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辨证系统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脏腑辨证系统归纳
中医脏腑辨证系统归纳
肝病辨证
(一)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肝病症状:
a.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头目);
b.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血不养筋,虚风内动);
c.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冲任不充);
(2)血虚证: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二)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1)肝病症状:
a.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阴虚不能滋养头目);
b.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阴虚肝络筋脉失养);
(2)阴虚证: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鉴别: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于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三)肝郁气滞证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a.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乳房胀痛、喜太息(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b.情志抑郁或易怒(肝失疏泄);
c.或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瘰疬、乳癖、胁下积块(气郁生痰);
d.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气病及血,冲任不调);
e.脉弦。
(四)肝火炽盛证
(1)肝病症状:
a.头晕胀痛,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口苦咽干胁肋灼痛;
b.急躁易怒,不寐或恶梦纷纭。
(火邪沿肝经冲逆,出现胁、头、目、耳及神魂被扰的症状)
(2)里实热证:面红目赤,尿黄便结;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五)肝阳上亢证(本虚标实)
a.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肝阳上亢);
b.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肾阴亏虚);
c.头重脚轻,脉弦有力或弦细数(阳亢于上,阴亏于下)。
鉴别:肝火炽盛证属火热过盛的实证,多见火热之邪侵扰或气郁化火所致,以发热、口渴、便干、尿黄、舌红、脉数等热证为主要表现。肝阳上亢证为用阳太过,阳亢耗阴,上盛下虚的虚实夹杂证,以眩晕、面赤、烦躁、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
(六)肝风内动证
1.肝阳化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耳鸣,项强,头摇,肢体震颤,手足麻木,语言謇涩,面赤,舌红,或有苔腻,脉弦细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2.热极生风证
临床表现:高热口渴,烦躁谵语或神昏,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证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燥咽干,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证
临床表现: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手足拘急,肌肉动,皮肤瘙痒,爪甲不荣,面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细或弱。
鉴别:肝阳化风证为阳亢阴虚,上盛下虚,表现为眩晕欲仆、头胀痛、头抑、肢麻震颤、步履不稳等。热极生风证,为火热炽盛所致,病势急而重,表现为高热神昏、抽搐。阴虚动风证多见于热病后期,阴虚亏损,表现为眩晕、手足震颤、蠕动及虚热证候。血虚生风证多见于慢性久病,血虚失养,表现为眩晕、肢麻、震颤、拘急、面白、舌淡等。
(七)寒滞肝脉证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肝经经脉循行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1)肝病症状: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或见巅顶冷痛,脉弦。
(肝经绕阴器,抵少腹,上巅顶)
(2)里实寒证:形寒肢冷,遇寒加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脾病辨证
(一)脾气虚证
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脾胃病症状:
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胀甚(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减弱);
呕恶嗳气(胃失和降);
大便溏薄或肢体浮肿(脾气亏虚,水湿不运)。
(2)气虚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脉弱。
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
(1)脾气虚证;
(2)清阳不升或内脏下垂:头晕目眩,脘腹坠胀,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
(三)脾阳虚证
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脾虚寒证。
(1)脾胃病症状:
纳呆腹胀,泛吐清水,便溏(脾胃阳虚、运化腐熟失职);
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阳虚生寒,寒凝气机);
或见肢肿、带下清稀色白量多(水湿下注);
(2)阳虚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四)脾不统血证
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气)不摄血证。
(1)出血表现:便血、尿血,或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
(2)脾气虚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鉴别: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
相同点:四证均有脾气虚的发病基础;
不同点:病机不同,故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脾气虚证以纳呆、腹胀、便溏兼气虚见症为特点;
脾虚气陷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内脏下垂为特点;
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虚寒见症为特点;脾不统血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出血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