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晶教授: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晶教授: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综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和粪失禁(FI),是妇女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妊娠与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及其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如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诊治进展等综述。
【关键词】
产后保健;骨盆底;电刺激;反馈;尿失禁
既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的研究集中在老年妇女。近年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使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显得极为重要和实际。产后盆底重建指应用物理法。通过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增加逼尿肌的稳定性、恢复盆底功能,从而治疗产后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应尽早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并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对产后盆底重建的各种方法、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妊娠对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一、妊娠期腹腔内压改变
正常女性腹腔压力与内脏器官的关系可用“液体静力学”定律反映。即压力平均分布在各内脏器官上,压力指向腹腔的侧方周围,于吸气时在膈肌下形成负压区。由此,腹腔内多数脏器均可被吸附悬吊于膈肌下,平时盆底承受的压力并不大。妊娠期间,随着妊娠子宫体积和质量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逐渐变垂直。到妊娠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一个垂直器官,越来越大的压力直接施加于盆底支持组织。同时,妊娠期胎盘激素的作用使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韧带松弛,同时阴道膜的膨胀性增加,这些改变使产道在分娩过程中易于进一步扩张。但宫颈环受到的合力增大,作用于生殖裂孔,使盆腔器官下移。可见妊娠本身对盆底支持结构有重要影响。
二、妊娠期膀胱尿道生理变化
尿生殖器官区域中的结缔组织对激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妊娠期受激素的影响尿道平滑肌张力改变,表现为妊娠早期膀胱容量增加,晚期胎头入盆时,膀胱容量又减少。总之,妊娠期的特殊性使膀胱和尿道发生下列变化。
1.妊娠期尿动力学变化为观察妊娠期尿动力学的变化。Iosif等[1]曾用压力测定仪分析14例妊娠12-16周、38周和产后5-7d的孕产妇尿道压力曲线(urethral presssure profile, UPP)变化。结果显示,妊娠使最大尿道压力随妊娠时间增加逐渐增加。从70cm H2O(1cm H2O=0.098kPa)升高到93cmH2O,产后1周可恢复到妊娠早期水平;尿道关闭压增加12cm H2O,同时,膀胱的压力增加1倍多,于产后恢复。
2.尿道长度变化尿道长度对维持排尿功能至关重要。有学者曾用双腔管测定整个妊娠期尿道绝对长度和功能长度。结果尿道绝对长度由妊娠早期的36mm增加到妊娠38周的43mm。产后1周降至
32mm,且尿道功能长度也略有增加。
3.膀胱颈移动度增加研究表明,妊娠期真性UI存在膀胱颈移动度增加,且该病理变化先于分娩存在.King等[2]用超声测定116例初产妇腹部加压动作(valsalva)下[压力为30mmHg(1mmHg=0.133kPa)]膀胱颈移动程度及旋转角度。回归分析显示,分娩使膀胱颈移动度增加。产前有膀胱颈移动者,产后发生UI明显增加,并且产钳助产分娩是膀胱颈旋转角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产程的长短无明显关系。
分娩对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一、分娩对尿道支持结构的损伤
阴道分娩可能造成尿道支持结构受损。在分娩过程中,当腹压突然增加时,膀胱颈过度下降,导致压力传导障碍。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机制之一。Hoyte等[3]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及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发现,SUI患者的盆底肌肉明显薄弱。DeLancey等[4]选取80例产后新发SUI初产妇在产后9-12个月中进行尿道关闭压测定、膀胱颈活动度超声测量等检查。并选择80例无UI未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2组间的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关闭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这些变化反映了分娩对阴道前壁及尿道支持结构的损伤。
二、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损伤
1.盆底肌肉组织损伤盆底肌肉根据其特点可分两类:I类肌纤维主要存在于深层肛提肌中,作用是紧张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纤维主要存在于会阴浅层肌肉中,阶段性收缩,快速敏捷,但容易疲劳。PFD患者盆底Ⅱ类肌纤维快(纤维)减少,且肌肉明显退行性改变及纤维化,不利于在腹压增高时产生有力的收缩。分娩时会阴裂伤,会阴侧切对两类肌纤维及神经具有一定程度损伤,使会阴
张力下降。Dannecker等[5]用Pop-Q分度及MRI对阴道分娩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评价。也提示阴道分娩后盆底肌肉等支持结构的损伤,但通常在产后2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因此,80%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盆底肌肉神经损伤是隐性且可逆的。
2.盆底神经组织损伤通过肌电描记法、阴部神经传导测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盆底肌肉的研究发现,在阴道分娩后,盆底肌肉组织出现神经支配去极化象。Allen等[6]曾在1990年对96例妊娠36周妇女分别于分娩前后,运用反映阴部有髓鞘神经的完整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阴部神经传导时间延长。由此提示,分娩存在神经损伤,从而降低了盆底收缩的能力,在产后1周最为显著。Snooks等[7]通过5年随访调查,分析14例非产钳分娩的经产妇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图,测定产后48h和5年盆底两侧阴部神经功能,与对照组初产妇比较,经产妇末梢运动潜伏期增加。South等[8]对57例初次妊娠分娩妇女通过肌电图描记法的研究显示,30%在产后6周存在肛提肌去神经化,其中35%于产后6个月自然恢复。Wallner等[9]则认为去神经损伤是产后UI等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之一。
3.盆底胶原结构组织变化结缔组织是盆底支持重要组织,盆底组织中的纤维胶原主要有3种(I,Ⅲ和V型)是组织强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有研究证明,妊娠后盆底胶原组织连接减弱,胶原总量减少.I型与Ⅲ型胶原比率降低,盆底组织固有的胶原缺陷和妊娠对胶原长度和硬度的影响,使尿道周围组织支持力减弱,并危害控尿机制。Lin等[10]研究证实,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胶原的直接损伤及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将使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变性、断裂,使尿道周围组织对尿道支撑作用减弱。并使尿道闭合压下降,增加SUI的发病风险。因此,阴道分娩的直接外伤或神经损伤可进一步加重尿道和盆底功能异常,盆底胶原组织的类别变化和不同,可能是妊娠分娩引起UI的原因之一,妊娠及产后胶原组织的缺乏比神经肌的损伤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