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以P2P公司为例
P2P借贷行业调研报告
P2P借贷行业调研报告摘要:P2P借贷,即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形态。
本文通过对P2P借贷行业的调研,剖析了其进步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将来趋势。
我们发现,P2P借贷行业在短期内得到快速进步,但也面临着信用风险、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推动该行业健康进步,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以及提供更多的投资者保卫机制等。
只有通过合理而科学的措施,P2P借贷行业才能够取得长期进步和稳定。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和探究意义P2P借贷行业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进步。
该行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直接借贷、投资和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的融资需求。
然而,随着行业的迅速进步,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度了解P2P借贷行业的现状,分析其问题以及将来进步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2 调研目标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标是全面了解P2P借贷行业的进步现状、问题和将来趋势。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我们对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来往模式、市场规模以及监管政策进行了深度探究。
同时,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到了来自借款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的真实声音和体验,从不同角度来全面了解该行业。
第二章 P2P借贷行业的进步现状2.1 行业进步历程P2P借贷行业起源于2005年的英国,之后逐渐扩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该行业于2012年开始快速崛起,并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2P借贷市场,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2 行业参与者P2P借贷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借款人、投资者和平台运营商。
借款人通过平台获得贷款,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向借款人出借资金,平台运营商则提供撮合来往服务,并从中得到服务费。
2.3 来往模式P2P借贷行业的主要来往模式有直接借贷、债权转让和包管借贷。
直接借贷是指借款人直接与投资者进行借贷来往,债权转让是借款人将自己的债务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而包管借贷则是借款人需要提供包管物才能获得贷款。
p2p网贷平台调研报告(共8篇)
p2p网贷平台调研报告(共8篇)第1篇:P2P网贷平台岗位职责P2P网贷平台组织架构图及岗位职责P2P网贷平台组织架构图P2P网贷平台岗位职责总经理岗位职1、高层管理岗位,参与公司P2P网贷平台经营事项决策,协助董事长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2、全面负责网贷事业线的经营管理工作,根据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开发设计适合P2P网贷平台的贷款产品、业务流程,制定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案;3、根据公司风险控制要求,健全和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业务在风险可控、可预测的情况下开展;4、全面负责公司金融信贷版块的相关体系、制度、流程建设,为董事长决策提供相应专业方案,并组织实施;5、负责公司金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团队职业化水平。
运营技术职责1、依据公司产品要求,负责平台软件模块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规划,制定运营策略、方案并组织执行;2、推动各项业务发展,提升营运效益,确保运营目标的实现;3、统计、分析平台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进行平台的维护,推广及升级;4、制订、完善、贯彻实施P2P网贷平台运营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5、通过网站运营提升网站价值和粘性,提高会员、商户活跃度,提高申请、交易量,促进网站平台各项收入提升;6、规划平台的风格、架构、功能、频道,负责建设、培训和日常工作开展等;7、系统维护、防黑客攻击等情况的对接处理,同时进行一些小功能升级修改,例如:一些宣传图片、媒体报道、新闻公告的更新,提供数据分析等等。
网络推广岗位职责1、负责P2P网贷平台的线上线下的推广工作,负责业务需求调研、网站相关营销活动的策划及操作,制定各类线上、线下推广活动、发布会、论坛、展会、公关的组织策划方案;2、负责网站的优化和推广,熟悉网络推广(论坛发帖,微博,QQ,聊天等)方式,综合运用各种网络推广方式,锲而不舍的实施—评估总结—改进—再实施;3、编写网站宣传资料及相关产品资料,完成信息内容的策划和日常更新与维护;4、对同类型P2P网贷平台有效资讯数据进行整理评估,上交统计报表;5、在“站长工具”中对公司网站SEO(搜索引擎优化SEO)综合查询,包括对公司排名、百度、谷歌对公司关键词收录数量,公司反向链接收录数量,公司关键词排名情况。
以上海为例:当前P2P网贷行业问题分析与建议
以上海为例:当前P2P网贷行业问题分析与建议2018年6月,上海陆续发生几起业内关注度较高的平台爆仓警方介入,同时全国网贷行业里出现中小平台盈利困难,行业景气度下滑、市场信心萎靡的状况。
本文对当前上海网贷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同业进行了比较,并对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阐述与思考。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1、尽快明确监管细则和备案登记时间表,提振从业者和投资人对行业的信心。
2、试点构建网贷平台清退机制,探索网贷平台理性退市通道。
3、继续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对网贷平台进行分类管理与对待。
4、加大自媒体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黑媒体”。
5、增强正面引导,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
6、积极开展借款者教育,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行为。
7、引导银行理性识别风险,在资金存管续约上不搞“一刀切”。
8、继续支持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开展工作,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一、上海网贷行业6月情况分析1、与浙江、北京、广东数据对比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全国共有80家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问题平台63家、停业转型17家)。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停业及问题平台均为网贷平台,据不完全统计,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7家为非网贷平台,存在业务隐蔽性较强、信息高度不透明、资金流向不明和拥有大量线下理财公司等问题。
