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术中快速识别技术的进展
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大体标本识别可靠性分析
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大体标本识别的可靠性分析【摘要】目的:评价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的可靠性。
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术中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50例,术中在大体标本中辨认游离甲状旁腺,经冰冻切片检查证实后行自体移植。
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可疑甲状旁腺61枚,经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60枚,准确率98.4%。
结论:术中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并用于自体移植简单可靠。
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可代替冰冻切片检查。
【关键词】甲状旁腺;甲状旁腺自体移植【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47-02正文:背景和目的自1926年lahey[1]首次将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这一术式已经在颈部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除、次全切除及二次扩大切除等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4]。
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有多种方法,多数学者认为,对已游离或考虑血供受损的甲状旁腺,应常规切取部分腺体行冰冻切片检查,确认为甲状旁腺后,将剩余部分移植于胸锁乳突肌内[5-8]。
该方法延长了手术时间,浪费了部分甲状旁腺组织,影响了移植效果。
本研究旨在评价肉眼下判断游离甲状旁腺的可靠性,以期缩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手术时间,提高自体移植疗效。
1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5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2例,年龄14至71岁,平均44岁。
甲状腺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一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及甲状腺全切除术。
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施行,术中在已取下的甲状腺标本中,仔细辨别可疑的甲状旁腺,将其分离取出,剔除表面脂肪,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表面毛细血管网,并将其置入0.9%冰盐水中,观察其密度,于腺体边缘切除2-3mm腺体行快速冰冻切片,确认为甲状旁腺组织的,剩余部分切成直径约1mm的组织块,移植于胸锁乳突肌或肱桡肌内。
甲状旁腺术中辨认的研究
甲状旁腺术中辨认的研究在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中准确辨认甲状旁腺是保护甲状旁腺、避免误切的关键。
目前术中定位甲状旁腺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利用亚甲蓝、抗甲状旁腺抗体BB5-G1耦合Cibacron Blue、5-ALA、99Tcm-MIBI联合γ探头特异性地标记甲状旁腺,另一种思路是用纳米碳等淋巴示踪剂标记出甲状腺的引流淋巴结,从而负染色地标记出甲状旁腺。
本文对这些方法分类叙述。
标签: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保护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中误切、损伤甲状旁腺血供是导致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术中对甲状旁腺的准确辨认是保护甲状旁腺的关键。
由于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的多变以及形态上与脂肪、淋巴等的高相似性,术中直视下准确区分甲状旁腺难度较高。
临床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于术中鉴别甲状旁腺。
目前术中定位甲状旁腺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现分别叙述如下。
1甲状旁腺的直接标记1.1亚甲蓝标记1971年Dudley[1]等首次采用静脉注射亚甲蓝标记甲状旁腺,之后该法便被尝试应用于甲状旁腺手术中帮助确定异常甲状旁腺。
2009年郭卫东[2]等对收治的36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由甲状腺下动脉注射亚甲蓝染色正常甲状旁腺的方法定位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被染成深蓝色结节,周围淋巴组织和双侧甲状腺下极被染成淡蓝色。
染色成功率为80.56%。
患者术后均无甲状腺功能减退。
1.2 BB5-G1结合Cibacron Blue标记BB5-G1是一种鼠源性对人类甲状旁腺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Cibacron Blue是一种常用于酶和多聚体层析法纯化的蓝染料。
1996 Raymund [3]等将二者耦合后注射入移植有人甲状旁腺组织的小鼠体内并于24 h用肉眼观察到深染人甲状旁腺组织。
1998年,Raymund [4]等证明了静脉注射BB5-G1结合Cibacron Blue染色标记人甲状旁腺效果优于单纯使用Cibacron Blue或放射性标记的BB5-G1。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的体会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的体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腔镜手术已经成为甲状腺手术的主要方式之一。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周期。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手术中准确识别甲状旁腺是至关重要的。
甲状旁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小而重要的器官,它位于甲状腺的后方,主要功能是调节血钙水平。
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好甲状旁腺意味着避免术后患者出现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对术后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甲状旁腺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手术医生的丰富经验和对解剖学结构的深刻理解。
在手术前,仔细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等,了解甲状旁腺的位置和解剖结构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甲状腺周围的组织结构、血管和神经分布等特点来准确地识别甲状旁腺的位置,避免误伤或切除。
