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比赛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第 39 页,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及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理念、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重难点、实验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及实验原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后一节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程。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明白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运用不同的转化方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设计理念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直接来计算,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难度大,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由理论推导改为实验探究。
让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引导他们感悟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创新点就是运用不同的转化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乐于数学的同时,体验到数学思想应用广泛,并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五、实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引导学生应用并掌握不同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4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4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规则几何体如何求体积;2.能够正确运用近似法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3.回顾和理解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规则几何体求体积的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控制近似误差。
四、教学内容1. 引入首先,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求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想一想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2. 学习过程1.我们知道,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公式V=lwℎ来计算。
那么对于不规则几何体,怎么计算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图,这是一个三棱柱,上下底分别为三角形和矩形,高为4。
根据公式V=Bℎ,可以将该三棱柱的体积视为上下两底的面积之和乘以高的一半,即$V=(42+6\\sqrt{3})\\div2\\times4=12\\sqrt{3}+21$。
这样我们就求出了该三棱柱的体积。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如图,这是一个弯曲的不规则物体,其体积怎么求呢?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很多个小的小长方体堆叠而成。
那么要如何计算每个小长方体的体积呢?我们可以以图中的红线为分界,将该不规则物体分成 6 个小的部分,每个小部分符合近似于长方体的形状。
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每个小部分的体积了。
假设上图中黄色的部分为A1,红色的部分为A2,高为ℎ,则其体积为V1=A1ℎ,V2=A2ℎ。
将所有的体积相加,即可得到该不规则物体的总体积。
3.上面提到的方法也称为近似法。
使用近似法时,需要注意控制误差。
误差过大会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在计算过程中不断调整,使误差小于一定值。
3.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规则几何体如何求体积,以及如何运用近似法求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
同时,还回顾了所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巩固所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通用2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通用2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篇1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结合这一点,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达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去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去拼,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模型、七巧板学具教学过程⊙情境引入,点明课题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一下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板书:图形与几何)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生合作,复习整理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将这些图形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本课时的主旨是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实验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是通过等积变形进行转化的,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
2、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能力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探究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了解到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减去原来没有放入物体时水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和一些水,你能求出一个梨的体积吗?”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量杯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PPT 课件学生准备橡皮泥形状不同的不规则物体教学过程⊙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师提问:(1)乌鸦为什么开始喝不到瓶中的水?(2)后来乌鸦为什么又喝到了瓶中的水呢?(同桌间互相讲一讲)⊙揭示课题(1)你能把乌鸦放进瓶中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吗?(2)它们的形状是规则的吗?(3)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举例。
(板书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设计意图:数学素材来源于生活,先将学生引进生活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数学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诱导,进行探索1、感知转化思想。
(1)教师出示不规则形状的橡皮泥,同学之间讨论有没有办法算出它的体积。
解决问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首先,我会准备一些不规则物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规则物体的形状;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规则物体的特征;最后,运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方便全班同学观察和交流。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规则物体?它们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其次,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不规则物体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办法求出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伴讨论;最后,在总结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合作交流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心得、互相启发,增强学习动机。这些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二是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微课教案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稿)大家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了。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对,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橡皮泥、梨、石块等。
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这些物体分别有什么特点?橡皮泥可以随意造型,所以,我们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发体或正方体形状,再量得它的长、宽、高,即可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出橡皮泥的体积。
那么,不能改变形状的梨怎么办呢?如何求得它的体积呢?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瓶里的水的呢。
原来,乌鸦将小石子儿放进水里,石子儿占据了水的空间,被挤走的水只能跑到上面了,水面上升,乌鸦就喝到了水。
我们可以看到,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子儿的体积。
看完动画,从中受到启发了吗?我们是否也可以将梨放进水里,让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来求得它的体积呢?先往量杯里装入200mL的水,水的体积就是200mL,再把梨放进水里,这时,水面上升到450mL,水和梨的体积就是450mL,用450减去200等于250mL,250mL的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250立方厘米。
这种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就叫排水法。
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那些数据呢?需要记录需要记录水的体积以及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总的体积。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盛水的容器可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不带刻度,这就需要我们来测量更多的数据,请看这例实际问题。
长方体水箱的底面是边长为8cm的正方形,装水的高度是6cm,把一块珊瑚石放入水中,珊瑚石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到7cm,上升的1cm高的水的体积等于8乘8乘1等于64立方厘米,珊瑚石的体积就等于64立方厘米。
如果先将物体完全放进水里,测得水面高度,再将物体取出,水面下降,再测得水面高度,下降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也是物体的体积.这种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注意一个关键,必须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才行。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
(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打印版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副高级职称说课稿1《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1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三节内容。
这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今后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本单元重难点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已经掌握了用转化法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
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实验演示理解用排水法求体积的算理。
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曹冲称象》,通过与本节课有密切联系的儿童故事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分散重难点起着积极的迁移作用,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质疑引入、合作探究1.我出示了几个不规则的物体,如(橡皮泥、苹果、西红柿等),提出问题:怎样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通过学生的思考发言,教师小结:橡皮泥可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量出相关数据再根据公式计算,而苹果、西红柿等则无法直接求体积,不像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规则,所以就给它们命名为不规则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探究如何求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顺势我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样安排导入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第10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体积的概念,会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但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思考。