从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地区分布看,信息汇总如下:2、上海问题平台分析根据信息汇总与分析,上海6月问题平台具有以下特征:1、从成立时间来看,问题平台运营时间大多在三年内,成立较晚,其中近半数成立时间在2016年8月24日之后。
上海6月问题平台中17家成立时间在2014-2017年之间,占比89.47%;9家成立时间在 2016年8月24日之后,占比47.36%。
2016年8月24日之后新成立的网贷机构成为问题的高发地。
此前出台的57号文(网贷整治办函(2017)57号《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的探讨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的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P2P(peer-to-peer)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P2P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机构之间的直接借贷,成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P2P平台的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就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台自律不严,监管缺失。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扩张,一些P2P平台存在监管不足、自律不严的问题。
这些平台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监管,导致其运作的规范性、合规性不足,给投资者和借款人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是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隐患增加。
互联网金融行业P2P平台信息披露不透明,往往隐瞒真相或者夸大宣传,导致投资者难以真实有效地了解项目的真实风险。
一些P2P平台涉嫌虚假夸大宣传,以及不良贷款问题严重,甚至存在非法集资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了财产损失。
三是资金池不透明,风险难以控制。
在一些P2P平台上,借款人借款后资金并非直接划入借款人账户,而是由平台先行垫付,存在较大的资金池风险。
一些P2P平台存在资金池动用不规范、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给平台稳健发展带来了隐患。
以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严峻,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办法。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法律与监管。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互联网金融行业P2P平台的监管力度。
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加强对P2P平台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二是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P2P平台应当加强信息披露,真实、透明地向投资者披露项目的风险和情况,避免夸大宣传和隐瞒真相。
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与把关,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p2p财务、税务问题探讨
包括借款人还款、投资者投资等,需合理规划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平台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审计
财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需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编制,确保报表真实、准确。
审计
需定期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报表合规、合法,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03
P2P平台的税务问题
P2P平台的税务合规性
优化业务结构
合理规划业务结构,调整收入来源,降低高 税率业务的比例。
寻求专业税务咨询服务
积极寻求专业税务咨询服务,以便更好地进 行税务筹划和优化。
04
政策与法规对P2P财务、税务 的影响
政策与法规对P2P行业的影响
政策与法规对P2P行业的 监管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 P2P行业的监管政策也日益严格,包括对平 台的资质要求、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等方面 的规定,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所得税
对平台经营所得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5%。
个人所得税
对平台向个人投资者分配的利息或分红征收个人所得税。
其他税种
如印花税、土地使用税等,根据具体情况征收。
平台税务筹划与优化
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关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利用以降低税 负。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确保税务数据的 准确性,防范税务风险。
,并遵循会计准则进行计量和核算。
由于P2P业务涉及大量资金流转和债权转让,平台需要建立完善
03
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收入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财务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本费用管理
P2P平台应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盈利能力。成本费用包括技术研发、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
P2P网贷平台经营模式及法律风险分析
网贷平台经营模式及法律风险分析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民间借贷的日益繁盛,互联网金融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新型民间金融表现形式,其发展的迅速已经直接威胁到商业银行在金融界的主导地位,金融脱媒显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监管真空等法律风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以及高度关注。
一、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1.P2PP2P,即“点对点”“人对人”,主要是指投资方通过有资质的网络平台(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与融资方(理财方)达成借款(投融资、理财)合意,网络平台收取中介费用的行为。
受目前中国特殊金融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P2P 网络贷款的主要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债权转让模式、担保模式、O2O(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2.众筹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
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其特点在于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