保护甲状旁腺需要细致而谨慎的操作。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借助腔镜等器械来精确地操作,避免误伤甲状旁腺组织。
对甲状旁腺进行轻柔而有力的推移,让它远离手术区域,是保护甲状旁腺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手术区域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净化,减少组织粘连和出血也能帮助保护甲状旁腺。
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的工作。
在手术中,手术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麻醉医生,控制患者的生理状态,减少手术中的风险。
手术室护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为手术医生提供必要的器械和药品,并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只有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除了手术团队的配合,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高清的腔镜系统、微创手术器械等,都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保护好甲状旁腺。
在实际的手术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对于手术的重要性。
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对自己经验和技能的挑战,也是对医疗技术的检验。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我能够更加熟练地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认及保护方法的探讨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早期筛查的普及,甲状腺疾病的发 病率逐渐升高。治疗甲状腺肿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甲状 旁腺体积小,位置及个数变异大,且颜色、形态与周围淋巴结或脂 肪近似,因此,甲状腺切除手术中,意外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使其 功能减退并不少见。有关文献报道,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甲 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约为 20%-30%,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发生率约为 1%~7%[3],巨大甲状腺肿物,双侧甲状腺癌伴淋巴结 转移和再次手术,进一步增加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 [4],暂时 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会造成一过性低钙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较短暂;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会造成永久性低钙症状, 出现手足麻木和四肢抽搐,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喉肌和膈肌痉挛,引 起窒息死亡,需终身服用钙剂和维生素 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5]。在神经检测仪的临床应用后,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术后甲 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为困扰甲状腺外科医师的最主要难题 [6]。因此 在术中对甲状旁腺准确识别并积极保护,这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对此作一综述。
根据我国 2015 专家共识 [8],将甲状旁腺分为 A、B 两型,共六 个亚型,A 为紧密型,既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关系较为紧密,A1 型, 甲状旁腺与甲状腺表面平面相贴,A2 型,甲状旁腺部分或完全与 甲状腺表面相贴,A3 型,甲状旁腺完全位于甲状腺内。B 型为非 紧密型,既甲状旁腺与甲状腺之间有自然间隙,分为 B1,甲状腺周 围型;B2,胸腺内型;B3,由胸腺或纵膈内血管供血者。据王彬 [8] 等人研究研究显示,A3 不能原位保留,A1 型较 A2 型更易原位保 留,上位 B1 型较 A1 型更易原位保留,其余 B 型较 A 型更易保留。 所以在手术中应尽力保证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而将不能完全位于 甲状腺组织内的 A3 型甲状旁腺,手术中应仔细切开甲状腺腺体, 寻找可能的 A3 型旁腺,并将其行自体移植。对于无肿瘤侵犯的 胸腺,应避免切除,以免损伤或误切 B2、B3 型的旁腺。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2例单侧及102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术后血钙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结果 142例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无1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102例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暂时性低血钙3例(2.9%),出现暂时性低血钙症状(四肢及口唇麻木)1例(0,9%),永久性低血钙为0。
结论通过甲状腺手术精细化操作及细心识别并保护,可避免手术后甲状腺功能暂时及永久性的减退。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17-01一般资料甲状旁腺的识别:1、位置识别:上甲状旁腺:位置较固定,常位于甲状腺叶的后外侧中上1/3处,喉返神经入喉上方0.5—1.0cm处,最多见,有306例(88。
43%),余40例位于甲状腺叶的后外侧平环状软骨水平。
Zuckerkandl结节:是甲状腺侧叶突出的一部分,是解剖旁腺和喉返神经的重要标志,在环状软骨水平,甲状腺侧后缘组织增生,形成结节,在将该结节向中线牵拉时,即可显露后内侧的上甲状旁腺,244例手术中明确该结节的有86例(35.2%),均准确的找到上甲状旁腺。
下甲状旁腺位置变异大,分为甲状腺下动脉上方甲状腺后外侧32例(9.25%)、甲状腺下动脉下方后外侧176例(50.87%)及甲状腺下极下方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囊中137例(39.60%),其中一例术中未找到,术后病理报告在胸腺内发现甲状旁腺组织。
2、颜色及形态识别:上甲状旁腺因位置较固定而易于鉴别及保留,下旁腺的鉴别较为困难,常与脂肪球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甲状腺下极向外突起的小结节想混淆。
典型的旁腺形态呈扁平状及卵圆状居多,颜色呈深黄色或杏黄色,颜色上与周围脂肪球不易鉴别,但甲状旁腺内可见细微网状血管网,切开后有密集的出血点并可见网状结构(本人戴3.5倍手术放大镜更为清晰),为甲状旁腺特有结构,脂肪球切开后剖面仍为黄色均匀脂肪,淋巴结切开不出血,可供鉴别,而对于血供受影响的组织,变色的为旁腺,不变色的为脂肪及淋巴结。
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识别和保护的研究
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识别和保护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并且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标准手术。
