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不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
B.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需要消耗ATP
C. 受刺激后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
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 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C. 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重要激素
D.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B. 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受体
C. 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
D. 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
4.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
制Na+通道打开。
如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传到b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 处于②与③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
C. 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 若使用该种蝎毒,会使动作电位峰值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5.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
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 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6.2016年9月28日科学网报道,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瞄准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前部的细
胞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阿米巴体内存在一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阿米巴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B. 大脑中相关细胞分泌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
C. 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
D. 乙酰胆碱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7.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B. 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
C.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
D. 寒冷环境中,神经冲动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动员几乎所有细胞共同抵御寒冷
8.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 端烫碗而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受到了高级中枢的控制
C. 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能够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 刺激④处所引起的该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负变成正
9.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①受到各种刺激,便能引起②的反应
B. 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属于反射
C. 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
D.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10.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 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 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
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1.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摄人大量过咸的食物后,正常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不会改变
B. 食物刺激产生味觉和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都属于条件反射
C. 单细胞生物无内分泌系统,所以不存在体液调节
D. 植物的向光性也可能与体内生长抑制物质分布不均有关
12.不经意间手指被针刺伤,手会立马缩回,然后有痛觉。
此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A. 突触前膜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 脊髓先于大脑皮层获得兴奋信号
D. 兴奋在突触位置单向传递
13.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14.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分泌,也能由部分神经细胞分泌,其因能够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
肝脏、皮肤、黏膜等血管收缩,所以是拯救濒危患者的常用药物。
下表为某医院利用肾上腺素抢救因过敏引起的休克病人的相关数据。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过强导致的异常免疫反应
B. 肾上腺素在人体含量很少,体内有多种细胞含有其受体
C. 肾上腺素能够引起人体内部分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
D. 及时使用肾上腺素能提高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的激素和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也能产生酶
C. 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16.下列关于HIV感染人体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HIV浓度增加时T细胞数量减少
B. HIV能导致AIDS患者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C. 在抑制HIV增殖的过程中浆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
D. AIDS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17.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衰老和破损细胞的监控与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 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C. 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弱
18.如图中的概念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 1 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 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
信息
B. 1 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 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C. 1 表示原核生物,2~4 分别表示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
D. 1 表示免疫系统,2~4 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19.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 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 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D. NaHCO3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
20.下列不一定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过程有()
A. 正常机体内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B. 某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
C. 肝脏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运输到肾小球
D. 各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到达突触后膜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1.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
B. 液体b和c的蛋白质含量远比a高
C. 液体c可含有抗体、激素和神经递质
D. 细胞1、2、3中细胞3的种类最多
22.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可以双向进行的是()
A. 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 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运输
C.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性激素在血浆和组织液间的转移
23.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毛细胞血管壁上的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 内环境中所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
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值不会有明显变化
D.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24.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数是不同的
B. 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C. 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D.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25.人体的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分别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如图表示的是人体血钙浓度变
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降钙素能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过程
B. 人体血钙浓度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C. 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
D. 甲状旁腺素只能通过促进肾集合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而提高血钙浓度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据此判断:
A.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抗利尿激素等,A错误;
B.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是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受刺激后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膜内变为正电位,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C正确;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沿着反射弧进行的,为单向的,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A、胸腺为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形成的场所,其功能与免疫紧密相关,能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是具内分泌机能的器官,A正确;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正确;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C错误;