目前众筹融资有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奖励式众筹、捐赠众筹四种模式。
3.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广泛应用于电商平台,以对平台用户和供应商进行贷款融资,从中获得贷款利息以及流畅的供应链所带来的企业收益。
史上最完整的P2P网贷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
贝通网:P2P网贷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分析[导读]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网贷,即由网站(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
关键词: P2P网贷 | 投资理财 | p2p理财一、P2P网贷模式介绍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网贷,即由网站(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需求信息,投资者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
P2P网贷在中国大陆发展已届六年,目前在大陆已发展成两种典型业务模式:(一)P2P公司主要作为纯粹的网贷信息发布平台和网贷双方的交易完成平台(以下简称“传统模式”);(二)P2P公司在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完成审核后,先由某特定个人向借款人放款,然后将该贷款人的债权进行拆分通过P2P平台向社会投资者进行转让(以下简称“创新模式”)。
在两种模式下,又有P2P公司是否提供担保的区别。
目前,P2P面临监管部门缺失、法律界限模糊等乱象,发展受阻。
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行业实际对主要法律问题做如下分析。
二、P2P网贷中的合同关系与有效性问题(一)P2P公司的法律地位与合同有效性在P2P网贷中,P2P公司向借款人和贷款人(创新模式下为:债权人转让人和债权受让人)提供信息交换、交易撮合和提供订立合同实现交易的平台媒介等服务,即P2P公司处于中间人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根据合同法对居间合同的定义,P2P公司分别与借款人和贷款人(创新模式下为:债权人转让人和债权受让人)形成居间合同关系。
目前,无法规明确此类居间服务属于特许经营范围或要求合同需获得行政机关的批准才能生效。
因此,此类居间合同关系为有效。
(二)P2P网贷合同的有效性在传统模式下,P2P网贷之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为借款合同关系。
根据现行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借贷双方的主体身份将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
国内外P2P小额信贷企业运营模式研究及实例分析
六、结语
P2P小额网络贷款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 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密切行业动态,加强研究和 分析,以推动P2P网络贷款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谢谢观看
国内外P2P小额信贷企业运营模式 研究及实例分析
目录
01 一、P2P小额信贷企 业运营模式
03 参考内容
二、国内外P2P小额
02 信贷企业运营实例分 析
P2P小额信贷企业运营模式研究 及实例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P2P小额信贷企业正在国内外飞 速发展。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以其灵活的运营方式和高效的资金配置,为借款人 和投资者开辟了新的融资和投资渠道。本次演示将对国内外P2P小额信贷企业的 运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三、风险管控
P2P小额网络贷款平台在风险管控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1、信用评级:平台通过整合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将借 款人分为不同信用等级,为出借人提供参考。
2、风险准备金:平台会根据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设立风险准备金,用于覆 盖逾期等风险事件。
3、信息披露:平台会及时披露借款人的信息和交易情况,帮助出借人做出 理性的投资决策。
P2P小额网络贷款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根据国际咨询 公司的最新报告,到X年月,全球P2P借贷平台的数量已经超过家,累计交易额突 破亿美元。其中,中国的P2P网络贷款平台数量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市场规 模持续扩大。
二、运作机制
P2P小额网络贷款平台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借款人申请:借款人通过平台提交借款申请及相关材料,包括明、信用 报告、经营状况等。
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经营风险与监管研究
我国P2P网贷平台的经营风险与监管研究一、P2P网贷平台的发展历程P2P网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自2013年起,在中国迅速崛起,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的P2P网贷行业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年交易量几乎呈指数级别的增长。
由于低门槛、高收益和便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加入其中。
然而,随着平台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行业的不断升级,P2P网贷平台开始面临着经营风险的挑战,监管也随之趋严。
二、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状况1.平台经营风险P2P网贷平台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些不良的平台经营模式导致平台自身的经营风险更加明显。
2.法律风险当前,P2P网贷行业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平台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比如,存在一些平台缺乏相关的金融牌照和备案手续,未能规范操作,可能面临着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的风险。
3.安全风险P2P网贷平台是一个具有高度信息集中和互联互通性的金融平台,因此,它可能面临着网络攻击、恶意注册、资金洗黑等安全风险。
一旦出现事故,就可能对投资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P2P网贷行业监管的趋势和现状近年来,我国的网贷行业监管趋势逐渐明显,进一步增强了对网贷行业的监督管理。
目前,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完善,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力度。
1.平台备案2016年8月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网贷平台必须在备案登记后方能开展业务,未备案的平台将被依法关闭。
2.平台信息披露为进一步提高行业信息透明度和规范运营规范,监管部门要求平台对关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全面披露,包括平台运营情况、交易规则、资金流向等方面信息。
3.资金监管由于平台所承载的资金规模庞大,资金跨区域流动频繁,因此,金融监管部门也出台规范,从平台配资出发,设立了特别监管账户,加强对网贷资金流转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网贷行业。
P2P金融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及监管对策