然而,在甲状腺全切术中,常常需要切除甲状旁腺,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钙血症,甚至是死亡。
因此,在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甲状旁腺识别和保护的研究,并且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甲状旁腺是一组位于甲状腺的背面、深层的腺体,每个人一般有4个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主要功能是维持钙离子的平衡,如果甲状旁腺受到损伤或切除,会导致低钙血症。
因此,在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甲状旁腺的识别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包括紫色素染色、切除甲状腺组织的同步检测和四维超声。
其中,四维超声被认为是最为准确和可靠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显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血液供应情况来识别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的保护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保留部分甲状旁腺、保护甲状旁腺血供和保护甲状旁腺神经。
其中,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表明,使用红外光晕技术进行甲状旁腺血供保护,可以显著降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5个例子,验证了甲状旁腺识别和保护对于甲状腺全切术的重要性。
例子1:Eugene T. Kim等人于2016年发表的文章中,对57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
其中,31例患者在手术中保留了至少一侧甲状旁腺,26例患者切除了全部甲状旁腺。
结果显示,31例保留甲状旁腺的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了低钙血症,而26例切除甲状旁腺的患者中有13例发生了低钙血症。
例子2:Jian Zhang等人于2018年发表的文章中,对22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
其中,136例患者在手术中采用了超声引导下的切除甲状旁腺保护技术,85例患者采用了常规手术方法。
结果发现,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切除甲状旁腺保护技术的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方法的患者。
例子3:Yanhua Chen等人于2019年发表的文章中,对109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进行了随访。
一种新的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方法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附6例报告)
第58卷第11期Vol.58No.11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2020年11月Nov.2020收稿日期:2020-08-14;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911:39:30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cnki.net /kcms /detail /37.1390.R.20200907.1732.002.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119205);解放军第九六O 医院院长基金(2016ZD02、2017MS04、2018ZX01)通信作者:贺青卿。
E-mail :heqingqing@yeah.net 文章编号:1671-7554(2020)11-0098-05DOI :10.6040/j.issn.1671-7554.0.2020.1168一种新的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方法: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附6例报告)庄大勇,贺青卿,周鹏,岳涛,李小磊,徐婧(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山东济南250031)摘要: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通过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
方法选取2020年6月在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6例,术前甲状旁腺素及血清钙、磷检测均在正常范围。
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1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其中2例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例同时行中央区+单侧颈侧区清扫术。
应用荧光手术导航系统在术中分别于显露甲状腺后、甲状旁腺显露后以及甲状腺切除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完成后等时间点进行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
结果6例患者的22枚甲状旁腺在显露前均未检测到自体荧光,经外科医师解剖显露后均可探测到明显的自体荧光,自体荧光显像率100%,甲状腺、淋巴结和脂肪组织都没有显示出实质性的自发荧光。
术中快速测定甲状旁腺素的临床意义
5 d c e s fP O e r a e o TH n 1 c s ,n r lo i a e o ma fPTH a l g i c s ,l we o ma fPTH r p i f l n n l a e o rn r lo i d o n 1 a e( e t r y e p r t y o d s )o c r e . I c s t e t r y e p r t y o d s ,P H c s t r i y h p r a a h r i im a c u r d n 1 a e wih t ri y h p r a a h r i im a T
关键 词 :甲状 旁 腺 功 能 亢 进 ;术 中 快 速 测 定 甲状 旁 腺 素 ;甲状 旁 腺 术 中图分类号 : 63 R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8 9 (0 7 0 — 0 4 — 0 0 9 14 20 )4 0 7 4
Ap l aino nr o eaieQuc a ah r i r n s yi pi t fI ta p r t ik P r ty odHo mo eAsa c o v n
刘 新 杰 , 文 斌 ,周 冬 仙 , 建 波 , 沛 成 周 邙 麦
( 深圳 市人 民 医院 , 暨南 大学第 二 临床 医学 院 甲状腺 外科 , 东 深 圳 5 8 2 ) 广 1 0 0
摘 要 :目的 : 绍 术 中快 速 测 定 甲状 旁 腺 素 ( T 在 甲状 旁 腺 功 能 亢 进 ( T) 的 应 用 方 法 、 愈 标 准 、 床 特 介 P H) HP 中 治 临
状旁腺功能亢进( ⅢHP 降至正常下线 ( T) 在切除 2个旁腺后 P TH变化 不大 , 除第 3个后 P H 降至 正常下线 ) 切 T 。
甲状旁腺术中不染色快速组织学鉴定的应用价值
