方向:流水侵蚀对相对平缓的玄武岩台地造成的影响;二是运用流水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对图文信息进行解读:平缓的台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会变得破碎、起伏加大,形成沟谷、山地等,台地面积萎缩。
第(2)题,解答的关键是审“设问”。
设问中“根据侵蚀程度”可解读为:玄武岩形成时间不同,受侵蚀程度也不同;形成时间越早,侵蚀程度越大,地表起伏越大(平面越小)。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广西卷)Word版含解析
由材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建水县务工,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增进民族交融、推进产业专业化发展,②③正确;由材料“葡萄的种植、修剪、疏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可知,邻近五县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从事葡萄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故人口流动对建水县加快生产智能化作用不大,①错误;数万劳动力流入建水县,会加剧当地人地矛盾,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错误。故本题选C。
3.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
A.农业结构差异B.文化习俗相近C.人口分布不均D.交通联系便捷
4.人口流动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
①加快生产智能化②增进民族交融③推进产业专业化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用工需求大”、“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可知,传统农业县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当地农民收入较低,建水县葡萄的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务工,综上,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农业结构差异,A正确;文化习俗相近、交通联系便捷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地区人口分布状况,C错误。故选A。
【点睛】汽车是增长最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所排放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化学物质,能引起光化学烟雾对动植物有影响,甚至对建筑材料也有影响,并且大大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绿色出行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 创新技术B. 拓展市场C. 扩大规模D. 降低成本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 消费习惯相近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 运输费用较低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 进口量增多B. 出口量增多C. 销售量增多D. 生产量增多【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
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
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
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
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
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
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
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蚀洼地峰林,密斯跃。
石钟乳喀斯特地貌示意图1.定义: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视野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石灰岩的溶蚀和沉积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1)溶蚀作用:CO₂+HO₂+CaCO₃=Ca(HCO₃)₂(2)沉积作用:Ca(HCO₃)₂=CaCO₃↓+HO₂+CO₂↑2.分类:(1)喀斯特溶蚀地貌:①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②石芽: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③ 峰林: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 米,远望如林。
④ 孤峰: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
⑤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也有的地方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⑥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2)喀斯特沉积地貌:①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₂沉积,形成钙华。
常见的有钙华坝、钙华湖等。
② 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溶洞内,富含Ca(HCO₃)₂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₂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₃在洞、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a .石钟乳:由洞顶向下发育。
b .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
c.石柱: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对可溶性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石芽和溶沟。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形成条件:(1)具有流动的水(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2)岩石具有可溶性(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3)水的溶蚀作用典型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例如:云南省的路南石林由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很大一部分流入地下,所以哪怕云南大多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某些地区依旧是干!旱!的!----谨记、谨记。
2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大家看,是不是感觉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要比云南的水要丰富一些。
所以地貌相同,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广西2020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西2020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选择题PC(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都需依靠半导体行业,半导体被称为“信息化时代的粮食”。
半导体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两次明显的产业转移:第一次,二十世纪70年代从美国转向日本;第二次,从80年代开始转向韩国与我国台湾。
目前,半导体产业逐渐转向我国大陆。
我国半导体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目前关键半导体材料主要被日本和美国两大巨头所垄断。
1.在我国大陆最适于承接半导体产业的地区是A.中西部地区B.辽中南地区C.长三角地区D.珠三角地区【解析】半导体行业属于资金与技术高度密集行业,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西部地区不具备资金与技术优势;辽中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高科技产业上没有优势;珠三角相对于长三角人才、技术优势较弱。
答案C2.有利于促进我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巨资并购日本、美国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B.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原料,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C.加快关键核心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进程D.做大做强芯片制造,设计与销售依托国际知名企业【解析】巨资并购日本、美国相关企业,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在技术上并没有突破;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原料,没能改变依赖度高的困境;加快关键核心材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进程,能提高原料的供给量;芯片制造环节利润较低,设计与销售利润高。
答案C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
下图示意2019年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情况。
下表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种类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地位越高。
3.图中被提及的东北地区城市属于表中四种类型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材料中提到“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东北被提及的城市是收缩城市,应表现为材料中提到的“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即在前两项数值上减小。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高考地理试题广西答案及解析
高考地理试题广西答案及解析高考地理试题(广西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根据广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广西的气候类型?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B解析: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2.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广西北部B. 广西南部C. 广西东部D. 广西西部答案:D解析: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西部,尤其是桂林地区,这里的石灰岩地貌发育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3. 广西的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个条件?A. 丰富的水资源B. 充足的光照C. 肥沃的土壤D. 先进的农业技术答案:A解析:广西地处珠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为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条件,是广西农业发展的主要依赖。
二、填空题4. 广西是中国的______大省(区)。
答案:少数民族解析: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壮族、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5. 广西的首府是______。
答案:南宁解析: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简答题6. 简述广西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广西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西接越南,地理位置优越。
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广西的经济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广西的旅游资源及其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材料: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桂林山水、龙脊梯田、德天瀑布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答案:广西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著称,人文景观如龙脊梯田展示了广西的农耕文化。