2.讲解新知:介绍排水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原理。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排水转化的方法。
4.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点。
6.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排水转化的方法1.确定基准面2.测量水位差3.计算体积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运用排水转化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一、导入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们想象一下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物品,如一块石头、一块木头等,它们并不都是规则的形状。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体积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体积的概念及计算体积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计算体积的重要性,例如在建筑、工程、物理等领域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是非常关键的。
2.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我们将介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已知公式计算,例如对于圆柱体、球体等,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另一种是利用排水法、沙测法等实验方法求解。
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两种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3.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将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公式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例,我们将通过实验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例,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求体积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应用。
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七个方面依次展开。
一、说教材分析学生在之前几年已经学习了二维平面图形,认识了周长、面积。
五年级开始学习三维立体图形。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本课让学生用实验法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的物体。
同时,也为六年级学习计算饮料瓶的容积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将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算出它的体积。
2.经历实验操作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转化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五、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带刻度的烧杯,长方体容器,水,土豆。
为了实验的效果更清楚,我选了大小接近200立方厘米的土豆。
在实验时,提醒学生要将土豆浸没在水中,为了看清水面上升的部分,实验时在水中加入了红墨水。
六、说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1、引发矛盾;2、实验探究;3、应用延伸。
(一)引发矛盾首先,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提出挑战。
学生大多选择长方体的手机盒和正方体的魔方计算体积。
也有学生选择橡皮泥,基于童年的游戏经验,可以将橡皮泥捏成近似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而算出橡皮泥的体积。
但是对于不规则的土豆,学生感到困难,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出课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环节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借用橡皮泥这样容易变形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部分分为4个环节:引入故事、用带刻度的烧杯测量土豆的体积、用长方体容器测量土豆的体积、回顾与反思。
《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正文1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第十册第51页的例6,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九第7题的内容。
2、教材分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和了解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是学生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例题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可以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出生活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相互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小组的合作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说教法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法、演示法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因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用公式计算。
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感到很困难,不易理解。
所以我更注意加强了直观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和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领会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他们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用排水法中的“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原来没有放入物体的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说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故事引入,引导方法;2、动手操作、获取新知;3、拓展延伸、深化新知;4、综合练习、巩固知识;5、互动总结、课外讨论。
下面,我将对每个具体环节的教学安排予以说明。
(一)故事引入,引导方法。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等量代换,渗透给学生,初步感知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4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某邮政运货车,车厢是长方体。
从里面量长3米,宽2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2、出示大屏幕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橡皮泥梨师:我们一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
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1、出示大屏幕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2、练习九第8题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3、把一个苹果浸没在一个枝头为1.2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此时水箱刚好满了,拿出苹果,水面高度为0.9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5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比较靠后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水面上升或(下降)溢出的空间大小,就是侵入水中物体体积”的意义。
本节课教学内容:人教版第51页的例题6本节课趣味性比较强,我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1、观察导入,设疑探究2、转化概括,实验深化3、总结强化,拓展应用。
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设问如何求它的体积,从而复习旧知。
拿出纸盒里不规则的物体橡皮泥石块梨等,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还能用上面的方法去求它的体积吗?不能又如何去求呢?从而引入新课。
第二步:在测量前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师演示西红柿体积的测量方法,拿出实验器材,量筒水等,讲述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
小组成员间协作完成,有的同学操作,有的同学观察,有的记录,并及时进行比较,养成善于比较的好习惯第三步,再了解这种把未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知识的思想后,四:拓拓展延伸学会应用,留下悬念,思考如何求一粒黄豆,乒乓球的体积。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并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2 不规则物体体积|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2.2 不规则物体体积|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介绍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不规则物体吗?”请学生观察课堂陈设、同学的姿势,是否有不规则物体?学生看到有不规则物体后,可以说出各种不同的不规则物体,如盒子、梯形块、木片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不规则物体的特点,了解它们与规则物体的区别。
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规则物体和规则物体有什么不同?”解释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体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概念。
请学生回答:“什么是体积?”告诉学生,在正方体中,一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那么整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 L × W × H。
教师用不同尺寸的正方体,让学生计算体积,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讲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不规则物体,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回答:“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了解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即先将不规则物体分成小块,再用公式计算。
通过石子加水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三分石子,二分水”的重量比例,理解稠度的概念。
4. 讲解板块题目解法板块题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发挥思维、观察能力。
以一组不规则物体的图片为例,讲解解题方法。
从图片中找出各个部分的形状特征,计算出每个部分的体积,再将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得到整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发挥他们的思维、观察能力。
5. 练习题和小结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所学,提高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比较靠后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归纳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水面上升或(下降)溢出的空间大小,就是侵入水中物体体积”的意义。
教法:引导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实验。
学法:观察思考,分析探究。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比较强,我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1、观察导入,设疑探究2、转化概括,实验深化3、总结强化,拓展应用。
教学准备
量杯,鸡蛋,石块,苹果,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实验表
教学过程
过程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反馈,小结等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步(导入):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设问如何求它的体积,从而复习旧知。
拿出纸盒里不规则的物体鸡蛋,石块,苹果等,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还能用上面的方法去求它的体积吗?不能又如何去求呢?从而引入新课。
第二步(探究新知):
1.在测量前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师演示西红柿体积的测量方法,拿出实验器材,量筒水等,讲述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
小组成员间协作完成,有的同学操作,有的同学观察,有的记录,并及时进行比较,养成善于比较的好习惯。
2.按上面的方法来求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排水法)并记录。
第三步(反馈):
一:填空:
(1)有一个量杯,里面的水是300 ml,当放入一个铁块后(铁块被水完全覆盖),水面的刻度为380 ml,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2)A量杯里面有一个鸡蛋,倒入水完全覆盖住鸡蛋,水面的刻度是180 ml。
把A量杯里面的水全部倒入B空量杯里,这时B 量杯里面水的刻度为150 ml,那么这个鸡蛋的体积是()。
二. “做一做”
第四部:小结
测量不规则的物体的方法称为排水法,当容器中装满水,放入西红柿,使物体完全侵入水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作业:
能力题:
教学反思: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说课稿
黄宫学校
古丽汗
20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