D、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能够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还包括生长激素等,D正确。
故选: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本题着重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3.答案:D
解析: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菌,因此与肌肉细胞相比,吞噬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A 正确;
B、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因此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
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无增殖能力,C正确;
D、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但核糖体不含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1、溶酶体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2、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
3、核糖体含有RN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RNA和DNA,故它们中都含有核酸,但核糖体不含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B选项,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识记脂质的合成场所,能够区分蛋白质和DNA空间结构改变的区别。
4.答案:B
解析:解:A、兴奋传到b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处于②与③之间的轴突膜,处于兴奋状态,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发生点位变化,B正确。
C、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
D、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但不能使b上的受体破坏,D错误。
故选:B。
如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静息时,即①之前,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①~③时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表现为动作电位,从③开始钾离
子大量外流,使膜电位逐步恢复静息电位,⑤时膜电位恢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此时需要通过离子泵排出Na+,吸收K+离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使之学会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错误;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因为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到效应器,B错误;
C、若A为渗透压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D正确。
故选:D。
1、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能量流动、神经调节、免疫、水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D
解析:
本题结合题干信息,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A.阿米巴是一种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A正确;
B.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B正确;
C.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C正确;
D.乙酰胆碱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A、动物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即可以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之外的其他器官或者细胞,A错误;
B、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B错误;
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可以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错误;
D、寒冷环境中,神经冲动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动员几乎所有细胞共同提高代谢,抵御寒冷,D正确。
故选:D。
1、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发出器官,激素的作用进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体液调节的实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但只作用于靶细胞;理解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低级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审题能力。
A.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所以端烫碗而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到了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由于传入神经与神经中枢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所以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轴突末端能够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正确;
D.刺激④处,Na+通道打开,Na+内流,因此所引起的该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变成负,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解:A、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持久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
B、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
C、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C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a上的神经节或③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①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为效应器,能作出一定的反应;③为突触结构。
本题结合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反射的概念,明确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掌握突触的结构,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
10.答案:B
解析:解:A、兴奋在突触处以神经递质传递信号,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正确;
B、由于c处表示抑制,b处表示兴奋,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1、2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3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错误;
C、伸肌和屈肌在反射中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动作协调,完成人体膝跳反射,C正确;
D、由于反射弧中突触的存在,所以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表示传入神经,2、3表示传出神经,a、b、c位于神经中枢中。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膝跳动作需要伸肌和屈肌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
本题以人体膝跳反射为素材,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神经传导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摄人大量过成的食物后,细胞失水,正常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将升高,A错误;
B、食物刺激产生味觉引起狗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生物只有体液调节,C错误;
D、植物的向光性也可能与体内生长抑制物质分布不均有关,D正确。
故选:D。
1、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照射下,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这样,背光一侧纵向伸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慢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
2、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3、透过渗透吸水和失水,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故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答案:B
解析:解:A、突触前膜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
B、由于兴奋产生于感受器,所以兴奋只能从感受器向效应器进行单向传导和传递,B错误;
C、脊髓先于大脑皮层获得兴奋信号,C正确;
D、兴奋在突触位置单向传递,D正确。
故选:B。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肾上腺素在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A.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防御机能过强,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肾上腺素能够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脏、皮肤、黏膜等血管收缩,说明这些部位都有识别该激素的受体,B正确;
C.神经元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引发突触膜电位变化,肾上腺髓质也能分泌肾上腺素,所以肾上腺素既能发挥激素的作用也能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故能引起人体内部分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C正确;
D.肾上腺素一般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是拯救濒死的人或动物的必备品。
及时使用肾上腺素能提高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D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的知识。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A.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A错误;
B.能长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正确;
C.酶既能在细胞内起作用,又能在细胞外起作用,C错误;
D.激素可以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有细胞膜上有与相应激素结合的受体该激素才可以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解题关键是掌握并理解激素和酶的概念作用。
1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分析中的图示:HIV病毒进入人体后,刚开始,随着HIV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后期HIV浓度增加时T细胞数量减少,A错误;
B、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B正确;
C、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可以和HIV结合,使HIV失去致病、繁殖能力,所以在抑制HIV增殖的过程中浆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C正确;
D、由于HIV会破坏T淋巴细胞,所以T淋巴细胞的数量大大降低,导致效应T淋巴细胞的数量大大减少,所以AIDS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D正确。
故选:A。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