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

合集下载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3.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小脑 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藏于其中的几对灰质团块, 统称小脑核(如图11、12(小脑水平切面)所示)。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__脑干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__脑干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上有3个孔:单一的第四脑室正中孔median aperture of fourth ventricle,位于菱形窝下角的上方;成对的第四脑室外侧孔lateral apertures of fourth ventricle,位于第四脑室外侧隐窝的尖端(图17-17)。第四脑室通过此3个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通过这些孔注入蛛网膜下隙的小脑延髓池。
脑干腹侧面共有9对脑神经相连:① 动眼神经(Ⅲ)连于中脑,由大脑脚内侧(脚间窝)穿出;② 有4对脑神经连于脑桥:三叉神经(Ⅴ)连于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中脚的交界处;在延髓脑桥沟内,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和前庭蜗神经(Ⅷ)相连;③ 有4对脑神经连于延髓:在橄榄背外侧自上而下依次为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和副神经(Ⅺ)根丝相连;在锥体和橄榄之间有舌下神经(Ⅻ)根丝相连。
一、脑干
脑干brain stem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枕骨斜坡,背面与小脑相连。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其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水管 。
(一)脑干的外形
1. 脑干腹侧面 脑干的腹侧面有多处凹陷和膨隆。各部膨隆的深面有纵行的锥体束纤维或神经核,凹陷处则有不同的脑神经穿出。
(4)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急剧扩大,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网状核),如心跳、血压和呼吸中枢等。

1.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分为3类: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换元;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后两类合称“非脑神经核”。

中脑

中脑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
4.眼球的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 5.视觉:视神经传导。
黑质及其纤维联系
分部: 网状部(腹侧部-红带) 接受部GABA 致密部(背侧部-黑带) 释放部DA 腹侧被盖区:释放DA 联系:(锥体外系中继站) 黑质网状部与苍白球联系 黑质致密部与尾壳核联系 腹侧被盖区与边缘系统 环路: 黑质网状部=被盖区=黑质致密部 黑质纹体=纹体黑质 病变:帕金森症
下丘与下丘核
下丘核群: 1、中央核 2、中央周核 3、外侧核 传入纤维: 外侧丘系 传出纤维: 1、内侧膝状体 2、上丘 功能: 听觉反射
小脑上脚的构成
传入纤维: 1、脊髓小脑前束 2、三叉小脑束 3、顶盖小脑束 传出纤维: 1、小脑红核束 2、小脑背丘束 3、小脑网状束
大脑脚的构成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黑质和蓝 斑脱色是本病特征 性肉眼变化。 镜下: ①黑质细胞变性和 脱失。
②残留神经细胞中 有lewy小体形成。
路易包涵 体: lewy小体 位于胞浆内, HE 染色呈圆形, 中心嗜酸性着 色,折光性强, 边缘着色浅。 电镜下,该小 体由细丝构成, 中心区致密, 周围较松散。
传入纤维: 1纹体黑质F(GABA) 2苍白黑质F(GABA) 3底丘脑黑质F(Glu) 4中缝黑质F(5HT) 5脚桥黑质F(Ach) 6皮质黑质FGlu)
传出纤维: 1黑质纹体F(DA) 2黑质顶盖F(GABA) 3黑质被盖FGABA) 4黑质丘脑FGAB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
红核及其纤维
分部:大细胞部(旧红核) 小细胞部(新红核) 传入:皮质红核束 纹体红核束 苍白红核束 下丘脑红核纤维 黑质红核纤维 传出:红核脊髓束 红核网状束 红核小脑束 红核橄榄束 被盖中央束 红核网状脊髓束 三穿束: 1、小脑上脚 2、动眼神经根 3、缰核脚间束