l gc li e t c t n a o tp r t r i t o t HE san n n t y od s r e s a r l b e meh d wh c o i a n i a i b u a ah od wi u t i i g i h ri u g r i ei l t o ih d i f o h y a
H ri Mei l nvr t, ab 5 0 1 C ia ab dc i sy H ri 10 0 , hn ) n a U ei n Abtat Obet e T td evleo s hs lg a i nict nao t aa yo i o t s c : jci os yt a f at i o i ld t a o b u p rt ri wt u HE r v u h u f to c e f i i h d h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 文献标识码 ] A
Va ue o a th so o i a d n i c to bo tpa a h r i l f f s it l g c li e tf a i n a u r t y o d i wiho tH E t i ng i t yr i ur e y t u sa ni n h o d s g r
ME G Qn —u,WA G Z—eg WU We—u , t l N igh i N i n , i a e a h h
( eat et fG nrl ugr ,T eFr l i l o ee D p r n eea S re m o y h i t i c lg , sCn a C l
孟庆辉 h , 王子 恒 吴伟 华 王 占兴 杨 程鹏 李 泮泉 , , , ,
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
·综述·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吴超杰 乔高昂 笪东祝 刘俊【摘要】 甲状腺术中存在较高的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可能,如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甲状腺手术的难点之一,而实时识别是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基础。
近年来,甲状旁腺识别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检测甲状旁腺的自发荧光、近红外光检测增强荧光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光学切片技术方面。
甲状旁腺自发荧光能协助识别甲状旁腺,增强荧光能协助发现甲状旁腺并判断甲状旁腺血供是否受损、指导是否自体移植,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能直接区分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
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减少损伤。
【关键词】 甲状旁腺;荧光光度测定法;近红外光成像;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search progress of parathyroid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thyroid surgery Wu Chaojie, Qiao Gaoang, Da Dongzhu, Liu Jun. Department of Breast-thyroid-vascular Surgery, 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Jun, Email: 153********@【Abstract 】 There is a high proportion of parathyroid injuries or miscuts in thyroid surgery. How topreserve the parathyroid glands and their blood supply in situ is one of the di ff iculties in thyroid surgery. Real-tim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rathyroid glands is the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s. Althoughthe commonly used carbon nanoparticles technology and the fine needle puncture parathyroid hormone assay are helpful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are still great defects. In recent years, 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 recogni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mainly focusing on near-infrared light detection of parathyroid autofluorescence, near-infrared light detection of indocyanine green enhanced fluorescence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 optical slicing technology. The study finds that autofluorescence of the parathyroid glands can help detect the parathyroid glands.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of indocyanine green can help detect the parathyroid gland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 blood supply of parathyroid glands is damag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arathyroid gland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Progress inparathyroid recognition technology will help protect the parathyroid glands during thyroid surgery and reduce parathyroid damage.【Key words 】 Parathyroid glands; Fluorophotometry; Near infrared imaging; Tomography, opticalcoherence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1.021作者单位:201620 上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乳腺甲状腺血管外科通信作者: 刘俊,Email :153********@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世界所有癌症的2.1%[1]。
术中甲状旁腺显影技术的研究进展
