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孝(课堂PPT)
《论语》导读第五讲——孝 课件 ppt(共35张)
【评析】孔子教导贵族子弟要守礼,否则就乱了秩序。这是他对孟 懿子说的,可谓因材施教。
《论语》导读第五讲——孝 课件 ppt(共35张)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 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 (tiǎn辱没)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 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 曰虞舜。”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 (yín),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 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 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 (guīruì,妫水的弯曲处),如妇礼。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 《孝经》卷一《开宗明义章》
《论语》导读第五讲——孝 课件 ppt(共35张)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强调孝顺的学派,认为孝顺是人性最自然的发展。 孔子的生平遭遇十分坎坷,他历经三岁父亲过世,十七岁母亲过
世,却依然把孝亲的道理说得很深刻,让所有父母都健在的年轻人都可 以学习并受益。这就是圣人伟大的地方。 在《中庸》里有一段话,令人感动。原文是:“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 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 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学而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本欤!”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共37张PPT)
一、孝顺父母 (孝) 二、团结友爱兄弟姐妹(悌) 三、做事小心,严格要求自己(谨) 四、说话诚实,讲究信用(信) 五、有爱心(泛爱众) 六、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亲仁) 七、多看书学习(余力学文)。
《弟子规》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金钱与物质换不 来亲情与孝心】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 待父母。】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走进《论语》 亲近孔子
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 孔子 • 释迦牟尼 • 穆罕默德 • 耶稣
• 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 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 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 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 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 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 不服从。”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 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 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 这才真叫错了。”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 是能赶得上的,要努力争取。
《论语》论孝PPT课件
•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 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 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
9
二、孝顺要怎么做?
.
10
1、无违:不违背礼(合乎礼)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 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 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 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 《孝经》卷一《开宗明义章》
.
8
拓展
•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 昆(2)弟之言。”
•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 哥,兄长。
.
1
孝感动天
舜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
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
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
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
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
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
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
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
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
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
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并封象为诸侯。
.
2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人,生母 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 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 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 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 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 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 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 后捕鱼。继母食后,果然 病愈。
《论语》论孝
《论语》论孝摘要:儒家核心思想是“仁”,而孝为其根基,《论语》里多次论述了“孝”,其内容主要有:一、为什么要孝,孝是仁的根本和入手点,能让国家和平稳定,人们安居乐业。
二、什么是孝?《论语》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但其核心内容是让父母身安心安。
三、怎样行孝?孔子要求子女辈,养父母身,敬父母心。
及时行孝,顺着点父母,非不得已,不离开父母。
关键词:《论语》孝道行孝《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自诞生以来,《论语》如皓月明星,照耀着一代又代人;如清泉甘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于丹说:“《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种朴素的起点。
”[1]儒家核心思想是“仁”,而孝为其根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述而》)《论语》里多次论述了“孝”,且集中于前四章中,可见儒家对孝的重视。
《论语》就“孝”阐述了哪些内容呢?一、为什么要孝?孔子重孝,孝是仁的根本和入手点,“仁者爱人”,试想:一个人如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不孝敬,对有血缘之亲的兄弟不爱护,他又怎么可能爱苍生万物?孔子生活时代,宗法奴隶制日趋瓦解,“礼崩乐坏”,要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孔子主张先稳定家庭,树立父母的权威,进而延伸到国家、社会的稳定。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学而》)一个孝顺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
一个人有孝心,说明他会感恩,讲秩序。
整个社会就是一张关系网,与亲人的关系是起点,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会对整个社会传递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政?孔子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孔子认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让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也是参与国家管理。
为国家作贡献,方式有很多种,孔子致力于培养人们的孝悌,也是为了国家和平与稳定,为了人们安居乐业。
《孝经》集中阐述了儒家孝道思想,“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强调了孝的地位,孝是道德根本,教养由此产生。
《论语》讲解3—论孝
•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 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 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二、孝顺要怎么做?
1、无违:不违背礼(合乎礼)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 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 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 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 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儒家亲孝观:
• (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 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论语》)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亲亲而仁民,仁 民而爱物” 。(《孟子》)
• 11•5 子曰:“孝哉闵(mǐn)子骞(qiān )!人不间 (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 哥,兄长。 •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 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3、敬亲:和颜悦色,发自内心的孝敬
4、安亲
•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 •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 之忧。”
5、终身敬孝
•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 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谓孝矣。”
•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
孝与政治的关系
孔子对孝的见解讲课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为政第 二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当今所谓孝只讲能够养 活父母。人也一样养活狗、 马。不尊敬,那(和狗马) 有什么区别?
3、子曰:“父母在,不远 游,游必有方。” ------里 仁第四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 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 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论语》
————
论孝
“孝”是什么?
