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挖空、与课内关联练习
2023高三语文复习专练:文言文挖空、与课内关联练习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
一、挖空练习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
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
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
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
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
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
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
”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
子其言乎。
“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
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
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2023年高考文言文挖空训练
2023年高考文言文挖空训练2023年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2023年全国甲卷《隆平集·儒学行义》2023新课标I卷《韩非子·难一》《孔丛子·答问》2023新课标II卷《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2023年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昔者..(脱去上..(过去)晋公子重耳出亡.(逃亡),过.(路过)于曹,曹君袒裼衣左袖,露出肢体)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侍奉)于前(介词结构后置句,釐负羁与叔瞻在前面侍奉。
)。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不同寻常)人也(判断句,晋公子不是平常人。
),君遇.(对待。
链接教材《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翻译为:秦国对待将军,可谓是刻毒呀。
)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同“返”,返回)国而起兵..(不听从)。
楚负羁归而不..(发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神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到),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对待)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因此)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之主也;其左右..(近臣)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困窘,陷入困境。
链接教材《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助记:穷则独善其身)而出亡过于曹,曹遇.(对待)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他如果返回自己国家,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子奚.(文言疑问词。
为什么)不先自贰.(一分为二,区别)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链接教材《鸿门宴》: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_,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年全国乙卷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篇1】中国队在本次鹿特丹世乒赛再次包揽了全部冠军,在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庄严奏响国歌之时,充溢在我心中的是满满的喜悦与自豪。
然而,我国在乒乓球项目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现实又不禁让人产生无限担忧,要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个人所处的安乐全盛之状,还是垄断企业全权掌握的经济大权,抑或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君主专政,都无法为今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中国队正处于这样一种情况之中。
中国乒乓球一枝独秀,恰恰证明了世界乒坛的萧条冷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了迎面而来的挑战与磨难,一个人的精神价值将永远得不到展现。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
”这份苦难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人的挑战,我们在奋力斗争拼搏的过程中不断地取长补短,认清自身不足并主动暴露得以修补。
在缺少这一方面时,我们会找不到明确的指向,从而感到精神的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
另一方面是来自自身所经历的考验,即虽然有了明确指向但无法轻易实现而产生受挫之感,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时便有了人生的各种困境和逆境。
倘若缺少了这一方面,人们很难得到思想与精神上的再度提升。
非政府的垄断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同样处于危机之中。
市场在缺少了第二个供应商时,容易出现限制产量哄抬价格以谋求最大利润的现象,这不仅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对正常运行的经济秩序也是一种冲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挖空练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挖空练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高考试题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传统经典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尤其是文言文节选文段,不再局限于从前的传记类文章,而是记、表、本末体、传记体等百家争鸣,书目涉及更广泛,《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涉及。
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考查将课内知识应用于课外的迁移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中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文言文与高考试题有时会有跨题型的迁移和呼应。
断句题、翻译题,甚至分析综合题,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所以在平时的备考时,除了对课文知识的重视外,对每一篇文言文都要读通,读透,读懂。
一、本末体文章晋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
赵盾死,子朔嗣()为()卿()。
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至赵盾,遍告()诸将曰:“赵穿弑()灵公,盾虽不知,犹()为()首贼。
臣杀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
臣有大事而()君子无闻(),是无君也。
屠岸贾不听。
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乳(),朔客程婴持()亡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曰:“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景公疾()问韩厥,韩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
2023届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微训练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第2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①闻( 学识)②志(记)③明(明晓) ④娴(熟练,熟悉)⑤图议(谋划计议) ⑥接遇(接待) ⑦列(朝列,班列) ⑧害(嫉妒)⑨造为(制定) ⑩宪令(国家法令) 属(撰写) 夺(强取为己有) 与(同意) 谗(谗毁) 伐(自夸,炫耀)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①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②倦极(疲倦困苦)③惨怛(忧伤,悲痛) ④间(离间) ⑤淫(过度,无节制) ⑥明(阐明)⑦条贯(条理) ⑧毕(全部) ⑨获(辱,被辱)⑩滋(黑) 皭(清白、洁净) 滓(污染) 推(推赞,推许)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文言挖空与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2024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文言挖空与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李广有(拥有)孙陵(人名,李陵,生于前134年,卒于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当户之子。
),为侍中,善(擅长)骑射。
帝以为(认为)有广(李广)之风(风度),使教射(教习射箭)酒泉、张掖(状语后置句)以备胡。
及贰师(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
)击匈奴[注],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带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愿(希望)得(能够)自(亲自)当(率领)一队,到兰干山(山名,在今蒙古国。
)南以(来)分(分散)单于兵(军队),毋令专乡(乡:通“向”,此处可理解为攻击。
)贰师军。
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涉:原指徒步渡水,这里指行进到。
)单于庭(院子,庭院)。
”上壮(意动用法,以.....为壮。
)而许(答应)之。
陵至浚稽山(山名,约在今蒙古国土拉河。
),与单于相值(遇到),骑(骑兵)可(大约)三万围陵军。
陵搏战(拼搏战斗)攻之,虏(敌人)还(退还)走(逃跑)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召集)八万余骑攻陵。
陵军步斗(步行作战)树木间,复杀数千人。
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射箭),矢(箭头)如雨下。
士卒多死,不得行(前进)。
陵曰:“无面目报(回复)陛下!”遂降(投降)。
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陵。
上以(用这件事)问(询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对待,侍奉)亲孝,与(对待)士信(讲信用),常奋不顾身以徇(顺着)国家之急,其素(向来)所畜积(所蕴藏的品德)也,有国士之风(风尚)。
且陵提(率领)步卒不满五千,深蹂(踏入)戎马之地,抑(抑制)数万之师。
身虽(即使)陷败,然其所摧败(打败,挫败的军队。
