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八年级“飞天”凌空教案

八年级“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学会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新闻特写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运动员奋勇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新闻特写“落笔集中,突出一点”的特点。
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文章的情感。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跳水比赛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哪个瞬间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精彩表现,从而引出课题《“飞天”凌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跳水运动员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等动作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例如:“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和观众的反应,衬托出吕伟的沉着冷静和自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赏析心得,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探究,理解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特写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新闻特写的特点: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语言生动,形象感人。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让学生观看一段体育比赛的视频,然后模仿《“飞天”凌空》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新闻特写。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主旨、结构、主要观点等。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飞天凌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课后作业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评价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飞天凌空》的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教案#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xx 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5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1导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重点)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动词的作用】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学法指导二:【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本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本的美。
4. 情境教学(1)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文本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八年级上学期《“飞天”凌空》教案

5.知识整合与运用: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和运用的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飞天”凌空》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汇、短语,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航天科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飞天”凌空》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兴趣非常浓厚。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大家积极参与,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来解释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对我国的航天发射有过怎样的关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学习如何操作飞行器进行基本飞行动作。
3.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空中控制能力。
教学内容:
1. 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飞行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原理
- 飞行器的结构组成:机身、机翼、垂直尾翼、水平稳定面等
2. 飞行器的基本操作技巧
- 操纵杆的使用方法:控制俯仰、滚转和偏航动作
- 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调整重心、改变机翼角度等
- 飞行器的速度控制:加速、减速和保持稳定速度
3. 飞行器的飞行模式
- 无人机飞行模式:全手动、自动悬停、定高定点飞行等
- 直升机飞行模式:起飞、盘旋、降落等
教学活动:
1. 飞行器结构和原理的讲解:教师通过PPT、模型等教具向学生介绍飞行器的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并让学生进行互动提问。
2. 飞行器操作技巧的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飞行器,向学生展示基本的飞行操作技巧,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操作的步骤和要点。
3. 学生操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飞行器进行飞行练习,逐步掌握飞行器的操作技能和空中控制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飞行任务,如起飞、盘旋、降落等,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水平。
4. 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下,互相展示自己的飞行技巧和飞行器操控能力,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评价与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操作表现和飞行效果,进行个别评价和反馈。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比赛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操控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和描写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同学们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四、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飞天”凌空》,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来描述吗?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运动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运动的精彩瞬间。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写作练习,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作文?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跳水运动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你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拼搏精神?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尝试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心得,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更加生动、精彩。
2.阅读课文《“飞天”凌空》,积累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飞天”凌空》,使学生了解作者对中国跳水队和郭晶晶的赞美之情,理解“略”“语言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跳水队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对中国跳水队和郭晶晶的赞美之情。
2. 分析文章中的略、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略写和详写及其作用。
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略、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 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跳水队的辉煌成绩,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跳水队的辉煌成绩,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关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略、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跳水队的辉煌成绩,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和写作技巧的把握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文章内容。
2. 合作探究环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教育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体育界人士或跳水队队员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跳水运动和运动员的训练生活。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难懂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
(2)剖析作者创作背景,揭示作品内涵。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角色扮演。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舞蹈动作。
(2)通过分组练习和集体表演,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基本舞蹈动作的学习:如跳跃、旋转、弯腰等。
2. 舞蹈组合的练习:如舞蹈步伐的组合、手势的组合等。
3. 舞蹈剧目的学习:如《飞天凌空》舞蹈剧目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舞蹈动作的准确掌握和舞蹈组合的流畅表现。
2. 教学难点:舞蹈中的高难度动作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3. 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协作和交流。
4. 表演法: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如跳跃、旋转等。
2. 基本舞蹈动作的学习:教师进行基本舞蹈动作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并练习。
3. 舞蹈组合的练习:教师给出舞蹈组合,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4. 舞蹈剧目的学习:教师进行《飞天凌空》舞蹈剧目的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并练习。
5. 集体表演: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学视频:用于示范和参考。
2. 舞蹈音乐:用于伴奏和练习。
3. 舞蹈服饰和道具:用于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效果。
4. 舞蹈图解:用于指导和辅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观察和个别指导进行评价。
2. 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现力:通过集体表演和分组练习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较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飞天凌空,作者整理分享了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榜样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较生动感人、较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1.动作分解一段:镜头1:起跳前的一刹那(榜样)第二段:镜头2: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第三段:镜头3: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第四段:镜头4:“入水”的刹那第五段:镜头5:观众的反应2.描绘准确细读课文,完成填空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第1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
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
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有事件的特色。
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
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
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