脑干

脑干

迷走神经 副神经
4
脑桥的背侧面:
脑桥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 部,此处的外侧缘为左、右小 脑上脚,左、右小脑上脚之间 为上髓帆; 丘系三角:下丘臂、中脑外侧 沟与小脑上脚外侧缘之间。 菱脑峡:小脑上脚、上髓帆、 丘系三角 内侧隆起 第四脑室:底呈菱形凹陷又称 菱形窝。它由延髓上部背面和 正中沟 脑桥背面共同构成。其上外侧 界为小脑上脚,下外侧界为薄 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内有:正中沟、界沟、内侧隆 起、前庭区、听结节; 内侧隆起上部有面神经丘,下 部有两个三角区,分别为舌下 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外 有最后区,下端为笔翮。
滑车神经 小脑上脚 界沟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听结节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5
• 第四脑室顶
顶:前部为小脑上脚、上髓帆,
后部为下髓帆和脉络组织
6
3、中脑的外形 位于脑桥与间脑之间,其 中间的管腔称为中脑水管。 中脑腹面: 有一对纵行粗大隆起,称 大脑脚,有锥体束等纤维 束通过,两脚之间的凹窝, 称脚间窝,其内有动眼神 经(III)根出脑。 窝底为后穿质
动眼神经副核
迷走神经背核
2、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 管理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3、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上部 管理腮腺分泌
4、迷走神经背核
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 支配胸腹腔大部分器官 下泌涎核
上泌涎核
15
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感觉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前庭神经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
一般内脏感觉核:孤束核大部 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端
16
(2)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和楔束核: 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形成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损伤:本体感觉障碍

cns2脑干

cns2脑干

4.内脏感觉柱——孤束核
位于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上端达桥脑下部、 下端到内侧丘系交叉平面,孤束的周围。接受一般 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味觉)的一级感觉纤维。
舌、软腭、会厌味蕾→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舌后1/3、颈、胸、腹内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孤束核上端 →孤束→
→孤束核大部
5.一般躯体感觉柱
⑶面神经核:桥脑下部、网状结构的腹外侧。发 出的纤维行向背内侧,绕展神经核的背侧形成面 神经膝,再沿面神经核外侧在延脑桥脑沟外侧出 脑→面神经运动根→表情肌。面神经核可分为上、 下两群细胞。
⑷三叉神经运动核:桥脑中部、三叉神经桥 脑核的腹内侧,发出的纤维构成三叉神经运 动根→下颌神经→咀嚼肌等。
①前庭脊髓束:提高伸肌张力。
②内侧纵束: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眼肌的前庭 反射(眼球震颤)、双眼同向水平运动。
③前庭小脑束: 前庭根 前庭神经核
→小脑下脚→小脑
④至脑干网状结构纤维:是导致晕动病的解剖学 基础。
⑤至丘脑腹后核的纤维:平衡觉冲动上升为意识。
⑵蜗神经核:
蜗神经核由蜗背侧核 和蜗腹侧核组成,分 别位于小脑下脚的背 外侧和腹外侧。
⑵下橄榄核:位于延脑上部橄榄深面,呈袋 口向背内的囊袋形,人类特别大,发出橄榄 小脑纤维越过中线至对侧延脑背外侧边缘聚 集,和脊髓小脑后束一起共同组成小脑下脚。
⒉桥脑的非脑神经核
⑴桥脑核(脑桥核):是大量散在分布于桥脑基底 部纵横纤维之间大小不等的神经元群。是传导大脑 皮质运动信号的中继站。接受同侧大脑皮质发出的 皮质桥脑纤维(额桥束、顶枕颞桥束),发出桥脑 小脑纤维,越中线组成小脑中脚进入对侧小脑。
背侧面:四叠体(顶盖):上丘(视觉反射神经)、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上丘臂(连间脑外侧膝状 体)、下丘臂(连间脑内侧膝状体)、滑车神经根。