)亦足暴(展示)于天下。
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 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 齐、楚之交善, 惠王患之, 谓张仪曰:“吾欲伐齐, 齐、楚方欢, 子为寡人虑之, 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 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 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 敝邑欲伐之, 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 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 方六百里。
若此, 则是北弱齐, 西德于秦, 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 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 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 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 陈轸后见, 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 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 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 是楚孤也, 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 后责地, 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 北绝齐交, 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 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 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 秦使人使齐, 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 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 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 楚王大怒, 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 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 与之伐齐, 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 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 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 仅以救亡者, 计失于陈轸, 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 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 “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传记挖空专练(含答案)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挖空专练(传记体)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文言文的具体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试题的最后两题,近年来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
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把握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借助于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5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
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考查时越来越重视对文言文本身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史记》《汉书》作为前几年的易考点,其中的人物传记部分几乎被各大型考试使用殆尽。
现按照朝代顺序辑录部分人物传记,以供平时训练和提高。
专题练习(一)节选自《隋书》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
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
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
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别路()邀()贼,大破()之。
后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句默写挖空训练(课内14篇)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博学而日()()乎(),则()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
()()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龙生焉;积善成(),而神明自(),圣心备焉。
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功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蚓无爪牙之利,()骨之强,上食()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蜀道难》——李白()()(),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及鱼(),开国何()然!()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
西()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地崩山()壮士死,然后天梯石()相()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愁()(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
()()()()()()(),以手()()()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朱颜!连()去天不()尺,枯松倒挂()绝壁。
飞()瀑流争喧(),()()转石万()雷。
其险也如此,()()远道之人()为乎来哉!剑阁()()而崔(),一夫()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亲,化为狼与()。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血,杀人如麻。
()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语文高考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与解析全国新高考1卷+新高考2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一)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新高考全国Ⅰ卷【挖空训练】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n作状,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
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孟尝君)又北(n作状,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n作v,得到好处)?利(n,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一、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概述1.1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意义 1.2 文言文挖空训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1.3 文言文挖空训练对考生的帮助二、文言文挖空训练的基本要求2.1 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要求2.2 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考查重点2.3 文言文挖空题的解题技巧三、制定高效的文言文挖空训练计划3.1 设定具体的训练目标3.2 合理安排文言文挖空训练的时间和频率3.3 选择适合的文言文挖空训练资料四、文言文挖空训练的实践方法4.1 阅读大量文言文经典文学作品4.2 多做文言文挖空题的练习4.3 结合课文对文言文挖空题进行实际应用五、文言文挖空训练中的注意事项5.1 避免死记硬背,注重理解和运用5.2 关注细节,注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5.3 做好错题总结,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六、文言文挖空训练成效的评估和反馈6.1 定期进行文言文挖空训练成绩的测试6.2 针对训练成绩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6.3 建立合理的成绩评定标准,监督训练效果七、文言文挖空训练的现状与问题分析7.1 目前文言文挖空训练存在的普遍问题7.2 学生在文言文挖空训练中容易出现的困难7.3 如何有效解决文言文挖空训练中的问题与困难八、改进文言文挖空训练的策略和建议8.1 加强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8.2 增加文言文挖空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8.3 提高教师的文言文挖空训练指导能力九、结语9.1 总结文言文挖空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2 展望文言文挖空训练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9.3 对高考生进行文言文挖空训练的祝愿和期望通过以上文章架构,我们可以对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广大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和方法。
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以及改进策略和建议的提出,也为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文言文挖空训练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积极的贡献。
2023年新课标高中语文 I 卷文言文挖空练习
【学生版】材料一:襄子围( )于晋阳中(),出围( ),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 )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 )国家危,社稷( )殆( )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 )之意者,唯( )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 )先( ) 之。
”仲尼闻之,曰:“善( )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 )曰:仲尼不知( )善赏矣。
夫()善赏者,百官不敢侵职( ),群臣不敢失礼。
上( )设( )其法,而下( )无奸诈之心。