这些旅游资源不仅丰富了广西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
高考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汇总概述:高考中,地理科目中的自然地理部分通常会涉及到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地貌类型,其形成于含有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的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闻名。
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高考中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1. 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特征: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溶蚀性岩石地区由于溶蚀、沉积和风化等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地表石灰岩溶蚀、岩溶地表下掏空、岩溶塌陷、断裂沉降和喀斯特植物等。
其中,干流式喀斯特地貌和湿地式喀斯特地貌是两种常见类型。
2.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溶溶蚀、地下水蚀溶、地表沉降和地下溶洞等过程。
首先,雨水和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盐,使其变得容易溶解。
随后,溶蚀作用逐渐形成地表的不规则坑穴、喀斯特塌陷和裂洞等地貌特征。
最后,地下水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下岩溶系统,包括众多的溶洞和地下河流等。
3.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喀斯特地貌可以根据地表形态和地貌发育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喀斯特凹地、喀斯特盆地和喀斯特丘陵等;根据地貌发育程度,可以分为初级喀斯特地貌、中级喀斯特地貌和成熟喀斯特地貌等。
4.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岩溶地区,包括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喀斯特地貌也广泛分布于多个大陆,如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地貌。
5. 喀斯特地貌的经济意义:喀斯特地貌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喀斯特地区的溶洞和地下河流,为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供应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源也是独特的饮水来源,提供了清澈纯净的水质。
同时,喀斯特地貌的地形特点还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结论:喀斯特地貌是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高考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真题复习
高考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真题复习(2023·陕西)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因喀斯特穿洞景观闻名,而在石英砂岩分布区也有穿洞景观,但属于“假喀斯特”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张家界地处()A.豫西山区B.鄂西山区C.湘西山区D.粤西山区2.“假喀斯特”穿洞的成因是()A.流水沿裂隙溯源侵蚀、崩塌而成B.流水对石灰岩层溶蚀、崩塌而成C.强大气流裹挟砂石磨蚀岩壁而成D.冰川携带碎石磨蚀山体表面而成(2022·云南)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下图为贵州兴义万峰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地势平坦,植被茂盛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冰川广布,河流众多4.兴义万峰林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海浪侵蚀D.冰川侵蚀(2022·广西)在贵州兴义市,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了蔚为壮观的万峰林。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万峰林局部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万峰林属于()A.冰川地貌B.海岸地貌C.风成地貌D.喀斯特地貌6.要拍摄该景观图,拍摄点应选择在()①山间低洼处②地势较高处③视野开阔处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22·山东)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徐霞客游记》对某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如下描述:“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描述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山高谷深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沙丘连绵,一望无际(2021·黑龙江)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电望远境——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广西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西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广西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内河流众多,均自西向东流B. 气候类型多样,均为季风气候C.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 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答案:D解析:广西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
河流众多,但并非均自西向东流,A错误;广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并非气候类型多样,B错误;广西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C错误;广西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D正确。
故选D。
2、广西位于我国哪个地形区( )A. 华北平原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云贵高原D. 东南丘陵答案:D解析:广西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三大丘陵之一的东南丘陵,D正确;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A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错误;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C错误。
故选D。
3、广西的气候特点是( )A. 全年高温多雨B.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C. 终年寒冷干燥D.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答案:B解析: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因此,广西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B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A错误;终年寒冷干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C错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4、广西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哪种?A. 温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C解析: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亚热带,受到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则主要分布在更南的海南岛和东南亚等地,地中海气候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与广西的气候特点不符。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喀斯特地貌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
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
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
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
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2)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
(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 多个行政村,其中85% 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解析】【1 题详解】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 正确。
故选【2 题详解】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A. 水文、地貌、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A. 风俗习惯改变C. 人口迁徙频繁【答案】1. A 2. DB. 地貌、水文、植被D. 水文、植被、地貌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少。
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 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 较大, D 正确。
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 错误。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 B 错误。
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 错误。
故选D 。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
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 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 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 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广西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四月调研地理试卷含解析
广西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四月调研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四条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201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60%,城市化发展必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③扩大三大产业差异④拉低区域整体发展水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下图是我国某近海海面上受气旋影响出现的“龙吸水”现象,读图回答下题。
形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其气流运动方向为A.逆时针辐合上升B.顺时针辐合上升C.逆时针辐散下沉D.顺时针辐散下沉4.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不足200米。
半岛由珊瑚和多孔石灰岩构成,河湖缺乏,地表覆盖一层干薄泥土,形成低矮台地。