brain

brain

1.核的上 端接受来自 味蕾的特殊 内脏感觉冲 动 2.其余大 部分接受胸 腹腔的一般 内脏感觉冲 动
1.三叉神 经中脑核接 受咀嚼肌、 面肌和牙齿 的本体感觉 冲动 2.三叉神 经脑桥核和 脊束核接受 颜面和口、 鼻腔等处的 一般感觉冲 动
1.前庭神 经核接受球 囊斑、椭圆 囊斑、壶腹 嵴的平衡觉 冲动 2.蜗神经 核接受内耳 螺旋器的听 觉冲动
脑的分部
一. 脑干
(一) (二) (三) (四)
brainstem
脑干的外形 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各部代表性横切面 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脑干的组成
脑干由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脑桥pons、 中脑midbrain
三部分组成
(一)脑干 的外形
(一)腹侧面 延髓: 锥体、
锥体交叉、橄榄 、舌下神经、舌 咽神经、迷走神 经、副神经根。 脑桥:基底部 、脑桥基底沟、 小脑中脚、三叉 神经、展神经、 面神经、前庭蜗 神经根、脑桥小 脑角。 中脑: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 神经根。
三叉神经脑 桥核(V) 上泌涎核 (VII) 下泌涎核 (IX) 迷走神经背 核(X) 沟 孤束核 (VII、 IX、 X) 三叉神经脊 束核(V、 IX、 X)
前 庭 神 经 核 VIII 蜗 神 经 核 VIII
舌下神经核 (XII)
疑核(IX、 X、XI)
副神经核 (XI) 1.动眼、 滑车、展神 经核支配眼 球外肌 2.舌下神 经核支配全 部舌内、外 肌
1.三叉神
经运动核支 配咀嚼肌 2.面神经 核支配面肌 3.疑核支 配咽喉肌 4.副神经 核支配胸锁 乳突肌和斜 方肌


1.动眼神 经副核支配 睫状肌和瞳 孔括约肌 2.上泌涎 核 控 制 泪 腺、舌下腺 和下颌下腺 的分泌活动 3.下泌涎 核控制腮腺 的分泌活动 4.迷走神 经背核控制 大部分胸、 腹腔脏器活 动

脑干脑桥中脑PPT优秀课件

脑干脑桥中脑PPT优秀课件
Bulbopontine sulcus Pyramid
Decussation of pyramid
Bisilar sulcus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Olive
•2
2)脑神经出脑部位
动眼神经 三叉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3
延髓下部的顶为后 索及薄、楔束核
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延髓下部的中央管
被盖:室腔前方的广大区域
基底部: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部 的基底和延髓的锥体
•6
(二)脑干内部结构
1. 灰质 包括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
可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核柱七种性质的核团 ①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②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柱: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④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为特殊感觉,下部为一般感觉) ⑤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⑥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12
一般内脏运动核 General Visceral Motor Nucleus
动眼神经副核 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us
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参与瞳孔对 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副核
迷走神经背核
损伤表现 上泌涎核 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黑质
中脑水管 中央灰质
外侧丘系
大脑脚底
•37
7. 中脑上丘平面 上丘灰质层

延髓、脑桥、中脑等脑干功能与定位

延髓、脑桥、中脑等脑干功能与定位

延髓、脑桥、中脑等脑干功能与定位脑干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小脑的前方,呈不规则的柱状形,约一个成人拇指大小。

脑干,通过上下行的传导束,负责控制许多重要、无意识的行为,是生命中枢所在,同时参与运动和感觉信号的传导。

延髓延髓是脑和脊髓之间的过渡区,是第一个正式属于脑的区域。

延髓是呼吸和循环的中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部位。

该区域包含与头颈部感觉及运动相关的脑神经核,与高位中枢进行感觉及运动信息交换传导的神经通路通过该区域。

延髓受损且累及呼吸和循环中枢的话,会危及生命。

延髓,在神经影像片水平位上,像苍蝇或 X(埃克斯)头颅MR水平位上脑干各部的外形延髓外侧受损会导致瓦伦贝格综合征(病灶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和对侧上下肢痛、温觉障碍;同侧咽喉肌、声带麻痹,表现为软腭下垂、饮水发呛、声音嘶哑;同侧霍纳(Horner)征;同侧共济运动失调),是典型的脑干综合征之一。