P2P金融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及监管对策作者:蔡润铿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2期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用P2P金融平台实施犯罪的行为频繁发生。
作为金融领域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该类犯罪一般以合法的P2P平台作为幌子,具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机构,以高额投资收益为诱饵进行作案,案件一旦被查处往往涉案人员较多,涉案金额较大,牵涉面较广,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性。
厘清利用P2P平台作案行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针对性地打击此类犯罪显得十分必要。
一、P2P金融的概况及犯罪的诱因P2P金融(person to person)又叫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ITFIN)的一种新型形式,P2P金融指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指个人),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
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
P2P网络借贷可能诱发的经济犯罪类型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
P2P实质意义上是一个提供借贷双方确定借贷关系的中介平台,但在我国不管是金融中介还是房屋中间,该行业并不乐观,因为中介将A介绍给B之后,A就会寻找方式直接找B或者B会直接找A,从而避开了中介机构,免缴了中介费,长期如此导致中介行业濒临破产。
为了寻找生存生机,P2P网贷的经营商不再让投资方直接与借贷方点对点接触,而是以高息为诱饵,在P2P平台上对外发布含有虚假借款人和虚假借款用途等内容的借款信息,将投资方的资金统一吸收建立资金池,然后再寻找借贷方将资金借贷出去或者将资金池里面的资金全部用于自己公司进行投资(自融行为),P2P网贷的经营商的这种行为就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国内P2P自融平台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一案的“东方创投案”。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法《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四个条件:(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金融】揭开中国P2P理财业务的“面纱”之案例分析
【金融】揭开中国P2P理财业务的“面纱”之案例分析现今,只要对互联网金融稍加关注的人能说出p2p是指Peer to Peer,它是跳过一切中介方,在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脱媒是这种借贷的本质属性,平台只是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等的一种工具。
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平台的作用和公园里供大爷大妈张贴相亲启事的信息栏没有区别,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在我国设立一个p2p公司涉及的部门只有工商局和电信局,暂时不需要任何金融资质。
正是从这样的p2p概念出发,今年4月21日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刘张君主任在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众筹的四条“不能直接经手资金,不能提供担保,不得建立资金池,不能进行非法集资”也被媒体解读为监管部门释放给p2p平台公司的合规条件信号。
但是,若你开始研究国内典型p2p平台(如宜信、人人贷等等)的业务模式,也许会对上述p2p概念产生深深的怀疑:第一,现有p2p公司几乎都不只是被动的信息平台。
p2p平台在提供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服务时,不仅会主导贷前审核和贷后催讨,还通过提取风险备用金或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深度参与到借贷双方的行为中;第二,大多数p2p公司担当的不仅是居间中介角色。
在各p2p网站推出的理财业务模式下,出借人不知道也不关心钱借给了谁,只是出于对p2p 平台的信任,允许其运用己方资金,通过受让平台关联方的债权或网站直投的方式分散到多个借款人手中。
这种打着p2p旗号的理财业务模式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下,纵使p2p平台已经比较深入的参与到借贷关系之中,仍然比较符合大家理解中的p2p(点对点),但在第二种情况下,p2p 平台实为代客理财,它已经超越中介的角色,成为资金的受托人,直接参与到资金的运作中,此时p2p平台与出借人的法律关系已由居间关系转为委托关系(类似于信托),那么,这种模式还是p2p吗?平台公司又有没有资格接受出资人的资金委托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是公司向外界明确自己的经营范围。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根据其出资额,制定公司章程,其中必须规定公司的名称、住所、业务范围、注册资本总额、股东出资额、董事会组成形式等信息。
因此,公司的经营范围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章程的范畴相对应。
一、经营范围的作用1. 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经营范围的制定是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的一种方式。
经营范围是公司法人在其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全部事项的集合。
在经营活动中,公司必须遵守其制定的经营范围,不能超出其经营范围。
2. 明确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范围可以指导公司明确自己的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是指公司经营中最重要、最具有竞争优势、最能创造利润的业务。
公司的经营范围可以帮助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营业务上,避免在其他领域过多地分散精力。
3. 保障公司合法性经营范围可以保障公司合法性。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严格的经营范围可以防止公司进行与规定相悖的经营活动,从而保障公司合法性。
行业性经营范围指的是公司在某一行业中从事的经营活动范围。
例如,某公司的行业性经营范围可能是:“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从事广告业务”。
2. 地域性经营范围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扩大经营范围、改善经营状况等原因,可能需要变更其经营范围。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必须依法履行有关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董事会或者经理或者其他执行机构提交变更申请,并经过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审批。
2. 向原发证机关提交变更登记申请。
3. 变更登记完成后,重新发放工商营业执照,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备案。
四、经营范围问题1. 经营范围与实际经营活动不符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常常存在经营范围与实际经营活动不符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可能需要进行变更登记,否则可能会涉及到违法经营的问题。