- 164 -Hypomethylation as a biomarker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J].Int J Mol Sci,2020,21(19):7395.[26] LU Z,LI X,XU Y,et al.microRNA-17 functions as anoncogene by downregulating Smad3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ell Death Dis,2019,10(10):723.[27] ZHOU H H,CHEN L,LIANG H F,et al.Smad3 sensitizeshepatocelluar carcinoma cells to cisplatin by repressing phosphorylation of AKT[J].Int J Mol Sci,2016,17(4):610.[28]周洪浩.SMAD3通过抑制AKT 磷酸化增加肝癌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29] WU J.Pancreatic cancer-derived exosomes promote the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the miR-3960/TFAP2A axis[J].J Oncol,2022:3590326.[30] XIE Y,SHI X,SHENG K,et al.PI3K/Akt signalingtransduction pathway, erythropoiesis and glycolysis in hypoxia (review)[J].Mol Med Rep,2019,19(2):783-791.[31] YAMAZAKI K,MASUGI Y,EFFENDI K,et al.UpregulatedSMAD3 promot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Lab Invest,2014,94(6):683-691.[32] QIAN Z,ZHANG Q,HU Y,et al.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by which SMAD3 induces PAX6 transcrip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Respir Res,2018,19(1):262.[33]田媛,吴鹏,罗爱月,等.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组织中Smad2/3和HPV16 E7的表达及意义[J].癌症,2007,26(9):967-971.[34] JIA Y,GAO Y,DOU J.Effects of miR-129-3p on biologicalfunctions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through targeted regulation of Smad3[J].Oncol Lett,2020,19(2):1195-1202.[35] XIA Q,LI C,BIAN P,et al.Targeting SMAD3 for inhibiting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J].Tumour Biol,2014,35(9):8537-8541.[36] ZHOU Q,HAN L R,ZHOU Y X,et al.MiR-195 suppressescervical cance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through targeting Smad3[J].Int J Gynecol Cancer,2016,26(5):817-824.[37] CHEN X,XIONG D,YANG H,et al.Long noncoding RNAOPA-interacting protein 5 antisense transcript 1 upregulated SMAD3 expression to contribute to metastasis of cervical cancer by sponging miR-143-3p[J].Cell Physiol,2019,234(4):5264-5275.(收稿日期:2023-03-24) (本文编辑:陈韵)①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通信作者:杨昆宪术中甲状旁腺显影技术的研究进展向阳森① 杨昆宪② 【摘要】 随着健康体检与癌症筛查的普及,甲状腺肿瘤的早期检出率逐渐增加。
甲状腺科工作总结推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
甲状腺科工作总结推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甲状腺科工作总结推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甲状腺科努力推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更加准确、快速和有效。
本文将总结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技术创新甲状腺疾病的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为了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我们推动了一系列诊断技术的创新。
首先,我们引入了甲状腺超声技术的应用,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甲状腺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甲状腺病变。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甲状腺功能检测和抗甲状腺抗体测定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病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方案。
二、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技术创新除了诊断技术的创新,我们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首先,对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我们广泛应用了微创手术技术,如经皮甲状腺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有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我们也积极探索了新的治疗方法,如放射性碘治疗、靶向治疗等,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甲状腺科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在推动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效的病例管理和医疗资源优化成为我们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患者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有限,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于健康的关注度的提高,甲状腺科的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甲状腺科通过不断努力,推动了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创新。
术中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识别甲状旁腺的探讨
NIFI 组 30
100 94 3 1 0
χ2 值 -
0.077 21.31
4.81 6.41 1.12
P值 -
0.781 0.001 0.028 0.011 0.313
本测量 3 次,以减少测量误差,然后扫描甲状腺床以确认剩余甲 的组织有关,Kose E[18] 等在对 173 名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的
相区别。此外有可能出现试剂漏出污染术区、皮肤染色,且若 Saudi Med,2019,39(5):345-349.