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延髓常见的受损病因。

脑桥脑桥是连接延髓与中脑的区域,是呼吸的调控中枢、运动和感觉传导的中继站、眼球侧视中枢等,还可将信号从大脑传递到小脑。

三叉神经与脑桥造型三叉神经与脑桥的造型脑桥,在影像片水平位上,像苹果。

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与动眼神经的位置,呈抽烟造型。

脑干与后循环动脉的关系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

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受累。

患者意识清醒,眼球可以上、下活动,可以睁、闭眼,但眼球不能水平运动和转动,不能张口,四肢全瘫,肌张力高,病理征阳性,不能言语,仅能以睁眼、闭眼和眼球的垂直运动来与外界建立联系。

中脑中脑位于脑干的最上端,作用与延髓、小脑类似,还参与奖励反馈和成(多巴胺水平较高)。

1)中脑,在影像片水平位上其形状恰似米老鼠头。

腹侧(米老鼠的耳朵部分)是大脑脚,背侧(米老鼠面部)为中脑被盖部。

2)四叠体 = 上丘 + 下丘 = 中脑顶盖。

中脑顶盖位置及上丘切面去大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是神经系统的两种体征,而不是两种疾病。

中脑养生食谱大全

中脑养生食谱大全

中脑养生食谱大全1. 红枣核桃糊:取红枣、核桃适量,用水煮至软烂,捣烂成糊状。

每日早晚各食用一小碗,有益于保养中脑神经。

2. 银耳莲子汤:将银耳、莲子、冰糖适量放入炖盅中,加入足够的水,隔水蒸炖2小时,每周食用3-4次,有助于改善中脑血液循环。

3. 菠菜炒花生:取新鲜菠菜、花生适量,洗净切碎。

在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将菠菜、花生炒熟即可食用。

每日早晚食用一次,有利于提高中脑功能。

4. 温性海鲜煲:将鲜虾、螃蟹、蛤蜊等海鲜与适量的蔬菜放入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汤,煮至食材熟烂即可。

每周食用2-3次,有助于增强中脑的调节能力。

5. 黑豆粥:将黑豆、糯米适量洗净后,加入足够的水,煮成粥状。

每日早晚各食用一碗,有助于滋补中脑神经。

6. 松子炒南瓜丁:取适量南瓜切成丁,将松子炒香,加入南瓜丁翻炒均匀即可食用。

每周食用3-4次,有益于中脑的神经传导。

7. 绿豆猪脑汤:将绿豆、猪脑适量放入炖盅中,加入足够的水,慢慢炖煮2小时。

每周食用1-2次,有助于增强中脑的记忆力。

8. 蘑菇鸡肉煲:将新鲜的蘑菇和鸡肉切块,放入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汤,炖至熟烂。

每周食用2-3次,对中脑神经有滋补作用。

9. 红糖姜汤圆:将红糖、姜片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将糯米粉制成汤圆,加入煮好的红糖姜汤中,煮熟即可食用。

每周食用1-2次,有助于保养中脑健康。

10. 香菇烧鸡腿:将鸡腿与香菇一起炖煮,加入适量的调料,煮至鸡肉熟烂。

每周食用2-3次,有助于增强中脑的反应能力。

注意:以上食谱仅供参考,如有特殊情况,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中脑的结构及功能

❖ 背面:两对小丘
上丘、下丘分别为
视、听中枢。其外侧的隆起为上丘臂、
下丘臂,连接间脑的外、内侧膝状体。
外部结构 中脑的外形
中脑内部结构横断面
中脑由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 中脑顶盖(上丘、下丘)
❖ 中脑水管及周围灰质(滑 车、动眼神经核及动眼神 经副核:E_W核、三叉神 经中脑核)
❖ 大脑脚
大脑脚背侧向腹侧分三部分
躯体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位置 中脑 脑桥
支配 眼外肌
躯体感觉核
名称
三叉神 三 经中脑 叉核 神 三叉神 经 经脑桥 感核 觉 三叉神 核 经脊束