北部和西部沿岸多荒凉沙滩东部沿岸多陡峭的悬崖,且海湾众多。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尤卡坦半岛河湖缺乏的主要原因是A.岩溶地貌广布B.植被破坏严重C.降水稀少D.地形平坦2.尤卡坦半岛北部多荒凉沙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洋流性质②土壤厚度③盛行风向④海陆位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当上图所示北部地区处于干季时A.开普敦温和多雨B.威尼斯炎热干燥C.天山山脉雪线低D.尼罗河洪水泛滥5.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半岛地形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半岛地势的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B.该半岛最大的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C.该半岛西部的河流流速比东部缓慢D.该半岛西部的海岸线比东部更加平直2.图中 A、B、C、D 均为经纬线的交点,则可以表示两点之间最短航线的是A.AB 与 BC B.BC 与 ADC.AB 与 CD D.CD 与 AD6.下图为北京某手机用户查看天气预报时的手机截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B.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C.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D.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扩大2.图示期间,北京A.天安门升旗时间提早B.6点后日出东北方向C.昼长变化幅度比哈尔滨大D.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拉萨小3.图中11月29日比12月1日气温日较差小,主要原因是11月29日A.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C.受南风影响白天气温高D.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4.图示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原因是①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净化空气②降雪利于污染物的沉降③晴天较多,排放的污染物减少④刮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18年4月20日,沪上首条BRT(快速公交系统)开通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郊间公共客运系统,据图推断临近甲、乙两个站台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居住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区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高考地理热点: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
高考地理热点: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
背景材料
11 月 15 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
群。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说:
它不仅是天坑, 洞穴也非常漂
亮,洞穴里面的钟乳石都保存很好, 没有遭到破坏。天坑并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 也不是超
(4) 水流动性: 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 地面喀斯特地貌: 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5、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因
类型
形态
峰林、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
考点链接
1、概念: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大多为石灰岩) 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
作用
化学过程
溶蚀
CaCO3+ CO2+ H2O===Ca(HCO3)2
淀积
自然力量的创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流水和岩石长期作用的杰作。
热点解读
喀斯特地貌是常见的地貌类型, 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 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 的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对交通、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业等产生的影 响;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观。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以综合题目考查形式为主。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
堪称亚洲第一洞、 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1月时政热点专题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说:它不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里面的钟乳石都保存很好,没有遭到破坏。
天坑并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流水和岩石长期作用的杰作。
喀斯特地貌是常见的地貌类型,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对交通、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业等产生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以综合题目考查形式为主。
1、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
(2)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4)水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5、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因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溶蚀洼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溶蚀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6、中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7、桂林“山水”成因分析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喀斯特作用条件圈层自然因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圈岩石条件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好,可溶性强水的溶蚀力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侵蚀作用强烈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8、喀斯特地貌对农业、交通、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耕地少;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地下暗河,缺乏地表水,水资源短缺。
对交通的影响:地表崎岖,多地下暗河、溶洞,桥隧比例高,交通线路的建设时工程量大,难度大,投资高。
贵广高铁桥隧比例高达83%,其中贵州段桥隧比例高达91%,贵州段高铁造价高达一公里一亿。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石灰岩广布,水的溶蚀强烈,基岩裸露,已造成石漠化;植物说量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基岩裸露,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退化,耕地面积减少;多地下暗河,缺乏地表水,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小气候环境恶化;导致贫困人口多,人与环境矛盾尖锐。
对旅游业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
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
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9、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交通建设,建设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4)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回答1~3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和淀积作用3.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6.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在喀斯特地区,泉、河、湖等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喀斯特水”沉淀析出的碳酸钙所形成的景观叫钙华景观。
读图回答7~8题。
7.形成云南白水台的钙华梯池景观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岩层断裂8.我国典型的钙华景观分布带大致位于()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B.青藏高原东缘地带附近C.非季风气候的区域内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交界处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9.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10.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下图为“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地貌为()A.峰林B.石柱C.落水洞D.溶蚀洼地12.图中石钟乳、石笋等地貌形成的过程是()A.由碳酸钙淀积而成B.由流水溶蚀而成C.由流水搬运而成D.由地面塌陷而成13.关于天坑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B.岩层要平,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C.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D.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这样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高度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mm左右。
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
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的不利影响。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中外科考队于2010年10月15日开始对它进行科考活动。
B乐业地区气温、降水量图(1)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由图A可知我国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较高的省区是云南和___________。
调查发现地下河为天坑“之母”,天坑主要是地下水对__________(岩石名称)的溶蚀作用造成的。
(4分)(2)请根据图B,你认为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并予以说明。
(2分)(3)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6、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
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
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
(1)说出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
2019年11月时政热点专题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说:它不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里面的钟乳石都保存很好,没有遭到破坏。
天坑并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流水和岩石长期作用的杰作。
喀斯特地貌是常见的地貌类型,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对交通、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业等产生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以综合题目考查形式为主。
3、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4、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