在制定经营范围时,有些企业为了避免经营范围偏窄而过于宽泛,这样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中过度分散精力,影响经营业绩。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是指公司在营业执照上注册的可以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范围。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经营范围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了公司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向。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可以帮助公司确定合适的业务范围。
一个公司的经营范围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不能盲目追求新的业务领域。
通过研究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等因素,可以帮助公司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范围,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可以帮助公司规避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在其法人经营范围内进行,超出经营范围的经营活动是无效的。
如果公司超范围经营,可能会面临法律追究的风险,甚至会被注销。
研究公司的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可以帮助公司合理规划经营活动,避免超范围经营而引发的法律纠纷。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可以帮助公司扩大经营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能需要扩大现有的经营范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或者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通过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可以帮助公司了解扩大经营范围的具体程序和条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经营范围的扩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可以帮助公司优化资源配置。
公司的经营活动需要投入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通过研究公司的法人经营范围,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规划和配置资源,使得资源的投入更加高效和合理,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和降低运营成本。
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公司确定合适的业务范围、规避法律风险、扩大经营范围和优化资源配置等,为公司的发展和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和仔细研究公司的法人经营范围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和规划,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也保证公司的合法性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指公司在营利目的下从事的具体经营活动,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类型、销售区域、销售方式等。
在公司设立时,必须明确经营范围,这是一项法律规定。
在中国,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
如果公司要变更经营范围,需要进行法律程序来重新申报和核准。
公司的经营范围在公司设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经营范围可以为公司提供法律保障,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可以为公司的目标和发展提供支持。
下面将从公司经营范围的意义、影响以及设置、变更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司经营范围的意义1.法律保障公司经营公司经营范围考虑到了公司的经营行为范围,并明确了公司合法营利方式。
经营范围的设置可以为公司提供法律保障,避免经营行为违法。
如果公司在经营范围以外的范围经营,就可能被视为违法行为。
2.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公司经营范围限定了公司的经营行为,可以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同时,规范经营行为有利于公司保持长期发展,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
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
3.支持公司目标和发展公司经营范围明确了公司的经营行为,可以支持公司目标和发展。
良好的经营范围有助于公司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
1.经营范围与公司形象公司的经营范围不仅仅是公司目标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司形象、声誉等方面的基础。
良好的经营范围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和声誉,反之,差的经营范围容易让人对公司发生负面印象。
2.经营范围与决策经营范围的设置对公司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决策需要考虑到经营范围,将经营活动与范围相匹配。
如果公司经营范围太广泛,就会影响公司的决策能力和效率;如果太过狭窄,则会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空间与商业运营。
3. 经营范围、企业合规经营范围与企业的合规紧密相关。
企业制定经营方案时应该遵守国家法律规定,遵循公平竞争规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公司的经营行为违法。
因此,经营范围和合规是紧密相连的。
在公司设置时,经营范围是一项基础工作,需要认真措辞,并提交相关文件申请审批。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是指企业法人依法取得的经营许可证规定的,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在法定的经营范围内进行,否则将面临处罚或者面临经营风险。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设定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经营范围的设定通常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审批。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会遇到一些经营范围不够明确的问题,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确保合法性和稳定性。
对于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企业避免违法经营和合规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一方面,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可以从法律层面进行探讨。
通过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公司经营范围的规定和限制,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对经营范围的影响。
还可以研究不同地区的法律对经营范围的规定,以及不同行业的经营范围的特点。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可以从实践层面进行探讨。