位置 中脑 脑桥 延髓
功能 头面部深感 觉
头面部浅感 觉
内脏运动核
名称
动眼神经 副核
位置 中脑
功能
瞳孔括约 肌睫状肌
非脑神经核
❖ 中脑被盖(上丘阶段的红 核、下丘阶段的小脑上脚 交叉)
❖ 黑质(内含丰富多巴胺)
❖ 部结构
中脑内部结构
中脑的功能
❖ 神经核: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副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 非脑神经核:红核、黑质 ❖ 中脑病变的临床意义
脑 神 经 的核 投在 影脑 干 背 面
❖ 黑质多巴胺减少,出现震颤麻痹。
名称
位置
功能
红核 黑质
中脑
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活动。与小脑有纤 维联系,与共济运动有关。
产生多巴胺(中枢神经递质),调节运动
中脑病变临床意义
❖ 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 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 眼神经交叉瘫,是指中脑腹侧部,即大脑脚内侧出现 病灶,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 束,而出现的动眼神经麻痹(病灶侧眼睑下垂,瞳孔 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与对侧肢体瘫痪同时存 在的一种特殊症候群。

大脑的中脑知识科普

大脑的中脑知识科普

大脑的中脑知识科普
中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部分,位于大脑的中央区域。

它是与许多重要功能有关的控制中心,包括视觉、听觉、运动和情感等。

中脑中的许多结构都与感觉和运动有关,包括黑质、红核和下丘脑。

黑质是控制肌肉运动的一个区域,而红核则与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有关。

下丘脑则控制着体温、饥饿和渴望等基本生理功能。

中脑还包括一个称为四叉神经的区域,它是控制面部运动和感觉的一个关键区域。

四叉神经也与眼部运动和听觉有关。

最后,中脑还包括一个称为中脑被盖的区域,它是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关键中心。

中脑被盖也与注意力和情感有关。

总的来说,中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部分,控制着许多基本的生理和感知功能。

了解中脑的功能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 1 -。

中脑灰质6种脑神经核团解剖

中脑灰质6种脑神经核团解剖
• 此核的外侧始终与三叉神经脊束spinal tract of trigeminal nerve 相 邻,并接受此束纤维的终止。
5)一般躯体感觉核
• 在延髓下部二者位于延髓背外侧部浅层;在延髓上部,位于孤束核 的腹外侧;在脑桥中下部,位于前庭神经核的腹外侧。
• 此核主要接受三叉神经内传递头面部痛、温觉的初级感觉纤维; • 下部还接受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般躯体感觉纤
6)特殊躯体感觉核
• 对侧交叉过的纤维和同侧未交叉的纤维共同构成外侧丘系,其中多 数纤维终止于下丘核;余下的部分纤维直接进入间脑的内侧膝状体 核,部分纤维在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中继后再加入外侧丘系,因 此,上橄榄核和外侧丘系核亦被认为是听觉传导路上的中继核(参 见听觉传导通路)。
• 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内,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主要接受经三 叉神经传入的头面部触、压觉初级纤维。还接受来自三叉神经中 脑核的纤维。
5)一般躯体感觉核
• 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为一细长的核团, 其上端达脑桥中下部,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下端可延伸至第1、 2颈段脊髓,与脊髓灰质后角相续。
维。
5)一般躯体感觉核
• 三叉神经脊束核可分为颅(吻)侧亚核、极间亚核和尾侧亚核三个 亚核,分别位于脑桥中下部、延髓上部及延髓下部和第1、2颈段脊 髓。
• 尾侧亚核的细胞构筑相似于脊髓后角,分成边缘层、胶状质和大细 胞部,分别相当于脊髓的I~IV层,故又称延髓后角,与传递和调制口部 痛、温觉冲信息相关。
2)特殊内脏运动核
• 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of trigeminal nerve位于脑桥中部网 状结构的背外侧,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两者之间以三叉神经 纤维分隔。

桥脑中脑指数定义(一)

桥脑中脑指数定义(一)

桥脑中脑指数定义(一)
桥脑中脑指数定义
定义一:桥脑中脑指数的概念
•桥脑中脑指数是一种用于衡量创作者智力、创意和创作能力的指标。

•桥脑中脑指数是通过对创作者脑部活动进行监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数据。

定义二:桥脑中脑指数的计算方式
•桥脑中脑指数的计算基于创作者的脑电波形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