注射剂量较大,会黑染手术区域,影响手术操作 [11]。④术中组
[2] Medas F,Canu GL,Cappellacci F,et al. Prophylactic Central
织 PTH 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冰冻切片检查,术中组织 P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Improves Disease-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但该方法仍存在损伤旁腺、费用高、等待时间长等不足之处 。 [10] 无创,精确识别甲状旁腺,可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
③术中使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纳米碳负显影技术是临床常用 生率。
的一种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方法,纳米碳颗粒具有较高的淋巴 参考文献
系统趋向性,能较清楚地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但不能直接显示
的甲状旁腺组织再次植入胸锁乳突肌内。
现其左侧有 3 个甲状旁腺,右侧只有 1 个甲状旁腺。
传统组:外科医生按照需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 3 讨论
癌根治术的标准程序进行手术,术中全程以外科医师的主观经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NIFI)用于甲状旁腺的自发荧光检
验识别甲状旁腺。
测。本研究中的 NIFI 是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动物实验室的
术中甲状旁腺激素快速检测(新技术准入上报)
可行性
人员: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其 中副教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技术配备:相关操作人员均经过技术培训,熟悉使用 方法。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 见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给病人生活造成极大 的影响,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我院开展的甲状旁腺术 中检测技术,填补了我院空白,提升我院甲状腺外科 的技术水平。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
甲状旁腺正显影
甲状旁腺正显影是指使用负显影
术中或术前1-3天在甲状腺实质内注射纳米碳, 可较好地标记出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旁 腺黑染。
技术先进性
术中确定甲状旁腺依赖冰冻病理
影响手术安排 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
技术先进性
2015年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CTA)
肉眼识别: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
正常甲状旁腺呈扁平卵圆形,黄褐色,(颜色、包膜、质地、色泽、厚度、血供……) 手术视野血染时难于辨认;甲状腺癌浸润及气管旁淋巴结者, 也难以分辨甲状旁腺。
沉浮实验
其原理是:把切下的组织放入生理盐水中,脂肪会上浮,下沉者为甲状旁腺.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用沉浮实 验不太可靠,无法区别淋巴结
既往术中识别甲状旁腺方法缺点
辨别错误导致误切甲状旁腺 需要切取部分甲状旁腺组织送术
中冰冻病理,减少了用于自体移 植的组织量 手术时间仅限于病理科上班时间
技术先进性
新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方法
2018年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临床指南(CTA)
技术先进性
甲状旁腺移植
阴性
定性测试
阳性
定量测试
开展情况
目前开展30余例(最近5例:。。。。。。。。),均 为手前预判可能出现甲状旁腺损伤的高风险患者如甲 状腺癌、双侧多发甲状腺肿物、巨大甲状腺肿物等, 术中使用该技术明确了甲状旁腺,多数患者进行了甲 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 好。
术中PTH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甲状旁腺鉴别与保护分析
术中PTH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甲状旁腺鉴别与保护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术中PTH快速检测方法用于甲状旁腺鉴别与保护。
方法: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数量为50例来本院治疗的甲状旁腺患者,平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米碳负显影检测法,观察组采用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比患者在术前与在手术后的血钙与血磷以及PTH值等。
结果:两组良性患者的术前情况基本相同,术前、术后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即(P>0.05),两组恶性患者的术后血磷与PTH值对比差异明显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治疗甲状旁腺疾病时,在手术应用免疫层析检测方法能够实时PTH检测,避免误切或误伤甲状旁腺,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低钙血症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免疫层析;甲状旁腺手术甲状旁腺的体积小,位置又相对隐秘,并且变异又多,使得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临床治疗甲状旁腺疾病时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与保护则直接影响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1-2]。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免疫层析法的术中快速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ioid hormone,PTH)检测,对甲状旁腺组织的受损情况给予鉴别,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数量为50例来本院治疗的甲状旁腺患者,平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良性患者15例,恶性患者10例,女性12例,男性13例,患者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43.2±2.6)岁;相应的观察组良性患者16例,恶性患者9例,女性11例,男性14例,患者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年龄(41.15±2.6)岁。