通过研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经营范围的超越、调整和拓展等,分析企业在经营范围问题上的管理和运营策略,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经营范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还可以从跨境经营的角度进行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进行跨境经营,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关于经营范围的要求和限制,以及如何应对跨境经营中的经营范围问题。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涉及到法律、管理和策略等多个领域。
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经营范围问题,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合法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是指一个公司根据其注册时所填写的信息所规定的可经营的业务范围。
它是公司行为的边界,也是公司取得市场份额、扩大影响力的基础。
因此,对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规定,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及法律合规运营至关重要。
首先,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范围要明确。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范围应具有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
对于一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应该考虑到其所在行业、自身技术水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以及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
因此,在制定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时,应该结合公司的商业计划、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考虑是否涵盖目前和未来可能涉及的业务领域。
其次,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要求应该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法人经营范围必须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规定的行业分类标准,并同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
因此,在制定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时候,应该先行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确保所经营业务的合法合规性。
第三,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调整应该遵循法律规定。
如果一个公司需要调整其经营范围,必须遵循相关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调整经营范围需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登记,并按照规定提交变更登记申请、变更登记表和需要变更的文件。
同时,在涉及特定行业的经营范围调整时,还需要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和获得批准等手续。
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及时通知投资者、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避免出现不良影响和法律纠纷。
最后,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实践运用正确定位至关重要。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虽然是一个法律概念,但其实际运用却是离不开企业战略、营销理念和产品理念的。
公司的经营范围需与公司自身的竞争策略相匹配,能够切实体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
同时,公司应该加强对于经营范围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利益冲突和损害股东利益的问题发生。
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公司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营销目标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平衡。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指的是公司在营利性活动中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涉及公司的业务方向、经营范围、竞争能力等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的成功与失败。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与公司的注册资本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公司的注册资本越大,可经营的范围也就越广。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但是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和程序规定,确保公司的经营范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不仅涉及到公司本身的利益,更涉及到社会的利益。
因此,在确定公司的经营范围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利益。
如果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超出了自己的经营能力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社会的利益。
公司在制定经营范围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合规。
公司的经营范围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设定和变更。
2. 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情况。
经营范围应该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符合市场需求。
3. 合理规划发展。
公司的经营范围应该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4.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公司从事的业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
6.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公司从事的业务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保体系。
公司在定义经营范围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和变更。
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确保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是指一家公司在其营业执照中所列明的可以从事的商业活动的范围。