•桥脑中脑指数的计算需要依赖高科技设备和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

理由一:衡量创作者的智力和创作能力
•桥脑中脑指数可以通过监测创作者的脑部活动来衡量其智力水平和创作能力。

•桥脑中脑指数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评估创作者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理由二:预测创作成果的质量和创新度
•桥脑中脑指数可以通过创作者的脑电波形数据来预测其创作成果的质量和创新度。

•桥脑中脑指数可以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帮助提升创作品质和创新性。

书籍简介
《桥脑中脑指数:揭秘创作者的思维奥秘》本书通过对桥脑中脑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创作者思维的神秘面纱。

作者通过丰富的实证研究和科学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智力和创意产生的机制。

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利用桥脑中脑指数来提升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并分享了一些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培养方法。

无论是对于科研人员还是对于创作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脑中脑形体较小,是脑干中最短的部分,长约 2 cm。

横越小脑幕切迹,它连接脑桥、端脑与间脑。

在人脑的发育过程和进化的历程中,中脑保留简单的结构形式。

中脑形体较小,是脑干中最短的部分,长约 2 cm。

横越小脑幕切迹,它连接脑桥、端脑与间脑。

在人脑的发育过程和进化的历程中,中脑保留简单的结构形式。

腹外侧面、两侧各为一个大的神经纤维柱,叫大脑脚(cerebral peduncles),由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构成。

自脑桥上缘斜行向上,外形如两腿分立,上端被视束(optic tract)缠绕。

正中沟较深,两脚之间为脚间窝(interpeducular fossa),窝底有很多细小的血管穿通,使脑实质形成多数小孔,称后穿质(posterior perforated substance)。

在大脑脚的内侧面有内侧沟为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N.Ⅷ)根丝出脑处。

中脑的背侧也称顶盖,其颅侧半部有上丘、下丘向外侧发出分别各一对,合称四叠体(quadrigeminal bodies)。

上一对叫上丘(superior colliculi),下一对叫下丘(inferior colliculi)。

上丘较大,下丘虽较小但甚突出。

自上丘和下丘各向外上方伸出一条束状隆起,分别叫上丘臂(brachium of superior colliculus)与下丘臂(brachium of inferior colliculus)。

下丘臂连接下丘至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上丘臂连接上丘与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内、外侧膝状体属间脑。

位于下丘臂的下方、小脑上脚的外侧和大脑脚外侧沟背侧的三角形区域为丘系三角(triangle of lemniscus),因外侧丘系的纤维通过此区而得名。

顶盖的尾侧半部,两侧各形成一条纤维柱(结合臂),行向外下方,进入小脑(小脑上脚)。

两侧结合臂之间的脑质薄板称为前髓帆。

在前髓帆外缘处,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根出脑。

中脑(midbrain or mesencephalon)是脑干中最少分化的部分。

第四脑室至此已缩窄成细管称中脑水管(mesencephalic aqueduct),它的周围有一层较厚的灰质为中央灰质(central gray substance)称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

小管的背侧称顶盖(tectum),包括上丘(superior colliculi)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i)合称四叠体(corpora quadrigemina)。

管的腹侧是大脑脚(cerebral peduncle),每侧大脑脚又被斜位的黑质(substantia nigra)分为背侧的被盖(tegmentum)与腹侧的脚底(crus cerebri)。

被盖是脑桥被盖的延续,脚底为脑桥基底部纵行纤维束的重新组合。

脑桥的上髓帆已为四叠体代替。

脑干横断面经过中脑下丘部(略图与详图) (一)四叠体(顶盖)1.下丘是一个显著的大细胞团,可分为三个亚核:①卵圆形细胞团称中央核;②一个薄的背侧细胞层称中央周核;③环绕中央核的外侧与腹侧的外侧核。