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进行比对,差异不显著即(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检测方法对照组检测方法:对患者采用纳米碳示踪剂负显影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旁腺术中快速识别技术的进展Junyi Wang; Ming Gao【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9(046)009【总页数】5页(P480-484)【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 甲状腺切除手术【作者】Junyi Wang; Ming Gao【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Thyroid and Neck Tumor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300060 China【正文语种】中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重要并发症。
有报道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20%~60%,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达1%~7%[1-2],因此术中对甲状旁腺的有效保留显得尤为重要。
术中准确识别甲状旁腺是有效保留甲状旁腺的前提,通常医生可以通过术中冰冻活检判别甲状旁腺,但该方法存在旁腺损伤、费用增高、需要相关技术设备支持、等待时间长等不足之处。
一些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常会根据解剖位置和外观,术中通过肉眼对甲状旁腺进行辨别。
但是仅通过经验,将甲状旁腺与其周围的脂肪颗粒、肿大淋巴结、甲状腺腺外结节以及胸腺等组织区准确区分仍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术中快速原位识别甲状旁腺方面进行了诸多新尝试,笔者将这些技术分为两类,即定位技术和定性技术。
定位技术指可以通过该技术在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位置进行提示,如亚甲蓝染色、核素定位、荧光标记等技术。
纳米炭负显影技术是通过对非旁腺组织的染色来提高甲状旁腺识别率,广义上讲也属于此类技术;定性技术是指对可疑的甲状旁腺组织进行确证,如冰冻活检、组织甲状旁腺激素快速检测等技术。
以下对上述技术逐一介绍分析。
1 亚甲蓝染色技术亚甲蓝又称美蓝(methylene blue,MB)是一种水溶性芳香杂环化合物,进入体内基本不经代谢,多数经尿排出,少量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将亚甲蓝注入患者体内,甲状腺腺体和淋巴结染为淡蓝色,而甲状旁腺由于血供更为丰富染为深蓝色,根据色差鉴别旁腺组织。
亚甲蓝甲状旁腺染色技术国外开展较早,主要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旁腺增生患者术中病变旁腺的定位,以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
此方法最初需要静脉注射大剂量亚甲蓝,而可能引起患者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以及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循环系统并发症[3]。
为了避免大剂量亚甲蓝所致的不良反应,一些学者也尝试改良这一技术。
有报道甲状腺手术中将少量亚甲蓝均匀喷雾于术野,甲状旁腺能更快地将其表面的亚甲蓝吸收,恢复原本的黄色,从识别甲状旁腺[4-5]。
此方法敏感性虽较好,但由于染剂分布不均匀导致特异性较差,而且术野严重污染,带来巨大操作困难。
有研究报道,术中经甲状腺下动脉注射亚甲蓝,可以减少亚甲蓝用量,且同样达到甲状旁腺染色效果。
但甲状腺下动脉穿刺点可能渗漏导致术区污染,如结扎下动脉则可能影响旁腺血供,导致旁腺功能不全[6]。
亚甲蓝染色法虽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但亚甲蓝也可使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染色,对于功能正常的甲状旁腺,染色后同甲状腺及淋巴结色差较小,辨识度较低,容易造成误判。
因此该技术更适用于功能亢进或增生的甲状旁腺切除术中定位。
2 放射性核素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标记技术与亚甲蓝类似,放射性核素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也可用于标记定位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
该技术基于甲状腺和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对MIBI的洗脱速率不同的原理。
术前1.5 h向患者静脉内注射99mTc-MIBI,术中使用γ探针探测术区放射性计数值。
通常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在体内和体外相对放射性计数值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脂肪、淋巴结等周围组织。
近来有报道在微创放射引导的甲状旁腺切除术中使用极低剂量(1 mCi)的99mTc-MIBI以减少辐射剂量。
提示该技术对位于上纵隔等处的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有较好的定位作用[7],但是在甲状腺手术功能正常的甲状旁腺的定位帮助较小,使用中还涉及射线防护,以及γ探针硬件设备要求等,不适于普遍推广应用。
3 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的甲状旁腺荧光显像技术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cid,5-ALA)是一种光动力治疗药物,其代产物为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Ⅸ,PpⅨ)具有光敏作用,在被405 nm波长的光照射后,会激发出红光荧光。
由于不同组织中将PpⅨ催化合成血红素相关的亚铁螯合酶活性不同,导致组织内聚集的PpⅨ含量不同,产生的荧光强度也不同。
在一些肿瘤组织中,亚铁螯合酶活性相对正常组织为低,从而导致PpⅨ在肿瘤组织中积聚,该特点成为肿瘤荧光诊断和光动力治疗的基础。
2006年Prosst等[8]首次报道在1例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中,使用5-ALA达到对病变甲状旁腺显影定位的目的。