法人经营范围是公司依法经营的依据,也是公司行为的限制和约束。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确定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明确并合理的经营范围可以确保公司的营运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对于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确定应当合理、合法。
法人经营范围应当与公司的注册资金相对应,不能超越公司能力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在法人经营范围的设定过程中,应该权衡投资风险和发展机遇,合理规划和安排公司的经营范围,避免超出公司能力范围的经营行为。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界定应当具体明确。
公司的法人经营范围涉及到一系列的经营活动。
在营业执照的申请过程中,应该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细分,确保每一项经营活动都得到明确界定。
为了方便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公司经营范围不应过于宽泛,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将经营范围尽量细化,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督。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的设定应注重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设定公司经营范围时,应该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确保公司的经营范围与所处行业相适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公司应及时调整和完善其经营范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公司应当合规经营,不得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公司的法人经营范围是合法经营的基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
对于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监管机构应及时予以查处和处理,保护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权益。
民商法视域下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问题思考以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风险与合同类型为中心的观察
民商法视域下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问题思考以涉及到的主要法律风险与合同类型为中心的观察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已经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P2P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得资金供求双方能够直接进行借贷交易,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金融体系中信息不对称、融资难等问题。
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在带来便利的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和问题。
本文旨在从民商法的视角出发,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聚焦于P2P平台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合规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监管风险。
本文还将对P2P平台上的主要合同类型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各类合同在民商法框架下的法律效力和风险分配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法律指引和建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提供参考。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的P2P网络借贷环境,为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属性与定位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法律属性与定位在民商法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从法律属性来看,P2P平台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中介服务提供者,其主要职能是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交互、撮合交易的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平台并不直接参与资金的借贷行为,而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促进双方达成借贷协议。
P2P平台并不具备金融机构的法律属性,不应被视为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
从法律定位来看,P2P平台在民商法体系中应被界定为民事主体,其运营行为应遵循民事法律关系的规定。
具体而言,P2P平台与借款人、出借人之间形成的是居间合同关系,即平台通过提供居间服务,协助双方达成借款协议,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试析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问题
试析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问题企业法人(以下简称“法人”)的目的范围也就是法人的经营范围,它是法人设立时设立人向有关部门申请予以审核批准的必需内容之一,也是法人内部进行自律性管理时遵循的依据,即法人章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引言民法的调整对象是自然人、法人与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现在的社会里,法人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众所周知。
法人到底是什么?即法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曾经成为19世纪市民法学者热烈讨论的课题,形成以下颇具影响的学说。
1.法人拟制说此说为萨维尼(Freidrich Savigny)所倡。
萨维尼认为,法人之为人,乃是法律的拟制,是为使团体享有权利的法律技术的产物。
法人不过是想象中的人格而已。
萨氏是研究罗马法的大家,对中世纪注释学派和教会法的法人学说相当熟悉。
他的拟制说未能超脱罗马法“非自然人无人格”的观念。
2.法人否认说该说否认法人人格的必要性,认为如果说有人格,也应归属于一定的自然人或者无主财产,而无需拟制什么想象中的人格。
该说虽然与拟制说同其出发点,却致力于法人实体的本质剖析。
3.法人实在说该说认为,法人并非法律凭其技术拟制的抽象人格,而是在性质上宜于作权利能力者的社会实在。
法人实在说是以德国的基尔克与米休德等人代表的学说,特别是米休德认为,法人是一种具有区别于其他成员的个体意思和利益的组织体。
他们强调了法人自己有意思,由法人的机关来实现法人的意思。
因为法人自己有意思,所以法人与其机关的关系并不是代理关系而是法人内部的关系。
因此法人机关是代表而不是代理。
中国在立法上是采取哪一种学说,还得从《民法通则》的规定来看。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这一规定说明了中国民法对法人的本质采用的是法人实在说。
二、对经营范围的分析法人具有权利能力。