中央核在Golgi染色可被分为较小的背内侧份含大细胞和一个较大的腹外侧份含小与中等大小的细胞。

细胞呈板层排列,每个板层属于同一频率。

与蜗管相对应有音频定位,亦是高频在腹侧,低频在背侧。

外侧丘系的上升听纤维投射至中央核的背内侧份与腹外侧份。

背内侧份又接受对侧下丘相同区域的连合纤维以及从听皮质下降的双侧投射。

下丘中央核的大多数细胞是γ-氨基丁酸能,对双耳听刺激发生反应。

中央核是真正的听觉传导通路中的中继核,它发纤维经下丘臂(brachium of inferior colliculus)至内侧膝状体的腹侧份,由腹侧份再发纤维至初级听皮质。

中央周核是一薄片密集的细胞,伸展在下丘的背侧与尾侧,这个核的外侧缘与外侧核延续。

由Golgi染色法显示:大的棘细胞投射到中央核内,行径平行于板层;大的无棘细胞轴突经下丘臂投射到内侧膝状体背侧份,再由此中继后投射到初级听皮质的周围部分。

中央周核不存在音频定位。

中央周核亦接受来自听皮质的双侧投射。

中央周核的大多数细胞仅接受对侧单耳的传入冲动,因此被认为此核在引导听觉注意中起作用。

外侧核由各种大小细胞组成,这个核几乎与中央周核延续,但被外侧丘系与下丘臂的纤维横过。

生理研究指出,外侧核不是听觉的中继核,但与听觉的运动反射有关。

旁二叠体区(parabigeminal area)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区域,位于下丘的腹外侧区与外侧丘系的外侧。

它包括斜或横行纤维,其间分散的细胞群称旁二叠体核。

这个核含胆碱能神经元,旁二叠体细胞对视刺激产生一致与快速的反应,能被运动的或静止的光点所触发,其感受野的大小与上丘浅层相同,由此设想,此核功能是与上丘共同处理视觉信息。

2.上丘在低等脊椎动物是视觉的高级中枢,为复杂的分层结构。

随着动物的进化,特别在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大脑皮质的高度分化,大量视纤维经过间脑与大脑皮质建立联系,此时,上丘退居为反射中枢,调整头与眼的位置,以应答视觉、听觉与躯体感觉的刺激。

在人类,上丘形扁大,还是保留着白质与灰质交替排列的分层结构,自表面向内可分层:1)带状层主要成自起于枕叶皮质的细纤维,经上丘臂进人此层,纤维间杂有小型水平细胞,它们具有切线或伸向中央的轴突。

2)灰质层(浅灰质层)成自放射形排列的细胞,它们的树突伸向表面,轴突向内,较大的细胞位于深层。

来自枕叶和视束的纤维,终于此层。

3)视层主要成自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皮质来的纤维,经上丘臂进人此层,其中多数纤维终于浅灰质层,其他则终于中灰质层。

发自额叶(8区)的皮质顶盖纤维也经过此区再到达中灰质层或深灰质层,被认为参与两眼的迅速扫视运动。

4)丘系层余下几层合称丘系层,含有中型或大型星状细胞。

根据其纤维去向与灰质的分布,又可再分为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灰质层和深白质层四个亚层。

中灰质层和深灰质层除接受由浅灰质层以及枕叶和额叶皮质发来的纤维外,还接受经过中白质层来的纤维,其中包括脊髓顶盖束(spinotectal tract)以及一些来自下丘和各类由听觉中继核发来的纤维。

中、深灰质层特别是深层的大型和中型细胞发出顶盖脊髓束、顶盖网状束和顶盖脑桥束经深白质层传出。

顶盖脊髓束纤维在内侧纵束腹侧进行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dorsal tegmental decusstion),交叉后的纤维一直行走于内侧纵束的腹侧,直至脊髓颈段前索。

此束可使头和颈部运动以完成对视觉和听觉的反射活动。

此外,顶盖网状纤维弥散投射至脑于网状结构,有些纤维进入达克谢维奇(Darksche -witsh)核与Cajal间位核以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的位置的反射。

