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践行“真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课标》践行“真善美”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脚步,广大数学教师投身改革的激情也越来越高涨,改革的道路也越来越宽广,但是,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曲折与坎坷,更需要我们认真解读赋予了新时代意义的《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总体方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锐意践行数学的“真善美”。

【关键词】解读;课标;践行;真善美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显而易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受益、人人成长的教育。

1.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对学生来说,适宜的数学教育,应该是符合数学课程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应考来左右数学,在课程实践中往往形成一些非良性的数学教学现象,给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每一个人具有数学启蒙和初步熏陶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而是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条件。对

学生适宜的数学教育,还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作好准备。另外,对事物不确定性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人们更好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加强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

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全面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来说就是要促使其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数学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训练思维、增长智力的学科。通过精讲多练、变式训练来传授“双基”,掌握解题技能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获得较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考能力;另一方面也造成数学教育目标上的一些失衡。如,缺乏对数学本质及思想真正有意义的感悟,缺乏对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体验与积累,缺乏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我们希望今天的数学是一个对学生发展全面体现其育人价值的教育,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关注思想的感悟及经验的积累,不仅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全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3.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根本是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数学教育的公平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数学教育界所致力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达到这样几方面的要求:第

一,希望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数学教育。第二,在数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与帮助,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第三,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结果应给予科学、公正的评价。第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对均衡学习结果。当然,这里并不是指每个人都能达到绝对一致的水平,而是指经过数学学习每个人都能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其潜能得到激发,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4.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要遵从儿童心理发展应有的阶段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尤其要处理好学生的可接受性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与学段的衔接及整体贯通的关系,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渐成”的关系。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是生动的、蕴涵丰富发展动因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教育还应该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自我生长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外,更应该重视在课堂构建一个有利于“创生”的具有自我生长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即既要关注“人人”,也要关注“不同的人”,既要促使全体学生基本质量标准的达成,也要为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空间。

1.“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与尊重

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要为这种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而它又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就应该处理好课程中数学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摈弃形形色色的“独白”式的教育而提倡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育,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创造更为民主的课堂环境。

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数学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活生生的生命,它必然要面对个性与差异,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尊重自主发展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要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这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从呵护、引领到放手、开放,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