法人权利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性质上的限制(凡以自然人的天然性质为前提而为自然人专属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法人均无从享有和负担),法律上的限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到法律和行政命令的限制),以及目的上的限制(即经营范围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以P2P公司为例
作者:张储柠汪明君代维
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9期
张储柠汪明君代维
【摘要】自2018年6月至7月中旬,共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发生“爆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对已进行工商登记的P2P公司进行统计,大部分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是科技
公司,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然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这些公司是不能从事其正在进行融
资融券租赁借贷等金融类业务的。
本文从分析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性质入手,分析P2P公司超越
经营范围现状及相关法律责任,对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经营范围P2P公司商事权利能力法律责任
一、公司法人经营范围性质
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以下简称〈公司法〉) 中规定的公司登记
中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对公司经营范围性质进行分析,是讨论公司法人超越经营范围行为的法
律后果必要前提。
笔者认为公司经营范围应当属于一种特别的民事权利能力,即商事权利能力。
原因有三:
其一,公司在主体上具有双重属性。
公司是具有商事主体资格的民事主体。
既是能够从事商事
行为主体资格的商主体,亦是能够进行民事活动普通民事主体。
其二,公司在权利能力上具有
双重性。
一方面,公司具有普通民事权利能力。
这是一种限制性的民事权利能力,即公司不具
有由自然人专属的部分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但商事主体的权利能力与普通的民事主体在权利
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司经营范围,是对公司进行商事行为进行
的限制,原则上公司应以此范围为限从事商事活动。
其三,公司经营范围以商主体资格的存在
为前提。
普通民事主体具有了商事主体资格,能够从事商事活动,而后才讨论其经营范围问题。
将公司经营范围等同于公司商事权利能力范围,公司超出经营范围所实行的商事行为,就意味
着其不具备商事权利能力。
但因其主体身份的双重性,公司依然是普通民事主体,具有普通民
事权利能力,进行一般民事法律关系。
二、P2P公司经营范围现状分析
当前正规成立的P2P平台大多属于法人企业,具有主体资格几无疑义,但其登记的经营范围,一般都不会包含融资融券租赁借贷等金融类业务。
大部分P2P公司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是
科技公司,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并不包括网络借贷中介字样。
并且这些公司注册名称之中
大都为科技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不符合法律规定。
这些公司的经营重心不在于线下的实体业务,而是通常推出一款名为金融产品的线上软件,作为其主要营业项目及盈利模式。
经过国家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所属机构信息进行巡查,发现部分提供互联网
金融服务的企业经营范围没有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等项目,涉嫌超范围经营网贷属于融资性,P2P 平台为网贷投资人保障本息,事实上构成了超越特殊范围经营融资性业务。
目前我国关于P2P网贷公司经营范围相关规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
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应当在经营范围中实质
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的除外。
”并且于2016年11月,银监会联
合工信部、工商局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备案登记管理指引》,为新注册及已经设立并开
展经营的网贷平台备案登记给予指引。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24日,全国已
有累计1482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信息,其中576家公司名称中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
这些公司对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登记之目的在于通过此次备案,有利于企业对变更经营范围事项的重视。
三、超越经营范围商事行为法律责任
(一)民事法律责任
2001年以前,我国一直采取的是超范围经营行为绝对无效原则,公司超越经营范围所签订的
合同是无效的,并且也不能通过追认使其生效。
但根据《合同法解释(一) 》第10条的规定可见,我国现行合同法采用的是越权相对无效原则。
此外,公司经营范围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效力在商事审判中应注意区分为对内效力
与对外效力。
对内,公司章程记载并经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有利于划清公司治理机构之间的权限,起到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强化其诚信义务的作用。
对外,由公司章程记载并经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经营范围,能起到第三人了解公司经营优势的作用。
第三人、公司均不
能仅以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超越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二)行政法律责任
公司超范围经营中的民事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即使有关行为超越法定经营范围而违反行
政许可法律法规,也应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不必然影响有关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主体提起
民事诉讼的资格,亦不能以此作为被诉侵权者对其行为不构成侵权的抗辩.公司应当及时变更登记,或经工商局、市场监管局责令,在限期内变更登记,否则将根据相关法律进行行政处罚。
四、结论
我国《公司法》中放宽了对公司经营范围的限制,并在其他法律法规中日益完善了相关立法。
但P2P公司超越经营范围仍大量存在,已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在国家加大力度进行严惩的同时,亦需依靠企业自身自觉遵守法律。
【参考文献】
[1] 覃有土,孙文桢.公司超范围经营之法律后果研究——兼论无关联主义[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05):97-103.
[2] 史晓同.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 王艳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法律问题——以民商法研究为视角[J].重庆邮电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2):58-63.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资助项目
《公司法人经营范围问题研究——以P2P公司为例》项目编号:CX2019SP81
第一作者简介:张储柠(1995-),女,汉族,研究生在读,西南民族大学,民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