“孝”字是上下结构,“上有老, 下有子”。“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 “子”代表子女。“孝”即是“做子女 的,顺承父母”;同时“子”背着 “老”,含义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 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 报恩、关怀之意。 《论语》中多处谈“孝”,孔子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诠释 了“孝”之精髓。
释义:孔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 爱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长官的,少 有。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造反作乱 的,从来没有。君子在根本上下功夫, 根本建立好,人道也就生发出来。孝 敬父母,尊爱兄长,就是人的根本
上图讲的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 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 (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 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 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 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 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 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 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 子说:“做父母的总是为孝子的 疾病发愁。”
4、子曰:“父母之年,不 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 以惧。”——孔子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论语》(20页PPT)
你能想到哪些关于孝顺的名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第一层次:养父母之身
子游问孝。
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双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
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向家长行鞠躬礼 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弟子规》
故事2: 郯 子 鹿 乳
郯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 双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 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 鹿乳。猎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抽出箭想 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大声地把 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 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 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 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据有关资 料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即孔子、 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
《弟子规》 经典解读
❖欲知天下事, ❖需读古今书。 ❖自小多才学, ❖生平志气高。
2021/11/28
——《论语》
2021/11/28
请大家轻声起立
端身正意,束整衣冠
让我们以一颗恭敬感恩之心 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辞别礼
拱手,高揖
论语谈孝PPT课件
2019/11/4
5
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
• 《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 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 直接将此看作是孝。
• 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2019/11/4
2019/11/4
《论语》论孝
• 1、孔子重孝 • 2、浅谈《论语》中孝的五大观
点 • 3、孝的误解
2019/11/4
2
《论语》中的孝
• “孝”在《论语》中出现了19次; “父”出现25次,“母”出现10次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19/11/4
3
孔子重孝的背景
春秋战国是中国奴隶制走向灭亡,封建 制逐步确立的时期。随着宗法奴隶制的日 趋瓦解,“礼崩乐坏”。
2019/11/4
8
把“孝”与“悌”结合起来
• 《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 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
• 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 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 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 会关系的准则。
2019/11/4
9
孔子处理“忠孝不能两全”
•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 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 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 “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 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2019/11/4
11
“孝”不是绝对的顺从
真正的孝是这样:满足父母的合理 要求,及时制止他那些不合理的东西。 阻止他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才是真正 的孝。
百善孝为先_《论语》孝的专题学习修改 ppt课件
•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
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
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
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
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
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
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
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
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
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
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
• 孔子说∶“能够亲 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 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 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 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 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 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 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 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 道呀!《尚书·甫刑》 里说∶‘天子一人有善 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
•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 敢恶于人,敬亲 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孝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盖 天子之孝也。甫 刑云:「一人有 庆,兆民赖之。 」
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
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
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
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
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
芦衣顺母
•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
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
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
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他生
《弟子规》
• 《弟子规》(原名《训 蒙文》)是中国传统的 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 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 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 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 内容取自《论语·学而 篇》中的第六条:“弟 子入则孝,出则弟,谨 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百德孝为先——《论语》论孝ppt课件
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 无改于父之道是指保留并发扬父辈正确的做 法和思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
过前代,这是历史的精选必课件然ppt 。
9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 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 乎?”
精选课件ppt
8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 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 【评析】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 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
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 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 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
▪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 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
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 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 【评析】“德治”思想,国家政治以孝为先,
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
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
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
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
政的一种形式。
精选课件ppt
22
《论语》中关于孝的言论在当代社会是否合理?