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飞翔的梦想,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词语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尽管我尽力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他们,但感觉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或许在下节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自己创作小段落,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这样他们能更直观地体会修辞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飞天凌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课文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仿写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梦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飞天凌空》描绘了作者对飞天的向往和赞美。这种向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文中将人物比喻为“凌空的白天鹅”,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其“优雅”特质,这是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飞天”凌空》。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课文中的例句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飞天”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领悟课文中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4. 课内外阅读的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飞天”凌空》。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飞天”凌空》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2)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2.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飞天”凌空》。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课文《“飞天”凌空》。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话。
3. 分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1、正文部分双枪将军金弦阵,分红旌紫电蛟津。
露寒光,风劲竹,等空回首,无人芳草减。
八百里秦川路,多少名士桥畔秋。
试问天上宫阙,谁家今夜扫除。
1.2、生字与词语解释1. 露寒光:露水凝结成的亮光。
2. 竹:竹子。
3. 芳草:芳香的草。
4. 桥畔:桥边。
5. 宫阙:皇家建筑。
6. 扫除:清洁。
二、教案2.1、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诗文,原文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改编而来。
它讲述了十分壮观的自然景观和吸引人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爱好自然与文化,培养审美素养。
2.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会:1.理解古代壮观的自然景观。
2.了解古代繁荣的文化背景。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与词语。
4.培养学生预测,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5.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
2.3、教学方法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和课文朗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和全面发展。
2.4、教学过程2.4.1、热身(5分钟)在讲解今天的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力、猜想力和联想力等方面进行热身站立活动,激发学生的利他情感。
2.4.2、学习(30分钟)1. 教师阅读课文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以轮流让一些学生诵读,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2. 学生朗诵课文朗诵由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进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3. 课文导读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前作业评价,讲述课文的主旨,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文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生字和词语解释教师根据生字词及词语的用法和语境进行讲解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其中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营养和交流。
5. 语言心理感受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2.4.3、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结合课文的小组讨论,让他们理解课文、交流课堂、强化语言表达和思维价值,为下一步语言表达和思考作好准备。
【初中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科书书名: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作手法,品味本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飞天”,原为敦煌著名壁画之一,画面内容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这里喻指中国跳水队员吕伟。
“凌空”,意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通常用来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1982年11月,新德里举行了第9届运动会,中国跳水姑娘吕伟一跳夺魁,两名记者抓住她跳水瞬间——1.7秒,写了一篇新闻特写,并获得了当年新闻的“一等奖”。
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这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欣赏吕伟姑娘跳水之美。
1.出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3.文体知识。
4.识记生字词。
二、初读新闻默读课文,圈点关键词句,整体感知新闻内容。
1.请大家浏览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记者抓住什么场景在刻画?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
课文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秒)来细致刻画的。
2.标题pk:《“飞天”凌空》与《消息二则》标题的差异(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特写的标题更注重文学性与艺术性。
3.朗读课文,再填空。
阅读__________《“飞天”凌空》,好像欣赏一组色彩绚丽、气韵流动的________,更像观看一场慢速放映的形象活脱、声情并茂的__________,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这篇被评为________________的体育报道,是光明日报记者_______、_______1982年11月24日在第___届亚运会现场(印度新德里)采写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跳水姑娘吕伟的比赛经历和优秀成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尊重运动员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跳水比赛场景和吕伟的心理状态。
(2)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美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跳水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体育事业。
(2)简介跳水运动员吕伟的比赛成绩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体育比赛场景。
(2)选取课文中的美句,进行赏析。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体育事业,尊重运动员。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写在日记中。
3. 关注体育赛事,了解我国运动员的优秀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但在情感升华方面,还需加强引导,使学生更加关注体育事业,尊重运动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飞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飞天” 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形象和事件场景的写作方法。
3.感受运动员吕伟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味文中精彩的描写片段,体会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2.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如特写镜头、侧面描写等,提高写作能力。
(2)理解本文所传达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跳水运动员的精彩瞬间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运动吗?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常常让人赞叹不已。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新闻特写,一起感受她在赛场上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明确:凌(líng)空、翘(qiáo)首、屏(bǐng)息、敛(liǎn)声、悄(qiǎo)然、由衷(zhōng)、潇洒(xiāo sǎ)、轻盈(yíng)、哧(chī)地。
2.解释下列词语。
明确: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翘首:抬起头来(望)。
屏息:暂时抑制呼吸。
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由衷:出于本心。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哧:象声词,形容笑声或撕裂声等。
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看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
课文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 秒)来细致刻画。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概括出这篇新闻的写作思路。
明确: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学设计
保定二中分校于婧雯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作品、作家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最早见于《光明日报》。
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从捕捉瞬间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篇出神人化的人物特写。
整篇文章不过是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材上的突出特点。
在一秒七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新闻写作实践单元。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三篇新闻。
对于新闻的基本特点,学生掌握比较到位。
本课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去探求新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体会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品匹克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归纳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实践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探究法朗读法批注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预习作业展示进行导入。
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施廷懋成就三连冠,“梦之队”再揽2金》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两篇新闻。
明确两篇的问题差别,请同学来谈一谈更喜欢哪篇新闻,为什么?
学生展示后,给出消息与特写的概念。
消息是概括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新闻特写是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 生动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
三试一试
观看跳水视频,试着用语言表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发现特写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组一组
要求:1.从文中用彩笔圈画出若干句子,组合成一段描写吕伟跳水的美文。
2.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学生展示,学生评价,体会其语言的画面感。
教师展示背诵,学生静静聆听。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她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
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五品一品
品析自己的美文
要求:1.从“用词”“修辞”“描写角度”“写作手法”四方面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展示,教师明确描绘新闻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片段的方法。
1.文雅、准确的修饰词和连续动词的运用
2.比喻、拟人的运用和情感的注入
3.侧面描写的运用
4.衬托的运用和巧妙的点题
六用一用
视频再现苏炳添亚运会夺冠场景,学生使用所学方法进行新闻特写的写作练习。
要求:1. 运用所学,对视频进行描写。
2.分工合作。
(1)拟题、出发时刻;
(2)奔跑、撞线;
(3)夺冠后。
展示学生习作,形成一篇新闻特写。
学生互评。
再次强调:细心观察是我们写好新闻特写的基础。
七作业布置
1. 背诵自己的美文。
2.完成苏炳添亚运会夺冠的新闻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