顶盖脑桥纤维至同侧脑桥核背侧群和外侧群,此处也接受视觉与听觉皮质发出的纤维,中继后经小脑中脚至小脑蚓部。

由此可知,上丘浅层接受的大多数冲动来自视觉与视皮质。

在动物实验中,去除视皮质,上丘就不能执行其探测在视野中移动物体的正常反射。

上丘深层接受多种来源的传入,有解剖与生理的网状结构的特征。

浅层投射至视中继核,中层与深层投射至与运动头及眼的不同区域。

无论如何,尽管其形态、纤维联系与功能不同,上丘的浅层与深层仍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

顶盖前区(pretectal region)位居上丘吻部,达后连合水平。

顶盖前区内包含许多核团,有顶盖前橄榄核、顶盖前区核、视束核等,它们接受视网膜的传出纤维,发纤维经后连合或中脑水管腹侧终止于同侧或对侧的动眼神经副核的特定部分,执行瞳孔对光反射。

因为至动眼神经副核的纤维有交叉与不交叉,所以较小的损伤,不影响瞳孔的对光反射。

在猴,用逆行溃变法得知顶盖前橄榄核是发纤维至动眼神经副核的主要核团,用HRP逆行追踪法也证实这点。

(二)大脑脚1.被盖(tegmentum)1)红核(red nucleus or nucleus ruber)是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柱,从上丘下界向上伸入到间脑的尾侧。

在横切面上呈浑圆形。

新鲜时因富于血管而略带红色,故名红核。

红核实际上是中脑网状结构的一个部分,由于外面有小脑上脚纤维形成的“囊”包围而呈圆柱状。

脑干横断面经过中脑上丘部红核由大细胞部分与小细胞部分组成。

大细胞部分在低等哺乳动物较发达,又称旧红核,随动物的进化此部逐渐移至红核的较尾侧,一般认为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由它发出。

小细胞部分(新红核)形成核的主体,它随小脑中央核,特别是随齿状核的发育而发育。

部分小脑上脚(结合臂)的纤维纵行穿过红核,且终止于核内,因此在髓鞘染色切片中,核内呈点状。

动眼神经根丝自背侧向腹侧穿经红核,在大脑脚内侧进入脚间窝(interpedun- cular fossa)。

缰核脚间束又称后屈束(fasciculus retroflexus)的纤维横过核的吻内侧部,终止于脚间核(Intemeduncular nucleus)。

红核的传入纤维:有两个来源:小脑中央核和大脑皮质,它们终止红核都有定位。

在猫,小脑中央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在中脑尾侧下丘平面进行交叉后,围绕对侧红核,其中发自齿状核的纤维约50%终止于红核的小细胞部,其余的继续上升。

发自球状核和栓状核的纤维,其中有10%以上的纤维上升,其余的终止于红核的尾侧大细胞部,有定位关系。

皮质红核纤维主要来自中央前回,同侧投射终止于红核的大细胞部,有定位,皮质前肢区终止于红核背侧部分,皮质后肢区终止于红核腹侧部分。

红核的这些区域分别投射至脊髓的颈段与腰骶段。

这样,皮质红核纤维与红核脊髓束纤维共同组成有定位的、联系运动皮质至脊髓水平的锥体外系传导路。

红核的传出纤维:有至脊髓、脑干与小脑的纤维。

Kuypers和Lawrence(1967)在猴的研究中,发现红核脊髓束几乎全部由尾侧大细胞部分发出。

从红核内侧缘发出的红核脊髓束跨过中线形成被盖腹侧交叉(ventral tegmental decussation)。

在下丘平面红核脊髓束位于小脑上脚交叉的前方,距中线不远处,在脑桥逐渐移向外侧与脊髓丘脑束靠近。

下降投射至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核。

再向尾侧,终止于面神经核的背内侧群与中间群,支配上份面肌。

然后经延髓下橄榄核的后外侧区继续下降,进人脊髓侧索,其最背侧部分纤维与皮质脊髓侧束相混杂。

Pompeiano和Brodal(1957)在猫的实验资料中发现红核脊髓束的纤维主要起于红核尾侧3/4部分的各种大小细胞,核之背内侧份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颈段;核之腹侧份与腹外侧份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腰骶段;核之中间份纤维投射至脊髓胸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