▪ 《论语》不仅对孝的境界有高远的思考与表达,
还记叙了孔子许多忠实、勤勉而又模范的行孝事
迹。子路曾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不பைடு நூலகம்看出孔子达到了孟
子所说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境界了。孔孟儒家学派对孝的论述自
第五讲:论语论孝
• 此章主旨:為孝必須順承父母顏色。 此章主旨:為孝必須順承父母顏色。
3,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 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 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 以娛親意。 以娛親意。
• 2.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 子遊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 子遊問孝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 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 乎?” • 1,“孝”包含了“敬”。 包含了“ , • 2,提問:何者為敬? ,提問:何者為敬? • 此章主旨:孝不止包括養親,更重要的是 此章主旨:孝不止包括養親, 敬親。 敬親。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 曾子曰: 慎終追遠, 曾子曰 德歸厚矣。 德歸厚矣。” 1,慎終:慎終者,喪盡其 ,慎終:慎終者, 哀。 2,追遠:追遠者,祭盡其敬。 ,追遠:追遠者,祭盡其敬。 3,民德歸厚:朱熹:“蓋終 ,民德歸厚:朱熹: 人之所易忽也, 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謹 遠者,人之所易忘也, 之;遠者,人之所易忘也, 而能追之:厚之道也。( 。(誰 而能追之:厚之道也。(誰 慎終追遠?在位的君子。) 慎終追遠?在位的君子。) 故以此自為,則己之德厚, 故以此自為,則己之德厚, 下民化之, 下民化之,則其德亦歸於厚 也。” 此章主旨:君上行孝, 此章主旨:君上行孝,能使 人民的道德變得敦厚。 人民的道德變得敦厚。
例二:韓愈: 柳子厚墓誌銘》 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 例二: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其召至京師而複為刺史也,中山劉夢 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貴州綏陽縣)。子厚泣曰: )。子厚泣曰 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貴州綏陽縣)。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 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 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 往理。 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 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 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廣東連縣)。 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廣東連縣)。
大学语文课件-孔子论孝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 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 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 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 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学习了“孔子论孝” , 你有什么感悟?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 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 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 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认为,父亲在的时候,要看做儿子 的理想志向;父亲过世了以后,要看做儿子的是 否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按照父亲的志向去做事情, 如果能够做到三年都不改变,就可以算得上是 “孝”了。
解析
1、养亲与敬亲。养亲与敬亲,是相辅相成的两 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尽孝不单单是指对父母 物质上的供养,而应是内心自然且自觉的意愿, 重在内心的诚敬。与此相适应,表现在外表方面, 对父母应和颜悦色、恭敬亲切,这是子女对父母 挚爱的体现,也是孝道的第一要义。
解析
2、关怀与思念。孔子认为做子女的不仅要 做到能敬养父母,而且要做到关心父母、 陪伴在父母身旁,为父母分忧解愁,这是 内心的诚敬落实到生活的具体方面。
(1)易色:有两种解释,一种将“易”解释为“移”,替换的意思。则“贤 贤易色”就是以敬重贤德的心,来替代喜好美色之心。 第二种解释,“易”,是平易,不重视。贤贤易色,是指对自己的妻子,重 贤德,而不重容貌。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孝”是什么?
• “孝”字是上下结构,“上有老,下有 子”。“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 代表子女。“孝”即是“做子女的,顺承 父母”;同时“子”背着“老”,涵意即 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 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
•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最强调孝顺的学派, 认为孝顺是人性最自然的发展。
• 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可预防 犯上作乱,求得政治上的稳定
21
五、其他方面
22
•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 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译文】 •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 衰老而恐惧。”
23
孝的规定:守丧三年
•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 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 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
• 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 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
• 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 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6
儒家亲孝观:
• (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为仁之本欤!”(《论语》)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孟子》)
7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 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 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13
5、终身敬孝
•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
•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 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 也。”
•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 楚国隐士,为躲避世 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 味供奉双亲,70岁尚 不言老,常穿着五色 彩衣,手持拨浪鼓如 小孩子般戏耍,以博 父母开怀。一次为双 亲送水,进屋时跌了 一跤,他怕父母伤心, 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 子哭,二老大笑。
4
孝
据统计, 《论语》中,孝出现19 次;父出现25次;母出现10次
24
感受母爱
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 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 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 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 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 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 种爱叫“母爱”。
25
感受父爱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 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 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 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 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
14
三、父母有过错怎么办?
15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
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
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
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
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
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
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
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
•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 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 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 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9
二、孝顺要怎么做?
10
1、无违:不违背礼(合乎礼)
•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 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 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1
孝感动天
舜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
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
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
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
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
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
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
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
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
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
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
并封象为诸侯。
2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人,生母 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 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 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 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 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 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用 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 后捕鱼。继母食后,果然 病愈。
17
三、父母有过错怎么办?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有过错时,要委婉地劝,阻绝不能盲目 顺从,儒家不主张盲目的孝顺。 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 毫无怨言。
18
四、孝顺的意义
19
四、孝顺的意义
•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 • 2、提倡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可预防犯上作乱,求 得政治上的稳定
20
孝与政治的关系
•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推而广之 影响到政治上,也是一种参与政治
•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 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 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 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 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 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 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1
2、养亲:
在物质生活上高度关怀和用心赡养、护理父母
•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 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
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
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
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
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
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
16
兼养孩子。
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不主张愚孝
• 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 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 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
• 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 “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 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 是什么原因。
• 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 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 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 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 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26
27
28Βιβλιοθήκη •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 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孝乎?”
3、敬亲:和颜悦色,发自内心的孝敬 12
4、安亲
•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方。”
•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 之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 《孝经》卷一《开宗明义章》
8
拓展
•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 昆(2)弟之言。”
•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 哥,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