此后Shingo等[9]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认为其无论对功能亢进还是功能正常的甲状旁腺均有较好的显影效果。
虽然5-ALA对甲状旁腺显像具有较高敏感性,但也存在不足:首先作为光敏剂其代谢产生的卟啉类物质存在光毒性,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其次用药后手术前需要患者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影响术中显像效果。
近期有报道,将载有5-ALA纳米隐形脂质体应用于术中甲状旁腺显像,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并检测到更强的荧光,从而有望减轻5-ALA使用不良反应,同时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10]。
4 近红外/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近年来,近红外/吲哚菁绿(NIR/ICG)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甲状旁腺的识别技术指出了新的尝试方向。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经济、非放射性荧光染剂,注射入体内后,借助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t,NIR)可对组织解剖结构、灌注情况及淋巴系统进行可视化显示。
近红外光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显示组织层下10 mm处的吲哚菁绿分布。
该技术最初应用在肝脏手术中,用以显示原发性肝肿瘤或肝转移癌。
Suh等[11]首次报道了该技术用于犬甲状旁腺术中显像,并且甲状旁腺荧光强度与ICG剂量呈正相关。
此后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术中大多数血供良好的甲状旁腺均有ICG摄取。
进而有学者提出,可以凭借荧光的强弱判断甲状旁腺的血液灌注情况,借此评估保留旁腺的功能,并决定是否需要自体移植甲状旁腺[12-13]。
Lang等[14]认为ICG荧光血管造影是判断甲状旁腺功能和预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风险的有效手段。
NIR/ICG荧光成像技术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需要相关成像器材辅助,但该技术可以引导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实时观测甲状旁腺的位置,同时ICG荧光成像技术可通过血管造影对术中保留的甲状旁腺进行功能评价,其前景值得期待。
5 甲状旁腺自荧光显像技术自荧光是由固有荧光体自身发出的自然荧光现象,区别于来自人工添加的荧光标记(如ICG等外源性染料)产生的荧光。
Paras等[15]研究表明甲状旁腺在近红外区域具有自荧光性质,当其被波长785 nm光照时,甲状旁腺可以产生波长为820 nm的近红外自荧光。
同时,甲状旁腺周围脂肪、肌肉和淋巴组织未见明显的自发荧光。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甲状旁腺与周围组织区分开来。
甲状旁腺自荧光现象的机理尚未明确。
一种假说认为自身荧光来源于钙敏感受体蛋白,该蛋白在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浓度最高,在甲状腺中浓度较低,在颈部其他组织中不存在,因此这种效应可以用于区分甲状旁腺和颈部其他组织[16]。
此外,正常甲状旁腺与功能亢进之旁腺的自发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17]。
Ladurner等[18]报道,将甲状旁腺及周围组织暴露于690~770 nm的近红外光下,甲状旁腺组织将显示近红外自荧光,通过这种方法,对25例患者的35枚甲状旁腺进行辨别,并最终准确识别了其中的27枚甲状旁腺。
该方法除了需要相关荧光设备,术中需反复关闭手术室灯光以获得近红外自荧光图像也是应用限制之一。
而且由于近红外线组织穿透深度仅几毫米,术中埋藏于组织深部的甲状旁腺就难以观察到自荧光。
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利用光源的低相干性来提取被测物内部不同深度处的返回信号而进行成像的方法。
目前在眼科、皮肤科及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相关生物组织的检测上已经获得应用[19-20]。
Ladurner等[21]报道采用体外OCT成像技术,对32例接受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20张OCT图像与相应的组织学进行比较,甲状旁腺组织与周围其他组织区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94%。
此后,相继有其他学者也报道了相似结果,OCT技术被认为有望能够在不固定、不染色或不切除组织的情况下提供术中甲状旁腺的“光学活检”[22-23]。
Sommerey等[24]再次报道利用 OCT 成像探头对27例接受开放性或微创性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患者227张术中原位图像进行分析。
但结果与体外研究不同,仅69%甲状旁腺被正确识别,术中探头成像效果不佳被认为是导致辨识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考虑到OCT探头仍需改进,识别效能尚需进一步验证,且需要相关设备支持,该技术短期内恐难以应用于临床。
7 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染技术纳米炭(nanocarbon,NC)是一种新型淋巴结示踪剂,其所含的炭颗粒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管,被巨噬细胞吞噬后,滞留聚集在淋巴结内,使淋巴结黑染显影。
因炭颗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内皮间隙,无法进入毛细血管,因此具有高度淋巴系统趋向性。
纳米炭最初应用于胃癌区域引流淋巴结示踪,后逐步扩展应用于口腔癌、结肠癌及乳腺癌手术中。
近年来国内学者屡有报道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纳米炭负染技术有助于保护甲状旁腺[25-28]。
该技术原理为利用纳米炭对甲状腺及其周围淋巴结的黑染标记作用,使黑染的甲状腺及其周围淋巴结与未被黑染的甲状旁腺及脂肪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提高甲状旁腺的识别率。
曾玉剑等[26]报道,将80例拟施甲状腺全切+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纳米炭组,术后统计常规组误切甲状旁腺11枚,纳米炭组无甲状旁腺误切;PTH暂时性减低发生常规组为18例,纳米炭组为3例;两组均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及PTH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