如此( ),则( )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 )之泽( ) , 操( )令行禁止( )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 )也()。
为人臣者,乘( )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 )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垂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鲥(即孔鲋,孔子八世孙)曰:“韩子立法,其所以( )异夫子( )之论者纷如( )也。
予( )每( )探( )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 ),遏( )奸劝( )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 )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鲥曰:“今世人有言高者( )必以极天( )为称( ),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 )而穿凿( )者,必言经以自辅(),援( )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 )于群愚()而度( )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
请( )略说一隅( ),而君子审( )其信( )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及者( )赵、韩共并( )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 )具臣( )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 )之\引( )以张本( )\然后( )难( )之\岂有不似( )哉?然实( )诈()也。
何以( )明( )其然( )?昔我先君( )以( )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至二十七年苟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 )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2022年高考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一、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曰:“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
”张仪南(n作状,到南方)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现在对秦王来说齐王的罪恶是最严重的],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
大王苟(如果)能闭关绝(断绝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六百里。
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n作状,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齐,西德(n作v,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秦国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曰:“不榖(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我不派遣一个士兵,不伤亡一名将士,就得到商于六百里土地,我自认为这是非常明智的,朝中百官都向我道贺,只有你一个人不道贺,这是为什么?]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为)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语文高考一轮复习2023全国高考四套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与解析全国新高考1卷+新高考2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一)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新高考全国Ⅰ卷【挖空训练】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n作状,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
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孟尝君)又北(n作状,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作V,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n作v,得到好处)?利(n,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悦)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而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讲和、求和)于魏。
因(于是)归(归还)燕、赵之兵,而(并且)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原卷试题详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
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参考答案及解析】C“魏歃盟于秦”意思是魏国将与秦国结盟,应断在“秦”之后;“所以”,用来…的办法,固定词组,表因果,不能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参考答案及解析】C《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
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
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参考答案及解析】A“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与原文意思不符,应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参考翻译】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得分点:“岁不熟”、“且”的意思)(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参考翻译】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得分点:“折节”、“以”、“去”的意思)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参考答案】对赵国:晓之以厉害,为赵王讲清存魏对赵国的好处,也说明了魏国如果投降秦国将给赵国带来的危害;对燕国:请求发兵不得,便晓之以厉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国屈节割地求和于秦,转头向燕,对燕国极为不利。
【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
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
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
”赵王说:“寡人不能借。
”盂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
”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盂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
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
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
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
”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芏救救魏国。
”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
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盂尝君说:“题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陷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
”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叉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
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
”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
”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
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二)2023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挖空训练新高考全国2卷【挖空训练】(2023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
韩鸿为使者,使(让)持节,降(巡视)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商议大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造次(仓促间)不能以辞语自达(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
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骑兵),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多次和他交谈),其人勇鸷有智谋(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诸将鲜能及者。
”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
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亲自披上铠甲拿着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
”遂鼓而进,贼兵大破。
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
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率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拽着)马尾得出。
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性格忠诚醇厚,做事忠实),自初从征伐(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在左右,上未安(没有安睡),则侧足屏息(侧立一旁屏息侍奉),上安然(睡得踏实)后退舍(退去休息)。
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修缮矫正弓弩),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宾语前置,在做什么),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比较令人满意),隐若一敌国矣(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足影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